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及其父亲的角色行为分析

马海艳 (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450000)

摘要:《追风筝的人》这部小数出自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 管是他说我让你吃吐你会吃么,还是他把石榴扔到哈桑的脸上,
胡赛尼之手,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2003年出 以及要求对方不帮他追风筝,但同时他又对对方充满了嫉妒,嫉
版后被翻译为42中语言。小说围绕着两个阿富汗少年的友情、亲情、 妒他的聪明和灵气,面对所有事情时候的笃定和淡然,嫉妒他不
背叛、成长和救赎展开,通过他们的性格以及亲身经历,反应了对战 能独享自己的父爱,而是要接受父亲对哈桑的夸赞,跟他共享父
争的控诉,对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进行了揭示。通过分析主人公阿米 亲的爱。
尔和他父亲的角色与行为,从他们角色的角度为读者提供给更多的思 他希望自己得到父亲的肯定,但却一直让父亲失望,无论
考和感悟。 是足球还是其他,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父亲和老管家的对话,父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父亲;角色与行为 亲对他的懦弱表现出的失望,对哈桑的称赞都让他心里产生嫉
妒,他希望自己也能像哈桑一样,睿智而聪明。但他骨子里是懦
小说当中阿米尔和父亲关系的冲突与缓和牵动着整个故事的 弱的,当别人欺负哈桑时,他不能够挺身而出的帮忙,但是却一
转变,作者对父亲形象的描述与刻画,反映的不仅仅是父亲的性 再要求哈桑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的骨子里还是有浓厚的主仆意
格,更是对当时阿富汗现实社会的写照,作品中体现了哈扎拉人 识。他的嫉妒不可抑制的疯涨蔓延,有了最终的背叛,终于把哈
信仰的什叶派对立,以及他们的道德判断标准的确立,从而深化 桑和阿里赶走,他终于可以独享父爱。
了小说的主题。 (二)战争时期的成长与转变

一、阿米尔的角色及行为分析 阿米尔以为送走了哈桑和阿里,他就能够获得父亲的喜爱,
阿米尔作为文章的主人公,他的人生经历折射的是整个阿富 能够得到父亲完整的爱。但是悲剧也是从这里产生的,俄国与阿
汗的社会背景,他经历过高高在上的殷实的童年生活,也感受过 富汗交战,他与父亲也被迫离开,在破旧的汽车里颠簸,阿米尔
战争的悲惨,从万人敬仰的贵族沦落为普通人,他写作的梦想也 从内心抗拒这样的生活,他晕车,却又害怕自己会让父亲失望。
随着他社会地位的转变,由别人的夸赞转变为了唾弃,他的性格 与他们同一辆车的妇女即将遭受俄国士兵的欺凌,阿米尔仍像过
的转变也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完成的。 去一样无动于衷,但他的父亲却起来反抗。阿米尔的无动于衷不
(一)儿童时代的嫉妒与背叛 仅仅来源于自己的性格,更是因为过去无论遇到什么,他都有
阿米尔作为文章的主人公,经历了从少年到中年的人生阶 哈桑站在前面护着。当俄国士兵把子弹对准他父亲的时候,他的
段,文章的第一部分描述了他与自己的仆人也是他儿时他的发 脑海里满是卡莫和瓦里对哈桑的欺负,他开始懊恼并且自责。在
小,他们共同成长,享受着快乐的时光,但由于当时阿富汗的社 战争中,他不再是过去的少爷,每天早上有准备好的早餐和熨好
会背景以及等级的差异,阿米尔与哈桑的性格以及与对方相处的 的衣服,而是要学着如何去逃亡,是怎样与其他人一样要踏上油
模式有很大差别,从内心里而言,阿米尔是把哈桑当仆人的,不 罐车的后踏板,在地下室里他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哭泣的婴

的。顾禄还不仅如此。在每条风俗后面还附有案语,述其源流发 余味。”8两位作者正是有着对苏州日常生活的热爱与细致入微的
展,引他人诗词以论证,或进行考证,让读者更好的了解风俗的 体悟才能写出如此精致、瑰丽的书卷。
流变。如“八月半”条中就对以中秋日是否下雨来预测明年元宵
阴晴的风俗做了考证,先引述了民问谚语、清朝诗人蔡云的诗 注释:

句,常熟县志,继而追溯到明朝周用的诗句。 1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
《吴郡岁华纪丽》作者袁景澜,生于嘉庆八年(1803),卒于光 2.顾禄.《清嘉录桐桥倚棹录》.中华书局,2008;241.

绪二十年(1894),又名学澜,字文绮,号春巢居士,苏州吴县人。 3.顾禄《清嘉录桐桥倚樟录》中华书局,2008:21.

《吴郡岁华纪丽》写于其四十六岁时。在书中,他对于苏州风俗可 4.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

谓如痴如醉,对三月里簪荠菜花这种乡间野趣也要先对荠菜的种类 5.顾禄.《清嘉录桐桥倚棹录》.中华书局,2008:33.

进行概述,然后引述《诗经》《尔雅》、苏轼的《物类相感志》、 6.袁景澜.《昊郡岁华纪丽》.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288

吴曼云的《诗序》《西湖志》等。他不光对植物痴迷如此,对各类 7.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288
昆虫、动物等也是有着惟妙惟肖的描述与不厌其烦的引述,如写到 8.陈从周.《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5

九月养叫蝈“有虫名蝈蝈,夏虫也,俗名叫哥哥。便腹青色,以
股跃,以短翼呜。”6按语中引用郭鏖的词《咏叫蝈》“笑虫虫自 参考文献:

解呼名,物微不用添《尔雅》。”三月的黄鹂、白蚬、河豚,三 [11袁景澜《昊郡岁华纪丽》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2.
月的青蛙、鳜鱼,五月的黄鱼,六月的蝉,七月的蟋蟀,九月的鹌 [2l顾禄.《清嘉录桐桥倚棹录》中华书局,2008.6.
鹑、蝈蝈,十月的螃蟹、乌鸦等在他的笔下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意 【3】陈从周.《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
趣。他还常常将自己的诗作附于按语后面,既显示自己的文采,又 [4】王会昌.《中国文化地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表达出闲适自得田园牧歌生活的乐趣。 【51李萍.《城市审美文化的内涵及其独特视域》.《南京艺术学院学
陈从周在《说园》中总结道: “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 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3).
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 【6】稻炯耕一郎.《<清嘉录>著述年代考》《新世纪图书馆》,2006
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昕,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 (01).

]1

万方数据
大众文艺 ・文艺评论・
儿。还有不停的咒骂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的脑海里都是 的关注成为儿子嫉妒的原因,他是在救赎自己的心灵,他与佣人
曾经与哈桑相处的快乐时光,一起追风筝的日子,因为战争,阿 的妻子发生了关系,他必须维护自己的名誉,所以对于哈桑的身
米尔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与无情,让他开始后悔自己的背叛与谎 世只字未提,但他希望哈桑和阿米尔是相处融洽的,他希望能够
言。在残酷的战争中,阿米尔成长了,在此刻,他才真正感受了 给自己找一点心灵的慰藉。
生活在战火年代的奔波于流离失所,开始出现性格的转变,学会 但在救赎的过程中,他还是呈现了自己的父爱,当自己的
了成熟与担当。 孩子怯弱的时候,他的失落与担忧;当孩子的风筝打败其他所有
(三)阿米尔的爱情与救赎 风筝的时候,他的骄傲;在孩子生日的宴会上,还有后来在美
阿米尔在战争和霍乱的年代里,遇见了自己的爱情,她是 国,他都毫不吝啬的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获得支持。而阿米尔在
将军家的女儿,他羞涩却又勇敢的表达自己,他开始变得成熟而 放风筝的过程中,不停的偷看父亲,他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父亲的
又思想,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一味的依靠别人,不知道自己 认可和支持,在阿米尔的眼里,他的父亲是优秀的,是让自己骄
想要的是什么,他尝试着与美丽的将军女儿遇见,介绍自己的作 傲的。而比赛胜利后,以子为荣的“爸爸”站在屋顶边缘,“双

品,病重的父亲也替他上门提了亲,面对将军的拒绝,他还是坚 拳挥舞,高声欢呼,拍掌称快”,儿子则“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
持了自己,即使是在知道自己喜欢的姑娘曾与别人私奔,也还是 的一刻”。于是,在风筝比赛之后的几个月里,“爸爸和我互相
能够很有责任的接受现实。战争让他苦不堪言,让他承受灾难, 抱有甜蜜的幻想”。但父亲其实不只是阿米尔的父亲,作为父亲
但同时战争也教会他成长,让他遇见了自己的爱情。 的他,对哈桑有很多情感的亏欠,他希望哈桑和阿米尔能够相处
阿米尔的救赎是全文的结尾,也是整个故事的灵魂,意外 愉快,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救赎自己。他的地位和尊严让他没有办
中接到了管家病重的消息,他要回到战乱的巴基斯坦,也就是在 法放下面子去承认哈桑,还有就是哈桑骨子里流的是哈扎拉人的
巴基斯坦他知道了故事的全部真相。哈桑为了替他守住家园离开 血,是不被尊重和认可的。所以,当哈桑要离开时,父亲表现出
人世,他的妻子随他而去,哈桑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哈桑的儿 来的难受与不舍是对自己孩子的不舍,是自己满心的愧疚感。
子被送到了孤儿院。他得知这一切之后是痛苦的,痛苦自己的父 (三)战后父亲的转变与行为分析
亲从未告知自己真相,痛苦自己曾经用那样残酷的方式让哈桑离 由于俄军入侵阿富汗,父亲带着阿米尔来到美国,他和其他
开,痛苦哈桑在离开后的悲惨遭遇,痛苦他可怜的侄子现在正经 的阿富汗人一样,生活沦落到窘迫的地步,但他还是守住了自己
历的事情。但正如老管家所说,现在变好还来得及。他踏上了找 作为男人的责任,在周围人面临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挺身而出,
回哈桑的道路,遇到了十恶不赦的富商,也感受了人们在战争中 并且教会了自己的孩子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他与阿米
形成的畸形的法律与道德,他看到了哈桑的遭遇,感受到了他被 尔的关系压在一天天变和谐,他不再是满嘴的生意,而是去真正
现实残害的样子,经历了艰辛和历练,他最终回到了自己现在的 关注孩子的喜好,去支持他写作的理想,让孩子自由的选择,为
家,他开始像当前哈桑那样对自己一样对待哈桑的儿子,在小说 了儿子的爱情,在病重期间亲自登门拜访,即使会遭受侮辱。但
的最后,回到了最初追风筝的主题,哈桑愿意为他千千万万遍的 他同时也是矛盾的,他对哈扎拉人是鄙视的,但又与哈扎拉人发
去追,而他最好的方式就是愿意从今以后千千万万遍的为了哈桑 生关系,他愿意付出自己的进球支援学校建设,却在一开始留不
的孩子,去弥补自己犯下的错。 出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去感受自己孩子的感受。但父亲的这
小说讲述了阿米尔的人生的一部分,他又着难能可贵的友 些矛盾心理恰恰与当时的背景和宗教的教义是契合的,也是当时
情,有着孩提时代的回忆,有丑陋的背叛,有怯弱的躲闪,但这 时代的一个映射。经历了战争,父亲懂得了与儿子如何进行更好
些行为不能简单的用对与错来判断,在他一系列行为的背后,是 的沟通与交流,体会到了人间的各种苦难,也在战争中表现了自
整个阿富汗战争的现状,是种族的不平等和宗教教义的扭曲,可 己的责任与担当。
以说阿米尔只是当时时代的缩影,是每一个家庭经历的代表。 三、结语

二、父亲的角色行为分析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与父亲的关系的冷热变化,阿米
阿米尔的父亲在整部小说中贯穿着,他的性格,他的价值观 尔的性格转变以及父亲的一系列行为,在他们的骨子里有某种东
念都印刻在阿米尔的脑海,他的父亲经历过万人敬仰,也落魄到 西,不能简单的用对于错来形容,阿米尔把哈桑赶走是对朋友的
去菜市场做小买卖,但始终不变的是他骨子里的道德观,对罪恶 背叛,但是最终哈桑的悲惨命运是战争造就的,它只一个时代的
的看法,还有对世界的责任,对不正当行为的反抗。 悲哀,小说要表达的不是简单的人物性格,而是在当时的历史背
(一)父亲在作品中的定位 景下,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种族不平等的召唤,对世界和平的
整部小说对阿米尔父亲的定位和性格是最鲜明的,他是典型 向往。通过对阿米尔和父亲在不同阶段的行为和角色的分析,希
的普什图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能“让魔鬼跪地求饶”,年 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阅读的角度和感受的空间,从而是的这部
轻时更是“赤手空拳和一只黑熊搏斗”,被大家戏称为“飓风先 作品更加立体鲜活。

生”。他事业有成,是喀布尔屈指可数的巨贾。显然,这位父亲
被刻画为硬汉、英雄和赢家。就像是阿米尔问他什么是罪恶,他
说所有的罪恶都来源与强盗,对别人东西的窃取,对不该占有的 参考文献:

东西的占有。他作为当地有名的巨贾,亲自参与了学校的建设, [1]魏金梅.《追风筝的人》的生态批评解读Ⅱ】名作欣赏,2011(15).
得到了万人的敬重,他总是忙于自己的生意,总是不满意自己的 [2】张红敏.背叛与救赎:《追风筝的人》中的种族与亲情关系研究[D].
孩子的种种行为,他与儿子的关系有着疏远到靠近的过程。他从 华中师范大学,2011.

阿富汗一句美国后,有了很大的转变。 [3】蔡灵娟救赎:《天路历程》与《追风筝的人》比较研究[D】.华中师
(二)父亲与阿米尔的相处 范大学,2011.

父亲与阿米尔之间的关系纠葛,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儿子对 [4]韩玉群人生的回转木马——《追风筝的人》中的成长与救赎[J】.齐
父亲又怕又恨,他们之间格格不入的伤害。父亲虽然事业有成, 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但却与儿子比较疏远,“爸爸和我生活在同~个屋顶之下,但我
们生活在各自的区域”。同~屋檐下,儿子与父亲却沉浸在自己 作者简介:
的世界里,父亲的霸气与孩子的书卷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希 马海艳(1981.卜),女,河南林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
望孩子能够坚强又担当,能够喜欢他的乐趣。小说中父亲对哈桑 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己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