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人體十大系統

神經系統
生活活動告訴我們,夏天,在炎熱的日光下,水溝裏水的溫度可升高到攝氏
40至50度,而我們在運動時,身體溫度還是在攝氏37度左右,可是時候會
大量出汗。冬天,北方的嚴寒可達到攝氏零下30度左右,但是人的體溫同樣保
持在攝氏37度左右。在跑步時,不僅大腿肌肉有規律的收縮和放鬆,手也有一
定的擺動,心跳加快,呼吸增加,大量出汗。這一系列反應都有利於跑步活動的
進行。人體內各器官之間,以及各系統之間的功能為甚麼會配合得這樣協調呢?
又為甚麼人體和環境之間相互作用而且達到一定的一致?這是因為人體可以通
過神經和體液(激素等)的活動,對全身進行調節,促使人體在整體活動時各器
官產生協調的活動。比如天氣熱了,就通過神經調節,身體大量出汗,把體內過
多的熱量散發出去,使體溫維持在攝氏37度左右,出汗多了又會感到口渴,需
要喝水。人們又可以在嚴寒環境下,創造保暖的條件,所以盡管在攝氏零下30
度,同樣可以正常地工作。而冷血動物在這樣低溫的環境下,早就鑽到土內進入
冬眠狀態了。

甚麼叫神經調節?生活環境和體內情況的變化,對感覺器官有剌激作用,通
過神經系統的一系列活動來調節全身各部分功能,這樣的過程稱為神經調節。神
經調節有一個特點,就是反應迅速而精確。例如灰沙吹進眼睛時,立即引起眨眼,
從灰沙剌激眼睛到眼睛引起反應的時間,大約一秒鐘也不到。另外,中樞神經系
統能將各部分的活動全地協調和統一起來,使我們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譬
如人體在進行重體力勞動時,不僅全身肌肉活動加強,動作協調,內臟器官也都
密切配合,心跳加快,血液循環也快,全身新陳代謝增高等等。因此,神經系統
在保持機體內部的統一,促使機體和外界環境之間的平衡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
用。 神經系統分成中樞和周圍兩個部分。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構成。腦
的位置在顱腔內,分為大腦、小腦、間腦、中腦、橋腦、延髓等幾部分,其中的
中腦、橋腦、延髓又合稱為腦幹;脊髓位在椎管內,上和延髓相連接,可分為頸、
胸、腰、胝等段。

中樞神經系統
腦:在顱腔內,佔全身體重1/50,分為五部分:
 大腦:佔中樞神經系統的大部分,管理記憶、思考、推理、學習等精神活動,
並且為視、聽、嗅、味、言語及各種感覺的中樞,此外亦控制隨意肌的活動。
 中腦:介乎大腦與橋腦之間,作為上行及下行神經纖維的交替站。
 橋腦:在小腦之前,中腦之下,延腦之上,負責聯繫有關的神經纖維,同樣
作為交替站。
 延腦:橋腦的延伸,下接脊髓,長約2。5厘米,成錐體形,上寬下窄,位
於枕骨大孔之上。延腦的深層為「生命中樞」包括: 心臟中樞、呼吸中樞、
血管舒縮中樞、嘔吐、咳嗽、打噴嚏等反射中樞
 小腦:位於橋腦之後,大腦後下方。主要負責維持肌肉的拉力,使各組肌肉
協調、靈活運動及協助維持身體的平衡。

脊髓: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份,呈圓柱狀,長約45厘米,厚如指頭,位
於脊椎骨椎間孔內。脊髓是腦與身體器官的神經連絡點,腦部發出的脈衝,可經
脊髓,再傳到身體各器官。從皮膚及別的器官傳來的感覺及剌激也同樣地進入 脊
髓,再傳到腦部。

周圍神經系統
這個系統包括三十一對脊髓神經、十二對腦神經及自主神經系統。
 脊體神經:共有31對,其神經纖維經由椎間孔分佈身體各部份,負責接收
訊息及傳送指令。
 腦神經:共有12對。除迷走神經支配心臟及胃腸外,其餘均負責頸部以上
的知覺和運動。
 自主神經系統:身體器官的機能是由自主神經自動調節,不受意志支配,如
心臟跳動的速率及搏動力量、呼吸、消化道腺的分泌、不隨意肌的收縮、瞳
孔的放大及收縮等。

從腦和脊髓發出許多神經,分佈到全身各個部分來控制、調節全身各部分
的活動,這些神經稱為周圍神經,從腦部發出左右腦神經12對,脊髓發出脊神
經31對。從生理功能的角度來看,周圍神經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把身體內外環
境所引起的感覺器官的興奮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叫做傳入神經;另一類是把中樞
神經系統的興奮(也就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決定)傳到身體各部分,讓身體各部來
執行命令,作出反應,這叫做傳出神經。支配軀幹骨骼出肌的傳出神經稱為運動
神經;支配內臟(如心、胃、腸)和腺體(如分泌汗液的汗腺)的傳出神經稱為
植物神經。

植物神經又可以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大類,它們的作用一般是互相
對立的,例如交感神經可使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經則使心跳減慢;當我們運動或
工作時,交感神經的活動增加,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減少,所以心跳快,當我們休
息、睡眠時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增加,交感神經的活動減少,心跳變慢,我們身體
裏面的內臟就是這樣在互相對立而又互相統一的植物神經支配下進行活動的。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甚麼?是反射。上面所舉的灰沙吹到眼睛裏而引起
眨眼的反應,就是一種反射。因為灰沙剌激了眼睛裏的感受器以後,產生興奮,
通過傳入神經傳到中樞神經系統--腦,在腦裏經過分析研究後,迅速作出決
定,通過傳出神經把興奮傳到關閉眼皮的肌肉上,引起肌肉收縮,眼皮關閉,也
就是引起了眨眼的反應。如果用麻醉藥滴在眼睛裏,使眼睛對灰沙的剌激失去感
受的能力,或者損傷了和眨眼反應有關的傳入神經、傳出神經和腦,這時眨眼反
射就不能出現了。這個例子可以使我們體會到,反射是機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
剌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運動系統(
運動系統(由骨骼系統與肌肉系統所組成)
由骨骼系統與肌肉系統所組成)

運動系統是人們從事工作及運動的器官。主要由骨、關節和肌肉三部分組
成。它們起著保護、支持和運動的作用。肌肉附著在骨骼上,關節將骨骼互相連
接,骨骼形成身體的支架。運動系統的不同部分有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功能:在頭
部起著保護腦和感覺神經的作用;在軀幹起著保護胸腹腔內臟的作用;在四肢起
支持和運動作用。

肌肉附著在骨骼上,在神經支配下肌肉收縮,使附著的骨和關節產生各種
運動。如果神經損壞了,這支神經所支配的肌肉就不能隨意地收縮,時間久了,
肌肉就要萎縮,所以在斷肢再植手術中,除了要接好斷離的血管以外,還要接上
神經,才能使再植的肢體恢復功能。

骨的構造

成人的骨共有206塊,組成人體的支架。每塊骨有一定的形態,有的長,
有的扁,有的形態不規則。骨主要由骨質構成,外面包以骨膜,內部藏有骨髓,
還有神經、血管分佈。

骨質分為兩種:一種結構致密的叫骨密質,分佈在骨的外層;另一種結構
疏鬆的叫骨鬆質,分佈在骨的內部。拿長骨來舉例,在長骨兩端膨大的部分叫骨
后,它的內部由骨鬆質組成,外面包一薄層骨密質。長骨的骨幹部由骨密質組成。
骨幹中管樣的空腔叫骨髓腔,內有骨髓。胎兒和新生嬰兒的骨髓呈紅色,叫紅骨
髓,有造血功能。隨著年齡增長,長骨骨髓腔裏的一部分紅骨髓逐漸被大量脂肪
細胞代替,叫黃骨髓。黃骨髓不再有造血功能。長骨的骨鬆質內或扁形骨(如頭
顱骨)的骨髓都是紅骨髓,始終保持著造血功能。骨膜包在骨的外面,結構致密,
緊貼在骨的外面。骨膜對骨的生長和營養有重要意義。在生長發育期間,它可以
造骨,使骨逐漸變粗;在骨折時,它又能促進骨的愈合。上面說到骨的變粗是由
於骨膜細胞的造骨,那麼骨是怎樣生長的呢?原來在長骨(如上肢骨、下肢骨)
骨幹和骨后之間,有一層后軟骨,后軟骨不斷生長,不斷骨化,使骨日益變長,
直到20至25歲左右,后軟骨完全骨化,這時骨不再生長。但是,骨的內部仍
是不斷進行代謝的。
骨骼各部分的名稱:
骨骼各部分的名稱:
面骨 顱骨 下肢骨 骨盤帶 胸骨 肩胛帶 脊骨 上肢骨

顱骨包括:
 額骨(1) 頂骨(2) 顳骨(2) 枕骨(1) 蝶骨(1) 篩骨(1)
面部骨骼包括:
 顴骨(2)  上頷骨(2) 鼻骨(2)  淚骨(2)
 犁骨(1)  顎骨(2)  鼻甲骨(2) 下頷骨(1)
脊骨包括:
 頸椎(7)  胸椎(12) 腰椎(5)  氐椎(5)  尾骨(4)
胸部骨骼包括:
 胸骨(1)  肋骨(12對)、真肋骨(7)
、假肋骨(3)、浮肋骨(2)〕
肩胛帶包括:
 鎖骨(2)  肩胛骨(2)
上肢骨包括:
 肱骨(2)  橈骨(2)  尺骨(2)  腕骨(16) 掌骨(10)
 指骨(28)
骨盆帶包括:
 髖骨(2)  氐骨(5)  尾骨(4)
下肢骨包括:
 股骨(2)  脛骨(2)  腓骨(2)  膝蓋骨(2)  跗骨(14)
 趾骨(28) 蹠骨(10)

關節的構造

兩塊骨或更多骨連接一起,能活動的,叫做關節。關節由關節面、關節囊和
關節腔組成。關節面上蓋有的關節軟骨非常光滑,有利於關節的運動,同時,關
節軟骨的彈性,可以減少運動時的衝擊和震蕩。密封的關節囊結構堅實,其中的
腔隙叫關節腔。關節囊分為兩層:外層為纖維層,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內層為
滑膜層,由薄而疏鬆的結締組織構成。滑膜分泌的粘液叫滑液,有滑潤關節,減
少運動時關節面之間摩擦的作用。關節的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繫的。如果關節面
平坦,接觸面大,關節囊緊張,這一關節的活動性就小,如膝關節。如果關節面
的彎屈度大,關節囊鬆弛,其關節的靈活性就大,如肩關節。

關節的種類:
關節的種類:
 纖維或固定關節
此種關節由纖維組織將骨頭連合而成,例如頭骨的縫線及牙齒與齒糟的嵌接處。
 軟骨性或微動關節
此種關節有白色的纖維軟骨墊於相連的兩骨之間,能作輕微的活動,例如脊椎骨
之間的關節。

 滑囊或活動關節
此種關節的囊內有滑膜,使相連的骨塊能作相當程度的活動,而根據活動的程
度,可再分為下列幾類:

 杵臼關節、球窩關節:活動自如,包括屈、伸、外展、內收及旋轉動作。例
如肩關節和髖關節。
 屈戍關節、鉸鏈關節:單方向運動,包括屈和伸。例如肘、膝、踝、第一頸
椎與枕骨間的關節。
 滑動關節:關節面互相滑動,例如胸骨和鎖骨間的關節,及腕骨間的關節。
 樞軸關節:沿一根軸轉動,例如上下尺橈關節及第一頸椎和第二頸椎間的關
節。
 踝關節及鞍狀關節:可作屈、伸、內收、外展及混合而成的環動作,例如腕
關節、顳骨下頷關節、掌指和蹠趾關節。

肌肉
肌肉組織分為
 隨意肌:亦稱橫紋肌或骨骼肌,受意志支配。每組肌肉連接附著於骨頭的肌
腱。由於肌肉收縮,關節才能活動。
 不隨意肌:亦稱平滑肌或內臟肌,不受意志支配,出現於血管壁及淋巴管、
消化管壁、呼吸道、膀胱、子宮等處。
 心肌:是心臟特有的肌肉組織,具有橫紋結構纖維,活動不受意志支配,但
其構造與不隨意肌迥然而異。

肌肉(骨骼肌)是使骨骼運動的動力器官。全身骨骼肌有600塊左右,
約佔體重的40%左右。每塊肌肉都由肌腹和肌腱組成。肌腱附著於骨,起固定
的作用,無收收縮能力,肌腹有收縮能力。有些肌肉跨過關節附著在組成關節的
骨上,肌肉收縮可以促使關節運動。由於肌肉分佈部位的不同(如附著在骨的前
面或後面,外側或內側等),可以引起關節不同方向的活動。

普通的活動是不能使肌肉發達的,一定要通過有計劃的運動訓練才可以使
肌肉得到鍛鍊,例如上體育課時的伸展活動,它能使全身各部分的肌肉、關節都
能得到適當的活動,對於運動時時造成的局部肌肉疲勞的恢復也是有好處的。所
以我們應當注意多做運動,這對增強體質是很有益的。
運動系統的活動是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進行的,長期而有計劃的活動,肌
肉、骨骼堅實粗壯而有力,有充沛的精力,能夠勝任強度大的運動及對學習新的
運動技巧提供後備的動力。從生理角度來看,運動使全身代謝增強,提高各個系
統的功能,特別是血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活動相應地提高,活動部分的肌肉
血液供應更豐富,以適應更強的運動。運動系統骨骼和肌肉明顯變化,就是因為
運動時肌肉的新陳代謝旺盛,糖元和葡萄糖大量消耗,參加代謝的酵素很活躍,
在運動以後的恢復過程中,肌細胞內蛋白質大量合成,不僅能恢復到原有水平,
而且還能超過原有水平。所以長期堅持鍛煉使肌肉發生生理性肥大,骨骼也相應
粗壯起來。但是,一旦停止鍛煉,時間一長,肌肉也要退化。體育鍛煉還可以鍛
煉人的意志,培養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的精神。

循環系統
這是人體的運輸系統,運輸工作由血液負責,而以心臟為起點。心臟是一
個強健的肌肉包囊,像唧筒般將血液推動,經動脈分支至極細小的微血管。在這
裡,血液將氧氣和養料通過微血管的管壁,送到各組織去。接著又收集各組織細
胞排出的二氧化碳及廢料,然後通過靜脈回至心臟,再送往肺部作氣體交換。其
後,帶氧的血會再返回心臟,繼續另一循環。

血液
血液是一種結締組織,約佔體重的8至9%。一般而言,成年人約有5。
5公升。血液由淡黃色的血漿和浮游其中的各種血球所組成,血漿約佔體積55
%,血球則約佔45%。

血液內的細胞
 紅血球:由骨髓製造,功能是將氧氣帶到組織的細胞內。一般而言,它的生
命約有一百二十天。
 白血球:由骨髓製造,數量比紅血球少,白血球細胞有多種,主要作用為抵
抗感染,其壽命約為三十天。
 血小板:是極小的細胞,由骨髓製造,對血液的凝固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註:一名正常健康的人,身體會不斷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
血液的功能:
 輸送氧氣。
 輸送營養料。
 輸送荷爾蒙及抗體。
 幫助各組織排泄廢物及二氧化碳。
 抵抗感染。
心臟
位於胸骨後面,兩肺之間的縱隔腔中,斜斜偏向左側。基底在上,約達第
二條左肋骨的軟骨部份;心尖朝下,約位於胸骨左側3。5吋(9cm)第五及
第六條肋骨之間。
結構:最外層為心包膜,中間是心臟肌,最內層是心內膜。心尖部份的心肌最厚,
基底部份較薄。心臟左右兩邊不相通。心房壁較心室壁薄,分開右心房與右心室
的瓣膜稱為三尖瓣,分開左心房與左心室的瓣膜稱為二尖瓣。瓣膜的功用是控制
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並防止血液回液。
功能:維持血液在體內循環。

血壓
指血液在血管內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當左心室收縮,將血液輸入主動脈
時,所產生的壓力,稱為收縮壓,成人約為120mmHg(毫米水銀柱高)。
當心臟舒張時,血管所呈現的壓力稱為舒張壓,成人約為80mmHg。
影響正常血壓的因素:
 心輸出量
健康的人,左心室每一收縮,約有70毫升的血輸入主動脈,輸出量的增加或減
少,直接使血壓產生變化。
 血量
必須有充足的血量在血管內循環,才能維持正常的血壓。因此失血過多或血量減
少,都會引致血壓下降。
 周圍阻力
指來自小動脈和微血管的阻力。由於小動脈血管非常狹窄,血液不能過速流入微
血管,因此有助維持動脈糸統的血壓。如果小動脈受剌激而收窄,血流阻力便會
增加,動脈的血壓亦會相對增高。相反地,若小動脈舒張,則會有大量血液衝入
微血管,動脈血壓亦會隨而降低。
 動脈管壁的彈性
由於動脈管壁有彈性組織的存在,所以心臟收縮時,動脈管壁會擴張,緩沖收縮
壓的急升,而血管在擴張後,會自行收縮,擠壓血液向前通過小動脈,藉以維持
舒張壓。倘血管壁彈性減少,血壓便會上升。

脈搏
脈搏是心室收縮時,將血液輸入主動脈,使脈管產生搏動現象。
運動、情緒、體溫均會影響脈搏跳動的速度。
正常人每分鐘脈搏跳動次數:
成人 小童 嬰兒
60-80次 80-90次 90-120次
血管
血管可分為動脈、靜脈和微血管三種。
 動脈:將含氧的血液由心臟帶往身體各組織及器官(肺動脈除外)。
 靜脈:將含二氧化碳的血液由組織送返心臟(肺靜脈除外)
。靜脈有靜脈瓣,
可防止血液回流。脈瓣由內膜皺壁形成,含有結締組織。脈瓣成半月狀,瓣
尖朝向心臟。
 微血管:由微細動脈再分支而成的管子,比血管更為細小,管壁極薄,可讓
水、微粒及氧通過。

血液循環
 體循環
血液由左心室輸出,經主動脈及其支脈流至微血管時,進行氣體交換;跟著繼續
流至各靜脈,再匯合進入兩條大靜脈,然後流入右心房。
 肺循環
右心房將血液推到右心室,右心室轉將血液泵入肺動脈,然後進入肺部,在肺氣
泡的微血管進行氣體交換,跟著由肺靜脈帶回左心房。當左心房充滿血液時,便
會把血液輸進左心室。

呼吸系統
呼吸系統負責攝空氣中的氧氣,及呼出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和
水蒸氣,藉以維持生命。
呼吸道:指空氣進入體內時所經的通道。
空氣 > 口和鼻 > 咽 > 喉 > 氣管 > 左右支氣管 > 肺氣泡 > 小支氣管

呼吸機理
呼吸機理可分為三部分
 吸氣:橫膈膜變平而向下拉動,同時藉肋間肌的動作使肋骨向上及向前提高,
令胸腔上、下、前部及兩旁的空間增大,因而空氣能自然地流入肺部。
 呼氣:肋骨及橫膈膜鬆弛,肋骨恢復原位,橫膈膜上升,胸腔縮少,因而產
生呼氣。
 歇息:當呼氣後,會一短暫靜止的時間,然後再重覆吸氣及呼氣。

呼吸的調節
這項工作由延腦內的呼吸中樞負責。血中二氧化碳聚積或缺氧,均會產生剌
激作用而引動呼吸。但如呼吸中樞的細胞嚴重缺氧或受傷,便會減低敏感度,因
而無法完全發揮功能。在正常靜止狀態呼吸時,每次呼出與吸入的空氣約為50
0毫升。
呼吸次數
呼吸的次數主要視乎身體對氧氣的需要而定,例如做劇烈運動時,或在發
熱、肺炎等情況下,呼吸次數會增加,藉以獲得更多氧氣。

吸入與呼出空氣的成份
大氣空氣 呼出氣體
氧氣 20。9% 16%
二氧化碳 0。04% 4%
氮氣 79% 79%
其他氣體 少量 少量

正常呼吸次數
成年人 每分鐘15至18次
小童、嬰兒 每分鐘24至40次

肺的容量變化
肺內氣體容量,隨著呼吸的深度而不同。在平靜呼吸時正常人每次吸進或
呼出的氣體量約為500毫升,稱為潮氣量。在作最大深吸氣後作最大深呼氣所
能呼出的氣體量,稱為肺活量。肺活量是體格檢查時常常測定的指標,它反映肺
在一次呼吸活動中最大的通氣能力,正常男性成人的肺活量約4000毫升。影
響肺活量的因素很多:如性別(男性大於女性)、年齡(成人大於兒童;青壯年
大於老年)、身高、體重、呼吸肌的發達程度和體育鍛煉有密切的關係,積極參
加勞動和各種體育運動,可以使我們的肌肉發達(包括呼吸肌),因而肺活量也
增加,同時使血液循環和呼吸的調節功能也有很有的改善和提高,大大提高健康
水平。

氣體的交換和運輸
氣體交換
當空氣進入肺泡時,氧氣怎樣從肺泡進入到血液?二氧化碳怎樣從血液中進
入肺泡?了解肺泡的結構,有利於對氣體交換的理解。肺泡壁祇有一層細胞,在
它的外面堅貼著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壁也祇有一層很薄的細胞,所以氣體可以通
過兩層細胞,進行氣體交換。

甚麼力量促使氣體交換呢?我們先討論一下下列事實。在屋裏,我們可能
會有這樣的經驗,一間屋裏,剛打開一瓶殺蟲水,只有近殺蟲水附近的地方覺得
很臭,隔一會整間屋子的空氣都有這種難聞的味道。這表明細小的殺蟲水氣體分
子,在空氣中不斷運動,使殺蟲水分子從濃度高的一邊向濃度低的一邊擴散,最
後使殺蟲水分子均勻地分佈到整間屋。氣體物質的壓力與濃度有關,濃度高壓力
也大。這是氣體的特性之一。氧或二氧化碳氣體的交換正象上面所講殺蟲水分子
的擴散一樣,進行氣體交換的原動力是交換處細胞兩邊氣體的壓力差。氣體從壓
力高的一邊向壓力低的一邊擴散。由肺動脈來的靜脈血流過肺泡時,由於肺泡中
氣氣壓力比靜脈血氧氣壓力高,所以氧從肺泡擴散到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中,進
入血液。此時血液裏的二氧化碳壓力比肺泡內二氧化碳壓力高,所以二氧化碳擴
散到肺泡內,最後由呼氣排出體,通過氣體交換使靜脈血轉變成帶新鮮的動脈
血,再再由肺靜脈帶到心臟播送全身。

事實上,我們人體的 7.5 億個肺泡,並不完全被利用,即使在深呼吸時,肺


泡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參加氣體交換。另外,我們也不能認為氣體交換之後肺泡裏
就沒有氧氣了,血液中二氧化碳全部被「交換」了。上面提到,氣體擴散時,直
到氣體分子在空間佈為止。因此血液中雖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交換出去的也只
是一部分,還保留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肺泡裏也是如此,也保持一定濃度的氧。

在組織內,動脈血中的氧壓力比組織中氧壓力高,所以氧從血液中擴散組
織細胞,供給細胞氧化代謝的需要,但在組織中,細胞代謝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所以組織中二氧化碳壓力比血液內的二氧化碳壓力高,二氧化碳就擴散到血液,
由血液帶走,此時動脈血轉變為靜脈血。

血液中氣體的運輸
血液是怎樣運輸氣體的呢?我們首先討論氧的運輸。氧進入血液後,它的
運輸方式有二:(1)極少部分直接溶解在血液中;(2)絕大部分(98%)與
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結合成氧合血紅蛋白。它們結合的多少與氧的壓力高低有
關:氧的壓力高時,與血紅蛋白結合得多;氧的壓力低,那麼結合就少,靜脈血
通過肺泡時,因為肺泡內氧壓力高,所以血紅蛋白迅速地同氧結合,使氧合血紅
蛋白含量迅速上升,佔血中血紅蛋白的98%,成為動脈血。動脈血流過氧壓力
較低的組織後,氧合血紅蛋白含量迅速下降到60%,這是因為氧在組織內迅速
分離出來的結果。血紅蛋白和氧的結合,還受到二氧化碳壓力的影響,當二氧化
碳壓力增高時,氧合血紅蛋白容易分離。譬如,平時組織細胞代謝產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壓力也就增高,因而促進血液分離出較多的氧。運動時,組織的二氧化
碳產生得更多,所以氧也分離得更多。

二氧化碳的運輸比氧複雜得多,其中包括許多化學反應,它的運輸方式有三
種:(1)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和細細胞中的鉀鹽及血漿中的鈉鹽化合成重碳酸鹽
的形式進行運輸;(2)小部分二氧化碳和血紅蛋白結合方式的運輸;(3)一小
部分溶解在血漿中,再運送到肺部排出體外。
呼吸運動的調節
如果有人提醒你作一次深吸氣或深呼氣,你會注意到呼吸動作。可是在平
時,我們無需注意和控制呼吸運動,呼吸依然是自動地有節律地進行著。下面我
們討論產生自動節律性呼吸的原理及影響呼吸的因素。

在延髓有許多神經細胞組成的細胞群,具有管理和控制呼吸運動的功能,
稱為呼吸中樞。它可分為吸氣中樞與呼氣中樞。吸氣中樞興奮時,就引起吸氣運
動;呼氣中樞興奮時,吸氣中樞被制,引起呼氣運動。吸氣中樞與呼氣中樞之間
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具有自動交替興奮的特性。呼吸中樞通過神經與呼吸肌肉
相連,產生呼吸運動。另外還有下列因素對呼吸有調節作用:(1)中樞神經系
統其他部位對延髓呼吸中樞的調節性影響。如橋腦、中腦、間腦、大腦皮質等,
因為如困對上述腦的不同部位進行切除的話,都會對呼吸產生明顯的影響;(2)
肺在擴張和縮小時對延髓呼吸中樞有調節作用,一般在肺擴張時會反射性引起呼
氣,在肺過度縮小時會反射性引吸氣;(3)橫紋肌的收縮(特別是呼吸肌的活
動)對呼吸功能有重要影響;(4)全身血液化學成分的變化等。在這些因素密
切配合下,使人體的呼吸運動更完美、更精確地適應體內外環境的變化。上面提
到,呼吸運動不需要意識的控制,能自動而有節律地進行,但在很大程度上呼吸
運動可受到意識的控制,如情緒激動、講話、唱歌、哭、笑時,呼吸形式都會發
生變化。

血液中二氧化碳、氧、酸鹼度變化對呼吸運動的影響較顯著。缺氧和二氧
化碳增多時,使呼吸加快加深。嚴重缺氧和二氧化碳太多時,對呼吸中樞抑制,
產生呼吸麻痺。實驗証明,把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降低,也會引起呼吸抑制,可
見平時血液中一定濃度的二氧化碳,對呼吸中樞有剌激作用。所以事物總是一分
為二的,二氧化碳一方面對身體來講是要經常排出的廢物,另一方面體內一定量
的二氧化碳又是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