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学术发布会/讲座笔记

时间:2020 年 9 月 17 日星期四

题目:直面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现场

主讲人:卢迎华

学术主持:王朝刚

概述:这次的讲座主要内容是展示主讲人作为策展人近年来的实践成果以及相

关方法论的总结。

与本科时代本人所接触过的部分讲座相比,这名策展人并未像一些艺术

家那般表现出极富个人特点的意识架构,而是尽可能站在旁观者的视角,通过

摆出观点以及大量的策展实例诠释并论证了考察中国自身真实历史和当代艺术

艺术家关系之必要性,并对当下处于欧美主导下的亚洲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关

系和艺术对话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反思既定叙事体系背后的权力构成,如何做出改变)

补充:在讲座下半场主讲人简单叙述了艺术家丁乙的个人艺术探索,为即将开

幕的展览做预热。
讲座要点手札:

第一部分

历史视野的必要性

· 一般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以八五新潮、星星美展作为开端。

在此视角下,产生了一种“艺术是前卫的,表达是割裂的”之类的误解,导致中

国历史的作用被弱化,艺术的技术标准降低,人们更多从媒介、政治倾向等

方面对艺术品进行评判,也就是一种去历史化判断。

· 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受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国内以西方的理论框架

建构的艺术居多,这也导致艺术家作为中国人本身,自身的语境实际并未得

到很好的重视。

· 因此尽管我国一直存在着“流变”,却一直被忽略,多数艺术家的视觉呈现与

客观环境脱节。(因此,其所作策划实践的意义便在于,重新审视、完善对

中国当代艺术所处历史语境的考察,探索过去对现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进

一步确立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上的独立性、合法性和普适性。)

· 注意:“历史与现场”并非是另一种排他性的民族主义观点表达。

机构作为一个思考和创作的实践主体——策展活动实例

· 中间美术馆(背景:2000 年以后各大投资者包括房地产商开始开发美术馆并
投资以维持其长期运营,以此发展周边房地产。经济发展资本推动的产物)

还有 OCAT 美术馆(上海馆,深圳馆等),深圳馆成立于 05 年,专门用于研

究和呈现当代艺术。

第二部分

· 急迫地、辩证和创新地审视过去

(对当下美术馆工作的概括,争取中国历史话语权和当代艺术组成合法性的急迫

性)

沙龙沙龙:1972——1982 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

失调的和谐: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东亚艺术观察

新月:赵文量与杨雨澍

动情:1949 后变局中的情感与艺术观念

跃动的音符:厐檮(土字旁)新作展

· 展览的主旨:重新定义过去的作品,放置于现场与当下产生联系。

沙龙沙龙: 将时间线往前推至 72 年,以 1972——1982 开始,每十年一个

跨度。在当时严苛的客观环境下,艺术家是如何将个人艺术表达需要与客观

环境进行对接及妥协的?

动情:1949 后变局中的情感与艺术观念 & 失调的和谐:二十世纪八、九十

年代之交东亚艺术观察:连贯地组织中国当代艺术背后的历史叙事,探讨过

去如何与当下联系,如何影响当下的审美取向等。

· 插曲:关于欧美的主导性
展览——ROUNDTABLE: Gwangju Biennale 2012

地点——韩国光州

时间——2012

展览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欧美对世界各主流体系的主导性和对其他国家地

区文化的偏见性。欧美的框架不仅深深影响并主导着世界的审美框架,更渗

透进了亚洲人内心,影响了亚洲人对自身环境历史等语境的真切体会。

参与展览的策展人来自亚洲各地,中国、日本、韩国、日本等,讨论

最多的话题竟是欧美的知识体系和趋势,仿佛那是自家事一般,而对于自己

真正的邻居对各自所代表的亚洲区域话题却无兴趣,彼此孤立。(关于亚洲

各国各区域在艺术交流上相互隔绝区别的状态可以作为日后的研究方向或考

察拓展)

· 92 年的广州双年展采用博览会形式,探讨艺术在社会中流动的合法性。它

们形成了甚么现象?留下了什么遗产?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持续的影响?

相关文献刊物:《失调的和谐: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东亚艺术官产》

(Discordant Harmony:Observations of Artistie Practices in East Asia at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普遍与特殊:何谓亚洲性》思想读本 酒井直树、孙歌著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What is Asianness? Naoki Sakai, Sun Ge)

注:酒井直树与孙歌在研究语言话语权方面皆有建树,对今后的理论学习有

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 新月:赵文量、杨雨澍回顾展
参展人是无名画会参与者之一,从 90 年代开始就从未间断过创作活动,始

终忠于个人表达而并未与商业艺术体系产生太多交集,这也是他们的特殊性

所在。

(背景:90 年代得益于改革开放、南方谈话,我国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

展,艺术各领域行业开始商业化。)

· 跃动的音符:厐檮新作展

展览主要梳理了厐檮的艺术语言变化和工作脉络,着眼于艺术家个人经历。

认识一个艺术家以及他所处的环境,不应将视角局限在九十年代后商业艺术

主导的标准以及在此标准下被推举出的一些英雄式任务,这是偏颇的,狭隘

的。

除了考察艺术家本身,更应该关注此人的前辈,将时间线向过去进一步延申

进行梳理,研究前辈们是怎么做的,所作的如何在有意无意间为后来人铺

路。

一切对过去的考察都是以当下为立足点的。

第三部分

· 把握今时今日的重要议题;对实验性和非商业性创作的持续关注

自我批评

想象·主流价值

快乐的人们

伊冯娜.雷娜与文慧:舞蹈即存在(Dance only exists when it’s performed)

【时间问题较为简略】
中国作为问题(系列演讲)

【这一活动引入了各个领域的学者,包括文学、历史学等,如戴锦华教授、

项飙(人类学家)等,从多个角度分享了各领域考察成果(如北魏石碑与历

史大叙事框架的关系),多维度地探讨了中国历史渊源以及能带给我们的启

示,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打开与世界上其他学者共同对话的可能】

策展工作坊第一期:临时集体

时间:2018 年 10 月 27 日

主要内容:将展览视为一种创作的方式,把每一个环节、意图、表现方式等

构成元素拆分进行讨论。

第四部分

· (第二天开幕)丁乙个人展——十字体(The cross-style)

艺术家个人背景:85 年代时期的年轻人急于用哲学等理论架构表达自我,

在创作形式和呈现上较为激进,而到 88 年后这一风潮便疲软,艺术家群体

开始反思并去除了部分激进的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丁乙开始探索自己的十

字语言,对艺术本体的追求促使他通过符号作为艺术实践途径。

视觉呈现:抽象冰冷的十字符号,不带艺术家个人主观情感。

注意:这种视觉呈现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问题,一个十字如何从符号成长为

字体,在成长为更为复杂能容纳更多情感表达、艺术表达可能性的体系,这

是认识艺术家需要做的一个重要功课,这种过程也正是展览所要传达的核心

问题。
展览方式:通过大事件形式展现艺术家的生平个人经历以及艺术家个人的演

变(包括 90 年代因长期伏案腰肌劳损导致无法再借助精确工具辅助作画,

用手画这样的事件,也是艺术家个人艺术语言与客观物质世界相互协调过程

的一环)

心得:

对于讲座中涉及到的艺术家及其相关作品应做较深入的延申,关于欧美的主

导性、歧视性、对亚洲的偏见性可结合自身所见日常,包括影视游戏领域,

做拓展研究,还有亚洲内部逆歧视现象。

在艺术理论研究方法论上,要尽可能客观地从多领域出发,立足于“对人的

认知”,不受“成功学”的误导,深入探究每个艺术家作为个体的切身体会(何

为人,如何真实呈现“人的可能性和复杂性”,而不是通过简化的框架来界定

一个艺术家)。

最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平常心,平等心,在进行对话时绝不能带着优越感以

及预设对方立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