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IS 国”在中、南亚: 差异与前景

[文章编号]1001-5558(2016)03-0214-10

●甘 露 韩 隽
摘要:中亚和南亚地区一直都是 “IS 国”
重点渗透和战斗人员招募地。但由于现实及历史
条件差异, “伊斯兰国”在这两个区域渗透活动的“成效”及方式存在诸多差异。来自中东的
“战斗人员”已先后在巴基斯坦、 阿富汗建立起立足点并发动多起恐怖袭击,在中亚地区该组
织的影响则比较有限。但是,随着 “伊斯兰国”在这两个地区渗透活动的加剧,两地恐怖组织
的地区整合和跨地区活动都在增长,如果中亚、南亚国家不能协调彼此反恐立场,采取共同
行动, 瓦济里斯坦—费尔干纳恐怖走廊的真正建成并不是不可想象的恐怖前景。中亚和其周
边地区安全形势存在恶化的可能。
关键词:“伊斯兰国” ;中亚;南亚;渗透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86/j.cnki.62-1035/d.2016.03.024

早在 2014 年 9 月“IS 国”开始先后在中、南亚国家通过发放宣传册、悬挂旗帜、张贴或


涂写标语、发布网络信息等方式开展招募活动,大批中亚、南亚极端主义分子奔赴叙利亚参
加“圣战”。在意识形态和金钱的双重作用下,当地一些极端组织宣布向其效忠。2015 年初,
巴格达迪正式宣布建立“伊斯兰国”呼罗珊省,版图覆盖南亚、中亚及中国新疆等地区,并加
快这些地区渗透进程。迄今为止, “伊斯兰国”已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建立立足点,招兵买马,
构成严峻的安全威胁。在中亚 “伊斯兰国”战斗人员回流引发小范围的开火事件,活动主要集
中在虚拟空间或境外, 短期在境内难有大的作为。这种差异的存在是由多重历史和现实因素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软科学项目“新疆周边国家政局走势与极端主义跟踪研究”
(项目编号:2014GXS4D158)阶段性成果。
西北民族研究 2016 年第 3 期(总第 90 期)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6.No.3(Total No.90)
N.W.J.E

甘 露 韩 隽·
“IS 国”
在中、南亚: 差异与前景

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
“伊斯兰国”在中、
南亚地区活动及成效存在较大差异

“伊斯兰国”在南亚和中亚的活动主要内容和原则是一致的,主要涉及招募成员、寻求新
支持和建立立足点,寻找时机发动恐怖袭击。随着“伊斯兰国”的财政状况恶化,筹款也被添
加在本地区活动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任务清单上。不过,
“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这两个
区域活动的具体方式和成效存在一定差异,具体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招募对象存在一定差异
从招募对象看, “伊斯兰国”在南亚地区扩大势力时,主要瞄准当地的极端武装组织,招
募的成员大部分为伊斯兰极端武装分子。“伊斯兰国”在巴基斯坦寻求与塔利班指挥官建立
联系,以金钱收买对 “伊斯兰国” 的忠诚。①此策略成效显著。2014 年 7 月,
巴基斯坦的极端组
织“哈里发运动”宣布向“伊斯兰国”效忠。随后真主旅、坚格维军、大阿富汗伊斯兰组织②等
及巴塔发言人、 高级指挥官等重要人物也陆续宣布效忠 “伊斯兰国” 。阿富汗内政部发言人塞
蒂奇表示, “目前尚不清楚效忠 ‘伊斯兰国’的塔利班分子的具体数量。但情报显示,许多塔利
班和基地组织成员已易名宣布效忠 ‘伊斯兰国’。”③
有证据表明, IS 也在南亚国家学校和社区进行招募活动,但成效有限。阿富汗研究与评
估机构 2015 年报告显示,包括真主旅、伊斯兰大会党和伊扎布特等武装组织和政党试图在
阿富汗高校扩大影响, 招募更多的阿富汗青年。④但加入 IS 的学生并不多。
在中亚国家, “伊斯兰国”招募的重点人群是中亚各国在外务工、出境学习(尤其是学经)
的人员,本地招募针对亲属朋友。招募时并非都以圣战为动员口号,而是采取欺骗手段,以丰
厚的报酬与福利进行利诱,使应召者以为这是一次可获得优厚报酬的海外务工活动。据统
计,约有 40%的人受到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务工者鼓动后选择出境作战。⑤
这种差异是由两个地区国家不同国情决定的,需要注意的是“伊斯兰国”在这两个地区
的招募活动存在一个共同的危险趋势,将儿童和女性列为重点招募群体。相当一部分被招募
者事先并不知道自己被招募的真实目的。

(二)主要招募渠道存在差异
“伊斯兰国”在南亚国家招募活动以直接招募和当地招募为主,其成员在当地张贴标

① Suspects arrested for supporting ISIS-Daesh in capital Kabul [EB/OL], Khaama Press,
http://www.khaama.com/ suspects-arrested-for-supporting-ISIS-daesh-in-capital-kabul.
② Militants In Afghanistan, Pakistan Claiming Allegiance To IS[EB/OL], Radio Free Eu-
rope, http://www.rferl.org/content/Islamic-state-expanding-afghanistan-pakistan.html.
③ MoI confirms allegiance of some Taliban militants to ISIS [EB/OL], Khaama Press,
http://www.khaama.com/moi-confirms-allegiance-of-some-taliban-militants-to-ISI-daesh.
④ Report Details Insurgents Political Parties Recruiting in Afghan Schools[EB/OL],
Tolonews, http://www.tolonews.com / report -details -insurgents -political -parties -recruiting -in
afghan-schools,2015-7-10.
⑤ Confessions Tajik Jihadist’ s Mother, Asiaplus, http://www.news.tj/en/news/confessions -
tajik-jihadist-s-mother.
— 215—
甘 露 韩 隽·
“IS 国”在中、
南亚: 差异与前景

语、散发传单之类的宣传品,招募活动主要集中在部落地区、难民营或塔利班控制力、影响
力比较强的区域。例如, “伊斯兰国”的招募人员在巴基斯坦开伯尔-普什图省部分地区和部
落地区的阿富汗难民营散发用普什图语和达里语书写的宣传册①。在阿富汗楠格哈尔省建
立“伊斯兰国”哈里发之音”电台,传播恐怖主义思想,宣传“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招募成
员。②
而“伊斯兰国”在中亚国家的招募活动则是以境外招募和互联网招募为主,当地招募为
辅, 即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作为其招募成员的重要平台,借助推特、脸书等社交网络发布视
频、电子刊物招募成员。2014 年 9 月 23 日,
“伊斯兰国”
武装分子发布带俄语翻译的恐怖视频
《高加索的兄弟们》,呼吁高加索的兄弟参加圣战。另有参加 “伊斯兰国”的哈萨克斯坦籍公民
在互联网上发布视频, 宣扬宗教极端主义, 号召哈国公民前往中东地区参加“圣战”。③此外,
“伊斯兰国”利用网络伊玛目招募中亚国家公民出境参战。据统计,被招募的吉国公民中约
35%通过社交媒体、帖子和网站获得招募信息。④境外招募最主要的区域是俄罗斯,那里聚集
大量来自中亚的劳工。也有少量招募是在中亚本地进行的,主要是回流的战斗人员返回曾居
住的社区在亲友中开展招募活动,重点招募人群包括刑事犯,受到伊扎布特思想影响同情
“伊斯兰国”的极端分子, 赴叙参战者的家人等。

(三)实质危害程度不同
“伊斯兰国”已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获得立足点,形成一定规模,建立基本组织构架,能
组织开展小规模武装袭击活动。在阿富汗是楠格哈尔省,巴基斯坦则是联邦部落区。2015~
2016 年期间,该组织在阿富汗 25 个省份招募成员,境内
“伊斯兰国” 成员数量增速惊人,有报
告说:2015 年初阿富汗境内仅有 100 名
“伊斯兰国”武装分子,2016 年年初增至 1 万名。⑤同
时,“伊斯兰国”在法拉省设有配备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训练营,培训所招募的成员;在提拉地
区有 3 个监狱, 用于关押持异议的宗教学者和部落长老。⑥“伊斯兰国” 还在巴基斯坦建立募
集资金的网络, 以慈善为名为组织筹钱。 并招募专门的翻译人员翻译关于制造炸弹及武器

① 这本 12 页的册子用普什图语和达里语书写,呼吁人们支持“伊斯兰国” ,认为哈里
发的统治应扩大到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亚国家在内的呼罗珊地区。IS literature circu-
lated in parts of KP, Dawn, http://www.dawn. com/ IS -literature - circulated -in -parts -of -kp,
2014-9-4.
② Afghan Govt Urged to take immediate steps in halting ISIS radio Caliphate[EB/OL],
Khaama Press, http://www.khaama.com/afghan-govt-urged-to-take-immediate-steps-in-halting-
ISIS -radio-caliphate, 2016-1-12.
③ Исламисты готовят России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священную войну》 [EB/OL],
Аскар МУМИНОВ, http:// www.kursiv.kz/news/details/obshestvoIslamisty, 2014-9-28
④ National Security Committee lists 4 ways to recruit citizens [EB/OL], AKI press, http://
www.akipress.com/news4.
⑤ Russian envoy: ISIS in Afghanistan eyes expansion to Central Asia and Russia[EB/
OL], AOP news, http://www. aopnews.com/russia -afghanistan -relations/russian -envoy -isis -in -
afghanistan-eyes-expansion-to-central-asia-and-russia/, 2014-4-20.
⑥ Daesh kills 600 Afghans Operate Prisons in Nangarhar [EB/OL],TOLO news, http://
www.tolonews.com/en/afghanistan/daesh-kills-600-afghans-operate-prisons-in-nangarhar.
⑦ 俄罗斯卫星网.巴基斯坦破获了为“伊斯兰国”筹集所需资金的网络[EB/OL]. http://
—216—
N.W.J.E

甘 露 韩 隽·
“IS 国”
在中、南亚: 差异与前景

的机密文件。①
在中亚,IS 影响力主要停留在互联网和意识形态领域内。有关 IS 分子参与恐怖袭击的
报道零星见诸报端, 多数在策划阶段就被破获,或是在被抓捕阶段与安全机构人员发生小规
模交火。②迄今为止,中亚未发生过直接受到 IS 指挥或由其成员策划实施的造成实质性社会
危害的恐怖袭击。 “伊斯兰国”在中亚所招募的成员多赴叙参战,鲜少在中亚境内活动。据统
计,2014~2016 年间,中亚五国发生的与“伊斯兰国”有关的案件仅有 4 起,共计抓获 31 名
“伊斯兰国”成员。③
有分析家指出, “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北部地区谋求扩展地盘,以此为跳板择机进入中
亚,引起中亚各国的高度警觉。④但迄今为止, “伊斯兰国”尚未在任何一个中亚国家建立立
足点或小规模组织, 也未得到当地民众的普遍同情或特定族群的支持。
分析显示,对中亚五国而言, “伊斯兰国”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外部,其在中亚的活动范围
和影响力十分有限, 未构成直接的重大安全威胁或挑战,但潜在危害不可小觑。受内外因素
影响,中亚国家普遍遭遇较为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尚
未解决权力交接问题, 民众对统治精英阶层高度垄断国家资源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多,个别国
家政治伊斯兰力量继续抬头,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蔓延远未受到根本性遏制,跨国犯罪尤其
是毒品犯罪形势严峻, 整个中亚地区安全局势复杂且高度脆弱。这些都为“伊斯兰国” 持续渗
透提供社会土壤和机会。
而在南亚,尤其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已组建起规模不等的武装力
量,发动恐怖袭击的次数虽屈指可数,但已对本地区尤其是上述两个国家的安全构成严峻挑
战,成为两国政府的心腹之患。

二、
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中亚国家与南亚国家的社会环境不同,且各国政府的控制力、对恐怖组织的打击力度以
及对网络的管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是“伊斯兰国”对中亚与南亚国家构成影响不同的
主要原因。

(一)宗教氛围和政治伊斯兰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伊斯兰教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国均在宪法中将伊斯
兰教确立为国教,伊斯兰教甚至是巴基斯坦立国的基础。⑤包括奉行世俗思想的执政者在内

sputniknews.cn/politics /20151221.html,2015-12-21.
① Pakistani Women Arrested in Afghanistan while Transferring Docs to ISIS[EB/OL],
Khaama Press, http://www. khaama.com/pakistani -women -arrested -in -afghanistan -while -trans-
ferring-classified-docs-to-isis, 2015-12-27.
② ISIS and Central Asia: A Shifting Recruiting Strategy [EB/OL], The Diplomat,http://
thediplomat.com/2016/05/ isis-and-central-asia-a-shifting-recruiting-strategy,2016-5-17.
③ 伊德里索夫外长:阿克托别恐袭事件系受 IS 指使[EB/OL],Kazinform, http://www.in-
form.kz/chn/article/ 2916574,2016-6-20.
④ IS Afghanistan Threaten Russia [EB/OL], RT News, https://www.rt.com/news/IS -
afghanistan-threaten-russia/, 2015-11-27.
⑤ 巴基斯坦 1972 年宪法正式确定伊斯兰教为国教,阿富汗 2004 年宪法中明确规定
— 217—
甘 露 韩 隽·
“IS 国”在中、
南亚: 差异与前景

的国家领导人将伊斯兰教作为巩固政权、加强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手段,为政治伊
斯兰势力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活动提供充足空间。另外,由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国内宗教政
党与极端宗教势力及各个极端宗教势力之间联系密切,长期以来武装极端组织都将该地区
视为理想的栖息地,政治伊斯兰、 原教旨主义及极端主义不断滋生壮大。南亚地区,尤其是巴
基斯坦和阿富汗,活跃着形形色色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和其他政治伊斯兰组织。阿富汗战略研
究所 2015 年公布调查报告称,阿富汗未登记的宗教学校数量急剧增加,这为激进主义和极
端主义蔓延埋下隐患。①但阿富汗并未采取相应措施加大管理力度。不可否认, 在这两个国
家存在大量同情支持“伊斯兰国”的极端分子,以及能够为“伊斯兰国”提供资金支持和人力
支持的政治伊斯兰组织,这为 IS 在本地区的招募活动和渗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思想
基础。
中亚国家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但属于逊尼派中相对温和的哈乃斐派,并在漫长的
发展进程中完成了伊斯兰教的本土化进程。苏联建国后,本地区的共产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延
续 70 年,宗教氛围受到淡化。中亚国家独立后,各国政府都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蔓延,及外
部伊斯兰势力的渗透保持了高度警觉,并采取多重防范和打击措施。同时,各国政府对伊斯
兰政治也采取了抵制立场,哈萨克斯坦政党法明确禁止任何政治组织以特定宗教或民族的
旗号建立政党。塔吉克斯坦政府一直在挤压伊斯兰复兴党的合法活动空间,在其他中亚国家
也不存在公开活动的政治伊斯兰组织或伊斯兰政党。
无论是历史上抑或现在的中亚宗教氛围并不十分浓厚,穆斯林世俗化程度普遍较高。近
年来, 受周边局势和国际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潮发展的冲击,部分中亚民众开始接受伊斯兰保
守派主张,甚至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宣传鼓动。但总体看,大部分民众并不认同伊斯兰极端主
义,对政府的打击立场持支持态度。
南亚和中亚国家在这一领域内的巨大差异,决定各国政府在打击防范、IS 在本国扩散活
动的手段、成效存在较大不同。

(二)各国政府应对举措存在一定差异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尽管在 2014 年相继修正《反恐法》,但在落实方面仍存在缺陷。阿政
府为推进和平进程,处置涉恐人员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卡尔扎伊甚至呼吁政府勿将塔利班
人员当做极端主义分子对待。且阿安全部队人员空缺严重、 作战能力不足,顾此失彼,难以同
时进行两线作战或对抗两者暂时结成的同盟。在政府看来,塔利班所构成的威胁大于“伊斯
兰国” 。塔利班已控制阿富汗 30%的领土, 达 2001 年以来最高水平,活动频度增大。塔利班武
装分子约有 2 万至 4 万人,至少是在阿“伊斯兰国” 武装分子数量的 20 倍。②因此,阿政府将
大部分资源都用以打击塔利班, “伊斯兰国”的渗透也对塔利班造成损失,使政府缺乏对抗
“伊斯兰国”的意愿。③而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出于地缘政治利益和部门利益考虑,与一些伊

阿富汗的国教是伊斯兰教。
① Number of Unregistered Madrasas Set to Rise Dramatically [EB/OL], Tolonews, http://
www.tolonews.com/en/ Afghanist an/number-of-unregistered-madrasas-set-to-rise-dramatically-
research.
② US Ramps up Air Strikes Against Daesh [EB/OL]. Tolonews, http://www.tolonews.com/
en/us-ramps-up-air- strikes-against-daesh, 2016-3-19.
③ 10,000 ISIS fighters in Afghanistan trained to expand to Central Asia Russia[EB/OL],
RT, https://www.rt.com /news/ IS -afghanistan-threaten-russia/.
—218—
N.W.J.E

甘 露 韩 隽·
“IS 国”
在中、南亚: 差异与前景

斯兰极端组织关系复杂, 严重影响军事打击效率。
在中亚五国,伊扎布特、瓦哈比、赛莱菲耶、达瓦宣教等组织及相关思想都被列为极端主
义或恐怖主义名单并遭到严厉打击。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依法打击力度不断加大。2016 年 4
月 25 日,乌兹别克斯坦对刑法进行补充和修改,加大对发布恐怖信息人员、资助恐怖主义、
招聘人员进行恐怖主义活动者的处罚力度。①此外,吉尔吉斯斯坦通过新《反恐法》、新《反极
端活动法》、 《国家反恐怖主义融资和洗钱法》进一步界定了恐怖活动的具体特征,规定任何
引述极端组织的宣传材料或者仿制宗教组织的标志都是犯罪,且对各类恐怖活动予以更严
厉的处罚,规定挑起战争或恶化国际关系的犯罪行为将被判处终身监禁。②2014 年 4 月,哈
萨克斯坦逮捕两名鼓动民众赴叙参战并号召公民对抗执法机关的极端宗教组织支持者,判
刑 5 年。判处 1 名参加阿富汗恐怖组织的阿特劳居民 8 年徒刑。吉国派警方对回流者实施严
密监控,并逮捕多名回流者。吉尔吉斯斯坦还开展警务改革使更多女性加入执法机构以应对
女性极端分子的增加③, 同时重组内务部以加强南部奥什、 贾拉拉巴德等地区的反恐力量④。
此外,中亚各国政府广泛采取预防性措施,在社会层面开展“去极端化”活动以抵御极端
主义思潮的蔓延。完善对宗教活动与事务的管理,提高神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大力开展正面
宗教知识教育和常识普及。乌兹别克斯坦出版 “反
‘伊斯兰国’” 的小册子。⑤通过大众媒体、出
版物、举办相关讲座与研讨会等途径多管齐下努力营造反对宗教极端主义的社会氛围,倡导
正统的伊斯兰,积极引导公众的宗教信仰。采用司法、 行政、 教育和宗教等多种手段,打击、

断“伊斯兰国”的招募活动。例如塔吉克斯坦乌里玛委员会发布伊斯兰教令反对该国公民参
加在中东(包括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武装冲突。⑥
总体看,针对“伊斯兰国”的渗透活动,巴基斯坦、阿富汗政府主要以正面军事反恐行动
为主,而中亚国家则主要采取的是一种综合社会治理,抵御“伊斯兰国”的渗透被纳入国家反
恐斗争和抵制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潮蔓延的社会运动的一部分。

(三)对待虚拟空间抵制渗透的态度举措不同
为防止“伊斯兰国”通过网络传播极端思想、招募成员,中亚五国均采取了屏蔽网站、查
封独立媒体及勒令网站删除“伊斯兰国”视频等措施。哈萨克斯坦政府致力于预防圣战相关
视频的传播,并禁止媒体报道哈萨克斯坦人赴往叙利亚参战相关的新闻。哈政府警告境内媒

① Uzbekistan introduces prison terms for online extremism propaganda[EB/OL], Uzdaily,


https://www.uzdaily. com/article-23.htm, 2016-4-27.
② 阿坦巴耶夫签署 《国家反恐怖主义融资和洗钱法 (修正案)》 [EB/OL], http://www.
president.kg/ru/news/ zako ny/i_izmenenie, 2015-12-30.
③ 近年来,妇女从事的宗教极端案件从 1%增长至 23%。Kyrgyzstan Struggles with
Rise of Female Islamists, Eurasianet, http://www.eurasianet.org/node/.
④ Asker Sultanov, Kyrgyz MVD re-organises to fight extremism, drugs [EB/OL], Central
Asia on line, http://centrala siaonline.com/en_GB/articles/caii/newsbriefs/2014/newsbrief-16,2014-
11-20.
⑤ Uzbekistan publishes anti -ISIL book [EB/OL], Central Asia on Line,http://cen-
tralasiaonline.com/en_GB/articles /caii/newsbriefs/2015/newsbrief-01, 2015-2-3.
⑥ Tajik Council of Ulamo Issues fatwa against participation of Tajiks in Syrian and Iraqi
wars, Asiaplus, http:// news.tj/en/news/tajik -council -ulamo -Issues -fatwa -against -participation -
tajiks-syrian-and-iraqi-wars.
— 219—
甘 露 韩 隽·
“IS 国”在中、
南亚: 差异与前景

体称,如果其播放相关视频将面临惩罚。哈萨克斯坦还要求关闭其境内发布 “伊斯兰国”视频
的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媒体———Kloop。①塔吉克斯坦于 2015 年 6 月底以讨论与“伊斯兰国”相
关的话题为由,关闭了拥有超过 3 万用户的脸书,塔国政府认为 30%参与讨论的人与“伊斯
兰国”有关联。②另外, 中亚其它国家也采取措施屏蔽视频分享网站 YouTube 和 Vimeo,并表
示直至其删除相关圣战视频后才解除封锁。
然而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并未采取措施管控国内网络。2015 年 12 月, “ 伊斯兰国”在楠
格哈尔省运营的“哈里发电台”开播一档达里语节目,信号覆盖包括楠格哈尔省省会贾拉
拉巴德在内的多个地区。据相关负责人称,电台信号在该省临近巴基斯坦的辛瓦地区较
强,发送信号的地点并不固定,不断在阿巴边境变动。对此,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并未采取实
质性措施阻断信号。巴方坚持认为该电台的信号是由阿富汗境内发出传入巴基斯坦部落
地区。③阿政府表示没有掌握截断信号的相关技术,无法终止电台的运营。④直至 2016 年 2
月 2 日,该电台才在美军无人机的空袭中被摧毁。⑤

(四)政府控制力和面临的主要阻碍存在较大差异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决定两国政府在打击“伊斯兰国”方面存
在更多的困难和阻碍。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主要行动者是国家中央政府,巴基
斯坦中央政府的反恐决心毋庸置疑,但行动力与决心却存在严重不对称,行动不仅常受到政
治伊斯兰组织、联邦部落区长老、军方等多方掣肘,还受到财政问题、外交问题等的困扰。打
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府除需要消灭极端分子外还需
铲除其滋生的土壤,这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和社会各阶层的配合,显然巴基斯坦在这方面资
源并不充裕。此外,极端分子总利用阿巴边境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部落关系穿梭往返寻
求庇护,极大地削弱目前巴基斯坦政府开展打击行动的效率。实际上,阿巴两国政府经常性
指责对方在这个问题上存在重大失误,或出于私利姑息纵容极端分子。两国反恐协调已成为
关系本地区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和地区恐怖主义成效的关键因素。阿富汗的情况更加复杂,
中央政府政令不出喀布尔,塔利班武装和军阀割据各自为政,山头林立,民众极度贫困,且是
主要国际难民输出国。反恐是国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中亚国家而言,总统和中央政府的政权掌控能力不断加强。政府在反恐问题上的坚定

① Kazakhstan responds to IS video, The Diplomat, http://thediplomat.com/kazakhstan-re-


sponds-to-horrifying -and-strange-IS-video.
② Public and State Responses to ISIS Messaging: Tajikistan,Noah Tucker,2016.2:3,http:
//centralasiaprogram.org /blog/2016/02/16/public -and -state -responses -to -isis -messaging -tajik-
istan/.
③ Daesh launches Dari-language program on ‘Voice of the Caliphate’in Nangarhar,
Khaama Press,http://www. khaama.com/daesh -launches -dari -language -program -on -voice -of -
the-caliphate-in-nangarhar, 2016-1-28.
④ Through ‘Voice of the Caliphate’ , Daesh threatens to kill journalists in Nangarhar ,
Khaama Press, http://www. khaama.com/through-the-radio-voice-of-the-caliphate-daesh-threat-
ens-to-kill-journalists-in-nangarhar.
⑤ Air strikes hit Islamic State group radio station in Afghanistan, BBC, http://www.bbc.
com/news/world-asia, 2016-2-2.
—220—
N.W.J.E

甘 露 韩 隽·
“IS 国”
在中、南亚: 差异与前景

立场不仅得到政治精英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还得到本地区各类区域合作组织的保障和支持。
此外,虽然中亚三国与巴基斯坦、阿富汗相邻,但与巴基斯坦不同,中亚国家在打击伊斯兰极
端主义问题上几乎不存在部族因素(普什图因素)的困扰。
这是中亚国家虽然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邻也受到国际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潮冲击但“伊
斯兰国”却难以发展立足点的重要原因。一个现象可以作为佐证:虽然受技术因素和腐败困
扰,中亚国家的边境管控能力较为虚弱,但大部分非法活动集中在走私等经济犯罪领域,伊
斯兰极端分子越境袭击的事件鲜有发生。
但从中、长期看,中亚国家的举措仅部分遏制了伊斯兰极端主义在其国内的蔓延,中亚
各国均有接受伊斯兰极端主义、同情甚至直接赴叙参战的人员,新加入者中儿童、25 岁以下
青年人和妇女的比例都有所增加。来自阿富汗方向的外溢威胁处于上升态势。

三、前景:中、
南亚恐怖走廊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

“伊斯兰国”势必会自取灭亡,但这个过程将持续多长时间,其危害扩散的边界在哪里,
都难以预测回答。“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仍在中亚五国和南亚地区开展招募活动,扩大影响并
寻求新立足点。即使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被消灭殆尽,这一进程也很难戛然而
止。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敌人,既是特定国家社会政
治经济危机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国和地区性强国长期推行实用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策,单
方面追求地缘政治利益结出的恶果。
迄今为止,
“伊斯兰国”在南亚造成的现实危害远大于中亚,但借此认为中亚可以高枕无
忧或批评中亚国家夸大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反恐作为打击国内反对派的借口(西方观点)等
一味批评中亚国家政府的相关举措都是非常危险的。同时,南亚、 中亚国家各自为战,缺乏跨
区域反恐合作也无助于目前形势的根本性好转。
对于中亚、南亚国家而言,其与“伊斯兰国”之间的斗争还将长期持续。基于目前的现实,
比较悲观的结论是,随着“伊斯兰国”在南亚和中亚的渗透活动不断拓展,一条新的从南瓦济
里斯坦直到费尔干纳的恐怖走廊的最终形成将成为现实,对于正在蓬勃发展区域经济合作
和本地区的所有国家造成直接伤害。

(一)阿富汗成为 IS 向中亚输出恐怖主义的前线
在巴基斯坦实施大规模军事行动后,60%~70%逃离部落地区的武装分子到达阿富汗加
入“伊斯兰国” ,致使其势力不断壮大,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①其中最大的威胁不是其立
足点的扩展,而是 IS 的存在刺激阿富汗已有的极端恐怖组织进一步极端化、 恐怖化。当前南
亚地区内一些极端组织开始刻意效仿“伊斯兰国”的行为,使用斩首、焚尸等行凶手法,处罚
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受刑者, 阿富汗反恐局势总体进一步恶化。
2015 年底至今,“伊斯兰国”集中在阿富汗北部边境地区展开活动,在近几个月受到阿富
汗政府的打击后, 该组织指挥官已从楠格哈尔省向北转移。②“伊斯兰国”并未直接将阿安全

① Mosazai says at least 60 % militants fleeing Pakistan join Daesh in Afghanistan[EB/


OL], Khaama Press, http:// www.khaama.com/mosazai -says -at -least -60 -militants -fleeing -pak-
istan-join-daesh-in-afghanistan-Mosazai, 2016-1- 14.
② Russian envoy estimates ISIS has 10,000 loyalists in Afghanistan [EB/OL], Khaama
— 221—
甘 露 韩 隽·
“IS 国”在中、
南亚: 差异与前景

部队作为袭击对象,其所建立的阿富汗分支也无意与政府军发生正面冲突,或取代塔利班在
阿富汗的地位。这表明“伊斯兰国”将注意力集中于阿富汗北部地区的目的不是阿富汗而是
中亚。 “伊斯兰国”2015 年在其脸书上公布渗透中亚的路线图显示,已制定三条战线进军中
亚:1)通过袭击土阿边境莱巴普州,侵入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向北扩张至哈萨克斯坦西部或
南部;2)从阿富汗北部的昆都士、马扎里沙里夫等地向北进入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的库尔干秋
别,然后向北到达苦盏等费尔干纳盆地地区;3)从阿富汗瓦罕走廊进入塔吉克斯坦戈尔诺-
巴达赫尚自治州,沿帕米尔高原向北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南部。①
中亚与阿富汗存在漫长的边境线,国防和边境管控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没有一个国家能
够独立抵御来自阿富汗境内的较大规模武装袭击。与塔利班、基地组织不同, “伊斯兰国”阿
富汗分支不断收拢来自中亚的伊斯兰战斗人员和中亚的暴力恐怖组织成员,甚至寻求与中
亚国家内部的极端分子里应外合。②无论其是否能够达成目标,阿富汗已真正成为国际恐怖
主义和伊斯兰极端主义进军中亚的前哨。

(二)IS 的活动会加速瓦济里斯坦-费尔干纳恐怖走廊的最终形成
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受自身局限和外部环境影响均未能够将其势力范围扩展到中亚国
家,但这一恐怖前景或将因为 “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这两个地区的活动而变成现实。
随着各方加大对 “伊斯兰国”的打击力度,其在中东战场不断受挫,在叙的“伊斯兰国”武
装分子扩散至各个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武装分子并非仅是毫无章法的“逃窜” ,而是带
有“战略转移式”的扩散。部分具有实战经验的恐怖分子已经回流返国,成为各国政府的最大
担忧。欧盟情报机关人员透露,曾经到过叙利亚效力“伊斯兰国”多名武装分子已经回国,被
交予了发动攻击的任务。 ③未来返回中亚、南亚地区的“伊斯兰国”成员还会继续增加,其在这
些地区扩充地盘招兵买马的行为也将继续开展。 “伊斯兰国”与国际暴恐动荡弧之间人员、物
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流动,使其暴恐意识形态、技术、战术、资金和人员加速向中亚、南亚等地
渗透, 并成为跨区域整合的主要推动力。打通中亚-南亚-西亚恐怖走廊可以令其获得更大的
活动空间,势必成为其孜孜以求的地区目标。从本区域看, “伊斯兰国”人员将竭力打通从南
瓦济里斯坦至费尔干纳的通道, 建立跨区域恐怖走廊。
实际上, 相关区域整合活动已经开始。这表现为不仅中亚国家恐怖分子之间出现更多跨
国活动,托庇在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内的中亚暴力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还为躲避打击,在“伊
斯兰国”的旗帜下进行人员、 组织及意识形态方面的新整合。④此外,极端分子正在越来越多

Press, http://www.khaama. com/russian-envoy-estimates-isis-has-10000-loyalists-in-afghanistan,


2016-3-26.
① Public and State Responses to ISIS Messaging: Tajikistan [EB/OL], Noah Tucker,
2016.2:4.
② ISIS and Central Asia: New Security Opportunities for a Receding Russia [EB/OL], I-
Affairs, http://www.iaffairscanada.com/2016/isis -and -central -asia -new -security -opportunities -
for-a-receding-russia,2016-3-15.
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国际恐怖主义反恐怖斗争年鉴[Z]. 北
京: 时事出版社,2015.30.
④ ISIS and Central Asia : new security opportunities for a receding Russia[EB/OL], Re-
—222—
N.W.J.E

甘 露 韩 隽·
“IS 国”
在中、南亚: 差异与前景

的借助跨地区贩毒网络筹集资金,2015 年塔吉克斯坦的武装越境贩毒案件明显增加。此类
犯罪活动的增多以及毒品犯罪极端与伊斯兰极端分子和恐怖组织的结合无疑有利于这些组
织人员的地区整合。
中亚和南亚国家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中亚五国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在打击
跨国犯罪和国际恐怖主义方面开展了一些合作,但总体看,这种合作非常有限。同时,由于中
亚国家彼此间问题不断,在国家发展路径选择和外交侧重等方面差距不断拉开,地区内反恐
合作水平也亟待提高。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外交指责不断,并多次发生边境冲突,两国间
反恐协调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这些问题对于防范和打击“伊斯兰国”在本地区渗透跨区域活
动非常不利。

结语

通过比较“伊斯兰国” 在中亚南亚活动及影响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逊尼
派穆斯林占主导的国家,其政治伊斯兰发展程度与民众对“伊斯兰国”的接受程度存在一定
正相关关系,构成政府有效抵御“伊斯兰国”渗透的主要障碍之一;2)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
体相当前提下,国家中央政府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决心和能力对与抵御“伊斯兰国”的渗
透至关重要; 3)抵御
“伊斯兰国”渗透需要跨国跨地区合作,实用主义的反恐立场最终会导致
整个地区反恐的失败。中亚、 南亚国家需要迅速携手共同行动。
“伊斯兰国” 是当前伊斯兰极端化的高阶尝试,是大国关系发生重大调整、国际格局与地
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新型国际恐怖组织形态,是近两年来最严重的国际
危机源头之一。其在中亚南亚地区组建的“准国家”— —— “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吸纳大量支
持者和回流战斗人员,与既往在中亚、南亚活动的恐怖组织不同的是,其活动不再局限于特
定的地域和族群聚居区, 具有异乎寻常的跨国、跨地区整合能力和活动能力。
受历史现实双边关系的制约及一些尚未解决的国际法问题的束缚,尽管目前中亚与南
亚国家为打击恐怖主义尤其是 “伊斯兰国”已经并正在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成效有限,各自为
战是主因之一。
因此,消除“伊斯兰国”在本区域的威胁,需要中亚、南亚地区国家密切合作。在这方面,
上海合作组织责无旁贷,巴基斯坦和印度已于 2015 年 7 月启动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进
程,这意味着今后中亚、 南亚国家可以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开展抵御、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
深化中、南亚国家在反恐领域的合作,增强政治互信,提高情报收集能力,完善信息共享机
制,摈弃偏见和地缘政治私利, 共同应对地区威胁。

[收稿日期]2016-06-30
[作者简介]甘露,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2015 级博士研究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中亚地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乌鲁木齐
830046
韩隽,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
人文社科基地中亚地缘研究中心主任。乌鲁木齐 830046

public of the East,https:// russia-eastern-republic.com/2015/12/26/isis-and-central-asia-new-se-


curity-opportunities-for-a-receding-russia/, 2015-12-26.
— 223—
韩成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理念与实践 :基于宁波案例的讨论

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前一区域是宁波手工技艺的富集区,所谓“三金一嵌”
(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银
彩绣、骨木镶嵌)便主要分布在这一区域。后一区域是农耕文化项目更丰富的区域,也是历史上的河姆渡稻作
遗址区。宁波文化的丰富内涵因此才可能被视为一个地域特色鲜明的整体。这对于其他地区是具有启示的。
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总问题,文化自觉需要我们在各种具体的文化实践中去体现,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的整体性理念与实践应该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抓手。“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
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
①文化自觉再艰
巨,如果能够融合到具体的文化实践之中,也都是可以实现的。费先生还说: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
中的人对其文化有
‘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势。”②宁波的非遗保
护实践提供了一个从历史文化和现实活态文化认识地区文化的整体属性的机会,也提供了在遗产保护的公
共政策中追求在整体上代表地方文化的可能性。沿着这个方向,我们将能够看到非遗整体性保护的过程成为
地方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的文化自觉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合一,可能是中国的非遗保护的最高境界,值得
我们共同努力。

[收稿日期]2016-03-12
[作者简介]韩成艳(198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邮箱:
hancy1982@163.com。 北京 100081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Totality”in the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 Discussion on Ningbo Case
Han Chengyan
Abstract:The desired development of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needs a strong support
from some theoretical ideas, among which is the important idea of cultural totality connected with the representa-
tiveness of items in the four-level inventories. The author tries to interpret the relations of representative items
and the totality of local culture in the dynamic and constructive way, and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tality
of local culture in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y and reality, locality and nation. Then the author further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holistic safeguarding of representative items in the local communit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of items and recognition of the totality as well, and make sure that the process of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lso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for the community.
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otality;representative items;cultural consciousness

The Infiltration of“Islamic State”in South-Central Asia:


Difference and Prospect
Gan Lu Han Juan
Abstract: “Islamic State”always regards Central Asia and South Asia as its important areas for expanding and re-
cruiting while there is differentiation in the infiltrated effects and methods between these two areas because of the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differences. The ISIS fighters from Middle-east have already got strongholds in Pakistan
and Afghanistan, and also launched a number of terrorist attacks. But its influence to the Central Asia was more
limited. If ISIS’activities have posed a serious challenge to South Asia, its activities in Central Asia can be de-
fined as security risks and the potential threats. Considering the Middle East and international anti-terrorism situ-
ations remain unclear, great powers and regional powers still adopt pragmatic counterterrorism policies. The infil-
trations of “IS”in South Asia and Central Asia will continue existing, even will be exacerb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Waziristan-Fergana Terror Corridor is not an imaginary terror.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Central Asi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s likely to deteriorate.
Key words: “Islamic State” ;Central Asia; South Asia;infiltration(see P.214)

①② 费孝通.对文化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4,(2).

—19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