You are on page 1of 35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医学物理学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描述物体弹性的基本概念:形变、应变、应

力、模量。

理解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

了解骨骼的力学特性和生物材料的黏弹性。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物体形变
形变定义: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大小的
改变。
形变类型:从弹性体的恢复情况划分有弹性形
变、范性(塑性)形变。从形状变化情况划分有
伸长、缩短、切变、扭转、弯曲等形变。伸长和
缩短合称线变。线变和切变是弹性形变的两种基
本类型,其他形变实际上是这两种形变的复合。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第一节 线应变与正应力
一、线应变
对一细长物体施加拉力 F 使之拉伸 ,
其伸长变化率称为线应变:
Δl
ε= ( 2-
l0
1)
若物体被拉伸 Δl> 0, ε > 0 ;
若物体被压缩 Δl< 0, ε < 0 。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二、正应力
1. 内力 物体内
部任一横截面两
边材料之间存在
的一种相互作用
力。 2. 张力
垂直于任一截面
的拉伸内力。

3. 压力 垂直于任一截面的相互挤压的内力。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4. 正应力 如果是均匀物体,则张力 F 与横截面


面积 S 之比,称为该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用 σ 表
示: F
σ=
S
( 2-2 )
如果是物体受力不均匀或者内部材料不均
匀的一般情况,可以取一个微小的面元,其面积
为 dS ,设这个面元上的张力为 dF ,则该面元
上的正应力表示为 ΔF dF
σ = lim =
ΔS → 0 ΔS dS
( 2-3 )

正应力分为张应力 (σ > 0) 与压应力 (σ < 0).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三、正应力与线应变的关系

1. 低碳钢正应力
与线应变的关系
从图上可将拉
伸分为弹性、屈
服、硬化和颈缩
四个阶段: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① 弹性阶段
曲线中 OA 段, A 点称为正比极限。 B 点的
正应力叫做弹性极限。
② 屈服阶段
过了 C 点是屈服阶段 ,这一阶段的最大正
应力为屈服强度。
③ 硬化阶段
从 D 点开始是硬化阶段,只有加大正应力,
才能使物体进一步伸长,此即材料的硬化; E 点
的正应力叫做强度极限;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④ 颈缩阶段
过了 E 点是颈缩阶段 ; F 点称为断裂点。
拉伸时,断裂点的正应力称为材料的抗张强度。
压缩时,断裂点的正应力称为材料的抗压强度。

BF 是材料的范性(塑性)范围。
如果 F 点距 B 点较远,则这种材料能产生较大
的范性形变,表示它具有展性。
如果 F 点距 B 点较近,则这种材料能产生较小
的范性形变,材料表现为脆性。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实验表明:
在正比极限内,正应力与线应变成正比,即

σ = Yε ( 2-4 )
Y 称为杨氏模量。结合( 2-1 )和( 2-2 )式
σ F / S l0 F
Y= = = ( 2-5 )
ε Δ l / l 0 SΔ l
即为胡克定律 YS
F= Δl = kΔl
l0
其中 YS
k=
l0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杨氏模量 Y 只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它反映材料抵抗
线变的能力,其值越大物体越不容易变形。几种材
料的杨氏模量见表


花岗 骨/ 骨/
材料 碳 铸铁 铅 木材 腱 橡胶 血管
岩 拉伸 压缩

杨氏模量 Y 0. 0.00
196 78 50 17 16 9 10 0.0002
10 N·m
9 -2
02 1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2. 骨作为一种弹性材料,在正比极限范围之内,它的
正应力和线应变成正比关系 。
骨骼在被拉伸时会伸
长、变细( 如人进行悬垂
动作)。
骨骼在被压缩时(如
举重)能够刺激骨的生
长,促进骨折愈合;但压
缩作用较大时能使骨缩
短、变粗。
拉伸与压缩的极限应 湿润而致密的成人四肢骨的正应力 -
力分别为 134 MN·m-2 与 线应变曲线
170MN·m-2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3. 主动脉弹性组织的正应力与线应变关系并不服从胡
克定律,曲线没有直线部分。

主动脉弹性组织
的弹性极限十分接近
断裂点,这说明只要
它没有被拉断,在外
力消失后都能恢复原
状。弹性组织应变可
达到 1.0 , 这说明它
可以伸长到原有长度
的两倍,这一点和橡
胶皮比较类似。
主动脉弹性组织的正应力 - 线应变曲
线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 例 2-1] 如图所示,一根结构均匀的弹性杆,密度
为 ρ ,杨氏模量为 Y 。将此杆竖直悬挂,使上端固
定,下端自由。求杆中的应力和应变。
解:设杆在悬挂时的长为 l ,横截面积为
S 。以悬挂点为原点向下作 Ox 轴,如图
所示,计算坐标为 x ( 0<x<l )的横截面
处的应力和应变。

由σ =F 得这个截面处的应力为:
S
ρ (l − x ) Sg
σ= = ρ (l − x ) g
S
又因为 σ = Yε ,
σ ρ (l − x ) g
所以这个截面处的应变 ε= =
Y Y
为: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 例 2-2] 股骨是大腿中的主要骨骼。如果成年人股骨的
最小截面积是 6×10-4 m 2 ,问受压负荷为多大时将发生
碎裂?又假定直至碎裂前,应力 - 应变关系还是线
性,试求发生碎裂时的应变。(抗压强度 σ=17 ×107
N·m-2 )
解:导致骨碎裂的作用力

F = σ S = 17 ×107 × 6 ×10−4 = 1.02 ×105 N

根据骨的杨氏模量 Y= 0.9 ×1010 N·m-2 ,可求碎裂时


7
的应变 ε = σ = 17 × 10 = 0.019 = 1.9%
Y 0.9 × 1010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四、弯曲
平面弯曲是指物体具有
一个纵向的对称面,所有外
力的合力都集中在这个对称
面里。
在两个支架上放置一横
梁。当横梁受到一个垂直于
轴线的横向压力 P 时,如图
( b )所示,横梁发生弯
曲。显然,凸出的一侧被拉
伸,凹进的一侧被压缩。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第二节 切应变与切应力
一、切应变
当物体两端同时受到反向平行的拉力 F 作用时会
发生形变,如图所示,其内部与该截面平行的平面发生
错位,使原来与这些截面正交的线段变得不再正交,这
样的形变叫做切应变。
发生错位的这些
平面叫做剪切面,平
行于这个平面的外力
叫做剪切力。剪切的
程度以 Δx/d 比值来衡
Δx
量,这一比值称为切 γ = = t gϕ ( 2-
d
应变 (γ) : 6)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二、切应力
弹性体发生切变时,任一剪切面两边材料之间存在相互
作用并且大小相等的切向内力。

当切向内力在上下底
面上分布均匀时,剪
切力 F 与截面积 S
之比称为切应力 , 又
称为剪切应力。用 τ
F
表示。
τ= ( 2-
S
7 )
通过弹性体内某一个面元的切应力为
Δ F dF
τ = lim
ΔS → 0 Δ S
= ( 2-
dS
8)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三、切应力与切应变的关系
实验证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切应力与切应变
成正比,这种正比关系叫做切变的胡克定律。即:
τ = Gγ ≈ Gϕ ( 2-
9)
上式中比例系数 G 称为切变模量,也叫刚性模
量。结合( 2-6 )和( 2-8 )式
τ F/S Fd
G= = = ( 2-
γ Δ x / d SΔ x
10 )
与杨氏模量类似,切变模量也只与材料的性质有
关,几种材料的切变模量见表 :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低碳 玻璃熔
材料 钨 铜 铸铁 铝 骨 木材 铅
钢 石英

切变模量
140 78 40 35 30 25 10 10 6
G 109Nm-2

剪切作用时,人骨骼所能承受的剪切载荷比拉
伸和压缩载荷都低。
骨骼的剪切破坏应力约等于 54MN·m-2 。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四、扭转
若使圆柱体两端分别受到对中心轴
的力矩,且方向相反,则圆柱体便会发
生扭转现象。
如图所示,将结构均匀的圆杆下端
固定,力矩作用其上端,圆杆一端相对
于另一端的角位移称为扭转角,用 δ 表
示。扭转角与母线的倾斜角 φ 之间的关
系为:
aδ = l ϕ ( 2-
11 )
l 为杆的半径, a 为杆的长
度。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实验证明,当圆杆发生微弱的扭转时,扭转角 δ 与
扭转力矩 M 有如下的关系:
πGa 4 ( 2-
M= δ
2l 12 )
其中 G 为材料的切变模量。
由上式可见,在扭转角 δ 相同的条件下,扭转力矩
M 与杆的半径 a 的四次方成正比。显然,杆的半
径越大扭转越困难。
由式( 2-9 )和( 2-11 )可知,外缘的切应力为

τ =G
l
( 2-
13 )
结合( 2-12 )式,最大切应力
为: 2M
τ max = 3 ( 2-
πa
14 )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由于承担最大的切应力的是圆杆的外缘材料,并
且从抗扭转性能来看,靠近中心轴的各层作用不
大,因此常用空心管来代替实心柱,这样既可以
节省材料,又可以减轻重量。
人体骨骼的抗扭转强度最小,因而过大的扭转很
容易造成扭转性骨折。下表是人体的四肢骨的断
裂力矩和相应的扭转角度。
骨 扭断力矩 N·m 扭转角
下肢 股骨 140 1.5º
100 3.4º
胫骨 12 35.7º
腓骨 60 5.9º
上肢
肱骨 20 15.4º
20 15.2º
桡骨
尺骨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第三节 体应变与体应力
一、体应变
物体各部分在各个方向上受到同等压强时体积发生
变化而形状不变,则体积变化 ΔV 与原体积 之比称为
体应变,以 θ 表示即
ΔV ( 2-
θ=
V0 15 )
二、体应力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体积变化时,如果物
体是各向同性的,则其内部各个方向的截面积上
都有同样大小的压应力,或者说具有同样的压
强。因此,体应力可以用压强来表示。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三、体应力与体应变的关系
在体积形变中,压强与体应变的比值称为体变
模量,用 K 表示:
−p p p
K= =− = −V0 ( 2-
θ ΔV / V0 ΔV 16 )
负号表示体积缩小时压强是增加的。
体变模量与压缩率 k 的关系为:
1 ΔV
k= =− ( 2-
K pV0 17 )
物质的 k 值越大,越易被压缩。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下表是几种材料的体变模量

玻璃熔
材料 钢 铜 铁 铝 水银 水 乙醇
石英

体变模量
K
9 −2 158 120 80 70 36 25 2.2 0.9
10 N ⋅ m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第四节 * 生物材料的黏弹性
生物材料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

● 天然生物材料: 如活体器官、组织、部件及体
液等。
● 人工合成生物材料: 是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
人造生物材料,它能用于与人体活组织或生物流体
直接相接触的部位,具有天然器官组织或部件的功
能。如人工血管、心脏、关节、血液代用品等等。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天然生物材料既具有弹性也有黏性,被称为黏弹
体,其特征称为黏弹性。
生物材料中的液体和固体几乎都是黏弹体,如血
液、呼吸道粘液、关节液、软骨、血管、食管以及人
工关节、瓣膜、皮肤等。只不过有的弹性较强,有的
黏性较强,在程度上有所差别。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一、生物材料的结构特点
生物材料多数是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间可以
形成多种不同的三维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类:
1. 分子不交联的无定型聚合态 这种聚合态的分子
可互相分开,分子间可互相滑动,材料能拉长或无
规则地形变,但不能恢复原状,所以是非弹性的,
如体液等。
2. 分子交联的无定型聚合态 这类分子因交联而不
能互相滑动。当生物材料拉长时,长分子可在拉长
方向上伸直,被拉长到原来的 3 倍左右;放松
时,又能卷曲和弹开,能恢复到接近原来的尺寸,
如弹性蛋白就具有这种性质。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3. 分子交联成定型的结构 此类生物材料具有较高的
弹性模量( 1~10MN·m-2 )如胶原纤维、骨骼等。

所有组成人体器官的生物材料都是由上述三种聚
合物和其他掺合物(无机盐、水、空气等)构成的复
杂结构。除生物金属材料外大多数合成生物材料也是
高分子聚合物,它们的力学性质介于弹性固体和黏性
液体之间,即同时具有弹性固体的弹性和黏性液体的
黏性,所以合成生物材料大多也是黏弹性材料。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二、生物材料的黏弹性 应⼒力力

黏弹性材料的基本性质:
1 .延迟弹性 黏弹性材
料,其应变对应力的响应不 时间
是即时的,应变滞后于应 应变
力。如图 (a) 所示,黏弹性 祛除外⼒力力
材料在恒定压力作用下,应
恢复曲线
变随时间逐渐增加,最后趋
近于恒定值。 (a) 时间

当外力去除后,应变只能逐渐减小到零,即应变
总是落后于应力的变化,这种表现就是延迟弹性。其
原因在于大分子链回缩过程中需克服内摩擦力。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2. 应力松弛 应变
当黏弹体发生形变时,若使
黏弹体应变维持恒定,则应
力随时间的增加而缓慢减 时间
小,如图( b )所示,这种 应⼒力力

现象称为应力松弛,如血管
和血液就具有此特性。其原
因与生物材料的分子结构和 时间
(b)
黏性有关。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3. 蠕 应⼒力力

若黏弹体维持应力恒定,应
变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的现象
称为蠕变,如图( c )。 时间
应变
生物材料的应变通常由弹性
应变、延迟弹性应变、粘性
应变叠加形成,后两种应变
决定其蠕变性。如关节软骨 时间
(c)
就具有这种特点。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4. 滞 应⼒力力

如果对黏弹体周期性加载和卸
载,则卸载时的应力 - 应变曲线
同加载时的应力 - 应变曲线不重
合,如图( d )所示,这种现象
称为弹性滞后。
滞后现象的原因是大分子构型改
变的速度跟不上应力变化,构型 应变
改变时有内摩擦力作用。血液、 (d)
红细胞等存在滞后现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