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孟子‧魚我所欲也》

64. 根據《孟子‧魚我所欲也》一文,解釋以下文句中有着重號的字的意思。(5 分)
(每題 1 分)
(1)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 患: 怎麼

為也。
(2) 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苟: 隨便

(3)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 惡: 厭惡

不為也?
(4) 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道: 道路

(5)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識: 認識

65. 試根據《孟子‧魚我所欲也》,把以下文句譯寫成白話文。(15 分)(每題 3 分)


(1)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這兩者不能同時得到,我就捨棄魚而選擇熊掌。

(2)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們沒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那麼凡是可求得生存的手段,有甚麼不可

用呢?

(3)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僅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這種本性,只不過賢人能夠保持不喪失罷了。

(4) 一簞食,一豆羮,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一竹筐食物,一木碗湯羮,得到它們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們就會餓死。

(5)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萬鍾的俸祿卻不分辨是否合於禮義就接受了,萬鍾的俸祿對我有甚麼增益呢?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1 頁,共 9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21153045 from CourseHero.com on 11-14-2023 09:05:14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29687910/%E5%96%AE%E5%85%834-%E9%AD%9A%E6%88%91%E6%89%80%E6%AC%B2%E4%B9%9F1%E7%AD%9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66. 根據《孟子‧魚我所欲也》一文,試指出以下句子中粗體字的詞性及詞義。(5 分)
(每題 5 分,每項 0.5 分)
句子 詞性 詞義
(1) 非 獨 賢 者 有 是 心 也 , 人 皆 有 語氣詞 而已/罷了
之,賢者能勿喪耳。
(2)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 名詞 古代用作盛湯的木器
弗得則死。
(3)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 介詞 對於
於我何加焉?
(4)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 代詞 這
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5)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 連詞 假如
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7. 《孟子‧魚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論點是甚麼?(3 分)

《孟子‧魚我所欲也》以「魚」比喻「生」,以「熊掌」比喻「義」(1 分),論證由

於道義的價值高於生命,當面對兩難抉擇時,應捨棄生命,選擇道義(2 分)。

68. 《孟子‧魚我所欲也》一文用到的論證手法包括:(2 分)
 正反論證 A B C D
 比喻論證 ○ ○  ○
 舉例論證
 類比論證

A  B 
C  D 

69. 《孟子‧魚我所欲也》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一句,孟子是怎樣


推論出來的?(4 分)他想說明甚麼道理?(2 分)
 推論過程: 孟子假設如果沒有東西比生命更寶貴,沒有東西比死亡更令人厭惡,

那麼怎樣的生存方法、避過死亡的手段都會有人使用。(2 分)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孟子以此推斷,人之所欲及所惡有甚於生死,就是義與不義,因此生與死應以義為

取捨標準。
(2 分)

 道理: 孟子以這句話說明所有人都有捨生取義的本性。(2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2 頁,共 9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21153045 from CourseHero.com on 11-14-2023 09:05:14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29687910/%E5%96%AE%E5%85%834-%E9%AD%9A%E6%88%91%E6%89%80%E6%AC%B2%E4%B9%9F1%E7%AD%9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70. 根據《孟子‧魚我所欲也》第一段,孟子如何運用正反論證論述觀點,試填寫下表。
(6 分)
由「魚,我所欲也」至「 舍生而取義也 (1 分)」:指出當
第一部分
人面對生命與道義兩難抉擇時,因為後者的價值高於前者,
提出論點
所以應捨棄 生命 (0.5 分),選擇 道義 (0.5 分)。

第二部分 由「 生亦我所欲 (1 分)」至「故患有所不辟也」:論述人

正面論述 不能 苟且偷生 (0.5 分),不能無原則地避開死亡的禍患。

由「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1 分)」至「賢者能勿喪耳」:

第三部分 論述面對生死考驗時,不是所有人都會因求生避死而 不擇手

反面論述 段(0.5 分)
、不顧禮義,而且不單是 賢者(0.5 分)才會有

如此反應,可見源於善性的「 義(0.5 分)」是人人都有的。

71. 有謂「孟子長於譬喻,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試以《孟子‧魚我所欲也》為例,
加以析述。(4 分)
《孟子‧魚我所欲也》一文連用比喻說理。孟子先以「魚」比喻「生」
,以「熊掌」

比喻「義」,當兩者不可兼得,應捨生取義(2 分)孟子運用比喻能形象化地說

明,所有人都有捨生取義本性的抽象道理,帶出全文的論點。(2 分)由此可見

「孟子長於譬喻,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 」的評論是正確的。

72. 試用一個四字詞形容《孟子‧魚我所欲也》中「失其本心」的人是怎樣的。(1 分)

見 利 忘 義 (答案須是四字詞)

73. 以下引文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1 分)試略加說明。(2 分)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孟子‧魚我所欲也》)

 修辭手法: 對偶。(1 分)
 說明:引文運用了對偶,「生」與「義」字數相同、詞性亦相同,以生與義並排

對偶,而「我所欲」能加強語氣,突出兩者都是對人很重要的。(2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3 頁,共 9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21153045 from CourseHero.com on 11-14-2023 09:05:14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29687910/%E5%96%AE%E5%85%834-%E9%AD%9A%E6%88%91%E6%89%80%E6%AC%B2%E4%B9%9F1%E7%AD%9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74. 《孟子‧魚我所欲也》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1 分)又這種修辭手法如何加強說理效果?試以引文為例,
略加說明。(2 分)
 修辭手法:
A 設問 A B C D
B 比喻 ○ ○ ○ 
C 對比
D 反問
 說理效果:反問是用疑問句的方式來強調確定意思。引文通過反問,強調所欲有

甚於生的,就是義,肯定地說明人要捨生取義的道理。(2 分)

75. 在《孟子‧魚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用「魚」與「熊掌」分別比喻甚麼?(2 分)
這比喻說明甚麼道理?(3 分)
 「魚」比喻: 生/生命(1 分)

「熊掌」比喻:義/仁義/道義(1 分)

 說明的道理:孟子認為生與義都很珍貴,但當兩者不可兼得,人應捨生取義。
(1

分)一般人都視生命為最高價值,孟子卻不一樣,他指出「所欲有甚於生者」
,就是

「義」
,「所惡有甚於死者」,就是「不義」。(1 分)他又指「舍生取義」是出於「人

皆有之」的本心,生死應以義為取捨標準,勿因一己私慾而喪失本心。(1 分)

76. 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對於不分辨禮義而接受「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
識窮乏者得我」者的態度是怎樣的?(1 分)
A 讚賞 A B C D
B 批評 ○  ○ ○
C 體諒
D 中立

77. 試說明《孟子‧魚我所欲也》中,孟子認為「所欲」與「所惡」之間的關係。
(3 分)

孟子認為「所欲」與「所惡」之間是相對的關係。(1 分)他以生死作對比,說明人

們都渴望生而害怕死,但是人覺得還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就是義(1 分),還有

比死亡更厭惡的東西,就是不義,可見捨生取義是人的本性(1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4 頁,共 9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21153045 from CourseHero.com on 11-14-2023 09:05:14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29687910/%E5%96%AE%E5%85%834-%E9%AD%9A%E6%88%91%E6%89%80%E6%AC%B2%E4%B9%9F1%E7%AD%9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78. 試評論《孟子‧魚我所欲也》所用的比喻說理技巧。(5 分)

魚與熊掌、生與義都是人所喜愛又難以取捨的東西,孟子以此類推出,人在面對生

命和大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就要在兩者之間進行抉擇。
(2 分)
《孟子‧魚我所欲也》

一文所用的比喻貼切。(1 分)魚和熊掌都是人所知道的食物,孟子採用日常事例,

由淺入深,透過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義的價值高於生命,並指出面對兩難時,應「舍

生取義」
。(2 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其他答案:
魚與熊掌、生與義都是人所喜愛又難以取捨的東西,孟子以此類推出,人在面對生
命和大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就要在兩者之間進行抉擇。
(2 分)
《孟子‧魚我所欲也》
一文所用的比喻不夠貼切。(1 分)因為若不了解魚與熊掌價值的區別,則無從理解
作者的選擇,不能有效說明捨生取義的道理,減弱了文章的說服力。(2 分)

79. 以下《孟子‧魚我所欲也》引文運用了哪種說理技巧?(1 分)又這種技巧如何加強


說理效果?試以引文為例,略加說明。(2 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 說理技巧: 對比(1 分)

 說理效果:「簞豆」指很少的食物,攸關生死,但路人及乞丐為了義也不會接受,

對比「萬鍾」極言俸祿之多,遠不及生命的價值,但人們會不分辨是否符合禮義而

接受,突出見利忘義是喪失本心的表現。(2 分)
其他答案:
反問(1 分);引文「萬鍾於我何加焉?」以詰問方式,指出不合禮義的「萬鍾」俸
祿,俸祿的人都不應接受,肯定見利忘義是喪失本心的表現。(2 分)

80. 在《孟子‧魚我所欲也》,孟子指出人人都能實踐「義」。試摘錄一句能論證此觀論
的句子,並說明之。(4 分)
 句子: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1 分)
 說明: 此例子說明大聲地呼喝把食物給人吃,路人不會接受;用腳踐踏着食物

給人吃,乞丐也不屑接受。(1 分)人們天生的羞惡之心會阻止自己接受不合禮義的

「嗟來之食」
,即使普通如路人、卑微如乞丐也有這高尚的情操(1 分)
,可見只要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5 頁,共 9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21153045 from CourseHero.com on 11-14-2023 09:05:14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29687910/%E5%96%AE%E5%85%834-%E9%AD%9A%E6%88%91%E6%89%80%E6%AC%B2%E4%B9%9F1%E7%AD%9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着本心,人人都能實踐「義」。(1 分)

81. 根據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的闡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怎樣才能實踐「義」呢?
試舉例說明之。
(4 分)
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提到,只要順着本心,人人都能實踐「義」
。(1 分)在日常

生活中,我們只要保持仁慈及尊重他人的心,就能實踐「義」
。(1 分)例如我們去老

人院做義工,對長者有愛心和同理心,易地而處,了解他們的需要,全心全意地服

務長者,這就是實踐「義」。(2 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82. 在《孟子‧魚我所欲也》中,「嘑爾而與之」及「蹴爾而與之」的「一簞食,一豆羹」
可以稱為甚麼?(2 分)
嗟 來 之 食 (答案須是四字詞)

83. 在《孟子‧魚我所欲也》中,孟子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一句作段落
的結尾,其用意為何?(2 分)你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本心」是真的「人皆有之」嗎?
(3 分)
 用意: 孟子指出人最重視的並非生死,他重申人比生命更想要的是義,比死亡

更厭惡的是不義,因此人應會捨生取義。不過,一般人認為只有「賢者」才能做到

捨生取義。孟子不同意這個說法,所以用此句作結,肯定人人都可以捨生取義,借

此游說人們改變看法,接受他只要能順着本心,人人均能做到捨生取義的看法。(2

分)

 看法: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本心」真是「人皆有之」,人人都有向善之心。(1

分)例如,一般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會讓座給有需要的人、遇到不公義的事也會挺

身而出。
(1 分)不過,當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時,大多數人則會衡量輕重,未必能

做到捨生取義。(1 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6 頁,共 9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21153045 from CourseHero.com on 11-14-2023 09:05:14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29687910/%E5%96%AE%E5%85%834-%E9%AD%9A%E6%88%91%E6%89%80%E6%AC%B2%E4%B9%9F1%E7%AD%9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84. 《孟子‧魚我所欲也》用不辨別禮義而接受萬鍾俸祿的事例,論證甚麼觀點?(2
分)
A B C D
A 人能捨生取義是出於本心。
○ ○ ○ ●
B 人有羞恥之心就能捨生取義。

C 為官者一定不能捨生取義。

D 人見利忘義就會失去本心。

85. 假設你是《孟子‧魚我所欲也》中的「乞人」
,你會同樣不接受「嗟來之食」嗎?(3
分)
我不會像《孟子‧魚我所欲也》中的「乞人」一樣不接受「嗟來之食」
。(1 分)因為

有生命才可以談得上「義」,所謂「留得青山在,哪怕無柴燒」,如果餓死,就沒有

翻身的機會了。所以我會接受「嗟來之食」
。(2 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其他答案:
我會像《孟子‧魚我所欲也》中的「乞人」一樣不接受「嗟來之食」 。(1 分)因為生
命的價值不及人的尊嚴重要,所謂「不為五斗米折腰」 ,
「乞人」也是人, 「義」的價
值高於一切。所以我不會接受「嗟來之食」。(2 分)

86. 根據《孟子‧魚我所欲也》一文,判斷以下陳述,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各分題
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4 分)
正確 錯誤 無從
判斷
(1) 賢者與普通人均能捨生取義。 ● ○ ○

(2) 賢者與普通人均會喪失本心。 ○ ● ○

答案分析:(4 分,每分題 2 分;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


(1) 正確。孟子認為人人都有羞惡之心,可以捨生取義,所以只要人人保持本心,就
能捨生取義,故陳述正確。
(2) 錯誤。孟子認為普通人與賢者的分別在於,賢者能保持不喪失本心,而普通人會
喪失本心,故陳述正確。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7 頁,共 9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21153045 from CourseHero.com on 11-14-2023 09:05:14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29687910/%E5%96%AE%E5%85%834-%E9%AD%9A%E6%88%91%E6%89%80%E6%AC%B2%E4%B9%9F1%E7%AD%9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87. 試根據《孟子‧魚我所欲也》內容,從利益角度解釋「不失本心」與「失本心」之
別。(3 分)
「本心」指羞惡之心,讓人做出捨生取義的行為。(1 分)失與不失「本心」的分別

在於,當人面對利益時,
「不失本心」的人會照顧他人的利益,富有利他精神(1 分),

而「失本心」的人只顧及自己的利益,妄顧他人(1 分)。

88. 根據《孟子‧魚我所欲也》一文內容大意,你會用甚麼代替魚與熊掌?試略加說明。
(4 分)
 以 粉 絲 代替魚(答案須是兩字詞)(1 分)

 以 魚 翅 代替熊掌(答案須是兩字詞)
(1 分)

 說明: 因為現代人較少機會接觸熊掌,難以產生共鳴。如果把魚與熊掌改成粉

絲和魚翅,更能貼近現代人的生活,讓人較容易理解孟子的看法及同意其觀點。(2

分)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89. 你認為孟子在《魚我所欲也》提倡的「重義輕利」適用於現今香港社會嗎?試加以
說明。(3 分)
適用。
(1 分)在現今香港社會營商,講求盈利本是無可厚非的,但商家必須遵守商

業操守、符合道義。(1 分)若欠缺商業道義,會使產品或企業難以建立商譽,嚴重

影響生意。若抱持先義後利、重義輕利的態度,反而能使商譽遠播,自然客似雲來。

(1 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其他答案:
不適用。(1 分)在弱肉強食的商業社會中,公司與全世界的同業競爭激烈,所以商
家必須努力追求最大利潤,以維持企業營運,否則公司及員工都難以生存。(1 分)
故此應該義利並重,在符合道義的前提下,公司與不同伙伴做到互惠互利,達到雙
贏的局面。(1 分)

90. 在《孟子‧魚我所欲也》中,哪些人具有《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中仁者的精神?
(2 分)
 行道之人 A B C D
 賢者 ○ ○  ○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8 頁,共 9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21153045 from CourseHero.com on 11-14-2023 09:05:14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29687910/%E5%96%AE%E5%85%834-%E9%AD%9A%E6%88%91%E6%89%80%E6%AC%B2%E4%B9%9F1%E7%AD%9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 窮乏者
 乞人

A  B 
C  D 

91. 你認為《孟子‧魚我所欲也》的「失其本心」與《荀子‧勸學》的「用心躁也」的
「心」
,涵義相同嗎?試略加說明。(5 分)
不相同。
(1 分)
《孟子‧魚我所欲也》的「失其本心」中的「心」是指每人都有羞惡

之心。孟子認為只要不喪失本心,人人都能做到捨生取義。
(1 分)而《荀子‧勸學》

的「用心躁也」的「心」是用心,意思是指求學不專心。荀子認為,人要通過學習,

增長知識,才能做到按智慧聰明做事,減少犯錯。(1 分)孟子是從性本善出發,人

只要順性,就會懂得捨生取義,而荀子認為性本惡,人需要通過教育,才能為善,

所以兩者的「心」是不同的。(2 分)

92. 試比較《孟子‧魚我所欲也》與《論語‧論仁》對「義」與「利」的看法。(4 分)
孟子和孔子均主張重義輕利(1 分),强調以義為先(1 分)。孟子在《魚我所欲也》

提到即使面對優厚的俸祿,人們亦要分辨是否合於禮義才能接受,否則就是陷自身

於不義。
(1 分)而《論仁論孝論君子》中,孔子認為各人都嚮往財富,但必須以正

當的手段求取,否則就是有違道義。(1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9 頁,共 9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821153045 from CourseHero.com on 11-14-2023 09:05:14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129687910/%E5%96%AE%E5%85%834-%E9%AD%9A%E6%88%91%E6%89%80%E6%AC%B2%E4%B9%9F1%E7%AD%9
Powered by TCPDF (www.tcpdf.org)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