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

【篇章探究】
1. 試解釋以下句子中標有▲ 號的字詞,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
(1)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第 2 則) 違: 背離

(2) 克己復禮為仁。(第 3 則) 復: 回復

(3) 見志不從,又敬不違。(第 7 則) 志: 心意、心志

(4) 過則勿憚改。(第 9 則) 憚: 害怕、畏懼

(5) 君子義以為質。(第 14 則) 質: 本質、本性

(6) 君子病無能焉。(第 15 則) 病: 擔憂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寫成白話文。

(1)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第 3 則)
克服一己私慾,使言行合乎禮的標準就是仁。一旦克己復禮,天下人都會稱

許你是仁人。

(2) 不敬,何以別乎?(第 6 則)

如果不尊敬父母,那麼用甚麼區別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呢?

(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第 12 則)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並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的行事卻相反。

3. 試判斷以下陳述,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每道分題限選一個答案。
從《論仁》第 1 則「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一句說明: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仁者天性喜愛仁德,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心安理 ● ○ ○
得地堅守「仁」,而智者因認識到仁德對自己
的好處,故以「仁」為利。
(2) 仁者因為更能認識實行仁德對自身有利,所以 ○ ● ○
其境界高於智者。

1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781736557 from CourseHero.com on 12-05-2022 06:12:39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48183425/%E8%AB%96%E4%BB%81%E8%AB%96%E5%AD%9D%E8%AB%96%E5%90%9B%E5%AD%90pdf/
4. 以下是《論仁》第 2 及 4 則的分析,試填寫合適的答案。

第 2 則說明了仁者對 富貴 及 貧賤 的態度。仁者 樂天知命 ,只會用

正當的手法來得到富貴,絕對不會接受用 不當手段 得來的富貴。仁者不會 逃

避 貧賤,安於貧苦,絕對不會用不當手段來擺脫貧賤。當中「君子去仁,惡乎成

名?」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技巧,作用是:肯定君子行事時必定以「仁」為原則,目

的是維護君子的聲譽 。
○ 對比
● 借喻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一句中的「無終食之間」運用了 ,
○ 借代
○ 暗喻

表示 極短的時間 。

第 4 則說明仁者會捨生取義,不會為保全性命而損害 仁德 ,寧可 犧牲

性命 也要成全仁德。我認為這種做法值得尊敬,因為:這種做法並不是為了替自

己謀取利益,而是出於對道德理想的追求,為天下人伸張正義,充分表現了仁者無

私無畏的高尚人格及情操。(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5. 根據《論仁》第 3 則,回答以下問題。
(1) 顏淵問孔子實踐仁的具體方法是甚麼,孔子怎樣回答?
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2) 試根據「克己復禮為仁」一句,說明孔子心目中「仁」和「禮」的關係是怎
樣的。
孔子認為仁是人格修養的最高標準,禮是人的言行規範,只要人能夠克制一

己之欲,言行合乎禮,就能達到人格修養的最高標準。
(3) 有人認為「克己復禮」是以外在的「禮」約束自己以達仁德,但孔子卻說「為
仁由己」,兩者存在矛盾嗎?
沒有矛盾。「禮」固然可指外在的禮儀,但其本質卻是從心而發的辭讓恭敬

之心,這些本心是否能發揮出來,全由自己作主,故兩者沒有矛盾。

2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781736557 from CourseHero.com on 12-05-2022 06:12:39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48183425/%E8%AB%96%E4%BB%81%E8%AB%96%E5%AD%9D%E8%AB%96%E5%90%9B%E5%AD%90pdf/
6. 根據《論孝》第 5 則,回答以下問題。
(1)「 子夏問孝。子日:『色難!』」(《為政.第二》)中,孔子的回應與本
則的哪一點相呼應?
孔子的回應與本則的「事之以禮」相呼應,表示事奉父母要和顏悅色,依照

禮節而行。
(2) 孔子認為在父母去世後,子女應如何表達孝意?你認為這看法適合現今社會
嗎?
孔子認為在父母去世後,子女應依照禮節來埋葬他們,祭祀他們。我認為這

看法適合現今社會。當父母親去世後,為人子女的會根據禮節為父母進行出

殯及殮葬儀式,亦會於家中安放神位以供拜祭,或於清明重陽等節日上山祭

祀,表達子女對父母親的敬意。╱我認為這看法不適合現今社會。現在有些

子女會為去世的父母進行火葬、海葬等儀式,而且基於一些宗教原因,為人

子女的或已不會進行祭祀禮節,改以禱告形式紀念父母。
(學生自由作答,言

之成理即可。)

7. 《論孝》第 6 則中,孔子將飼養犬馬與甚麼作比較?試說明當中的道理。
孔子將飼養犬馬與孝養父母作比較,指出飼養犬馬只需養活牠們,而行孝不僅要養

活父母,更應孝敬父母。

8. 孔子在《論孝》第 7 則中指出當父母有過錯時,子女應怎樣做?這是否與《論孝》
第 5 則中「無違」的觀點矛盾?試談談你的看法。
子女應該「幾諫」。兩個觀點並沒有矛盾。孔子指出「無違」是說事奉雙親要謹慎

行事,不可做出違反禮制的事情,而陷父母於不義。「事父母幾諫」是說子女要本

着孝敬之心設法勸諫父母,避免他們陷入不義的處境。子女的態度要恭敬和順,言

辭要委婉含蓄,這就符合禮節的規定,孔子的這兩個觀點相輔相成,並無矛盾。

3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781736557 from CourseHero.com on 12-05-2022 06:12:39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48183425/%E8%AB%96%E4%BB%81%E8%AB%96%E5%AD%9D%E8%AB%96%E5%90%9B%E5%AD%90pdf/
9. 孔子在根據《論孝》第 8 則中指得知「父母之年」後有兩種心情,「一則以喜,一
則以懼」。試分別說明「喜」與「懼」的原因,並指出所暗示的道理。
原因

喜 父母得享高壽,為人子女可以克盡孝道,享受天倫之樂。

懼 父母年事已高,不久於人世。為人子女能盡孝的時日無多。

道理:子女要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好好把握機會孝順父母。

10. 根據《論孝》第 5 至 8 則,以下哪些是孔子對孝的看法?


 事奉雙親要謹慎行事。
 善體親心,嚴守禮制。
 子女應當為父母分憂。
 不宜對父母流露忿怨。
 宜把握時間克盡孝道。
A   A B C D
B    ○ ○ ● ○
C    
D 以上皆是

11. 孔子在《論君子》篇中提到君子的不同特質,試完成下表。
君子的特質
儀容 莊重,具威嚴,使人敬畏。

交友標準 不與德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

面對過錯的態度 勇於改正,自我反省。

說話態度 避免言過其實。

講求「義」,嚴於律己,待人寬容,只憂慮自己是否有本
行事
領,卻不要求別人,助人為善,不願與人為惡。

心境 寬廣舒泰,不憂不懼。

4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781736557 from CourseHero.com on 12-05-2022 06:12:39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48183425/%E8%AB%96%E4%BB%81%E8%AB%96%E5%AD%9D%E8%AB%96%E5%90%9B%E5%AD%90pdf/
12. 「仁者」與「君子」的意思及特質非常相似,試綜合全文,指出兩者在「做人處世
態度」和「對義利的選擇」兩方面的相同之處。
(1) 做人處世態度:處事嚴謹認真,待人忠誠無欺,行為合禮。

(2) 對義利的選擇:重義輕利,不會為利益而損害「仁」。

13. 《論語》一書為語錄體,試根據以下甲、乙兩段引文,說明其在形式、用字遣詞及
語調三方面的特色。

甲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第 11 則)

乙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第 15 則)

形式方面,本文以記錄簡短的談話和問答為主,如引文甲記錄孔子答司馬牛的話,

並以章節形式編排,如引文甲出自《顏淵》第十二,引文乙出自《衞靈公》第十五,

章節之間不一定有內容上的聯繫,沒有嚴謹的結構。用字遣詞方面,本文文字精煉,

寓意深遠,如以「不憂不懼」四字概括君子之道,「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

知也」兩句則富有啟發性和哲理性。語調方面,語錄體多用語氣詞,切合說話人的

性格感情,如引文乙句末的「也」字,表現了君子應注重於個人能力學問,而非他

人理解與否的堅決語氣,使文章讀來有聲調鏗鏘而紆徐不迫之感。

5
This study source was downloaded by 100000781736557 from CourseHero.com on 12-05-2022 06:12:39 GMT -06:00

https://www.coursehero.com/file/48183425/%E8%AB%96%E4%BB%81%E8%AB%96%E5%AD%9D%E8%AB%96%E5%90%9B%E5%AD%90pdf/
Powered by TCPDF (www.tcpdf.org)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