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9

PLAXIS 版本 8

材料模型手册
目录

1 概述...................................................... 1-1
1.1 不同模型的选用 ........................................ 1-1
1.2 局限性 ................................................ 1-3

2 材料模拟初步 .............................................. 2-1


2.1 应力的一般定义 ........................................ 2-1
2.2 应变的一般定义 ........................................ 2-3
2.3 弹性应变 .............................................. 2-5
2.4 用有效参数进行的不排水分析............................. 2-7
2.5 用不排水参数进行不排水分析............................ 2-11
2.6 高级模型中的初始预固结应力............................ 2-12
2.7 关于初始应力 ......................................... 2-13

3 Mohr-Coulomb模型(理想塑性) .............................. 3-1


3.1 理想弹塑性行为 ........................................ 3-1
3.2 Mohr-Coulomb模型的表示................................. 3-2
3.3 Mohr-Coulomb模型的基本参数............................. 3-5
3.4 Mohr-Coulomb模型的高级参数............................. 3-8

4 节理岩体模型(各向异性) .................................. 4-1


4.1 各向异性弹性材料的刚度矩阵............................. 4-2
4.2 三个方向上的塑性行为................................... 4-4
4.3 节理岩体模型的参数..................................... 4-7

5 Hardening-Soil模型(各向同性Hardening) ................... 5-1


5.1 标准排水三轴试验的双曲线关系........................... 5-2
5.2 Hardening-Soil模型的双曲近似........................... 5-3
5.3 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塑性体积应变........................... 5-5
5.4 Hardening-Soil模型的参数............................... 5-6
5.5 Hardening-Soil模型中帽盖型屈服面...................... 5-11

6 软土蠕变模型(时间相关行为) .............................. 6-1


6.1 概述 .................................................. 6-1
6.2 一维蠕变基本知识....................................... 6-2
6.3 关于变量 τ c 和 ε c ....................................... 6-4
6.4 一维蠕变的微分法则..................................... 6-6
6.5 三维模型 .............................................. 6-8
6.6 计算弹性三维应变...................................... 6-11

i
材料模型手册

6.7 模型参数的回顾 ........................................ 6-12


6.8 三维模型的有效性 ...................................... 6-15

7 软土模型 .................................................. 7-1


7.1 应力和应变的各向同性状态( σ 1 = σ 2 = σ 3 )............... 7-1
' ' '

7.2 三轴应力状态( σ 2 = σ 3 )的屈服函数 ..................... 7-2


' '

7.3 软土模型参数 ........................................... 7-5

8 改进的Cam-Clay模型 ........................................ 8-1

9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 9-1


9.1 HS模型: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中的反应 ................... 9-1
9.2 Hardening-Soil模型在实际土工试验中的应用 ............... 9-5
9.3 SSC模型:一维压缩实验中的反应 ......................... 9-12
9.4 SSC模型:不同加载速率下的不排水三轴试验 ............... 9-16
9.5 SS模型:等向压缩试验下的反应 .......................... 9-18
9.6 用HS模型模拟水下开挖 .................................. 9-20
9.7 用 SSC模型建造路基 .................................... 9-22

10 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 ....................................... 10-1


10.1 概述 .............................................. 10-1
10.2 UD模型在计算程序中的实现 .......................... 10-1
10.3 通过用户界面输入UD模型参数 ....................... 10-11

11 参考文献 ................................................. 11-1

附录 A – 符号
附录 B – 用户定义土壤模型的 FORTRAN 子程序
附录 C – 为用户定义的土壤模型生成一个调试文件

ii PLAXIS 版本 8
概述

1 概述

许多方法可以用来模拟岩土的力学行为,它们的精度各不相同。例如,线性及各
向同性弹性的 Hooke 定律是可以得到的最简单的应力—应变关系。由于它仅仅涉
及到两个输入参数,即’杨氏模量 E,和’泊桑比ν。通常认为这种应力—应变关
系太粗糙了,不能把握岩土行为的本质特点。然而,对于大量结构单元和岩床层
的模拟,线弹性性质往往是比较合适的。

1.1 不同模型的选用

Mohr-Coulomb 模型(MC)
弹塑性 Mohr-Coulomb 模型包括五个输入参数,即:表示土体弹性的 E 和ν ,表
示土体塑性的 ϕ 和 c,以及剪胀角 ψ。Mohr-Coulomb 模型描述了对岩土行为的
一种‘一阶’近似。这种模型被推荐用于问题的初步分析。对于每个土层,可以
估计出一个平均刚度常数。由于这个刚度是常数,计算往往会相对较快,可以得
到变形的一个初步印象。除了上述提到的五个模型参数,初始的土体条件在许多
土体变形问题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选择适当的 K0 值,可以生成初始水平土
应力。

节理岩石模型(JR)
节理模型是一种各向异性的弹塑性模型,特别适用于模拟包括层理尤其是断层方
向在内的岩层行为等。塑性最多只能在三个剪切方向(剪切面)上发生。每个剪
切面都有它自身的抗剪强度参数ϕ和 c。完整岩石被认为具有完全弹性性质,其刚
度特性由常数 E 和 ν表示。在层理方向上将定义简化的弹性特征。

Hardening-Soil 模型(HS)
Hardening-Soil model 是一种改进了的模拟岩土行为的模型。对于 Mohr-Coulomb
模型来说,极限应力状态是由摩擦角 ϕ、粘聚力 c 以及剪胀角ψ 来描述的。但是
,采用三个不同的输入刚度可以将土体刚度描述得更为准确:三轴加载刚度 E50、
三轴卸载刚度 Eur 和固结仪加载刚度 Eoed。我们一般取 Eur=3E50 和 Eoed=E50 作为不同
土体类型的平均值,但是,对于非常软的土或者非常硬的土通常会给出不同的
Eoed/E50 比值。
对比 Mohr-Coulomb 模型,Hardening-Soil 模型还可以用来解决模量依赖于应力
的情况。这意味着所有的刚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输入的三个刚度值
与一个参考应力有关,这个参考应力值通常取为 100kPa (1 bar)。

1-1
材料模型手册

软土蠕变模型(SSC)
上面提到的 Hardening-Soil 模型适用于所有的土,但是它不能用来解释粘性效应
,即蠕变和应力松弛。事实上,所有的土都会产生一定的蠕变,这样,主压缩后
面就会跟随着某种程度的次压缩。
而蠕变和松弛主要是指各种软土,包括正常固结粘土、粉土和泥炭土。在这种情
况下我们采用软土蠕变模型。请注意,软土蠕变模型是一个新近开发的应用于地
基和路基等的沉陷问题的模型。对于隧道或者其他开挖问题中通常会遇到的卸载
问题,软土蠕变模型几乎比不上简单的 Mohr-Coulomb 模型。就像 Mohr-Coulomb
模型一样,在软土蠕变模型中,恰当的初始土条件也相当重要。对于 Hardening-
Soil 模型和软土蠕变模型来说,由于它们还要解释超固结效应,因此初始土条件
中还包括先期固结应力的数据。

软土模型(SS)
软土模型是一种 Cam-Clay 类型的模型,特别适用于接近正常固结的粘性土的主压
缩。尽管这种模型的模拟能力可以被 Hardening-Soil 模型取代,当前的版本中仍
然保留了这种软土模型,因为 PLAXIS 的用户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型,并且喜欢继
续使用这种模型。

改进的 Cam-Clay 模型(MCC)


改进的 Cam-Clay 模型是对 Muir Wood(1990)描述的原始 Cam-Clay 模型的一种
改写。它主要用于模拟接近正常固结的粘性土。

不同模型的分析
如果要对所考虑的问题进行一个简单迅速的初步分析,我们建议使用 Mohr-
Coulomb 模型。当缺乏好的土工数据时,进一步的高级分析是没有用的。
在许多情况下,当你拥有主导土层的好的数据时,可以利用 Hardening-Soil 模型
来进行一个额外的分析。毫无疑问,同时拥有三轴试验和固结仪试验结果的可能
性是很小的。但是,原位实验数据的修正值对高质量实验数据来说是一个有益的补
充。
最后,软土蠕变模型可以用于分析蠕变(即:极软土的次压缩)。用不同的土工
模型来分析同一个岩土问题显得代价过高,但是它们往往是值得的。首先,用
Mohr-Coulomb 模型来分析是相对较快而且简单的;其次,这一过程通常会减小计
算结果的误差。

1-2 PLAXIS 版本 8
概述

1.2 局限性

开发 PLAXIS 程序及其模型是用于计算实际岩土问题的。从这个观点看,PLAXIS
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岩土模拟工具。土工模型是对岩土行为的一个定性描述,而模
型参数是对岩土行为的一个定量描述。尽管 PLAXIS 在开发程序及其模型上面花了
很多功夫,它对现实情况的模拟仍然只是一个近似,这就意味着 PLAXIS 在数值和
模型方面都有不可避免的误差。此外,模拟现实情况的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还依
赖于用户对所要模拟问题的熟练程度、对各类模型及其局限性的了解、模型参数
的选择和对计算结果可信度的判断能力。
我们一直都在改进 PLAXIS 的代码及其模型,每一个新版本都是对上一个版本的更
新。当前版本的局限性如下:

HS 模型
这是一个硬化模型,不能用来说明由于岩土剪胀和崩解效应带来的软化性质。事
实上,它是一个各向同性的硬化模型,因此,既不能用来模拟滞后或者反复循环
加载情形。如果要准确地模拟反复循环加载情形,需要一个更为复杂的模型。最
后要说明的是,由于材料刚度矩阵在计算的每一步都需要重新形成和分解,
Hardening-Soil 模型通常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

SSC 模型
上述局限性对软土蠕变(SSC)模型同样存在。此外,SSC 模型通常会过高地预计
弹性岩土的行为范围。特别是在包括隧道修建在内的开挖问题上。

SS 模型
同样的局限性(包括 HS 模型和 SSC 模型的)存在于 SS 模型中。事实上,SS 模型
可以被 HS 模型所取代,这种模型是为了方便那些熟悉它的用户们而保留下来的。
SS 模型的应用范围局限在压缩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下。显然,在开挖问题上不推荐
使用这种模型。

MCC 模型
同样的局限性(包括 HS 模型和 SSC 模型的)存在于 MCC 模型中。此外,MCC 模型
允许极高的剪应力存在,特别是在应力路径穿过临界状态线的情形下。进一步说
,改进的 Cam-Clay 模型可以给出特定应力路径的软化行为。如果没有特殊的正规
化技巧,那么,软化行为可能会导致网格相关和迭代过程中的收敛问题。改进的
Cam-Clay 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是不被推荐的。

1-3
材料模型手册

界面
界面单元通常用双线性的 Mohr-Coulomb 模型模拟。就像本参考手册 3.5.2 节中介
绍的那样,当一个更高级的模型被用于相应的材料数据集时,界面单元仅需要选
择那些与 Mohr-Coulomb 模型相关的数据:(c,ϕ,ψ,E,ν)。在这种情况下,界面
刚度值取的就是弹性岩土刚度值。因此,E=Eur,其中 Eur 是应力水平相关的,即
Eur 与σm 成幂率比例。对于软土蠕变模型来说,幂指数 m 等于 1,Eur 在很大程度上
由膨胀常数κ*确定。

1-4 PLAXIS 版本 8
材料模拟初步

2 材料模拟初步

一个材料模型是由一组描述应力与应变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组形成的。材料模型
通常的表达形式是:应力的无穷小增量(或‘应力变化率’)与应变的无穷小增
量(或‘应变变化率’)之间的关系。PLAXIS 中的所有材料模型都是基于有效应
力变化率和应变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来建立的。下一个章节描述了应力和应变在
PLAXIS 中是怎样被定义的。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描述了基本的应力-应变关系的
构成和不排水材料中孔隙压力的影响。后面的章节将集中介绍各种改进的材料模
型的初始条件。
提示:PLAXIS 中的单元和材料模型的构成是完全三维的。然而,版本 8 仅考虑了
平面应变和轴对称条件下的情形。

2.1 应力的一般定义

应力是一个张量,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可以由一个矩阵来表示:

⎡σ xx σ xy σ xz ⎤
⎢ ⎥
σ = ⎢σ yx σ yy σ yz ⎥ (2.1)
⎢σ zx σ zy σ zz ⎥⎦

在标准的形变理论中,应力张量是对称的,也就是说这些关系式σxy=σyx,σyz=σzy
和σzx=σxz.成立。在这种情况下,应力通常被写成向量的形式,仅包括六个独立
的分量:

σ = (σ xx σ yy σ zz σ xy σ yz σ zx )T (2.2)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
σ yz = σ zx = 0
根据 Terzaghi 原理,土体中的应力由有效应力和孔隙压力组成:

σ = σ '+σ w (2.3)

由于水不能承受任何剪应力,故有效剪应力与总剪应力相等。正法向应力分量被
认为是表示拉力,而负法向应力分量则表示压力(或者压缩)。
岩土材料模型通常描述了有效应力的无穷小增量与应变的无穷小增量之间的一种
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有效应力的无穷小增量由应力变化率(在应力的符号上方
加上一个圆点)来表示:

2-1
材料模型手册

σ& ' = (σ& ' xx σ& ' yy σ& ' zz σ& xy σ& yz σ& zx )T (2.4)

y
σyy

σyz σyx

σxy
σzy
σxx
σzx σ
xz
σzz
x
z

图 2.1 通常的三维坐标系统和应力记号表示

在阐述材料模型时,通常,使用主应力比使用笛氏应力分量更为有效。主应力是
在这样的坐标系下——所有剪应力分量沿坐标轴方向为零——的应力。事实上,
主应力是应力张量矩阵的特征值。有效主应力可以由如下方式求得:

( )
det σ '−σ ' I = 0 (2.5)

其中 I 是单位矩阵。这个方程可以求得 的三个解,即有效主应力。在 PLAXIS 中


,有效主应力按照代数值的大小顺序排列:

σ'1 ≤ σ'2 ≤ σ'3 (2.6)

因此, 是最大的压缩主应力, 是最小的压缩主应力。在本手册中,模型通


常在主应力空间(如图 2.2 所示)中分析。

图 2.2 主应力空间

2-2 PLAXIS 版本 8
材料模拟初步

除了主应力以外,定义应力不变量也是很有用的。应力不变量是与坐标轴位置无
关的应力度量。两个有用的应力不变量是:

( )
p′ = - 13 σ ' xx +σ ' yy +σ ' zz = − 13 (σ 1′ + σ 2′ + σ 3′ ) (2.7a)

q= 1
2
((σ' xx − σ ′yy ) + (σ'
2
yy − σ' zz ) + (σ'
2
zz (
− σ' xx ) + 6 σ xy
2 2
+ σ yz
2
+ σ zx2 )) (2.7b)

其中 p’是各向同性的有效应力,或者平均有效应力,而 q 是等效剪应力。注意
到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应力而言,约定 p’在受到压缩时为正。等效剪应力,q,有
如下重要的性质:

当三轴应力状态满足 时,它退化到 。
有效主应力还可以由应力不变量表示出来:

- σ 1′ = p ′ + 23 q sin (θ − 23 π ) (2.8a)

- σ 2′ = p′ + 23 q sin (θ ) (2.8b)

- σ 3′ = p ′ + 23 q sin (θ + 23 π ) (2.8c)

其中θ被称为 Lode 角(第三不变量),定义如下:

⎛ 27 J 3 ⎞
θ = 13 arcsin⎜⎜ ⎟
3 ⎟
(2.9)
⎝ 2 q ⎠
以及

J 3 = (σ ′xx-p′)(σ ′yy-p′)(σ zz′ -p′) − (σ ′xx-p′)σ yz2 − (σ ′yy-p′)σ zx2 − (σ zz′ -p′)σ xy2 + 2σ xy σ yzσ zx (2.10)

2.2 应变的一般定义

笛卡尔坐标下,应变是一个可以由如下矩阵表示的张量:

⎡ε xx ε xy ε xz ⎤
⎢ ⎥
ε = ⎢ε yx ε yy ε yz ⎥ (2.11)
⎢ε zx ε zy ε zz ⎥⎦

2-3
材料模型手册

根据小形变理论,两个互余的笛氏剪切应变分量 和 之和才会导致剪应力。
这个和由剪应变γ来表示。于是,剪应变分量 和 取代了
和 。在上述条件下,应变通常写为向量形式,仅涉及
六个不同的分量:

ε = (ε xx ε yy ε zz γ xy γ yz γ zx )T (2.12)

∂u x
ε xx = (2.13a)
∂x

∂u y
ε yy = (2.13b)
∂y

∂u z
ε zz = (2.13c)
∂z

∂u x ∂u y
γ xy = ε xy + ε yx = + (2.13d)
∂y ∂x

∂u y ∂u z
γ yz = ε yz + ε zy = + (2.13e)
∂z ∂y

∂u z ∂u x
γ zx = ε zx + ε xz = + (2.13f)
∂x ∂z
与应力相似,正的法向应变分量指的是拉伸,而负的法向应变分量指的是压缩。
在材料模型的阐述中,考虑应变的无穷小增量,这些增量由应变率来表示(在应
变的记号上加上一个点)。

ε& = (ε&xx ε& yy ε&zz γ&xy γ& yz γ&zx )


T
(2.14)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就像 PLAXIS 版本 8 中所考虑的一样,有


ε zz = γ xz = γ yz = 0
在轴对称条件下有

2-4 PLAXIS 版本 8
材料模拟初步

1
ε zz = u x 和 γ xz = γ yz = 0 (r 是半径)
r
类似于应力不变量,定义应变不变量也是很有用处的。一个通常使用的应变不变
量是体积应变, ,定义为所有法向应变分量的和:

ε v = ε xx + ε yy + ε zz = ε 1 + ε 2 + ε 3 (2.15)

体积应变在压缩时定义为负,膨胀时定义为正。
就像 PLAXIS 程序中采用的那样,对于弹塑性模型,应变可以分解为弹性分量和塑
性分量:

ε = εe + ε p (2.16)

在整个手册中,上标 e 表示弹性应变,上标 p 表示塑性应变。

2.3 弹性应变

岩土的材料模型通常由有效应力的无穷小增量(‘有效应力变化率’)和应变的
无穷小增量(‘应变变化率’)之间的某种关系来表示。这种关系可以由如下形
式来表示:

σ& ′ = M ε& (2.17)

是材料刚度矩阵。注意到在这种应力—应变关系中,孔隙压力被明确地排除在
外。
PLAXIS 中最简单的材料模型是基于描述各向同性线弹性行为的 Hooke 定律。这个
模型属于‘线弹性模型’,同时它也是其他模型的基础。Hooke 定律可以由如下
方程给出:

⎡σ& 'xx ⎤ ⎡1−ν ' ν ' ν' 0 0 0 ⎤ ⎡ε&xx ⎤


⎢σ& ' ⎥ ⎢ ν ' 1 −ν ' ν '
⎢ 0 0 0 ⎥⎥ ⎢ε&yy ⎥
⎢ yy ⎥ ⎢ ⎥
⎢σ& 'zz ⎥ E' ⎢ ν' ν ' 1−ν ' 0 0 0 ⎥ ⎢ε&zz ⎥
⎢ ⎥= ⎢ ⎥ ⎢ ⎥ (2.18)
⎢σ& 'xy ⎥ (1 − 2ν ')(1+ν ') ⎢ 0 −ν ' 0
1
0 0 2
0 ⎥ ⎢γ&xy ⎥
⎢σ& ' yz ⎥ ⎢ 0 0 0 0 1
−ν ' 0 ⎥ ⎢γ&yz ⎥
⎢ ⎥ ⎢ 2
⎥⎢ ⎥
⎢⎣σ& 'zx ⎥⎦ ⎢⎣ 0 0 0 0 0 1
2
−ν '⎥⎦ ⎢⎣γ&zx ⎥⎦

2-5
材料模型手册

弹性材料刚度矩阵通常记为 。这个模型采用了两个参数,有效’杨氏模量
,以及有效’泊桑比 。在本手册的后续章节中,除特别声明外,表示有效参数
时都不用(')符号。本手册中的 E 和 v 有时会有下标 u、r 出现,用来强调卸载
和重新加载的情形。如果一个模量带有下标 ref,则意味着它是相对于某个特定
的参考水平 的(见后文)。
下面给出了’杨氏模量 E 与其他模量,比如剪切模量 G、体积模量 K 以及模量
Eoed 之间的关系:

E
G= (2.19a)
2(1 + ν )
E
K= (2.19b)
3(1 − 2ν )

E oed =
(1 -ν )E (2.19c)
( 1 − 2ν )(1 + ν )
在‘线弹性模型’或者‘Mohr-Coulomb 模型’的输入材料参数中,G 与 是辅
助性质的参数(二中择一的),其值可以由式(2.19)算得。注意到这个选择会受
到 E 和 v 的输入值的影响。给 G 与 两者中的任何一个输入一个特定的值,都
会引起’杨氏模量值 E 的改变。
对于‘线弹性模型’来说,指定一个随着深度线性变化的刚度值是可能的。具体
操作如下:使用 高级 按钮进入高级参数窗口,如图 2.3 所示。在这里可以对
输入一个值,它表示单位深度内的模量增量,如图 2.4 所示。

图 2.3:线弹性模型的参数表

2-6 PLAXIS 版本 8
材料模拟初步

图 2.4:高级参数窗口

在输入 后,参考深度 的输入也成为必要。在 之上,刚度值等于


。在 之下,刚度值由如下公式给出:

‘线弹性模型’通常不宜用来模拟土的高度非线性行为,但是它可以用来模拟那
些厚的混凝土墙或者混凝土板的结构行为,因为相对于土来说,它们的强度很高
。在这些应用中,,‘线弹性模型’通常与无孔型材料行为联合使用,以避免考
虑结构单元中的孔隙水压。

2.4 用有效参数进行的不排水分析

在 PLAXIS 中,使用有效模型参数进行有效应力分析时,可以指定材料为不排水行
为。这只需将某个土层的材料行为类型(材料类型)指定为‘不排水’就可以了
。本节将解释 PLAXIS 是如何处理这个特殊选项的。
通常情况下,土体中由水引起的孔隙应力会影响总的应力水平。根据 Terzaghi 原
理,总应力 由有效应力 和孔隙应力 组成(见 Eq.2.3)。然而,水被假
定为不能承受任何剪应力的,因此有效剪应力就等于总的剪应力:

σ xx = σ ' xx +σ w (2.21a)

σ yy = σ ' yy +σ w (2.21b)

σ zz = σ ' zz +σ w (2.21c)

2-7
材料模型手册

σ xy = σ ' xy (2.21d)

σ yz = σ ' yz (2.21e)

σ zx = σ ' zx (2.21f)

类似于总应力分量和有效应力分量,设定 在压力下为负。

孔隙应力可以进一步分为稳态孔隙应力, 和超静水孔隙应力, :

σw = psteady + pexcess (2.22)


稳态孔隙压力被认为是输入数据,因为它是基于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渗流来生成的
。在参考手册的 3.8 节讨论了稳态孔隙压力的生成。超静孔隙压力是在不排水材
料行为的塑性计算中产生的。下面将要介绍不排水材料行为和相应的超静水孔隙
应力的计算。
既然稳态分量对时间的导数等于零,那么:

σ& w = p& excess (2.23)

Hooke 定律可以求逆得到:

⎡ε&xx
e
⎤ ⎡ 1 −ν ' −ν ' 0 0 0 ⎤ ⎡σ& ' xx ⎤
⎢ e⎥ ⎢ ⎢ ⎥
⎢ε&yy ⎥ ⎢−ν ' 1 −ν ' 0 0 0 ⎥⎥ ⎢σ& ' yy ⎥
⎢ε&e ⎥ 1 ⎢−ν ' −ν ' 1 0 0 0 ⎥ ⎢σ& ' zz ⎥
⎢ zze ⎥ = ⎢ ⎥⎢ ⎥ (2.24)
⎢γ&xy ⎥ E' ⎢ 0 0 0 2 + 2ν ' 0 0 ⎥ ⎢σ& xy ⎥
⎢γ& e ⎥ ⎢0 0 0 0 2 + 2ν ' 0 ⎥ ⎢σ& yz ⎥
⎢ yz ⎥ ⎢ ⎥⎢ ⎥
⎢⎣γ&zxe ⎥⎦ ⎢⎣ 0 0 0 0 0 2 + 2ν '⎥⎦ ⎢⎣ σ& zx ⎥⎦

代入 Eq.(2.21)得到:

⎡ε&xx
e
⎤ ⎡ 1 −ν ' −ν ' 0 0 0 ⎤ ⎡σ& xx −σ& w ⎤
⎢ e⎥ ⎢ ⎢ ⎥
⎢ε&yy ⎥ ⎢−ν ' 1 −ν ' 0 0 0 ⎥⎥ ⎢σ& yy −σ& w ⎥
⎢ε&e ⎥ 1 ⎢−ν ' −ν ' 1 0 0 0 ⎥ ⎢σ& zz −σ& w ⎥
⎢ zze ⎥ = ⎢ ⎥⎢ ⎥ (2.25)
⎢γ&xy ⎥ E' ⎢ 0 0 0 2 + 2ν ' 0 0 ⎥ ⎢ σ& xy ⎥
⎢γ& e ⎥ ⎢0 0 0 0 2 + 2ν ' 0 ⎥ ⎢ σ& yz ⎥
⎢ yz ⎥ ⎢ ⎥⎢ ⎥
⎣⎢γ&zx ⎦⎥
e
⎢⎣ 0 0 0 0 0 2 + 2ν '⎦⎥ ⎣⎢ σ& zx ⎦⎥

2-8 PLAXIS 版本 8
材料模拟初步

考虑轻度可压缩的水,孔隙压力率可以写成:

σ& w = K w (ε&exx + ε&eyy + ε&ezz ) (2.26)


n
上式中 Kw 是水的体积模量,n 是土的孔隙率。
Hooke 定律的逆形式可以由总应力变化率和不排水参数 Eu、Vu 表示出来:

⎡ε&xx
e
⎤ ⎡ 1 −ν u −ν u 0 0 0 ⎤ ⎡σ& ' xx ⎤
⎢ e⎥ ⎢
⎢ε&yy ⎥ ⎢−ν u 1 −ν u 0 0 0 ⎥⎥ ⎢⎢σ& ' yy ⎥⎥
⎢ε&e ⎥ 1 ⎢−ν u −ν u 1 0 0 0 ⎥ ⎢σ& ' zz ⎥
⎢ zze ⎥ = ⎢ ⎥⎢ ⎥ (2.27)
⎢γ&xy ⎥ Eu ⎢ 0 0 0 2 + 2ν u 0 0 ⎥ ⎢σ& xy ⎥
⎢γ& e ⎥ ⎢ 0 0 0 0 2 + 2ν u 0 ⎥ ⎢σ& yz ⎥
⎢ yz ⎥ ⎢ ⎥⎢ ⎥
⎢⎣γ&zxe ⎥⎦ ⎢⎣ 0 0 0 0 0 2 + 2ν u ⎥⎦ ⎢⎣ σ& zx ⎥⎦

其中:

ν '+ μ ( 1 + ν ')
Eu = 2 G ( 1 + ν u ) νu = (2.28)
1 + 2 μ (1 + ν ')

1 Kw E'
μ= K′ = (2.29)
3 n K' 3(1 − 2ν ′)
根据式(2.28)和(2.29),PLAXIS 中关于不排水行为的特殊选项使得有效参数 G 和
v 转化成了不排水参数 和 。注意到下标 u 是用来标明不排水土的辅助参数的

。因此, 和 不应该与用来表示卸载/重新加载的 和 混淆。

描述的是完全不可压缩行为。然而, 将导致刚度矩阵的奇异
性。实际上,水并不是完全不可压缩的,只不过,水的实际体积模量值是相当大
的。为了避免过低压缩性引起的数值问题, 的缺省值取为 0.495,这意味着不
排水土体是轻微可压缩的。为了保证计算结果接近实际,相对于土架的体积模量
而言,水的体积模量必须很大,即 。要求 就能充分保证这
个条件。一旦大的’泊桑比与不排水材料行为一起使用时,用户通常会得到一个
警告。
于是,对于不排水材料行为,水的一个体积模量值被自动的加到了刚度矩阵里面
。这个体积模量值由如下给定(至少对于 是这样的):

2-9
材料模型手册

K w = 3(ν u − ν ′) K ′ = 300 0.495 − ν ′ K ′ > 30 K ′ (2.30)


n (1 − 2ν u )(1 + ν ′) 1 +ν ′
这里有必要对 Skempton B 参数做一回顾性评述。
Skempton B-参数:
当材料类型(材料行为的类型)被设置成不排水时,将土看成一个整体(土架+水
),PLAXIS 自动地假定了一个隐含的体积模量 同时区分总应力、有效应力和
超静孔隙压力(见不排水行为):

总应力: Δp = K u Δεν

有效应力: Δp′ = (1 − B)Δp = K ′Δεν

Kw
超静孔隙压力: Δpw = BΔp = Δεν
n

注意到有效的模型参数,即 , ,而不是 必须在


材料数据组中输入。PLAXIS 可以根据弹性 Hooke 定律自动计算不排水的体积模量
值:

2G (1 + ν u ) E'
Ku = 其中 G=
3(1 − 2ν u ) 2(1 + ν ' )

并且ν u = 0.495 (当使用标准设置时)

3ν '+ B (1 − 2ν ' )
或者 νu = (当使用人工设置时)
3 − B(1 − 2ν ' )

不排水’泊桑比的某个特定值 ,意味着关于孔隙流体体积刚度 的一个


相应的参考值:

K w, ref E'
= Ku − K ' 其中 K'=
n 3(1 − 2ν ' )

并且 的值通常要比纯水的真实体积刚度 要小得
多。
如果 Skempton B-参数的值未知,但是饱和度 S 以及孔隙率 n 是已知的,那么,
孔隙流体体积刚度值可以估计如下:

2-10 PLAXIS 版本 8
材料模拟初步

Kw K w0 K air 1
= 0
n SK air + ( 1 − S)K w n

其中对于一个大气压压下的空气 。现在,Skempton B-参数


的值可以由土骨架的体积刚度和孔隙流体的体积刚度之比计算得到:

1
B=
nK '
1+
Kw
超静水孔隙压力的变化率可以根据(小)体积应变变化率计算得到:

Kw
σ& w = ε&v (2.31)
n
PLAXIS 中使用的单元类型可以完全避免几乎完全不可压缩材料的网格闭锁现象。
PLAXIS程序中所有的材料模型都有基于有效模型参数来模拟材料的不排水行为的
这个特殊选项。从而可用有效模型参数进行不排水计算,明确区分有效应力与孔
隙(超静水)压。
这一分析需要土体的有效参数,所以在具有这类参数时是很方便的。但对软土工
程,可能有时有直接给出土体的有效参数。现场测试或室内试验给出的可能是土
体的不排水参数。在此情况下,由土体的不排水杨氏模量可用下式方便地给出土
体的有效杨氏模量:

2(1 +ν ′)
E' = Eu (2.32)
3

但是,不排水抗剪强度却不容易用来确定有效强度参数 ϕ 和c。对这类问题,
PLAXIS 提供了直接采用所输入的不排水强度参数 (cu or su) 并取 ϕ = ϕ u = 0o
进行分析的可能。这一选项只对Mohr-Coulomb 模型和硬化土(HS)模型适用,而对
软土(蠕变)模型不使用。注意:只要材料类型参数为不排水,对弹性参数 E 和
ν便需输入有效参数值!

2.5 用不排水参数进行不排水分析

不管是什么原因,如果要在 PLAXIS 中进行不排水分析而不想使用不排水选项时,


你可以通过选择非孔隙选项并直接输入不排水弹性参数 和
以及不排水强度参数 和 来模拟这种不排水行

2-11
材料模型手册

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总应力分析没有明确区分有效应力和孔隙压力。因此,
现在所有输出结果中所说的有效应力都应该看作是总应力,而所有的孔隙压力都
等于零。在应力的图形输出中,非孔隙组的应力是不给出的。如果的确需要应力
的图形输出,那么,在材料行为类型的选择中,你应该选择排水而不是选择非孔
隙,同时要确信在这些类组中没有孔隙压力生成。
请注意,这种方法在软土蠕变模型中是不可行的。总的来说,PLAXIS 中使用不排
水选项来模拟不排水行为的有效应力分析方法是优于总应力分析方法的。

2.6 高级模型中的初始预固结应力

使用 PLAXIS 高级模型时,需要一个初始预固结应力。在工程实际中,通常使用竖
向预固结应力 σ p ,但是 PLAXIS 需要一个等效的各向同性预固结应力 p p ,用来
eq

确定一个帽盖型屈服面的初始位置。如果材料是超固结的,那么,还需要超固结
比(OCR)的信息,即先前达到的最大竖向应力 σ p (见图 2.5)与原位有效竖向
应力 σ yy 的比值。
'0

σp
OCR = (2.33)
σ '0yy
还有一种确定初始应力状态的办法是使用‘Pre-Overburden’压力(POP)作为一
种替代来指定超固结比。‘Pre-Overburden’压力定义如下:

POP = | σ p - σ '0yy | (2.34)

图 2.5 说明了这两种指定垂直预固结应力的方法。

σp
OCR = POP
σ '0yy

σ 'yy0 σp σ 'yy0 σp

图 2.5 竖向预固结应力与原位竖向应力之间的关系。2.5a 使用 OCR,2.5b 使用


POP

2-12 PLAXIS 版本 8
材料模拟初步

预固结应力 σ p 可以用来计算 p p , p p 是用来决定高级土工模型中帽盖型屈服面


eq eq

eq
的初始位置的。 p p 的计算基于应力状态:

σ'1 = σ p σ' 2 = σ'3 = K 0NC σ p (2.35)

NC
其中 K 0 是 正常固结条件下的 K 0 值。Hardening-Soil 模型参数的缺省设置是
用 Jaky 公式 K 0
NC
≈ 1 − sin ϕ 来计算 K 0NC 值。。对于软土蠕变模型,缺省值的设
置略有不同,但是与 Jaky 公式的差别不大。

2.7 关于初始应力

超固结土的侧向土压力系数比正常固结的土要大。当高级土工模型利用 K 0 过程
来生成初始应力时,它自动地考虑了这一点。这个过程描述如下。

考虑一维压缩试验,首先预加载 σ yy = σ p ,然后卸载 σ yy = σ yy 。在卸载过程中


' ' '0

,样本行为呈弹性,根据 Hooke’s 定律,增加的应力比是(见图 2.6):

K 0 σ p − σ' xx K 0 OCRσ' yy − σ' xx


NC 0 NC 0 0
Δσ ' xx ν ur
= = = (2.36)
Δσ ' yy σ p − σ' yy
0
(OCR − 1)σ' yy
0
1 − ν ur
NC
其中 K 0 是正常固结状态的应力比。因此,超固结土样本的应力比是:

σ '0xx νur
= K 0NC OCR − (OCR - 1) (2.37)
σ ' yy
0
1 − νur

如先前所讨论的,小’泊桑比的使用将会导致侧向应力和垂直应力之间的一个相
对较大的比值,就像通常在超固结土中看到的那样。注意到方程 (2.37) 只对弹
性区域有效,因为这个公式是由弹性 Hooke 定律得到的。如果土样被大量地卸载
,将会导致高度超固结,应力比会受到 Mohr-Coulomb 破坏条件的限制。

2-13
材料模型手册

-σ'yy
-σp
K0NC

1 1-νur
νur
-σ'yy0

-σ'xx
-σ'xx0

图 2.6 首先加载然后卸载得到的超固结应力状态

2-14 PLAXIS 版本 8
MOHR-COULOMB 模型(理想塑性)

3 MOHR-COULOMB 模型(理想塑性)

塑性是与不可逆应变的发展相关联的。为了判断塑性在一个计算中是否发生,这
里引入一个应力和应变的函数作为屈服函数。屈服函数通常可以表示成主应力空
间中的一个面。理想塑性模型是具有一个固定屈服面的本构模型,固定屈服面指
的是由模型参数完全定义的屈服面,不受(塑性)应变的影响。对于由屈服面内
的点所表示的应力状态,其行为是完全弹性的且所有应变都是可逆的。

3.1 理想弹塑性行为

弹塑性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应变和应变率可以分解成如下弹性部分和塑性部
分:
ε = εe + ε p ε& = ε&e + ε& p (3.1)

Hooke 定律是用来联系应力率和弹性应变率的。将方程(3.1)代入到 Hooke 定律:

e e
(
σ&’ = D ε&e = D ε& − ε& p ) (3.2)

根据经典塑性理论(Hill, 1950),塑性应变率与屈服函数对应力的导数成比例
。这就意味着塑性应变率可以由垂直于屈服面的向量来表示。这个定理的经典形
式被称为相关塑性。然而,对于 Mohr-Coulomb 型屈服函数,相关塑性理论将会导
致对剪胀的过高估计。因此,除了屈服函数之外,还要引入一个塑性位能函数 g
。g ≠ f 表示非相关塑性的情况。通常塑性应变率可以写为:

∂g
ε& p = λ (3.3)
∂ σ’
在这里 λ 是塑性乘子。完全弹性行为情况下 λ = 0 ,塑性行为情况下 λ 为正:
T
∂f e
λ = 0 for: f < 0 or: D ε& ≤ 0 (弹性) (3.4a)
∂ σ’
T
∂ f e
λ > 0 for: f = 0 and: D ε& > 0 (塑性) (3.4b)
∂ σ’

3-1
材料模型手册

图 3.1 理想弹塑性模型的基本思想

这些方程可以用来得到弹塑性情况下有效应力率和有效应变率之间的关系如下(
Smith & Griffith, 1982; Vermeer & deBorst, 1984):

⎛ e α e ∂g ∂ f T e ⎞
σ&’ = ⎜⎜ D − D D ⎟ ε&
⎟ (3.5a)
⎝ d ∂ σ’ ∂ σ’ ⎠
这里

T
∂ f e ∂ g
d = D (3.5b)
∂ σ’ ∂ σ’
参数 α 起着一个开关的作用。,如果材料行为是弹性的,即符合式(3.4a), α 的
值就等于零;当材料行为是塑性的时候,即符合式(3.4b), α 的值就等于 1。
上述的塑性理论限制在光滑屈服面情况下,不包括 Mohr-Coulomb 模型中出现的那
种多段屈服面包线。Koiter (1960)和其他人已经将塑性理论推广到了这种屈服面
情况,用来处理包括两个或者多个塑性势函数的流函数顶点:

∂ g1 ∂ g2
ε& p = λ1 + λ2 + ... (3.6)
∂ σ’ ∂ σ’

类似地,几个拟无关屈服函数 ( f1 , f 2 ,...) 被用于确定乘子 (λ1 , λ2 ,...) 的大小。

3.2 MOHR-COULOMB 模型的表示

Mohr-Coulomb 屈服条件是 Coulomb 摩擦定律在一般应力状态下的推广。事实上,


这个条件保证了一个材料单元内的任意平面都将遵守 Coulomb 摩擦定律。

3-2 PLAXIS 版本 8
MOHR-COULOMB 模型(理想塑性)

如果用主应力来描述(见 Smith & Griffith, 1982 中的例子),完全 Mohr-


Coulomb 屈服条件由六个屈服函数组成:

f1a = 1
2 (σ '2 −σ '3 ) + 12 (σ '2 +σ '3 ) sin ϕ − c cos ϕ ≤ 0 (3.7a)

f1b = 1
2 (σ '3 −σ '2 ) + 12 (σ '3 +σ '2 ) sin ϕ − c cos ϕ ≤ 0 (3.7b)

f 2a = 1
2
(σ '3 −σ '1 ) + 12 (σ '3 +σ '1 ) sin ϕ − c cos ϕ ≤ 0 (3.7c)

f 2b = 1
2 (σ '1 −σ '3 ) + 12 (σ '1 +σ '3 ) sin ϕ − c cos ϕ ≤ 0 (3.7d)

f 3a = 1
2 (σ '1 −σ '2 ) + 12 (σ '1 +σ '2 )sin ϕ − c cos ϕ ≤ 0 (3.7e)

f 3b = 1
2
(σ '2 −σ '1 ) + 12 (σ '2 +σ '1 )sin ϕ − c cos ϕ ≤ 0 (3.7f)

-σ1

-σ 3

-σ2
图 3.2 主应力空间 (c = 0) 中 Mohr-Coulomb 屈服面

出现在上述屈服函数中的两个塑性模型参数就是众所周知的摩擦角 ϕ 和粘聚力 c
。如图 3.2 所示,这些屈服函数可以共同表示主应力空间中的一个六棱锥。
除了这些屈服函数,Mohr-Coulomb 模型还定义了六个塑性势函数:

3-3
材料模型手册

g1a = 1
2
(σ '2 −σ '3 ) + 12 (σ '2 +σ '3 ) sinψ (3.8a)

g1b = 1
2 (σ '3 −σ '2 ) + 12 (σ '3 +σ '2 ) sinψ (3.8b)

g 2a = 1
2 (σ '3 −σ '1 ) + 12 (σ '3 +σ '1 ) sinψ (3.8c)

g 2b = 1
2
(σ '1 −σ '3 ) + 12 (σ '1 +σ '3 )sin ψ (3.8d)

g 3a = 1
2 (σ '1 −σ '2 ) + 12 (σ '1 +σ '2 ) sinψ (3.8e)

g 3b = 1
2 (σ '2 −σ '1 ) + 12 (σ '2 +σ '1 )sinψ (3.8f)

这些塑性势函数包含了第三个塑性参数,即剪胀角 ψ 。它用于模拟正的塑性体
积应变增量(剪胀现象),就像在密实的土中实际观察到的那样。本节末尾将对
Mohr-Coulomb 模型中用到的所有模型参数做一个讨论。
在一般应力状态下运用 Mohr-Coulomb 模型时,如果两个屈服面相交,需要作特殊
处理。有些程序使用从一个屈服面到另一个屈服面的光滑过渡,即将棱角磨光(
见 Smith & Griffith, 1982 中的例子)。然而,在 PLAXIS 中,Mohr-Coulomb 模
型使用准确形式,即从一个屈服面到另一个屈服面用的是准确变化。关于棱角处
理的详细情况可以参阅文献(Koiter, 1960; van Langen & Vermeer, 1990)。
对于 c > 0 ,标准 Mohr-Coulomb 的准则允许有拉应力。事实上,它允许的拉应力
大小随着粘性的增加而增加。实际情况是,土不能承受或者仅能承受极小的拉应
力。这种性质在 PLAXIS 中可以通过指定“拉伸截断’来模拟。在这种情况下,不
允许有正的主应力 Mohr 圆。“拉伸截断”将引入另外三个屈服函数,定义如下:

f4 = σ1' – σt ≤ 0 (3.9a)

f5 = σ2' – σt ≤ 0 (3.9b)

f6 = σ3' – σt ≤ 0 (3.9c)

当使用“拉伸截断”时,允许拉应力 σ t 的缺省值取为零。对这三个屈服函数采用
相关联的流动法则。对于屈服面内的应力状态,如同 2.2 节中讨论的那样,它的
行为是弹性的并且遵守各向同性的线弹性 Hooke 定律。因此,除了塑性参数 c, ϕ
和ψ ,还需要输入弹性’杨氏模量 E 和’泊桑比 v。

3-4 PLAXIS 版本 8
MOHR-COULOMB 模型(理想塑性)

3.3 MOHR-COULOMB 模型的基本参数

Mohr-Coulomb 模型总共需要五个参数,它们是绝大多数岩土工程师所熟悉的。这
些参数可以从土样的基本试验得到。下面列出了这些参数和它们的单位:
E:’杨氏模量
V:’泊桑比
ϕ :内摩擦角
c:内聚力
ψ :剪胀角

图 3.3 Mohr-Coulomb 模型的参数表

杨氏模量(E)
PLAXIS 使用杨氏模量作为弹性模型和 Mohr-Coulomb 模型的基本刚度模量,但是
也列出了其他一些可选的刚度模量。刚度模量与应力同量纲。由于许多岩土材料
在加载刚开始就表现出一种非线性行为,所以要特别注意在计算中采用的刚度参
数的值。在土力学中,初始斜率用 E0 表示,50% 强度处的割线模量由 E50 (见图
3.4)表示。对于具有大范围线弹性行为的材料来说,使用 E0 是符合实际的,但
是对于土体加载问题一般使用 E50 。如果考虑隧道和开挖问题中的卸载问题,要
用 Eur 替换 E50 。

3-5
材料模型手册

|σ1- σ 3| 1 1
E50
E0

应变-ε1

图 3.4 标准排水三轴试验结果中 E0 和 E50 的定义

对于岩土而言,不管是卸载模量 Eur ,还是首次加载模量 E50 ,往往都会随着围


压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通常深的土层比浅的土层具有更大的刚度。另外,观察
到的刚度值也依赖于应力路径。卸载和重加载的刚度远大于初次加载条件下的刚
度。还有,在压缩(排水)条件下观察到的以’杨氏模量形式表示的土刚度值会
小于剪切情况下的值。因此,当使用常数刚度模量来表示土体行为时,应该选择
一个与应力水平和应力路径发展相一致的值。PLAXIS 的高级模型考虑了土体行为
的一些应力相关性质,这些在第五章和第六章会有描述。对于 Mohr-Coulomb 模型
,PLAXIS 给出了一个刚度会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的特殊输入选项(见 3.4 节)。

泊桑 比(v)
在标准排水三轴试验的轴向加载刚刚开始时,通常可以得到一个显著的体积减小
率,这对应于一个低的’泊桑 比(v)的初始值。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特定的卸
载问题,也许使用这样小的一个初始值是实际的,但是在使用 Mohr-Coulomb 模型
时,通常我们推荐使用一个更高的值。

当弹性模型或者 Mohr-Coulomb 模型被用于重力荷载(塑性计算中 ∑ Mweight


从 0 增加到 1)问题时,’泊桑比的选择特别简单。对于这种类型的加载,
PLAXIS 会给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比值 K 0 = σ h / σ v 。在一维压缩情况下,由于两种
模型都会给出众所周知的比值: σ h / σ v = v /(1 − v) ,因此容易选择一个可以得
到比较符合实际的 K 0 值的’泊桑比。通过匹配 K 0 值,可以估计 v 值。本参考手
册的附录对这一内容作了更为详细的介绍,用以处理初始应力分布。在许多情况
下得到的 v 值是介于 0.3 和 0.4 之间的。一般地说,除了一维压缩,这个范围的
值还可以用在加载条件下。在卸载条件下,使用 0.15 和 0.25 之间的值更为普遍

3-6 PLAXIS 版本 8
MOHR-COULOMB 模型(理想塑性)

内聚力(c)
内聚力与应力同量纲。PLAXIS 可以处理无粘性砂土 (c = 0) ,但是有一些选项的
执行不太好。 为了避免复杂性,我们建议不熟练的用户至少输入一个较小值(使
用 c > 0.2 kPa)。
PLAXIS 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输入选项,用于输入内聚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土层(
见 3.4 节)。

内摩擦角( ϕ )
内摩擦角( ϕ )以度的形式输入。大的摩擦角,就像有时在密实砂土中得到的那
样,会显著增加塑性计算量。

剪应力
Φ

-σ1

-σ3
c
正应力
-σ2 -σ3 -σ2 -σ1

图 3.5 应力圆;其中一个接触库伦包线

计算时间的增加量或多或少地与摩擦角的大小呈指数关系。因此,初步计算某个
工程问题时,应该避免出现大的摩擦角。就像在图 3.5 中 Mohr 应力圆所表示的那
样,摩擦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抗剪强度。图 3.2 表示的是一种更为一般的屈服
准则。Mohr-Coulomb 破坏准则被证明比 Drucker-Prager 近似更好地描述了土体
,因为后者的破坏面在轴对称情况下往往是很不准确的。

剪胀角(ψ )
剪胀角(ψ )是以度的方式指定的。除了严重的超固结土层以外,粘性土通常没
有什么剪胀性(ψ = 0 )。砂土的剪胀性依赖于密度和摩擦角。对于石英砂土来
说,ψ = ϕ − 30 ,ψ 的值比 ϕ 的值小 30 度,然而,剪胀角在多数情况下为零。
ψ 的小的负值仅仅对极松的砂土是实际的。摩擦角与剪胀角之间的进一步关系可
以参见 Bolton(1986)。

3-7
材料模型手册

3.4 MOHR-COULOMB 模型的高级参数

当使用 Mohr-Coulomb 模型时,可以点击参数表中,<高级的>按钮输入一些额外的


参数,用于高级特征的模拟。这个额外的窗口如图 3.6 所示。这些高级的特征包
括:刚度和内聚力强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使用“拉伸截断”选项。事实上
,后一个选项的使用是缺省设置,但是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这里将它设置为无
效。

3.6 Mohr-Coulomb 模型的高级参数窗口

刚度的增加( Eincrement )
在真实土体中,刚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应力水平,这就意味着刚度通常随着深
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使用 Mohr-Coulomb 模型时,刚度是一个常数值。 Eincrement 就
是用来说明刚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它表示杨氏模量在每个单位深度上的
增加量(单位:应力/单位深度)。在由 yref 参数给定的水平上,刚度就等于’杨
氏模量的参考值, Eref ,即在参数表中输入的值。’杨氏模量在应力点上的实际
值由参考值和 Eincrement 得到。要注意,在计算中,随着深度而增加的刚度值并不
是应力状态的函数。

内聚力的增加( cincrement )
PLAXIS 对于粘性土层提供了一个高级输入选项,反映内聚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
加。 cincrement 就是用来说明内聚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它表示每单位深度
上内聚力的增加量(单位:应力/单位深度)。在由 yref 参数给定的水平上,内聚

3-8 PLAXIS 版本 8
MOHR-COULOMB 模型(理想塑性)

力就等于内聚力的参考值, cref ,即在参数表中输入的值。内聚力在应力点上的


实际值由参考值和 cincrement 得到。

拉伸截断
在一些实际问题中要考虑到拉应力的问题。根据图 3.5 所显示的 Coulomb 包络线
,这种情况在剪应力(Mohr 圆的半径)充分小的时候是允许的。然而,沟渠附近
的土体表层有时会出现拉力裂缝。这就说明除了剪切以外,土壤还可能受到拉力
的破坏。在 PLAXIS 分析中,选择拉伸截断就反映了这种行为。这种情况下,不允
许有正主应力的 Mohr 圆。当选择拉伸截断时,可以输入允许的拉力强度。对于
Mohr-Coulomb 模型和 Hardening-Soil 模型来说,采用拉伸截断时抗拉强度的缺
省值为零。

3-9
材料模型手册

3-10 PLAXIS 版本 8
节理岩体模型(各向异性)

4 节理岩体模型(各向异性)

材料沿不同的方向可能会有不同的性质。于是,当它们在一个方向或者另外一个
方向遭受某个特定的作用时,它们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方面的材料行为称为
各向异性。当模拟各向异性时,弹性各向异性和塑性各向异性有明显地不同。弹
性各向异性指的是在不同的方向使用不同的弹性刚度性质。塑性各向异性可能包
括在不同的方向上使用不同的强度性质,就像在节理岩石模型中所考虑的那样。
塑性各向异性的另外一种形式是随动硬化。后者在 PLAXIS 程序中未考虑。

岩相体

地质成层

主节理方向

图 4.1 节理岩体模型概念图示

节理岩体模型是一个各向异性的理想弹塑性模型,特别适用于模拟成层和节理岩
石层的行为。在这个模型中,假设原状岩体具有一个可能地成层方向和主要节理
方向。这种岩体被认为具有横观各向同性的弹性材料行为,由五个参数和一个方
向来量化。各向异性可能来自于成层现象或者其他现象。在主要节理方向上,根
据’库伦准则,假设剪应力是有限的。当在这个方向达到最大剪应力时,塑性滑
移就会发生。最多可定义三个滑移方向(‘平面’),其中第一个平面假定为和
弹性各向异性方向重合。每一个平面都有不同的抗剪强度性质。除了塑性剪切,
根据预定义的拉力强度(拉力‘截断’),垂直于三个平面的拉应力都是有限的

当呈现出节理簇和节理集时,节理岩石模型就能被证明是合理的。这些节理集必
须平行,中间不能填有断层泥,相对于结构的特征尺度来说,它们的间距必须较
小。
节理岩体模型的一些基本特征是:
* 原状岩体的各向异性弹性行为 参数: E1 , E2 , v1 , v2 , G2

* 三个方向上根据库伦准则的剪切破坏 参数: ci , ϕi ,ψ i

* 三个方向上的有限拉伸强度 参数: σ t , j

4-1
材料模型手册

4.1 各向异性弹性材料的刚度矩阵

*
节理岩体模型中的弹性材料行为是由弹性材料的刚度矩阵 D 来描述的。与 Hooke
*
定律不同,节理岩体模型中的矩阵 D 是横观各向同性的。在垂直于或者平行于
一个预先定义的方向(‘平面 1’)上的刚度可能是不同的。这个方向可以对应
着成层方向或者任何其他有显著不同的弹性刚度性质的方向。
比如考虑水平成层的情况,水平方向的刚度 E1 就不同于竖直方向的刚度 E2 。在
这种情况下,‘平面 1’方向平行于 x − z 平面,而且有下面的本构关系成立(见
:Zienkiewicz & Taylor: 有限元方法,第四版):

σ& xx ν 2σ& yy ν 1σ& zz


ε&xx = − − (4.1a)
E1 E2 E1

ν 2σ& xx σ& yy ν 2σ& zz


ε& yy = − + − (4.1b)
E2 E2 E2

ν 1σ& xx ν 2σ& yy σ& zz


ε& zz = − − + (4.1c)
E1 E2 E1

σ& xy
γ& xy = (4.1d)
G2

σ& yz
γ& yz = (4.1e)
G2

2(1 + ν1 )σ& zx
γ&zx = (4.1f)
E1
* −1
由以上关系可以得到各向异性弹性材料刚度矩阵的逆 ( D ) 。这个矩阵是对称的
*
。规则的材料刚度矩阵 D 只能通过数值求逆得到。

一般地说,成层平面不会平行于总体的 x − z 平面,但是当成层平面平行于 s − t
平面时,上面的关系通常在局部坐标系 ( n, s, t ) 中是成立的。这个平面的方位是
由倾角和倾向(见 4.3)定义的。于是,局部材料刚度矩阵应该从局部坐标系变
换到整体坐标系。因此,我们首先考虑应力和应变的一个变换:

-1
σ nst = Rσ σ xyz σ xyz = Rσ σ nst (4.2a)

4-2 PLAXIS 版本 8
节理岩体模型(各向异性)

-1
ε nst = Rε ε xyz ε xyz = Rε ε nst (4.2b)
这里,

⎡ nx
2 2
ny
2
nz 2 nx n y 2 n y nz 2 nx nz ⎤
⎢ ⎥
⎢ sx
2 2
sy
2
sz 2 sx s y 2 s y sz 2 sx sz ⎥
⎢ ⎥
⎢ ⎥ (4.3)
2
tx
2
ty
2
tz 2 tx ty 2 ty tz 2 tx tz ⎥
Rσ = ⎢⎢ ⎥
⎢ nx s x n y s y nz s z nx s y + n y s x n y s z + nz s y nz s x + nx s z ⎥
⎢ ⎥
⎢ sx tx sy ty sz t z sx t y + s y t x s y t z + sz t y sx t z + sz t x ⎥
⎢ ⎥
⎢⎣ n x tx ny t y nz t z nx t y + n y t x n y t z + nz t y n z t x + n x t z ⎥⎦

⎡ nx
2
ny
2
nz
2
nx n y n y nz nx nz ⎤
⎢ ⎥
⎢ sx
2
sy
2
sz
2
sx s y s y sz sx sz ⎥
⎢ ⎥
⎢ ⎥
t 2x t 2y t 2z tx ty ty tz tx tz ⎥
Rε = ⎢
⎢ ⎥
⎢ 2 nx s x 2 n y s y 2 nz s z nx s y + n y s x n y s z + n z s y nz s x + nx s z ⎥
⎢ ⎥
⎢ 2 sx tx 2 sy t y 2 sz t z sx t y+sy t x s y t z+sz t y sx t z +sz t x ⎥
⎢ ⎥
⎢⎣ 2 n x tx 2 ny t y 2 nz t z nx t y + n y t x n y t z + nz t y n z t x + n x t z ⎥⎦
(4.4)

nx , n y , nz , sx , s y , sz , t x , t y 和 t z 是整体坐标系 ( x, y, z ) 下向量 n, s 和 t 的正规化分


量(即‘正弦’,‘余弦’,见 4.3)。平面条件: nz = s z = t x = t y = 0 及
tz = 1 。
进一步有如下等式成立:

T -1 T -1
R ε = Rσ Rσ = R ε (4.5)

通过下面的方式, ( n, s, t ) 坐标系下的一个局部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变换成
( x, y, z ) 坐标系下的一个整体关系:

σ nst = D*nst ε nst ⎫



σ nst = R σ σ xyz ⎬ ⇒ R σ σ xyz = D nst R ε ε xyz
*
(4.6)
ε nst = R ε ε xyz ⎪

4-3
材料模型手册

因此,

-1 *
σ xyz = Rσ D nst R ε ε xyz (4.7)

利用上面的条件(4.5):

T T
σ xyz = R ε D*nst R ε ε xyz = D*xyz ε xyz 或 * *
D xyz = R ε D nst R ε (4.8)

* * −1
实际上,局部坐标系下给出的不是 D 矩阵,而是逆矩阵 ( D ) 。

* −1
ε nst = D nst σ nst ⎫
⎪⎪ -1 * -1 T * -1
σ nst = R σ σ xyz ⎬ ⇒ ε xyz = Rε Dnst Rσ σ xyz = Rσ Dnst Rσ σ xyz (4.9)
ε nst = R ε ε xyz ⎪
⎭⎪
于是,

-1
D xyz = ⎡ Rσ Dnst Rσ ⎤
* -1 T * -1 * T * -1
D xyz = Rσ Dnst Rσ 或 (4.10)
⎢⎣ ⎥⎦
* −1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变换,而不是求矩阵的逆 ( Dnst ) ,其次才是数值求逆来得到
*
整体材料刚度矩阵 D 。
xyz

4.2 三个方向上的塑性行为

节理岩体模型中最多能定义三个滑移方向(滑移平面)。第一个滑移平面是对应
于弹性各向异性方向的。此外,最多还能定义两个其它的滑移方向。然而,塑性
的表达形式在所有平面上都是类似的。在每一个平面上运用局部的 Coulomb 条件
来限制剪应力, τ 。另外,用拉伸截断准则来限制平面上的拉应力。每一个平面
i ,都有它自身的强度参数 ci , φi ,ψ i 和 σ t , j 。
为了在具有局部 ( n, s, t ) 坐标的一个平面上验证塑性条件,必须从笛卡尔应力来
计算局部应力。局部应力包括三个分量,即一个法向应力分量 σ n 和两个独立的剪
应力分量, τ s 和 τ t 。

σ i = T Ti σ (4.11)

4-4 PLAXIS 版本 8
节理岩体模型(各向异性)

在这里,

σ i = (σ n τs τt )
T
(4.12a)

σ = (σ xx σ yy σ zz σ xy σ yz σ zx )T (4.12b)

T
T i = 平面 i 的转换矩阵(3x6)

如同 PLAXIS 中常见的那样,张应力(法向)定义为正,压缩定义为负。

滑移平面

图 4.2 单一滑移平面和向量 n, s 下的平面应变情形

考虑图 4.2 中所示的平面应变情形。在这里考虑的滑移面与 x -轴成 α1 角度(倾


T
角)。在这种情况下,变换矩阵 T 变成了:

⎡ s2 c2 0 -2sc 0 0 ⎤
⎢ ⎥
T = ⎢ sc -sc 0 -s2 + c2 0 0 ⎥
T
(4.13)
⎢ ⎥
⎢⎣ 0 0 0 0 -c -s ⎥⎦

其中
s = sin α1
c = cos α1

4-5
材料模型手册

在一般三维情形,由于既包括倾角又包括了倾向(见 4.3),变换矩阵更为复杂

⎡ nx
2 2
ny
2
nz 2 nx ny 2 ny nz 2 nz nx ⎤
⎢ ⎥
T = ⎢ nx sx ny s y nz sz nx s y +ny sx nz s y +ny sz nz sx+nx sz
T
⎥ (4.14)
⎢ ⎥
⎢ nx t x ny t y nz t z ny t x+nx t y ny t z +nz t y nz t x+nx t z ⎥
⎣ ⎦
T
注意到这个一般变换矩阵 T ,是用来计算 R (见 4.3)中对应于第一行,第四
σ
行和第六行的局部应力的。
确定了局部应力分量以后,塑性条件可以基于屈服函数来得到验证。平面 i 上的
屈服函数定义如下:

f i = τ s + σ n tan φi − ci (库伦) (4.15a)

f i = σ n − σ t ,i
t
( σ t ,i ≤ ci cot ϕ i ) (拉伸截断) (4.15b)

图 4.3 展示了一个平面上的完全屈服准则。

图 4.3 单个平面上的屈服准则

局部塑性应变定义如下:

p ∂gj
Δε j = λ j (4.16)
∂σ j

其中 g j 是平面 j 的局部塑性势函数:

4-6 PLAXIS 版本 8
节理岩体模型(各向异性)

g j = τ j + σ n tan ϕ j − c j (库伦) (4.17a)

g tj = σ n − σ t , j (拉伸截断) (4.17b)

变换矩阵 T 也用于将平面 j 的局部塑性应变增量 Δε j 变换成整体塑性应变增量:


p

p p
Δε = T j Δε j (4.18)

一致性条件要求所有的激活屈服函数在屈服点处的值保持为零。考虑所有的平面
,最多存在六个屈服函数,所以总共要找到六个非负塑性乘子,使得所有的屈服
函数至多为零。
T T
np
∂ f ic T ∂ gcj np ∂ f ic T ∂ gtj
i ie
fc = fc − ∑j=1
<λcj >
∂σ
Ti D T j −
∂σ j=1
<∑λt
j
>
∂σ
Ti D T j
∂σ
(4.19a)

T T
np
∂ f it T ∂ gcj np
∂ f it T ∂ gtj
i
ft = f iet − ∑
j=1
< λcj >
∂σ
Ti D T j
∂σ
− ∑
j=1
< λtj >
∂σ
Ti D T j
∂σ
(4.19b)

这就意味着要找到六个 λi ≥ 0 ,使得所有的 f i ≤ 0 且有 λi fi = 0 。
当最多三个平面都使用时,有 2 = 64 种屈服可能性(混合)。为了精确地计算
6

应力,计算过程中考虑了所有的可能性。

4.3 节理岩体模型的参数

节理岩体模型的大多数参数与各向同性的 Mohr-Coulomb 模型是一致的。下面是基


本的弹性参数和基本的强度参数。
Mohr-Coulomb 模型(见 3.3 节)的弹性参数:
E1 :岩石的’杨氏模量
v1 :岩石的’泊桑比
‘平面 1’方向(即成层方向)各向异性的弹性参数:
E2 :‘平面 1’方向的’杨氏模量
G2 :‘平面 1’方向的剪切模量
v2 :‘平面 1’方向的’泊桑比

4-7
材料模型手册

节理方向(平面 i = 1, 2,3 )的强度参数:

ci :粘聚力
ϕi :摩擦角
ψ i :剪胀角
σ i , j :拉伸强度
节理方向(平面 i = 1, 2,3 )的定义:

n :节理方向数( 1 ≤ n ≤ 3 )
α1,i :倾角
α 2,i :倾向

图 4.4 节理岩体模型的参数

弹性参数
弹性参数 E1 和 v1 就是岩石作为连续体依据 Hooke 定律确定的(常数)刚度(杨氏
模量)和泊桑比,也就是说,好像它不是各向异性的。
岩体的弹性各向异性可以由成层来引入。与一般刚度相比,垂直于成层方向的刚
度通常会降低。这个降低的刚度可以由参数 E2 以及第二个’泊桑比 v2 来表征。
通常,垂直于弹性各向异性方向的弹性刚度由参数 E2 和 v2 来定义。

4-8 PLAXIS 版本 8
节理岩体模型(各向异性)

同样的,成层方向上的弹性抗剪也被认为是‘弱于’其他方向的。一般来说,各
向异性方向上的剪切刚度可以由弹性剪切模量 G2 明确地给出。与各向同性弹性
Hooke 定律不同的是,这里 G2 是一个单独的参数,而不能与’简单地由杨氏模量
和泊桑比确定(参见方程 4.1d 和 e)。
如果岩石的弹性行为是完全各向同性的,那么可以简单地令参数 E2 和 v2 分别等
于 E1 和 v1 ,而 G2 则应等于 1 2 E1 /(1 + v1 ) 。

强度参数
每一个滑移方向(平面)都有它自身的强度性质 ci , ϕi 和 σ t , j 以及剪胀角ψ i 。根
据’库伦准则,强度参数 ci 和 ϕi 决定允许的抗剪强度;根据拉伸‘截断’准则,
σ t 决定拉伸强度。后者按<高级的>按钮可以显示。缺省设置为拉伸‘截断’处于
启用状态,拉伸强度设为零。剪胀角ψ i 用在塑性势函数 g 中,用于确定剪切引起
的塑性体积膨胀。

节理方向的定义
按照假定,弹性各向异性方向是与发生塑性剪切的第一个方向(‘平面 1’)相
对应的。必须总是指明这个方向。如果在岩体分层,而没有主节理,那么滑移面
的数目(滑移方向数目)仍然为 1,同时必须指明这个方向上的强度参数。最多
可定义三个滑移方向,这些方向可对应于岩体节理的最薄弱方向。
滑移方向可以由以下两个参数定义:倾角( α1 )和倾向( α 2 )。对于后一个参
数,地质学上通常使用‘走向’。然而,定义‘走向’时必须小心,因此,
PLAXIS 中使用岩土工程师们最常用,意义也很明确地“倾向”一词。这两个参数
的定义见图 4.5。
考虑如图 4.5 中的一个滑移面。该滑移面可以由向量 ( s, t ) 定义,它们都是垂直于
向量 n 的。向量 n 是滑移面的法线,而向量 s 是滑移面的‘滑落线’,向量 t 是
滑移面的‘水平线’。滑移面与水平面成 α1 角度,水平面可以由向量 ( s , t ) 定义
*

,它们都是垂直于竖直的 y -轴的。角度 α1 是倾角,定义为水平面和滑移面之间


的正的‘向下的’倾斜角。因此, α1 是向量 s 和 s 之间的角度,沿着正 t -方向
*

*
观察时从 s 到 s 顺时针方向测量。倾角的输入范围是 0 度到 90 度。

4-9
材料模型手册

滑移面的方位可以进一步由倾向角 α 2 定义,它是向量 s 关于北方(N)的方位。


*

*
倾向定义为从上向下看时正北方向顺指针转到滑落线在水平面的投影(即 s 方向
)时的角度。倾向的输入范围是 0 度到 360 度。
除了滑移面的方位以外,整体模型坐标 ( x, y, z ) 与正北方向之间的联系也是已知
的。这个信息包含在参数偏差角中,它是在输入程序的一般设置中定义的。偏差
角定义为从正北方向到模型的正 z 方向之间的正的夹角。

滑移平面

图 4.5 Dip 角和 Dip 方向的定义

倾角

图 4.6 水平面上各种方向和角度的定义(该图中的“倾角”要改为“偏差角”)

为了将局部坐标系 ( n, s, t ) 变换到整体坐标系 ( x, y , z ) ,在内部使用了一个辅助


角 α 3 ,它是倾向和偏差角之差:

α3 = α2 − 偏差角 (4.19)

4-10 PLAXIS 版本 8
节理岩体模型(各向异性)

因此, α 3 被定义为向下看时,正 z -轴顺时针转到 s 方向时的夹角。


*

由以上的定义可以得到:

⎡ n x ⎤ ⎡− sin α1 sin α 3 ⎤
n = ⎢⎢n y ⎥⎥ = ⎢⎢ cos α1 ⎥ (4.20a)

⎢⎣ n z ⎥⎦ ⎢⎣ sin α1 cos α 3 ⎥⎦

⎡ s x ⎤ ⎡− cos α1 sin α 3 ⎤
s = ⎢⎢ s y ⎥⎥ = ⎢⎢ − sin α1 ⎥⎥ (4.20b)
⎢⎣ s z ⎥⎦ ⎢⎣ cos α1 cos α 3 ⎥⎦

⎡t x ⎤ ⎡cos α 3 ⎤
t = ⎢⎢t y ⎥⎥ = ⎢⎢ 0 ⎥⎥ (4.20c)
⎢⎣t z ⎥⎦ ⎢⎣ sin α 3 ⎥⎦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三维模型中,对于不同的 α1 值、 α 2 值和偏差角值,滑移面怎
样发生:

偏差角

偏差角

偏差角

图 4.7 由 α1 、 α 2 和偏差角定义的破坏方向的例子

4-11
材料模型手册

就像看到的那样,对于平面应变条件(版本 8 中考虑的情形)只需要 α1 值。缺省


状态下, α 2 固定为 90 度,偏差角设置为 0 度。

4-12 PLAXIS 版本 8
HARDENING-SOIL 模型(各向同性 HARDENING)

5 HARDENING-SOIL 模型(各向同性 HARDENING)

不同于理想弹塑性模型,硬化塑性模型的屈服面在主应力空间中不是固定的,而
是由于塑性应变的发生而膨胀。硬化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类型,它们分别是剪切
硬化和压缩硬化。剪切硬化用于模拟主偏量加载带来的不可逆应变。压缩硬化用
于模拟固结仪加载和各向同性加载中主压缩带来的不可逆塑性应变。这两种类型
的硬化都包含在当前的模型之中。
Hardening-Soil 模型是一个可以模拟包括软土和硬土在内的不同类型的土体行为
的先进模型(Schanz,1998)。在主偏量加载下,土体的刚度下降,同时产生了
不可逆的塑性应变。在一个排水三轴试验的特殊情况下,观察到轴向向应变与偏
差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好地由双曲线来逼近。Kondner(1963)最初阐述了这种
关系,后来这种关系用在了著名的双曲线模型(Duncan & Chang, 1970)中。然
而,Hardening-Soil 模型目前已经取代了这种双曲模型。首先,它使用的是塑性
理论,而不是弹性理论。其次它考虑了土体的剪胀性。再次,它引入了一个屈服
帽盖。模型的一些基本特征如下:
* 刚度依据某个幂率的应力相关性。输入参数 m
ref
* 主偏量加载引起的塑性应变。输入参数 E50
ref
* 主压缩引起的塑性应变。输入参数 Eoed
ref
* 弹性卸载/重加载。输入参数 Eur , vur
* 依据 Mohr-Coulomb 模型的破坏模式。输入参数 c, ϕ ,ψ
当前Hardening-Soil模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土体刚度是应力相关的。比如当应力

和应变是在固结仪条件下时,模型隐含的关系是 。在软
土这一特殊情况下,使用 m = 1 是现实的。这时,软土模型中所用修正压缩指数
λ * 和固结仪加载模量(见6.7节)之间存在如下简单关系:
p ref λ
E oed =
ref
λ∗ =
λ ∗
(1 + e0 )
ref ref
在这里 p 是参考压力。这里我们考虑某个特定参考压力 p 下的切线固结模量
。因此,主加载刚度与修正压缩指数 λ 有关。
*

类似的,卸载/再加载模量也与修正膨胀指标 κ 有关,其近似关系如下:
*

3 p ref (1 − 2νur ) κ
ref
E ur = κ∗ =
κ∗ (1 + e0 )
同样,这个关系也与输入值 m = 1 联合使用。

5-1
材料模型手册

5.1 标准排水三轴试验的双曲线关系

构造 Hardening-Soil 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三轴加载下竖向应变 ε1 和偏应力 q 之间


为双曲线关系。标准排水三轴试验往往会得到如下表示的曲线:

1 q
−ε1 = 对 q < qf (5.1)
2 E50 1 − q / q a
在这里 qa 是抗剪强度的渐进值。图 5.1 绘出了这种关系。参数 E50 是主加载下与
围压相关的刚度模量,它由下面的方程给出:

m
⎛ c cos ϕ − σ 3′ sin ϕ ⎞
E50 =
ref
E 50 ⎜ ⎟ (5.2)
⎜ c cos ϕ + p ref sin ϕ ⎟
⎝ ⎠
ref
其中 E50 是对应于参考围压 p ref 的参考刚度模量。在 PLAXIS 中,缺省设置为
p ref = 100 应力单位。实际的刚度值依赖于主应力 σ 3' ,也就是三轴试验中的围
压。注意 σ 3 对于压缩而言是负的。应力相关程度由幂 m 给出。为了模拟在软粘
'

土中所观察到的对数应力相关性,幂的值应该取成 1.0。Janbu(1963)报告了对
于砂土和粉土 m 在 0.5 附近的值,而 Von Soos(1980)报告了 0.5 < m < 1.0 范
围内的多个不同的值。
极限偏应力 q f 和方程 (5.1) 中的量 qa 定义如下:

2sin ϕ qf
q f = ( c cot ϕ − σ 3′ ) 及 qa = (5.3)
1 − sin ϕ Rf

要再次说明 σ 3 通常是负的。上面关于 q f 的关系是从 Mohr-Coulomb 破坏准则中得


'

到的,这就涉及到了强度参数 c 和 ϕ 。当 q = q f 时,就像 Mohr-Coulomb 模型中


描述的那样,破坏准则得到满足,发生完全塑性屈服。
q f 和 qa 之间的比值由破坏比 R f 给出,显然它是小于 1 的。在 PLAXIS 中,
R f = 0.9 被选作为一个合适的缺省值。
卸载和再加载的应力路径用到了另外一个应力相关的刚度模量:
m
⎛ c cos ϕ − σ 3′ sin ϕ ⎞
Eur =
ref
E ur ⎜ ⎟ (5.4)
⎜ c cos ϕ + p ref sin ϕ ⎟
⎝ ⎠

5-2 PLAXIS 版本 8
HARDENING-SOIL 模型(各向同性 HARDENING)

ref
其中 Eur 是卸载和再加载的参考’杨氏模量,它对应于参考压力 pref 。在许多实
ref ref
际情况下,把 Eur 设置成 3E50 是合适的,这也是 PLAXIS 中使用的缺省值。

偏应力
|σ1-σ3|
渐进线
qa
qf 破坏线
E50
1
Eur

轴应变-ε1

图 5.1 标准排水三轴试验主加载下双曲型应力-应变关系

5.2 HARDENING-SOIL 模型的双曲近似

为方便起见,仍然限于三轴加载条件,即 σ 2 = σ 3 ,而 σ 1 是主压缩应力。进一步
' ' '

假设 q < q f ,如图 5.1 所示。另外要说明的是,应力和应变以压为正。读者可以


参阅 Schanz et al(1999)关于 Hardening-Soil 模型的更一般的描述。本节将
要说明的是:在标准排水三轴试验中考虑应力路径时,这个模型本质上给出了方
程(5.1)中的双曲应力应变曲线。让我们首先考虑相应的塑性应变。它来自于一个
屈服函数,具有下面的形式:

f = f −γ p (5.5)

其中 f 是应力的函数,而 γ 是塑性应变的函数:
p

f =
1 q

2q
( )
γ p = − 2ε 1p − ε vp ≈ −2ε 1p (5.6)
E 50 1 − q / qa E ur
q, qa , E50 和 Eur 由方程(5.2)-(5.4)定义,同时上标 p 用来表示塑性应变。对于
硬土,塑性体积变化( ε v )往往相对较小,而且有近似关系 γ ≈ −2ε1p 成立。上
p p

述关于应变硬化参数 γ 的定义稍后再解释。
p

5-3
材料模型手册

上面 f 的定义的本质特征是它与著名的双曲法则(5.1)相匹配。为了证实这个论
断,需要考虑主加载,这就意味着屈服条件 f = 0 。对于主加载,有 γ = f ,
p

由方程 (5.6) 得到:

1 q q
− ε 1p ≈ 1
f = − (5.7)
2
2 E50 1 − q / q a E ur
除了塑性应变,这个模型也能给出弹性应变。塑性应变只在主加载中发生,而弹
性应变在主加载和卸载/再加载中都会发生。在排水三轴试验的应力路径下,若
σ 2' = σ 3' =常数,则有’弹性杨氏模量 Eur 保持为常数,而弹性应变由以下方程给
出:

q q
− ε 1e = − ε e2 = − ε 3e = − ν ur (5.8)
E ur E ur
其中 vur 是卸载/再加载时的’泊桑比。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要对偏应力加载产
生的应变加以限制,同时不考虑在试验的最初阶段产生的应变。因为在等向压缩
(固结)的第一个阶段,Hardening-Soil 模型根据 Hooke 定律来估计完全弹性的
体积变化,但是这些应变并没有包含在方程 (5.8) 中。
在三轴试验中的偏应力加载阶段,轴向应变是方程 (5.8) 给出的一个弹性分量和
方程 (5.7) 给出的一个塑性分量之和。于是:

1 q
− ε 1 = −ε 1e − ε 1p ≈ (5.9)
2 E50 1 − q / qa

当塑性体积应变不存在(即 ε v = 0 )时,上述关系是精确成立的。
p

实际上,塑性体积应变永远不会精确等于零,但是对于硬土,塑性体积应变相对
于轴向应变来说往往较小,因此方程 (5.9) 中的近似关系一般是准确的。这就说
明了在三轴试验条件下,当前的 Hardening-Soil 模型得到了一个双曲线的应力—
应变关系。

对于硬化参数 γ 的一个给定的常数值,屈服条件 f = 0 可以以屈服轨迹的形式在


p

p − q 平面上可视化。当绘制这样的屈服轨迹时,需要使用方程 (5.6),并用
'

(5.2) 和 (5.4) 来分别得到 E50 和 Eur 的值。由于后两个表达式,屈服轨迹的形


状将依赖于幂指数值 m 。 m = 1 时会得到直线,较低的指数值对应着稍微弯曲的
屈服轨迹。图 5.2 显示了 m = 0.5 时的一系列屈服轨迹的形状,这对于硬土来说
是典型的。

5-4 PLAXIS 版本 8
HARDENING-SOIL 模型(各向同性 HARDENING)

偏应力

破坏线

有效平均应力

硬化参数 γ 的不同常数值下的一系列屈服轨迹
p
图 5.2

5.3 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塑性体积应变

在描述了塑性剪切应变 γ 的关系之后,现在关心的问题是塑性体积应变 ε v 。如
p p

同所有的塑性模型一样,Hardening-Soil 模型包括了塑性应变率之间的一个关系
,即 ε v 和 γ 之间的关系。这个流动规则有如下线性形式:
p p

= sinψm γ&
p
ε&vp (5.10)

显然,具体指定机动剪胀角ψ m 还需要其他信息。当前的模型考虑了:

当 sinϕm < 3/4 sinϕ : ψm = 0


⎛ sin ϕ m − sin ϕ cv ⎞
当 sinϕm ≥ 3/4 sinϕ 且 ψ > 0 sinψ m = max⎜⎜ ,0 ⎟⎟ (5.11)
⎝ 1 − sin ϕ m sin ϕ cv ⎠
当 sinϕm ≥ 3/4 sinϕ 且 ψ ≤ 0 ψm = ψ
如 ϕ = 0 ψm = 0
其中, ϕcv 是临界状态摩擦角,它是一个与密度无关的材料常数, ϕ m 是机动摩擦
角:
σ 1′ − σ 3′
sinϕ m = (5.12)
σ 1′ + σ 3′ − 2 c cot ϕ
就像 Schanz 与 Vermeer (1995) 所解释的那样,上述的方程组是大家熟知的应
力—剪胀理论(Rowe,1962)略微修改的一种形式。对较大值的机动内摩擦角,剪
胀角ψm 的值将遵从 Rowe 理论,只要这理论给出的剪胀角为正。对于较小的内摩

5-5
材料模型手册

擦角,或当 Rowe 公式计算给出的ψ m 为负时(只要剪胀角ψ 为正),ψ m 的值取


为零。此外,在各种情况下,如果 ϕ = 0 ,则令ψ m 等于零。

应力-剪胀理论的本质特性是:对于小的应力比( ϕ m < ϕcv )材料会收缩,而对


于高的应力比( ϕ m > ϕcv )会发生剪胀。破坏时,机动摩擦角等于破坏角 ϕ ,由
方程 (5.11)可有:
sin ϕ − sin ϕ cv
sinψ = (5.13a)
1 − sin ϕ sin ϕ cv
或者等价地:
sin ϕ − sin ψ
sin ϕ cv = (5.13b)
1 − sin ϕ sin ψ
因此,临界状态角可以由破坏角 ϕ 和ψ 计算得到。PLAXIS 会自动进行这一计算,
用户不必指定 ϕcv 的值。

但是,用户要为极限摩擦角 ϕ 和极限剪胀角ψ 提供输入数据。

5.4 HARDENING-SOIL 模型的参数

当前硬化模型的一些参数与非硬化 Mohr-Coulomb 模型的参数是一致的。它们是破


坏参数 c , ϕ 和ψ 。

图 5.3 Hardening-Soil 模型的基本参数

5-6 PLAXIS 版本 8
HARDENING-SOIL 模型(各向同性 HARDENING)

与 Mohr-Coulomb 模型中一致的参数(见 3.3 节):


c :(有效)内聚力
ϕ :(有效)内摩擦角
ψ :剪胀角

土体刚度的基本参数:

E50ref :标准排水三轴试验中的割线刚度
ref
Eoed :主固结仪加载中的切线刚度

m :刚度应力水平相关幂指数
高级参数(建议使用缺省设置):

Eurref :卸载/重新加载刚度(缺省 Eurref = 3E50ref )


vur :卸载-重新加载泊桑比(缺省值为 0.2)
p ref :刚度的参考应力(缺省值为 100 应力单位)
K 0nc :正常固结下 K0 值(缺省 K 0nc =1-sinϕ)
R f :破坏比(缺省值为 0.9)(见图 5.1)
σ tension :抗拉强度(缺省值为 0 应力单位)
cincrement :如同 Mohr-Coulomb 模型(缺省值为 0 应力单位)

(上面所列出的这些参数,均未给出其常用单位,见英文手册)

ref
刚度模量 E50ref 、 Eoed 和幂指数 m
Hardening-Soil 模型比 Mohr-Coulomb 模型的优越之处不仅在于它使用了一条双
曲应力-应变曲线,而非双线性曲线,还在于对应力水平依赖性的控制。当使用
Mohr-Coulomb 模型时,用户必须为’杨氏模量选择一个固定的值,对于真实土体
而言,这个值依赖于应力水平。因此必须估计土体中的应力水平,以得到合适的
刚度值。而在 Hardening-Soil 模型中,不需要这个麻烦的选择输入参数的过程。
取而代之的是对一个参考小主应力 −σ 3 = p
' ref ref
定义一个刚度模量 E50 。作为缺省
值,本软件使用 p
ref
= 100 应力单位。

5-7
材料模型手册

由于一些 PLAXIS 用户对于剪切模量的输入比上述刚度模量更为熟悉,现在来讨论


剪切模量。由 Hooke 弹性理论,可以通过方程 E = 2(1 + v)G 对 E 和 G 进行转换
。由于是真实弹性刚度,因此上面这个式子可以写成 Eur = 2(1 + v)Gur ,其中
Gur 是弹性剪切模量。请注意 PLAXIS 允许输入 Eur 和 vur ,但是不允许直接输入
Gur 。与 Eur 形成对照,弹性概念中不使用割线模量。所以,不能简单的从 E50 转
化成 G50 。

与弹性模型不同,弹塑性的 Hardening-Soil 模型不包括(排水)三轴刚度 E50 和


一维压缩下的固结仪刚度 Eoed 之间的一个固定关系。这些刚度值可以独立地被输
入。

-σ 1

E ref
oed

1
ref
p

-ε1

图 5.4 固结仪实验结果中的定义

E50 由方程(5.2)定义了之后,现在重要的是定义固结仪刚度。我们使用如下方程

m
⎛ c cos ϕ − σ 3′ sin ϕ ⎞
E oed =
ref
E oed ⎜ ⎟ (5.14)
⎜ c cos ϕ + p ref sin ϕ ⎟
⎝ ⎠

其中 Eoed 是图 5.4 所示的切线刚度模量。于是, Eoed 是竖向应力 −σ 1 = p


ref ' ref

的切线刚度。注意到我们使用的是 σ 1 而不是 σ 3 ,且我们考虑的是主加载。

高级参数
vur 的实际值在 0.2 左右,这个值被设置为缺省值,如图 5.5 所示:

5-8 PLAXIS 版本 8
HARDENING-SOIL 模型(各向同性 HARDENING)

图 5.5 高级参数窗口

nc
与 Mohr-Coulomb 模型不同, K 0 并不简单的是’泊桑比的一个函数,而是一个
合适的输入参数。PLAXIS 缺省使用相关关系 K 0 = 1 − sin ϕ 。由于这个相关关
nc

系非常符合实际,建议一直使用这个值。然而,用户还是有选择使用不同值的可
nc
能。并非 K 0 的所有可能的不同输入值都能被采用。取决于 E50 、 Eoed 、 Eur 和
vur 等其他参数, K 0nc 合理值有某个范围,PLAXIS 不接受 K 0nc 在这个范围以外的
值。在输入时,程序会列出在计算中会用到的最接近的可能值。

剪胀截断
充分剪切后,剪胀已经结束,膨胀的材料到达临界密度状态,如图 5.6 所示。

剪胀截断“关闭”

剪胀截断“打开”

达到最大孔隙率

图 5.6 标准排水三轴试验剪胀截断下的应变曲线

5-9
材料模型手册

这种土体行为可以在 Hardening-Soil 模型中通过将剪胀截断来实现。为了指定这


种行为,材料的初始孔隙比 einit 和最大孔隙比 emax 要作为一般参数输入。如图
5.6 所示,如果体积变化导致了最大孔隙状态,那么机动剪胀角ψ mob 将自动地返
回零值。

sin ϕ mob − sin ϕ cv


当 e < emax: sinψmob =
1 − sin ϕ mob sin ϕ cv

sin ϕ − sin ψ
其中: sinϕcν = (5.15a)
1 − sin ϕ sin ψ

当 e ≥ emax: ψmob = 0 (5.15b)

孔隙比与体积应变 ε v 有如下的关系:

⎛ 1+ e ⎞
(
− ε v − ε init
v ) = ln ⎜⎜ ⎟⎟ (5.16)
⎝ 1+ einit ⎠
其中 ε v 对剪胀的增量为正。

初始孔隙比 einit 是土体的原位孔隙比。最大孔隙比是材料在临界临界状态下的孔


隙比。只要达到了最大孔隙比,剪胀角就被设置为零。还可以输入土体的最小孔
隙比 emin ,但是在 Hardening-Soil 模型环境中不会使用到这个一般土体参数。

请注意,选择剪胀‘截断’以及输入孔隙比要在材料数据设置窗口的‘一般’菜
单下进行,而不是在‘参数’菜单下。剪胀‘截断’选项只在 Hardening-Soil 模
型中才有。缺省状态下,剪胀‘截断’是没有被激活的。

图 5.7 高级一般性质窗口

5-10 PLAXIS 版本 8
HARDENING-SOIL 模型(各向同性 HARDENING)

5.5 HARDENING-SOIL 模型中帽盖型屈服面

图 5.2 所示的剪切屈服面不能解释在等向压缩中测量到的塑性体积应变。因此,
必须引入另外一种类型的屈服面来包围靠近水平轴方向上的弹性区域。如果没有
ref ref
这种帽盖类型的屈服面,就不可能描述有两个独立输入量 E50 和 Eoed 的模型。三
轴模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剪切屈服面,而固结仪模量控制了帽盖型屈服面。事
ref
实上, E50 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与剪切屈服面相关联的塑性应变的大小。类似地,
ref
Eoed 被用来控制源于帽盖型屈服面的塑性应变的大小。本节将详细描述帽盖型屈
服面。基于此目的,我们考虑帽盖型屈服面的定义:

q~
2
fc = + p2 − p2p (5.17)
α2
其中 α 是 一 个 与 K 0nc 相 关 的 辅 助 模 型 参 数 , 后 面 会 讨 论 。 此 外 , 有
p = −(σ 1 + σ 2 + σ 3 ) / 3 和 q = σ 1 + (δ − 1)σ 2 − δσ 3 , 其 中
δ = (3 + sin ϕ ) /(3 − sin ϕ ) 。 q 是偏应力的一种特殊应力测量。在特殊三轴压缩
−σ 1 > −σ 2 = −σ 3 下,有 q = −(σ 1 − σ 3 ) 在三轴延伸 −σ 1 = −σ 2 > −σ 3 下,
q 退化成 −δ (σ 1 − σ 3 ) 。屈服帽的大小由等向预固结应力 p p 决定。 p p 与体积帽
应变 ε v 之间有如下硬化规则:
pc

1− m
β ⎛⎜ p p ⎞⎟
ε v
pc
= ⎜ ref ⎟ (5.18)
1− m ⎝ p ⎠
ref
体积帽应变是等向压缩下的塑性体积应变。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常数 m 和 p 以外
,还有另外一个模型常数 β 。 α 和 β 都是帽型参数,但是我们不会直接将它们
用作输入参数。我们有如下形式的关系:
α ↔ K 0nc (缺省: K 0nc = 1 − sin ϕ )

β ↔ E oed
ref ref
(缺省: E oed ref
= E 50 )

这样的 K 0 和 Eoed 可以被用作输入参数,用来分别决定 α 和 β 的大小。为了理


nc ref

解屈服帽的形状,首先必须明白它是 p − q 平面上的一个椭圆,就像图 5.8 中看


到的那样。这个椭圆在 p 轴上长度为 p p ,在 q 轴上长度为 α p p 。于是 p p 决定
了它的大小,而 α 决定了它的比例。 较高的 α 值会导致 Mohr-Coulomb 线下面的
帽盖较陡,而较小的 α 值所定义的帽盖型在 p 轴的周围更尖。这个椭圆既被用作
一个屈服面又被用作一个塑性势面。所以:

5-11
材料模型手册

m
∂ fc β ⎛⎜ p p ⎞⎟ p& p
ε& pc = λ 其中 λ= ⎜ ref ⎟ (5.19)
∂σ 2 p⎝ p ⎠ p
ref

λ 的表达式是从屈服条件 f c = 0 和方程(5.18)得到的。初始 p p 值的输入数据由


PLAXIS 的初始应力过程给出。在这里, p p 是由输入的超固结比(OCR)计算得到
的,或者是 POP 压力(见 2.6 节)。为了完全理解屈服面,你应该同时考虑图
5.8 和图 5.9。
~
q

αpp
弹性区域

p
pp
c cot φ

图 5.8 Hardening-Soil 模型在 p − q 面的屈服面,通过拉伸截断弹性区还可减


图 5.9 主应力空间中非粘性土的 Hardening-Soil 模型的整个屈服面

第一张图显示了简单的屈服线,第二张图描述了主应力空间中的屈服面。剪切轨
迹和屈服帽都是如同经典 Mohr-Coulomb 破坏准则那样的六角形的。事实上,剪切
屈服轨迹可以一直扩张最终到 Mohr-Coulomb 破坏面。帽盖型屈服面则作为预固结
应力 p p 的一个函数发生膨胀。

5-12 PLAXIS 版本 8
软土蠕变模型(时间相关行为)

6 软土蠕变模型(时间相关行为)

6.1 概述

我们考虑的软土是指接近正常固结的粘土、粉质粘土和泥炭。这些材料的特性在
于它们是高度可压缩的。 Janbu 在他的 Rankine 演讲(1985)中用固结议实验数
据的例子很好地示范了这一点。考虑标准固结仪压力 100kPa 下的切线刚度模量,
他报告了正常固结粘土 Eoed = 1 ~ 4 MPa,这取决于所考虑粘土的特定类型。这
些值与正常固结砂土的刚度值的差别很大,对砂土该值的变化范围是 10 到 50MPa
,至少对于非胶结的实验室样本是如此。因此,在固结仪实验中,正常固结的粘
土比正常固结的砂土软十倍。这说明了软土的极度的可压缩性。
软土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土体刚度的线性应力相关性。根据 Hardening-Soil 模型我
们有:

ref
(
Eoed = E oed σ / p ref )m

这至少对 c = 0 是成立的。当 m = 1 可以得到一个线性关系。实际上,当指数等于


1 时,上面的刚度规则退化为:

∗ ref
Eoed = σ / λ 其中 λ∗ = p ref / E oed

在 m = 1 的特殊情况下,Hardening-Soil 模型得到 ε = λ *σ& / σ ,积分此式可以


得到主固结仪加载下著名的对数压缩法则 ε = λ ln σ 。
*

在许多实际的软土研究中,修正的压缩指数 λ 是已知的, PLAXIS 用户可以从下


*

列关系式中算得固结仪模量:


E oed = p / λ
ref ref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HS-模型是非常适合于软土的。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软
土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但是考虑蠕变,即次压缩的情况下不宜用该模
型。所有的软土都有一定的蠕变性质,因此主压缩后面总是跟随着一定程度的次
压缩。假设次压缩(比如 10 年或者 30 年之内)是主压缩的百分之一,那么很明
显,蠕变对于主压缩量很大的问题是重要的。比如,在软土上修建路基就是这方
面的一个例子。实际上,在大坝和路基的主沉陷之后,在随后的年份中通常就会
跟着发生蠕变沉陷。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有限元计算中得到关于蠕变的估计。
大坝和建筑物也有可能修建在主沉陷相对较小的原本超固结的土层上,所产生的
主沉降很小。但是加载会使土层成为正常固结状态,随后可能会发生可观的蠕变

6-1
材料模型手册

。这是一种危险的情形,因为相当大的次压缩发生前,没有较大的主压缩给出征
兆。这同样需要用蠕变模型来计算。
Buisman(1936)可能是观察到软土沉陷问题不能由经典固结理论完全解释,从而
提出粘土蠕变法则的第一个人。其他研究者,包括 Bjerrum(1967),Garlanger
(1972),Mesri(1977) Leroueil(1977),继续了这项关于一维次压缩的研
究。蠕变方面还包括很多数学领域的研究,他们有,Sekiguchi(1977),Adachi
和 Oka(1982),Borja et al.(1985)。数学的三维蠕变模型受到了更偏向于
试验这条线的一维蠕变模型的影响,但是这中间存在分歧。
三维蠕变是一维蠕变的直接推广,但是这受到了下列事实的阻碍:当前的一维模
型没有阐述成微分方程的形式。为了陈述软土蠕变模型,我们首先应该完成一维
模型向微分形式的转换。三维模型是对一维微分方程的一种推广。本章对于软土
蠕变模型给出了一个详细的陈述。另外,我们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模型参数上。
最后,由模型的预测值和三轴试验的数据证明了三维模型的有效性。在这里,着
重考虑了常应变率三轴试验和不排水三轴蠕变试验。读者可以参考
Vermeer et al(1998)和 Neher & Vermeer(1998)中更多的模型应用。
软土蠕变模型的一些基本特征:
• 刚度应力相关(对数压缩行为)
• 主加载和卸载-重新加载之间的区别
• 次(时间相关)压缩
• 预固结应力记忆
• 根据 Mohr-Coulomb 准则的破坏行为

6.2 一维蠕变基本知识

当回顾先前的关于固结仪实验中次压缩的文献时,你可能会强烈地感受到如下事
实:尽管自然加载过程往往是连续的或者是有时间过程的,这些文献中所考虑的
加载却专注于突加荷载下的行为。Buisman(1936)也许是第一个考虑这种经典蠕
变试验的人。他提出了在有效常应力下描述蠕变行为的下列方程:

⎛t ⎞
ε = ε c − C B log⎜⎜ ⎟⎟ 对 t > tc (6.1)
⎝ tc ⎠
在这里 ε c 是直到固结结束时的应变, t 是从加载开始量测的时间, tc 是主固结结
束时的时间, CB 是材料常数。

6-2 PLAXIS 版本 8
软土蠕变模型(时间相关行为)

请注意我们没有沿用规定压缩为正这一岩土力学中的惯例。相反地,在这里压缩
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都取为负值。为方便进一步的考虑,可以将方程重新写为:

⎛ tc + t ′ ⎞
ε = ε c − C B log ⎜⎜ ⎟⎟ 对于 t' > 0
⎝ tc ⎠
(6.2)

t ' = t − tc 是有效蠕变时间。
基于 Bjerrum1967 年发表的蠕变方面的工作,Garlanger(1972)提出了下列形式
的一个蠕变方程:

⎛ τ + t′ ⎞
e = ec − Cα log ⎜⎜ c ⎟⎟ 其中 Cα = C B (1 + e0 ) 对 t' > 0 (6.3)
⎝ τc ⎠
Garlanger’的公式和 Buisman’的公式的差别是细微的。工程应变 ε 被孔隙比 e
所取代,固结时间 tc 由参数 τ c 所取代。当选择 τ c = tc 时,方程 6.2 和 6.3 是相同
的。在 τ c ≠ tc 的情况下,随着有效蠕变时间 t 的增加,两种阐述形式之间的差别
'

会逐渐消失。
考虑实际应用,固结仪实验中通常会假定 tc = 24h 。的确,标准的固结仪实验是
加载周期为正好一天的多阶段加载试验。由于这个特殊的假定,即加载周期与固
结时间 tc 恰好一致,就会得到这种试验没有有效蠕变时间的结论。那么 t = 0 ,
'

对数项就会从方程(6.3)中去掉。于是在这种标准固结仪实验中就会看起来没有蠕
变,当然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即使是高度不可渗透土样,样本的主固结时间
也会低于一个小时。因此,所有的超静水压力为零,在这一天接下来的 23 个小时
内你可以观察到纯蠕变。所以我们不对 τ c 和 tc 的精确值做任何假定。

Butterfield(1979)给出了另外一种稍微不同的描述次压缩的可能性:

⎛ τ c + t′ ⎞
ε H = ε cH − C ln⎜⎜ ⎟⎟ (6.4)
⎝ τc ⎠

其中 ε
H
是如下定义的对数应变:

⎛V ⎞ ⎛ 1+ e ⎞
ε H = ln⎜⎜ ⎟⎟ = ln⎜⎜ ⎟⎟ (6.5)
⎝V0 ⎠ ⎝ 1+ e0 ⎠

6-3
材料模型手册

下标‘0’代表初始值。用上标‘H’来代表对数应变。我们使用这个特殊的符号
,因为对数应变最初曾被 Hencky 使用。对于小的应变,因为对数应变近似的等于
工程应变,所以有:

Cα C
C= = B (6.6)
( 1+ e0 ) ⋅ ln 10 ln 10
Butterfield(1979)和 Den Haan(1994)的研究都表明,在大应变下,应采用
对数应变取代传统的工程应变。

6.3 关于变量 τ c 和 ε c

在本节中我们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变量 τ c 上。在这里将描述一种用实验来决定这
个变量值的过程。为了这一目的,我们首先从方程(6.4)出发。通过对这个方程关
于时间求微分并省去下标‘H’以便简化记号后,得到:

C 1 τ c + t′
− ε& = 或取倒数 − = (6.7)
τ c + t′ ε& C

于是就可以利用 Janbu(1969)发展的方法,从试验数据来求得参数 C 和 τ c 的值
。图 6.1a 所示的传统方法和图 6.1 所示的 Janbu 方法都可以用于确定常值加载下
固结仪实验中的参数 C。
.
tc ln t -1/ε

1
εc tc
C
1
C
t’ = t - tc

t
τc t’
(a) (b)

图 6.1 标准固结仪实验中的固结和蠕变行为

Janbu 方法的使用是富有吸引力的,因为 τ c 和 C 可以通过对数据的直线拟合而直


接得到。在 Janbu 的表示图 6.1b 中, τ c 是蠕变直线在时间轴上的截距(非对数
的)。 t < tc 时段上与线性关系的偏差归因于固结。

6-4 PLAXIS 版本 8
软土蠕变模型(时间相关行为)

考虑经典文献的理论,可以由以下形式的方程来描述固结结束时的应变 ε c :

⎛ σ′ ⎞ ⎛ σ pc ⎞
ε c = ε ec + ε cc = − A ln ⎜⎜ ⎟⎟ − B ln ⎜ ⎟ (6.8)
⎜ σ p0 ⎟
⎝ σ 0′ ⎠ ⎝ ⎠
注意,为了方便我们省略了上标‘H’,但是 ε 是一个对数应变,而不是经典的小
应变。在上面的方程中, σ 0 表示加载以前的初始有效压力, σ 表示最终有效加
' '

载压力。 σ p 0 和 σ pc 的值分别表示与加载以前和固结结束状态相对应的预固结压
力。在许多关于固结仪实验的文献中,使用孔隙比 e 代替 ε ,使用 log 代替 ln ,
使用膨胀指标 Cr 代替 A ,以及用压缩指标 Cc 代替 B 。上述与 Cr 和 Cc 有关的常
数 A 和 B 是:

A=
Cr
B=
(C c − C r ) (6.9)
( 1 + e0 ) ⋅ ln 10 (1 + e0 ) ⋅ ln 10
联合方程 6.4 和 6.8 得到:

⎛ σ′ ⎞ ⎛σ ⎞ ⎛ τ + t′ ⎞
ε = ε e + ε c = − A ln⎜⎜ ⎟⎟ − B ln ⎜ pc ⎟ − C ln ⎜⎜ c ⎟⎟ (6.10)
⎜ ⎟
⎝ σ '0 ⎠ ⎝ σ p0 ⎠ ⎝ τc ⎠

其中 ε 是时间段 tc + t 内有效应力从 σ 0 增加到 σ 的总对数应变。图 6.2 用一个


' ' '

ε − ln σ 图表描述了方程(6.10)中的项。

σ’0 σp0 σpc σ’ ln(-σ’)

A
1 ε ec

A+B
ε cc
1

NC-line C ln(1+t’/τc)

图 6.2 固结仪试验中将应变增量分割为一个弹性分量和一个蠕变分量后得到的
理想应力——应变曲线。对于 t + tc = 1 天,可以准确得到 NC 线
'

一直到这里,我们还没有提到时变加载条件下的蠕变这个更为一般的问题,而且
必须提醒的是,我们对常值加载下的蠕变也作了限制。为了推广模型,我们需要
蠕变模型的一种微分形式。毫无疑问,这种一般方程既不会包含 t 又不会包含 τ c
'

,因为固结时间在时变加载条件下没有明确的定义。

6-5
材料模型手册

6.4 一维蠕变的微分法则

前面的方程强调了对于一个给定的有效常应力,积累的蠕变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就象本节中将要介绍的那样,为了解决时变或者连续加载问题,就有必要用微分
形式来阐述一种本构原理。 第一步我们将得到 τ c 的一个方程。尽管使用了对数
应变并且用 ln 替换了 log ,方程(6.10)还是经典的,没有加入新的知识。此外,
τ c 的物理意义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事实上,除了 Janbu 的实验确定方法
以外,我们没有从文献中找到关于 τ c 的精确信息。

为了找到 τ c 的解析表达式,我们采用了所有的无弹性应变都是时间相关的这一基
本想法。因此,总应变是一个弹性部分 ε 和一个时间相关的蠕变部分 ε 之和。
e c

对于固结仪加载条件下遇到的非破坏情形,我们不会像传统的弹塑性模型那样去
假定一个即时的塑性应变分量。除了这个基本的概念之外,我们采用了 Bjerrum
的观点:预固结应力完全依赖于在这个时间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蠕变应变的量。除
了方程(6.10),我们引入下列表达式:

⎛ σ′ ⎞ ⎛σ ⎞
ε = ε e + ε c = − A ln⎜⎜ ⎟⎟ − B ln⎜ p ⎟ →
⎜ σ p0 ⎟
⎝ σ '0 ⎠ ⎝ ⎠
⎛− c⎞
→ σ p = σ p 0 exp⎜⎜ ε ⎟⎟ (6.11)
⎝ B ⎠
请注意 ε 是负的,所以 σ p 超过了 σ p 0 。土样本蠕变的时间越长, σ p 就变得越
c

大。联合方程 6.10 和 6.11 可以得到预固结压力 σ p 的时间依赖关系:

⎛σp ⎞ ⎛ ′⎞
ε c − ε cc = − B ln⎜⎜ ⎟ = − C ln⎜⎜ τ c + t ⎟⎟ (6.12)

⎝ σ pc ⎠ ⎝ τc ⎠

现在这个方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 τ c ,至少在加上标准固结仪加载方面的知识
后是如此。在常规固结仪实验中,加载是逐步增加的,而且,每一步的加载要维
持一段不变的时间 tc + t = τ ,其中 τ 恰好是一天。
'

这 种 逐 步 加 载 的 方 式 可 以 得 到 所 谓 的 σ p = σ 的 标 准 固 结 线 ( NC- 线 ) 。 将
'

σ p = σ ' 和 t ' = τ − tc 代入到方程(6.12)中:

6-6 PLAXIS 版本 8
软土蠕变模型(时间相关行为)

⎛ σ′ ⎞
⎟ = C ln⎜⎜ τ c + τ − t c ⎟⎟
⎛ ⎞
B ln⎜⎜ ⎟ 对 OCR =1 (6.13)
⎝ σ pc ⎠ ⎝ τc ⎠
现在假设(τc-tc)<<τ。相对于 τ 来说,这个量可以被忽略不计,于是有:

B B
τ ⎛⎜ σ ′ ⎞⎟ C ⎛ σ ⎞C
= 或 τ c = τ ⎜⎜ pc ⎟⎟ (6.14)
τ c ⎜⎝ σ pc ⎟⎠ ⎝ σ′ ⎠

因此 τ c 既依赖于有效应力 σ 又依赖于固结结束时的预固结应力 σ pc 。为了证实


'

(τ c − tc ) τ 这个假设,必须意识到通常的固结仪样本的固结时间相对较短,小
于一个小时。考虑到正常固结线上的加载步骤,在加载步骤起始和结束的时候我
们都有 OCR=1。在这样一个加载步骤中, σ p 在(主)固结这段较短时段内从 σ p 0
增加到 σ pc 。接下来, σ p 在相对较长的蠕变时段内从 σ pc 进一步增加到 σ 。因
'

此,当一天结束的时候,样本又回到了正常固结状态,但是在短暂的固结之后,
样本是欠固结的 σ p < σ 。对于通常很高的比例值 B / C ≥ 15 ,我们从方程找到
'

了 很 小 的 τ c 值 。 相 对 于 τ 来 说 , tc 和 τ c 往 往 都 会 比 较 小 。 所 以 , 假 设
(τ c − tc ) τ 显然是正确的。
在得到了关于 τ c 的简单表达式 6.14 以后,现在可以阐述微分蠕变方程了。基于
此目的,对方程(6.10)求微分得到:

σ& ′ C
ε& = ε& e + ε& c = − A − (6.15)
σ ′ τ c + t′

其中 τ c + t 可以通过方程(6.12)消去而得到:
'

B
σ& ′ C ⎛ σ ⎞ C
ε& = ε& e + ε& c = − A − ⎜⎜ pc ⎟⎟
σ′ τc ⎝ σ p ⎠

以及

⎛− c⎞
σ p = σ p 0 exp ⎜⎜ ε ⎟⎟ (6.16)
⎝ B ⎠

6-7
材料模型手册

再一次提醒, ε 是压缩应变,在本手册中考虑为负值。现在引入方程(6.14)来消
c

去 τ c 和 σ pc 得到:

B
σ& ′ C ⎛ σ ′ ⎞ C
ε& = ε& e + ε& c = − A − ⎜⎜ ⎟⎟ (6.17)
σ′ τ ⎝σ p ⎠

6.5 三维模型

为了将一维模型推广到应力和应变的一般状态,需要改写著名的压力 p 和偏应力
q 的应力不变量。这些不变量被用于定义一个名为 p eq 的新的应力度量:
2
q
p = p′ +
eq
(6.18)
M (2
p ′ + c cot(ϕ ))

图 6.3 显示了应力度量 p 在 p − q 平面的椭圆上为常数。事实上这些椭圆来自


eq

于 Roscoe 和 Burland(1968)引入的修正 Cam-Clay 模型。


偏应力q = σ1 - σ3

p
eq ppeq

等向压力p = -(σ1 + σ2+ σ3)/3

图 6.3 p − q 平面上 p eq -椭圆图表

土体参数 M 表示所谓的‘临界状态线’的坡度,在图 6.3 也有标示。我们对偏


应力 q 使用一般的三维定义 2.7b,并采用:

6 sin ϕ cv
M= (6.19)
3 − sin ϕ cv

6-8 PLAXIS 版本 8
软土蠕变模型(时间相关行为)

其中 ϕcv 是临界--孔隙摩擦角,也被称作是临界状态摩擦角。当 q 采用方程


eq
(2.7b)定义时,等价压力 p 沿着主应力空间中的椭圆体是常数。现在为了将一
维理论推广到一般三维理论,要注意固结仪实验中遇到的应力和应变的正常固结
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有 σ 2 = σ 3 = K 0 σ 1' ,从方程(6.18)可以得到:
' ' NC

⎡1 + 2 K 0NC 3 (1 − K 0NC ) ⎤
2
p = σ ′⎢
eq
+ 2 NC ⎥
,
⎣⎢ 3 M (1 + 2 K 0 )⎦⎥

⎡1 + 2 K 0NC 3 (1 − K 0NC ) ⎤
2
eq
pp =σp⎢ + 2 NC ⎥
(6.20)
⎢⎣ 3 M (1 + 2 K 0 )⎥⎦

其中 σ = K 0 σ 1' , p eqp 是广义的预固结压力,与一维情形简单的成比例。由于


' NC

值 K 0 已知, p 可以从 σ 计算得到,而 p p 可以从 σ p 计算得到。省略掉一维


NC eq ' eq

方程(6.17)的弹性应变,引入 p 和 p p 的上述表达式,并将 ε 写成 ε v 得出:


eq eq

C ⎛ peq ⎞ C ⎛ − εc ⎞
- ε&cv = ⎜ eq ⎟ 其中
eq eq
p p = p p 0 exp ⎜⎜ v ⎟⎟ (6.21)
τ ⎜ pp ⎟ ⎝ B ⎠
⎝ ⎠
在一维固结仪条件下,这个方程退化成(6.17) ,于是就得到了一维蠕变模型的一
个真正的推广。应该注意到,这个方程又一次使用了下标‘0’来表示初始条件,
以及当时间 t = 0 时有 ε v = 0 。
c

与一维模型中的参数 A 、 B 和 C 不同的是,我们现在改用材料参数 κ * 、 λ * 和
μ* ,这适合于临界状态土力学的框架。常数之间的转化遵从下列的规则:

3 (1 - νur )
*
κ = A , B = λ* - κ * , μ* = C (6.22)
(1 + νur )
使用了这些新参数后,方程(6.21)变成

λ* − κ *
μ ⎛ p eq ⎞
* μ*
⎛ −εc ⎞
− ε& cv = ⎜ eq ⎟ 其中
eq eq
p p = p p 0 exp ⎜⎜ * v * ⎟⎟ (6.23)
τ ⎜⎝ p p ⎟⎠ ⎝ λ −κ ⎠

6-9
材料模型手册

三维蠕变模型至今还不完善,因为我们只考虑了体积蠕变应变 ε v ,而软土也会发
c

生偏蠕变应变。为了引入一般的蠕变应变,我们采用蠕变应变就是一种时间相关
的塑性应变这种观点。于是,对蠕变应变率假定一个流动法则是合乎逻辑的,就
像通常在塑性理论中所做的那样。为了便于阐述这样一个流动法则,我们采用向
量记号并且考虑主方向:

σ = (σ 1 σ 2 σ 3 ) ε = (ε 1 ε 2 ε 3 )T
T

T 通常用来表示转置。类似于一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中,我们既有弹性应变,又
有蠕变应变。对于弹性部分使用 Hooke 定律,对于蠕变部分使用流动法则:

-1 ∂ gc
ε& = ε&e + ε&c = D σ& ′ + λ (6.24)
∂σ ′
其中弹性矩阵和塑性势函数定义如下:

⎡ 1 -ν ur -ν ur ⎤
-1 1 ⎢ ⎥
⎢-ν ur 1 -ν ur ⎥ c eq
D = 及 g =p
E ur ⎢ ⎥
⎢⎣-ν ur -ν ur 1⎥⎦
eq
因此,我们使用等价压力 p 作为一个塑性势函数来得到蠕变应变率的各个分量
。引入了下标‘ur’,用以强调弹性模量和泊桑比都是用于确定卸载—重新加载
行为。现在由上面的方程得到:

⎛ ∂ p eq ∂ p eq ∂ p eq ⎞ ∂ eq
ε&v = ε&1 + ε&2 + ε&3 = λ = ⎜⎜
c c c c
+ + ⎟= λ = p = λ =α (6.25)
⎝ ∂ σ 1′ ∂ σ 2′ ∂ σ 3′ ⎟⎠ ∂p ′

于是我们定义 α = ∂p / ∂p ' ,与方程 6.23 和 6.24 一起可得到:


eq

λ* - κ*

ε&vc
∂p eq
1 μ * ⎛ peq ⎞ μ*
∂ peq
-1
ε& = D σ& ′ +
-1
= D σ& ′ − ⎜ ⎟ (6.26)
α ∂σ ′ α τ ⎜ peq ⎟ ∂σ ′
⎝ p⎠
其中:

⎛ − εc ⎞ ⎛ peq ⎞
eq
pp = eq
p p0 exp ⎜⎜ * v * ⎟⎟ 或者 − c
εv = (λ* − κ* ) ln ⎜ p ⎟
⎝λ −κ ⎠ ⎜ peq ⎟
⎝ p0 ⎠

6-10 PLAXIS 版本 8
软土蠕变模型(时间相关行为)

6.6 计算弹性三维应变

对于蠕变应变,前面已经显示了三维模型可以由一维模型推广得到,但是对于弹
性应变,这一点尚未完成。
为了对弹性应变也得到一个适当的三维模型,对弹性模量 Eur 要根据下列式子定
义成一个应力相关的切线刚度:

p′
E ur = 3(1 − 2ν ur )K ur = 3(1 − 2ν ur ) *
(6.27)
κ
因此, Eur 不是一个新的输入变量,而只是与输入参数 κ 相关的一个简单的变量
*

。另一方面, vur 是另外一个真正的材料常数。同样地类似于 Eur ,体积模量 K ur


根据法则 K ur = p / κ 是应力相关的。现在对于体积弹性应变可以得到:
' *

p& ′ p& ′ ⎛ p′ ⎞
ε&ev = = − κ* 或其积分形式 - ε ev = κ * ln ⎜⎜ ⎟
⎟ (6.28)
K ur p′ ⎝ p '0 ⎠
'
所以,三维模型中的弹性应变是被平均应力 p 所控制的,而不是一维模型中的主
应力 σ 。然而,平均应力可以转化成主应力。对于正常固结线上的一维压缩,我
'

们 有 −3 p = (1 + 2 K 0 )σ 和 −3 p0 = (1 + 2 K 0 )σ 0 , 并 由 此 得 到
' NC ' ' NC '

p ' / p0 = σ ' / σ 0 。结果我们得到这一简单的关系 −ε vc = κ * ln(σ ' / σ 0' ) ,而在一


维模型中 −ε v = A ln(σ / σ 0 ) 。由此看来好像 κ * 与 A 是一致的。不幸的是,这
c ' '

一结论不能推广到超固结状态下的应力和应变。对于超固结的情形,可以得到:

p& ′ 1 + ν ur 1 σ& ′
= (6.29)
p′ 1 − ν ur 1 + 2K0 σ′
接下来有

p& ′ 1 + ν ur κ
*
σ& ′
- ε& ev = κ* = (6.30)
p′ 1 − ν ur 1 + 2K0 σ′
K 0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超固结的程度。在许多情形下,假定 K 0 ≈ 1 是合理的,
加上 vur ≈ 0.2 可以得到 −2ε v ≈ κ ln(σ / σ 0 ) 。当 κ ≈ 2A 时,可以发现它与
c * ' ' *

一维模型是相当一致的。

6-11
材料模型手册

6.7 模型参数的回顾

一旦破坏屈服准则 f (σ , c, ϕ ) = 0 得到满足,瞬时塑性应变率就会根据流动规则
'

ε& p = λ∂g / ∂σ ' 和 g = g (σ ' ,ψ ) 而发展。这就要求给出另外的土体参数有效内聚


力 c 、内摩擦角 ϕ 和剪胀角ψ 。对于细粒粘性土来说,剪胀角往往会比较小,通
常会假定ψ 等于零。总之,软土蠕变模型需要下列材料常数:

与 Mohr-Coulomb 模型中一样的破坏参数:
c :内聚力
ϕ :内摩擦角
ψ :剪胀角

基本刚度参数:

κ * :修正的膨胀指标
λ * :修正的压缩指标
μ * :修正的蠕变指标
高级参数(推荐使用缺省值):
vur :卸载——重加载情况下的泊桑比(缺省值 0.15)
K 0NC :正常固结状态的应力比
M :相关参数(见下)

图 6.4 软土蠕变模型的参数表

6-12 PLAXIS 版本 8
软土蠕变模型(时间相关行为)

缺省状态下, M 从方程(6.19)算得,使用 ϕcv = ϕ + 0.1 ,这不是一项实验发现


o

,而是一个比较实际的缺省值。除此以外,PLAXIS 列出了对应于 M 的缺省设置


NC NC
的 K0 的 近 似 值。 一 般 说 来, 这 样 的 K 0 缺 省 值 往 往 会比 通 过 Jaky 公 式
K 0NC = 1 − sin ϕ 得到的值要高。或者, 输入 K 0NC 值,之后再用下式计算 M (
Brinkgreve,1994):

M =3
(1 − K ) +
NC 2
0 (1 − K )(1 − 2ν )(λ / κ − 1)
NC
0 ur
* *

(1 + 2K ) (1 + 2K )(1 − 2ν ) λ / κ − (1 − K )(1 + ν
(6.31)
0
NC 2 NC
0 ur
* * NC
0 ur )
NC
因此用户不能直接给 M 输入一个特定的值但他可以选择 K 0 的值。

图 6.5 软土蠕变模型的高级参数

修正的膨胀指标、压缩指标和蠕变指标
这些参数既可以通过等向压缩试验得到,也可以通过固结仪实验得到。把应力的
对数当作应变的一个函数来绘图,其图形可以由两条直线来近似(见图 6.2)。
正常固结线的坡度可以给出修正的压缩指标 λ ,卸载(膨胀)线的坡度可以用来
*

计算修正的膨胀指标 κ ,就像在 6.6 节中解释的那样。注意到在这里,修正的指


*

标 κ 和 λ 与原始的 Cam-Clay 参数 κ 和 λ 之间有差别。后者是通过孔隙比 e 的方


* *

式来定义,而不是通过体积应变 ε v 。通过长时间观测体积应变可以得到参数 μ
*

,图 6.1 是它与时间的对数所绘的图。

6-13
材料模型手册

表 6.1a 与 Cam-Clay 参数的关系

表 6.1b 与荷兰工程经验值的关系

表 6.1c 与国际标准参数的关系

在表 6.1b 中, Ap 表示 ln p − ε v 图形中一维卸载曲线的坡度。
'

就像在 6.6 节中指出的那样,因为在一维卸载下水平和竖直应力比会变化,因此


等向压缩指标 κ 和 κ 之间以及一维膨胀指标 Ap 和 Cr 之间并没有准确的对应关
*

系。为了近似,假设在卸载中的平均应力状态是各向同性的应力状态,即水平应
力与竖直应力相等。

如果要粗略估计模型参数,可以使用相关公式 λ ≈ I p (%) / 500 ,与 λ / μ 的变


* * *

化范围一般在 15 与 25 之间以及一般观察到 λ / κ * 在 5 到 10 之间变化的事实。


*

为了表征某一软土层的特性,有必要知道初始预固结压力 σ p 0 。比如,这个压力
可以从一个给定的超固结比(OCR)的值计算得到。接下来, σ p 0 可以用来计算广
eq
义预固结压力 p p 的初始值(见 2.6 节)。

’泊桑比
在软土蠕变模型情况下, ’泊桑比完全是一个弹性常数,而不是像在 Mohr-
Coulomb 模型中所使用的伪弹性常数。它的值通常在范围 0.1 与 0.2 之间。如果
为软土蠕变模型参数选择了标准设置,那么自动有 vur = 0.15 。对于正常固结材
料的加载,’泊桑比的作用较小,但是在卸载问题中,它变得重要起来。举例来
说,对于一维压缩试验(固结仪)的卸载,与竖直应力的减少相比较而言, 相对
较小的’泊桑比导致的侧应力的减少也会比较小。结果,水平和竖直应力比会增
加,这对于超固结材料来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因此,’泊桑比不应该基于

6-14 PLAXIS 版本 8
软土蠕变模型(时间相关行为)

NC
正常固结的 K 0 值,而应该基于固结仪卸载和重新加载中水平应力的差别与竖直
应力的差别之比:

νur Δσ xx
= (卸载再加载) (6.32)
1 − νur Δσ yy

6.8 三维模型的有效性

本 节 就 Haney 粘 土 的 不 排 水 三 轴 蠕 变 行 为 将 模 拟 计 算 的 结 果 与 Vaid 和
Campanella(1977)提供的实验数据做一简略的比较,使用的材料参数概要如下
。对软土蠕变模型的更详细的有效性确认可见 Stolle et al.(1997)。所有的
三轴试验都是在如下条件下完成的:首先将样本在 525kPa 有效等向围压下固结
36 个小时,接下来在不排水条件下停留 12 个小时,然后开始试验的剪切加载。

偏应力 q=(σ1-σ3)
400

300

200

软土蠕变模型
0.00094 % /分钟
100
0.15 % /分钟
1.10 % /分钟

0
0.00 0.04 0.08 0.12
轴应变 ε1

图 6.6 不同应变率下不排水三轴试验(CU 试验)的结果。试验越快,不排水抗剪


强度越高

6-15
材料模型手册

粘土的材料性质参数:

eq
固结结束时的预固结压力 p p 是 373kPa。这个值是通过模拟试验的固结部分来确
eq
定的。预固结压力 p p 的值 373kPa 低于 OCR=1 所所要求的 525kPa。显然,预固
结压力不仅依赖于施加的最大固结应力,还依赖于前面章节中所讨论的蠕变时间
。我们可以从图 6.6 中看到 Vaid 和 Campanella(1977)对于不同应变率的试验
结果以及用当前的蠕变模型计算得到的曲线。它们非常吻合。

常应变率剪切试验
图 6.6 中所考虑的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是在竖直应变 ε&1 为常变化率和水平压力
σ 3 为常数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中剪应力 q 可以移动。图 6.7 表示了这一行为。
偏应力q = σ1 - σ3

“快速”实验

“慢速”实验

等向应力p = -(σ1 + 2σ3)/3

图 6.7 不排水三轴试验中应变率对有效应力路径的依赖

在这些不排水试验中,可以得到 ε&v = ε&v + ε&v = 0 或者等价地 ε&v = −ε&v 。因此,


e c e c

蠕变收缩与样本的弹性膨胀相平衡。试验进行得越慢,蠕变收缩越大,那么弹性
& = K ur ε&v ,其中 K ur 是弹性体积模量,可以看出弹性膨胀
膨胀就越大。由式 p
' e

意味着平均应力的下降。

6-16 PLAXIS 版本 8
软土蠕变模型(时间相关行为)

对于极快的试验,没有时间来进行蠕变;于是得到 ε&v = 0 及 ε&v = 0 。因此在这


c e

种极端情况下,没有弹性的体积变化,也就没有平均应力的变化。这意味着有效
应力在 p − q 平面上是一条竖直的路径。观察所有的数值结果会发现,不排水抗
剪强度 cu 似可由以下方程来近似:

cu
*
≈ 1.02 + 0.09 log ε& (6.33)
cu
*
其中 cu 是一个应变率是每小时 1%的不排水三轴试验中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这与
Kulhawy 和 Mayne(1990)总结的试验数据相当一致。

不排水三轴蠕变试验
这些实验开始时都是等向固结,直到平均应力 525kPa。接着在不排水加载条件下
施加一个偏应力 q 。最后所有的外部应力保持常数,使样本进行不排水蠕变。

轴向应变

实验值
软土蠕变模型

时间 [分钟]

图 6.8 三轴蠕变试验的结果

6-17
材料模型手册

样本首先在相同的等向应力下固结。接着施加不同的偏应力对不排水样本进行加
载。我们可以观察到常数偏应力下的蠕变,软土蠕变模型很好地预测了有关结果

蠕变量依赖于所应用的偏应力 q ,或者说,是施加的应力比 q / p 。对于相对较小
的应力比,蠕变率较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对于较大的
应力比,蠕变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样本最终会破坏,即应变率变得无穷大

图 6.8 显示了样本在三个不同的偏应力下实际蠕变应变的演化过程。
蠕变破坏时间[分钟]

试验值
软土蠕变模型

偏应力

图 6.9 三轴蠕变试验的结果

所有的实验都有不同的常数偏应力值。蠕变破坏时间是直到蠕变率 ε& = ∞ 的蠕变


时间,如图 6.8 中的渐近线所示。

6-18 PLAXIS 版本 8
软土模型

7 软土模型

为了突出软土模型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指出在版本 7 之前,PLAXIS 已经介绍了土


工模拟策略上的一些变化。直到版本 6,PLAXIS 材料模型包括 Mohr-Coulomb 模型
,软土模型和硬土模型。然而在版本 7 中,排除了单独使用软土和硬土模型的想
法。取代的做法是,进一步将硬土模型发展成为了一个适用于从软到硬的所有土
体的高级模型。这就是目前的 Hardening-Soil 模型。同时,软土蠕变模型被用于
捕捉一些非常特殊的软土性质。于是,软土模型就可以被 Hardening-Soil 模型或
者软土蠕变模型所取代了。但是,为了不拒绝一些喜欢或者非常熟悉使用这个模
型的用户, 版本 8 决定保留软土模型。软土模型的一些特点如下:
• 应力依赖刚度(对数压缩行为)
• 主加载与卸载——再加载之间的区别
• 预固结应力的存储
• 根据 Mohr-Coulomb 准则的破坏行为

7.1 应力和应变的各向同性状态( σ 1' = σ 2' = σ 3' )

在软土模型中,假设体积应变 ε v 和平均有效应力 p 之间存在一个如下的对数关


'

系:
⎛ p’ ⎞
ε v - ε 0v = - λ* ln ⎜⎜ 0⎟
⎟ (初始压缩) (7.1)
⎝p ⎠
'
为了保证表达式(7.1)的有效性, p 的最小值被设置成等于一个单位应力。参数
λ * 是修正的压缩指标,它用于确定主加载下材料的可压缩性。注意到 λ * 与
Burland(1965)使用的指标 λ 不同。区别在于:方程(7.1)是关于体积应变而
不是关于孔隙比的一个函数。方程(7.1)的图形就是图 7.1 所示的直线。

图 7.1 体积应变与平均应力之间的对数关系

7-1
材料模型手册

等向卸载和重新加载将沿着着一条不同的路径(直线),它可以表述如下:

⎛ p’ ⎞
ε ev - ε e0 = - κ * ln ⎜ ⎟ (卸载和再加载) (7.2)
v ⎜ 0⎟
⎝p ⎠
再次将 p 的最小值设置成一个应力单位。参数 κ 是修正的膨胀指标,它确定材
' *

料在卸载以及随之而来的再加载中的压缩性。注意到 κ 与 Burland 所使用的指标


*

κ 不同。 λ * / κ * 比值,等于
Burland 的 λ / κ 比值 。如方程(7.2)中的上标 e 所
示,假设卸载和重新加载中的土体反应是弹性的。Hooke 定律(见 2.2 节)描写
了这种弹性行为,方程(7.2)意味着切线体积模量对应力的线性依赖性:

Eur p’
K ur ≡ = * (7.3)
3 (1 - 2 ν ur ) κ
在这里下标 ur 表示卸载/重新加载。注意考虑的是有效参数,而不是下标 ur 所可
能被误解的土体不排水性质。弹性体积模量 K ur 和弹性’杨氏模量 Eur 都不是输
入参数。相反的, vur 和 κ 是模型这部分的输入常数,用于计算弹性应变。
*

图 7.1 中可有无限多条卸载/重新加载线,每一条都对应着等向预固结应力 p p 的
某个特定值。预固结应力代表土体经历过的最大应力水平。在卸载/重新加载过程
中,预固结应力保持为常数。而在主加载过程中,预固结应力随着应力水平的增
加而增加,引起了不可逆的(塑性)体积应变。

7.2 三轴应力状态( σ 2' = σ 3' )的屈服函数

软土模型可以模拟土在一般应力状态下的行为。但在本节中,为了清楚起见,我
们附加三轴加载条件 σ 2 = σ 3 。在这种应力状态下,软土模型的屈服函数定义如
' '

下:

f = f - pp (7.4)

'
其中 f 是应力状态 ( p , q ) 的一个函数,预固结应力 p p 是塑性应变的一个函数:

2
q
f = 2 + p’ (7.5)
M (p’ + c cot ϕ )

7-2 PLAXIS 版本 8
软土模型

⎛ -ε p ⎞
p p = p0p exp ⎜⎜ * v * ⎟⎟ (7.6)
⎝λ - κ ⎠

如图 7.2 所示,屈服函数 f 描述了 p − q 平面上的一个椭圆。方程(7.5)中的参


'

数 M 确定了椭圆的高度。这个椭圆的高度与一维主压缩中水平应力和竖直应力
nc
之间的比值有关。结果,参数 M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侧向土压力系数 K 0 的值
nc
。在这个观点下,可以选择适当的 M 值,使得在一维主压缩下已知的 K 0 值与
之匹配。这样来解释和使用 M 与原来的临界状态线的想法是不同的,但是它能
nc
够保证与 K 0 的一个合适的匹配。

所有椭圆的顶部都位于 p − q 平面上一条坡度为 M 的直线上。在改进的 Cam-


'

Clay 模型(Burland 1965,1967)中,提到了作为临界状态线的 M 线,它代表


峰值应力之后的破坏状态。参数 M 是基于临界状态摩擦角的。在软土模型中,
破坏并不一定与临界状态相关。Mohr-Coulomb 破坏准则是强度参数 ϕ 和 c 的一个
函数,并不一定对应着 M 线。
'
等向预固结应力 p p 确定了椭圆沿着 p 轴的长度。在加载过程中,可能存在无穷
多个椭圆(见图 7.2),每一个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 p p 值。拉力状态下( p < 0
'

),椭圆伸长到 c cot ϕ (方程(7.5)和图 7.2)。为了确保椭圆的右手边(即‘


帽盖’)能保留在‘压缩’区( p > 0 ), p p 取成 c cot ϕ 的极小值。对于
'

c = 0 ,将 p p 的极小值取成一个应力单位。因此,这就是图 7.2 中描述的一个‘


极限’椭圆。

软土模型在 p − q 平面上的屈服函数(图上的“分界椭圆”建议改为
'
图 7.2
“极限椭圆”)

7-3
材料模型手册

p p 的值由体积塑性应变确定,遵从方程(7.6)的硬化关系。这个方程说明了预固
0
结应力随着体积塑性应变(收缩)的减小呈指数增长的原理。 p p 可以被当作是
0
预固结应力的初始值。 p p 的确定见 2.6 节。根据方程(7.6) ,初始体积塑性应
变被假设为零。
在软土模型中,屈服函数方程(7.4)描述了主压缩中不可逆的体积应变,并形成了
屈服轮廓的帽盖。为了模拟破坏状态,使用了一种完全塑性的 Mohr-Coulomb 型屈
服函数。如图 7.2 所示,这种屈服函数表示 p − q 平面上的一条直线。破坏线的
'

坡度小于 M 线的坡度。
如图 7.2 中的粗体线所示,总的屈服轮廓是是弹性应力区域的边界。破坏线是固
定的,但是帽盖会在主压缩中增大。边界内的应力路径只给出弹性应变增量,然
而,穿越边界的应力路径会给出弹性应变增量和塑性应变增量。
对于应力的一般状态,软土模型的塑性行为总共由六个屈服函数来定义:三个压
缩屈服函数和三个 Mohr-Coulomb 屈服函数。图 7.3 显示了主应力空间中这六个屈
服函数所导致的总屈服的轮廓。

帽盖

破坏面

图 7.3 主应力空间中软土模型总屈服轮廓的表示

7-4 PLAXIS 版本 8
软土模型

7.3 软土模型参数

软土模型中的参数与软土蠕变模型中的参数是一致的。然而,软土模型不包括时
间,因此不考虑修正的蠕变指标 μ 。软土模型需要如下的材料常数:
*

基本参数:

λ * :修正的压缩指标
κ * :修正的膨胀指标
c :内聚力
ϕ :内摩擦角
ψ :剪胀角
高级参数(使用缺省设置):
vur :卸载/重新加载 比

K 0NC :正常固结中侧应力系数
M : K 0NC 参数
NC
图 7.4 显示了输入模型参数值的 PLAXIS 窗口。 M 由侧向土压力 K 0 的系数通过
方程(7.8)的方式自动算出。注意到从物理上来说,当前模型中的 M 与改进的
Cam-Clay 模型中的 M 不同,在那里它和材料摩擦有关。

图 7.4 软土模型的参数表

7-5
材料模型手册

修正的膨胀指标和修正的压缩指标
这些参数可以从一个包括等向卸载的等向压缩试验中得到。如果将平均应力看作
是粘土型材料体积应变的一个函数并绘制它的对数图,其图形可以由两条直线(
见图 7.1)来近似。主加载线的坡度给出了修正的压缩指标,卸载(膨胀)线的
坡度给出了修正的膨胀指标。注意到修正的指标 κ 和 λ 与原来的 Cam-Clay 参数
* *

κ 和 λ 是有差别的。后者使用孔隙比 e 来定义的,而不是用体积应变 ε v 。
除了等向压缩试验外,参数 κ 和 λ 可以从一维压缩试验中得到。一维压缩与再
* *

'
次压缩的国际认可的参数 Cc 和 Cr 之间存在一种关系。一维压缩的荷兰参数 C p
和 Ap 之间存在另外一种关系。表 7.1 总结了这些关系。

表 7.1a 与 Cam-Clay 参数的关系

表 7.1b 与荷兰工程经验参数的关系

表 7.1c 与国际标准化参数的关系

表 7.1 的评注:
• 在关系 1 和 2 中,孔隙比 e 被假定为常数。实际上, e 的值在压缩试验中会改
变,但是改变相对较小。对于 e 值,我们可以使用测试过程中的平均孔隙比
值或者就使用初始值。

在关系 4 和 6 中, κ 与一维膨胀指标之间没有确切的关系,因为在一维卸载
*

试验中,水平应力和竖直应力的比值会改变。作为近似,假定卸载过程中的
平均应力状态是一种各向同性的应力状态,即水平应力和竖直应力相等。
• 关系 5 中的因子 23 是 10 为底的对数与自然对数之间的比值。

一般来说,比值 λ / κ ( = λ / κ ) 的变化范围在 3 与 7 之间。


* *

7-6 PLAXIS 版本 8
软土模型

内聚力
内聚力与应力单位相同。任何有效内聚力值都可以使用,包括内聚力为零。使用
标准设置时,内聚力被设置为 1 kPa。如图 7.2 所示,输入一个内聚力就会产生
一个部分位于‘拉力’区的弹性区域。椭圆的左边在 −c cot ϕ 值处穿过 p 轴。为
'

了让椭圆的右边(帽盖)保留在应力空间的‘压力’带中,等向预固结应力 p p
有极小值 c cot ϕ 。这意味着输入一个比零大的内聚力就可能会导致‘超固结’状
态,这依赖于内聚力的大小和初始应力状态。结果,在加载开始时会得到一个较
为刚性的行为。通过利用高的内聚力和零摩擦角来指定不排水抗剪强度是不可能
的。模型的输入参数必须总是基于有效值的。

内摩擦角
有效内摩擦角表示:抗剪强度随有效应力水平的增加。它是用度来给出的。不允
许摩擦角为零值。另一方面,摩擦角的值比较高时也要注意。
通常推荐使用 ϕcv ,即临界状态摩擦角,而不是一个基于小应变的更高的值。

进一步指出,使用较高的摩擦角值会大幅度地增加计算量。

剪胀角
如果材料类型可以用软土模型来描述,那么通常可以忽略剪胀角。在软土模型的
标准设置中,剪胀角的值取为零。

’泊桑比
在软土模型中,’泊桑比是众所周知的完全弹性常数,而不是 Mohr-Coulomb 模型
中所使用的伪弹性常数。它的取值范围通常在 0.1 与 0.2 之间。如果选择了软土
模型参数的标准设置,那么自动使用 vur = 0.15 。对于正常固结材料的加载,’
泊桑比的作用很小,但是对于卸载问题它变得很重要。举例来说,对于一维压缩
试验(固结仪)的卸载,与垂直应力的减少相比较而言,相对较小的’泊桑比值
会导致横向应力的小的减少。于是,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就会增加,这是
超固结材料中的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因此,’泊桑比不应该基于正常固结值
K 0NC ,而应该基于在固结仪卸载和重新加载试验中水平应力增量与垂直应力增量
之间的比值:

ν ur = Δσ xx (卸载再加载) (7.7)
1 - ν ur Δσ yy

7-7
材料模型手册

K 0NC -参数
NC
参数 M 是由正常固结条件下用户输入的侧向土压力系数 K 0 来自动确定的。
NC
M 与K 0 之间的准确关系有(Brinkgreve,1994):

M ≈3
(1 − K ) +
NC 2
0 (1 − K )(1 − 2ν )(λ /κ − 1)
NC
0 ur
∗ ∗

(1 + 2K ) (1 + 2K )(1 − 2ν )λ /κ − (1 − K )(1 + ν
(7.8)
0
NC 2 NC
0 ur
∗ ∗ NC
0 ur )
M 的值在输入窗口给出。从方程(7.8)可以看出, M 也受到泊桑比 vur 和比值
λ * / κ * 的影响。然而, K 0NC 的影响是占主导地位的。方程(7.8)可以近似为:

M ≈ 3.0 - 2.8K 0NC (7.9)

7-8 PLAXIS 版本 8
改进的 CAM-CLAY 模型

8 改进的 CAM-CLAY 模型

几本关于临界状态岩土力学的教科书(比如 ,Muir Wood 1990)描述了改进的


Cam-Clay 模型。本章对基本的方程给出一个简短的概括。
'
在改进的 Cam-Clay 模型中,假定初始等向压缩下的孔隙比 e 和平均有效应力 p
之间存在一种对数关系:

⎛ p' ⎞
e − e 0 = −λ ln⎜⎜ 0 ⎟⎟ (初始等向压缩) (8.1)
⎝p ⎠
参数 λ 是 Cam-Clay 压缩指标,用来确定材料在主加载下的可压缩性。按关系式
(8.1)绘制 e − ln p 图形时,会得到一条直线。在卸载和重新加载过程中,则有另
'

外一条不同的直线:

⎛ p' ⎞
e − e 0 = −κ ln⎜⎜ 0 ⎟⎟ (等向卸载与再加载) (8.2)
⎝p ⎠
参数 κ 是 Cam-Clay 膨胀指标,用来确定材料在卸载和重新加载下的可压缩性。
事实上,在 p − e 平面上存在无穷多条卸载和重新加载线,每一条都对应着预固
'

结应力 的一个特定的值 pc 。

在 PLAXIS 所应用的模型中,使用了一个稍微不同的阐述方式:

⎛ p' ⎞
ε v − ε v0 = −λ* ln⎜⎜ ⎟ (初始等向压缩)
0 ⎟
(8.3)
⎝p ⎠

⎛ p' ⎞
ε v − ε v0 = −κ * ln⎜⎜ ⎟ (等向卸载与再加载)
0 ⎟
(8.4)
⎝p ⎠

其中 λ 和 κ 分别是修正的压缩指标和修正的膨胀指标。这些指标由用户的输入
* *

来确定:

λ κ
λ* = 和 κ* = (8.5)
(1 + e ) 0
(1 + e0 )

8-1
材料模型手册

改进的 Cam-Clay 模型的屈服函数定义如下:

q2
f = + p' ( p'− pc ) (8.6)
M2
如图 8.1 所示,屈服面( f = 0 )代表 p ' − q 平面上的一个椭圆。这个屈服面是
弹性应力状态的边界。这个边界以内的应力路径只给出弹性应变增量,而穿过边
界的应力路径往往会既给出弹性应变增量又给出塑性应变增量。

在 p − q 平面上,椭圆的顶部与下列直线相交:
'

q = M p’ (8.7)
'
这条线被称为临界状态线(CSL),它给出了破坏状态(即临界状态)下 p 和 q
的关系。常数 M 是临界状态线的正切值,它确定了极限偏应力 q 对平均有效应
'
M 可以看作是一个摩擦常数。进一步, M 决定了屈
力 p 的依赖程度。因此,
NC
服面的形状(椭圆的高度),影响了正常固结应力状态下侧向土压力系数 K 0 。

临界状态线

改进的 Cam-Clay 模型在 p − q 平面上的屈服面


'
图 8.1

预固结应力 pc 决定了椭圆的尺寸大小。实际上,存在无穷多个椭圆,每一个都对
应着一个特定的 pc 值。

8-2 PLAXIS 版本 8
改进的 CAM-CLAY 模型

可以把屈服椭圆的左边(通常被描述为临界状态线的‘干的一侧’)看作是一个
破坏面。在这个区域内,软化伴随着塑性屈服,于是破坏发生了。这个区域内,
q 值可以变得不切实际地大。
读者可以在 Muir Wood(1990)中找到更多的关于 Cam-Clay 型模型的细节。
总的来说,改进的 Cam-Clay 模型基于五个参数:
vur :’泊桑比
κ :膨胀指标
λ :压缩指标
M :临界状态线的斜率
e :孔隙比

’泊桑比
与 Mohr-Coulomb 模型中的伪弹性常数不同,’泊桑比 vur 在这里是一个实际的弹
性参数。它的取值范围通常是 0.1 与 0.2 之间。

压缩指标和膨胀指标
这些参数可以从一个包括等向卸载的等向压缩试验中得到。将平均应力看作是粘
土型材料的孔隙比的函数并绘制其自然对数图时,这个图形可以由两条直线来近
似。主加载线的坡度给出了压缩指标,卸载线的坡度给出了膨胀指标。这些参数
可以从一个一维压缩试验中得到,就像 7.3 节中所讨论的那样。

临界状态线的斜率
为了得到正确的抗剪强度,参数 M 必须基于摩擦角 ϕ 。临界状态线与 Drucker-
Prager 破坏线是相当的,它在主应力空间中表示一个(圆)锥。因此, M 的值
可以由一种类似于从 ϕ 得到 Drucker-Prager 摩擦常数 α 的方式来从 ϕ 得到。除
NC
了确定抗剪强度,参数 M 对正常固结状态下的侧向土压力系数值 K 0 有着重要
NC
的影响。一般来说,当 M 的选择使得模型能够正确地预测抗剪强度时, K 0 的
值就过高了。

警告
改进的 Cam-Clay 模型允许相当大的剪应力。特别对应力路径穿过临界状态线的情
况下更是如此。进一步,改进的 Cam-Clay 模型对某些应力路径会给出软化行为。

8-3
材料模型手册

如果没有特殊的正规化技巧,软化行为会导致网格依赖以及迭代过程中的收敛问
题。在实际应用中,不推荐使用改进的 Cam-Clay 模型。

8-4 PLAXIS 版本 8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9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在本章中,高级土体模型将被应用于不同的情况以说明它们的不同特点。对于标
准 Mohr-Coulomb 模型的应用,读者可以参见示范手册。

9.1 HS 模型: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中的反应

本节中,Hardening-Soil 模型被用于模拟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表 9.1 为考虑


不同砂土性质的任意一套模型参数。
表 9.1 不同密度砂土的任意 Hardening-Soil 参数

参数 疏松 中密 密实 单位

E50ref (对 pref = 100 kPa) 20000 30000 40000 kN/m2


ref
Eur (对 pref = 100 kPa) 60000 90000 120000 kN/m2
ref
Eoed (对 pref = 100 kPa) 20000 30000 40000 kN/m2
内聚力 c 0.0 0.0 0.0 kN/m2
摩擦角ϕ 30 35 40 °
剪胀角ψ 0 5 10 °
泊桑比 νυr 0.2 0.2 0.2 -
幂指数 m 0.5 0.5 0.5 -
K0nc (使用帽盖) 0.5 0.43 0.36 -
抗拉强度 0.0 0.0 0.0 kN/m2
破坏比 0.9 0.9 0.9 -

一个三轴试验可以简单地由单位尺寸( 1m × 1m )的轴对称几何模型来模拟,图
9.1 表示四分之一土体样本。这里的尺寸是不符合实际的,采用它们是为了说明
起来简单。在不考虑土体重量的情况下,模型的尺寸不会影响结果。在这种构造
下,应力和应变在几何体内是均匀分布的。右上角 x 和 y 方向上的形变大小分别
对应着水平和竖直应变。
几何体的左边和底边是对称轴。在这些边界上,法向是固定的,切向是自由的,
允许‘光滑’的运动。其他边界可以完全自由地运动。

和版本 7 一样,所加的荷载值可以由荷载乘子 ∑ MloadA 和 ∑ MloadB 来控制


。然而在版本 8 中,如同在参考手册中指出的那样,荷载的构成和大小可以在输
入程序中指定。然后在计算过程中,这些荷载可以通过选项分步施工来激活或者

9-1
材料模型手册

'
关闭。如图 9.1 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模拟围压 p ,在输入程序中用分布荷
载 −100kN / m 表示主应力 σ 1 (loadA)和 σ 3 (loadB)。
2 ' '

由于几何形状简单,粗疏的网格就够了。不考虑初始应力和稳态孔压。

图 9.1 一个简化的三轴试验模型

在计算程序中,所有阶段的计算都可以通过分步施工过程来完成。在第一阶段,
'
通过激活荷载 A 和 B 来应用围压 p 。在第二阶段,位移被重新设置为零,试样
被竖直加载直到破坏发生,同时水平荷载保持为常数。这意味着要对荷载 A 进行
修改,这可通过在几何模型中双击荷载 A 来实现。此时会出现一个荷载窗口,在
那里可以改变荷载的输入值。(这一过程的细节可以在参考手册中找到)后面的
阶段会在排水和不排水两种条件下完成。
这些计算要对表 9.1 所给三套不同的材料参数分别执行,计算结果见后续几页上
的图形。
图 9.2 表示了排水条件下主应力差与轴应变之间的关系。它说明了应力和应变之
间的一种双曲型关系,这在 Hardening-Soil 模型中是很典型的。显然,当砂土更
密实时破坏应力更高。HS 模型不包括软化行为,所以在达到破坏点之后,应力水
平并不会降低,至少在排水试验中是如此。

9-2 PLAXIS 版本 8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密实

中密

疏松

图 9.2 使用 Hardening-Soil 模型计算排水三轴试验的结果:主应力差与轴应变


之间的关系

密实

中密

疏松

图 9.3 使用 Hardening-Soil 模型计算排水三轴试验的结果:体积应变与轴应变


之间的关系

图 9.3 表示排水试验中轴应变与体积应变之间的关系。这个图形清楚地说明了密
实砂土中剪胀的影响。与 Mohr-Coulomb 模型形成对照,当使用 Hardening-Soil

9-3
材料模型手册

模型时,从弹性行为到破坏状态的转变过程更为逐渐。事实上,在 HS 模型中,塑
性应变在一加载时便很快发生了。

⏐σ1-σ3⏐ [kN/m2]
200

160

密实

120
中密

疏松
80

40

0
0 5.00E-03 0.010 0.015 0.020 0.025 0.030
-ε1

图 9.4 使用 Hardening-Soil 模型计算不排水三轴试验的结果:主应力差与轴应


变之间的关系

pexcess [kPa]
-60

-50
疏松

-40 中密

-30

密实
-20

-10

0
0 5.00E-03 0.010 0.015 0.020 0.025 0.030
-ε1

图 9.5 使用 Hardening-Soil 模型计算不排水三轴试验的结果:超孔压与轴应变


之间的关系

9-4 PLAXIS 版本 8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在不排水试验中(图 9.4),总的来说破坏水平比排水试验要低。然而,对于中
密和密实砂土,在达到破坏点后,应力水平不断增加。其原因是:剪胀引起超静
水压的减小,因此有效应力增加。这从图 9.5 可以看出来。

不排水
排水

等向加载

图 9.6 使用 HS 模型计算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时的应力路径

图 9.6 显示了排水和不排水试验中中密砂的有效应力路径。在第一阶段(等向加
载),两个试验都是排水的。在第二个阶段,这两个试验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在
不排水试验中,由于超静水压的发展,水平有效应力减小,竖直应力增加。水平
有效应力的减少量比使用 Mohr-Coulomb 模型时要更多,这要归因于 HS 模型中的
塑性收缩(帽盖硬化)。

9.2 HARDENING-SOIL 模型在实际土工试验中的应用

本节将通过比较 PLAXIS 的计算结果和实验室得到的结果验证 Hardening-Soil 模


型模拟实验室砂土试验的能力。对疏松和密实 Hostun 砂土曾进行大量的实验。基
于这些试验,得到了 Hardening-Soil 模型的参数,见表 9.2。

9-5
材料模型手册

表 9.2 疏松和密实 Hostun 砂土的 Hardening-Soil 参数


(表中的 Poisson’s 建议改为 泊桑; 破坏率 改为 破坏比)

参数 松砂 密砂 单位

容重

内聚力
摩擦角
剪胀角

幂指数

抗拉强度
破坏率

三轴试验
对疏松和密实砂土样本分别进行了标准排水三轴试验。在 9.1 节描述了 PLAXIS 中
模拟三轴试验的过程。第一阶段,等向压缩样本直到围压达到
p ' = −300kN / m 2 。第二阶段,垂直加载样本直到破坏发生,同时水平应力(
围压)保持为常数。图 9.7、9.8 和 9.9 表示计算结果和测量到的数据。
图形显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当匹配。由图可以看出材料的反应(测量的和计
算的)显示出从弹性行为到塑性行为的逐渐转变。同样的,偏应力和轴应变之间
的关系可以用一条双曲线来近似。
破坏水平完全由摩擦角控制(内聚力的值为零)。密实砂土的实验结果显示了荷
载峰值之后的软化行为。然而,对软化行为的模拟没有包含在 Hardening-Soil 模
型中,因此,偏应力保持为常数。从试验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软化过程中剪胀减
小了。然而,在 Hardening-Soil 模型中,剪胀可以一直到无穷大,除非使用了剪
胀‘截断’选项。

9-6 PLAXIS 版本 8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σ1-σ3| [kPa]
1000

800

600
强化土模型
400
实验数据
200

0
0 5 10 15
εv [%] -ε1 [%]
0 5 10 15
1

-1

-2

图 9.7 疏松 Hostun 砂土排水三轴试验的结果:主应力差与轴应变之间的关系

|σ1-σ3| [kPa]
1400

1200

1000

800

600 强化土模型
实验值
400

200

0
0 5 10 15
-ε1 [%]

图 9.8 密实 Hostun 砂土排水三轴试验的结果:主应力差与轴应变之间的关系

9-7
材料模型手册

εv [%]
8

强化土模型
2
实验数据
1

-1

-2
0 5 10 15
-ε1 [%]

图 9.9 密实 Hostun 砂土排水三轴试验的结果:体积应变与轴应变之间的关系

固结仪试验
类似于三轴试验,这里进行了表 9.2 所给疏松和密实砂土的一组固结仪试验。在
PLAXIS 中,固结仪试验是用一个单位尺寸的轴对称几何体来模拟的,如图 9.10。
对此情况,粗疏的网格就够了。

图 9.10 一个固结仪试验的简化模型

9-8 PLAXIS 版本 8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σyy [kPa]
400

强化土模型
300
实验数据

200

100

0
0 0.005 0.01 0.015 0.02 0.025
-εyy

图 9.11

-σyy [kPa]
400

强化土模型
300
实验数据

200

100

0
0 0.005 0.01 0.015 0.02 0.025
-εyy

图 9.12

疏松砂土样本从应力自由状态开始连续加载至 25kPa,50kPa,100kPa 和 200kPa


,中间卸载。密砂样本加载至 50kPa,100kPa,200kPa 和 400kPa,中间卸载。
可以看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是吻合的。毫无疑问,应该区分疏松土和密实土
,但是,对于具有某个密实度的一种土,其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刚度行为可以很
好地被同一套模型参数捕捉到。(为了解释实验开始时的相对的软响应,对疏松
样本的计算结果应用了一个 0.15%的小偏置。)

9-9
材料模型手册

测压仪试验
本节模拟了测压仪试验,比较了 PLAXIS 的结果和实验室试验的结果。试验对密实
砂土进行了测试,使用的材料参数在表 9.2 中列出。
在实验现场,蒙有一层膜的直径为 44 毫米高为 160 毫米的测压仪附着在贯入锥杆
体上。在实验室,测压仪附着在一个 44 毫米的管子上,放置在一个直径为 1.2 米
高为 0.75 米的圆形校准腔内。在其表面施加 500kPa 的很大的超载,以模拟深处
的应力状态。如图 9.13 所示,由于 Plaxis 中的模型是轴对称的,只需要考虑半
个几何体。超负载压力由荷载 A 来模拟,测压仪的膨胀由施加的一个水平分布的
荷载 B 来模拟。因此,为了允许自由的水平位移存在,必须改变测压仪附近的初
始标准边界条件。

图 9.13 测压仪试验的几何模型

为了允许间断水平位移存在,引入了一个沿着测压仪钻孔的竖直界面和一个在测
压仪之上的水平界面。两个界面都设置为刚性的( Rint er = 1.0 )。为了局部生成
更精细的网格,测压仪周围额外添加了一些几何线。
初始应力生成以后,使用标准固定边界施加竖直超载(荷载 A)。从计算结果看
,测压仪周围的侧应力是 180kPa 。随后,在输入程序中去掉测压仪附近的水平
固定条件,替换成大小为 180 kPa 的荷载 B 。在下一步的计算中,在更新网格分
析中使用分步施工进一步增加压力(荷载 B )。图 9.14 和图 9.15 显示了有关的
计算结果。
图 9.14 详细描述了当测压仪压力为 2350kPa 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测压仪附近局
部出现了高的被动应力。由于拱效应,测压仪上面的竖直应力值非常低。远离测
压仪处,是正常的 K 0 − 应力状态。

9-10 PLAXIS 版本 8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图 9.14 压力 2350kPa 下测压仪周围形变几何体中的应力分布

图 9.15 比较了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室得到的数据。在这张图中,测压仪压力是相
对体积变化的一个函数。后者是由原始半径 R0 和测压仪侧向膨胀 u x 计算得到的
,它不能从 PLAXIS 中直接得到。

ΔV ( R0 + u x )2 - R02
=
V0 R02

直到压力增加到 1600kPa 结果都吻合得很好。当压力超过 1600kPa 时,实际测试


数据中的刚度突然减小,这一点难以解释。不过,从三轴实验中得到的用于密实
砂土的那一套原始数据看起来仍然与测压仪数据匹配得很好。

2500

2000
pressure [kPa]

1500
压力

1000
Plaxis
500
Test
实验数据 data
0
0 0.1 0.2 0.3 0.4
dV/V0

图 9.15 数值结果与测压仪实验结果的比较

结论
上面的结果显示,硬化土(Hardening-Soil)模型能够模拟具有不同应力路径的不
同试验。如果不改变输入参数,简单的模型如 Mohr-Coulomb 模型等不能得到上述
的结果。因此,或多或少的独立于特定的应力路径, Hardening-Soil 模型中的
参数是相容的。这使得 Hardening Soil 成为了一个功能强大而且准确的模型,有
着广泛的应用。

9-11
材料模型手册

9.3 SSC 模型:一维压缩实验中的反应

本节基于粘土的一维压缩实验,描述了软土蠕变模型的行为。进行了两种类型的
分析。首先,为了演示对数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对数的长期(次压缩)沉降行为,
假设实验在排水条件下进行模拟。其次,考虑不排水条件和固结行为,更为接近
实际地进行模拟。由于固结过程依赖于排水路径的长度,因此在实验中使用实际
真实尺度是重要的。如图 9.16 所示,这种情况下使用的一个试样高度为 0.01 米
的轴对称装置。表 9.3 列出了材料参数。这些参数值是任意选定的,同时这些值
对于正常固结粘土是现实的。竖直预固结应力固定在 50kPa(POP = 50kPa)。

图 9.16 一维压缩试验

排水分析
首先分析排水条件下连续施加塑性荷载步的情况。在时间增量为一天的‘分步施
工’中,在每一步上荷载加倍。最后一步加载后,再应用一个 100 天的蠕变期。
表 9.4 列出了计算方案。所有计算的可接受误差为 1%。
表 9.3 一维压缩实验中的软土蠕变模型参数

9-12 PLAXIS 版本 8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表 9.4 排水情况下的计算方案

表中,第一列为工序号,然后依次为计算类型(表中均为塑性计算类型),荷载输
入(分步施工),时间增量和结束时间。

不排水分析
其次进行不排水条件下瞬时加载分析。每一步加载以后,固结一天,使得超静水
压完全消散。最后一步加载以后,又应用一个 100 天的蠕变期。表 9.5 列出了这
种分析下的计算方案。所有计算的可接受误差为 1%。
表 9.5 二次分析的计算格式

9-13
材料模型手册

沉降值

图 9.17 软土蠕变模型中固结仪实验的加载——沉降曲线。A)一天之内荷载加倍
的瞬时加载 B)新的一天开始时荷载加倍的瞬时加载 C)与 A 情况一样,使用更新
网格计算
沉降值

[天]

图 9.18 软土蠕变模型中固结仪实验的时间--沉降曲线。A)一天之内荷载加倍的
瞬时加载;B)新的一天开始时荷载加倍的瞬时加载

9-14 PLAXIS 版本 8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图 9.17 显示两种分析下的加载——沉降曲线。可以看出,在固结之后,不排水实
验的结果与排水实验的结果是匹配的。尽管重新加载和主加载之间的转变没有使
用软土蠕变模型时那么明显,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预固结应力的影响。
实际上,这里列出的结果更为现实。这个转变确实是 50 kPa 左右。
从 主 加 载 线 的 坡 度 , 可 以 反 过 来 算 得 修 正 的 压 缩 指 数
λ * = Δε1 / ln((σ 1 + Δσ 1 ) / σ 1 ) ≈ 0.10 。注意到一毫米沉降对应着 ε1 = 10% 。对
于轴应变 30%情形,通常使用一种更新网格分析,在这个简单分析中,没有这样
做。当轴应变超过 15%时将软土蠕变模型用于更新网格分析,那么可以观察到如
图 9.17 线 C 所示的刚化效应。
图 9.18 显示了排水和不排水分析下的时间——沉降曲线。从曲线的最后面部分,
可以反过来算得次压缩指数 μ = Δε1 / ln(Δt / t0 ) ≈ 0.005 (其中 t0 = 1 天)。
*

NC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侧应力的变化情况。在主加载过程中,侧应力由 K 0 决定,
这对于正常固结土是合适的。在卸载过程中,侧应力的减少比竖直应力的减少要
小得多,因此比值 σ xx / σ yy 增加了。
' '

为了描述这些效应,计算从第七工序开始(见表 9.4),在竖直应力减至 80kPa


的排水卸载工序继续进行。

图 9.19 竖直应力水平为-80kPa 时的应力状态:左边,主加载之后


σ xx, ≈ −40kPa ;右边,从 −640kPa 卸载之后 σ xx ≈ −220kPa
,

图 9.19 显示了竖直应力水平 80kPa 下两个不同的计算工序的应力状态。左边的图


表示主加载之后的应力状态。不出所料,我们发现水平应力在-40kPa 左右(对应
NC
着 K0 = 0.5 )。右边的图表示卸载至-80kPa 之后的最后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水
平应力从-320kPa 降至大约-220kPa,( Δσ xx = 100kPa ),即比竖直应力的减
'

少要小得多( Δσ yy = 560kPa )。因此,得到了一个 σ xx 比 σ yy 大的情形。


' ' '

在一维压缩实验中的突发卸载过程中,其行为完全是弹性的。因此,水平和竖直
应力增量的比值可以由下式确定:

9-15
材料模型手册

Δ σ ’ xx
= ν ur (9.2)
Δ σ ’ yy 1 - ν ur

容易验证,表 9.3 列出的结果是对应着泊松比ν ur = 0.15 的。

9.4 SSC 模型:不同加载速率下的不排水三轴试验

在本节中,利用软土蠕变模型对粘土在不同应变率下的不排水三轴试验进行模拟
。模型参数从 Haney 粘土的实验结果得到(见第六章),并在表 9.6 中列出。
表 9.6 Haney 粘土的软土蠕变模型参数

9.1 节描述了对三轴试验的模拟。如图 9.20,模拟了试验装置的真实尺度(


17.5 ×17.5mm 2 )。样本表面(图 9.20 的右上角)假设为排水的,而其他边界
假设是封闭的。除了等向加载,还施加了指定的位移。两种加载类型都通过使用
‘分步施工’选项来模拟。在等向加载过程中,施加了水平和竖直荷载(都是系
统 A )。对等向加载的计算工序包括不排水塑性和固结分析。

指定位移

图 9.20 粘土三轴试验的模拟。左边,初始结构。右边,工序 9-11 的结构。

9-16 PLAXIS 版本 8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在等向加载工序之后,将位移重新设置为零。关闭竖直加载,激活指定位移。加
载速率由不同速度的指定位移来模拟。将总量为 12%的轴应变(2.1 毫米)分别在
8.865 天(0.00094%/分钟)、0.0556 天(0.15%/分钟)和 0.00758 天(1.10%/分
钟)内施加。每一个指定位移加载工序都从等向加载工序结束时开始。表 9.7 列
出了计算方案。
表 9.7 不同加载速率下三轴试验的加载方案

图 9.21 和图 9.22 显示了计算结果。图 9.21 显示了指定位移加载工序下的应力—


—应变曲线。可以看出,抗剪强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应变速率,高的应变速率将
导致高的抗剪强度值。
图 9.22 显示了从指定位移加载工序开始的 p − q 应力路径。应变率越高,平均有
效应力的缩减量越小,这就允许较大的最终偏应力值存在。必须注意到由于不均
匀的(超静水)孔隙压力分布,这个应力状态根本不是均匀的。这是因为靠近排
水边界的点要比远处的点固结得更快。

q 平均

图 9.21 不同应变率下平均偏应力与轴应变的关系曲线

9-17
材料模型手册

图 9.22 不同应变率下点(0.01,0.01)的 p − q 应力路径

9.5 SS 模型:等向压缩试验下的反应

本节将演示软土模型符合等向压缩下体积应变和平均应力之间的对数关系。基于
这个目的,如图 9.1 所示来模拟试验装置。竖直荷载(A)和水平荷载(B)同时
施加到同一水平,将产生一个完全等向应力状态。软土模型的参数是任意选定的
,这些值对于正常固结粘土是合适的。参数如表 9.8 所示。
表 9.8 等向压缩试验中的 SS 模型参数

模型从自由应力状态等向加载到平均应力为 p = 100kPa ,然后将位移重新置零


'

。结果,材料成为‘正常固结’状态,即预固结应力等价于当前的应力状态。然
后,将等向压力增加到 p = 1000kPa 。这个加载路径表示为‘主加载’。接下
'

来,将试样等向卸载到 p = 100kPa 。最后,对试样加载直到 p = 10000kPa


' '

。在最后的加载路径上,超过了最大预加载 1000kPa 。因此,它由两部分组成


: p < 1000kPa 的部分称为‘重新加载’, p > 1000kPa 的部分为进一步的
' '

主加载。表 9.9 列出了相应的计算工序。

9-18 PLAXIS 版本 8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表 9.9 等向压缩试验下粘土的计算工序

图 9.23 列出了计算结果,显示了竖直应变 ε yy 和竖直应力 σ yy 之间的关系。


'

图 9.23 等向压缩试验的结果 (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主加载,卸载/再加载


,主加载)

其中,后一个量是在对数尺度上画的。图形显示了两条直线,说明了加载和卸载
之间确实是对数关系。竖直应变是 1/ 3 体积应变, ε v ,竖直应力等于平均应力,
p ' 。表 9.10 给出了从计算中得到的体积应变。
表 9.10 不同计算工序下的体积应变

9-19
材料模型手册

从这些应变和相应的应力,可用方程(7.1)和(7.2)反算得出参数 λ 和 κ 。
* *

ε 1v − ε 0v = 0.235
λ* = − = 0.102
工序 1
( 1
ln p / p 0
) ln(1000 / 100 )

ε v2 − ε 1v = 0.188 − 0.235 = 0.020


κ* = −
工序 2
( 2
ln p / p 1
) ln(100 / 1000 )

ε 3v − ε v2 = 0.235 − 0.188 = 0.020


κ* = −
工序 3
( 3
ln p / p 2
) ln (1000 / 100 )

ε v4 − ε 3v 0.471 − 0.235
λ* = − = = 0.102
工序 4
( 4
ln p / p 3
) ln (10000 / 1000 )
反算求出的值与表 9.8 的输入值对应。
请注意,软土模型不包括比如次压缩的时间效应。软土蠕变对应于这种行为。9.7
节描述了应用这种模型的一个例子。

9.6 用 HS 模型模拟水下开挖

在这个例子中,演示了 Hardening-Soil 模型的一个特殊的优点,那就是加载和卸


载之间刚度的区别。在开挖和隧道等半卸载问题中,这一点变得尤为重要。

粘土

砂土

图 9.24 水下开挖的几何模型

在示范手册中的水下开挖例子中,计算给出的坑底隆起不切实际地大。为了说明
Hardening-Soil 模型可以改进这类结果,这里采用一个类似的例子。

9-20 PLAXIS 版本 8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所用几何模型与教程 2 中相似(图 9.24),但是稍微简化了一些。这里两土层用


Hardening-Soil 模型来模拟,而不是 Mohr-Coulomb 模型。表 9.11 列出了模型参
数。
表 9.11 挖方工程中两土层的 HS 模型参数
(下表中的 “幂值” 应为 “幂指数”,“破坏率”应为“破坏比”)

初始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生成之后,挖方问题分成两个阶段执行。图 9.25 显示
了挖方问题的结果。

图 9.25 开挖后网格的变形

9-21
材料模型手册

变形网格清楚地说明了挖方的底部隆起是一个较小的值。形变主要是由地连墙的
水平运动引起的,它将土体向上推。与示范手册中列出的结果相比较,远离墙时
底部向上隆起非常小。
这个区别可以由以下事实来解释,与 Mohr-Coulomb 模型形成对照,Hardening-
Soil 模型在加载和卸载时的刚度值显著不同。PLAXIS 中缺省的卸载刚度设置为加
载刚度的三倍。

9.7 用 SSC 模型建造路基

这个例子演示了软土蠕变模型在模拟工程中岩土问题时的一些特点。特点之一是
由不排水加载中的土体收缩引起的平均有效应力的缩减。这个特点在路基修建工
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路基修建过程中的稳定性。比如
,在示范手册教程 5(路基修建)的开始部分,在修建过程中安全因子相对较低

砂土

泥炭土

粘土

图 9.26 路基修建工程中的几何模型

将软土蠕变模型应用于粘土层,当使用与 Mohr-Coulomb 模型相似的有效强度性质


时,安全因子变得更低。为了说明这些效应,在这里将教程 5 的路基部分(图
9.26)再分析一次。
在这一节中,使用与教程 5 类似的几何模型,不过,粘土层用软土蠕变模型来模
拟。表 9.12 列出了这一层的模型参数。泥炭土层和砂土路基由 Mohr-Coulomb 模
型来模拟,使用与示范手册教程 5 中相同的参数。
表 9.13 列出了计算工序。前三个工序是由‘分步施工’来处理的。第四个工序是
用最小孔压加载输入来处理的,安全分析工序是用增量乘子加载输入来处理的。
这里值得提到的是,如果需要做安全因子分析,那么不应该使用更新网格选项。
这是由于以下事实:在这个选项下,phi-c 折减分析会产生无限的安全性。请注
意,如果在某种原因下需要在一个更新网格工序之后计算一个正常工序(比如分
步施工或者 phi-c 折减),位移必须重新设置为零。

9-22 PLAXIS 版本 8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表 9.12 不排水粘土层的软土蠕变模型参数

(“潜水位上…”建议改为“水位以上…”;“潜水位下…”建议改为“水位以
下…”)
表 9.13 计算工序一览表

图 9.27 显示了第一层路基建造之后(5 天后)安全因子分析的结果。同时,它也


显示了当使用 Mohr-Coulomb 模型时安全因子分析的结果(见示范手册)。
可以看出,用软土蠕变模型产生的安全因子是 1.01,而用 Mohr-Coulomb 模型得
到的是 1.11。这个差别来自于平均有效应力的减小,而这个减小是 SSC 模型中不
可逆压缩(体积蠕变应变)积累的一个结果。显然,由于安全因子较低,其他工
序的计算是不可能的,因为结构已经达到了它的破坏状态。

9-23
材料模型手册

安全因子
Safety factor
1.14
MC m odel
MC 模型
1.11

1.08

1.05

1.02 SSC
SSC模型
m odel
1.00
0
Displacem ent [m ]
位移

图 9.27 使用 MC 模型和 SSC 模型的安全因子分析

位移[m]
-0.5
SSC 模型

MC 模型
-0.4

-0.3

-0.2

-0.1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时间[天]

(a)
位移[m]
0.5
SSC 模型

0.4

0.3

MC 模型
0.2

0.1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时间[天]

(b)
图 9.28 SSC 模型和 MC 模型的对比(a)A 处的竖直位移,(b)B 处的水平位移

9-24 PLAXIS 版本 8
高级土体模型的应用

为了研究 SSC 模型对路基反应的影响,又进行了更新网格分析,并与 Mohr-


Coulomb 模型的结果作了比较。图 9.28(a)显示了点 A 处的竖直位移,
图 9.28 (b)显示了 B 点处的水平位移,(A、B 位置见图 9.26)。可以看出,
SSC 模型在垂直方向的位移的差别很小,而在水平方向的位移的差别要大得多。
后者可以解释为这样一个事实:由于蠕变效应,材料在这里接近破坏状态。图
9.29 显示了第二层修建以后的破坏趋势。

图 9.29 路基第二部分修建以后的破坏机制

结论
在岩土工程中,不排水加载过程中平均有效应力的减小是一个已知的现象。这个
现象对土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有负面影响。当使用 Mohr-Coulomb 等简单模型时
,不考虑这种现象,导致使用有效强度性质时过高地估计了稳定性。在这种情况
下最好使用 Mohr-Coulomb 模型中的不排水强度性质( c = cu 以及 ϕ = 0 )。

软土蠕变模型的确考虑了不排水加载过程中平均有效应力的减小的影响。这种模
型对软土行为的预测更为现实,它包括了时间依赖行为(次压缩和固结)。然而
,这种模型的缺点来自于以下方面:不排水强度参数不能被指定(只有 c 和 ϕ
' '

);当土体接近破坏状态时,数值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不那么稳定)。

9-25
材料模型手册

9-26 PLAXIS 版本 8
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

10 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

10.1 概述

PLAXIS 版本 8 有用户定义(UD)土体模型这个工具。它允许用户在 PLAXIS 中实


现大量的土体本构模型(应力-应变-时间 关系)。这些模型必须用 FORTRAN 编写
(或者其他的编程语言),然后作为一个动态链接库来编译,添加到 PLAXIS 程序
目录中。
大体原则是,用户提供当前应力和状态变量的信息,PLAXIS 提供上一步的信息以
及应变和时间增量。在 PLAXIS 输入程序的材料数据库中,需要的模型参数可以在
材料数据集中输入。

σ ijt +Δt , κ t +Δt 当前应力和状态变量

σ ijt , κ t 前一步的应力和状态变量

Δε ij , Δt 应变和时间增量

作为例子,在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目录下,提供了一个基于 Drucker-Prager 材料
模型的 UD 子程序,它包含在程序的 CD 中。本节中,将详细描述在 PLAXIS 中怎样
形成和使用一个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
提示:请注意 PLAXIS 组织不对任何由于执行和使用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而导致的
错误结果负责。

10.2 UD 模型在计算程序中的实现

PLAXIS 计算程序被设计为允许使用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在计算程序中要完成以
下四个主要任务(功能):
• 状态变量的初始化
• 本构应力的计算(在某一步由材料模型算得的应力)
• 有效材料刚度矩阵的生成
• 弹性材料刚度矩阵的生成
用户必须在名为‘User_Mod’的子程序中定义这些主要任务(和其他任务)。在
这个子程序中可以定义多个 UD 土体模型。如果在某个应用中使用了一个 UD 土体
模型,那么计算程序从子程序‘User_Mod’中调用相应的任务。为了生成一个 UD
土体模型,‘User_Mod’子程序必须有如下的结构:

10-1
材料模型手册

Subroutine User_Mod (IDTask, iMod, IsUndr, iStep, iTer, Iel,


Int, X, Y, Z, Time0, dTime, Props, Sig0,
Swp0, StVar0, dEps, D, Bulk_W, Sig, Swp,
StVar, ipl, nStat, NonSym, iStrsDep,
iTimeDep, iTang, iPrjDir, iPrjLen,
iAbort)
其中:
IDTask =
任务标识( 1 = 初始状态变量;
2 = 计算本构应力;
3 = 生成有效材料刚度矩阵;
4 = 返回状态变量的数目;
5 = 返回矩阵属性(NonSym, iStrsDep,
iTimeDep);
6 = 生成弹性材料刚度矩阵)
iMod =
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数目(这个选项允许超过一个)
IsUndr = 排水条件(IsUndr = 0) 或不排水条件 (IsUndr = 1)
iStep = 当前计算步数
iter = 当前迭代步数
Iel = 当前单元号
Int = 当前局部应力点号 (对 6 节点单元为 1..3 , 或 对 15 节
点单元为 1..12 )
X,Y,Z = 当前应力点全局坐标
Time0 = 当前步开始的时间
dTime = 当前步的时间增量

Props = 对当前应力点由用户定义的模型参数数组(1..50)
Sig0 = 数组(1..6),含有当前应力点在当时 (= 当前步开始时
刻 ) 的 有 效 应 力 分 量 (σ'xx0, σ'yy0, σ'zz0, σ'xy0, σ'yz0,
σ'zx0).
在 2D 计算中 σyz 和 σzx 应为零.
Swp0 = 当前应力点的超静水压初值

10-2 PLAXIS 版本 8
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

StVar0 = 当前应力点的状态变量的初值数组(1..nStat)

dEps = 数组(1..6),含有当前步当前应力点的应变增量(Δεxx,
Δεyy, Δεzz, Δγxy, Δγyz, Δγzx)
D = 当前应力点的有效材料刚度矩阵 (1..6, 1..6)
Bulk_W = 当前应力点的水的体积变形模量(用于不排水及固结分析)
Sig = 数组(1..6),含有当前应力点本构应力
( σ , σ , σ , σ , σ , σ zx )的计算结果
' ' ' ' ' '
xx yy zz xy yz

Swp =
当前应力点得到的超静水压力的计算结果
StVar= 数组(1..nStat),含有当前应力点状态
变量的计算结果
ipl =
塑性标志:
0 = 没有塑性,
1 = Mohr-Coulomb(破坏)点,
2 = 拉力‘截断’点
3 = 帽型硬化点
4 = 帽型摩擦点
5 = 摩擦硬化点
nStat =
状态变量的数目(不限制)
NonSym= 表示材料刚度矩阵非对称(NonSym = 1)
或对称 (NonSym = 0) 的参数(矩阵存储及求解需要用
到)
iStrsDep = 表示材料刚度矩阵与应力相关(iStrsDep = 1) 或不相关
(iStrsDep = 0)的参数.

10-3
材料模型手册

iTimeDep = 表示材料刚度矩阵与时间相关(iTimeDep = 1) 或不相关


(iTimeDep = 0)的参数.

iTang = 表示材料刚度矩阵是切线刚度矩阵(iTang = 1)或不是


(iTang = 0)的参数,用于全 Newton-Raphson 迭代过程.
iPrjDir = 项目文件目录 (用于程序调试)
iPrjLen = Length of project directory name (for debugging
purposes) 项目路径名的长度(为了调试程序)

iAbort = 使计算强制终止的参数(iAbort = 1).

上述的‘增量’表示‘在当前步的总贡献’,而不是指每次迭代。‘初值’指的
是‘在当前步的起始处’,它与上一步结束时的值相等。
在上述术语中假定使用标准型参数,即以字符 A-H 和 O-Z 开头的参数是双精度型
(8 位),其他参数是 4 位整型值。
参数 IDTask 至 dEps、iPrjDir 和 iPrjLen 是输入参数;这些参数的值由 PLAXIS
提供,可以在子程序中使用。不要修改这些输入参数(除了在 IDTask = 1 情况下
的 StVar0)。参数 I 至 iTang、iAbort 是输出参数。这些参数的值由用户确定
。在 IDTask = 1 情况下,StVar0 就变成了输出参数。
用户子程序应该包含列出任务和输出参数(IDTask = 1..6)的程序代码。在声明
了变量之后,‘User_Mod’子程序必须有以下的结构(在这里用伪代码表示):

Case IDTask of
1 Begin
{ Initialise state variables StVar0 }
End
2 Begin
{ Calculate constitutive stresses Sig (and Swp) }
End
3 Begin
{ Create effective material stiffness matrix D }
End
4 Begin
{ Return the number of state variables nStat }
End
5 Begin

10-4 PLAXIS 版本 8
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

{ Return matrix attributes NonSym, iStrsDep,


iTimeDep}
End
6 Begin
{ Create elastic material stiffness matrix De }
End
End Case

其中各部分的意义为:1、初始状态变量;2、计算本构应力;3、生成有效材料刚
度矩阵;4、返回状态变量数目;5、返回矩阵贡献;6、生成弹性材料刚度矩阵。
如果考虑的 UD 模型数超过了一个,那么不同的模型之间必须由 UD 模型数 iMod 指
明,以示区别。

状态变量初始化(任务 = 1)
举例来说,状态变量(也称为硬化参数)是在硬化模型中用来指明屈服面当前位
置的。 在本构应力的计算中考虑基于前一步状态变量的值和新的应力状态对状态
变量进行更新。因此,有必要知道状态变量的初始值,即在计算步开始时的值。
在一个连续计算工序中,状态变量自动从一个计算步传给下一步。上一步中得到
的状态变量值,StVar,存储在输出文件中,并且自动地在当前步充当初值,
StVar0。当开始一个新的计算工序时,状态变量的初始值从上一步计算中的输出
文件中读入,并将它赋值到 StVar0 数组。在这种情况下不必要修改 StVar0 的值

然而,如果前一步计算中不包括状态变量的信息时(比如在计算的第一步),
StVar0 数组值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初始值必须在这一步开始的时候基于实际条
'
件(实际应力状态)计算。例如考虑第一个状态变量是最小平均有效应力, p (
压缩考虑为负)。如果初始应力由 K 0 − 过程生成,那么初始有效应力是非零的
,但是状态变量的初始值为零,因为 K 0 − 过程并没有考虑这个用户定义的变量
的初始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子程序的第一部分应该是:

1 Begin
{ Initialise state variables StVar0}
p = (Sig0[1] + Sig0[2] + Sig0[3]) / 3.0
StVar0[1] = Min(StVar0[1],p)
End

计算本构应力(任务 = 2)
这个任务组成了用户子程序的主要部分,它根据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来执行应力
积分和修正。让我们考虑在 IDTask=3 下生成的一个使用了线弹性 D − 矩阵的简
单例子。

10-5
材料模型手册

在这种情况下,应力分量 Sig 直接由初始应力 Sig0、材料刚度矩阵 D 和应变增量


dEps 算得: Sig[i ] = Sig 0[i ] + ∑ ( D[i, j ] ∗ dEps[ j ]) 。此时,用户子程序的第
二部分应该是:
2 Begin
{ Calculate constitutive stresses Sig (and Swp) }
For i=1 to 6 do
Sig[i] = Sig0[i]
For j=1 to 6 do
Sig[i] = Sig[i] + D[i,j]*dEps[j]
End for {j}
End for {i}
End

开始
(计算本构应力)

生成有效材料刚度矩阵(任务 = 3)
材料刚度矩阵 D 可以是只包含应力--应变关系的弹性分量的一个矩阵(就象
PLAXIS 中现有的土体模型一样),也可以是完全弹塑性材料刚度矩阵(切线刚度
矩阵)。让我们考虑这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各向同性线弹性的 Hooke 定律。它只
包含两个模型参数:杨氏模量 E 以及泊桑比ν 。这些参数分别存储在模型参数列
Props(1..50)的位置 1 和 2。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子程序的第三部分应该是:

3 Begin
{ Create effective material stiffness matrix D }
E = Props[1]
v = Props[2]
G = 0.5*E/(1.0+v)
Fac = 2*G/(1.0-2*v) { make sure that v < 0.5 !! }
Term1 = Fac*(1-v)
Term2 = Fac*v
D[1,1] = Term1
D[1,2] = Term2
D[1,3] = Term2
D[2,1] = Term2
D[2,2] = Term1
D[2,3] = Term2
D[3,1] = Term2
D[3,2] = Term2
D[3,3] = Term1

10-6 PLAXIS 版本 8
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

D[4,4] = G
D[5,5] = G
D[6,6] = G
End
(缺省状态下,D 被初始化为零,因此剩下的项仍然为零;然而,将这些项明确
地定义为零是一个好的习惯。)
如果考虑的是不排水行为(IsUndr = 1),那么在第三部分的末尾必须指定水的
体积刚度(Bulk_W)。当在任务 = 3 和不排水情况下调用用户子程序以后,
PLAXIS 会 自 动 地 将 水 的 刚 度 添 加 到 材 料 刚 度 矩 阵 D 中 , 使 得 :
D[i = 1..3, j = 1..3] = D[i, j ] + Bulk _ W 。如果没有指定 Bulk_W 的值,PLAXIS
会给它一个缺省值 100 ∗ Avg ( D[i = 1..3, j = 1..3]) 。

返回状态变量数目(任务 = 4)
这部分用户子程序返回参数 nStat,即状态变量数目。在单个状态参数的情况下
,用户子程序应该是:

4 Begin
{ Return the number of state variables nStat }
nStat = 1
End

返回矩阵属性(任务 = 5)
材料刚度矩阵也许是应力相关的(就象 Hardening-Soil 模型)或者时间相关的(
就象软土蠕变模型)。当使用一个切线刚度矩阵时,这个矩阵甚至是不对称的,
比如在不相关塑性情况下。为了正确地更新和存储计算过程中的总体刚度矩阵,
用户子程序的最后的部分用来初始化矩阵属性。对于前面所描述的 Hooke 定律的
简单例子,矩阵是对称的,既不是应力相关的,也不是时间相关的。在这种情况
下,用户子程序可以这样写:

5 Begin
{ Return matrix attributes NonSym, iStrsDep, }
{ iTimeDep, iTang }
NonSym = 0
iStrsDep = 0
iTimeDep = 0
iTang = 0
End

对于 NonSym = 0 情形,利用一个轮廓结构只存储总体刚度矩阵的一半,而对于
NonSym = 1 情形,要存储整个矩阵。

10-7
材料模型手册

对于 iStrsDep = 1 情形,要基于实际应力状态,在每个计算步开始的时候生成并
分解总体刚度矩阵(修正的 Newton-Raphson 过程)。
对于 iTimeDep = 1 情形,在每次时间步改变的时候生成并分解总体刚度矩阵。
对于 iTang = 1 情形,基于实际应力状态,在每个迭代步开始的时候生成并分解
总体刚度矩阵(完全 Newton-Raphson 过程;与 iStrsDep = 1 一起使用)。

生成弹性材料刚度矩阵(任务 = 6)
e
弹性材料刚度矩阵, D ,是前面所提到的有效材料刚度矩阵的弹性部分。
在有效材料刚度矩阵取为弹性刚度矩阵的情况下,可能就是采用这个矩阵。然而
,在弹塑性或者切线矩阵被用作有效刚度矩阵的情况下,这里生成的矩阵则只包
含了弹性部分。
需要一个弹性材料刚度矩阵的原因是:PLAXIS 将当前的有限元模型的相对总体刚
度当作一个整体来计算(CSP = 当前刚度参数)。CSP 参数定义如下:

CSP = 弹性总功/总功
在 CSP 的定义中,弹性材料刚度矩阵被用来计算弹性总功。当所有材料都是弹性
时,CSP 等于一个单位;而当临近破坏时,它逐渐退化成零。
在计算总体误差是用到了 CSP 参数。总体误差定义如下:

总体误差 = |非平衡力|/(|当前激活的荷载|+CSP|以前激活的荷载|)
非平衡力是外力和内部反作用力之差。当前激活的荷载是在当前计算工序中激活
的荷载,以前激活的荷载是在前面的计算工序中激活的并且在当前的工序中仍然
有效的荷载。
当塑性增加或者临近破坏状态时,使用上面的总体误差的定义以及一个固定的误
差限会导致一个改善的平衡状态。这个思路是:在弹性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下,轻
微的失去平衡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为了准确的计算出破坏状态,安全因子或者承
载量,必须采用一个更为严格的平衡条件。
除了这里只考虑弹性分量以外,用户子程序的第六部分看起来与第三部分非常类
似。应注意,这里同样的变量 D 被用来存储弹性材料刚度矩阵,而在第三部分中
,这个变量被用来存储有效材料刚度矩阵。

6 Begin
{ Create elastic material stiffness matrix D }
D[1,1] =

10-8 PLAXIS 版本 8
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

D[1,2] =
D[1,3] =
.....
D[6,6] =
End

使用库中预先定义的子程序
为 了 简 化 用 户 子 程 序 的 编 写 , PLAXIS 以 特 定 编 译 库 ( LFUsrLib.lib 或 者
DFUsrLib.lib)和源代码(需包含在用户子程序的文件中)形式提供一些用于向
量和矩阵运算的 FORTRAN 子程序和函数。为了简化代码,User_Mod 子程序可以调
用这些子程序。附录 B 给出了这些可以调用的子程序的一个概观。

定义用户界面函数
除了用户自定义的模型本身以外,还可以定义一些使自定义模型在 PLAXIS 用户界
面下便于使用的函数。如果有此类函数,PLAXIS 输入可以使用下面这个过程来获
得模型及其参数方面的信息。

这个过程将返回在 DLL 中定义的模型数目。PLAXIS 假设模型 ID 是从模型 ID=1 开


始连续增加的。

这个过程将返回在 DLL 中定义的模型名称。

这个过程将返回一个指定模型的参数个数。

10-9
材料模型手册

这个过程将返回一个指定参数的参数名。

这个过程将返回一个指定参数的参数单位。由于选定的单位依赖于用户选择的长
度、力和时间的单位,下列字符用来定义参数单位:
‘L’或者‘l’表示长度单位
‘F’或者‘f’表示力的单位
‘T’或者‘t’表示时间单位
对于模型名、模型参数名和模型参数单位,特殊的字符可以用来表示下标、上标
或者符号字体(比如希腊字母):
^:从这里开始的字符是上标
_:从这里开始的字符是下标
@:从这里开始的字符是符号字体
#:结束当前的上标或者下标。‘^...#’,‘_...#’和‘@...#’可以嵌套使用

举例说明:
一个 UD 模型使用固结仪刚度作为模型参数。参数名可以定义为‘E_oed#’,它的
单位是‘F/L^2#’。
所有的过程都是在 Pascal 中定义的,但是等价的过程可以在 FORTRAN 等编程语言
中生成。
要注意使子程序头文件中参数的数据格式与前面保持一致。例如,上面提到的过
程使用了一种‘shortstring’类型;‘shortstring’类型是一个由 256 个字符
组成的数组,第一个字符包含着 shortstring 内容的实际长度。一些编程语言只

10-10 PLAXIS 版本 8
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

有零结尾字符串;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使用一个 256 个字节的表示字符的


ASCII 值的列来返回名字和单位。程序的 CD 中有一个 FORTRAN 子程序的例子。

编译用户子程序
用户子程序要使用合适的编译器编译成一个 DLL 文件。注意到编译器必须有编译
DLL 文件的选项。下面是两个不同的 FORTRAN 编译器的例子。假定用户子程序
User_Mod 包含在文件 USRMOD.FOR 中。
生成了用户子程序 User_Mod 之后,必须有一个将数据输出到 DLL 的命令。
在声明完变量之后,要在子程序中插入下面的句子:

为了将 USRMOD.FOR 编译成一个 DLL 文件,要执行下面的命令:

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要生成 USRMOD.FOR 文件。这个文件应该放在 PLAXIS 程序目录


下,因此它可以与现存的 PLAXIS 计算程序(PLASW.EXE)一起使用。一旦使用了
UD 模型,PLAXIS 将执行列在 USRMOD.DLL 文件下的命令。

调试的可能性
写计算机程序的时候,通常都要花一些时间‘调试’早期的源代码。为了更有效
地让用户调试子程序,应该给用户提供这样的可能使得任意类型的数据都可以写
到一个文件中。这样的‘调试文件’不是自动就有的,它必须在用户子程序中生
成。附录 C 给出了这方面应该怎么做的建议。调试文件生成之后,数据可以从用
户子程序中写到这个文件上。这个可以通过已经写好的子程序来完成(见附录 B
)。

10.3 通过用户界面输入 UD 模型参数

可以使用 PLAXIS 材料数据库来为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输入模型参数。事实上,这


个过程与现有的 PLAXIS 模型的参数输入过程非常类似。

10-11
材料模型手册

当为材料数据库中的模型和界面创建新的材料数据组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有三个
表单的窗口:一般,参数,界面(图 9.1)。从‘一般’表单下的材料模型中可
以选择一个用户自定义的模型。
在输入一般性质之后,可以从 Plaxis 输入找到的现有的模型中选择合适的 UD 模
型。
‘参数’表单的顶端显示了两个方框;左边的列出包含有效 UD 模型的所有 DLLs
,右边的显示选定的 DLL 中定义的模型。每一个 UD 都有它自己的一套模型参数,
定义在包含这个模型定义的同一个 DLL 中。当选定了一个已有模型的时候,
PLAXIS 将从 DLL 中自动读入它的参数名称和单位,并填写下面的参数表。

(a)

(b)

图 9.1 用户自定义的土体模型的选择(a)输入参数(b)

10-12 PLAXIS 版本 8
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

界面
图 9.2 显示的‘界面’表单包含着界面的材料数据。

图 9.2 界面表单

正常情况下,表单包含着 Rint er 参数,根据渗透情况来选择界面类型。对于用户


ref
定义的土体模型,界面表单稍有不同,它包含着界面固结仪模量, Eoed ,以及界
面强度参数 cint er , ϕint er 和ψ int er 。因此,界面抗剪强度是由强度参数直接给出的
,而不是像 PLAXIS 中的模型那样使用一个表示界面抗剪强度和土体抗剪强度的因
子。
为所有的参数输入值以后,类似于 PLAXIS 现有的材料模型,数据组将被指派给相
应的土体类组。用户定义的参数将被发送到计算程序,并在 User_Mod 子程序中以
Props(1..50)形式用于合适的应力点。

10-13
材料模型手册

10-14 PLAXIS 版本 8
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Adachi, T., Oka, F., (1982). Constitutive equation for normally
consolidated clays based on elasto-viscoplasticity. Soils and
Foundations 22: 57-70.
[2] Atkinson, J.H., Bransby, P.L., (1978). The Mechanics of Soils.
McGraw-Hill, London.
[3] Belytschko, T., Lasry, D., (1989). Localization limiters and
numerical strategies for strain-softening materials. Proc.
France-US Workshop on Strain localization and size effect due
to cracking and Damage (eds. Mazars & Bazant). pp 349-362.
[4] Bjerrum, L., (1967). Engineering geology of Norwegian normally-
consolidated marine clays as related to settlements of
buildings. Seventh Rankine Lecture. Geotechnique 17: 81-118.
[5] Bolton, M.D., (1986). The Strength and Dilatancy of Sands.
Géotechnique, Vol. 36, No. 1, pp. 65-78.
[6] Borja, R.I., Kavaznjian, E, (1985). A constitutive model for
the σ-ε-t behaviour of wet clays. Geotechnique 35: 283-298.
[7] Borja, R.I., Lee, S.R., (1990). Cam-clay plasticity, part 1:
implicit itegration of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s.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78: 48-
72.
[8] Brinkgreve, R.B.J., Vermeer, P.A., (1992). On the use of Cam-
Clay models. Proc. IV Int. Symposium on Numerical Models in
Geomechanics (eds. G.N. Pande, S. Pietruszczak). Balkema,
Rotterdam, Vol. 2, pp. 557-565.
[9] Brinkgreve, R.B.J., (1994). Geomaterial Models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Softening. Dissertation.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0] Buisman, K., (1936). Results of long duration settlement tests.
Proceedings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ambridge, Mass. Vol. 1: 103-107.
[11] Burland, J.B., (1965). The Yielding and Dilation of Clay.
(Correspondence). Géotechnique, Vol. 15, pp. 211-214.
[12] Burland, J.B., (1967). Deformation of Soft Clay. Dissert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11-1
材料模型手册

[13] Butterfield, R., (1979). A natural compression law for soils (an
advance on e-log p’). Geotechnique 29:469-480.
[14] Chen, W.F., (1975). Limit Analysis and Soil Plasticity.
Elsevier, Amsterdam.
[15] Drucker, D.C., Prager, W., (1952). Soil Mechanics and Plastic
Analysis or Limit Design. Quart. Appl. Math. Vol. 10, No. 2,
pp. 157-165.
[16] Duncan, J.M., Chang, C.-Y., (1970). Nonlinear Analysis of
Stress and Strain in Soil. ASCE J. of the Soil Mech. and Found.
Div. Vol. 96, pp. 1629-1653.
[17] Fung, Y.C., (1965). Foundations of Solid Mechanics,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USA.
[18] Garlanger, J.E., (1972). The consolidation of soils exhibiting
creep under constant effective stress. Geotechnique 22: 71-78.
[19] den Haan, E.J., (1994). Vertical Compression of Soils. Thesis,
Delft University.
[20] Hill, R., (1950).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Plastic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U.K.
[21] Janbu, N., (1969). The resistance concept applied to soils.
Proceedings of the 7h ICSMFE, Mexico City 1:191-196.
[22] Janbu, J., (1963). Soil Compressibility as Determined by
Oedometer and Triaxial Tests. Proc. ECSMFE Wiesbaden, Vol. 1,
pp. 19-25.
[23] Koiter, W.T., (1960). General Theorems for Elastic-Plastic
Solids. In: Progress in Solid Mechanics (eds. I.N. Sneddon, R.
Hill), Vol. 1., North-Holland, Amsterdam, pp. 165-221.
[24] Kondner, R.L., (1963). A Hyperbolic Stress Strain Formulation
for Sands. 2. Pan. Am. ICOSFE Brazil, Vol. 1, pp. 289-324.
[25] Kulhawy, F. H., Mayne, P.W., (1990). Manual on Estimating Soil
Prperties for Foundation Design.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ew York.
[26] van Langen, H., Vermeer, P.A., (1990). Automatic Step Size
Correction for Non-Associated Plasticity Problems. Int. J. Num.
Meth. Engng., Vol. 29, pp. 579-598.

11-2 PLAXIS 版本 8
参考文献

[27] Leroueil, S., (1977). Quelques considérations sur le


comportement des argiles sensibles. Ph.D. thesis, Laval
University, Québec.
[28] Muir Wood, D., (1990). Soil Behaviour and Critical State Soil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9] Neher, H., Vermeer, P.A. (1998). For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soil model that accounts for creep. Int. J. Numer. Anal.
Meth. Geomech.
[30] Prevost, J.-H., (1976). Undrained Stress-Strain-Time Behaviour
of Clays. 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GT12: 1245-1259.
[31] Rowe, P.W., (1962). The Stress-Dilatancy Relation for Static
Equilibrium of an Assembly of Particles in Contact. Proc. Roy.
Soc. A., No. 269, pp. 500-527.
[32] Schanz, T., (1998). Zur Modellierung des Mechanischen
Verhaltens von Reibungsmaterialen, Habilitation, Stuttgart
Universität.
[33] Schanz, T., Vermeer, P.A., (1996). Angles of Friction and
Dilatancy of Sand. Géotechnique 46, pp. 145-151.
[34] Schanz, T., Vermeer, P.A., (1998). Special issue on Pre-failure
deformation behaviour of geomaterials. Géotechnique 48, pp.
383-387.
[35] Schanz, T., Vermeer, P.A., Bonnier, P.G., (1999). For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Hardening-Soil Model. In: R.B.J.
Brinkgreve, Beyond 2000 in Computational Geotechnics. Balkema,
Rotterdam: 281-290.
[36] Sekiguchi, H., (1977).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lays.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CSMFE, Tokyo 1:289-292.
[37] Smith, I.M., Griffith, D.V., (1982). Programm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Seco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Chisester,
U.K.
[38] von Soos, P., (1990). Properties of Soil and Rock (in German).
In: Grundbautaschenbuch Part 4, Edition 4, Ernst & Sohn,
Berlin.
[39] Stolle, D.F.E., (1991). An interpretation of initial stress and
strain methods, and numerical st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11-3
材料模型手册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15: 399-


416.
[40] Stolle, D.F.E., Bonnier, P.G., Vermeer, P.A., (1997). A soft
soil model and experiences with two integration schemes.
Numerical Models in Geomechanics. Numog 1997: 123-128.
[41] Vaid, Y., Campanella, R.G. (1977). Time-dependent behaviour of
undisturbed clay. ASCE 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103(GT7), pp. 693-709.
[42] Vermeer, P.A., de Borst, R., (1984). Non-Associated Plasticity
for Soils, Concrete and Rock. Heron, Vol 29, No. 3.
[43] Vermeer, P.A., van Langen, H., (1989). Soil collapse
computations with finite elements. Ingenieur-Archiv 59: 221-
236.
[44] Vermeer, P.A., Stolle, D.F.E., Bonnier, P.G. (1998). From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secondary compression to modern creep
analysis. Proc. 9th Int. Conf. Comp. Meth. and Adv. Geomech..
Wuhan, China, Vol. 4, pp 2469-2478.

11-4 PLAXIS 版本 8
附录 A – 符号

附录 A – 符号
c :内聚力
csp :当前刚度参数
Cu , Su :不排水抗剪强度
D e :表示 Hooke 定律的弹性材料矩阵
e :孔隙比
E :杨氏模量
Eoed :固结仪模量
f :屈服函数
g :塑性势函数
G :剪切模量
K :体积模量
K 0 :侧向土压力系数
m :刚度的应力依赖关系中的幂指数
M : p ' − q 平面上临界状态线的斜率
n :孔隙率
OCR :超固结比
p :等向应力或者平均应力
压力为正;拉力为负
p p :等向预固结应力,压力为正
POP :预超负载压力
q :等价剪应力或者偏应力
R f :破坏比
t :时间
u :位移分量向量
γ :容重

A-1
材料模型手册

α1 :倾角
α 2 :倾向
Δ :增量
ε :卡氏应变向量;法向分量以拉伸为正,压缩为负
ε v :体积应变;压缩为负,拉伸为正
κ :Cam-Clay 膨胀指标
κ * :修正的膨胀指标
λ :塑性乘子
λ :Cam-Clay 压缩指标
λ * :修正的压缩指标
μ * :修正的蠕变指标
v :泊桑比
σ :卡氏应力向量;法向分量以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σ p :竖直预固结应力,压力为负
ϕ :内摩擦角
ψ :剪胀角

A-2
附录 B – 用户定义土体模型的 FORTRAN 子程序

附录 B – 用户定义土体模型的 FORTRAN 子程序


在这个附录中,列出了 PLAXIS 库中提供的子程序和函数,以及用户定义土体模型
目录下的源代码。这些可以被 User_Mod 子程序调用:

子程序 :
MzeroR(R,K):
K 项双精度数组 R 初始化为零

MzeroI(I,K):
K 项整数数组 I 初始化为零

SetRVal(R,K,V):
K 项双精度数组 R 初始化为 V

SetIVal(I,K,IV):
K 项整数数组 I 初始化为 IV

CopyIVec(I1,I2,K):
从整数数组 I1 复制 K 个值到 I2

CopyIVec(R1,R2,K):
从双精度数组 R1 复制 K 个值到 R2
MulVec(V,F,n):
向量 V 乘以因子 F,n 个值

MatVec(xMat,im,Vec,n,VecR):
矩阵(xMat)到向量(Vec)的操作
矩阵的第一维是 im;得到的向量是 VerR

AddVec(Vec1,Vec2,R1,R2,n,VecR):

B-1
材料模型手册

两个向量的 n 项对应相加;得到的是 VecR


VecRi = R1 ⋅ Vec1i + R 2 ⋅ Vec 2i

MatMat(xMat1,id1,xMat2,id2,nR1,nC2,
nC1,xMatR,idR):
矩阵乘法 xMatRij = xMat1ik ⋅ xMat 2kj
id1,id2,idR:矩阵的第一维
nR1:xMat1 和计算结果 xMatR 的行数
nC2:xMat2 和计算结果 xMatR 的列数
nC1:xMat2 的列数 = xMat2 的行数

MatMatSq(n,xMat1,xMat2,xMatR):
矩阵乘法 xMatRij = xMat1ik ⋅ xMat 2kj
维数为 n 的满的方阵

MatInvPiv(Aorig,B,n):
求 n 维方阵 Aorig 的逆矩阵 B。
Aorig 不被破坏,使用行主元

WriVal(io,C,V):
将双精度值 V 写到文件 io(当 io > 0 时)
这个值在字符串 C 之后。

WriIV1(io,C,I):
与 WriVal 一样,只不过是对整数值 I

WriVec(io,C,V,n):
与 WriVal 一样,只不过是双精度数组 V 中的 n 个值

B-2
附录 B – 用户定义土体模型的 FORTRAN 子程序

WriIVc(io,C,iV,n):
与 WriVal 一样,只不过是整数数组 iV 中的 n 个值

WriMat(io,C,V,nd,nr,nc):
与 WriVal 一样,只不过是对双精度矩阵 V。
nd 是 V 第一维,nr 和 nc 分别是要打印的行数和列数。

PrnSig(iOpt,S,xN1,xN2,xN3,S1,S2,S3,P,Q):
确定主应力和(iOpt = 1)主方向。
iOpt = 0 得到主应力,没有主方向
iOpt = 1 得到主应力和主方向
S 列包含着六个应力分量(XX,YY,ZZ,XY,YZ,ZX)
只有当 iOpt = 1 时,
xN1、xN2、xN3 列包含着主法方向的三个值。
S1、S2、S3 存储了主应力( S ≤ S 2 ≤ S 3 )
P:等向应力(压缩为负)
Q:偏应力

CarSig(S1,S2,S3,xN1,xN2,xN3,Snew):
由主应力和主方向计算卡氏应力。
S1,S2,S3:主应力
xN1,xN2,xN3 列包含着主方向(丛 PrnSig)
Snew 包含 6 个应力分量(XX,YY,ZZ,XY,YZ,ZX)

CrossProd(xN1,xN2,xN3):
向量 xN1 和 xN2 的叉积

SetVecLen(xN,n,xL):

B-3
材料模型手册

将向量 xN 的 n 个分量作乘法,使得 xN 的长度变成 xL


(例如将向量 xN 规范化为单位长度)。

函数 :
逻辑函数 Lequal(A,B,Eps):
如果两个值 A 和 B 几乎相等,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Lequal = |A - B| < Eps*(|A|+|B|+Eps)/2

逻辑函数 Is0Arr(A,n):
如果实数(双精度)数组 A 的所有 n 个值都等于零,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逻辑函数 Is0IArr(IArr,n):
如果整数列 IArr 的所有 n 个值都等于零,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双精度函数 DinProd(A,B,n):
返回两个 n 维向量的内积

B-4
附录 C – 为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生成一个调试文件

附录 C – 为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生成一个调试文件
PLAXIS 中不会自动生成并打开一个调试文件,这要靠用户来完成:将相应的源代
码添加到用户子程序中。调试文件只需要生成并且打开一次。由于要多次使用用
户子程序,必须验证这个文件,即相应的 IO 单位号码,是否已经打开。
当编写 FORTRAN 用户子程序并把它当作一个 DLL 编译的时候,它不与主程序共享
文件。这就意味着无论使用什么 IO 单位号码,调试文件和 PLAXIS 使用的现有文
件之间都不会有冲突。
下面的建议是关于怎样生成并且打开调试文件的:
1:查询一个单位号码是否打开。如果没有,打开它。

Logical IsOpen
Inquire( unit = 1, Opened = IsOpen)
If (.Not. IsOpen) Then
Open( Unit = 1, File = ' ... ' )
End If

2:使用一个数据声明。

Logical IsOpen
Data IsOpen / .FALSE. /
Save IsOpen
If (.Not. IsOpen) Then
Open( Unit = 1, File = ' ... ' )
IsOpen = .TRUE.
End If

上面的建议是假定调试文件位于当前活动目录下面,而这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建议将调试文件存储在相应 PLAXIS 工程项目的 DTA – 目录下。因此有必要在文
件中也包含路径名。工程项目的路径以参数 i Pr jDir 和 i Pr jLen 的方式传到用
户子程序中。 i Pr jDir 列中包含了工程项目路径这个字符串中字符的 ASCII 数字
, i Pr jLen 是字符串的长度(最大值:255)。这是用来避免字符传递冲突的(
Fortran – C 冲突)。这个工程项目路径的字符串通常以字符 92(\)结尾。用
户必须重建字符串,可以直接加上调试文件的实际名字。
下面的例子显示了基于调试目的在当前的项目路径下怎样生成并且打开一个名为
‘usrdbg’的调试文件:

Character fName*255
Dimension iPrjDir(*)
Logical IsOpen
Data IsOpen / .FALSE. /
Save IsOpen

C-1
材料模型手册

If (.Not. IsOpen) Then


fName = ' '
Do i=1, iPrjLen
fName(i:i) = Char( iPrjDir(i) )
End Do
fName = fName(:iPrjLen) // 'usrdbg'
Open( Unit = 1, File = fName )
IsOpen = .TRUE.
End If

在用户子程序中,例如使用附录 B 中的输出子程序可以将数值写到 IO 单元 1。

调试提示
在用户子程序中开发并且调试一个土体本构模型时,先用一个均匀应力状态的简
单有限元模型(比如轴对称的,一维压缩试验下 1 x 1 单位模型或者无重土壤的
三轴试验)来对其进行测试往往是很有用的。有限元模型可以有很多应力点,但
是每一点的应力状态相同。
在任何情况下,为了避免大的调试文件,只写出部分应力点(或者是写出部分步
骤或者部分迭代)的输出数据是一种有用的策略。下面的就是一个输出部分调试
信息的例子:

io = 0
If ( iEl .Eq. 1 .And. Int.Eq.1 .And. iStep.Gt.10 )
io = 1
...
Call WriIVl( io, 'Step', iStep )
Call WriIVl( io, 'Iter', iTer )
Call WriVec( io, 'Sig0', Sig0, 6 )
Call WriVec( io, 'dEps', dEps, 6 )
Call WriMat( io, 'D', D, 6, 6, 6 )
...
Call WriVec( io, 'Sig', Sig, 6 )

当 io 为零或者负数时,不执行以上的写操作。
或者:

If ( io .Eq. 1 ) Then
Write( 2, * ) 'StVar:',(StVar(j),j=1,2)
End If

C-2
附录 C – 为用户定义的土体模型生成一个调试文件

注意到这里使用了文件 2。这个文件必须事先打开。如果这个文件没有事先打开
,Lahey Fortran 会给出一个运行错误(文件没有打开),而 Digital Fortran
会在当前目录下打开一个名为 FORT.2 的文件或者核对环境变量 FORT2。

C-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