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6

学劝

文中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脍炙人口,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看
下图说明学习的目的)
蓝青
出 锲
于 而
蓝 学 不
而 习 舍

相互的关系
* 荀子(约前 313 ~前 238 ),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
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
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更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
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
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 32 篇,其中 26 篇为荀子所著,末 6 篇或为其门人弟子
所记。
荀子的思想吸收了其他各家学说,并对儒学有所改造,最突出的是反对
法先王,主张文化制度随历史发展而改变,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
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
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

荀子著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
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 荀子与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特别是在宇
宙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
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
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
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
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
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
要性 , 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
提出“先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
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并兼用
“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
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
善论,而主张性恶论,(如:人之初,性本恶)
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
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
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 因此荀子既是思想家、教
育家 ,又兼长于文学,
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
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
槁 gǎo 砺 lì 臾
yú 跂 qì 舆 yú 蛟
jiāo 跬 kuǐ 骐 qí
骥 jì 驽 nú 锲 qiè
镂 lòu 鳝 shàn
小练习:给下列红色的字进行注音,
并找出通假字
( 1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 kuǐ )

( 2 )吾尝跂而望矣
( qì )

( 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lòu

( 4 )其曲中规 ( zhòn
g)
( 5 )虽有槁暴 (yòu) ( p
ù)
( 6 )则知明而行无过 ( zhì )

( 7 )君子生非异也 ( xìn
g)
“ 有”通“又” “知”通“智”
“生”通“性”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 。
①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 已:停止

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解释: “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
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
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
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
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
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
学习。
学不可以已
重点在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
要,所以不能停止;
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
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那就是
不能停止。
青①,取之于蓝②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 ,輮④以为轮,其曲
中规⑤ 。
① 青:靛青,一种染料
② 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

③ 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④ 輮: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⑤ 规:测圆之器,圆规
请问: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
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
么问题?
• “ 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
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
“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
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
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
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
慧明达,不犯过错。
虽①有②槁暴③ ,不复挺④者,輮使之
然也。
① 虽:即使
② 有:通“又”
③ 槁暴:槁,枯。暴,晒。
④ 挺:直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

① 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 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③ 就:动词,靠近,接近
④ 砺:磨刀石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
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① 参:验,检查
② 省:省察
③ 乎:相当于“于”
④ 知:通“智”,智慧
⑤ 过:过错
青 出 于 蓝
学习的
意 冰 寒 于 水
君子博学
义 而日参省
輮 以 为 轮 乎己,则
知明而行
无过矣
木受绳则直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金就砺则利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
跂②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 ;顺风而呼,声非
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

① 须臾:片刻
② 跂:提起脚后跟
③ 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④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⑤ 彰:明显,显著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
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
善假于物⑧也
① 假:借助,利用 ②舆:车
③ 利足:脚步快
④ 致:达到
⑤ 能水:指游水,能,动词
⑥ 绝:渡
⑦ 生:通“性”,资质,禀赋
⑧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讨论:“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
的?
另外为什么“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
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这
说明了什么?

• 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
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 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
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
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
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
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总结: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
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总的来说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

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在鉴赏时要注重比喻,明确比喻的表达效果。)
(注重了解本文论证艺术的最大特点:采用大量的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色。)
• 如: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
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

• 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
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
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
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
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
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
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知识点补充: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
论证。

每段只说明一个问题。

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

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

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
跂 而 望 不如登高
学习的

登高而招 见者远



顺风而呼 闻者彰


弥 补
假 舆 马 致千里
不 足
假 舟 楫 绝江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 ;积水成渊② ,蛟
龙生焉;积善成德③ ,而神明自得④ ,圣
心备焉。

① 焉:助词
② 渊:深水
③ 德:品德
④ 得:获得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
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
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
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
然,“得”是通“德”;“而”是表示
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
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
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故不积跬①步,无以②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③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④ ,功在不舍。
① 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
“跬”跨两脚为“步”
②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 骐骥:骏马
④ 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锲①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 用③心一也。蟹六跪④而二螯⑤ ,非蛇
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⑥也。
① 锲:刻 ②镂:雕刻
③ 用:以,因为
④ 跪:蟹的脚
⑤ 螯:蟹钳
⑥ 躁:浮躁,不专心
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的理解
•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
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
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
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读
qiang ,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
“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
“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
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
“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
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 ( 却能 ) 上吃泥土,下饮地下
水, ( 这是 ) 由于心思专一 ( 的缘故 ) 。
•这也为我们说明了: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大意:腾蛇没有脚能腾空飞起,鼯鼠有五种
本领却还没办法生存

因此,人的行为必须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
意志才会如磐石一般坚硬。”所以正人君子的意志必
须始终坚定专一。
坚定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说明的道理:学习和行为必须专一,不可心浮气躁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正面
设喻
学习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对比
方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反面
和态
度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设喻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对比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积累 对比
坚持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专心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对比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写作特点: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张扬厉,

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炼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全文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
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
得明白、具体、生动、深
入浅出。这些比喻的运用
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
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
有力。
分论点 比喻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学习的方法和态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积累、坚持、专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