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哲學

素書號 書名 著者
TRCCS1 思文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 張亨
TRCCS7 科學與東亞儒家傳統 金永植
TRCCS8 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 高明士、黃源盛、俞榮根
TRCCS24 親恩難報:唐代士人的孝道實踐及其體制化 鄭雅如
TRCCS26 《漢書‧五行志》研究 蘇德昌
TRCCS33 漢代道家思想 陳麗桂
TRCCS34 先秦墨家學說研究 湯智君
TRCCS37 莊子內七篇‧外秋水‧雜天下的現代解讀 王邦雄
TRCCS39 近世中國的儒學與書籍:家庭、宗教、物質的網絡 呂妙芬 主編
TRCCS68 漢代儒學別裁:帝國意識形態的形成與發展 林聰舜
TRCCS80 莊子解讀:新世紀繼往開來的思想經典 傅佩榮
TRCCS84 中國史新論:思想史分冊 陳弱水 主編
TRCCS86 世變與學術:明清之際士林《易》學與殿堂《易》學 楊自平
sTRCCS97 玄學與理學的學術思想理路研究 朱漢民
TRCCS99 經學、道學與經典詮釋 郭曉東 著
TRCCS104 儒家的環境空間思想與實踐 潘朝陽
TRCCS107 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 呂妙芬
TRCCS110 「身體」與「詮釋」:宋明儒學論集 陳竝勝 著
TRCCS123 自然與名教: 漢晉思想的轉折 丘為君
TRCCS125 南宋儒學 杜保瑞
TRCCS128 楚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研究 曹峰
TRCCS129 道教的社會傳播研究 曾維加
TRCCS132 王陽明思想觀念研究 鄧克銘
TRCCS135 境界.思維.語言:魏晉玄理研究 盧桂珍
TRCCS136 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 佐藤將之
TRCCS139 先秦諸子的大自然觀:以孔、孟、老、莊為主 胡順萍
TRCCS144 名家與名學:先秦詭辯學派研究 陳癸淼
TRCCS145 莊子道 王邦雄
TRCCS150 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 王邦雄
TRCCS153 莊子的風神:由蝴蝶之變到氣化 趙衛民
TRCCS157 周易經傳文獻新詮 鄭吉雄
TRCCS167 學術與經世:唐君毅的歷史哲學及其終極關懷 黃兆強
TRCCS179 于有非有,于無非無:魏晉思想文化綜論 江建俊
TRCCS200 朱熹與經典詮釋 林維杰
TRCCS208 兩漢魏晉哲學史 曾春海
TRCCS216 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 陳昭瑛

1
哲學

TRCCS217 墨子韓非子論集 周富美


TRCCS218 孔子詩學研究 文幸福
TRCCS219 先秦哲學的命論思想 林玫玲
TRCCS220 先秦道家的禮樂觀 林明照
TRCCS239 道家與神仙 〈全〉 周紹賢
TRCCS244 論語與孔子思想 津田左右吉
TRCCS245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全〉 蔣維喬 編
TRCCS246 先秦道家思想研究(全) 張成秋
TRCCS247 揚雄的範式研究:西漢末年學術範式衝突的折中之例 馮樹勳
TRCCS248 哲學易通〈全〉 張益弘
TRCCS249 中國古代哲學史 陳元德
TRCCS250 孔孟與諸子 張柳雲
TRCCS251 莊學研究〈全〉 陳品卿
TRCCS252 漢代哲學 周紹賢
TRCCS253 哲學概論〈全〉 趙雅博
TRCCS254 中國哲學史綱要〈全〉 蔣維喬
TRCCS255 易學應用之研究:第二輯〈全〉 陳立夫 主編
TRCCS257 哲學方法論 彭孟堯
TRCCS269 日本江戶時代儒家《易》學研究 陳威瑨
TRCCS281 中國近世的思想典範 伊東貴之
TRCCS282 中國第一詐書:鬼谷子 東方羽
TRCCS310 法藏知津二編 (1):佛教邏輯通論 黃志強
TRCCS311 法藏知津二編 (2):漢譯《阿含經》之[厭離]研究 張雲凱
法藏知津二編 (3):道生頓悟說之理論基礎與義理
TRCCS312 陳松柏
内容
法藏知津二編 (4):曇鸞大師由仙轉佛之學思歷程
TRCCS313 魏式岑
研究
法藏知津二編 (5): 魏晉佛學格義問題之考察;以
TRCCS314 道安為中心的研究;《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思想 尤惠貞、蔡振豐
之探討
法藏知津二編 (6): 智者大師的實相論與性具思想
TRCCS315 林妙貞、李燕蕙
之研究; 天台圓教之凈土義與人間凈土之修證實踐
法藏知津二編 (7): 天台宗性具圓教之義理根據及
TRCCS316 尤惠貞
其開展之獨特模式
TRCCS317 法藏知津二編 (8):智顗佛性論研究 (上) 王月秀
TRCCS318 法藏知津二編 (9):智顗佛性論研究 (下) 王月秀
TRCCS319 法藏知津二編 (10):天台圓教十乘觀法之研究 吳明興
TRCCS320 法藏知津二編 (11):法藏圓融之 [理] 研究 孫業成
法藏知津二編 (12):《六祖壇經》的生死哲學及
TRCCS321 邱淑美
其養生觀

2
哲學

法藏知津二編 (13):禪宗非語言行為之語言研究
TRCCS322 康莊
(上)
法藏知津二編 (14):禪宗非語言行為之語言研究
TRCCS323 康莊
(下)
TRCCS324 法藏知津二編 (15):北宋契嵩的儒釋融會思想 張清泉
法藏知津二編 (16):惠洪、張商英《妙法蓮華經
TRCCS325 陳穎蓁
合論》研究
法藏知津二編 (17):圓悟克勤禪學思想研究;宋
TRCCS326 歐朝榮、魏建中
初智圓與契嵩對儒的回應
法藏知津二編 (18):《楞嚴經正脈疏》 [十番顯見]
TRCCS327 黃琛傑
之研究(上);兼論與《楞嚴經會解》的比較
法藏知津二編 (19):《楞嚴經正脈疏》 [十番顯見]
TRCCS328 黃琛傑
之研究(下);兼論與《楞嚴經會解》的比較
法藏知津二編 (20):憨山自性禪思想之理論基礎
TRCCS329 陳松柏
與核心論題(上)
法藏知津二編 (21):憨山自性禪思想之理論基礎
TRCCS330 陳松柏
與核心論題(下)
法藏知津二編 (22):《四書蕅益解》研究;參禪
TRCCS331 邱敏捷、簡瑞銓
與念佛;晚明袁宏道的佛教思想
TRCCS332 法藏知津二編 (23):方以智三教會通思想研究 周鋒利
法藏知津二編 (24):儒骨佛心;馬浮儒佛會通思
TRCCS333 林鳳婷
想研究
TRCCS334 法藏知津三編(1):佛教地獄觀念與中古敘事文學 范軍等
法藏知津三編(2):盛唐詩中佛禪語典之研究
TRCCS335 陳明聖
(上)
法藏知津三編(3):盛唐詩中佛禪語典之研究
TRCCS336 陳明聖
(下)
法藏知津三編(5):貫休及其《禪月集》之研究
TRCCS337 高于婷
(下)
TRCCS338 法藏知津三編(6):惠洪 [文字禪] 之詩學內涵 吳靜宜
TRCCS339 法藏知津三編(7):世出世間;元代詩僧文跡初探 王君莉
TRCCS340 法藏知津三編(8):八指頭陀詩研究 謝秀蓮
TRCCS341 法藏知津三編(9):蘇軾佛教文學研究(上) 吳明興
法藏知津三編(4)貫休及其《禪月集》之研究
TRCCS342 高于婷
(上)
TRCCS343 法藏知津三編(10):蘇軾佛教文學研究(中) 吳明興
TRCCS344 法藏知津三編(11):蘇軾佛教文學研究(下) 吳明興
TRCCS345 法藏知津三編(12):周賀詩研究;蘇曼殊詩析論 顧蕙倩、楊婷均
法藏知津三編(13):漢譯佛經之美術理論研究 - 以
TRCCS346 侯艷
漢唐為中心
法藏知津三編(14):[敦煌舞] 的佛教藝術思想研究
TRCCS347 陳宜青
(上)
法藏知津三編(15):[敦煌舞] 的佛教藝術思想研究
TRCCS348 陳宜青
(下)
TRCCS349 法藏知津四編(1):鳩摩羅什《妙法蓮華經 • 序品 賴信川
3
哲學

第一》[信譯] 之研究(上)
法藏知津四編(2):鳩摩羅什《妙法蓮華經 • 序品
TRCCS350 賴信川
第一》[信譯] 之研究(中)
法藏知津四編(3):鳩摩羅什《妙法蓮華經 • 序品
TRCCS351 賴信川
第一》[信譯] 之研究(下)
TRCCS352 法藏知津四編(4):南朝僧尼與佛教中國化 夏德美
TRCCS353 法藏知津四編(5):六朝江東佛教地理研究 蔣少華
法藏知津四編(6):西魏北周時期具官方色彩的佛
TRCCS354 杜正宇
教義邑
法藏知津四編(7):《北丘尼傳》及其補遺考釋
TRCCS355 周咨
(上)
法藏知津四編(8):《北丘尼傳》及其補遺考釋
TRCCS356 周咨
(下)
法藏知津四編(9):唐代城市居民的宗教生活 - 以
TRCCS357 陳艷玲
佛教為中心
TRCCS358 法藏知津四編(10):寒山資料考辨 葉珠紅
法藏知津四編(11):《洛陽伽藍記》研究;會昌法
TRCCS359 吳晶、黃運喜
難研究 - 以佛教為中心
TRCCS360 法藏知津四編(12):吳越釋氏考 周咨
法藏知津四編(13):晤恩法師的行實與天台分宗之
TRCCS361 吳世英
研究(上)
法藏知津四編(14):晤恩法師的行實與天台分宗之
TRCCS362 吳世英
研究(下)
TRCCS363 法藏知津四編(15):印光大師年譜長編 夏金華
TRCCS378 East Asian Confucianisms:Texts in Contexts Chun-Chieh Huang(黃俊傑)
TRCCS411 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與京都學派哲學的對話 陳瑋芬、廖欽彬 主編
TRCCS437 老子道德經憨山註莊子內篇憨山註 憨山大師
TRCCS464 詮釋《論語》「克己復禮為仁」 章方法的反思 杜維明
TRCCS478 春秋左傳通考 劉正浩
TRCCS491 中國佛學要義:以人物傳記為線索 吳汝鈞、陳森田
TRCCS495 道家思想經典文論:當代新道家的生命進路 王邦雄
TRCCS496 家園深情與空間離散:儒家的身心體證 潘朝陽
TRCCS503 孔子辭典 傅佩榮
TRCCS509 經典。孔子 論語 曾昭旭
TRCCS522 楊儒賓、馬淵昌也、艾皓
東亞的靜坐傳統

TRCCS559 佛教視角的生命哲學與世界觀 蔡耀明
TRCCS590 呂金燮、吳毓瑩、吳麗
君、林偉文、柯秋雪、徐
華人教養之道:若水
式寬、袁汝儀、蔡敏玲、
閻鴻中
TRCCS593 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 林安梧

4
哲學

TRCCS606 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 杜維明


TRCCS611 儒家身體觀 楊儒賓
TRCCS612 牟宗三前後:當代新儒家哲學史論 林安梧
TRCCS613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二版) 李澤厚
TRCCS614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二版) 李澤厚
TRCCS615 先秦之仁義禮說 方穎嫻
TRCCS616 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歷史 陳榮捷
TRCCS617 華夏美學(平) 李澤厚
TRCCS623 佛教哲學 方立天
TRCCS624 中國思想史(下) 韋政通
TRCCS625 中國思想史(上) 韋政通
TRCCS633 中國善惡報應習俗 劉道超
TRCCS636 周易旁通 王居恭
TRCCS637 儒家孝道思想研究 林安弘
TRCCS639 中國哲學史新編(一) 馮友蘭
TRCCS640 中國哲學史新編(二) 馮友蘭
TRCCS641 中國哲學史新編(三) 馮友蘭
TRCCS642 中國哲學史新編(四) 馮友蘭
TRCCS643 中國哲學史新編(五) 馮友蘭
TRCCS644 中國哲學史新編(六) 馮友蘭
TRCCS645 中國哲學史新編(七) 馮友蘭
TRCCS647 儒家哲學片論 吳光
TRCCS651 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大陸講學,問難和討論 杜維明/著
TRCCS657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余英時
TRCCS663 孔子與論語 錢穆
TRCCS665 中國思想史論集 徐復觀
TRCCS667 中國哲學思想批判 韋政通
TRCCS673 風生水起: 易經論廿一世紀的文化信息傳播 劉君祖,咸臨書院諸生作
TRCCS677 孟子詩契 章台華
TRCCS679 《莊子》音韻研究 = Stratifying Zhuangzi: Rhyme and
麥大偉
Other Quantitative Evidence
TRCCS693 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會通與轉化 Modern
Confucianism & Western Culture: Reception and 李明輝;林維杰
Transformation
TRCCS711 兩漢諸子研究論著目錄(2002-2009) Bibliography of
陳麗桂主編
Research on Han Philosophers (2002-2009)
TRCCS733 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個案篇 Understanding,
李明輝;陳瑋芬
Interpretation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Case Stidies
TRCCS734 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展望篇 Understanding,
周大興主編
Interpretation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Prospect

5
哲學

TRCCS735 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比較觀點 Understanding,


Interpretation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Comparative 李明輝;邱黃海 主編
Perspective
TRCCS74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iamond Sutra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