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6

工程经济 Technical Economics/Engineering Economics

主讲:谢智勇
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 副教授 硕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博士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会 理事
13661371363
xiezhiyong@bupt.edu.cn

1
第一章 绪论

稀缺 选择 机会成本 经济 管理

2
第一章 绪论

工程经济学的发展大约有100年

◼ 1887年 美,土木工程师 A. M. Wellington

《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

在铁路路线的计算中首次应用了资本费用分析法,提出工程利息的概念,从而开创了工程领域经济评价的先河。

◼ 1915年 斯坦福大学教授 J. C. Fish

《工程经济学》

分析内容包括:投资、利率、初始费用与运行费用、估价与预测、工程报告等。

3
第一章 绪论

◼ 1920年 O. B. Goldman

《财务工程学》

研究工程投资问题,第一次使用复利法比较工程方案。

◼ 1930年 E. L. Grant 出版教科书

《工程经济学原理》
对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进行了比较,首创了工程经济评价理论和原则。
奠定了经典工程经济学的基础。

4
第一章 绪论

二战之后,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从单纯的工程费用效益分析扩大到市场供求和投资分

配领域,从而取得重大进展。

管理经济学和企业财务管理学对工程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

◼ 1968年 美 E.P.De Garmo 教授

《工程经济》
以投资形态和决策方案的比较研究,开辟了工程经济学对经济计划和公共事业的应用。

5
第一章 绪论

◼ 1977年 J. L. Riggs 教授《工程经济学》

◼ 1980年 J. R. Canada 教授 《工程经济》

重视外在因素和风险性投资分析,提出了各种经济评价原则(如利润、成本、服务年限、盈亏平衡和债务报酬率
分析等),从而产生了现代工程经济学。

6
第一章 绪论

近几十年来

工程经济学的发展侧重于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风险性、不确定性的新方法研究,以及对非经济因素
的研究。

工程经济学出现了宏观化研究的新趋势,工程经济中的微观部门效果分析正逐渐同宏观的社会效益
研究、环境效益分析结合起来,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策等宏观问题成为现代工程经济学研究的新内容。

7
第一章 绪论

技术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

◼ 50年代初,借鉴前苏联一套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 50年代末,大跃进时代,违背技术经济学理论,只管产出

◼ 60年代初,纠正大跃进错误,开始注重经济效果问题

◼ 《1963—1972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技术经济学

8
第一章 绪论

◼ 1966年—1976年,十年动乱

◼ 1978年11月,召开全国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科学规划会议,是技术经济学的里
程碑,成立技术经济研究会

◼ 1980年,社会科学院成立技术经济研究所

◼ 1987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咨询手册》出版

◼ 1990年,《邮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出版,96年再版

9
第一章 绪论

技术经济发展的成果

◼ 研究方面:
到1999年,全国250多所高校成立了技术经济及相关专业
大多数省市成立了技术经济的专门研究机构

◼ 微观经济方面:
南水北调、京沪高速公路、三峡工程

◼ 宏观经济方面:
六五:“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七五:“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化”
八五:“生产率与经济增长”;“高科技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与经济运行机制”

10
第一章 绪论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2年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

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2022年

11
第一章 绪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 约翰•纳什(John Nash)


◼ 《道德情操论》,1759年 ◼ 诺贝尔经济学奖,1994年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1776年

B
坦白 抵赖
A

坦白 -5,-5 0,-8

抵赖 -8,0 -1,-1

12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一、技术与经济的概念
(一)技术
1. 概念
技术:根据生产实际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形成的设计工艺方法、数据信息、操作技能及劳动工
具的总称。

狭义:劳动工具和操作技能。
广义: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方法、技能、工艺水平等内容总称。

13
第一章 绪论

1. 概念

Y=AF(K,N)

Y—产量;A—技术状况;K—资本投入;N—劳动投入

罗伯特•索洛利用美国1909年-1949年间的数据,得出令人惊奇的结论:在这段时期,每小
时产量增长的80%以上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ugust 1957.

14
第一章 绪论

1. 概念
Y=AF(K,N)

知识进步
索洛余值 要 劳动 要
素 素 资源再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投 生
入 产
量 资本 率 规模经济

——爱德华•丹尼森

15
第一章 绪论

2. 技术分类:
技术可按不同目的进行分类:
◼ 通用技术/专项技术

◼ 普通技术/高新技术

◼ 民用技术/国防技术

◼ 简单技术/复杂技术

16
第一章 绪论

3. 技术体系:
社会不同技术类型按照一定的技术规模和总体原则组成为能满足社会目标需要的、具有
综合功能的统一体。

保证技术体系网状结构有机运行的标准、准则和规范。

17
第一章 绪论

(二)经济

1. 经济的概念
◼ 生产关系总和——经济基础

◼ 社会生产与再生产——国民经济

◼ 节约性——项目经济不经济

2. 经济规律: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8
第一章 绪论

3. 经济增长

4.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的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
和收益的增加

5. 经济评价:原则:公正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19
第一章 绪论

二、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相互促进

◼ 经济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

◼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 技术的先进性,客观上受到经济经济合理性的制约

20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各种技术实践(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政策)的经济效果,寻求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的方法
的科学——技术的经济效果学

经济效果 = 有效产出 / 总投入 E =V / C

主要内容:

▪ 以费用效益分析为基础的项目评价理论

(技术上先进性、经济上合理性、后果上无害性)

▪ 以功能成本分析为基础的寿命周期费用最佳化理论

▪ 经济效果预算,方案比较与决策
21
第一章 绪论

二、研究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探讨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途径的科学(中观、宏观)

主要内容:

以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技术选择理论

“中间技术”、“累进技术”、“适用技术”

22
第一章 绪论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第三次中国千户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中显示:

企业经营者在选择“企业与国外同行一流企业相比存在的差距与优势”这一问题时,选
择差距很大的比例最高,为45%,差距一般的为38.5%,认为没有差距、有优势和说不清的
企业经营者分别为10%、6%和0.5%。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在技术方面差距最明显,认为差
距很大、差距一般的企业经营者占到了100%。

23
第一章 绪论

技术选择主体的差异

在发达国家,R&D活动一般以企业为主体,企业的R&D经费占绝大部分。1997年美国和
瑞典企业的R&D经费均占到74%以上;日本为72.7%,瑞士为70.7%。1998年我国的R&D经
费中,企业占44.8%,研究机构占42.6%,高等院校占10.4%。

1998年我国从事R&D活动人员中企业所占比重为41%,研究机构占30%,高等院校占
22%。而在国外,企业所占比重较高的是日本,为69.2%,瑞士为68.5%,瑞典为67%,德国
和美国均在61%左右。

24
第一章 绪论

三、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主要内容:

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

新资源的开发、新市场的应用

25
第一章 绪论

经济增长理论

◼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 经济增长的概念

◼ 经济增长的途径

◼ 不同的经济增长理论

◼ 趋同问题

26
第一章 绪论

谁能跨入富国行列

在128年中,只有一个取得成功的国家——日本!

在世界经济中,它(中国)是一个赛手。中国退出,会为人所知的。

在20世纪,富国俱乐部只接纳了一个新的工业化国家会员——日本。

在21世纪 ,如果没有一个国家能成为新的会员,那也不令人奇怪。

——莱斯特•瑟罗,Head to Head

27
第一章 绪论

四、技术经济评价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以经济为主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

◼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以动态为主

◼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微观为基础,着眼于宏观

28
第一章 绪论

五、学习技术经济学的必要性

◼ 正确了解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

◼ 学会做预测工作

◼ 学会拟定多种替代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 善于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29
第一章 绪论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
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
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30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投资

一、投资的基本概念

1. 投资(广义):以一定的资源投入某项计划,以获得所期望的回报
投资(狭义):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为实现某种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预先垫支的资金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企业的各项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31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建设项目总投资费用项目组成
按构成要素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按造价形成
设备原价
工程费用
设备购置费
设备运杂费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
静态 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

土地使用费和其他补偿费
建设投资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
建 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
设 基本预备费
项 预备费
目 价差预备费
总 动态
投 资金筹措费

流动资产投资-铺底流动资金

32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按 按
构 造
成 价
要 形
素 成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2. 分类: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之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
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包括:各种房屋及建筑物、生产经营用的各种机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34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流动资产——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包括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其他应收款、
各种存货(原材料、产成品)、待摊费用等

35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但却可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资产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专有技术、商誉等

标准:必须是耗费一定资金通过交换所取得的;必须能够在将来较长的时期内为企
业提供连续的收益。

36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递延资产——不能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摊的各项费用。

包括:企业开办费、租用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其他摊销期超过一个会
计年度的长期待摊费用等。

37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二、投资的估算
投资估算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建设规模、建设方案、设计方案、设备价格、运输费用等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估算
1. 生产规模指数法
𝑛
𝑄2
𝐾2 = 𝐾1
𝑄1
已知一个工程(或设备)的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投资及其生产能力指数,那麽不同生产能力的新建工程(或设
备)的投资可以按照上式计算。

𝑛的取值:

当规模的扩大是以提高工程的主要设备的效率时,取0.6-0.7

当规模的扩大是以增加设备数量而达到时,取0.8-1.0
38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估算

2. 分项类比估算法

将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为三大项:

◼ 机器设备投资(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 建筑物、构筑物投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 其他投资

首先计算第一部分,再根据其他两部分对第一部分的比例关系分别逐项估算并加总后得到总投资。

39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估算

3. 工程概算法

建筑工程投资:根据工程项目结构特征一览表,套用概算指标

设备投资:标准设备按照交货价格计算;非标准设备按照协议价格计算;进出口
设备要注意关税、运杂费、保险等费用;工器具按设备原价的百分比估计

其他费用:按政府、行业的取费标准或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百分比计算

预备费用 :一般取前三项费用总和的5%~8%

40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估算

固定资产价值的计量

固定资产总投资: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支出总金额)

固定资产原值:项目建成时核定的固定资产价值

原值 = 固定资产总投资 * 固定资产形成率 (90%~95%)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磨损贬值后剩余的价值

净值 = 固定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残值:固定资产报废时的价值

残值 = 固定资产原值 * 固定资产残值率

41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二、流动资金投资的估算
(一)流动资金的构成

流动资金是应用于生产流通领域,用来购置原材料、辅助材料、支付工资和其他生产期间费用的资金。

原材料
储备资金 辅助材料

燃料动力
生产领域
在制品
流 生产资金
自制半成品

资 待摊及预期费用

金 产成品
成品资金
外购商品
流通领域
应收应付
结算资金
发出商品

货币资金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42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二、流动资金投资的估算
(一)流动资金的构成

流动资金是应用于生产流通领域,用来购置原材料、辅助材料、支付工资和其他生产期间费用的资金。

货币资金

存货 短期投资

待摊费用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货

库存材料 周转材料 低值易耗品 委托加工物资 在建施工产品 施工产品


43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二)流动资金投资的估算

1. 扩大指标估算法

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来确定。

如:国外化工企业流动资金按固定资产投资的15%~25%估算

美国为我国某矿山估算流动资金,按照经营成本的25%计

2. 分项详细估算法

流动资金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 = 应收帐款 + 存货 + 现金

流动负债 = 应付帐款

44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成本费用及其构成

一、总成本费用

总成本费用是指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费用的总和

标准:按权责发生制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成本费用;

如:待摊费用、预提费用

按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标准确认本期的成本费用。

45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一、总成本费用

总成本费用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构成

生产成本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账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46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一、总成本费用

三大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

47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一、总成本费用

总成本费用 = 外购原材料 + 外购燃料及动力 + 工资及福利费 + 修 理费 + 折旧费 + 维简费 + 摊销费


+ 利息支出 + 其他费用

48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二、折旧与摊销

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使用的磨损程度,逐渐地、部分地转化为受益期间的费用,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
计入有关工程成本或期间费用。

49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二、折旧与摊销

平均年限折旧法

工作量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

50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施工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对技术进步较快或使用寿命受工作环
境影响较大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平均年限法 工作量法

加速折旧法 行驶里程法 工作台班法

51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
法计算的每期(年、月)折旧额都是相等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原值-预计净残值)/(原值×预计使用年限)×100%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52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工作量法

是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可完工的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平均年限法的一种演变。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施工企业常用的工作量法有以下两种方法:
◼ 行驶里程法是按照行驶里程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里程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行驶里程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行驶里程×单位里程折旧额
◼ 工作台班法是按照工作台班数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工作台班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总工作台班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台班×每工作台班折旧额

53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双倍余额递减法
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
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固定资产帐面价值随着折旧的计提逐年减少,而折旧率不变,因此,各期计提的折旧额必然
逐年减少。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2÷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00%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当发现某期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小于
该期剩余年限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时,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即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按剩余年限平均摊销。

54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
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 100%
预计折旧年限× 预计折旧年限+1
2

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数
或: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 100%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55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三、总成本费用的估算

1. 分项估算法

总成本费用 = 外购原材料 + 外购燃料及动力 + 工资及福利费 + 修理费 + 折旧费 + 维简费 + 摊销费 + 利息支

出 + 其他费用

2. 类比估算法

认为总成本费用中各项费用之间的相对比例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并以占生产成本比重最大的费用(如

材料)为基础,来进行总成本费用的估算。

3. 统计估算法

按照技术水平、材料与成本之间的理论计算公式

56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四、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是指项目总成本费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和利息支出以后的
全部费用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维简费-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

57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五、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

◼ 沉没成本: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成本费用

◼ 机会成本: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有限资源,置于特定用途后 而放弃的其他用途
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益。

58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

一、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是指向社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货币收入

销售收入 = 商品销售量 ·单价

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总产值是有区别的

59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二、利润

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必须符合配比原则。

• 销售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60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三、税金

税金是企业根据国家税法规定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款,是企业为国家提供积累的重要方式。

61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1. 增值税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各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计税依据: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征收方式:价外税,销售价格内不含增值税款。

增值税税率:17%

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62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2. 消费税

对一些特定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或流转量作为课税对象的
一种税

征收消费税的种类

征收消费税的方式(从价税、从量税)

应纳消费税=销售额*税率

应纳消费税=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63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3. 营业税

是以营业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行业:交通运输、建筑业、金融保险、邮政电讯、文化体育、娱乐业、
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等。

应纳税额=营业额*适用税率

64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4. 企业所得税

对企业的净所得所征收的一种税

种类: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应纳所得税=应税总额*所得税率(33%)

65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5. 资源税类

资源税对在我国境内开采石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 色金属矿原矿、有
色金属矿原矿及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6. 财产税类:主要包括车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

7.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是以投资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0%、5%、10%、15%、
30%)

8. 城市维护建设税

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消费税、增殖税、营业税额为计税依据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征收的一种
税。(0.2%-0.6%)

66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 财务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由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净现金流量构成,其具体内容随技术经济分析的范围和
经济评价方法不同而不同。

只计算现金收支,现金收
财务现金流量表 支按发生的时间列入相应
的年份。

计算方法

要计算非现金收支(如折
常规会计
旧和应收应付账款等)。

67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项目建设所需的总投资作为
计算基础
以项目 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包括建
为一独立系统 设期和生产经营期)

项目财务 财务内部收益率
现金流量表
从融资前的角 考察项目的
财务净现值
度进行设置的 赢利能力
投资回收期
各个方案进行比较的基础

68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序 年份 建设期 达产期 达到设计能力生产期 合
号 年份 1 2 3 4 5 6 n 计
生产负荷(%)
1 现金流入
1.1 销售(营业)收入
1.2 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1.3 回收流动资金
1.4 其它现金流入
2 现金流出
2.1 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
2.2 流动资金
2.3 经营成本
2.4 销售税金及附加
2.5 增值税
2.6 其他现金流出
3 净现金流量(1-2)
4 累计净现金流量
计算指标: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
项目财务净现值(i0= %): 万元 69
投资回收期: 年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项目法人(或 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包括建
投资者整体) 设期和生产经营期)

资本金财务
现金流量表 把借款本金偿还和利
以项目
息支付作为现金流出 资本金
资本金
为计算 内部收
的基础 投资者权益投资的获利能力 益率

70
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序 年份 建设期 达产期 达到设计能力生产期 合
号 年份 1 2 3 4 5 6 n 计
生产负荷(%)
1 现金流入
1.1 销售(营业)收入
1.2 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1.3 回收流动资金
1.4 其它现金流入
2 现金流出
2.1 项目资本金
2.2 借款本金偿还
2.3 借款利息偿还
2.4 经营成本
2.5 销售税金及附加
2.6 增值税
2.7 所得税
2.8 其它现金流出
3 净现金流量(1-2)
计算指标:
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 71
第二章 经济评价中的基本要素

(1)财务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由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净现金流量构成,其具体内容随工程经济分析的范围
和经济评价方法不同而不同。

工程经济分析
明确考察角度 现金流入

财务评价指标 财务现金流量表 区分

明确系统范围 现金流出

72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经济效益的概念

经济效益 = 产出 / 投入 = 有用成果 / 劳动消耗

经济效益 = 产出 – 投入 = 有用成果 – 劳动消耗

• 劳动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 活劳动是指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并掌握一定生产技能的人的有目的
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 物化劳动是指生产工具、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在生产使用前有相当一段时间的被占用。

73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有用成果是指生产活动中消耗与占用劳动后创造出来的对社会有用的成果。

经济效益就是输出的有效劳动成果,与输入的劳动耗费之间的比较

74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反映收益类的指标

反映收益类的指标即反映技术方案的有用劳动成果指标。

(一)数量指标
1. 总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工业产品和工业性作业价值的总和。

总产值=商品价值+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来料价值+(期末在制品结余额价值-期初在制品结余额价值)

2. 净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新创造的价值量总和

净产值=总产值-各种物质消耗价值

净产值=工资+税金+利润+其他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质的费用

75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品种指标

(三)质量指标: 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

(四)利润指标

76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反映劳动耗费类的指标

(一)年总成本费用指标

(二)投资指标

投资总额、单位投资额

(三)时间指标

77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反映收益和劳动耗费的综合指标

(一)绝对的经济效益指标

劳动生产率:反映活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指标可以说明一个企业的
劳动效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总产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78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3-19 大型钢铁企业生产率比较
指 标 宝钢 美国钢铁公司 新日铁
粗钢产量(万吨) 986 1161 2407
职工人数 17265 19000 29975
劳动生产率(吨/人·年) 571 611 803
资料来源:金磊夫、刘芳主编:《国内外主要钢铁企业》,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年。

79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其它国内钢铁企业的差距更加明显,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只有60吨左右,相当于日

本钢铁企业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的1/10。中国钢铁企业人均工资只相当于日本钢铁企业

人均工资的3%-4%,但是吨钢工资成本则相当于日本吨钢工资成本的70%。所以,中国

制造业名义工资低并不等于单位产品的工资低,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现象,我国劳动力

的比较优势就无法很好地发挥出来。

80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2. 材料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产品产量/材料总消耗量

3. 设备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生产中实际使用的机器设备数/企业拥有全部机器设备数量

4. 固定资产盈利率
固定资产盈利率=全年盈利总额/年平均占用的固定资产总额

5.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年商品销售收入/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81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原材料外购件 车间生产费用 公司管理费 销售费用

日本 19.5 14 15.8 50.7

中国 68 12 16 4

0% 20% 40% 60% 80% 100%

82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相对经济效益指标

1. 静态差额投资收益率

2. 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

83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意义

1. 定义

▪ 资金与劳动相结合,在生产或流通领域中不断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额。

▪ 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的差别

两层含义:

➢ 资金增值:不断运动的资金伴随生产、交换而带来的利润

➢ 放弃现期消费的损失而应获得的必要补偿

84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意义

2. 影响因素

投资利润率

通货膨胀率

风险

85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资金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

1. 社会平均收益率

社会各行业所有资金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它包含着社会资源的最优占用效果,常常应
用于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中。

2. 利息、利率

利息:指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超出贷款金额的部分。即占用资金所付的代价

利息率:一个借款周期内,利息额与借款金额的比率,即单位资金在一个周期内的增值。

86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1)利息
在借贷过程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超过原借贷款金额的部分就是利息。

利息 目前债务人应付(或债权人应收)总金额

I=F-P
原借贷款金额,常称为本金

87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2)利率
利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所得利息额与原借贷款金额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利率 单位时间内所得的利息额

It
i= × 100%
P
原借贷款金额,常称为本金

88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2)利率
利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所得利息额与原借贷款金额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取决于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情况
❑风险越大,利率也就越高
❑通货膨胀对利息的波动有直接影响
❑借出资本的期限长短

89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利息和利率的计算

(一)单利和复利

1. 单利:在各计息周期内,只用本金生息,利息不生息的计息方式,即“利不生利”。

单利的计算公式:

𝐼𝑛 = 𝑃 · 𝑛 · 𝑖

𝐹𝑛 = 𝑃 ( 1 + 𝑛 · 𝑖 )

90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时,仅用最初本金来加以计算,而不计和在先前计息周期中所累积增加
的利息,即通常所说的“利不生利”的计息方法。

例:假如以单利方式借入1000元,年利率8%,第四年末偿还,
则各年利息和本利和如表。

91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2. 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之和进行生息的计息方式,即:“利生利”,“利滚利”。

复利的计算公式:

𝐹𝑛 = 𝑃 ( 1 + 𝑖 ) 𝑛

计息周期 本利和𝑭𝒏

1 𝑭𝟏 =
𝑷 + 𝑷 · 𝒊 = 𝑷(𝟏 + 𝒊)

2 𝑭𝟐 𝑷(𝟏 + 𝒊) + 𝑷(𝟏 + 𝒊) · 𝒊 = 𝑷(𝟏 + 𝒊)𝟐


=
·
3 𝑭𝟑 𝑷(𝟏 + 𝒊) 𝟐 + 𝑷(𝟏 + 𝒊)𝟐 𝒊 = 𝑷(𝟏 + 𝒊)𝟑
=

…… ……
−𝟏 −𝟏 ·
n 𝑭𝒏 = 𝑷(𝟏 + 𝒊)𝒏 + 𝑷(𝟏 + 𝒊)𝒏 𝒊 = 𝑷(𝟏 + 𝒊)𝒏

92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复利是指在计算某一计息周期的利息时,其先前周期上所累积利息要计算利息,即“利生
利”、“利滚利”的计息方式。

例:数据同上例,按复利计算,则各年利息和本得和如表所示。

93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周期利率、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1. 周期利率𝑖𝑟 :指对应于一个计息周期的利率。如:年利率、月利率、季利率等

2. 名义利率𝑟:对外声称的年利率(但实际的计息周期不一定是年)。

当实际的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名义利率等于周期利率用单利计算出的年利率。

𝑟 = 𝑚 × 𝑖𝑟

名义利率 = 周期利率 × 年计息次数

94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3. 实际利率𝑖:当一年中复利两次以上时,周期利率用复利方式计算出的年利率。
𝑟 − 1
𝑖 = (1+ )𝑚
𝑚

(当𝑚 = 1时, 𝑖 = 𝑟;当m >1时, 𝑖 > 𝑟)

推导:设名义利率为𝑟,一年中计息次数为𝑚,则一个计息周期的利率为𝑟/𝑚,一年后本利和为:

𝑟 𝑚
𝐹 = 𝑃(1 + )
𝑚
𝑟
利息: 𝐼 = 𝐹 − 𝑃 = 𝐹 = 𝑃(1 + )𝑚 –𝑃
𝑚

实际利率: 𝑟 𝑚
𝑃(1 + ) –P 𝑟 𝑚
𝑖= 𝑚 = (1 + ) − 1
𝑃 𝑚
95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例:本金1000元,年利率12%,每月计息一次,年 例:本金1000元,年利率12%,每月计息一次,第
实际利率是多少? 五年年末本利和?

解:

12%
周期利率: = 1%
12

名义利率:1% × 12 = 12%

实际利率:𝐹 = 1000 × (1 + 0.12/12)12 = 1126.8

𝑖 = (1126.8 − 1000)/1000 = 12.68%

𝑟
𝑖 = (1 + 𝑚 )𝑚 – 1

12% 12
= (1 + ) −1
12

= 12.68%
96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4. 连续复利:当资金的计息周期无限缩短,一年中的计息次数无限增多时,复利的极限。

(即当m趋向无穷大时)
自然常数𝑒 ≈ 2.71828
也称作欧拉数(Euler number)
𝑟 𝑚 第一个发现这个常数的,是:
𝑖 = lim [(1 + ) −1] 雅可比•伯努利(Jacob Bernoulli,1654-1705)
𝑚→∞ 𝑚
𝑚 𝑚 年名义利率为100%,存款1元
𝑟 𝑟 1
= lim [ 1 + ]𝑟 −1 = lim [ 1 + 𝑚 𝑟
]𝑟 −1 按年度存款本利和为:(1 + 100%)1 = 2元
𝑚→∞ 𝑚 𝑚→∞ 𝑟 100%
按半年存款本利和为:(1 + )2 = 2.25元
2

= 𝑒𝑟 − 1 按季度存款本利和为:(1 +
100%
)4 ≈ 2.4414元
4

100%
按月度存款本利和为:(1 + )12 ≈ 2.6121元
12

97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例:年利率12%,对应于不同计息周期的年实际利率计算结果。

一年内计息周 年名义利率 各期利率 年实际利率


计息周期
期数(𝑚) (𝑟)% (𝑟/𝑚)% (𝑖)%

年 1 12% 12%

半年 2 6% 12.36%

季 4 3% 12.551%

月 12 12% 1% 12.683%

周 52 0.2308% 12.736%

日 365 0.03288% 12.748%

连续 无穷 - 12.750%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 当𝑟 = 𝜋 − 2时; 𝜋 = 𝑟 + 2 即:𝑒 (𝜋−2) − 1 − 𝑟 = 1 => 𝑒 𝜋−2


= 𝑟 + 2 => 𝑒 𝜋−2
=𝜋

98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例:某企业欲向银行借款,银行甲年利率16%,每年复利一次,银行乙

年利率15%,每半年复利一次,问企业应当从哪家银行借款。

99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资金的等值计算
一、现金流量

1. 定义: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各种现金的流入和流出

2. 现金流量图:以时间轴和箭线表示的现金流量
0 1 2 3 4 5 t
要素:
◼ 时间轴 —— 起始点为第一年初(即第零年末),每一个数字点表示本年年末。

◼ 箭线 —— 表示现金流量方向和大小的线段。
大小
一般规定:

◼ 时间坐标轴上的数字点表示每一计息期末,0表示第一期期初
作用点 方向
◼ 投资一般发生在期初

◼ 经常性的费用和收入项目一般发生在相应的期末。

100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3、现金流量表
年份 建设期 投产期 达产期
。。。
项目 0 1 2 3 4 5 6 7 14 15
一、现金流入
销售收入
流动资金回收
固定资产残值回收
……
二、现金流出
固定资产投资
流动资金投资
经营成本
税金费用
……
三、净流量
101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资金等值

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时,不同时点发生的数值不等的资金换算到
同一时点具有相等的价值。(将一个时间点的资金换算到另一个时间点的
计算叫作资金的等值计算)。

资金等值计算的三要素:

资金的大小

资金发生的
利息率
时间

102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资金等值计算

基本符号:
P:现值、期初值或本金 F:终值、期末值或本利和

A:等额年金 i:计算周期利率 n:计息周期数

(一)一次支付类型

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是一次性全部发生。

1、一次支付终值(已知P求F)
=
𝐹 = 𝑃 (1 + 𝑖 )𝑛 𝑃 · (𝐹/𝑃, 𝑖 , 𝑛) 一次支付终值因子

例1:某人第一年初向银行借款1000元,年利率10%,问第五年末年末应向银行偿还多少?

103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2、一次支付现值(已知F求P)

𝑃 = 𝐹(1 + 𝑖 )−𝑛 = 𝐹 (𝑃/𝐹, 𝑖 , 𝑛) 一次支付现值因子

例2:某企业拟于第五年末购置一台价值为5000元的设备,年利率
为10%,问企业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元才能在五年后购置此设备?

104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等额分付(年金)类型

等额连续的系列收支:在一段连续的时期内每期都有同方向同数量的现
金流量发生。

一般约定:

◼ 等额分付值A连续地发生在每期期末

◼ 现值P发生在第一个A的前一期

◼ 终值F与最后一个A同期发生

105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1. 等额分付终值(已知A求F)

𝐹 = 𝐴(1 + 𝑖 )𝑛−1 + 𝐴(1 + 𝑖 )𝑛−2 + ⋯ + 𝐴

(1+𝑖 )𝑛 −1
= 𝐴
𝑖

= 𝐴(𝐹/𝐴, 𝑖 , 𝑛) 等额分付终值因子、偿债基金系数

例1:某人每年存入200元,作为人寿保险基金,共存20年,年复利率为
10%,问20年末他拥有多少保险资金?

106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2. 等额分付偿债基金公式(已知F求A )

𝐹 = 𝐴(1 + 𝑖 )𝑛−1 + 𝐴(1 + 𝑖 )𝑛−2 + ⋯ + 𝐴

(1+𝑖 )𝑛 −1
= 𝐴
𝑖 例:
= 𝐴(𝐹/𝐴, 𝑖 , 𝑛) 某厂欲积累一笔福利基金,用于三年
后建造职工俱乐部。此项投资总额为

𝑖 200万元,银行利率为12%,问每年
𝐴=𝐹
(1 + 𝑖 )𝑛 −1 末至少要存款多少?

= 𝐹(𝐴/𝐹 , 𝑖 , 𝑛)偿债基金系数

107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3. 等额分付现值(已知A求P)

𝑃 = 𝐴(1 + 𝑖 )−1 + 𝐴(1 + 𝑖 )−2 + ⋯ + 𝐴(1 + 𝑖 )−𝑛

(1+𝑖 )𝑛 −1
= 𝐴
𝑖(1+𝑖)𝑛

= 𝐴(𝑃/𝐴, 𝑖 , 𝑛)等额分付现值因子、投资回收系数

例1:某企业欲购置一台设备,价格13000元,残值为零,该设备当年购置,第三年投产,

预计年利润为2000元,使用期10年,年利率8%,问该设备是否值得购置?

108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当周期n无限长时

(1 + i ) n − 1
P= A
i (1 + i ) n
(1 + i ) n − 1 1
由于: lim =
n → i (1 + i ) n
i
A
可以近似认为:P =
i

109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4. 等额分付资本回收公式(已知P求A)

𝑖(1 + 𝑖)𝑛
𝐴=𝑃
(1 + 𝑖)𝑛 − 1

例:某厂从银行借款500万元用于项目投资,年利率8%,五年中等额偿还,问每年应偿还的
金额为多少?

110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支付
因子式
类型 计算简图 计算公式 说明
因子式 表达式 名称

一 终值 整存已知
F=P(1+i)n (1+i)n (F/P,i,n)
F
系数 整取多少
次 i

支 P
现值 整取已知
付 P=F(1+i) - n (1+i) - n (P/F,i,n)
系数 整存多少
(1 + i )n − 1 (1 + i )n − 1 零存已知
i F F=A (F/A,i,n)
终值
i i 系数 整取多少
A
i i 偿债

A= F 整取已知
(1 + i )n − 1 (1 + i )n − 1 (A/F,i,n) 基金
额 系数 零存多少
支 (1 + i ) n − 1
A
P=A (1 + i ) n − 1 现值 零取已知
付 (P/A,i,n)
i (1 + i ) n i (1 + i ) n 系数 整存多少
i
P
i (1 + i ) n i (1 + i ) n 回收 整存已知
A= P (A/P,i,n)
(1 + i ) n − 1 (1 + i ) n − 1 系数 零取多少
111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等差序列现金流的等值计算

等差序列现金流的通用公式:

At=(t-1)G

其中:t——时点,t=1,2,……,n

G——等差额

n
F = 
t =1
At (1 + i ) n −t

112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例:某公司发行的股票目前市场价值每股120元,年股息10元,预计每
股年股息每年增加2元,若希望达到16%的投资收益率,目前投资购进该公
司股票是否合算?

113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四)等比序列现金流的等值计算
等比序列现金流的通用公式:
At=A1(1+h)t-1
其中:t——时点,t=1,2,……,n
A1——定值
h——等比系数

 A1  1− (1+ h ) n (1+ i ) − n  ________i  h


  i −h 
P =  nA1 

 1+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 h

114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例:若租用某仓库,目前租金为23000元,预计租金水平今后10年内每
年将上涨5%。若将该仓库买下来,需一次支付20万元,但十年后估计仍可
以20万元的价格售出。按折现率15%计算,是租合算,还是买合算?

115
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450 450 450

400 400
350 35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t

300

400

500

例2:某工程基建期三年,三年投资分别为300万、200万和100 万,第七年又追加投资200万,项目
第四年建成并投产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每年收入500万,支出300万;项目寿命期13年,(包括基建期),
固定资产残值50万。如果该项目按年利率10%借款,问是否有利可图?整个项目的盈利额换算到期初的现
值是多少?

1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