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2022 年第 4 期 政治思想史 总第 52 期

Vol. 13 No. 4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Sum No. 52

主 权 与 例 外 状 态

张 遥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摘 要:早在博丹那里,主权与例外状态的亲缘性就已经体现了
出来。施米特敏锐地抓住了这点,重构了一个以例外状态为核心的
主权定义。尽管博丹与施米特主权定义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二
人笔下,一个强有力的主权者都是共同体政治秩序的根本依托,决断
例外状态则是主权者克定祸乱的有力手段。从施米特的主权定义出
发,阿甘本考察了罗马法中的法外人和例外状态制度,但在这个过程
中,阿甘本抹杀了敌友之分对于政治决断的根本性意义,并将例外状
态描绘成一个无从进行法律评价的法外空间,由此就走上了一条与
博丹和施米特完全相反的道路。
关键词:博丹;施米特;主权论;决断论;例外状态;法外人

主权就是决断例外状态。①这个对主权的崭新定义自被施米特
(Carl Schmitt)② 提 出 以 来,已 经 得 到 了 许 多 讨 论,其 中 最 为 引 人
瞩 目 的,当 属 意 大 利 学 者 阿 甘 本(Giorgio Agamben)。 从 施 米 特
的 主 权 定 义 出 发 ,阿 甘 本 向 我 们 揭 示 了“ 我 们 时 代 的 极 致 统 治 奥
秘 ”:如 今 的 主 权 国 家 通 过 将 例 外 状 态 常 态 化 ,使 自 身 成 了 一 部 无

① 《政治的神学》,刘宗坤、吴增定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年,
卡尔·施米特:
第 24 页。
② 由于音译的不同,有些文献译作“施密特”
“史密特”等,本文正文一律采“施米特”
的译法,所引文献有不同译法的,予以保留。

155
政治思想史 2022 年第 4 期

情的杀人机器。因此,眼下唯一真正的政治任务,就是切断作为“ 暴
力 与 法 之 连 结 ”的 例 外 状 态 ,进 而 取 消 主 权 暴 力 和 生 命 之 间 的 一
切 关 联 ,使 政 治 成 为 无 目 的 的 纯 粹 手 段。①
尽 管 有 着 共 同 的 出 发 点,施 米 特 与 阿 甘 本 理 论 的 落 脚 点 可 谓
大 异 其 趣 ,这 一 点 已 为 敏 锐 的 读 者 所 洞 见 。
在 施 米 特 笔 下,
“ 例 外 状 态”无 异 于 国 家 身 体 的 失 序 或 被
外敌颠覆的危急状态,这时,国家身体尤其需要身体的“头”或
最 高 权 威 掌 控 身 体,让 身 体 恢 复 秩 序 或 应 对 外 敌 …… 换 言 之,
在 施 米 特 那 里,
“ 例 外 状 态”恰 恰 是 需 要 作 为 国 家 身 体 的 主 权
者 以 权 威 手 段 克 制 的 对 象。 但 在 阿 甘 本 那 里,
“ 例 外 状 态”反
过 来 成 了 挑 战 国 家 身 体 的“ 头 ”这 一 主 权 权 威 的 出 发 点 。②
由 此,我 们 不 禁 要 问,何 以 一 个 共 同 的 前 提,却 导 向 了 完 全 相
反的结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回到施米特的文本本身。

一、施米特的主权论与决断论

施 米 特 的 主 权 定 义 有 以 下 几 个 要 点 值 得 我 们 关 注:1.主 权 是
一项具体的权力;2.这种权力是一种决断权;3.决断的对象是例外
状态。
众 所 周 知,最 早 提 出 并 尝 试 定 义 主 权 的 是 16 世 纪 的 法 国 哲 人
博丹(Jean Bodin),博丹对主权的经典定义——主权是共同体所有

的绝对且永久的 权 力 —— 已 是 学 界 津 津乐 道 的 常 识。 这 个 定 义
突出了主权的两个关键特征:绝对性和永久性,但却没有告诉我们
这个权力究竟是什么。尽管绝对的立法权和命令权、人事任免权、
司法终审权、赦免权、铸币权、征税权等都是主权的特征性权力,但

① 吉奥乔·阿甘本:
《神圣人:至高权力与赤裸生命》,吴冠军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年,第 13、17、28-29 页;吉奥乔·阿甘本:
《例外状态》,薛熙平译,西北大
学 出 版 社,2015 年,第 4-5、12、92、110-111、137-140 页;吉 奥 乔·阿 甘 本:
《无目的的手段:政治学笔记》,赵文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 年,第 139-159 页。
② 《拥彗先驱:走向政治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年,第 108 页。
刘小枫:
③ 《主权论》,李卫海、钱俊文译,邱晓磊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
让·博丹:
25 页。

156
张 遥 :主 权 与 例 外 状 态

它们绝非主权本身。① 因此,博丹的这个主权定义,既有同义反复之
嫌 ,又 难 免 因 失 之 抽 象 而 在 缺 乏 法 实 践 层 面 的 可 操 作 性 。②
主权理论的发展史佐证了施米特的论断。博丹的主权定义“用
不 着 争 论”,因 为 它 对 于 现 代 民 族 国 家 而 言 是 根 本 性 的,近 现 代 以
来 的 整 个 公 法 体 系,无 论 是 一 国 的 国 内 公 法 还 是 国 际 法,都 以“对
内最高、对外独立”的抽象主权概念为基石。③ 从这个意义上讲,抽
象 的 主 权 概 念 不 仅“用 不 着 争 论”,而 且 不 能 争 论。 但 主 权 者 应 当
是 谁,对 于 这 个 问 题 的 争 论 却 从 未 停 止,因 为 恰 恰 是 这 个 问 题 决 定
了 政 体 的 类 型 以 及 与 之 相 关 的 所 有 政 治 实 践。④ 但 在 博 丹 的 定 义
下,主 权 权 力 的 不 明 确 导 致 识 别 主 权 者 成 为 一 个 难 题,特 别 是 在 混
合政制的理论与实践中。一旦出现例外状态,这个难题就可能导致
灾难性的后果。通过重构一个具体的主权定义,施米特尖锐地将主
权 者 是 谁 的 问 题 摆 到 了 人 们 面 前 并 要 求 一 个 明 确 的 回 答 。⑤
“决 断”是 施 米 特 思 想 中 的 一 个 核 心 概 念。一 般 而 言,它 指 的
是 一种将法最终理解为一个决断的法学思维模式。⑥ 施米特的决断

论法学源自其对法规范与法实践间断裂的思考 ,并在之后推展至
对 霍布斯《利维坦》与欧洲国家理论的研究上。霍布斯的名言——
(auctoritas non veritas facit legem)⑧ ——
“权威,而非真理制定法”

① 《主权论》,第 92-147 页;博丹:


博丹: 《易于认识历史的方法》,朱琦译,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2020 年,第 203 页。
② 《政治的神学》,第 24-25、34 页。
施米特:
③ 沃格林:
《政治观念史稿(卷五):宗教与现代性的兴起》
(修订版),霍伟岸译,贺
晴川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年,第 301-304 页;卡尔·施米特:
《合法性
与正当性》,冯克利、李秋零、朱雁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 233 页;刘小
《现代人及其敌人—— 公法学家施米特引论》,华夏出版社,2009 年,第 138 页。
枫:
④ 《主权论》,第 148 页;博丹:
博丹: 《易于认识历史的方法》,第 182 页。
⑤ 《施米特与政治的逻辑》,三联书店,2015 年,第 111-114 页。
陈伟:
⑥ 《论法学思维的三种模式》,苏慧婕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年,
卡尔·施密特:
第 45 页。
⑦ 张旺山: 《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第十五卷第二期,2003 年,
《史密特的决断论》,
第 185-219 页。
⑧ T h o m a s Hobbes,L e v i a t h a n ,s i v e D e m a t e r i a ,forma,& potestate civitatis
ecclesiasticae et civilis,Amsterdam:Joan Blaeu,1668,p.133.

157
政治思想史 2022 年第 4 期

经常为施米特所引述以表彰其决断论意涵。在《宪法学说》中,施米
特重 申 西 哀 士(Sieyès)的“民 族 制 宪 权”学 说,认 为 一 个 政 治 共 同
体 的 存 在 状 态 是 由 其 人 民 全 体 所 作 出 的 政 治 性 决 断。 这 种 决 断 所
产生的结果就是一个共同 体 的 政 治 秩 序 ,即 绝 对 的 宪 法 ,而 非 相 对
的“ 宪 法 律 ”。①
规 范 论 法 学 的 代 表 人 物 是 凯 尔 森(Hans Kelsen),他 所 提 出
的“纯 粹 法 理 论”试 图“完 全 从 实 在 法 律 规 范 的 内 容 中 去 推 究 它 的
概念”,这种理论“决不能受立法当局的动机或意图的影响,或受法
律 支 配 的 个 人 关 于 法 律 形 成 的 意 愿 或 利 益 的 影 响”,举 凡“在 实 在
法律规范的内容中所不能找到的东西就不能吸收在一个法律概念
内”。一言以蔽之,这种规范法学“旨在从结构上去分析实在法,而
不 是 从 心 理 上 或 经 济 上 去 解 释 它 的 条 件,或 从 道 德 上 或 政 治 上 对
它 的 目 的 进 行 评 价”。② 它 之 所 以“纯 粹”,就 在 于 它 试 图 剔 除 法 律
理 论 中 的 一 切 政 治 意 识 形 态 因 素 和 自 然 科 学 因 素,使 法 学 成 为 一
门 具 有 独 立 自 主 研 究 对 象 的 法 律 科 学 。③
以 凯 尔 森 为 代 表 的 规 范 论 法 学 虽 仍 保 留 了 国 家 的 概 念,实 际
上 将 国 家 变 成 了 法 治 秩 序 规 范 的 傀 儡。④ 这 种 理 论 上 的 喧 宾 夺 主,
必 然 导 致 政 治 上 的 因 小 失 大。 因 此,在 施 米 特 看 来,基 于 规 范 论
的 合 法 性 与 基 于 决 断 论 的 正 当 性 之 间 的 对 立,是 当 时 的 决 定 性 问
题。⑤ 而作为法学思维模式的规范论和秩序论远不如决断论那样重
要,因 为“徒 法 不 足 以 自 行”
(《孟 子·离 娄 上》),纯 粹 的 法 律 观 念 自 身
永 远 无 法 变 成 现 实。⑥规 范 和 秩 序 必 须 跃 出 自 身,借 助 权 威 决 断 才
能产生效力。⑦ 因此,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德国,当一种规范论法学

① 卡 尔·施 米 特: (修 订 译 本),刘 锋 译,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2016 年,第


《宪 法 学 说》
119-131 页。
② 《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商务印书馆,2013 年,第 20 页。
凯尔森:
③ 《纯粹法理论》,张书友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年,第 33 页。
凯尔森:
④ 《现代人及其敌人—— 公法学家施米特引论》,第 120 页;施密特:
刘小枫: 《论法
学思维的三种模式》,第 54 页。
⑤ 《合法性与正当性》,第 98 页。
施米特:
⑥ 《政治的神学》,第 45 页。
施米特:
⑦ 《现代人及其敌人—— 公法学家施米特引论》,第 171 页。
刘小枫:

158
张 遥 :主 权 与 例 外 状 态

“纯粹”到连最基本的政治决断—— 划分敌友 ① —— 都逃避时,它对


纳粹的“合法革命 ”就 必 然 毫 无 招 架 之 力 了 。
既 然 任 何 法 的 实 现 都 以 决 定 为 基 础,并 且 最 终 都 是 基 于 那 些
不再能够涵摄到既有法规范或法秩序的“纯粹的决定”,那么,法律
秩序最终就建立在决断而非规范之上。②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
何“例 外 状 态”会 成 为 施 米 特 主 权 概 念 的 定 义 的 核 心,因 为 唯 有 对
例外状态的决断才是那不再能涵摄到既有法规范的纯粹的决断。
对 于 如 此 天 才 的 理 论 创 见,施 米 特 不 仅 没 有 急 切 地 据 为 己 有,
反而谦逊地将其归功于博丹。与多数学者对博丹的印象不同,在施
米 特 看 来,主 权 与 例 外 状 态 之 间 的 关 系 早 已 为 博 丹 所 洞 见,这 才 是
其主权学说真正令人印象深刻之处,而博丹成功的基础则在于将决
断纳入主权概念之中。③ 为此,我们有必要检视博丹到底说了些什么。

二、博丹的主权论与例外状态

确 实,在 论 述 主 权 时,博 丹 时 刻 不 忘 例 外 状 态。 在《易 于 认 识


历史的方法》中,博丹列举了主权的特征性权力后,马上强调,除非
国 家 处 于 例 外 状 态,否 则 这 些 权 力 最 好 不 要 授 予 他 人,若 一 定 要 授
予他人,那么决断权也应保留在主权者自己手中。④ 在《国是六书》
中,定 义 了 主 权 后,在 阐 释 主 权 的 永 久 性 时,博 丹 首 先 想 到 的 也 是
例外状态。
我 已 经 指 出 这 种 权 力 是 永 久 的。 因 为 在 某 个 特 定 的 时 期
可 能 发 生 某 人 或 某 些 人 拥 有 赋 予 他 们 的 绝 对 权 力 的 情 况,但
是 期 满 后 他 们 只 不 过 仍 是 无 官 职 的 臣 民。 即 使 他 们 能 行 使 这
些 绝 对 权 力 时,也 不 能 称 自 己 为 主 权 者。 在 人 民 或 君 主 愿 意
收 回 这 种 权 力 之 前,他 们 只 不 过 是 权 力 的 受 托 人 或 代 管 人,因

① 卡尔·施米特:
《政治的概念》
(增订本),刘宗坤、朱雁冰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第 32 页。
② 《政治的神学》,第 27 页。
施米特:
③ 《政治的神学》,第 26 页。
施米特:
④ 《易于认识历史的方法》,第 203 页。
博丹:

159
政治思想史 2022 年第 4 期

为人民或君 主 才 永 远 是 主 权 的 合 法 所 有 者。①
换 言 之,因 例 外 状 态 临 时 手 握 绝 对 权 力 的 人 不 是 主 权 者,决 断
例 外 状 态 者 才 是,博 丹 认 为 这 一 原 则 是 主 权 理 论 的 基 础。② 一 个 典
型 的 例 子 是 罗 马 共 和 国 的 独 裁 官,在 博 丹 看 来,独 裁 官 不 仅 一 开 始
就 有 严 格 的 任 期 限 制,而 且 在 罗 马 共 和 国 设 置 保 民 官 后,其 不 被 上
诉 的 特 权 也 被 削 去,因 此,独 裁 官 明 显 不 是 主 权 者。 罗 马 共 和 国 的
历 史 证 明 了 这 一 点,辛 辛 纳 图 斯(Cincinnatus)完 美 地 阐 释 了 独 裁
官 制 度 的 应 有 之 义,在 罗 马 大 军 受 困 于 埃 奎(Aequi)之 时,本 已 退
隐 的 辛 辛 纳 图 斯 奉 命 于 危 难 之 间,出 任 独 裁 官,保 卫 罗 马。 完 成 使
命 后,他 旋 即 遣 散 军 队,解 甲 归 田。 从 出 任 独 裁 官 到 功 成 身 退,不
过 15 天。在整个罗马共和国的历史上,这一制度仅因苏拉(Sulla)
和凯撒(Caesar)而面临过两次危机,但苏拉的野心并未实现 ,凯 撒
虽 几 近 功 成 ,但 最 终 遇 刺 身 亡 。③
无 论 如 何,例 外 状 态 与 主 权 的 亲 缘 关 系,确 实 一 直 在 博 丹 的 论
述 中 若 隐 若 现。 当 博 丹 转 而 考 虑 主 权 者 是 否 会 受 到 各 种 约 束 时,
一方面,他坚定地主张主权的绝对性并不意味着主权者可以为所欲
为,因为主权者是上帝的影像,要对上帝负责,这意味着主权者仍要
受到神法、自然法、自己签订的契约乃至良善的国内法的约束;另一
方 面,博 丹 也 不 忘 强 调 所 有 这 些 约 束 并 不 适 用 于 例 外 状 态,如 若 处
于 例 外 状 态,主 权 者 可 以 不 经 议 会 或 人 民 同 意,径 行 开 征 新 税,任
意变更、修改和废止法律,征收、征用私人财产,宣战,等等。④ 所有
这 些 例 外 状 态 的 开 启,依 靠 的 都 是 主 权 者 的 决 断。 依 施 米 特 之 见,
博丹主权理论的 核 心 就 在 于 此 ,即 把 决 断 纳入 主 权 概 念 之 中 。⑤
但 无 论 如 何,博 丹 从 未 像 施 米 特 那 样 明 确 断 言 主 权 就 是 决 断
例 外 状 态。 如 果 博 丹 真 的 意 识 到 了 这 点,他 没 有 理 由 不 迈 出 那 一
步。因此,当博丹在讨论所有对主权者的约束均不适用于例外状态

① 《主权论》,第 26-27 页。
博丹:
② 《主权论》,第 28 页。
博丹:
③ 《主权论》,第 28-31 页。
博丹:
④ 《主权论》,第 57-114 页。
博丹:
⑤ 《政治的神学》,第 26 页。
施米特:

160
张 遥 :主 权 与 例 外 状 态

时,与 其 说 他 是 在 有 意 暗 示 主 权 与 例 外 状 态 之 间 的 关 系,不 如 说 是
出 于 一 个 一 流 法 学 家 本 能 般 的 严 谨,而 这 恰 恰 是 博 丹 作 为 法 学 家
值 得 尊 重 之 处 。①
但 博 丹 没 有 意 识 到 后 来 施 米 特 意 识 到 的 问 题,与 其 说 是 因 为
两 位 哲 人 在 智 识 上 存 在 多 大 差 距 或 不 同,不 如 说 是 由 于 他 们 身 处
不 同 的 时 代 和 国 家,所 面 临 的 问 题 不 同。 每 个 哲 人 都 是 其 时 代 之
子,哲 学 是“被 把 握 在 思 想 中 的 它 的 时 代”②。 任 何 时 候,一 个 负 责
任 的 知 识 分 子 总 是 要 面 对 自 己 所 处 的 时 代,分 析 其 症 候 并 尝 试 提
出治疗方案。
对于身处 16 世纪的博丹而言,主权概念来源于欧洲的现实 。③
民 族 国 家 的 崛 起 、教 会 的 分 裂 和 法 国 内 部 的 党 派 之 争 导 致 旧 秩 序
进 一 步 瓦 解,这 促 使 博 丹 展 望 一 种 在 主 权 君 主 和 沉 思 式 先 知 的 双
重领导下的国家秩序。在教会失败后为政治社会重建精神秩序的
问 题 ,已 经 缩 小 到 民 族 国 家 的 范 围 内 ;由 于 1 5 6 3 年 法国宗教内战
开 始 ,这个问题更为紧迫。④ 在某种意义上,博丹成功了。作为第一
个 法 律 意 义 上 的 主 权 国 家,法 国 早 在 16 世 纪 末 就 通 过 国 王 的 主 权
决 断 压 制 住 了 不 同 宗 教 派 别 之 间 的 内 战 。⑤
20 世 纪 的 施 米 特 所 面 临 的 最 严 峻 的 时 代 问 题,毫 无 疑 问 就 是
德国纳粹党的兴起。对此,施米特认为,魏玛民国总统应当成为“宪
法的守护者”,对威胁国家的敌人采取专政措施以保护宪法。⑥ 而彼
时 奉 行 自 由 主 义 的 议 会 却 想 在 否 认 敌 友 之 分 的 前 提 下 逃 避 决 断,
试 图 以 商 讨、辩 论 的 方 式 解 决 危 机,这 无 异 于 为 宪 法 的 敌 人 利 用

① 维柯:
《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 从拉丁语源发掘而来》,张小勇译,上海三联
书店,2006 年,第 27 页。
② 《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 年,
黑格尔: “ 序言”第 12 页。
③ 《政治的神学》,第 33 页。
施米特:
④ 沃格林: (修订版),第 235 页。
《政治观念史稿(卷五):宗教与现代性的兴起》
⑤ 卡尔·施米特: 《大地的法》,刘毅、张陈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 101、
135 页;关于博丹的理论与法国君主制发展之间的关系,参见邦尼: 《博丹与法国
君主制的发展》,王涛译,载娄林主编: 《博丹论主权》,华夏出版社,2016 年,第
31-54 页。
⑥ 卡尔·施密特:《宪法的守护者》,李君韬、苏慧婕译,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 217-
219 页。

161
政治思想史 2022 年第 4 期

宪 法 大 开 方 便 之 门。 因 此,施 米 特 在 1923 年 以《当 今 议 会 制 的 思


想 史 状 况 》一 文 批 评 议 会 已 成 为“ 一 件 掩 盖 党 派 统 治 和 经 济 利 益
的 可 怜 外 衣”,1932 年,施 米 特 发 表《合 法 性 与 正 当 性》,批 评 议 会
民主制对纳粹的“合法革命”毫无招架之力。①然而,希特勒还 是 于
1933 年 1 月 30 日 就 任 德 国 总 理 ,施 米 特 对 此 大 表 沮 丧 。

三、法外人与敌友之分

无 论 是 博 丹 的 成 功 还 是 施 米 特 的 失 败,应 当 说 都 恰 好 证 明 了
两 位 哲 人 理 论 的 前 瞻 性 和 现 实 性:一 个 强 有 力 的 主 权 是 政 治 秩 序
的根本依托,决断例外状态则是主权者克定祸乱的有力手段。在施
米 特 的 理 论 构 造 中,例 外 状 态 虽 然 悬 置 了 常 规 状 态 下 的 法 规 范,但
无 碍 于 其 进 入 法 学 ,因 为 决 断 和 规 范 仍 在 法 学 框 架 内 。②
但 现 在,借 助 罗 马 法 的 理 论 资 源,阿 甘 本 否 认 例 外 状 态 是 一 个
“法 的 状 态”,并 将 其 重 绘 为 一 个 不 断 将 政 治 主 体(再)生 产 为“赤
裸生命”的法外空间。③ 而赤裸生命就是主权的原始核心。④ 决断例
外 状 态 的 主 权 者,就 是“暴 力 和 法 律 之 间 的 无 区 分 点,是 暴 力 一 旦
越 界 进 入 法 律 以 及 法 律 一 旦 越 界 进 入 暴 力 的 那 个 界 槛”⑤。这 样,
主 权 就 成 了 一 个 需 要 被 打 破 的 东 西 。⑥
(Homo sacer)⑦、
阿 甘 本 主 要 借 助“法 外 人” “管 辖 权 暂 时 中
(Senatus consultum ulti-
(iustitium)⑧和“元 老 院 终 极 决 议”
止”
mum)这 三 个 罗 马 法 概 念 来 重 塑 主 权 与 例 外 状 态 的 内 涵 及 关 联。

① 《合法性与正当性》,第 24-86、95-183 页。
施米特:
② 《政治的神学》,第 30 页。
施米特:
③ 《例外状态》,第 79 页。
阿甘本:
④ 《神圣人:至高权力与赤裸生命》,第 10 页。
阿甘本:
⑤ 《神圣人:至高权力与赤裸生命》,第 48 页。
阿甘本:
⑥ 《无目的的手段:政治学笔记》,第 153 页。
阿甘本:
⑦ “Homo sacer”有多种不同的译法,如“神圣人” “牲人”
“天谴之人”等,本文正文
所采的“法外人”译法,来自刘小枫先生。参见刘小枫: 《阿冈本与“政治神学”公
案》,《读书》,2014 年第 11 期,第 59-65 页。
⑧ 黄风将这个词译为“中止一般执法活动”,薛熙平译作“悬法”,本文采《元照英美
法词典》的译法“管辖权暂时中止”。

162
张 遥 :主 权 与 例 外 状 态

现在就让我们重新检视这三个概念。
在 罗 马 法 中,法 外 人 是 这 样 一 类 人:他 们 被 驱 逐 出 人 类 社 会,
因 此 不 受 法 律 保 护,任 何 人 都 可 以 杀 死 他 们 而 不 构 成 犯 罪,同 时 他
们不能用来作为人祭的祭品。在阿甘本看来,这种法外人就是主权
暴 力 所 生 产 出 的 赤 裸 生 命,其 当 代 对 应,最 典 型 的 就 是 纳 粹 集 中 营
里的犹太人、难民以及关塔那摩湾拘押中心的恐怖分子等,这些人
的 共 同 特 征 在 于 被 主 权 者 弃 置 于 法 外。① 但 在 所 有 有 关 论 述 中,阿
甘 本 从 来 不 问 主 权 为 何 要 生 产 出 这 些 法 外 人?似 乎 这 纯 然 只 是 因
为主 权 作 为 一 部“ 杀 人 机 器 ”本 性 上 的 恶 。
实 际 上,早 在 古 希 腊 时,我 们 就 能 看 到 类 似 法 外 人 的 刑 罚 设
计,柏 拉 图 在《法 义》中,建 议 对 弑 亲 者 处 死 刑,若 犯 人 逃 亡,就 使
其 终 生 处 于 流 放 状 态,若 敢 踏 入 受 害 者 的 故 土,第 一 个 碰 到 他 的 人
应 将 他 杀 死 并 不 受 惩 罚。② 弑 亲 和 逃 避 审 判 都 受 严 惩,表 面 上 看 是
因 其 被 认 为 不 敬 神,但 其 之 所 以 被 认 为 不 敬 神,背 后 显 然 也 是 一 个
政治上的考虑。这其中的利害并不适合对大众进行阐释,于是古典
政治哲人蔽之以宗教的面纱。
在 被 认 为 是 如 今 成 文 法 始 祖 的 罗 马《十 二 表 法》中,就 有 关 于
“ 恩 主 欺 诈 门 客 的,当 弃 之 于 法 外。”③ 在 古 罗 马 人
法 外 人 的 规 定:
的 习 俗 中,门 客 是 恩 主 的 庇 护 对 象,其 重 要 性 仅 次 于 恩 主 的 被 监 护
人,高 于 其 亲 戚 和 朋 友。 这 种 关 系 的 建 立 通 常 要 经 过 宣 誓 程 序,双
方 保 证 以 信 相 待。 其 后,恩 主 决 定 门 客 的 权 利,门 客 则 要 在 齐 家、
参政、诉讼等 生 活 的 方 方 面 面 为 恩 主 鞍 前马 后。④ 恩 主 背 誓 被 认 为
是 会 令 神 恼 怒 的 大 不 敬,为 平 息 神 的 怒 火,他 面 临 的 惩 罚 就 是 其 与
神 和 人 的 关 联 均 被 断 绝,他 将 既 不 再 受 人 间 法 律 保 护,亦 不 得 成 为
献 给 神 的 祭 品,任 何 杀 了 他 的 人 都 会 被 视 为 是 在 完 成 取 悦 神 的 任
务。 在 罗 马 法 中,与 法 外 人 关 联 的 各 种 罪 行 都 与 破 坏 家 庭 和 市 民

① 《例外状态》,第 7 页;阿甘本:
阿甘本: 《神圣人:至高权力与赤裸生命》,第 181 页。
② 柏拉图:《法义》871d e。参见林志猛:
《柏拉图〈法义〉研究、翻译和笺注》第二
卷《法义》译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年,第 195 页。
③ 《十 二 表 法》8.21。参 见 徐 国 栋:
《〈十 二 表 法〉研 究》,商 务 印 书 馆,2019 年,第
22 页。译文有改动。
④ 《〈十二表法〉研究》,第 249-250 页。
徐国栋:

163
政治思想史 2022 年第 4 期

社 会 的 友 爱 连 结 有 关,除 前 述 恩 主 欺 诈 门 客,还 有 如 为 人 子 错 待 父
亲 、为 人 媳 不 忠 夫 家 、侵 犯 护 民 官 等 。①
政治共同体的基本单位是家庭。法外人破坏家庭的友爱连结,
因 而 也 就 动 摇 了 共 同 体 的 基 础,在 犯 下 罪 行 的 那 一 刻,他 们 便 把 自
己 摆 到 了 共 同 体 的 对 立 面,成 为 了 共 同 体 的 敌 人。 从 这 个 角 度 看,
与 其 说 是 主 权 者“生 产”法 外 人,不 如 说 是 这 些 人 主 动 将 自 己 边 缘
化。 因 此,法 外 人 本 质 上 不 是 别 的 什 么 人,而 是 动 摇 政 治 共 同 体 核
心价值的敌人。古代的立法者毫无疑问地洞悉了这其中的利害,为
维 护 共 同 体 的 秩 序 和 稳 定,他 们 毫 不 犹 豫 地 主 张 应 将 这 种 人 弃 之
于 法 外 。 这 种 弃 置 既 是 一 种 刑 罚 ,也 是 对 其 他 公 民 的 一 种 教 育 。
至 此,我 们 不 难 看 出,阿 甘 本 之 所 以 借 法 外 人 这 一 制 度 绘 出 关
于 主 权 政 治 的 一 幅 可 怖 图 景,实 则 是 基 于 对 敌 友 之 分 的 漠 视。对
此 ,阿 甘 本 倒 也 并 不 讳 言 :
西 方 政 治 的 根 基 性 二 元 对 立,不 是 朋 友 / 敌 人,而 是 赤 裸
生 命 / 政 治 生 存 、生 命 / 生 活 、排 除 / 纳 入 。②
然 而,这 种 抹 杀 敌 友 之 分、对 善 恶 一 视 同 仁 的 政 治 观,一 旦 进
入例外状态,就会暴露出它的伪善和恐怖。当阿甘本将关塔那摩的
恐 怖 分 子 等 同 于 集 中 营 和 难 民 营 中 的 受 害 者 时,又 把“9.11 事 件”
的遇难者置于何地呢?当阿甘本为驱逐难民而鸣不平时,是否考虑
过 难 民 涌 入 给 接 收 国 带 去 的 冲 击,以 及 难 民 与 其 说 是 主 权 暴 力 的
产物,不如说是主权不在场或乏力的产物?当阿甘本将政府防疫举
措 和 纳 粹 集 中 营 的 暴 行 相 提 并 论 时,又 当 如 何 面 对 殚 精 竭 虑 的 医
护 人 员 和 因 疫 情 而 逝 世 的 民 众 呢?当 我 们 在 考 虑 所 有 这 些 政 治 问
题 时 ,实 在 不 应 遗 忘 一 个 来 自 革 命 年 代 的 教 诲 。
我 们 对 敌 人 仁 慈,便 是 对 同 志 残 忍。 一 九 一 七 年 俄 国 十
月革命的成功,十四年国民政府打倒杨、刘肃清反革命派的胜

① Carl Ludwig Von Bar,History of Continental Criminal Law,trans.Thomas S.Bell


and Others,Boston:Little,Brown,and Company,1916,pp.9 10;菲 利 普·内 莫:
《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古罗马政治思想史讲稿》,张竝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1 年,第 49 页。
② 《神圣人:至高权力与赤裸生命》,第 12 页。
阿甘本:

164
张 遥 :主 权 与 例 外 状 态

利,全 赖 对 于 敌 人 取 绝 对 严 厉 的 手 段,不 丝 毫 妥 协,因 为 我 们


不 用 严 厉 的 手 段 对 付 敌 人,敌 人 便 要 用 极 残 酷 的 手 段 对 付 我
们 了。 巴 黎 公 社,对 于 敌 人 不 取 严 厉 处 置,还 容 许 敌 人 占 住 金
融机关,调集军队,所以终被敌人覆灭了。各同志要鉴往知来,
惩 前 毖 后,千 万 不 要 忘 记“我 们 不 给 敌 人 以 致 命 的 打 击,敌 人
便 给 我 们 以 致 命 的 打 击 ”这 句 话 。①

四、西塞罗与凯撒之辩

另 一 个 被 阿 甘 本 用 来 大 做 文 章 的 罗 马 政 制 是“管 辖 权 暂 时 中
止”和元老院终极决议。当元老院认为共和国面临内乱的威胁时,
它 可 以 发 布 终 极 决 议,以 督 促 执 政 官 或 其 他 在 职 官 员 采 取 任 何 必
要 措 施 以 消 除 威 胁。 元 老 院 终 极 决 议 的 发 布 往 往 伴 随 着 中 止 司 法
行政官、法官及法院对民刑事案件行使管辖权及其他管理行为,即
管 辖 权 暂 时 中 止。② 在 正 常 情 况 下,如 果 一 个 罗 马 公 民 未 被 宣 判 有
罪,其 人 身 因 上 诉 权 和 保 民 官 提 供 的 保 护 而 不 会 受 到 官 员 的 任 意
侵 犯。 然 而,一 旦 元 老 院 发 布 终 极 决 议,官 员 们 为 保 护 共 和 国 而 为
的 一 切 行 动 原 则 上 都 无 事 后 被 法 律 追 责 之 虞 。③
有 史 可 稽 的 第 一 个 元 老 院 终 极 决 议 通 过 于 格 拉 古(Tiberius
Sempronius Gracchus)任 保 民 官 时 期。 彼 时,格 拉 古 酝 酿 了 一 个
激 进 的 土 地 改 革 法 案,但 元 老 院 唆 使 另 一 保 民 官 屋 大 维(Marcus
Octavius)予以否决。格拉古随即宣布管辖权暂时中止,政府停摆,
以此向元老院施压,但元老院拒绝让步。于是格拉古采取了更为激
进 的 行 动,他 在 部 落 大 会 上 鼓 动 民 众 罢 免 屋 大 维,然 后 直 接 将 法 案
交付大会表决并通过。为保护自己及继续推进改革,格拉古决定再
次 竞 选 下 一 年 度 的 保 民 官,然 而,这 一 做 法 不 合 罗 马 宪 制。 于 是 大

① 毛泽东:
《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文集》
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 35 页。
② 朱塞佩·格罗索:
《罗马法史》
(2018 年校订版),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8 年,第 125、144 页。
③ 《罗马共和国政制》,晏绍祥译,商务印书馆,2016 年,第 134 页。
安德鲁·林托特:

165
政治思想史 2022 年第 4 期

祭 司 纳 西 卡(Scipio Nasica)鼓 动 元 老 院 通 过 终 极 决 议,宣 布 暂 时


中 止 一 切 宪 制 保 障,责 成 执 政 官 对 格 拉 古 采 取 措 施,但 执 政 官 对 此
决议的合法性心存疑虑,拒绝执行。纳西卡遂率众打死格拉古及其
党羽千余人,但他在事后并未被追责。①
另一桩与终极决议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喀提林阴谋
(Catilinarian conspiracy)。没落贵族喀提林(Catiline)在竞选执
政 官 失 败 后,密 谋 刺 杀 当 选 执 政 官 西 塞 罗 及 其 同 僚,但 这 一 计 划 因
有人泄密而失败。喀提林随后逃出罗马,试图纠集军队发动政变。
在 西 塞 罗 将 这 一 阴 谋 告 知 元 老 院 后,元 老 院 通 过 终 极 决 议,授 权 西
塞 罗 尽 一 切 办 法 保 卫 共 和 国。最 终 西 塞 罗 设 计 逮 捕 了 喀 提 林 在 罗
马城内的同党,挫败了这场巨大的阴谋。经元老院商议,为绝后患,
这 些 叛 国 者 未 经 公 审 即 被 处 死 。②
在 阿 甘 本 看 来,管 辖 权 暂 时 中 止 和 元 老 院 终 极 决 议 标 示 着 罗
马 宪 政 秩 序 的 界 限,同 时 也 是 现 代 例 外 状 态 的 原 型。③ 透 过 对 这 一
制度的系谱学考察,阿甘本认为可以得出下述结论:1.例外状态不
等于独裁,而是一个缺乏法的空间;2.这个缺乏法的空间却又与法
秩序紧密关联;3.例外状态期间的行为无法被法律评价,它们既不
合法,也非违法;4.法通过借助例外状态包含自身之不在场并占有
例 外 状 态。④ 既 然 例 外 状 态 也 是 一 个 法 外 空 间,它 就 必 然 与 法 外 人
有所关联。阿甘本发现,历史再明显不过地彰示了以下统治奥秘:
主 权 者 利 用 例 外 状 态 使 得 每 一 个 人 都 成 为 潜 在 的 法 外 人 。⑤
为 了 判 断 阿 甘 本 的 上 述 结 论 是 否 真 实,我 们 有 必 要 回 到 喀 提
林阴谋被挫败后,罗马元老院里发生的一场辩论。元老们的议题很
简 单,即 是 否 处 死 被 捕 的 叛 国 者。 西 塞 罗 担 心 夜 长 梦 多,主 张 立 即

① 《罗 马 史》第 四 卷,李 稼 年 译,商 务 印 书 馆,2014 年,第 78-


特 奥 多 尔·蒙 森:
81 页;格 罗 索:
《罗 马 法 史》,第 233-234 页;徐 国 栋:
《〈十 二 表 法〉研 究》,第
273-274 页。
② 《喀提林阴谋 朱古达战争》,王以铸、崔妙音译,商务印书馆,2011
撒路斯提乌斯:
年,第 107-178 页;蒙森:
《罗马史》第五卷,第 144-160 页。
③ 《例外状态》,第 63、74 页。
阿甘本:
④ 《例外状态》,第 79-81 页。
阿甘本:
⑤ 《神圣人:至高权力与赤裸生命》,第 120 页。
阿甘本:

166
张 遥 :主 权 与 例 外 状 态

处 死 他 们,以 绝 后 患。 但 根 据 共 和 国 的 法 律 传 统,处 公 民 死 刑 的 判
决,应经人民公审作出,否则被处死的将是违反该法的官员。① 但在
罗 马 城 内 的 喀 提 林 支 持 者 还 没 有 被 肃 清 的 情 况 下,公 审 叛 乱 者 无
疑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西塞罗在元老院提议越过常规法律程
序,径 行 处 决 叛 乱 者。 但 凯 撒 反 对 这 一 提 议,他 认 为,元 老 院 本 非
司法机关,无权断案定罪;不经审判就处决公民更是会开一个很坏
的 先 例,为 僭 政 大 开 方 便 之 门。 凯 撒 提 议 终 身监 禁 这 些 叛 国 者,并
处 没 收 财 产 。②
尽 管 凯 撒 的 提 议 并 不 现 实,但 还 是 动 摇 了 元 老 院 起 先 的 决 定,
随 即 元 老 们 也 纷 纷 提 出 别 的 意 见,直 到 小 加 图(Cato Minor)站 出
来 反 对 凯 撒 的 提 议,他 认 为,无 论 叛 乱 者 被 关 押 在 何 处,元 老 院 都
无法阻止他们被尚未确认的同谋所营救;同时,在喀提林和他的军
队 还 没 有 被 消 灭 的 情 况 下,元 老 院 需 要 处 死 他 的 同 谋 来 威 慑 喀 提
林及其同党。③ 最后,针对凯撒对死刑判决合法性的质疑,西塞罗予
以 反 驳 并 重 申 了 处 死 叛 乱 者 的 必 要,他 指 出,这 些 叛 乱 者 密 谋 反 对
共 和 国,已 是 共 和 国 的 公 敌 而 非 公 民,因 此,保 护 罗 马 公 民 的 法 律
不 再 适 用 于 他 们。④ 在 小 加 图 和 西 塞 罗 的 影 响 下,元 老 院 最 终 投 票
决定处决叛乱者。西塞罗亲自将这些叛国者带赴刑场,处决了他们。
这 场 辩 论 可 以 被 视 作 关 于 例 外 状 态 之 性 质 的 一 次 经 典 探 讨,
一场决断论法学与规范论法学之争。西塞罗和凯撒争论的核心,在
于为捍卫共和国,未经常规法律程序而处死这些叛国者是否合法?
可 见,无 论 是 西 塞 罗 还 是 凯 撒,显 然 都 认 为,例 外 状 态 并 非 一 个 法
外 空 间,否 则 就 不 会 有 这 场 争 论。 实 际 上,只 要 主 权 存 在,就 意 味

① 西塞罗:
《论共和国》2.31.54。参见西塞罗:
《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王焕生
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年,第 76-77 页。另见 A.W.Lintott,Violence in Re-
publican Rom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pp.161 167;格 罗 索:
《罗马法史》,第 126-127 页;蒙森:
《罗马史》第五卷,第 155 页;徐国栋:
《〈十二
表法〉研究》,第 263-264、272-273、305-306 页。
② 《喀提林阴谋 朱古达战争》,第 159-163 页。
撒路斯提乌斯:
③ 《喀提林阴谋 朱古达战争》,第 163-168 页。
撒路斯提乌斯:
④ 西塞罗:
《反喀提林第四演说》,载撒路斯提乌斯:
《喀提林阴谋 朱古达战争》,第
239 页。

167
政治思想史 2022 年第 4 期

着 同 时 存 在 一 个 法 的 范 畴,公 权 力 的 行 使 要 么 合 法,要 么 不 合 法,
不 可 能 出 现 所 谓 法 的 空 缺。 法 的 空 缺 严 格 来 说 只 存 在 于 前 政 治 社
会,亦 即 自 然 状 态 之 中。 但 例 外 状 态 作 为 一 种 制 度 化 存 在,本 身 就
意味着它绝非一种自然状态。
例 外 状 态 下 的 权 力 运 转 之 不 被 追 究 责 任,不 是 因 为 一 个 法 外
空 间 被 开 启 了,而 是 因 为 一 个 独 特 的 法 空 间 被 开 启 了,在 这 个 空 间
里 存 在 的 只 有 赤 裸 裸 的 敌 友 之 分,掌 权 者 扶 友 损 敌 的 一 切 都 因 此
获 得 了 合 法 性,这 其 实 也 是 西 塞 罗 的 一 个 核 心 观 点。 在 西 塞 罗 首
次 向 元 老 院 揭 发 喀 提 林 阴 谋 时,他 就 曾 表 示,凭 元 老 院 终 极 决 议 授
予 他 的 权 力,他 就 有 权 直 接 下 令 处 死 喀 提 林。 为 了 支 持 这 一 立 场,
西塞 罗 引 述 了 纳 西 卡 杀 死 格 拉 古 而 未 被 处 罚 的 先 例 。 在 西 塞 罗 看
来 ,纳 西 卡 一 介 平 民 尚 可 为 之,自 己 身 为 执 政 官,自 然 更 是 当 仁 不
让 。① 但 从 西 塞 罗 最 后 将 叛 国 者 交 由 元 老 院 处 置 而 非 自 己 独 断 来
看 ,他 清 楚 地 意 识 到 自 己 的 这 一 观 点 并 未 得 到 普 遍 认 可 ,可 能 授
人 以 柄,于 是 他 才 诉 诸 元 老 院 的 权 威 以 期 减 轻 自 己 可 能 面 临 的 政
治 压 力。②但 从 西 塞 罗 后 来 的 命 运 看,这 一 举 措 并 未 取 得 理 想 中 的
效果。
如 果 凯 撒 的 发 言 是 真 诚 的,那 么 他 的 核 心 关 切 就 和 阿 甘 本 是
一样的。用阿甘本的话总结凯撒的观点就是,对这桩个案的例外处
理,可 能 使 主 权 暴 力 以 宣 布 例 外 状 态 为 手 段 杀 人 成 为 一 种 常 态 化
统治机制。但凯撒的这种担忧是以共和国一直存续为前提的,现实
情 况 则 是 ,如 果 不 立 即 决 断 这 些 叛 国 者 的 生 死 ,共 和 国 就 随 时 面
临 着 被 倾 覆 的 风 险,连 确 立 一 个 哪 怕 是 坏 先 例 的 机 会 都 没 有。 更
何 况 这 个 先 例 是 好 是 坏,实 际 上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后 来 执 政 者的
德性。因此,当西塞罗以敌友之分及例外状态为由论证自己主张的
合 法 性 时,他 就 显 示 出 了 自 己 作 为 一 个 法 学 家 和 律 师,对 于 法 律 以
及合 法 性 与 正 当 性 ,比 凯 撒 更 深 刻 的 理 解 。

① 西塞罗:
《反喀提林第一演说》,载撒路斯提乌斯:
《喀提林阴谋 朱古达战争》,第
180-181 页。另见西塞罗:
《论演说家》,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287 页。
② 《罗马史》第五卷,第 155-156 页。
蒙森:

168
张 遥 :主 权 与 例 外 状 态

如 果 说 主 权 就 是 决 断 例 外 状 态,那 么 对 例 外 状 态 的 决 断 就 是
最 高 的 法。 因 此,施 米 特 对 主 权 的 定 义,就 暗 示 了 存 在 一 个 关 于 法
的 等 级 体 系。 就 此 而 言,施 米 特 与 凯 尔 森 的 观 点 是 一 致 的,法 律 秩
序不是一个相互对等、如同在同一平面上并立的诸规范体系,而是
一 个 不 同 级 的 诸 规 范 的 等 级 体 系。① 在 这 个 等 级 体 系 里,对 例 外 状
态 的 决 断 因 为 可 以 悬 置 所 有 其 他 法 与 规 范,并 使 自 己 成 为 公 权 力
行 动 独 一 的 合 法 性 来 源 ,因 而 就 在 法 律 体 系 中 居 于 最 高 位 阶 。
在 正 常 状 态 下,这 种 最 高 位 阶 的 法 对 民 众 保 持 缄 默,只 有 进 入
例 外 状 态 时 ,才 会 彰 显 自 身 。
现 在,我 们 终 于 可 以 理 解,为 何 以 施 米 特 的 主 权 定 义 为 起 点 的
阿 甘 本,最 终 却 走 到 了 施 米 特 的 对 立 面。 一 方 面,阿 甘 本 拒 绝 承 认
划 分 敌 友 对 于 政 治 的 根 本 性 意 义,因 而 在 对 法 外 人 的 探 讨 中,他 可
以 完 全 无 视 主 权 者“生 产”法 外 人 的 原 因 和 必 要 性,从 而 将 主 权 渲
染为一部缺乏伦理内涵的暴力机器;另一方面,他利用了施米特的
主 权 定 义,但 又 否 认 例 外 状 态 仍 在 法 律 框 架 之 内,从 而 可 以 将 例 外
状 态 描 述 为 前 述 生 产 活 动 的 手 段。 但 由 于 施 米 特 的 主 权 定 义 实 际
上 预 设 了 例 外 状 态 在 法 框 架 之 内,因 而 阿 甘 本 对 例 外 状 态 的 描 述
就 难 以 逃 脱 逻 辑 上 的 困 境。 然 而,透 过 一 系 列 令 人 目 眩 的 修 辞,这
种 逻 辑 困 境 反 而 成 了 一 种 让 许 多 人 津 津 乐 道 的“ 后 现 代 式 悖 论 ”。

五、余 论

在《治 邦 者》
(旧 译《政 治 家》)中,柏 拉 图 指 出 了 法 律 的 根 本
性局 限 ,即 法 律 的 抽 象 性 与 差 异 化 生 活 之 间 的 鸿 沟 。
法律从来不曾有能力来准确理解什么对所有人同时是最
好 与 最 正 义 的,也 没 有 能 力 来 施 予 他 们 最 好 的 东 西,因 为 人 的
差异性、人的行动的差异性以及人事的变易性,不承认任何技
艺能对一切事物作一简单而永恒之断言。②

① 《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第 193 页。
凯尔森:
② 《治 邦 者》249a b。参 见 柏 拉 图:
柏 拉 图: 《政 治 家》,洪 涛 译,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2006 年,第 75 页。

169
政治思想史 2022 年第 4 期

这 种 缺 陷 决 定 了 法 律 之 治 只 能 应 付“那 种 经 过 无 数 次 重 复 而
变 得 麻 木 的 机 械 ”① 生 活 ,一 旦 出 现 例 外 状 态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法 律
就 必 须 被 悬 置 ,否 则 它 就 反 而 会 成 为 克 服 危 机 的 绊 脚 石。因此,从
理论上讲,最好的政制不是法治,而是人治,准确地说 ,是 哲 人 王 之
治 。② 但 哲 人 王 难 以 觅 得 ,即 使 存 在 ,也 不 能 保 证 在 权 力 长 期 的 熏
陶下永不败坏。于是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法律之治。③
因 此,如 果 说 例 外 状 态 就 像 一 扇 门,那 么,与 其 说 它 是 法 与 无

法之间的一扇门 ,不如说它是智慧的立法者为我们保留的一扇暂
时 通 往 最 佳 政 制 的 门:一 旦 政 治 生 活 中 出 现 规 范 日 常 生 活 的 法 律
难 以 克 服 的 危 机 ,这 扇 门 就 会 打 开 。 因 为 只 有 最 好 的 政 制 才 有 能
力 克 服 最 大 的 危 机 。⑤

(责任编辑 董成龙)

① 《政治的神学》,第 32 页。
施米特:
② 《治邦者》249a b。参 见 柏 拉 图:
柏 拉 图: 《政治家》,第 75 页。另见柏拉图:
《王
制》473c e。参见柏拉图:
《理想国》,王扬译注,华夏出版社,2017 年,第 201 页。
③ 《法义》875a d。
柏拉图:
④ 《例外状态》,第 8 页。
阿甘本:
⑤ 《易于认识历史的方法》,第 321 页。
博丹:

170
政治思想史 2022 年第 4 期

the sociology of juristic concepts. The theory of constituent power also relies on it.
The metaphysical foundation of national constituent power can be traced back to
Scotus’radical voluntarism. Scotus proposed a theory of synchronic contingency
which greatly promotes the God’s transcendence and deepens the contingency of
the created order. Carl Schmitt’s constituent power is similar with it. He tries to
use the freedom contained in the political action to confront the modernity, and it
will cause great danger.
Key words:constituent power;metaphysical foundation;political theology

Sovereignty and the State of Exception


Zhang Yao
Abstract:The affinity between sovereignty and the state of exception emerged
as early as Bodin. Schmitt was keenly aware of this point, and he reconstructed a defi-
nition of sovereignty centered on the state of exception. Though Bodin and Schmitt
have different emphasis on the definition of sovereignty, both of them believe that
a strong sovereignty is the fundamental support of political order, and that decid-
ing the state of exception is a powerful means for the sovereign to quell disorder.
Starting from Schmitt’s definition of sovereignty, Agamben examined the homo
sacer and the state of exception in Roman law. However, in this process,Agamben
erased the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nemies and friends
for political decisions, and described the state of exception as a lawless realm,thus
took a path that was the exact opposite of Bodin’s and Schmitt’s.
K e y w o r d s :Bodin;Schmitt;sovereignty;decisionism;state of exception;
homo sacer

Change and Constancy in Francis Fukuyama’s


Concept of Democracy
Qi Chengcheng
Abstract:Starting from“the End of History”, Francis Fukuyama’s view of de-
mocracy has been developing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democracy, Fukuyama tried to build a grand theory of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and to restate the history of world politics through the political order
constituted by the state,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accountable government, thus providing
a new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political decline. Superficially, Fukuyama’s view of
democracy has formed a sharp contrast between“the End of History”and a series of
reflections on contemporary Western democracy. But in essence, Fukuyama’s view of
democracy has not changed much, and has always defended the universality of liberal
democracy. Fukuyama’s views on the priority of state construction, the accountability
of power, and the responsiveness of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flecting on contem-
porary Western democracy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K e y w o r d s :Francis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liberal democracy;
democratic governance

20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