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第二、三章备课

提问:
美与丑的关系
好的艺术形象应具备什么标准?
再现与表现的关系

第二章:艺术门类论
1、门类划分
按材料划分:笔、身体、摄影机....
存在方式: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艺术
感知方式: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试听艺术、想象艺术
创造方式: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再现与表现的侧重:再现艺术、表现艺术
审美与实用的侧重:美的艺术、实用艺术
以艺术形象展示方式:静态艺术、动态艺术
2、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共同点:都是以感性形象反映世界、不同种类之间有共同特点、有些艺术门类表现方式不可分割。
联系:吸收与借鉴、配合、结合
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第三章:艺术发展论
第一节:艺术发生
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游戏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体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自由”是艺术活
动的精髓,他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限制,人们只有在一种精神游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实用和功利的束缚,从
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游戏说还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
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主要代表人
物是 18 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以及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游
戏与艺术确实存在一些共同点:娱乐性、非功利性、有一定的规则和约定等,但是游戏说没有认识到艺术
与游戏有着本质的区别:艺术比游戏广泛和深刻得多。
巫术说
巫术说是 20 世纪以来西方影响最大的艺术发生理论。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
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见于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爱德华 ·泰勒的《原始文化》一
书。无数说的核心观点是: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原始巫术根植于万物有灵的世界观。原始人通过偶
像、图画等造型艺术手段,以达到巫术的目的,而原始艺术也就称为原始世界观的一种曲折反映。这种观
点用实用性来了解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巫术说把精
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发生的唯一动机,忽略了隐藏在精神动机后面的动因,即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因而
也不能完全地了解原始艺术的真正起源。

劳动说
劳动说是 l9 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广为流传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
理论。俄国普列汉诺夫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
民俗学的文献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引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原始艺术是适
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例如集体劳动中产生“节奏”和节奏
感,节奏又促成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型的发生。但是,复杂的艺术形式不会由机械化的劳动产生。

补充:
模仿说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
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冲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模仿说”的重要代表。亚里士
多德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因此模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是真实的,而且是更高的真实。与此同
时,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的模仿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艺术表现的事物比生活中原来的事物更理想、更
美。这对后来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特别是艺术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继古希腊哲学家后,文艺
复兴时期的雷奥那耳朵、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
了这一学说。缺陷是:没有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阐明模仿的动机。

表现说
表现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的学说,它与“模仿说”直接对立。“表现说”形成于 20 世纪
初,发扬于克罗齐的著名观点:“直觉即表现”。表现主义美学在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相互关系中,突出
强调艺术家的主题决定性作用,认为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是艺术家主体生命意志的表达和外化。同时,表现
说认为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而情感的表现就是直觉的表现,是与外在形式无关的心灵活动。当然,把艺
术构思发展为艺术品的过程,却不能只依赖直觉。克罗齐把这个过程称为“外射,需要艺术技巧实现”。
但由于外射会有“隐含的读者”等方面的功利因素,所以并不是艺术的范畴。克罗齐的表现说把艺术和审
美作为人类一种最重要的精神活动,着力探寻艺术和审美的独特规律,对后世美学有重要启示。
多元说
法园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任何文化现象的产
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著名的芬
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
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
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多元说中的生产劳动实践论)
(一)实践
[1]艺术起源说中的劳动论强调人类生产的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
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
个合力。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
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2]艺术是一种特殊精神生产,具有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通过实践活动,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反
映。
[3]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使自然的美转化成为我的美,即人化的自然。“实践派”代表人物李泽厚
先生,以“人化的自然”为核心,“积淀说”为联系美与美感的中介,构建了一个以实践为特色的美学体
系。

2.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
[1] 实践。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
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
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2]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人(人手、人脑、语言、意识、工具)
[3]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1)劳动结果
是否与预想一致。(a)否:图腾、巫术;(b)肯:征服欲、创造欲)
[4] 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摆脱了对象的实
用价值和功利内容。
[5]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准艺术)
[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创造的第一件工具。标志:三百万年前,人类创造的第一把石刀。
[2]“准艺术”的发生。“准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标志是人体装饰,雕
刻和岩画的出现。
[3]“准艺术”的繁荣。大约在七千年到五千年之间,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生活方
式由游牧渐趋稳定。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 运而生。(陶器:器皿、陶塑。纹
样:植物、动物、人面形)
[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约史前四、五千年前,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石器工具衰
落了,金属工具的使用,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阶级,掠夺、宗教)。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
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
风格的产生。

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
(一)艺术发展他人观点
[1] “草创—繁荣—衰亡”。人物:德国黑格尔《美学》(黑格尔的艺术发展模式);“西方美术之
父”瓦塞里《意大利艺苑名人传》;法国丹纳《艺术哲学》
[2] “否定之否定”。人物:黑格尔:艺术的发展阶段:象征型艺术(物质>精神)→古典型艺术
(物质与精神一致)→浪漫型艺术(精神>物质)
[3] “两极之间的变化”。人物:奥地利里格尔。观点:视觉的与触觉的两级队里之间的变化。人
物:瑞士沃尔夫林观点:两级有五对——线性与绘画、平面与纵深、闭合与开放、多元与统一、明确与模
糊。

(二)艺术发展的动力论
[1]丹纳,人性论:随文艺复兴而产生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的本性决定思想的全部发展从而
也决定艺术的发展。艺术也会经历童年草创期、青壮年高峰期、老年衰落期。
[2]艺术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产物,随历史发展而发展。→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
[1]内涵:(1)受现实活动影响,什么样的时代产生什么样的艺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代表性艺
术、同一艺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精神内涵。(2)这个观点最初由歌德在《浮士德》提出,后来被黑格
尔发展。(a)黑格尔认为:人的历史是绝对精神在实践中自我显现的过程,时代精神体现在历史中的绝对
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超脱了个人的集体无意识,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英雄们主宰着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视野。当他们完成使命,就有新的英雄用新的合乎时代精神的武器去占领他们的
宝座。
[2]艺术如何参与时代精神:(1)人们在实践创作活动中体现出的精神风貌以及优良的品格是激励一个
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动力,它能够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2)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
精神生产,作为反映时代现实的创造性活动,不是被动接受预先存在的抽象的“时代精神”,而是艺术参
与、创造着时代精神。
[3]时代精神是艺术的索引。(1)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可以把时代精神看作看待不同时代下的
艺术创作的方法,因为时代精神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艺术发展的历史性差异,这种差异使艺术风格多
样化。(2)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具有时代精神。

补充:
艺术与时代
[1] 时代精神影响艺术。
[2] 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素材来源。
[3] 作为世界性的民族性,是精神引领。
[4] 作为艺术思潮的时代性,是创作理念。
[5] 作为艺术家素养的指标,是创作风格。
[6] 时代精神的好处。
[7] 时代与艺术具有独立性。

二、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经济
[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1)艺术的位置。(2)经济基础决定艺术发展的内容
和形态。(3)经济为艺术发展提供物质基础。(4)经济为艺术繁荣提供发展动力。(5)经济也有可能
也会成为艺术发展的桎梏。
[2]艺术反作用于经济。(1)文化产业的出现。(2)艺术产生经济效益的两个方式:(a)稀缺性、
(b)大众性
[3]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1)同一国家不同时代纵向比较、(2)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地区横
向比较、(3)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的比较。

政治
[1] 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真正决定政
治与艺术的是经济基础。
[2] 政治影响艺术:(1)作品观念的表现、(2)对艺术既有促进也有阻碍。
[3] 艺术反作用于政治、为政治服务。(1)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
[4]创作者素质: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

宗教
[1]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真正决定宗
教与艺术的是经济基础。
[2]共同点:(1)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反映了全面的社会生活;(2)贝尔在《艺术》强调
艺术和宗教都是超脱日常生活的感情;(3)追求精神满足而不是物质满足。
[3]不同:(1)真实性:(a)宗教是对可感又未知的存在的崇拜,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
(b)艺术则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
真实性。(2)形象性:(a)宗教形象知识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b)艺术形象是艺术
家的个性和他的思想情感的表达。
[4]宗教影响艺术。(1)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2)宗教促进艺术、阻碍艺术发展。
(a)人力物理财力的支持,提供创作舞台;(b)中世纪导致艺术题材封闭。
[5]艺术反作用于宗教。(1)艺术参与宗教活动。(2)艺术宣传宗教思想。(3)艺术强化宗教氛
围。

道德
[1]道德对艺术的影响,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真正决定道
德与艺术的是经济基础。
[2]区别:(1)范围:艺术不仅可以表现道德;(2)方式:道德以概念、原则、规范,反映人与人的
关系,艺术以形象反映;(3)评价标准:道德以善,艺术以真善美;(4)道德是功利的,艺术是无功利
的。
[3]关系:道德影响艺术,艺术反作用于道德。(1)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属性。(a)具有时代性和社
会性的特点→时代精神,其变化会在艺术作品中显现。(b)艺术作品包含道德内容,通过塑造典型形象
来反映道德面貌;(c)作品必然融入艺术家的道德评价和主题。
[4](2)道德作为一种价值体系。(a)艺术作品体现的艺术家道德修为的高低,影响着艺术的价值
高低,与艺术感染力的程度。(b)艺术家要加强自身素养。
[5](3)艺术的反作用。(a)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具有道德教育作用→移风易俗;(b)艺术能对社会
道德的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影响。
[6]道德与艺术有相通部分。(1)道德境界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一种人格的外显。(2)道德境界的
至善之美往往也触及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7]艺术道德修为与艺术创作具有不平衡性。

哲学
[1]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真正决定哲
学与艺术的是经济基础。
[2]不同:(1)精神世界地位:艺术属于感性、哲学属于理性。(2)反映生活方式:艺术用形象、
哲学用范畴和逻辑体系。(3)反作用社会方式:艺术以情感人、哲学以理服人
[3]相同:(1)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2)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3)都要求
真实地“掌握世界”
[4]影响艺术途径:(1)通过美学中介影响艺术发展: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比例和谐;中世纪→光
明;文艺复兴→人性解放。(2)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哲学思想决定创作方法、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艺
术创作的矛盾

补充:
科学:都是把握世界的一种途径,都可称为知识。但科学是理论的方式,诉诸一般;艺术则注重审美,求
诸具体。在功能上,艺术教会人们将事物形象化,而不是将它概念化或功利化。
科技:积极影响:新的【艺术表现符号、艺术呈现方式、艺术创作理念、艺术传播时空、艺术商业模式
消极影响:人文的失落、艺术作品形式化倾向眼中、多元思想的钳制、审美欣赏性降低
作用:艺术引领科技发展指向,为科技注入生命力,为科技规范存在价值。

三、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① 继承
[1]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
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
[2]表现:(1)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继承、(2)对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3)在内容/形式/种类/工
具/审美观念/创作方法的继承。
[3]原因:由社会物质发展的连续性决定。(1)由艺术本身的性质决定:艺术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认识
的表现。(2)由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
[4]原则:(1)反对“肯定一切”的复古主义、(2)反对“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3)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5]类型:(1)同一艺术风格在渐进延续中继承、(2)不同艺术风格在飞跃断裂中继承。
[6]方法:(1)博观→以情志于典坟;(2)分辨→别裁伪体;(3)发展→转益多师

革新/创新
[1]表现:(1)内容与形式的革新,包括局部革新、完全革新。( 2)对他人的超越、对自己的超
越。(3)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2]原因:革新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任务决定的。(1)艺术的本质在于革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
(2)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在不断变化。(3)艺术家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
[3]方法:陌生化→审美距离。艺术创作的根本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形式主义认为,
人们感知已经熟悉的事物时,往往是自动感知的。这种自动感知是旧形式导致的结果。要使自动感知变为
审美感知,就需要采取“陌生化”手段,即使现实中的事物变形,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让人们从自动感
知中解放出来,重新审美地感知原来的事物。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师古而不泥古,借古以开今)
第三节: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一、民族性与世界性
民族性
[1]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
[2]世界民族性的根源在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来源于社会生活特殊性。
[3]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世界性
[1] 特征:是整个世界共赏的民族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共性”的民族艺术、是表现人类共同美的
民族艺术。
[2] 原因:形式美的法则是共同的、表达的社会生活是相似的、人的本性是相通的。

[3] 方法论→各美其美(民族文化自信)、美人之美(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美美与共(借鉴与发
展)
关系: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世界的。民族美只有拥有共同美,才是世界的。

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坚持社会主义艺术的开放性。

二、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1] 内容: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不同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不同国家的不同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
[2] 必然性:各民族艺术具有差别性、独特性、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来说都
要取长补短,以利本民族艺术的发展。这就是各民族艺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必然性。
[3] 表现:民族艺术思想内容上相互影响;民族艺术形式相互影响。
[4] 条件:(1)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类似性。两个民族的艺术们没有影响,因为两个民族社会生活的
了类似性为零。两个民族的艺术有单方面的影响。两个民族艺术的影响是相互的,但不平衡。(2)民族
交往的可能性。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上的联系 ,是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必要前提。各民族艺
术相互影响有其历史发展过程。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代,各民族相互影响是偶然的、自发
的、局部的、短暂的;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时代,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才是必然的、自觉的、全面的、
长久的。
[5] 过程:把外来的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吸收精华,抛弃糟
粕。;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艺术有机结合起来。
[6] 发展趋势:艺术的一般共性与民族特色的有机融合。

做题:
2013:苏东坡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暗含了什么美学思想?
2015:如何理解《文心雕龙》中“文变染乎世情”这句话的意思;艺术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
2016:艺术创新;
2017:艺术创作需要时代风格和民族风俗
2018:艺术与时代、艺术的继承与革新
2020:艺术门类的划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