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View metadata, citation and similar papers at core.ac.

uk brought to you by CORE


provided by Xiamen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探索研究 林珍华 对外汉语教学中数字成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数字成语教学
林珍华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福建省 361000)

摘 要 本文试着对《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 修订本》中收集到的 21 条数字成语,从语音,语义以及数字的所


指三方面,分析数字成语所包含的中华文化的内涵,并探讨其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数字成语 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军万马,三番五次,十全十美,万水千山,一干二净,朝三暮四,半
真半假。 声律方面主要包括平平仄仄(5 个),仄仄平平(2 个),平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无论哪种语言,成语都是跨文化
仄平平(2 个),仄平平平(1 个),平平平仄(1 个),仄平仄仄(1
交际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汉语尤为如此。 汉语成语具有丰富的内
个),仄平仄仄(1 个)七种。
容和精炼的形式且大多是悠久历史沉淀的结晶, 同时被人们普
中国古人在诗词歌文中对声律有着严格的规定。 沈约 《宋
遍地用于日常生活交际。 数字成语就是含有若干个数词的成语。
书·谢灵运传论》谈到:“夫无色相宜,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
这一类成语不但汉字一般比较简单,而且形象有趣,还包含着丰
各适物宜。 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富的中华文化内涵。 所以数字成语往往成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学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言
习成语和丰富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兴趣点。
文。 ”[1]这段话揭示了古人对文学上声律美的要求,即各个音节的
汉语中带数字的成语非常多。 从数词来看,从半、一、二、两
声、韵、调要相互组合,最终要做到声调的高低起伏,交错变化且
到百、千、万、亿均大量地用于成语中。 本文拟对《汉语水平词汇
和谐中律。 总的说来, 数字成语在声律上是非常严格地遵守着
等级大纲 修订本》(简称《大纲》)收集到的 21 条数字成语展开分
“平仄律”的规定的,刻意避免雷同,四字一律的,使得成语读起
析,在分析数字成语的文化含义的同时,探讨其对对外汉语成语
来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
教学的启示。
另外, 我们也可看出单项式数字成语的声律多为平仄交替
《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中数字成语的收录情况如下:
型,而双项对举式数字成语则是平仄并列型居多。 在单项式中更
甲级(1033):0。
多地表现为语音高低错落的流线之美, 而在双项对举式中则表
乙级(2018):0。
现为这种流线的对称变化、回环往复之美。 这两种不一样的音乐
丙级(2202):5。 如下:成千上万,千方百计,四面八方,一路
美不仅反映在数词的数量上,而且成语的语法和语义上。 在语法
平安,一路顺风。
上,单项式以主谓式和偏正式为主,而双项对举式则是并列式和
丁级(2569):16。 如下:接二连三,乱七八糟,七嘴八舌,千军
联合式为主。 语法上的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两种不同成语类别
万马,三番五次,十全十美,万水千山,一帆风顺,一概而论,一干
在语义上表情达意的差别。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学“诗言志”的
二净,一哄而散,一技之长,一毛不拔,朝三暮四,半真半假,半途
传统。 成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也是中国人在生活实践中的“言
而废。
志”“咏歌”的产物。 所以它不仅具备音乐美,而且还是“志之所
二、数字成语的文化含义
之”,情之所致。 所以数字成语不论是音律上还是语义上都很好
(一)音节上的声律美。 地表达着中国传统的美学观。
数字成语从所含数词的量,可分为三种:单项式数字成语, (二)双层思维与双层含义。
如一路平安;双项对举式数字成语,如成千上万;以及多项式数 数字成语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数字成语
字成语,如十之八九、一五一十、不管三七二十一。《大纲》中的数 是具象性和隐喻性相结合思维方式是结晶。
字成语主要是前面两种,没有第三种。 据此,本文分为两大类单 1.具象性。 汉字的造字之法有四:象形,指事,会意以及形声,
项式数字成语和双项对举式数字成语分析数字成语音节上独具 这是中国人具象思维的最典型代表。 同样,作为汉字组合的经典
特色的声律美。 之作——
—成语同样也具有这样的特性, 体现出中国人的这一显
1.单项式数字成语。《大纲》中有单项式数字成语:一路平安, 著的思维特点。 如:“四面八方”、“七嘴八舌”、“千军万马”、“一哄
一路顺风,一帆风顺,一概而论,一哄而散,一技之长,一毛不拔, 而散”、“一帆风顺”等,此类数字成语都是具象性思维的产物。 主
半途而废。 由于“一”在词首会发生音变,所以根据 “ 一”的实际语 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这些成语都是对人的感官器官的感知
流音变,上面的成语可分为:平仄平平(2 个),平仄仄平(1 个), 结果的描述,富有形象性。 其二,这些成语并不是对感官感知的
仄平平仄(2 个),平仄平仄(2 个),仄平仄平(1 个)五种。 简单描写,而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采用跳跃式整合形象的认知方
2.双项对举式数字成语。 《大纲》中两项对举式数字成语:成 式,进行整合归类,形成数字,富有典型性。 其三,这些成语的具
千上万,千方百计,四面八方,接二连三,乱七八糟,七嘴八舌,千 象性还体现在它为学习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要真正了解成语

作者简介:
林珍华(1985-),女,汉族,福建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2009 级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76 18/2011
林珍华 对外汉语教学中数字成语教学 探索研究

还需要学习者的想象加工。 正是以上三点,使得数字成语往往能 “一,皆也”的词义延伸。 这是现代人们把“一”解释为全,全部的


更直接地展示它的形象画面, 使得第二语言学习者既不需要掌 依据。
握很多的汉字,也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解释说明,就能够意会到成 三、数字的文化含义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语的内容。
(一)语音、语法及语义方面。
2.隐喻性。 数字成语的具象性使得学习者更容易了解成语的
在进行数字成语的语音教学时, 教师有必要区分单项式和
内容,但是它与其他成语一样充满了隐喻性,这使它拥有丰富的
双项对举式之间不同音韵美,进行对比,并根据平仄律对成语进
内涵。 这也是学习者认为成语难学难懂的主要原因之一。
行语音上的分段,最终让学生明确成语语法关系和语义内涵。 比
刘叔新认为“成语的独特性是在意义方面—— —意义的双层
如单项式数字成语“一帆风顺”,语音上是:仄平 / 平仄;语法上
性”即“字面上的意义”和“隐而不露的意义”。 [3]具象性体现出来
是:主谓结构;语义内涵: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再如 “一技之
的意义是前者,后者就是隐喻性思维的结果,也是成语的真正意
长”,从语音上看是:平仄 / 平平;语法上划分:偏正结构;语义内
义。“ 一般而言,成语的字面意义是真实意义的一种具体的,有时
涵:某种技术特长。 双项对举式数字成语,如“成千上万”,从语音
还往往带有夸张性的表现, 真实意义则是字面意义的某种实质
上看:平平 / 仄仄;语法上划分:并列结构;语义内涵:形容数量非
的升华”。 [4]如“一毛不拔”。 它的字面意义就是连一根汗毛都不肯
常多。 再如“接二连三”,语音上:平仄 / 平平;语法上:联合结构;
拔出来。 而它的“隐而不露的意义”却是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
语义上:一个接着一个,形容连续不断。 语音结构的划分直接影
私。
响到语法,语义,三者存在在内在的紧密关系。
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各种典故,经过几千年
(二)先表后里,逐层深入揭示语义内涵。
来人们的思维加工,其含义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这就是后一代
由于数字成语是在具象性和隐喻性的双层思维的影响下产
人在前一代人隐喻性思维加工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隐喻性加
生的,其内涵也具有双层性。 所以在进行对外汉语数字成语的教
工,所以使得它的真实意义愈来愈“隐而不露”。 但是“字面上的
学的时候,要先表后里,有简入难,逐层深入揭示成语的语义内
意义”和“隐而不露的意义”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密切联
涵。 首先要从具象性下手,让学习者通过具象性的描绘,获得感
系。 所以学习者在学习这些成语的时候,不能仅仅满足于字面义
官上的认知;然后再通过古代的传说,神话,寓言,故事等典故,
的获得,而要通过“字面上的意义”和“隐而不露的意义”之间的
从成语的出处上进一步说明成语含义;最后通过引申,升华的方
联系,逐步了解那些潜伏在字面义之下的“隐而不露”的真实意
法揭示成语的真实含义。
义。
(三)明确数字的文化内涵,举一反三。
(三)数字的所指含义。
与其他语言的数字不同的, 汉语数字在成语中表现出它独
在数字成语中,数字除了表示数目外,还有各种各样特定的
特的内涵。 对外汉语教师向学习者明确这些独特的内涵,可以使
所指含义。
得学习者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朝三
数字成语中表示实指数目的,如:“一技之长”中的“一”,指
暮四”中,“三”、“四”连用多含贬义,同样地,在“不三不四”、“低
一项技能或特长;“一毛不拔”的“一”,指的是一根汗毛。 其文化
三下四”等成语中,“三”、“四”连用也有这样的含义。 再如, “四面
含义是极言其少。 除此之外,更多的数字则是虚指。 如:“一路平
八方”道出“四”与“八”大多与方位相关,在“四面楚歌”、“八方呼
安”,“一路顺风” 等中,“一” 表示全, 全部, 指的是整个行程。
应”等中也是一样适用的。“ 七”、“八”连用多表示纷乱繁杂,这样
“三”、“ 四”连用多含贬义,如 “朝三暮四”等。“七”、
“ 八”连用多表
的成语就更多了,如“七手八脚”、“七拼八凑”、“说七道八”、“横
示纷乱繁杂,如 “乱七八糟”、“七嘴八舌”、等。“四”与“八”大多与
七竖八”等等。
方位相关,如“四面八方”等。“十”表示全部,如“十全十美”等。
对于数字的文化内涵的解释也可以促进学习者对于中国文
“百”、“千”“万”表数量多,如“成千上万”、“千方百计”、“千军万
化的认知。 比如,对于“一”的解释,不仅可以让学习者明白个别
马”、“ 万水千山”等。 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特殊的一分子,富有中
成语中“一”的含义,而且可以依此类推,了解更多的“一”的成
华文化的色彩。
语,同时还可以让学习者对中国文化中“天”、“道”等有初步的了
汉语数字的所指滋生并发展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土壤
解,以便于以后的学习与交际。
中,与民族文化观念、思维方式息息相关。 例如“一”是原始刻画
总之,成语是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难点,也是
记事的产物,并最终被抽象出来表示数字符号。 从《易·系辞》 “天
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顺利进行交际的必备知识。 数字成语是
一,地二”;《老子·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学习者学习成语的过渡词汇,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者可以了解
到许慎《说文解字》对“一”的释义:“一,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
更多正确学习成语的方法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 这对于中高
分天地,化生万物”;刘向《说苑·反质》 “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
级阶段的学习者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汉语的能力和提高跨文化交
阮元《经籍纂诂》中的 “数之始而物之极”。 可见,中国古人把 “一”
际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视为“天”,视为“道”,视为“物之极”的传统。 由此,最终达到了

参考文献:
[1]祁志祥.中国美学通史 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殷杰.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鉴识[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李润新.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二文化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5]曲彦斌.神秘数[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18/2011 7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