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姓名: 毕业考课内文言文 班级:高三 一张口就莹

壹. 第二课《鱼我所欲也》(高二上册)
1. 《告子》主要阐述什么问题?孟子认为人生而就有哪四种心?
“人性”问题。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2. 《鱼我所欲也》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与斥责了哪二种人?
孟子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3. 孟子《鱼我所欲也》这篇散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课文所说的“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的是什么?
羞恶之心

贰. 第十八课《答司马谏议书》(高二上册)

口 就莹
1.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一 张
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
2. 文中提到什么历史事件?盘庚迁殷
3.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在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作者在实施变法时,出现了“致天下怨谤”以及众人反对,声势汹汹然的情形。
4. 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五种指责)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

叁. 第一课《庖丁解牛》(高二下册)
1. 庖丁解牛的经历带出什么养生哲理?
阐明养生之道,若要保身养生,就要避开社会的矛盾冲突,“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全天性和精神,
享尽天年。
2. 现今“庖丁解牛”这句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3. 文中作者在两处运用了比喻修辞,请说明之。
刀比喻生命;牛比喻复杂的社会。
4. 作者认为掌握“道”应有怎样的态度?
应收敛锋芒、谦虚,低调做人。
5. 庖丁解牛经过三个阶段:
族庖用刀砍骨头;良庖用刀割筋骨;庖丁用薄的刀刃刺入有间隙的骨节。

编订于2023年10月16日 1 编订者张洁莹师
肆. 第二课《公输》(高二下册)
1. 作者(墨子)为何欲阻止楚王攻宋?
因为楚王攻打宋国是不义的行为,以大欺小的行为。
2. 墨子以哪五个方面说明公输盘帮助楚王攻宋是理亏的?
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
3. 墨子把楚王攻宋的行为比喻成什么?
喜欢偷窃邻居马车、衣服和食物的小偷。
4. 试分析墨子、楚王、公输盘的形象。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
5. 《公输》主要传递的道理是:
提醒我们反对不义战争,维护和平环境,营造和谐社会,提倡“非攻”的政治思想。

伍. 第六课《伶官传序》(高二下册)

口 就 莹
1. 此文的中心论点是:

一 张
盛衰成败是由于人事。
2. 本文引用哪些历史事件作为论据?
晋王与梁、燕、契丹交恶;晋王临终遗言;庄宗灭梁亡燕;后唐奸臣作乱。
3. 作者写了庄宗的历史事件,是有何用意?
告诫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应当借鉴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祸患常常是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积累而
成,有智慧勇气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同时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编订于2023年10月16日 2 编订者张洁莹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