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勸學(節錄)

荀子

『學海無涯苦作舟』
範文重點
 具體易明——比喻論證
 好處:能夠將抽象的道理變得簡單易明,作者善於運用比喻,具
體說明了學習的各項道理呼應緊密
• 「青」、「冰」之喻(道理):人只要通過學習,他們的本質
也將會變好
• 重點:過程以致本質發生變化
o 「木」、「輪」之喻(道理):人通過學習,便會使本惡的人
性出現變化,去惡遷善,不再為惡
o 重點:發生變化後不會回復原狀
 「木」、「金」之喻(道理):人天生下來未必是人才,但只
要通過後天的教育培訓,就可以使人變成人才,造福社會
 重點:後天培訓從而使人變得更好(知識與品性)句子整齊
 突出重點——對比論證
 好處:突顯論述之道理重點所在,令文章之説服力增强

• 終日而思對比→須臾之學
• 獨自思考花的時間較多,卻比不上片刻的學習,突顯學習比思
考更見學習成效
o 駿馬跳躍一下對比→劣馬拉車十天
腐爛木頭雕刻一下對比→金石不停雕刻
o 能力強的人想一蹴而就便難有成就;相反,能力一般的人循序
漸進地學習,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終能有所成就。
沒有持續學習,最簡單的東西也難以弄明白;相反,持之以恆
學習,最艱難的地方也可處理。
 蚯蚓沒有利爪硬骨對比→螃蟹有六腳二鉗
 學習不論資質如何,只要用心一致,避免浮躁,也能有所收穫
 清晰鮮明——類比論證
 好處:將道理説得清楚明白,令文章之説服力增强
• 「青」、「冰」、「木」「輪」之喻
• 「木」、「金」之喻
• 人經過後天學習,即便生而非人才,也可以改變本惡的人性,
去惡遷善,且不會再行惡

1
o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之喻
o 君子善於運用外物,不必天賦異稟也可以通過學習而擁有豐富
知識,去惡遷善
 正:積土可成山,積水可成淵,積善可具聖人心志
 反:若不累積半步,就難以到達千里之外;若不匯集小流,就
難以成爲江海
 求學貴乎積累

 排比
好處:將結構相同,意思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排列一起,能增
強文章的氣勢
➢ 例子:積 土 成 山 , 風 雨 興 焉 ; 積 水 成 淵 , 蛟 龍 生 焉 ; 積 善 成
德,而神明自得 ,聖心備焉。
 對偶
 好處:將兩個結構相同,意思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對稱地排列
一起,能增強文章的節奏感,令句子更見整齊,朗讀時可有瑯瑯上
口之感。
➢ 例子○
1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 例子○
2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 例子○
3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 例子○
4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
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 例子○
5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
水也,而絕江河。
➢ 例子○
6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例子○
7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考核重點
 荀子所用的論證手法(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類比論證)
 論證的道理(最終目的:人透過學習提升品性,去惡遷善)
 代替文章的論據
 荀子與聖賢對「學」的異同

2
《勸學》(節錄)—— 荀子

1 2 3 4 5 6 7
君 子 曰:學不可以已 。青 ,取 之 於 藍 ,而 青於 藍;冰,水 為 之 ,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而寒 於 水 。木直中 繩 ,輮 以 為 輪,其曲中規 ;雖 有 槁 暴 、不復
16 17 18 19 20 21
挺 者,輮使之然 也。故木受 繩 則直,金 就礪 則利,君子博 學 而日
22 23
參 省 乎己,則知 明 而行無過矣。

24 25 26 27 28
吾嘗 終 日 而思矣,不 如 須 臾 之所學也;吾嘗跂 而望矣,不如登
29 30
高之博 見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 者遠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
31 32 33 34 35 36 37
也,而聞者彰 。假 輿 馬者,非利 足 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 者,
38 39 40 41 42
非能 水 也,而絕 江河。君子生 非異 也,善 假於物 也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積 土成 山,風雨興 焉 ;積 水成淵 ,蛟龍生 焉;積善 成 德
52 53 54 55 56 57 58
,而神 明 自 得 ,聖 心 備 焉。故不積跬步 ,無以 至 千里;不積小
59 60 61 62 63 64
流 , 無 以 成 江 海 。 騏 驥 一 躍 , 不 能 十 步 ;駑 馬 十 駕 , 功 在 不 舍 。
65 66 67 68 69
鍥 而舍之,朽 木 不 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螾 無爪牙之利 ,筋骨
70 71 72 73 74 75
之強 ,上食埃土 ,下飲黃 泉 ,用心一 也。蟹六跪 而二螯 ,非蛇蟺
76 77 78 79
之穴 無 可寄 託 者,用心躁 也。

(1) 君子︰品格崇高的飽學之士。在篇中可理解為荀子心目中的聖哲
先賢,或荀子弟子對荀子的尊稱

(2) 已:停止

(3) 青:靛青色的染料

(4) 取之於藍(倒裝句):取,提煉。於,從。藍,蓼藍(草名)。
從蓼藍中提煉出來

(5) 而:卻

(6) 於:比

(7) 水爲之:爲,製造。由水凝固而成的

(8) 寒於水:比水更低溫

(9) 中:符合

3
(10) 繩:繩墨

(11) 輮:通「煣」,以火烤使之變成彎曲

(12) 以為:成為

(13) 規:圓規

(14) 雖有槁暴:雖,即使。有,又。槁,枯乾。暴,通「曝」,曬乾

(15) 復:再

(16) 挺:直

(17) 然:如此

(18) 受繩:經過墨繩校正

(19) 金:金屬製的刀劍

(20) 就礪:就,接受。在磨刀石磨過

(21) 博學:廣泛學習

(22) 參省:參,通「三」,虛數,多次。省,反省。多次反省

(23) 知明:智慧通達

(24) 嘗:曾經

(25) 終日:整日

(26) 不如:及不上

(27) 須臾:一會兒、短時間

(28) 跂:踮起腳

(29) 博見:廣闊視野

(30) 見者遠(倒裝句):遠處的人能看見

(31) 疾:聲音響亮

(32) 彰:更清楚

(33) 假:憑藉

(34) 輿:車

(35) 利足:利,迅疾。跑得快

(36) 致:達到

(37) 楫:船槳

4
(38) 能水:能,音「耐」。水:游泳。善於游泳

(39) 絕:橫渡

(40) 生:通「性」,本性

(41) 異:相異、不同

(42) 善假於物也:善,善於。假,借助。物,外物(指外在條件)。
善於借助外物

(43) 積:堆積

(44) 成:成為

(45) 興:興起

(46) 焉(代詞):那裏

(47) 積:匯積

(48) 淵:深淵

(49) 生:生長

(50) 善:善事

(51) 成:成就

(52) 德:高尚道德

(53) 神明自得:神智從容

(54) 聖心:聖人心志

(55) 備:具備

(56) 跬步:半步

(57) 以:憑藉

(58) 至:到達

(59) 成:成為

(60) 騏驥:駿馬

(61) 不能十步:不超越十步

(62) 駑馬十駕:駑馬,劣馬。十,十天。駕,拉車

(63) 功:成功

(64) 舍:通「捨」,放棄

5
(65) 鍥:雕刻

(66) 朽木不折:腐朽木頭不能被折斷

(67) 鏤:雕刻

(68) 螾:蚯蚓

(69) 利:銳利

(70) 強:強硬

(71) 埃土:泥土

(72) 黃泉:泉水

(73) 一:專一

(74) 六跪:跪,腳。六隻腳

(75) 螯:鉗子

(76) 蟺:鱔

(77) 穴:洞穴

(78) 無可寄託:無處棲身

(79) 躁:急躁

第一段:論述學習的意義,提出學習能改變本惡的人性,令人向善。君子
廣泛學習兼且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就會智慧通達,行爲沒有過失。學
習能帶來重大意義,因此學習不可以停止。
第二段:論述學習的方法,藉助外物學習比獨自思考的學習成效更大,事
半功倍。人即使本性中沒有相異之處,能夠突破本惡的人性,向善是
因憑藉外物學習。
第三段:論述學習的態度,利用正反比喻論證學習的過程是需要逐步累
積、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專心致志,才能獲得成功。

主旨:本文運用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類比論證,論述學習的意義、方
法、態度,闡明學習之必要性,勸勉世人學習,以提升品德,去惡遷
善。

6
荀子的論證方法
比喻論證(第一段):透過將[本體]比喻爲[喻體],[比喻過程],具體說明
了[道理]。能夠將抽象的道理變得簡單易明。
類比論證(全文皆有):以[例子]、[例子]、[例子],說明[道理]。利用它們
性質相似的特點,從已知道的一事推知或證明另一事,可以將道理說
得清楚明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對比論證(第二、三段):以[正面例子]對比[反面例子],突顯[論述之道
理],增強文章說服力。

第一段(學習的意義)
論點: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手段:學習知識),則知明而行無過
(目的:成為君子,知明而行無過)
【比喻 / 類比論證】
推論一:青、冰、君子

 蓼藍→提煉→青

 水→冷凍→冰

 人→學習→遷善(不斷持續趨向善)

➢ (應對後天污染)燒木成輪論證道理:後天學習使人變
惡為善後,便不再為惡(能堅守原則)
推論二:木(校正)、刀劍(磨利)、君子(廣泛學習+多次反省)

 木→受繩→直

 金→就礪→利

 君子→博學+多次反省(學習)→知明(智慧通達)而行
無過(行為無過)

第二段(學習的方法/效能)
論點:君子生非異(本性沒有異同),善假於物(善於憑藉外物)
【對比論證 / 類比論證】

7
 例子:靠自己整日思考(只靠自己)< 短時間的學習
(借助外物)
 比喻:自己踮起腳望(只靠自己) < 登上高山而望(借
助外物)
 道理:借助外物的學習比獨自思考的學習成效更大
【對比論證 / 類比論證】

行爲 憑藉 對比 限制 效果
招手 登高 平地招手 手臂沒加長 遠處的人能看見
呼叫 順風 逆風呼叫 聲音沒加大 聽到的人更清楚
走遠路 輿馬 / 走得不特別快 能走很遠
過河 舟楫 / 水性不特別好 橫過江河
 道理:君子求進,即便未必生而天賦異稟,但只要憑藉外物
有法,獲取知識以及提升人格品行自能事半功倍。

第三段(學習的態度)
論點:學習該積少成多、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專心致志
【類比論證】積少成多
推論一(一):積土、積水、積善(正面)
 積土→成山→興風雨(更好的結果)

 積水→成淵→生蛟龍(更好的結果)

 積善→成德→神明自得,備聖心

 論證:學習的方法在於「積累」
推論一(二):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反面)

 不積跬步→無法達千里
 不積小流→無法成江河
 論證:學習若不積累就難有成就

道理:學習過程貴乎積累,知識德行均由一點一滴積累;相反若不中積累
就難以成就大學問。

8
【對比論證】循序漸進(重點:一蹴而就)
推論二:騏驥、駑馬
 駿馬能日行千里→只一跨躍不足十步之遙

 駑馬腳程不及千里馬→不停步地拉車十天

 駿馬引申能力強的人對比→駑馬引申能力平庸的人

道理:能力強的人想一蹴而就便難有成就;相反,能力一般的人循序漸進
地學習,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終能有所成就。

【對比論證】持之以恆
推論三:雕刻
 雕刻數下腐爛木頭→雖其朽卻不折

 不停雕刻金石→雖其硬卻可鏤

 雕刻數下引申沒有持續學習+腐爛木頭引申最簡單的東西

對比→不停雕刻引申持之以恆學習+金石引申最艱難的
地方

道理:沒有持續學習,最簡單的東西也難以弄明白;相反,持之以恆學
習,最艱難的地方也可處理。

【對比論證】專心致志(重點:只論專心)

 蚯蚓沒有利爪硬骨→吃泥土、喝泉水→皆因專心致志

 螃蟹有六腳二鉗→若無蛇鱔洞穴則無處棲身→皆因其急躁

 蚯蚓引申資質平庸的人對比→螃蟹引申資質優異的人

道理:不論資質如何,只要專心學習也可有收穫;相反,即使天資優異,
若不專心學習也難有成就。

9
課後問題

3 作者藉「木」、「輪」之比喻說明甚麼道理?(3分)

木本是直的,被火烤過變得彎曲,即便再將之枯乾曬乾,也不會
再變直,是因為經過火烤使它如此。作者藉此說明人經過後天學
習改變本惡的人性,便不會再行惡。

6 本文第二段提到「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當中「物」指
的是甚麼?試舉一例加以說明。( 3分)

「物」指可助學習的外物。如蘊含豐富知識的書籍,多閱讀能培
養更廣闊的眼界。

8 荀子對學習的方法和態度提出甚麼觀點?是以自己的文句略
加說明。( 2分)

學習的方法在於積累,持之以恆、專心致志是為學應有的態度。

9 承上題,荀子運用哪兩種論證手法論證上述觀點?

類比論證,以堆積土石成高山,風雨便興起,匯積水流成爲深
淵,蛟龍就會生長。以此推論出一個人多做好事,便能養成崇高
品德,心智澄明,具備聖人心志,論證學習方法在於積累。
對比論證,以駿馬跳躍一次不能超過十步的距離,對比劣馬不放
棄能拉車十天。論證學習應有持之以恆的態度。

10荀子在第1段提出「學不可以已」的觀點。他在第3段中所提到
有關學習方法的見解怎樣呼應這個觀點?(3分)

荀子提出學習不可以停止的觀點,第三段中指出學習貴乎積累及
持之以恆,論證人學習不論資質,若有恆心堅持便可有豐碩收
穫。勸喻世人學習需要持之以恆,呼應「學不可以已」的觀點。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