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第 22 卷 第9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2(9):1430~1436

2003 年 9 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Sep.,2003

三维模型试验新技术及其在大型地下洞群
研究中的应用*
李仲奎 1 卢达溶 2 中山元 3 细见浩 3 孙建生 4
(1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北京 100084) (2 清华大学机械学院 北京 100084)

(3 中部电力公司 名古屋 日本) (4 青木建设研究所 筑波 日本)

摘要 介绍了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的几项新技术,包括高容重模型材料 NIOS 的采用、三维复杂地应力场的


生成和监控技术、洞室群施工过程模拟中的隐蔽开挖技术和内窥监测等等。根据国内外文献查对,这几项技术在
岩石力学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尚未见报道。目前,这些新技术已成功用于某超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施
工仿真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并对设计方案起到有力的支持和验证作用。本项试验的
成功,开辟了地下洞室工程三维试验研究的一条新途径,其成果可以应用于我国其他超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的布
置、设计和研究。
关键词 应用力学,三维模型试验,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模拟
分类号 U 4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3)09-1430-07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FOR 3D


GEO-MECHANICS MODEL TEST OF LARGE UNDERGROUND HOUSES

Li Zhongkui1,Lu Darong2,Nakayama H3,Hosomi H3,Sun Jiansheng4


(1Department of Hydraulic Eng.,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 School of Machinery,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3 4
( CHUBU Electric Power Company,Nagoya, Japan) ( AOKI Institute,Tsukuba, Japan)

Abstract Several newly developed techniques and methods for 3 dimensional geo-mechanics model test are
introduced,such as new model material NIOS with high density and low cost,so-called discretized finite
principal stress surface load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e modeled initial stress field of the
test,the special technique and apparatuses for modeling the excavation of houses located deep inside the model
material,inner peep technology and so on. By adopting those new techniques and methods mentioned above,a
very large 3D model test with high comparability for a newly designed underground powerhouse has been
fulfilled. The excavation sequence and the supporting reinforcements were also modeled in the test. The model
test was successful and the results were fairly satisfactory. Thos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other
large geo-mechanics model test.
Key words applied mechanics,3D model test,underground group caverns,modeling for excavation and
supporting

2002 年 3 月 7 日收到初稿,2002 年 4 月 8 日收到修改稿。


* 日本中部电力公司、日本青木建设研究所和清华大学 985 重点资助项目。
作者 李仲奎 简介:男,1946 年生,1970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90 年于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
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岩石力学及地下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第 22 卷 第 9 期 李仲奎等. 三维模型试验新技术及其在大型地下洞群研究中的应用 • 1431 •

原理和技术、洞室群开挖尤其是内部洞室隐蔽开挖
1 概 述 技术的实现、内部物理量量测方法等等,因而,几
十年来一直没有明显进展。在本试验中,作者提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值模拟仿真分 并研制了离散化多主应力面加载和控制系统,成功
析方法已经广泛用于岩土及地下工程的研究和设 地解决了复杂三维初始应力场的模拟难题;利用清
计。但对于大型或超大型工程,地质力学物理模型 华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通过校内外及国内外的
试验研究方法仍然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超大型 多种技术合作,采用机械臂和步进微型掘进机技术、
工程往往没有先例可以比较,以及地质和地应力条 微型高精度位移量测技术、声波测试技术、光纤测
件千差万别,而且不同的数值分析方法和采用的模 量及内窥摄影技术等,解决了三维试验中的隐蔽开
型不同也会给出差别较大的结果。物理模型试验与 挖模拟及量测等关键技术问题,成功地完成了复杂
数值方法相比有它的弱点,如改变方案不灵活、有 洞室群模型试验。这一试验对地下工程试验研究领
尺寸效应、试验难度大、费用高,尤其是三维模型 域起到一定的开拓作用,其成果也可应用于今后我
试验更是如此。然而,物理模型则由于是真实的物 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其他超大型地下水电站的设
理实体,在基本满足相似原理的条件下,更能真实 计和研究。
地反映地质构造和工程结构的空间关系,更准确地
模拟施工过程和影响。试验结果能给人以更直观的 2 新型模型材料 NIOS
感觉,使人更容易从全局上把握岩体工程整体力学
特征、变形趋势和稳定性特点,以及各洞室或结构 根据相似理论,为了保持模型的正态特性,使
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其次,也 模型力学参数的相似比尺与模型几何相似比尺的一
可以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各种数值分析结果进行 致是重要的,这就要尽量保证模型材料的容重γm 与
一定程度上的验证,而不必等到工程施工以后。这 实际岩体的容重相等,即容重比尺:Kγ=γp /γm=1。
无疑对于大型或超大型岩体结构工程研究和设计有 这样,就需要寻找容重很高而弹模和强度较低的模
重要意义。近年一直在进行的研究坝体、坝基和坝 型材料。以往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所采用的模型材
肩稳定性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就是明证,而且 料大多是以重晶石粉、重硅粉为材料主体。这些成
在试验规模、试验方法和试验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 分 作 出 的 模 型 材 料 容 重 一 般 仅 能 达 到 24 ~ 25

重要成果[1 5]。 kN/m3。以加膜铁粉为主料,以松香为胶结剂的 MIB
从文献检索结果来看,研究地下厂房洞室群的 材料可以达到较高的容重,甚至超过 30 kN/m3,但
岩石力学物理模型试验,与研究坝体、坝基和坝肩 是,这种材料较为昂贵,以松香为胶结剂则必须在
稳定模型试验相比,则有很大的差距。到目前为 较高温度下进行拌和制作模型,不易均匀且会有残
止,大多为平面模型试验和少数几个小型三维试 余温度应力,因而只适于制作小型模型。而模型太

验 [6 10]。如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郭舜年等所做的二 小,则无法模拟洞室群的开挖。文[8]中模型试验的
滩水电站导流隧洞平面模型试验研究、总参某部工 地下厂房洞室就是预先做好又埋入模型中去的。
程兵科研三所进行的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与支 本研究经过大量的试验比较,摸索出一种称为
护系统的地质力学平面模型试验研究[11]、同济大学 NIOS 的模型材料,它以天然铁矿经过研磨淘洗精
程桦等所做的复合式隧道衬砌支护的力学机理及其 选出的纯 Fe3O4 粉及清洁河沙作为主体模型材料,
承载力研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与日 石膏作为胶结剂的方法和配比,可以模拟容重为
本青木建设研究所合作进行的节理岩体中隧道围岩 25~30 kN/m3 的岩体,作成几何相似比尺为 1∶
稳定平面模型试验[7]、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所做的 100,总重 100 t 的三维地质力学岩体模型,容重比
采用以加膜铁粉和重晶石粉为骨料,以松香为胶结 尺 Kγ =1,从而使模型力学参数的相似比尺与模型几
剂经压制而成的 MIB 材料制作某水电站厂房三维 何相似比尺相一致,均为 1∶100。这对于模型的制
模型的试验研究[12]等。 作、量测提供了方便条件。这种材料容重高、性能
这些试验都没有模拟洞室的施工过程,对洞室 稳定、无毒性、无扬尘,价格比重晶石粉和 MIB 材
稳定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地应力场模拟更为简化。 料便宜得多,且制作方便,对环境无影响,亦可重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模拟地下洞室施工过程的三 复使用。图 1 为材料试件。表 1 给出了几种岩体模
维模型试验难度太大。例如,三维地应力场的模拟 型材料的配比和力学参数。
• 1432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年

乙烯薄膜,并在薄膜上以打孔的方式模拟不同的节
理连续度和不同的 c,ϕ 值(如φ 20 mm,间距 1.77 cm
× 1.77 cm,梅花形布置,即可模拟 50%的节理连续
度)。

3 离散化多主应力面加载和监控系统

三维原始地应力的模拟是三维地质力学试验成
败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难点之一。经过研究、论
证和试验,笔者提出并研制了“离散化多主应力面
加载及监控系统”
,成功地模拟了三维地应力场,保
证了试验的初始条件。离散化三维多主应力面加载
试验中还特制了一个 60 cm × 60 cm × 100 cm 系统,是在地质力学模型仿真试验中,首次提出使
的大型试件,见图 2。制作这一试件的目的和研究 用的一种能近似模拟复杂三维空间地应力场的加载
内容有:研究实际模型分层夯压的机具;研究实际 系统。
模型分层夯压的制作工艺、压实强度、夯压遍数; 它的基本思路来源于有限元、边界元、离散元
研究实际模型的开挖方法和进度;研究内部洞室隐 等将研究域离散化进行数值分析的原理,把需要模
蔽开挖的可行性和定位方式;隐蔽开挖机械臂和微 拟的复杂变化的地应力分布场,离散为有限多个微
型掘进机进行试验性开挖;研究锚固支护系统的模 小的单元应力场,并将此单元应力场等效为一个均
拟方案、材料、实施手段和了解大体积模型材料的 匀应力场。用一组垂直于该单元应力场主应力矢量
干燥情况。构造面的模拟方法是采用 0.1 mm 厚的聚 的微小主应力面,代替原来的斜截面,并在这一组
主应力面上按照等效主应力的大小施加法向力,就
达到了模拟这一单元应力场的目的。对各个离散的
单元应力场均进行这样的操作,就可以完成整个试
验域复杂变化的应力场的模拟。以上原理可用图 3
表示。这一加载系统由高压气囊、反推力板、限位
千斤顶、垂直立柱、封闭式钢结构环梁、支撑钢架
和空气压缩机组成,如图 4。此外,还设计了压力
监测和报警辅助系统,采用压力监测仪监视每一个
高压气囊的压力变化情况,当气囊内压力变化超过
额定值时,报警装置即会发出信号,以保证试验期
间的压力稳定。
根据圣维南原理和试验过程中对应力变化情况

表1 模型材料参数值
Table 1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materials
岩体材料参数 模型材料参数
磁铁矿粉
岩体类别 岩性 抗剪强度
-3 /石膏/% -3
容重/kN・m 抗压强度/MPa 弹模/GPa 容重/kN・m 抗压强度/MPa 弹模/MPa
c/MPa ϕ /(°
)

Ⅱ1 完整玄武岩 28.5 250~300 28~38 90/5 28.5 2.85 310 0.08 46

Ⅱ2 完整角砾熔岩 27.5 200~250 18~26 90.5/3.5 27.5 1.65 210 0.06 40

Ⅲ1 较完整玄武岩 26.5 110~160 18~28 95/4 26.5 1.56 200 0.04 36

Ⅳ1 较破碎玄武岩 26.5 150~200 11~16 95/2.5 26.5 0.95 135 0.03 30


第 22 卷 第 9 期 李仲奎等. 三维模型试验新技术及其在大型地下洞群研究中的应用 • 1433 •

分内容较多,将另文详细介绍。
试验还进行了支护方案的模拟。按照数值计算
优选的支护方案,对试验范围内地下洞室群的锚固
支护(包括 3 大洞室的喷混凝土、锚索)也进行了模
拟。锚索按实际位置模拟并施加预应力。系统锚杆
与喷混凝土联合模拟为挂金属丝网涂浆。锚索模拟
的跟踪监测,以及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实际加载系统 材料采用金属铝线或细铜丝束,用建筑胶浆固结,
的模拟计算,证明除在离散加载面附近的岩体中因 以螺旋加载方式施加预应力。
应力集中的存在而发生应力不均匀外,洞室群周围
应力场比较均匀并接近设计的模拟值。此部分内容
5 三维洞室群试验的量测
将另文介绍。 对施工模拟过程中的洞室内部收敛变形及破坏
形态进行了多种方式的量测:在主厂房、主变室、
4 三维洞室群开挖、支护模拟技术 尾调室 3 个主要洞室中,采用预埋多点位移计方式
进行内部收敛以及洞周围岩深部的变形量测;采用
地下厂房洞室群中的洞室纵横交错,模型试验 光导纤维进行内部变形的量测;采用超声波测量方
中进行施工开挖仿真模拟,极为困难。本试验对试 法进行洞周围岩屈服松动区的量测(图 6);采用内部
验范围内地下洞室群的开挖过程按照设计的施工程 摄影方式进行了内部破坏形态的观测。在主厂房、
序进行模拟,取得了成功。除了主厂房、主变室和 主变室、尾调室 3 个主要洞室围岩中的适当位置,
尾水调压室 3 大洞室之外,在本试验中,还包括了 预埋三向应变计、应变花,进行应力场分布的量测。
完全隐蔽在模型内部的的尾水管和母线廊道,该处 在重要位置,预埋光纤传感器,与应变片测量相比
手工或一般开挖工具难以触及。尾水管的隐蔽开挖
长度为 125 m,而且为渐变的城门洞形断面。母线
廊道断面也为城门洞形,但是,靠近主变室一侧 13 m
一段断面加大,造成母线廊道断面突变。这些都给
开挖模拟带来极大困难。隐蔽开挖无法采用一般的
手工钻进方法,需要设计专门的钻凿机具。经过反
复研究试验,制定了 3 级定位、3 级开挖的试验方
案。在模型中、试验台和机械设备上开发出 3 套空
间定位系统,设计了隐蔽开挖机器臂和微型步进式
掘进机,以及与之配合使用的隐蔽洞室内窥系统,
成功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如图 5 所示。由于这部
• 1434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年

较,测量应力场分布。 各取 3 大洞室最大开挖跨度的 1~1.5 倍长度,实际


各约为 1.27 倍,总长度为 620 m;沿高程方向的下
6 某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三维模型 方取到洞室高度的 1~1.5 倍,实际取为 1.45~1.85
试验[13~18] 倍,达到海拔 200 m;上方取到地面,实际模型做
到海拔 670 m,其上部作为荷载加在模型顶面;沿
以上介绍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新技术的开 主厂房的纵轴线方向取 3 个机组段长度(自 5 号机
发是结合某超大型地下水电站设计工作进行的。拟 组中心线至 8 号机组中心线),为 102 m。因为模
建水电站位于四川和云南省交界的金沙江深山峡谷 型几何比尺为 1∶100,所以,岩体模型尺寸为长×
中,是我国继三峡水电工程后又一超大型水电站。 高×宽 = 6.20 m×4.70 m×1.02 m。在洞室轴线方向的
电站总装机容量 12 600 MW,共计 18 台 700 MW 长度相当于 3 倍洞跨,或 1.5 倍洞高。模型内部模
的水轮发电机组。该工程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 拟了 2 条完整的母线道和 2 条尾水洞,可以在较大
地下洞室群布置复杂、纵横交错,尤其是左岸地下 程度上反映洞群的三维效应。
厂房轴线与最大主应力线呈较大角度相交,对厂房 (2) 地形及地质条件模拟。对模型试验范围内
的地形、地貌和三维地质构造进行模拟,模型基本
洞室稳定不利。而且厂房又位于高地震烈度区(高达
满足几何、物理、力学相似条件,如图 8。
8 度),如此超大规模的地下洞室群在施工期和运行
过程中的长期安全稳定问题,都是前所未遇的。因
此,有必要进行地下厂房洞室群大型三维地质力学
模型试验。
电站厂房采用全地下式,分左、右岸地下厂房,
各布置 9 台机组。左岸地下厂房布置在大坝上游山
体内,总装机容量 6 300 MW。厂房轴线为 N24°
W,
3 大洞室平行。主厂房尺寸为 318.03 m×31.90/28.40
m×75.10 m(长×宽×高),厂房总长度 426.0 m。主变
室全长 325.52 m,宽度 19.8 m,高 26.5 m。尾水调
压室全长 300.0 m,宽度 26.5/25.0 m,高度 95 m, (3) 对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开挖、支护方案进行
中间设 2 条岩柱隔墙,厚度 18.0 m。如图 7 所示。 模拟。试验工作自 2000 年 5 月开始各项前期工作,
包括场地准备、试验台设计和施工、模型材料设计
和试验、模型制作和传感器埋设、地应力场生成和
监控系统研制、隐蔽洞室开挖系统研制和试运行、
测量仪器的研制和准备等等。2001 年 7 月 15 日正
式实施洞室开挖模拟,量测系统进行同步量测,采
集数据,至 2001 年 8 月 18 日完成洞室群开挖,历
时 1 年 4 个月。由于上述各项试验新技术的采用,
试验获得了成功。试验得出了洞群围岩变形、应变
应力、屈服区分布等模拟结果,如图 9 所示,验证
了设计单位推荐方案的合理性。
试验表明,在厂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和地应力条件下,该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总体
布置、洞型设计、洞室间距是合理的。主变室滞后
主厂房和尾水调压室开挖一期的施工方案以及锚固
本试验研究对象为左岸地下厂房洞室群,包括 支护方案,对洞室安全成洞均有保证。在试验开挖
主厂房、主变室、尾水调压室、母线道和尾水管。 过程中,洞室群保持了总体稳定,主要洞室周边未
(1) 模拟范围。地下厂房顺水流方向的上下游 出现明显的开裂及变形突变。洞周屈服松动区的分
第 22 卷 第 9 期 李仲奎等. 三维模型试验新技术及其在大型地下洞群研究中的应用 • 1435 •

布与厂区地质条件和洞室断面情况及空间相对关 用。通过对模型锚索应力的测量,反映出对目前的
系,有较好的吻合。推荐的支护方案对洞室整体性 开挖方案,锚索应力有明显增加。因为尾调室是上
的加强有明显的作用,并基本上控制了松动区的发 下先开挖然后中间再挖通,高边墙有一个突然形成
展。 的过程。虽然这一情况因为中间隔墙的存在而减弱,
根据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的经验,洞室围 但对离隔墙远一些的部位仍有一定的冲击作用。考
岩越稳定,围岩的整体性越好(早期喷锚支护可以增 虑到这一点,尾调室上下游边墙锚索的预应力施加
加这种整体性),则在后期开挖过程中,洞室上抬的 应有所控制,而隔墙的加固应适当提前。
趋势越明显。推荐的支护方案在主厂房顶拱埋设的 由于采用了多项试验新技术,试验总体上是成
2 排锚索,穿过了层内错动带,增加了顶拱的整体 功的,结果与同时进行的 FLAC3D 数值分析也基本
性,是很必要的。试验中模拟了锚固支护的机组段, 吻合,试验成果已经提交设计单位,对设计方案起
顶拱变形在后期具有明显的上抬趋势;而没有模拟 到有力的支持作用。因时间紧迫,试验未能模拟岩
支护的机组段则不明显。可以说明模拟的锚固系统 体的流变性能,但只要条件允许,在开挖过程中考
对增加洞室围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起了明显的作 虑时间比尺也是可能的。
• 1436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年

与工程学报,1998,17(6):667~673

7 结 论 6 顾金才,沈 俊,陈安敏等. 锚固洞室受力反应特征物理模型试验

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增):1 113~1 117

对于超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来说,由于工程 7 Nagai Tetsuo,Kunimura Shogo,Sun J. Behaviour of jointed rock

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进行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 masses around an underground opening under excavation using


large-scale physical model tests[A]. In: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验是有必要的,它可以从全局上把握地下洞室工程
on Rock Mechanics[C]. Wuhan,China:[s. n. ],1996,116~120
整体力学特征、变形趋势和稳定性特点,并对数值
8 Zhao Z Y, Ye Y,Tao Z Y.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of the
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与数值模拟互为补充。
underground openings[A]. In:Proc. of Int. Symp. on Tunnelling for
这次试验是首次大规模三维高仿真度模拟地下
Water Resources & Power Projects[C]. New Delhi,India:[s. n. ],
洞室群的施工过程。新型廉价模型材料 NIOS 的采
1988,1:225~229
用,成功地以容重比尺 1∶1 模拟了高容重岩体材
9 Kim S H,Burd H J. Model testing of closely spaced tunnels in clay[J].
料,制作出近 100 t 重的超大型岩体模型;研制的离 Geotechnique,1998,48(3):375~388
散化主应力面加载和监控系统,使模拟复杂三维初 10 郭舜年. 二滩水电站导流隧洞围岩与支护系统的地质力学平面模
始地应力场得以实现;研制的机械臂和微型步进 型试验研究[J]. 水电站设计,1997,13(2):95~99
TBM 掘进机,克服了进行模型洞室群的隐蔽开挖的 11 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 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平面应变地质
困难,仿真模拟了施工过程;采用合作研制的微型 力学模型试验[R]. 洛阳: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1985

多点位移计,以及采用光纤传感器、声波测试、内 12 陈霞龄,韩伯鲤,梁克读. 地下洞群围岩稳定的试验研究[J]. 武汉

窥技术等多种测量手段成功进行了模型内部物理量 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4,27(1):17~23

的测量。这些新技术保证了试验的成功。 13 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超大型地下洞室群合理布置

试验研究新技术和所得成果可以用于我国其他 及围岩稳定研究[R]. 成都: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0
超大型地下水电站的研究,地下洞群三维仿真试验
14 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可行性
研究已不再是禁区。
研究报告(第五篇:工程布置及建筑物)[R]. 成都:国家电力公司成

参 考 文 献 都勘测设计研究院,2001
15 李仲奎,徐千军,罗光福等. 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三维地
1 周维垣,杨若琼,罗光福. 东风水电站双曲拱坝整体有限元分析及 质力学模型试验总结报告[R]. 北京: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模型试验[A]. 见: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1
北京:知识出版社,1989,30~43 16 李仲奎,金 锋,张 明等. 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 FLAC3D 及
2 张光斗,周维垣,杨若琼等. 二滩水电站双曲拱坝右坝肩稳定性的 边界元离散元耦合分析总结报告[R]. 北京: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R]. 北京:清华大学,1983 程系,2001
3 张 林,马衍泉. 高边坡稳定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J]. 水 17 尹晓林. 溪洛渡水电站引水发电建筑物布置设计[J]. 岩石力学与
电站设计,1994,10(3):39~44 工程学报,1999,18(增):870~873
4 姜小兰,操建国. 江口双曲拱坝整体稳定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J]. 18 李术才,朱维申,邱祥波. 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断裂
人民长江,2001,32(3):28~30 损伤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增):902~905
5 李燕东. 二滩水电站二号尾水渠内侧边坡稳定监测[J]. 岩石力学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社团负责人名单
理事长:
钱七虎
副理事长:
白世伟 顾金才 黄鼎成 刘同有 唐春安 王梦恕 谢和平 杨林德 张超然
秘书长:
杨志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