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统战各领域理论与实践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5 期

孙中山辛亥革命时期的四次美国之行
—兼析司徒美堂与孙中山的 “几件过从小事”
——

陈昌福
(致公党上海市委会, 上海 200041 )

摘 要: 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四次赴美国, 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 革命目标, 建立革命组织, 募集革命经


费, 策应国内武装起义, 为革命造势, 集中展示了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海外革命活动 的特定内涵、 路径和重要
方式。 在对司徒美堂与孙中山于 1904 年 “相识波士顿” “同住五个月”, 于 1911 年提议 “典产助饷”, 为孙中山筹
措 “归国路费” 等 “几件过从小事” 辨析同时, 论述了司徒美堂的历史定位。

关 键 词: 孙中山; 四次访美; 司徒美堂; 一代侨领

DOI : 10.3969/ J.ISSN.1672-0911.2021.05.064

中图分类号: D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911 (2021 )05-0064-11

从 1895 年广州起义未遂到 1911 年武昌首义胜


一 、 1896 年 , 孙 中 山 首 次 踏 上 美 国 大 陆 ,
利这一时间段内, 为了发动革命, 孙中山除了曾在
在华侨中宣传革命。 “以其时华侨风气未开, 无
上海和广西有过非常短暂的逗留外, 长期流亡海
从发展”, 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不过为初期之播
外。 据不完全统计, 他曾经 6 次赴檀香山、 16 次
种” 而已, 在行程上也仅止于纽约。
流亡日本、 8 次至新加坡、 9 次到马来亚、 5 次至
越南、 2 次去暹罗以及至少有 4 次赴欧洲, 足迹遍 辛亥革命时期, 中国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中的
及海外主要华侨侨居地。 其间, 孙中山先后于 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中, 都着重
1896、 1904、 1909 和 1911 年 四 次 踏 上 美 国 大 陆 , 在争取广大华侨的支持。 1899 年 7 月康 有 为 在 加
借助洪门的影响力, 打开了通向华侨社会的大门。 拿大成立 “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 (简称 “保 皇
他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 建立革命组织, 募集革 会 ”), 接 着 又 陆 续 发 展 到 美 国 、 墨 西 哥 、 南 美 等
命经费, 策应国内反清武装起义, 引领国内革命 地, 华侨多为保皇派所蒙蔽。 针对保皇派的保皇宣
大势, 使美国华侨社会成为他领导的民族民主革 传, 孙中山在美洲大陆的革命活动, 就是从宣传革
命的根据地。 广大华侨成为他领导的这场革命运 命开始, 以革命学说灌输华侨, 夺取宣传阵地, 扩
动的动力之一, 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孙中山在海 大革命影响, 促进革命向前发展。 这是在国内无法
外革命活动的特定内涵、 路径和重要方式。 从这 做到的。
一意义上说, 孙中山的美国之行是他在海外革命 1894 年 11 月, 孙中山 “欲纠合海外华侨以收
活动的一个缩影, 具有代表性。 史事留踪, 遗范 臂助” , 在檀香山成立以 “驱除鞑虏 , 恢 复 中
[1]85

可鉴。 华, 创立合众政府” 为宗旨的兴中会 。 1895 年 广

收稿日期: 2021-03-01
作者简介: 陈昌福 (1935- ), 男,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 致公党上海市委会原副主委, 教授。
64
陈昌福: 孙中山辛亥革命时期的四次美国之行

州起义失败后, 孙中山流亡日本。 1896 年 6 月 18 中山的母舅杨文纳以孙中山 “第一次游美, 成绩不


日, 孙中山从檀香山抵达美国旧金山, 居旧金山月 佳, 实由缺乏同志相助”。“故为联络多数同志起见,
余, 接着横越大陆, 经芝加哥抵纽约, 沿途在华侨 宜即列籍洪门, 以厚党势” [3]147
。 况且, 北美是保
中宣传革命。 可是, 在孙中山那个年代里, 无论是 皇会的发源地, 保皇机关林立, “倘不与洪门人士
国内人民还是海外侨胞, 在传统的封建思想的桎梏 合作, 势难与之抗衡。” [4]101 所以力劝孙中山入闱洪
下, 要他们接受 “革命” “造反” 的思想, 谈何容 门。 孙中山采纳母舅的建议, 于 1904 年 1 月在檀
易。 同时, 受美国排华风潮的影响, 华侨处境恶 香山入闱洪门。
劣, 他们大都在为自身的生存和安全而挣扎, 无暇 4 月 6 日, 孙中山抵达旧金山。 由于清廷驻旧
顾及祖国的事情; 加之致公堂或 “不明吾旨”, 多 金山领事何祐与保皇派人的构陷, 美国移民局不准
有不知 “反清复明” 其义者, “政治之意味殆全失 孙中山上岸, 并于次日将孙中山移送移民局仙人岛
矣” [1]87
; 或以孙中山 “未列籍洪门, 竟视同陌路, 扣留所, 几被清公使引渡回国。 所幸孙中山自檀香
无助之者” [2]42。 “虽经总理苦心孤诣, 舌敝唇焦, 均 山启程赴美时, 檀香山的致公堂已电告旧金山致公
难收效。” [3]138 诚如孙中山在 《孙文学说·有志竟成》 堂大佬黄三德。 黄三德去接船时, 得知孙中山被移
中所说: “美侨华侨之风气蔽塞, 较檀岛尤甚。 故 民局囚禁, 大为愤激, 立即展开营救。 当时, 在美
予由太平洋东岸之三藩市登陆, 横过美 (国) 洲大 国华侨社会中洪门致公堂势力十分强大。 “凡有华
陆, 至大西洋西岸之纽约市, 沿途所过多处, 或留 侨驻在之地, 莫不有之, 咸隶属于旧金山。 华侨名
数日, 或十数日。 所至皆说以祖国危亡, 清政腐 列会籍者占十之八九。 ” “及太平天国失败……诸部
败, 非从民族根本改革无以救亡, 而改革之任人人 将亦多亡命美洲, 参加致公堂团体, 为之提挈指
有责。 然而劝者淳淳, 听者终归藐藐, 其欢迎革命 导, 因之旗帜鲜明, 势力日盛。” [4]101,113
因此在美
主义者, 每埠不过数人或数十余人而已。” 孙中山 国, 洪门致公堂的存在及其影响, 乃是辛亥革命时
第一次美国之行, 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不过为初 期, 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的特殊有利条件和依靠力
期之播种” [1]86-87
。 量。 此次孙中山旧金山蒙难, 经旧金山致公总堂大
佬黄三德、 《中西日报》 社社长伍盘照和致公堂英
二、 1904 年孙 中山第 二次访 美, 是他 先后
文书记唐琼昌等营救, 于 28 日获准入境并取得在
四次访美中的关键一次。 通过对洪门的工作,
美居留权利。 随后, 孙中山便以洪门大哥身份开展
打开了通向华侨社会的大门。 后数年孙中山在
对美国华侨的工作。
美国组织华侨革命团体、 募集革命经费, 支持
鉴于美国大陆华侨风气较为闭塞, 孙中山与黄
国内反清武装起义 “即种因于是” [2]43。 司徒美堂
三德等洪门大佬商议翻印并发行邹容的 《革命军》
自述 1904 年他与孙中山相识于波士顿, 同住五
1.1 万册, 分赠 “全美侨众, 以广宣传”。 孙中山在
个月, 但史证不足。
其所著 《建国方略》 中曾言: “《革命军》 一书, 为
1896 年 9 月 23 日 , 孙 中 山 由 纽 约 赴 伦 敦 , 排满最激烈之言论, 华侨极为欢迎; 其开导华侨风
1897 年 7 月 1 日离开英国, 取道加拿大前往日本。 气, 为力甚大。” [1]92
“全美华侨得此有力宣传之启
1899 年年末, 康 有 为 派 出 梁 启 超 在 檀 香 山 建 导, 知识为之大进” , 逐渐扭转了保皇派在华
[4]105

立保皇会, “其反对革命, 反对共和比之清廷为尤 侨中占优势的局面。 随后孙中山从 “改组堂报, 主


甚” [1]89
。 为了 “打击保皇毒焰”, 1903 年 10 月 5 导舆论” 和 “整顿堂务, 修订章程” 两个方面作为
日, 孙中山从日本到檀香山, 与康、 梁保皇派进行 切入点, 进一步同保皇派争夺群众。 美洲致公总堂
斗争, 夺回革命阵地, 重建革命组织。 接着孙中山 的堂报是创办于 1902 年的 《大同日报》, 但主笔却
决定再次赴美宣传革命。 是保皇会人欧渠甲。 在孙中山的建议下, 改聘留日
1904 年 3 月, 孙 中 山 第 二 次 访 美 。 行 前 , 孙 学界刘成禺为主笔, 从而使革命党人在美洲获得一
65
统战各领域理论与实践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5 期

个重要的舆论阵地, 得以主导舆论。 由是 “革命横 “我同孙先生见面是在波士顿, 那时我们都是 30 多


议, 鼓荡全美, 华侨受其感化者日众”。 《大同日报》 岁, 我正在波士顿街上推车卖猪肉……我们同住了
易帜是孙中山 1904 年之行的最显著成绩。 “其后庚 5 个月” [6]8
。 司徒美堂自述中只是说了他与孙中山
戌辛亥两年美洲南北各埠同盟会之成立及筹饷起义 相识于波士顿, 在孙中山引导下, 从此走上追随孙
的伟绩, 均导源于是焉。” [4]112
同时, 通过孙中山建 中山投身革命的道路, 没有说明在哪一年。 不过根
议 并 亲 自 为 致 公 堂 “重 订 新 章 ”, 把 “驱 除 鞑 虏 、 据其他的相关资料可以推断是 1904 年的事。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这辛亥革命的十 1896 年 孙 中 山 首 次 访 美 , 行 程 仅 止 于 纽 约 ,
六字纲领列为洪门宗旨。 在孙中山的促进下, 洪门 没有到过波士顿的文字记载。 所以孙中山和司徒美
堂口开始逐步走向统一, 原先的革命意识被复苏 堂初次见面, 不在 1896 年。
了, 从而开启了洪门与时俱进的大门, 为 1925 年 1904 年, 孙中山第二次访美时年 39 岁, 司徒
改致公堂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美堂是 37 岁, 符合司徒美堂和孙中山见面时 “我
致公堂 “整顿党务, 修订章程” 后, 孙中山在 们都是 30 多岁” 的说法。 这一年孙中山也到访过
黄三德陪同下游历美国各埠。 自 5 月 24 日从太平 波士顿。 因此, 司徒美堂说他与孙中山初识于波士
洋东岸的旧金山出发, 迄于 12 月 14 日从大西洋西 顿, 在时间和地点这两节点都有所依据, 有其可信
岸的纽约离美赴英, 耗时半年余, 横越美国大陆, 一面, 但 “初识” 一说仅见于司徒美堂自述, 不足
遍访百数十埠, 奔波在华侨中宣传革命。 这次周访 全信。
美国, 行程中, 黄三德不仅担当起孙中山的起居和 从行程时间上看, 孙中山的波士顿之行是他访
保卫工作, 而且每到一处就介绍孙中山同当地的致 美最后一段行程 [7]8-10, 虽然 《洪门革命史》 没有具
公堂和华侨中的知名人士相识, 扩大孙中山在华侨 体记载在这三埠分别逗留的具体时间, 但确切记载
中的影响。 了最后一段行程的起迄日期。 起自 12 月 4 日从纽
值得一提的是, 行程中孙中山经由黄三德的 约出发, 经访乞佛、 波士顿、 揽问顿三埠后返回纽
介绍, 于 7 月中旬与在纽约的美国著名人士麦克 约。 12 月 14 日孙中山自纽约赴英国, 由此推算孙
威廉士相见。 在麦克威廉士的建议和支持下, 孙 中山在三埠停留时间首尾不足十天。 在这不足十天
中 山 与 留 美 学 生 王 宠 惠 合 作 撰 写 《中 国 问 题 的 真 时间里, 司徒美堂说他和孙中山同住 5 个月一说,
解决》, 并经由麦克威廉士之手, 以单印本于九十 经一些论著和媒体引用敷演而广为流传。 从时间上
月间刊印万册, 分赠各国人士, 这是孙中山第一 说, 孙中山与司徒美堂在波士顿同住 5 个月之说,
次 发 表 的 对 外 宣 传 的 著 作 。 在 《中 国 问 题 的 真 解 绝无可能。 即便以孙中山此次访游全程而言, 总共
决》 中, 孙中山旗帜鲜明地率先提出 “中华民国” 只有 6 个月 20 天。 在这有限时间段内, 以美国本
的国号。 为了确保革命成功, 孙中山呼吁世界人 土东西之辽阔和当时的交通条件, 孙中山既要游遍
民, 尤其是美国人民对中国革命给予道义和物质 全美百数十埠, 又要与初次见面的司徒美堂在美东
上的同情和支持, 孙中山特别告诉美国人民: “因 波士顿一隅之地住上 5 个月之久, 无论如何也难以
为我们要仿照你 们 的 政 府 而 缔 造 我 们 的 新 政 府 。” 令人置信。 从史证上看, 孙中山波士顿之行究竟与
[5]
《中 国 问 题 的 真解决》 显示出孙中山炽烈的爱国 司徒美堂是否见过面? 其依据也仅见于司徒美堂的
热情和世界意识。 自述。 查找黄三德撰写的 《洪门革命史》 和国民党
1904 年的美国之 行 , 由 于 孙 中 山 自 己 没 有 留 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的 《国父年谱》, 以及
下此次访美的书面记载, 因此相随游埠的黄三德在 著 名 学 者 陈 锡 祺 主 编 的 《孙 中 山 生 平 年 谱 长 编 》,
其所著的 《洪门革命史》 中记录的行程, 就成为目 均无 “相识波士顿”, 更无 “同住 5 个月” 的记述。
前唯一能查找到的文字资料。 但据司徒美堂在 《旅 张磊主编的 《孙中山辞典》 甚至连 “司徒美堂” 的
居美国七十年·我与孙中山先生的过从》 一节中说: 条目也没有收录。 这未必会是一种疏漏。
66
陈昌福: 孙中山辛亥革命时期的四次美国之行

也许司徒美堂自己也觉得 “同住 5 个月” 之说 席间演讲革命之必要, 有五、 六小时之久, 座皆感


有点不妥。 在 《旅居美国七十年》 一文发表后的第 动。 宴后同志等更环而领教, 夜以继日, 如听如来
4 年, 即 1954 年, 司徒美堂在 《回忆当年 欢呼今 说法, 说者谆谆而听者津津。” [2]280 后人从梅乔林的
朝》 的文章中修改为 “ 1904 年我在波士 顿 致 公 堂 回忆中可以窥见孙中山作为一个政治家在运用演说
会见孙中山先生……中山先生那时住在旅馆, 到第 宣传革命, 进行鼓动的卓越才能。 受历史条件限
三天……他搬到致公堂宿舍来住, 由我们每天料理 制, 在宣传形式和条件还不十分发达的年代, 演说
他的伙食, 他伏案读写, 至深夜不止, 第二天一早 是孙中山宣传革命、 联系群众最常用的手段和最直
又出去找朋友宣传”。 这次修改虽然没有明确几天, 接的选择。 它所引起的共鸣和产生的影响, 常常是
但从行文看至少也在三五天以上, 已经超过孙中山 其他文字宣传所不能达到的。 从纽约到芝加哥, 孙
旅美行程最后时段一半时间。 这在事实上也难以说 中山不顾旅途劳顿、 苦心孤诣、 舌敝唇焦, 付出是
通。 其实, 孙中山在波士顿究竟住多少天只是问题 巨大的。 通过宣传, 孙中山趁热打铁, 在芝加哥及
的表象。 司徒美堂的本意无非是强调早在 1904 年, 时成立了同盟分会。 孙中山在芝加哥居留月余, 得
他和孙中山相识于波士顿, 在与孙中山朝夕相处的 捐款港币三千元, 即汇香港, 接济广州新军。
相当长的时日里, “使我 (指司徒美堂) 在政治上 1910 年 1 月 13 日孙中山离开芝加哥赴美西继
茅塞顿开, 初步懂得要在中国进行 ‘民有、 民治、 续募捐, 经洛杉矶于 2 月 7 日抵达旧金山。 “李是
民享’ 的道理” 。 这是他追随孙中山走上革命
[8]119
男率少年学社同志数十人欢迎于车站 ”。 在孙 中
道路的开始。 山建议下, “改组少年学社为同盟会, 正月十八日
(1910 年 1 月 28 日) 宣告成立”, 由孙中山亲自立
三、 1909 年孙 中山第 三次访 问美国 , 既为
盟。 为进一步加强联络和统一领导在美国各地同盟
广州新军起义筹得经费, 又在美国东西两部建
会, 旧金山同盟会被确定为美洲同盟会总会, 统辖
立同盟会组织。 孙中山这次访美曾在纽约、 芝
美洲各地分会。
加哥、 波士顿活动了三个月, 但迄今尚未找到
如上所述, 孙中山第三次访美, 其中在纽约、
孙中山与司徒美堂有过会面的文字记载留存。
波士顿、 芝加哥这三地活动了三个月, 既为广州新
1909 年春, 孙中 山 “以 历 年 经 营 粤 桂 滇 三 省 军起义在三地华侨中募捐, 又在三地华侨支持并参
军事相继失败, 南洋同志筹饷之力渐告枯竭, 遂决 与下成立同盟会组织, 所有活动, 都没有提及司徒
计远游欧美, 另谋财源, 以谋再举”。 美堂。 这在情理上很难说通。 因为据司徒美堂自
1909 年 10 月 30 日 , 孙 中 山 由 英 国 启 程 赴 美 述: 他与孙中山不仅在 1904 年就已相识, 并追随
国, 11 月 8 日抵纽约。 “时有致公堂老友黄溪记亲 孙中山革命, 而且在孙中山第三次访美之前, 他已
至码头接待”。 在纽约, 孙中山鉴于华侨有趋向革 于 “ 1894 年和 1905 年间集合致 公 堂 的 热 血 青 年 ,
命之势, 遂与热心革命的侨商研究, “即日成立美 在波士顿和纽约另组 ‘安良工商总会’, 简称 ‘安
东同盟会”。 孙中山在纽约, “数日后忽接黄兴、 胡 良堂’”。 虽说安良总堂在组织上仍隶属于致公总堂
汉民自香港来电称广州新军今已运动成熟”, 急需 之下, 但实际上已是几与总堂相当的新势力。 当年
经费。 于是孙中山 “就近往波士顿埠谒致公堂大佬 “生活在美国大部分华人都属于这两个团体, 并通
(主事人) 梅宗炯救助” ①
。 过这两个团体支持孙中山先生和革命党” 。 按
[6]61,11

1909 年 11 月 20 日, 孙中山由纽约赴芝加哥。 理说孙中山此次 (1909 年) 美国之行, 所到之处,


时有耶教牧师肖雨滋及其子汉卫, 预约同志多人恭 都有安良堂的分支机构, 却为何没有见到他与安良
迎于车站, 并开欢迎宴会于聚英楼。 孙中山 “即席 堂和司徒美堂之间有过交往的图文资料? 在纽约成
演说革命真理及其趋势, 听者莫不倾心”。 李绮庵、 立的美东同盟会和芝加哥的同盟会分会的加盟者名
梅乔林在回忆当时情景时说: “先生 (孙中山) 于 单中, 也没见司徒美堂在列。 这也许是由于多方面
67
统战各领域理论与实践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5 期

原因造成的史料缺失所致。 但这一现象多少也说明 堂首捐一万港元以为首倡。 冯自由鉴于 “洪门会员


这一时间段里在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中, 司徒美堂 多属劳工, 仅凭个人捐助, 不免旷费时日, 殊不足
所占的位置及其关联的程度。 不过, 据司徒美堂 以应付急需, 因提倡变产救国之议, 盖各埠致公堂
后 来 说 : “ 1949 年 前 , 共 回 国 五 次 …… 第 一 次 在 会所多由会员捐资建筑, 若使变卖助饷, 实为事半
1909 年。” [6]120
比原先说的 1911 年提早了两年, 这 功倍。 总理深以为然” , “遂与总理同赴域埠 (域多
也许可以看作孙中山第三次访美在美东三地活动了 利亚, 即维多利亚, 下同), 即于洪门欢迎宴上极
三个月之久, 司徒美堂何以没有参与的理由。 同时 力主张此说。 各叔父多赞成之, 惟中有少数谓会所
也说明, 这一次孙中山访美, 司徒美堂没有与孙中 为本堂永远基础, 集款之法尽多, 何必为此孤注一
山见过面。 掷? 其言亦有理由, 余不便勉强之, 乃向一般散仔
(洪门称普通会员曰散仔) 设法宣导, 痛言反清复
四、 孙中山第四次访美促成了美洲致公堂
汉之机会已到, 及舍私从公之责任宜尽, 各散仔大
和同盟会两大组织联合, 不仅是革命事业在该
为感动, 遂召集全体大会, 一致通过以其会所楼房
地区发展和为革命筹饷之源, 也为日后致公堂
向银行抵押香港银三万元汇充革命军饷之议, 是为
改堂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这一年, 司徒美堂
旅美华侨破天荒之义举。 各埠致公堂闻之, 咸为振
自述他与孙中山过从中的 “几件小事”, 但与同
奋, 都郎杜埠 (即多伦多) 致公堂亦变卖其会所,
时代人的记述相去甚远。
得香港币一万元, 可称后先辉映” 。 加东致公
[3]235

1910 年 2 月, 广州新军起义失败。 11 月 13 日 堂盟长谭义则陪同孙中山历游加东各埠, 各埠洪门


孙中山在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 决定在广州再次组 会员及华侨纷纷捐款 3 万余港元。 这里, 冯自由生
织起义 (即黄花岗起义)。 为了策应国内反清武装 动地描绘了 “变产救国之议” 的历史场景, 并提供
起义需要, 孙中山 “日不暇给” 于 1910 年 12 月 6 了这一过程的基本脉络和要素。 后人从冯自由描述
日自槟榔屿经欧洲兼程赴美洲, 筹措起义经费, 的历史场景中不难窥知, 身临其境的洪门大哥孙中
1911 年 1 月 19 日到达纽约, 稍作逗留后于 1 月 23 山的 “变产救国” 之议, 尚且需从 “设法宣导 ”
日西行, 31 日抵旧金山与黄三德等人会见, 旋即 “一般散仔” 的思想工作做起, 然后才 “召集全体
往加拿大。 孙中山此行是在 《大汉公报》 主笔冯自 大会, 一致通过”, 如此周折费力, 当年远在美国
由的邀请并全程陪同下, 开始在加拿大进行为期 的司徒美堂至多是地区致公堂或安良堂的领导, 仅
70 多天的宣传和募捐活动。 凭 “闲 话 一 句 ” 就 把 致 公 堂 “永 远 基 础 ” 的 堂 产
1911 年 2 月 6 日 , 孙 中 山 抵 达 温 哥 华 , 受 到 “变卖助饷”, 实难置信。
当地致公堂大佬陈文锡等人的热情接待。 “洪门人 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经冯自由汇出的加拿大洪门
士及其他团体多热烈欢迎, 盛况为海外各埠所仅 致公堂募集的经费约 7.7 万余港元, 而当时收到海
见”。 “复由致公堂假得华人大戏院, 逐日请总理演 外各地的捐款总数为 15 万余元, 加拿大的捐款对
讲革命之利害得失是非等种种问题” [3]234
, “听者二 黄花岗起义的经费支持可以说是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千人, 虽大雨淋漓, 亦极踊跃, 实为云埠 (即温 他们慷慨解囊, 不惜毁家抒难, 抵押公产, 为革命
哥华) 未有之盛会”。 孙中山见 “人心如此”, 深信 捐饷, 充分体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 对
“革命之成功可必矣” 。 随行的冯自由见华侨如此
[9] 此 , 黄 兴 、 赵 声 、 胡 汉 民 于 1911 年 4 月 4 日 在
热情乃向致公堂建议组织洪门筹饷局, 专办筹饷, 《致域埠致公堂书》 中作出了高度评价: “尊处同志
以应国内起义需要。 此一建议得到致公堂职员及会 闻系先变产业, 以急应军需, 热度之高, 洵为海外
员的赞同。 所未有。” [3]237-238 同时高度赞誉了冯自由在加拿大捐
是时, 组织黄花岗起义的同盟会香港统筹部黄 款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
兴、 赵声 “以运动就绪, 屡电催款”。 温哥华致公 加拿大华侨捐款 “热度之高”, 当与冯自由推
68
陈昌福: 孙中山辛亥革命时期的四次美国之行

动有关。 黄兴等收到捐款后的 《致冯自由书》 可以 织的联合, 客观上使致公堂增加了新鲜血液, 使其


佐证: “以加拿大一属而筹得如许巨款 , 微兄赞助 民主革命色彩更加鲜明, 有利于致公堂向近代民主
之力, 必不及此, 佩感何似……此次筹款以加属所 政治团体迈进, 为日后致公堂改堂为党打下了组织
得为最巨, 即兄之能力可知。” 至于冯自由的建议 基础; 同时也有利于同盟会进一步加强对致公堂的
为什么会被维多利亚致公堂采纳, 冯自由道出其中 改革, 更有效地发动华侨捐款, 动员洪门会党和华
一个原因是 “该地致公堂向以维多利亚埠为总堂, 侨参加祖国的革命斗争。
温哥华埠为分堂, 域堂历史最老, 受全加各埠致公 在两大组织联合基础上, 孙中山倡议仿照加拿
堂之拥戴, 温堂则以地据水陆交通要冲, 会员较 大 《洪门筹饷局》 办法于 7 月 21 日成立 “美洲中
众 , 而 财 力 亦 较 雄 厚 …… 向 有 取 总 堂 而 代 之 势 。 华革命军筹饷局”。 筹饷局的主要任务是筹饷, 致
域埠职员深以为忧, 乃托余从中斡旋, 使云埠仍 公总堂发出筹饷布告, 并推选孙中山、 黄芸苏、 张
尊之为首, 余慨然允之, 后此域埠职员能纳余言, 蔼蕴、 赵昱四人为筹饷演说员, 分南北两路, 孙黄
变产救国, 即余两地斡旋之效果也。” [10]206
这些细 担任北路, 张赵担任南路, 分途赴美国各埠进行规
节也决定了 “变产救国之议”, 由冯自由提出的可 模最大的宣传演说, 一面宣传, 一面为国内起义筹
信度大。 款。 正是由于孙中山四处奔波的启蒙宣传, 唤醒了
加拿大华侨变卖公产, 毁家纾难, 输财助饷, 海外华侨, 使其奋起支援他的革命事业, 成为辛亥
既补内地同胞之所不逮, 也使国内参加起义的志士 革命中一支重要力量。
奋励激发勇气百倍。 内地同胞舍命, 海外同胞出 本来, 孙中山打算 10 月底前往纽约。 10 月 12
财, 各尽所长, 互相为用, 促成革命大势的高涨。 日当他在哥罗拉多州典华城 (今丹佛市) 得知武昌
4 月 19 日, 孙中山由加拿大抵达美国纽约, 4 起义爆发, 革命军占领武昌消息。 当时, 孙中山曾
月 28 日抵达芝加哥。 在芝加哥, 孙中山得知黄花 打算折回旧金山回国, “则二十余日可到上海, 亲
岗起义失败的消息。 与革命之战, 以快生平”。 由于国内形势迅速发展,
黄花岗起义失败, 孙中山认为起义失败的一个 孙中山更认为 “此时吾当尽力于革命事业者, 不在
重要原因是由于美国的致公堂与同盟会不能联络, 疆场之上, 而在樽俎之间” 。 外交事务远比回
[1]103

部分同盟会员对致公总堂人士多有微词, 致公总堂 国参战更为重要。


则以为是同盟会与之对立, 因而对同盟会筹饷活动 为了早日实现这一计划, 孙中山将筹款之事委
加以抵制, 造成筹饷诸多困难, 以致经费不能及时 托另外三人, 自己则先行一步, 于 10 月 13 日抵达
接济, 从而导致人犹未齐集, 而被清吏严防。 孙中 芝加哥, 旋即偕表弟芝加哥华侨朱卓文一起离开芝
山非常希望化解致公总堂与同盟会的矛盾, 以便更 加哥, 经华盛顿, 于 10 月 20 日抵达纽约。 11 月 2
好动员美国华侨为支援国内革命积极捐款。 日, 孙中山离开纽约经欧洲回国, 于 12 月 25 日到
孙中山在芝加哥处理完事务后, 于 6 月 3 日启 达上海。
程直奔旧金山。 6 月中, 孙中山 “甫抵金门, 首从 1911 年, 孙中山 第 四 次 访 美 。 在 美 洲 居 留 几
事于联合两派之工作, 遂向致公大佬黄三德, 大同 近一年, 足迹遍及美国和加拿大各大主要城市演说
日报社长唐琼昌商谈合作方法, 欲令同盟会员一律 募捐, 广泛接触洪门人士和华侨。 然而奇怪的是从
加入致公堂, 而致公堂则开特别拜盟会, 删除一切 孙中山留下的文字记载中, 目前还没有找到司徒美
繁文褥礼, 以优待同盟会之入闱, 同盟会员则遵总 堂参与这些活动的可以互相印证的文献资料。 但据
理命令, 全体受盟, 以示合作诚意” [10]210-211
。 经过 司徒美堂自述: “黄花岗之役失败, 国内的同志曾
孙中山的分别工作, 6 月 18 日同盟会和致公堂两 向 孙 先 生 致 电 急 需 15 万 美 金 。 孙 先 生 举 手 无 措 ,
大组织各自在 《大同日报》 和 《少年中国晨报》 上 寝 食 不 安 。 当 时 我 想 5 元 10 元 的 叫 洪 门 兄 弟 捐 ,
刊登联合布告。 美洲洪门致公堂和同盟会这两大组 必索革命同志于枯鱼之肆, 缓不济急, 于是就提议
69
统战各领域理论与实践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5 期

将加拿大的多伦多、 温哥华、 维多利亚三地的四所 成, 历时 12 年。 《革命逸史》 除以冯自由的亲身经


致公堂大楼典押出去, 大家一致赞成, 立即把款项 历作 基 础 为 辛 亥 革 命 提 供 大 量 鲜 为 人 知 的 第 一 手
筹足了……辛亥革命成功, 他 (指孙中山) 急于回 资 料 外, “其 余 概 以 己 亥 年 ( 1899-1900 年 ) 出 版
国 , 路 费 450 美 元 , 我 记 得 还 是 由 阮 本 万 、 李 圣 之香港 《中国日报》 及著者 (指冯) 多年保存的笔
策、 伍钦雄、 黎观长和我等五人拼凑的。” ②
记函牍” 重新整理而成,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此
事实是不是如司徒美堂所述那样? 书 与 冯 自 由 于 1928-1930 年 成 稿 的 《中 华 民 国 开
首先, 1911 年孙 中 山 第 四 次 访 美 时 , 司 徒 美 国前革命史》 互相补充, 互为印证, 一直是学术界
堂在不在美国? 研究辛亥革命时期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在 《革命逸
起初司徒美堂说: “我是 1880 年 (光绪六年) 史》 中, 冯自由以自己亲身经历生动地描绘了他
…… 到美国的。 那年我 14 岁 。” 直 到 “ 1911 年 我 和 孙 中 山 一 道 从 “变 产 救 国 ” 之 议 的 提 出 到 落 实
第一次踏上回国的旅程” , “回广东开平县赤坎牛路 全部过程。 而且, 迄今尚未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里村” 完婚 。 司徒美堂没有说清楚 1911 年
[6]1,61,135
相 比 之 下 司 徒 美 堂 “变 产 救 国 之 议 ” 的 依 据 源 自
回国的具体月、 日, 但从习俗来看, 旅居海外华侨 自己的自述文章, 缺少他向加拿大致公堂发出
一般总是选择赶在年末除夕夜之前赶回老家探亲或 “变产救国” 建议的途径、 表达场合等诸多对说明
举办婚事。 农历辛亥年的正月初一对应的是公历 事实真相有决定意义的史实要素, 难以把司徒美
1911 年 1 月 30 日。 次岁, 壬子年正月初一是 1912 堂的建议与加拿大致公总堂实施变产救国之举连
年 2 月 19 日, 司徒美堂说他是在 1911 年第一次回 接起来, 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 而且, 司徒美堂
国 , 应 是 指 1911 年 内 启 程 回 老 家 过 壬 子 年 的 春 自 述 中 把 “变 产 救 国 之 议 ” 说 成 是 “黄 花 岗 起 义
节。 以此估算, 武昌起义消息传到美国时, 司徒 失 败 ” 后 , 这 就 颠 倒 了 “变 产 ” 原 本 为 起 义 “筹
美堂或是已经 “踏上回国的旅程”。 由是, 就时间 款” 的因果关系。
节点而言, 司徒美堂有可能参与加拿大致公堂变 而更重要的还在于 1911 年的司徒美堂是否具
产救国之义举, 而不可能参与武昌起义后在美国 备推动千里之外的加拿大致公总堂典产助饷的影响
发生的事情。 力。 虽然现有史料尚难具体说清辛亥革命期间司徒
后来, 司徒美堂在 1954 年撰写的 《回忆当年 美堂在致公堂内的地位和影响力, 但 从 1925 年 4
欢呼今朝》 一文中改称他第一次回国是在 1909 年。 月 16 日, 司徒美堂为着 “本堂盟长梅宗炯……十
这一更改既解释 1909 年他何以没有参与孙中山第 月起程旅粤, 待他家人侍奉以乐晚年, 但因舟费未
三次访美的诸多活动的缘由, 同时也通过他列举的 着” 之故, 特致函旧金山致公总堂黄仲贤、 黄三德
集 中 在 1911 年 发 生 的 “几 件 过 从 小 事 ”, 构 成 他 等 “列位昆仲委大同报先生刊缘部” , “分寄美洲维
“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的史事链。 但是, 司徒 多利亚、 檀香山、 吕宋等区各部各公堂捐助” ,
美堂自述的 “几件过从小事”, 依然无法从同时代 “凑成船费, 方能旋归”, 落款人是 “弟司徒美堂、
人的记述中得到印证。 阮本万、 黄敏求” 三人这封信来看, 当时司徒美堂
其次, 加拿大洪门变产救国的义举, 是由孙中 的身份还只是波士顿致公堂还没有正式名份的 “临
山和冯自由在加拿大致公堂总部会议上提议并策动 时代办”。 1925 年, 为着数额不大 (与筹饷比较)
促成的史实依据, 并不只见于当事人之一的冯自由 的舟费, 司徒美堂等还需 “烦总堂昆仲” 助力, 何
单篇的自述文章, 还见诸于由他撰写的相互联系的 况 1911 年的司徒美堂。 如果追溯到孙中山为筹措
多篇文章, 以及由一些可以互证的相关文献构成的 1910 年 2 月广州起义经费时, 美国捐款 的 实 际 效
系 统 史 料 。 因 而 “变 产 救 国 ” 之 议 出 于 冯 自 由 之 果更能说明问题。 1910 年 3 月 1 日孙中 山 在 复 赵
口 , 应 在 情 理 之 中 , 可 以 得 到 合 理 的 解 释 。 1936 公璧函中说: “此次广州之役, 波士顿致公堂认五
年 冯 自 由 开 始 撰 写 《革 命 逸 史 》, 至 1948 年 才 完 千, 仅寄一千九百余元, 纽约致公堂担认者则一文
70
陈昌福: 孙中山辛亥革命时期的四次美国之行

未见。” [11]
要知道波士顿和纽约就在司徒美堂眼皮 黄三德和唐琼昌等洪门人士商议, “谓南京各省代
底下, 理应对当地的捐款有更大的影响和作为才合 表, 现震于海外华侨之声势。 我等张大其声势, 以
逻辑; 而捐款实绩出奇之少, 这一不合逻辑的事 为孙文后盾, 并当发电公举其为临时大总统。 唐琼
例, 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当年司徒美堂在美国洪门致 昌等人皆以为然。 于是连日筹划发电报, 用各埠致
公堂和华侨中的影响和潜能, 对美国尚且如此, 更 公堂名义, 各华侨团体名义, 一日而发三数十封,
遑论仅凭 “变产救国” “一句闲话” 就能令维多利 电报之费逾千。 果然, 南京诸代表皆震惊孙文之虚
亚致公总堂照办不误! 声, 谓临时总统非孙君莫属” , “若使当日不发此数
第三, 孙中山获知武昌起义的消息是在丹佛市 百十封电报公举之, 其声势不大, 各省代表未必重
一家旅馆, 在他身边的是另一位筹饷演说员黄芸 视之” [7]22-23
。 黄三德所言不免有自矜功伐之嫌, 但
苏, 而不是司徒美堂。 武昌起义后, 孙中山于 10 记述详尽, 较之司徒美堂的 “孙先生回国后, 我发
月 20 日抵达纽约。 “其地址秘而不宣, 杜门谢客, 动致公堂通电三百多封拥护他当总统” 这样的表
任何人皆不接见。” [12]
据赵昱在 《孙中山与海外洪 述, 更让人信服。
门》 中说, 孙中山 “知武昌已举义, ……遂拍电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 因为临时政府组
至圣路易城, 催我和张霭蕴速筹旅费, 我和张乃急 织大纲并无海外华侨代表参加选举和被选举的规
赴芝加哥, 筹得五千金, 直往纽约。 在亚灵顿旅馆 定。 所以临时政府的中枢较少有华侨任职。 但在
见到中山先生。 中山先生留我和黄芸苏、 张霭蕴同 孙中山的大总统府以及广东、 福建各级革命政府
寓数天” [13]
。 时间、 地点、 情节、 缘由、 结果等细 有不少华侨任职, 其中当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
节说得清清楚楚。 而司徒美堂则另有一说: 武昌起 的在政府和总统府任职的旅美华侨, 据不完全统
义 “爆发后第三天, 在纽约街上碰见中山先生 计就有总统府秘书梅乔林、 张霭蕴, 总统府庶务
……”。 武昌起义后的第三天应是 10 月 13-14 日, 处长朱卓文, 全国铁路督办公署顾问黄三德, 中
那时孙中山刚抵达芝加哥, 或是正在赶往纽约的路 华民国陆军部飞机队队长李绮庵。 在地方革命政
上, 所以在司徒美堂所述的时间、 地点绝不可能会 府任职的旅美华侨有广东宣抚使张霭蕴, 广东临
“碰见中山先生”。 由是司徒美堂为 “急于回国” 的 时 省 议 会 代 议 士 (参 政 员 ) 赵 昱 , 广 东 省 外 交 司
孙中山筹措路费一事也就无从说起。 司长罗泮辉, 广东省工务司司长程天斗等等。 后
第四, 有意思的是, 同样是 “发动致公堂通电 来, 经过华侨的努力争取, 迭经南京和北京临时
拥护孙中山当大总统” 一事, 黄三德的 《洪门革命 参议院多次讨论, 最终通过在参议院中设 6 名华侨
史》 较司徒美堂的记述更符合当时的历史情景。 武 参议员, 其中就有唐琼昌 (旧金山 《大同日报》 社
昌起义孙中山在美国和欧洲的外交努力, 取得了一 社 长 )、 卢 信 (檀 香 山 《自 由 新 报 》 社 主 笔 ) [14]

定的成效。 上海的 《民立报》 等报章, 频频报道西 司徒美堂在 《旅居美国七十年》 中也曾言: “中华
方国家对于武昌革命的看法, 并借外电之口提出: 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他 (孙中山) 曾电邀我作总统
“总统大约孙逸仙充之。” 然而, 由于湖北军政府在 府监印官。 我说 ‘我 不 会 做 官 ’。” (原书有按语
袁世凯北洋军的强大炮火攻击下连连失利, 国内出 说: “当时美堂先生是美洲致公堂总理, 他是不能
现了与袁世凯 “议和” 的喧嚣声。 革命党内部也有 分身回国的” [6]10) 这当然是一种解释。 但是此后发
相当赞成者, 商讨筹建共和政府的光复各省代表会 生 的 “二 次 革 命 ” “护 法 运 动 ” “陈 ( 炯 明 ) 部 兵
议, 甚至有过如下决议: 如袁世凯反正, 当举其为 变” 和一代伟人溘然长逝等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
临时大总统。 “虚位待袁” 论甚嚣尘上。 1911 年 12 件, 海外华侨都有鲜明的态度和行动, 唯独不见自
月 25 日, 孙中山抵达上海才扭转了混乱局面。 孙 述从 1904 年起就追随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司徒
中山抵达上海时, 国内各省代表已决议设临时政府 美堂有所反应。 是没有反应? 还是史料散失? 或史
于南京, 并定于 29 日进行临时大总统选举, 于是 籍漏记? 都有待于去弄清真相。
71
统战各领域理论与实践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5 期

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四访美国, 司徒美堂以 美堂自述, 较少有同时代人留下的文字记载或文献


他的 “几件小事” 记述他和孙中山的过从。 虽然司 资料可以佐证, 其史料价值或可信度难以评估, 因
徒美堂 “在这里仅说几件过从小事” [6]8
, 但却是评 而难以作为其定位的事实支撑。 但自上世纪 30 年
价辛亥革命时期司徒美堂的重要史实依据。 这 “几 代起至 50 年代中, 司徒美堂许多重要的活动就是
件过从小事” 经一些论著和媒体广为引用, 几乎成 在这一时间段里的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和缔造新中
为历史常识了。 历史贵在求真, 求真作为一种精 国的历史大舞台上演的, 称得上是 “比他们前辈提
神, 是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标 供了新的东西”。 这些重要的史实既源于司徒美堂
准。 离开了历史真实, 一切诠释、 分析及论定都无 的口述历史, 又有案可稽, 在很大程度上接近或符
从谈起。 司徒美堂自述他与孙中山这 “几件过从小 合历史的真实, 从而为司徒美堂的历史定位提供可
事” 是否客观存在, 不能仅凭自述一面之词, 需要 信的史实依据。 通过这些史实链不难确定司徒美堂
与同时代人的记述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对照鉴 的 历 史 定 位 为——
—“一 代 侨 领 ” “ 美 洲 爱 国 华 侨 的
别, 从 中 淘 筛 出 真 实 反 映 历 史 面 貌 和 历 史 进 程 的 旗帜”。
史实, 从而成为书写信史的依据。 这是对历史事 (一) 1926 年 2 月中国致公党总部自美国旧金
件和历史人物认知的一项基础工作, 它有助于对 山迁至香港, 逐渐弱化了原先对美洲的影响, 党堂
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定位。 在美洲的作用和地位发生逆转。 1930 年 6 月 , 由
司 徒 美 堂 与 孙 中 山 “几 件 过 从 小 事 ” 全 部 源 自 司 司徒美堂主持的南北美洲洪门恳亲大会在纽约举
徒美堂自述。 后人若是取己所需, 既没有重建史 行, 大会议决以纽约致公堂为南北美洲洪门总部;
实、 提供学术支持, 又不加辨析地引用在未经查 纽约洪门总部以司徒美堂为主席, 把原先堂党不分
证 的 “史 实 ” 之 上 , 运 用 推 导 、 演 绎 、 归 纳 得 出 的致公党中不欲改党的南北美洲 202 个洪门堂口或
的结论作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定论的支撑, 未免 洪门机关组织起来, 统一领导, 从而在致公党内占
过高而成为败笔。 有半壁江山。 由此, 司徒美堂在美洲致公堂内地位
蒸蒸日上, 拥有了作为美洲侨领必要的群众基础和
五 、 余 论 : 司 徒 美 堂 的 历 史 定 位——
—一 代
组织基础。 1931 年在香港举行的 “五洲 致 公 堂 代
侨领, “美洲爱国华侨的旗帜”。
表大会” 成立 “中国致公堂总干部”, 被推为总监
关于辛亥革命时期司徒美堂与孙中山 “几件过 督。 由此致公党的组织状态, 从原先的堂党不分转
从小事” 的辨析, 旨在澄清历史真实, 以免以讹传 变为堂党分途。 之后, 随着形势的变化, 致公堂后
讹, 贻误后人, 但同时也提出了司徒美堂的历史定 来居上的态势日益明显。
位问题。 抗战初期, 司徒美堂 “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募
记得革命导师说过,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 捐上, 发动美洲华侨以各种方式募款”。 为了更好
他自己的看法为根据” , “而是看他做些什么”, “是 策 动 和 团 结 美 洲 华 侨 支 援 祖 国 抗 战 , 1935 年 12
根据他们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从这些论 月, 在纽约全体华侨大会上, 司徒美堂表示宁死不
述中, 笔者得到一个重要的启迪, 即: 确认司徒美 做亡国奴, 极力促成囊括纽约绝大多数华侨社团的
堂的历史地位不是取决于他早在辛亥革命时已追随 “纽约全体华侨抗日救国会”, 形成了华侨的抗日民
孙中山投身革命的 “时间”, 而是在于他为孙中山 族统一战线 [16]。 1939 年 6 月 15 日, 在司徒美堂主
领导的革命究竟 “做些什么”, 有没有 “比他们的 持下, 全美洲洪门致公堂所属十余国 223 处洪门机
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15]
。 关的代表齐聚墨西哥城召开恳亲大会, 会议通过成
根据 “做些什么” 和 “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 立 “全 美 洲 洪 门 总 干 部 ”。 由 司 徒 美 堂 任 总 监 督 ,
东西” 这两点, 在上世纪卅年代之前, 有关评定司 吕超然任部长。 美洲致公堂在 “统一内部之指挥,
徒美堂历史地位的一些重要史实绝大部分取自司徒 齐一战时之步伐, 增加一切力量, 以此力量与我
72
陈昌福: 孙中山辛亥革命时期的四次美国之行

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兄弟姐妹同一集合” [17]
的抗战目 神, 以及释放以身作则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感召力和
标下, 暂时结束了堂号林立、 堂斗激烈的局面。 推动力。
过去门户之见涣然冰释于挽救中国民族于危亡之 (三) 抗战胜利前夕, 司徒美堂出于对战后祖
中。 全美洲华侨团结一致, 同仇敌忾, 掀起抗日 国的复兴事业和民主政治建设事业的关心, 于
救国的热潮。 这是全美洲华侨民族意识和组织程 1945 年 3 月, 以 “致公堂总干部” 为基 础 , 在 纽
度提到一个崭新高度的标志, 彰显出司徒美堂作 约成立 “中国洪门致公党”。 从此终结了致公堂改
为侨领在美洲侨胞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司徒美 堂为党的历史使命。 1946 年初满怀爱国 之 心 、 报
堂在美洲华侨中的声威大震。 此时的司徒美堂已 国之情的司徒美堂, 率中国洪门致公党及美洲致公
年逾古稀。 堂代表一行来到上海, 与国内洪门一道组建华侨新
(二) 从 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 在祖国抗日救 —中国洪门民治党。 不久司徒美堂察觉自己组
党——
亡运动和到访美国的蔡廷锴、 陶行知等爱国民主人 党 受 骗 , 旋 于 1947 年 9 月 6 日 宣 布 退 出 民 治 党 。
士的影响和推动下, 司徒美堂的政治视域开始超越 同时司徒美堂在国内居留期间, 受到形势的发展和
美洲一隅, 从国家、 民族的高度关注国内的政局。 国统区蓬勃高涨的爱国民主运动的影响, 改变了原
“皖南事变” 前夕, 司徒美堂从国共两党军事首领 先对国民党蒋介石不弃不离的态度, 在他此后人生
来往的电文中察觉到国共两党摩擦的严重性, 预 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拐点。
感 “祖 国 将 有 内 战 爆 发 之 虞 ”。 于 是 以 全 美 洲 洪 门 1947 年 10 月 11 日, 司徒美堂离开上海于 18
总干部监督名义, “敢以血诚” 代表 “全美洲十万 日抵达香港, 旋即返回开平老家。 大约半年后复
洪 门 侨 胞 ”, 于 1941 年 1 月 8 日 发 表 著 名 的 “齐 又取道香港返回美国。 到港之时, 正是中国共产
电” : “呼吁国共两党放弃前嫌, 重修兄弟之好, 携 党 发 布 “五 一 口 号 ” 不 久 。 在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影 响
手抗战, 先使河山光复, 领土完整。” 表达了海外 和帮助下, 在与中国致公党领导人李济深、 陈其
侨胞希望国共两党以团结为重的心声, 同时也充分 尤、 黄鼎臣等接触交往中, 认清了自己前进的方
显示司徒美堂作为爱国侨领对形势的感应的敏锐和 向,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作出了重大而又正确
政治视域的宽阔。 的抉择, 从而成为引领美洲爱国侨胞支援中国人
1942 年 2 月, 为祖国的 抗 战 、 为 维 护 侨 胞 的 民解放事业的一面旗帜。 10 月 18 日发表 “拥护中
利益, 司徒美堂经 “香港脱险”, 抵达重庆出席第 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的声明”, 表达对即将到来的
三届国民参政会。 重庆之行是司徒美堂一生中第 “真正民主新中国” 的支持和信心, 并表示 “愿以
一次与中共高层领导零距离接触。 这段经历使司 八 十 有 二 之 高 龄 , 为 中 国 解 放 而 努 力 ”。 10 月 23
徒美堂对中国共产党不甚了解到同情支持, 是他 日 “上书毛泽东主席致敬书”, 表示接受中国共产
日后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起点。 会议结束 党领导。
司徒美堂返美前夕, 蒋介石委以 “宣慰美洲华侨” 1948 年 10 月 30 日 司 徒 美 堂 返 抵 纽 约 。 返 美
名义, 代表国民政府宣慰华侨。 周恩来亲自为美 后的司徒不辞老迈, 在华侨中奔走宣传祖国革命形
老送行并嘱咐美堂老人将祖国抗日的重要性和真 势和中共主张, 打消侨胞对中国革命前途的疑虑,
相告知旅美华侨。 司徒美堂侨领美洲的地位得到 动员海外侨胞支援人民解放战争。
国共两党的认可。 “此次, 司徒美堂从祖国归来后, 1949 年 1 月 20 日毛泽东主席发函邀请司徒美
辞去了在美的其他职务, 专做纽约筹饷总会工作。 堂回国参加新政协, 既弥补了旧政协没有华侨代表
他每天早上 10 时上班, 深夜 12 时才回家。” “司徒 的阙失, 又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更大的范围内 (从
美堂在美洲, 不顾国民党右派分子的攻击, 在财力 以陈嘉庚为代表的东南亚华侨到以司徒美堂为代
上给予八路军、 新四军以极大支持” [6]147
, 彰显其 表的美洲华侨) 团结海外侨胞为缔造新中国而努
支援祖国抗战的坚强意志和支持革命的大无畏精 力奋斗!
73
统战各领域理论与实践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5 期

1949 年 9 月, 司徒美堂 “不顾 80 高龄, 毅然 [参考文献]


自美飞返” 北平,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 ]孙文选集(上册)[M ].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成为创建新中国的华侨代表”。 此时的司徒美堂已 [2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 华 侨 与 辛 亥 革 命 [M ]. 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是耄耋老翁。 新中国成立后, 司徒美堂定居北京,
[3 ]冯自由 . 革命逸史(初集)[M ]. 北京:中华书局,1981.
参加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 继续为爱侨、 护侨出
[4 ]冯自由 . 革命逸史(第二集)[M ].1981.
力, 沟通海外华侨和祖国联系, 向他们宣传和解释
[5 ]黄彦 . 孙 文选 集 (中 册 )[M ]. 广 州 :广 东 人 民 出 版 社 ,2005 :
政府的各项政策, 帮助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
148.
命和建设事业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为新中国的侨
[6 ]北 京 市 政 协 文 史 资 料 研 究 委 员 会 、广 东 省 政 协 文 史 资 料
务工作尽心尽力, 发挥他人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研 究 会 . 回 忆 司 徒 美 堂 老 人 [M ]. 北 京 :中 国 文 史 出 版 社 ,
作 为 “一 代 侨 领 ” , 司 徒 美 堂 可 谓 “ 大 器 晚 成 ” 。 1988.
1955 年 5 月 8 日 , 司 徒 美 堂 病 逝 北 京 , 享 年 87 [7 ]黄三德 . 洪门革命史[M ].1936.
岁。 司徒美堂的一生, 诚如叶飞同志所说, 他的 [8 ]中国 致 公党 中 央 研究 室 . 司 徒 美 堂 [M ]. 北 京 :中 国 致 公 出

“光辉业绩, 是美洲爱国华侨的旗帜, 与代表东南 版社,2001.

亚爱国华侨的陈嘉庚先生交相辉映”。 [6]2 [9 ]孙中山全集(第 1 卷)[M ]. 北京:中华书局,1981 :510.


[10 ]冯自由 . 革命逸史(第四卷)[M ]. 北京:中华书局,1981.
[11 ]陈锡祺 . 孙中山年谱长编[M ]. 北京:中华书局,1991 :492.
注释:
[12 ]吴 相 湘 . 孙 逸 仙 先 生 传 (下 册 )[M ]. 台 北 :远 东 图 书 公 司
① 冯 自 由 :《海 外 各 地 中 国 同 盟 会 史 略 》,载 《革 命 逸 史 》第 四
印行,1984 :999.
集,第 165-168 页。 其时,梅宗 炯 为 波士 顿 致 公堂 盟 长 ,以
[13 ]赵 昱 . 中 山 先 生 轶 事 [M ]. 北 京 :中 国 文 史 出 版 社 ,1986 :
往洪门致公堂恳亲大会都是由他 代 表美 东 新 英伦 六 省 (今
16.
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 、麻 蕯 诸塞 州 、罗 德岛 州 、
[14 ]任 贵 祥 . 华 侨 华 人 与 国 共 关 系 [M ]. 武 汉 : 武 汉 出 版 社 ,
康涅秋格州。 底特律和波士顿为主要城市)出席。 梅氏宗亲
1999 :41-42.
在美东势力雄厚。
[15 ]马 克 思 . 政 治 经 济 学 批 判 —序
—— 言 (1859 年 1 月 )[M ]//
② 《回忆司徒美堂老人》,第 9 页。 关于抵押堂产一事,司徒柱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
在 《忆 先 父 司 徒 美 堂 》一 文 中 说 ,1904 年 孙 (中 山 )先 生 正
[16 ]于仁 秋 . 救国 自 救 纽约 衣 馆 联合 简 史 (1933-1950 )[M ].
抵旧金山,为当地美国移民局 所阻 。 “后 得 父亲 (指 司 徒美
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2 :107.
堂)和洪门兄弟相助,才得以登岸。 父亲将加拿大的致公堂
[17 ]全美洲洪门恳亲大会宣言[N ]新中华报,1939-10-07.
房 产 押 给 银 行 , 以 担 保 孙 先 生 在 美 国 的 活 动 ”(见 同 书 第

123 页)。 (责任编辑: 张迦寓)

7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