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指定文言篇章

《魚我所欲也》 孟子
課後問答 評分參考 /18

1. 第 一 段 「 是 故 所 欲 有 甚 於 生 者 , 所 惡 有 甚 於 死 者 」 一 句 , 表 達 了 孟 子 的 甚
麼觀點?他用甚麼理據支持這個觀點?(5 分)

1 分
這個句子表達了孟子認為人最重視的不是生死,而是仁義 。
0.5 分
他的理據是,如果人們認為生命是最重要的東西 ,而死亡是最令人討
0.5 分 1 分
厭的事 ,那麼人們為了求生避死,自然會無所不為 。但事實並非
0.5 分 0.5 分
如此,有人為了堅守仁義,寧願不委曲求生 ,不逃避禍患 ,由此
0.5 分 0.5 分
可見,義比生命更為人所珍愛 ,不義的事比死亡更為人厭惡 。

2 . 根 據《 魚 我 所 欲 也 》的 內 容,以 下 引 文 運 用 了 哪 些 論 證 手 法 ? 試 加 以 說 明 。
(7 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1 分
引文運用了舉例論證 。 文 中 用 了 「 行 道 之 人 」、「 乞 人 」 不 吃 嗟 來 之 食
1 分 1 分
的例子,指出只要不忘大義 ,就算是身份低下的人也能保存本心 。

1 分
此外,引文也運用了對比論證 。文中以「一簞食,一豆羮」之微不足
1 分
道,對比「萬鍾」的龐大豐厚 ; 以 「 行 道 之 人 」、「 乞 人 」 心 懷 大 義 ,
寧 死 也 不 接 受 帶 有 侮 辱 的 食 物,對 比 有 些 人 不 辨 別 禮 義 就 接 受 優 厚 的 俸 祿
1 分
。 通 過 對 比 , 論 證 捨 身 取 義 之 心 「 人 皆 有 之 」, 可 是 若 見 利 忘 義 就 會 喪
1 分
失本心 。

3. 在 《 魚 我 所 欲 也 》 中 , 孟 子 以 「 魚 與 熊 掌 」 之 喻 來 論 證 「 捨 生 取 義 」 的 論
點 , 有 人 認 為 並 不 貼 切 。 你 同 意 嗎 ? 試 加 以 說 明 。( 6 分 )

品位 分數 評分重點
立 場 明 確,能 提 出 兩 個 或 以 上 的 理 據,論 證 具 體 、
上品 5-6
清晰。
立 場 明 確,只 能 提 出 一 個 理 據,論 證 尚 見 合 理、清
中品 3-4
晰。
下品 1-2 立場明確,只 能 提出 一 個 理 據,論 證模 糊、簡 單 。

1
(答案只供參考,言之成理即可)
我同意。
首先,魚是普通食物,熊掌是稀有佳肴,大多數人會在兩者中選擇熊掌;
但 一 般 來 說 , 只 有 少 數 人 會 「 捨 生 取 義 」。
其次,魚與熊掌只是食物,人們不必多作內心掙扎就能二選其一;但如要
捨生取義,大部份人都會內心掙扎很久才能決定。
由 此 可 見「 魚 與 熊 掌 」的 比 喻 把 捨 生 取 義 說 得 太 簡 單 和 容 易,與 現 實 不 符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