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讲谈社世界史 2: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

| 裴鹏程解读

关于作者

本村凌二,日本古罗马史专家,曾任教于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著述有《阴

暗的罗马史》《优雅而淫秽的庞培》《罗马人的爱与性》《马的世界史》《多

神教与一神教》等。合著有《世界历史 5 希腊与罗马》等。

关于本书

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古代地中海世界,是由罗马帝国完成统一的。但罗马帝

国的建立是地中海世界反复进行建立世界性帝国实践的结果。这本书,不仅

介绍了什么是罗马帝国的历史,还进一步解释了什么是“帝国”。

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帝国”两个字和我们字面理解的“帝制国家”是一回事吗?罗马真

的是地中海世界空前的霸主?

第二部分,罗马帝国的崛起与终结有什么特别原因?为什么一定时期内罗马

帝国与汉帝国的发展节奏出现同步的迹象?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裴鹏程。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系列第二本——《地中海世界与

罗马帝国》。这本书并不是要给你介绍罗马帝国盛衰兴亡的历史故事,而是

要带你用更大的时空视角去理解什么是帝国?罗马帝国相比较于其他地域、

时期的帝国,特殊在哪儿?

你对罗马这个词一定不陌生,在很多电影、小说、网络游戏中,罗马帝国是

个常见的背景设定。恺撒大帝、奥古斯都、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暴君尼

禄也经常作为人物出现。回到历史,我们会给罗马很高的评价,它从意大利

台伯河畔的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并且存在了数百年。

即使罗马帝国灭亡了,“罗马”这个符号仍然被历史上很多国家使用。所以,

从帝国疆域、统治稳定、历史影响来说,罗马帝国的确是空前的。

罗马真的是一个“空前”的帝国吗?这背后有很多的隐情值得你去探索。

学界对于罗马的研究非常多,但大多是西方学者站在自身的角度来做的,这

样的历史观察虽然仔细,但很容易陷入历史自豪感中,缺少突破性。东方对

于罗马的研究缺少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成果,讲谈社的这本《地中海世界

与罗马帝国》或许正是我们需要的。

本书作者本村凌二先生,是日本著名罗马史专家,曾任教于东京大学、早稻

田大学。本村先生格外偏爱对比视角,例如公元前 202 年,罗马名将西庇阿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扎马战役”中战胜迦太基的汉尼拔。而在中国,刘邦也

在这一年的“垓下之围”中击败项羽。罗马帝国与汉帝国两颗新星在欧亚世界

两端冉冉升起。公元三世纪,当罗马陷入“三世纪危机”走向衰落时,中国历

史也步入政权更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作者看来,这些或许并非巧合。
为了更好地讨论“罗马帝国”这个话题,我特地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

史研究所的胡玉娟研究员。胡老师不仅是一位古罗马史研究专家,而且曾经

师从于本书作者本村凌二先生。可以说,探讨这本书以及罗马帝国这个话题,

胡玉娟老师是中国学者中的不二人选。

下面,我将结合对胡玉娟研究员的采访,分两个部分把这本书的精华带给你:

第一部分,我们常常谈“罗马帝国”,“帝国”两个字和我们字面理解的“帝制

国家”是一回事吗?罗马真的是地中海世界空前的霸主吗?第二部分,回到具

体的历史情境中,罗马帝国的崛起与终结有什么特别原因?为什么一定时期

内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发展节奏出现同步的迹象呢?
第一部分

这本书的题目是《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认真想就会觉得有点奇怪,地

中海一度不就是罗马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吗,那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把“地中海”

与“罗马帝国”并列起来呢?

胡玉娟老师认为,这暗示着“世界的罗马化”与“罗马的世界化”。简单说,这

是在强调罗马的世界性帝国身份。这正是我们千百年来称赞罗马帝国最重要

的原因。

什么是世界性帝国呢?

在胡老师看来,真正意思上的世界性帝国,它的政府必须能对地球上所有有

人居住的地区,以及地球大气层和外围宇宙空间都能进行有效控制,即全人

类都是它的公民。但事实上,这样的世界性帝国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用“世

界性帝国”这个词,指的是“潜在的世界性帝国”,也就是指那些在全球或者

说在世界的某个广大区域有强大影响力的政治实体,比如现在的美国、当初

的大英帝国,以及今天我们要谈到的罗马帝国。
既然反复提到“帝国”这个词,什么是“帝国”呢?

我们经常听到“商业帝国”“石油帝国”“影视帝国”这样的名号,用来指代那些

在行业内有影响力,并被若干代表性人物掌舵的经济体。那“罗马帝国”中的

“帝国”是什么含义呢?难道是指“有皇帝的国家”吗?

关于什么是“帝国”,现在有很多争论。胡玉娟老师从词源和翻译的角度做了

解释。

中文里本来是没有“帝国”这种说法的,我们现在使用的“帝国”这个词是从日

语借用过来的。而日语里的“帝国”(ていこく)这个词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

从西方引进的。追根溯源到拉丁文,“帝国”对应的是“命令权”(Imperium)

强调建立秩序的能力,它跟“皇帝”并没有直接关系。

“命令权”这个概念正是在罗马时期形成的。就罗马而言,它从公元前 3 世纪

开始逐渐控制希腊、北非和叙利亚,这时的罗马并没有皇帝这个职务,甚至

都没有相当于皇帝的权力个体。但“罗马命令权”(Imperium Romanorum)

已经辐射到了希腊、北非等地,新的秩序建立起来了,罗马已经在事实上成

为一个“帝国”。直到公元前 1 世纪,奥古斯都成为“元首”“第一公民”,罗马

才有了“皇帝”这个权力实体。即使这样,帝国政府却仍然在名义上保持共和

制,罗马皇帝只是“第一公民”,他的权力并不是没有限度的,他需要承担“职

责”——“效忠罗马元老院及其公民,遵守法律并保护元老院及其公民的利

益。”总之,“帝国”的存在并不以“皇帝”的存在为前提。

你肯定会问,既然“帝国”与“皇帝”没有直接联系,那日本人为什么要把“命

令权”(imperium)翻译成“帝国”(ていこく)呢?
简单说,日本从明治维新后跳出东亚看世界,他们需要用一个概念来指示自

己的邻居——“大清”。“大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对东亚世界有强大影响

力,更主要的是皇帝集国家权力于一身。日本人觉得,“大清”这种帝制国家

的形象跟西方的“命令权”含义相近,于是就用“帝国”两个字来翻译“命令

权”。

说了这么多,你只需要知道,“帝国”并不意味着要有“皇帝”,它的核心是“建

立秩序的能力”。这种秩序既包括国内统治的稳定,也包括国际社会的有序。

如果从这个意义来说的话,“罗马”并不是地中海世界的“空前”帝国,在没有

罗马之前,地中海世界也曾出现过能够建立秩序的力量,比如亚述帝国、波

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那罗马帝国是怎么形成的?本村教授认为,地中海世界的一次次实验,最终

给罗马帝国的建立提供了经验。下面,我们将简单谈一个不太为人所关注但

非常重要的内容:罗马帝国诞生之前地中海世界的帝国“原貌”。

早在公元前 10 世纪,地中海东岸就出现了一个帝国——亚述。亚述存在了

两百多年,和我们的西周差不多,但起止时间整体比西周晚一个世纪左右。

它的统治中心在西亚两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地区。极盛的时候,亚

述的版图曾扩展到埃及一带。

亚述帝国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管理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这是之前任

何一个国家都未曾经历过的,亚述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前面提到过,帝国的

核心是建立秩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首要来源是暴力。在古代帝国统治模

式的早期探索阶段,使用直接暴力去解决问题,是简便易行的。
举个例子,亚述为了维持帝国统治,实施着一种强制移民政策。在征服某个

地区后,为了防止民众反抗,征服者会把当地民众强制分割转移,特别是会

把原来的统治阶层全部迁到很远的地方,杜绝叛乱的可能。这种政策虽然不

是亚述人首创,却被亚述人发挥到了极致。

你会问,把人迁走以后,被征服地区怎么办呢?为了不使迁出地区土地荒芜,

亚述统治者会把其他被征服者地区的居民强行填补过去。这样一来,被强行

迁移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所有被征服地区都会出现人口大流转。这种高压统

治最终导致了亚述的灭亡。本村教授把这种帝国模式称为“高压帝国”。

亚述帝国的人口迁移政策,可谓影响深远。亚述灭亡几十年后,新巴比伦王

国的统治者做了一件臭名昭著的事情——“巴比伦之囚”,把犹太人赶出家

园,开启了犹太人的痛苦历史。这种做法只不过是仿效亚述帝国而已。

高压模式,可以看作是古代世界帝国初次登上历史舞台的一次失败尝试。以

后的帝国就得吸取教训了,在亚述帝国灭亡后的混乱时代里,一个新的政权

崛起,这就是波斯。刚开始,波斯国君都在努力扩张,但后来有一位国王意

识到,光拿下那么多土地是不够的,最重要是,让被征服地区秩序井然。

不过,这时的波斯并没有足够庞大的税收收入、官僚队伍可以建立细密的统

治网络。而且,庞大的帝国版图上民族文化各式各样,波斯帝国面临的问题

要比亚述更麻烦。

波斯使用了什么办法呢?总的来说是“循序渐进、抓大放小”。“循序渐进”意

思是稳步扩张,将被征服地区一点点消化。“抓大放小”意思是,波斯统治者

只关注最重要的两样东西——税收与征兵,其他事情,中央政府就不插手了。

对于税收和征兵,波斯也保持着节制。民众每年要向国家交一定的贡赋,也
就是年贡。不过,年贡的额度是很小的。甚至,国家为了避免地方收税过重

引发民众反抗,还养了一群名为“国王之耳”的密探,四处打听,是不是哪个

地方收的税又过重了?其次,征兵,国家也不完全强制,波斯的很多军队都

雇佣军,比如雇佣希腊人等。

你会问,这样松弛的模式怎么能有效管理国家呢?波斯统治者还有其他策略,

比如举办大型宴会,拉拢贵族。这件事,经常被希腊人抨击太奢侈、太腐化。

另外,波斯还组织修建皇家通道——“御道”。这个做法跟秦始皇的“车同轨”

有点像,通过修建遍及全国的交通干线,连接中央和地方,以便国家搜集情

报,以及迅速转移军队。

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帝国的各地都具有很强的活力,往来密切。但这种统

治模式存在很大的隐患——地方自主权太大,中央无法控制。即使在中央,

由于缺乏明确的官僚制度,宫廷政治就会滋生腐败。所以,当亚历山大率军

进攻的时候,波斯无法组织起强有力的防御,国家很快就崩溃了。

波斯帝国的统治模式证明了,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统治管理庞大的

疆域是有可能的。虽然防御力不那么强,但至少维持了一种稳定秩序。很多

人猜想,如果没有亚历山大大帝的侵略,波斯帝国即使面临分裂危机,也能

通过王朝更替延续帝国的寿命。本村教授,把波斯看作是“宽容的”世界帝国

的楷模。

紧随波斯帝国之后的世界性帝国是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大部分领

土属于曾经的波斯帝国,甚至可以说,亚历山大是波斯帝国的后继者。亚历

山大为什么能在广阔世界构筑起这样的霸权呢?答案有很多,继承父亲的遗
愿、为希腊世界报仇,当然还有成为强者的梦想。亚历山大建立帝国的行动,

很大程度是信念支撑的。本村把亚历山大帝国,称作“野心帝国”。

在本村看来,具有世界眼光的亚里士多德点燃了亚历山大征服世界的野心。

亚历山大在前线时,一直随身携带着老师亚里士多德校订的史诗《伊利亚特》

毁灭特洛伊的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始终都是亚历山大的偶像。打败波斯后,亚

历山大像着了迷一样继续向东进军,与神出鬼没的骑马游牧民族进行艰苦战

斗,导致他的远征步伐越来越吃力。虽然拥有了广阔的土地,但亚历山大的

人生太过短暂。在他去世后,帝国很快就分裂了。

亚述、波斯、亚历山大统治古代世界帝国的伟大尝试,都对于罗马的建立新

的古代世界性帝国有深远的影响。可见,罗马帝国的建立,并不是地中海世

界建立古代世界性帝国的首创,而是反复实践后的集大成。本村甚至认为,

罗马帝国正是集合了“高压”“宽容”“野心”于一身才形成的。这要如何理解

呢?
第二部分

上一部分,我们比较了地中海世界不同时期古代世界帝国的统治经验。接下

来,我们聚焦在罗马帝国的历史。鉴于前人的经验,罗马帝国是怎么崛起的?

为什么后来又消失了?

我们把罗马建立古代世界性帝国的过程作为尺度,了解一下罗马历史的发展

阶段。公元前 3 世纪以前是罗马确立意大利半岛霸权的过程。公元前 3 世纪

也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公元前 3 世纪之后,罗马在追求地中海的世

界性霸权。并在公元 1 世纪末从共和制转型为帝制。这段历史大概对应我国

的西汉。此后,罗马帝国进入了帝制发展阶段,直到公元 3 世纪,帝国统治
遭遇了危机,西方世界陷入多民族参与的长期混乱。在东方,公元 1 世纪到

3 世纪初中国处于东汉,此后进入到长达数百年的混乱时期。

接下来,我们就围绕罗马帝国的古代世界帝国霸权这个主题,看一下它的建

立与崩塌。到底是什么因素主导了这个过程?

前面提到,罗马之前的古代世界性帝国分为“高压”型亚述帝国、“宽容”型波

斯帝国,以及亚历山大的“野心”帝国。作者认为,罗马帝国是集这三类于一

身的“共和制法西斯国家”。

什么是“共和制法西斯国家”呢?

这里我必须提醒你,这跟二战时期的那个法西斯不太一样。提到法西斯,你

肯定会想到二战时期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但事实上,“法西斯”这个词来

源于 2000 多年前古罗马的“法西斯”束棒,它看起来是一圈木棒捆绑在一柄

斧头上,象征着罗马公职人员的权威。也就是说,本书作者本村凌二在这里

强调的罗马的“法西斯”还远没有发展到二战时期德意日法西斯的程度。

那作者说的罗马是一个法西斯主义国家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指罗马的国

家形态有点类似于咱们今天理解的军国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崇尚武力与扩

张。来看看罗马,罗马的最高权力是掌握在元老院手中的,这是罗马共和制

的基础。具有权威的贵族会主导元老院的国事商议工作,并通过宣传“祖先遗

风”,煽动民间的好战气氛。但这些具有权威的贵族始终需要与他人进行合议,

而不能独断专行。所以,罗马被本书作者称为“共和制法西斯国家”。

刚才提到一个词——“祖先遗风”。什么是“祖先遗风”呢?
“祖先遗风”核心内容是对权威的崇尚。权威来自赫赫战功,来自对国家的热

爱与奉献。这种风潮既推动了国家的迅速扩张,但也导致罗马在公元 2 世纪

后期,出现了一大批军事强人,罗马一度陷入内战。

权威的建立,并不只是打打胜仗那么简单,它是综合运用各种能力的结果。

我们来看一位罗马帝国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恺撒。恺撒推动了罗马从共

和制向帝制转型,是一位极具权威的领导者。作者认为,他的成功就在于对

于高压、宽容、野心的综合使用。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前三个世界帝国的统治

精神。

恺撒出身于一个已经没落的贵族家庭,他不满足成为一位普通将领,而是勃

勃野心,希望成为像亚历山大那样的伟大统治者。恺撒在战场上为罗马赢得

许多胜利,他对待蛮族残酷无情。比如他曾经将把两百万以高卢人为首的异

族,一半杀死,一半卖为奴隶。但对罗马的公民和乞求怜悯的人,恺撒不惜

大赦,宽恕他们。

高压、宽容、野心共同塑造了恺撒的权威,成就了它的伟业。后来罗马帝国

能够统治地中海,在于另一位人物的权威,这就是奥古斯都。作为个人,他

宽容和善,作为统治者,他无情冷酷。他虽然有野心,并在实际上把所有权

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实现了独裁。但他并没有对罗马的共和制躯壳进行过分

的改动。奥古斯都尤其重视自己众多身份中不太重要的一个——大祭司长。

这个身份的职责是代表民众与神灵进行沟通,并没有实权。在奥古斯都看来,

元首不见得是露骨的掌权者,但必须是被人们敬爱的权威人物。

对于权威的崇尚,推动罗马帝国不断发展。那罗马帝国最终是怎么衰落的呢?
作者认为,是因为后来罗马帝国的统治者,背弃了“祖先遗风”,皇帝有权力

而无权威。前面提到,权威的建立是很考验个人能力的,你需要有战功,有

高超的政治手腕,还要保持隐忍克制。但“权力”不同,它是被赋予的,成为

最高统治者的那一刻起,你将拥有权力。这就导致,后来的统治者都在一味

拓展自己的权力,却没能很好地塑造自己的权威。他们为争夺权力,不惜搏

杀,导致帝国皇帝轮换如同走马灯一样频繁,罗马帝国走向风烛残年。

关于罗马帝国为什么会没落,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罗马帝国是死于谋杀。凶手是谁呢?日耳曼人。他们大举侵入罗马

帝国领土,不断消耗罗马帝国国力。罗马为应对外来威胁,不得不依靠一些

强大的日耳曼人,采取“以毒攻毒”政策。最终,日耳曼人在公元 476 年结

束了罗马帝国的生命。

有人认为罗马帝国是死于癌症。癌细胞就是基督教。随着基督教在帝国境内

普及,优秀的人才都被教会吸收,但帝国统治本身也需要人才。就这样,基

督教这个癌细胞一点点吞噬了罗马健康的肌体直至它病逝。

还有人认为,罗马是死于偏瘫。体现在罗马帝国身上,就是 4 世纪末罗马帝

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时间久了,东西两部分的发展差异会越来越大,这就

像是医学上的偏瘫一样。

另外有人说罗马死于营养不良。从经济模式角度考虑,古代地中海世界是奴

隶制社会,随着和平状况持续,奴隶的来源逐渐枯竭。为了满足需要,罗马

甚至出现把弃婴作为奴隶的状况。另外,公元 4 世纪欧亚大陆进入小冰期,

也使劳动力以及可供使用的耕地减少。奴隶和土地是支撑奴隶社会生产力的

核心养料,到最后罗马因为营养不良而死。
罗马帝国统治结束后,欧洲进入了中世纪。西方历史学家大多数是这样认为

的,我们的教科书也这么写——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步入了长达一千年

的黑暗中世纪。

但我们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答案将完全不同。

作者认为,罗马帝国其实是寿终正寝。文明是个有机体,会经历起源、成长、

衰落和解体。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前,作为一个文明有机体的罗马国家已存在

了一千多年(公元前 751 年—公元 476 年),自然进入了老迈阶段。罗马

帝国曾在青壮年时代,成功地应对了各种挑战,战胜了迦太基人、希腊人、

波斯人等等,建立了“世界帝国”。但是由于帝国规模过于庞大,各地区发展

不平衡,居民成分混杂,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给管理和财政造成巨大困难;

边境线漫长,军备不足,防御工作压力巨大;再加上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和

皇权,内忧外患的重压下,罗马帝国老态龙钟,疲于应付,最终像一个生命

体一样耗尽能量而自然死亡。

但西罗马帝国的死亡,却意味着新局面的开启。在罗马帝国的母体上,新的

生命诞生了。在欧洲,基督教合法化并广泛传播,西欧,天主教世界建立起

来,东欧,希腊正教世界产生。特别是两个世纪后,伊斯兰教在西亚世界登

上历史舞台。

不要忘记世界的东方。从公元 3 世纪初开始,中国的历史进入到三国两晋南

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时期。我们中国人一般不太喜欢这段历史,更不

会把这段历史当作像汉朝、唐朝那样的国家骄傲。但如果用刚才看待罗马历

史的眼光来看中国的这三百多年,你会发现,那时的东方同样也是一个“包含
着多种可能性的世界”。多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还有社会结构的重新整

合都在为中国后来的历史提供新的素材。

还有一个小问题,前面曾经多次提到,东西方历史在某些时刻的发展节奏是

相似的。比如秦统一六国时,罗马也在建立地中海霸权。刘邦和项羽在垓下

角力的时候,西庇阿也和汉尼拔在作战。公元前 1 世纪左右,罗马从共和制

转型为帝制,中国进入到东汉历史时期。公元 3 世纪,罗马帝国与汉帝国同

样遇到了巨大危机。

罗马与中国相隔那么远,很少会有联系。所以,在以前我们看到这段历史的

时候,肯定会说,这是巧合。我就这个问题特别请教了胡玉娟研究员。

在她看来,这并不是一种巧合。它反映一个事实——世界的整体性。首先,

帝国的本质是确立秩序,这一点我们已经反复提到。所以,罗马帝国和汉帝

国作为同一时期的帝国,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阶段性的问题。罗马帝国

遇到的,汉帝国也可能会遇到。这是历史发展的正常节奏。其次,欧亚大陆

是个整体,很多时候历史的推进都是相关的。公元 3、4 世纪开始欧亚大陆

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小冰期,气温降低引发干旱。这迫使欧亚大陆中央的游牧

民族通过向南迁徙求得生存。所以,地中海世界的历史与东亚的历史,实现

了看起来非常巧合的同步。

欧亚大陆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大陆中央的游牧民族一直都在深度参与历史演

进,只不过我们或是立足于东方,或是立足于西方,常常忽略连接东西方的

中央部分。你会想到中国唐朝的建立、兴盛、衰落、灭亡其实都是中央欧亚

大陆民族参与的结果吗?欢迎你关注下一本听书,「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第三册《丝绸之路与唐帝国》。
总结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帝国”是个我们经常听到的词,它出自于罗马帝国的历史。但它与是否有皇

帝并没有直接关系,“帝国”强调的是建立秩序的能力。

当我们跳出罗马帝国的版图看罗马历史,你会发现,在罗马帝国之前,地中

海世界已经进行了多次建立帝国的尝试。罗马帝国正是吸收了之前的经验教

训才迅速成长为一个空前的世界性帝国,确立了地中海世界的霸权。

罗马是“共和制法西斯”国家,它崛起的最重要因素是对“祖先遗风”的继承,

核心是对权威的崇尚。但权威的实现需要统治者拥有高超的统治技巧,恺撒、

奥古斯都建立了强大权威,帝国影响力不断扩大。后来的统治者没有能力塑

造良好的个人权威,而是一味滥用权力,放弃了“祖先遗风”,最终罗马帝国

走向没落。

到这里,这本书的故事就为你讲完了。由于篇幅所限,很多有关罗马帝国的

讨论无法为你一一呈现,欢迎你进一步阅读「《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采

访精选」。同时,我也希望你提出好的问题,问题可以是对本书观点的补充

或是挑战,我将替你请教胡玉娟研究员。

撰稿、讲述:裴鹏程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