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近 30年社会心理学理论现状与新进展

黄雪娜 金盛华 ¹ 盛瑞鑫

1摘 要 2 20世纪 80年代 以来的中等范围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现状表现为美国认知范式理论的延续、欧洲


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兴起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社 会心理学理论的本土化; 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表现为社 会心
理学理论的整合趋势、自我理论的回归、
对情 感研究的关注、
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文化视角转换趋势 。
1关键词 2 社会心理学; 中等范围理论; 本土化 ; 整合
1作者简 介 2 黄雪娜, 1978年生,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 100875), 辽宁大学哲学 与公共管
理学院讲师 ( 辽宁 沈阳 110036); 金盛华, 1957年生, 北京 师范大 学心理 学院教 授, 博 士生导 师 ( 北京 100875);
盛瑞鑫, 1982年生,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1中图分类号 2 B849: C91 1文献标识码2 A 1文章编号 2 1001- 6198( 2010) 03- 0054- 06

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 理论一直在其 哲学的影响, 米德 ( M ead) 结合实用主义理论和心


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19世纪 末到 20世纪 智理论, 发展了符号互动理论。近 30年来, 一些心
初, 社 会心 理学热 衷于建 构跨历 史、文化背 景的 理学家以建构主义视角对本质、沟通、自我和推理
/ 大理论 0或 / 纯理论 0, 如行为主义等。 20世纪中 等主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发展了很多全新的符号互
叶以来, 理论家们意识到, 真正能够跨历史文化的 动理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认同理论和
/ 大理论 0是不存在的。因此, 当代社会心理学理 情感控制理论 ( a ffect control theory )。认同理论 ( -i
论的发展趋向之一就是: 抛弃了建立统一理论的企 dent ity theory) 是美国心理学 家 S tryker、Burke、M c-
图, 而代之以寻求所谓 / 中等范围理论 0。中等范 Ca ll和 S imm ons分别对认同行为作出不同的解释
围理论不是像 传统大理论那样, 要对全 部社会心 所建构的理论。 112认同理论是从符号互动理论特
理、行为模式找出普遍规律, 而是仅仅对某一方面 别是结构性符号互动作用理论中孕育发展出来的。
做出解释, 如认知失调理论对态度改变做出解释, 传统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社会是在个体通过对在
同时, 这些理论的某些观点带有大理论的取向, 如 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进行认同和解释过程中建构出
社会学习理论就是受到了行为主义的影响。本文 来的。认同理论从这个观点出发, 认为个体可以按
就近 30年来社会心理学中等范围理论的现状和发 照其所期望的方式对其所处的情境自由地进行认
展趋势作一简要介绍。 同。尽管不同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认同
理论, 他们都共同关注三个主题, 从而构成认同理
一、
近 30年社会心理学理论现状
论三个主要原理, 即社会、自我和认同。情感控制
1. 美国延续社会认知范式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理论 ( 简 称 ACT ) 是 近 30 年 来, 美 国心 理 学 家
从 20世纪 80年代起, 美国主流社会心理学理 H eise等人扩展符号互动论中有关语言的基础性作
论在建构主义视角中, 延续着传统的社会认知范式 用和对情境进行符号标示的观点, 通过数学模型描
的主导模式, 使正处在第三代思潮的社会认知主义 述人类对社会事件的情感状态的一种社会心理学
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蓬勃发展, 表现为数种具体理论 理论, 测量结构、
情感反应方程和情感控制过程的
建构。 数理模型三个方面构成了该理论的基本框架。122
( 1) 创新性的符号互动论 30年来, 心理学工作者围绕着情感控制理论所作
符号互动论 ( SI) 是有关人类本质的基础理论, 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三种: ( 1) 对控制系统中的文化
它从苏格兰伦理学、
德国相对论和英国进化论的哲 情感反应强度进行跨文化研究; ( 2) 对控制原理中
学思想中得来, 对 / 人类本质 0这个古老话题注入 的 控 制 加 工 程 序 进 行 测 量; ( 3 ) 应 用 理
现代意义。 º到了 21 世纪, 受美国早期 实用主义 论对情绪、越轨行为、宗教和社会运动等主题进行
¹ 金盛华为本文通讯作者。
º Foley, R obert A. , / Evo lut ion ary perspect ives on the orig ins of hum an social inst itu tions, 0 In W. G. R uncim an ed. , The O rigin of H uman Social
In stitut ios, O xford: O xford U n ivers ity Press, 2001.

54
格式塔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活动都是先验
的“完形”,即“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
程”,是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的,是人的经
验的先决条件。人所知觉的外界事物和运动
都是完形的作用。人和动物的智慧行为是一
种新完形的突然出现,叫做“顿悟”。
实证研究。 特别是他人通过地位规则对期待状态提出了挑战,
( 2) 精致化的格式塔理论 则个体产生消极情绪, 并努力使期待与其行为表现
格式塔理论建构的重点在于对将个体与社会 重新看齐。 142
结构连接起来的心理动力进行研究, 包括比较动力 b1 针对一致性、
适应性和平衡性动力的理论
( com parison dynam ics)、一致性、适应 性和平 衡性 很多社会心理学理论都表明了人类的一个需
动力 ( consistency, congruity, and ba lance dynam ics) 求, 即去体验关于自我、他人、情境、
规则和信仰的
和归因动力 ( attr ibution dynam ics)。传统的社会比 认知一致性、
适应性和平衡性。当个体感到认知处
较理论、
平衡理论、
认知一致性理论、归因理论和社 于失衡状态, 他们就会体验到消极情绪, 并产生使
会交换理论等都对这些心理动力过程作出了很好 其保持一致的动力。前面所述的所有的符号互动
的阐释。近 30年来, 更多的创新性理论延续着传 理论都表明了个体寻求自我确认和自我证明的内
统, 丰富着内容, 使格式塔理论更加精致化。 部动力, 如认同理论 ( iden tity theory) 认为当他人的
a1 针对比较动力的理论 反馈表明在一定的情况下个体自我并没有被确认
很多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关注于社会比 或者个体的行为表现违背了期待状态的时候, 个体
较加工过程, 这些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将其他个体、 会重新调整其角色行为, 重新呈现自我, 并对角色
群体、
组织、文化等作为参照点并进行比较来认知 进行不同的认同等来获得 适应性; 情 感控制理论
评价自身情况。其中, 认同控制理论 ( id entity con- ( a ffect contro l theory) 也表明了这种格式塔动力会
trol theory) 把这种比较过程概念化为内心灵现象 驱使个体去获得他们的基本情感反应和行为者、 他
( in tra- psych ic) , 围绕着将认同标准作为参照点来 人、
情境之间的适应性; 期待状态理论 ( expectat io n
确定是否认同了他人。如果个体达到了认同标准, states theory)及其相关理论也阐述了当个体的期待
他们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相反, 当他们同时获得的 状态与他人行为表现不一致, 则会体验消极情绪,
反馈是没有达到认同标准, 则会表现出沮丧等消极 并对违背期待状态的行为者进行处罚; Em erson和
情绪; 情感控制理论也阐述了有关自我、
他人、行为 Cook阐述 的权力顺 从交换理 论 ( pow er- depend-
和情境的基本情感反应与 瞬态观感的比较 过程。 ence exchange th eory) 则从另外的视角诠释了此类
该理论认为, 基本情感反应起到一个参照点的作用 格式塔动力过程。152该理论认为由于权力 ) 顺从
来确定瞬态观 感是否与情感反 应相一致, 如果一 本身就是一个失衡的状态, 这会驱使行为者通过转
致, 则人们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如果不一致, 则人们 换关系来达到平衡, 个体通过一系列平衡措施来缓
会产生消极情绪, 并采取一定的认知和行为上的策 和其对资源拥有者的顺从。这些平衡措施包括: 寻
略使二者协调起来; 在社会比较过程理论 ( th e the- 找替代性资源、降低权力者所拥有的资源的价值、
ory of comparison rrocesses) 中, Jasso 对社会比较过 堵截资源拥有者的资源来源、
提供给权力者其他资
程的正确理解需要对其他基本过程加以正确的理 源使权力者反过来对自己顺从和不需要资源等措
解。他将社会比较视为中等范围动力之一, 并把其 施。
置于整个动力理论框架中加以考量, 从而统一了中 c1针对归因动力的理论
等范围动力理论。 132 Jasso认为社会比较的四个基 格式塔传统的另一个概念就是归因。个体会
本原动力是追 根溯源的原动力、是非判 断的原动 对其所经历的事情主动作出归因。以 W einer为代
力、十全十美的原动力和追求 自由的原动力; Ber- 表的早期的归因理论家着重了个体内因和外因; 现
ger的期待 ) 状态理论 ( expectat io n- states theory ) 代归因 理论 家 T runer 在其 情感 交换 理论 ( A ffect
及其相关变形理论 ) ) ) 地位建构理论 ( status con- exchange theory)重新阐释了归因动力, 着重强调个
struction theory)和地位特征理论 ( statu s character is- 体会从很多潜在要素上对其所有经历作出归因, 包
t ics theory)都包含了对比较动力的阐述, 认为期待 括从自我、他人、
协同单元 ¹ 、
类化单元 º等要素来
状态创建了一个参照标准, 他人对其进行评价, 当 进行归因。 162该理论认为积极的情绪体验会使个
行为表现与期待状态相匹配, 则产生积极情绪并对 体产生近 体 偏见 ( prox im a l b ias) , 从 而作 出 内部
重申地位规则。当行为表现不与期待状态不匹配, 归 因 。消 极的 情绪 体验 会 使个 体产 生远 体 偏见

¹ 协同单元 ( corporate un its) , 根据劳动者追寻目标的群体分工。


º 类化单元 ( categoric un its) , 根据人们的特质如性别、民族、年龄的群体划分。

55
( distal b ias), 从而作出外部归因。由于归因调节 语分析 ( d iscourse ana ly sis) 。欧洲版社会心理学理
着个体对组织的承诺与依恋, 个体所作出的归因不 论作为欧洲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成果, 自其提出起便
仅会影响着个体的情绪体验还影响着组织结构的 颇受推崇。这就在于它强有力地突破了美国版社
变化; 地位建构理论 ( status construct io n theory ) 也 会认知的信息加工范式, 以其更贴合人类生存本体
涉及到了归因动力。该理论认为在社会中处于高 的理论视角揭示了宏大社会背景下民众的社会认
地位个体会对其成功作出内部归因, 从而认为其权 知过程。更为重要的是, 莫斯科维奇等人以其对社
力和地位都是合法合理的。低地位个体如果人为 会共识或社会表征生成的历史、 社会及文化脉络及
地位规则已经合法确立了, 则会作出内部归因, 如 意义的社会建构性的强调, 重返人文 主义话语形
果规则没有确立, 则会作出外部归因, 认为高地位 态, 借此解构了美国社会心理学话语霸权。
者施行了不公正的行为。如果期待状态被违背了 3. 第三世界国家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本土化
或者高地位者和低地位者之间产生了不一致, 则高 直至 1970年代, 在社会心理学的世界学科图
地位者会作出 外部归因, 责怪低地位者 并加以处 景中, 依据学科知识生产、创新和社会影响的差异,
罚。低地位者则作出内部归因, 并体验消极情绪。 存在着中心、次中心和边陲的权力分层中心。¹ 美
21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国社会心理学占据中心地位, 美国主流社会心理学
从 1979年开始, 欧洲实验社会心理学会 ( Eu- 的概念框架、
理论模式和方法技术是与其他的社会
ropean A ssoc ia t io n o f Experim ental Soc ia l P sycho-
l 现实和文化传统迥然有别的社会和文化传统中生
ogy, EAESP) 出版 了 5欧洲社 会心理学 研究丛书 6 成和发展的。其他国家的社会心理学只不过是美
( European S tud ies in Social P sy chology ) 。这套丛书 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落伍追随者和模仿者, 还没有
由于包含了很多欧洲社会心理学的标志性理论, 因 塑造出自身的独具风格。欧洲社会心理学则处于
而成为国际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也是欧洲社会 次中心地位, 虽然产生出具有国际权威和影响的学
心理学的理智复 兴的开始。经 过 30年的 不懈努 术成果, 但是很少有发言权; 而第三世界社会心理
力, 以 2001年出版的欧洲手册为标志, 欧洲社会心 学则处于全然的失语地位。º 就第三世界的社会
理学已经成功地解构美国主流社会心理学的霸权 心理学而言, 其首选策略是本土化: 即以民族国家
地位, 使国际社会心理学图景得以重构。 的本土社会问题为先导, 累积本土经验材料, 以求
纵观欧洲社会心理学复兴史, 欧洲社会心理学 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有平等而有尊严的对话能力和
家对社会行为所发生的社会脉络的重视和对理论 资格。» 有关本土化的界定, A da ir认为: 社会心理
和元理论建构的追求, 是区别于美国主流社会心理 学本土化的标志是自产的心理学家、 自产的权威出
学的独特特征。在群体心理理论建构中, 美国的社 版物以及专业协会。 172近 30 年来, 一些第三世界
会影响研究关注群体秩序的维系和群体中多数人 国家, 如印度、澳大利亚 ¼ 以及我国内地的心理学
的力量, 而从 1960年代后期开始, 以法国学者莫斯 者和港台地区的心理学家也开始对西方心理学的
科维奇为核心的欧洲社会心理学家, 受社会变迁和 一统模式进行反思, 提出心理学的 / 本土化 0, 这些
知识创新等社会事实的激发, 开始在群体秩序的形 学者可能在表达方式上不尽相同, 但是在本质上都
塑和维系之外, 专注于群 体创新和群体 变迁的研 是强调根据本国文化的不同特点, 研究本国人的特
究。少数人的影 响 ( m inority in flu ences) 因此被系 殊心理, 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心理学。
统地揭示出来, 从而形成 了少数 人影响理 论 ( the 中国社会心理学经过 20年的不懈努力, 取得
theory o f m inority influ ence) 。自此, 欧洲社会心理 了长足进步。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及中国心理学会
学在概括化理论、 中程理论和方法技术建构方面取 社会心理学分会已经成立、
规范化的博士培养体系
得长足进展, 今天享有国际学术声誉并且具有欧洲 已经形成、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的学术会刊 5社会心
特征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技术, 已经作为经典融入主 理研究 6已经内部发行, 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社会心
流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中, 并且激发出更多的理论和 理学已经进入本土化或 / 中国化 0阶段。中国社会
经验研究热情; 它们包括社会认同论 ( soc ia l id ent- i 心理学者在对本土社会心理学理论构建上作出了
ty theory) 、
社会表征论 ( socia l representat ion ) 和话 初步而富有成效的贡献, 关于中国人社会心理学理

¹ » 参见方文: 5社会心理学的演化: 一种学科制度视角 6, 5中国社会科学 6 2001年第 6 期。


º M oghaddam 社会心理学的三个世界的划分是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而非政治意识形态。
¼ Feather, N. T. , / Social psychology in A ustralia: Past and present, 0 In terna tiona l Jou rnal of P sychology, vo.l 40, no. 4( 2005) , pp. 263- 276.

56
论与研究起于杨国枢于 1988年使用外来量表或理 国理论家们则将个体认同视为基础理论加以构建
念对国民性 ( 民族性格 ) 进行的研究, 但以后开始 ( 如前所述的认同理论 ) , 所以很多美国社会心理
检讨这种研究的效度, 从理论架构和方法上开始突 学家开始致力于社会认同理论的拓展性研究和理
破照搬和照抄, 同时也开始寻找中国人价值观念的 论构建, 并将社会认同作为个体认同的理论补充,
主要内涵。杨国枢指出, 应从强加式的通则性客位 比如 B rewer 的最 佳特异 性理论 ( Optim a l D istin c-
研究 ( im posed et ic approach) 转向本土化的特则性 tiv eness Theory) 和 Deaux个体我 ( ind iv idua l se lf)与
主位研究 ( in digenous em ic approach )。 1 82在 这种 群体我 ( co llectiv e se lf) 的概念化理论。如今这种
认识下, 港台的社会心理学界自 70年代末开始, 推 跨越大西洋的学术联系持续升温, 大西洋两岸的理
动了一场本土化的运动, 取得了不少成果, 集中反 论家们开始寻求社会表征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的
映在杨国枢的社会取向理论。中国大陆的社会心 联结点, 从而加以整合。1102
理学家也在 90年代开始, 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 包 ( 2) 现代社会心理学理论与传统社会心理学
括金盛华有关中国人自我价值定向和精神信仰理 理论的整合
论。192 现代社会心理学理论与传统心理学理论的关
尽管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中国化正在良性发展, 系是一种继承与超越的关系。纵观社会心理学理
与欧洲社会心理学理论相比, 在国际上仍处于失语 论发展史, 理论的繁多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显著特
状态。欧洲版社会认知理论的成功, 原因之一是它 征。尽管社会心理学家在阐释社会行为时着眼于
既关注植于本土的树木, 也关注广布全球的森林; 不同的理论出发点, 但是, 追根溯源, 从中不难窥见
它立足于本土社会现象, 却能从本土现象归纳出具 一些基本的理论取向, 如今社会心理学理论家们在
普遍性的社会心理原理。中国正面对急剧的社会 批判性地吸收传统理论基础上, 通过深入发掘或重
变迁, 可以为社会心理学理论建构提供丰富的研究 新界定基本概念, 吸收心理学及其他学科的最新成
题目和题材, 是一片广阔而茂盛的丛林。当这片丛 果, 用更加多元化的视角进一步阐释各自的理论。
林的面貌清楚地显露在社会心理学家的广角镜下 如前所述的认同理论和情感控制理论就是整合传
时, 全球森林的图像将会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统符号互动理论而得来的。
( 3) 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其他科学理论的整合
二、
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新发展
对任何一门社会科学而言, 人都是一个永恒的
1. 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整合趋势 研究主题, 从而都会涉及对人、社会、
人与社会三个
单一理论的局限在于它只考察人的社会行为 根本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彼此关联, 对任何一
的某一侧面, 而不能从多方位角度上加以考察, 所 方面都不能够偏颇。所以近年来出现的社会心理
以近年来, 各个基本理论力图完善自身体系, 对其 学理论趋向是社会心理学吸纳其他学科的理论来
他理论做全面分析, 从而在社会心理学中出现了理 构建更加多维度、
多视角的社会心理学理论。除了
论整合趋势。 从心理学学科体系相关学科如普通心理学等吸取
( 1) 美国主流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欧洲本土化 营养外, 社会心理学还大量吸纳其他学科的理论成
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整合 果。如社会认同理论中对群体冲突的研究借鉴了
随着欧洲社会心理学在群体心理理论建设中 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 社会类化理论中对群体偏见
取得越来越卓越的成就, 保持着学科霸权的美国主 等研究则运用了政治学和法学理论。这种整合近
流社会心理学界也把理论建设和研究视角开始逐 年来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社会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
渐转到群体心理研究中来。与欧洲群体心理理论 学的联姻, 并产生出全新的学科 ) ) ) 社会认知神经
建构注重群际 过程和群体过程 中的偏见、刻板印 科学, 这门科学创新性地将社会心理学理论建立在
象、
群体认同等课题研究不同, 美国群体心理的研 神经机制的解释上。近年来, 研究者对社会心理学
究主要集中在小群体、社会冲突、群际关系。尽管 理论中诸如刻板印象、
态度与态度改变、自我、
情绪
欧美建构理论的着眼点不同, 但是近年来欧美在社 与认知交互作用等理论中的各种原理在脑神经水
会心理学理论建构和研究发展大有交叉融合之势, 平上进行分析, 这大大提高了社会现象归类与说明
并相互渗透和影响, 特别是在自我理论和社会认同 的精确性, 从而促进了学科的纵深发展。其中有代
理论建构上。由于英国社会心理学理论着重社会 表性的是 D ecety等人将关于自我的研究与心理理
或群体认同, 对社会和个体认同则鲜有建树, 而美 论 ( theory o f m ind)基于他们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

57
研究提出了一个自我与他人共享的神经网络。这 个体我, 还包括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其他人, 即自
种整合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心理学理论, 扩大了学科 己人。 1162今后自我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前述的
研究视野, 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活力。1 112 自我理论进行更多的研究工作来进一步验证, 以及
2. 自我理论的回归 对自尊 ( se lf - esteem ) 、自 我提 高 ( self- enhance-
尽管在自我的精确定义上一直存在着争论, 但 m ent) 和自我批判 ( self- critic ism ) 等课题的理论建
是在很多理论模型中反映出的有关自我的论述中 构。
都一致认同自我是一个多面的、
复杂的、
包含很多 31对情感研究的关注
交互因素的动力建构。 1970 年代开始, 社会心理 由于受到传统的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 社会心
学理论家们 对自我归因 ( self- attrib ution) 的关注 理学理论大多将理性作为理论假设的出发点, 而鲜
标志着理论家对自我理论构建兴趣的复活。其中 少涉及到情感研究。直到最近, 正如 Randa ll Co-l
标志性的有 W icklund的客观性自我意识理论 ( the- lin s( 1994) 所倡导的那样: 情感是理性 的公分母,
ory of ob je ctive self - awareness) 1 122, C arver 和 两个领域需要同时进行研究。社会心理学理论才
Scheier的自我关注 ( se lf- attent io n) 1 132、自我监控 着重研究情感这个概念, 从而引发了针对情感概念
( se lf - regu latio n) 理 论 以及 H ig g in s的 自 我矛 盾 的理论建构趋势。理论家们在其各自理论中对情
( self- discrepancy) 理论, 以上这些理论 贡献都关 感概念进行分析, 其中代表性的理论有情感控制理
注于人们如何对其达不到理想标准的行为方式作 论 ( affect control theory)和情感交换理论 ( A ffect ex-
出反应。近年来有很多重要的自我理论包括 T ess- change theory), 两个理论 分别采用不同 的视角对
er的自 我评价 维护模 型 ( self - evalu ation m a in te- 情感概念进行研究。在情感控制理论中, 当个体的
nance m odel) 1142, 关注于人 们与其最亲密的人进 基本情感反应和瞬态观感出现不一致, 则会产生消
行比较的条件, 从而假设人们会接近能让他们对自 极情感体验; 当两者出现一致状态时, 才会产生积
己感觉良好的情境, 避免感觉不好的情境, 并对友 极情感体验。情感交换理论认为, 在人际互动中产
谊模式提出了预测; Steel的自我肯定理论 ( se lf - 生的情感受到特定的情境影响而出现经常性地交
affirm ation theory) 1152, 通过假设人们总 是用积极 换, 这种情境包括网络 ¹ 密度、
网络可获性、
关系的
的词汇形容自己以及人们发现自己的行为与自我 附着力等。
理想不一致时会感到不适, 来解释人们是如何处理 在社会心理学中, 理论大多是从格式塔理论视
行为与自我 表象不一致的; Go llw itzer的 符号自我 角来研究情感的。格式塔理论的基本假设是, 人类
完成理论 ( symbo lic se lf- com plet io n theory) , 该理 具有寻求关于自我、期待、偏见、情感、
信念、
个人所
论核心在于通过自我展示来进行身份的社会确认, 得、资源分配的一致性、适应性和平衡性的动力, 认
从而与身份相关的符号行为给人一种自我完成感; 知一致时, 产生积极情感体验; 认知失调时出现消
Sw ann的自我验证理论 ( self- verification th eory ), 极情感体验。这种格式塔式的理论阐述引起了一
假设人们寻求自我概念的社会确认, 并努力让别人 些理 论家的研 究兴趣, 很多 理论 ( 如情 感控制理
以自己的方式看待自己。自我完成理论和自我验 论 )就是用格式塔 式的传统观点对情感的本质进
证理论的区别在于个体是 否想要得到这个 身份。 行解释。着重自我和认同的符号互动理论则认为,
在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背景下, 很多优秀的中国学 当个体自我和认同得到确认, 则产生积极情感, 否
者也开始关注于自我理论的构建, 其中值得一提的 则体验消极情感。期待状态理论着重个体行为与
有金盛华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 se lf- worth orienta- 期待状态一致时产生积极 情感, 否则 产生消极情
t io n theory) , 该理论通过自我价值 ( se lf- w orth) 、
自 感。地位建构理论也有着类似的阐述。理智选择
我价值感 ( feelin g o f se lf - w orth )、自我 价值 支持 和交换理论 ( rat iona l choice and exchange theory )认
( self- worth m aintenance) 、自我 价值 保护 ( se lf - 为, 当个体没有得到他所期待的所得时, 他们会体
w orth defense) 、
自我价值定位 ( self- w orth positio- 验消极情绪; 相反则会体验积极情感。做出类似阐
n in g)等核心概念的提出来解释自我价值在个体行 述的还有很多偏见理论 ( justice theories) 。
为导向中的作用; 杨中芳的 / 自己人 0及其边界划 进行情感研究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仍有很大的
分理论, 提出中国人的自我不仅包括西方所界定的 发展空间, 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简单地解释积极和

¹ 在交换理论中, 将社会结构视为一种网络, 即一种由资源流动而形成的一种关系模式。

58
消极情感的波动。虽然上述理论对情感进行了理 Version, M en lo Park, CA: B enjam in Cumm ings, 1980, 64 - 98; Burke,
Peter J. , Id ent it ies and social s tructure: The 2003 Coo ley-M ead Aw ard
论阐述, 但是情感概念并没有完全整合到这些理论 A dd ress. S ocial P sychology Q uarterly, vo.l 67, no. 1 ( 2004 ) , pp. 5 -
中来。因此, 社会心理学理论应对情感进行更加明 15. ; M cC al,l G eorge J. , The M e and the N ot-m e: Posit ie and N egative
Poles of Iden t ity. In A dvances in Iden tity Theory and R esearch, ed. P. J.
确和系统化的诠释。正如 T urner所呼吁的: 人类
Burk e, T. J. Ow en s, R. T. Serpe, and P. A. Tho its. N ew Y ork: K luw er
情感需求的大范畴中的特定的情感应与特定的社 A cadem ic /P lenum, 2003, pp. 37- 65.
会机构条件和心理动力过程相联系, 既然社会结构 1 22H eise, D avid R. , Encu ltu ration agents w ith expressive role be-
hav ior. In Hum an - A gen t In teract ion M ult i- Cu lturalW orld, ed. S. Payr
最终由积极情感凝聚起来, 由消极情感所拆散, 因
and R. Trapp,l M ahw ah, N J: E rlbaum, 2004, pp. 44- 95.
此, 在社会心理学理论中应该对人类需求的情感能 1 32 Jasso, G u illerm ina, Com parison th eory, in H andbook of Socio-
力 ( affect iv e capac ities)进一步概念化。 logical Theory, ed. Jonathan H. Turn er, N ew Y ork: K luw er A cadem ic /
Plenum, 2001a, pp. 669- 98.
4. 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文化视角转换趋势 1 42 Berger Joseph and M. H arm it Fisek, and R obert Z. N orm an,
传统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构建者相信, 在社会心 Th e Evolu tion of Statu s Expectations: A Theoret ical Extens ion. In Socio-
logical Theories in Progress: N ew Formu lat ion s, ed. Joseph Berger, M or-
理学领域中可以通过价值无涉的实证方法建立具
ris Zeld itch Jr. , and Bo A nderson, N ew bury Park, CA: Sage, 1989, pp.
有普遍性的理 论模型, 从 而形成一套可 以超越时 100- 30.
间、
历史、
文化的价值中立的真理, 并应用于所有人 1 52Em erson, R ichard M. , / Pow er- dependen ce relations, 0 Am eri-
can Sociolog ica l R eview, vo.l 27, no. 2 ( 1962 ) , pp. 31- 41. ; C ook, K a-
类社会。长期以来, 社会心理学理论都是依照西方
ren S. , and E ric R. R ice, Social Exchange Th eory. in H andbook of So-
的模式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然而多年来人们却发 cial Psychology. ed. JOHN D elam ater. N ew Y ork: K luw er A cadem ic /
现, 没有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能够圆满地说明全部 Plenum, 2003, pp. 53 - 76.
1 62Truner, Jon athan H. , F ace- to- F ace: Tow ard a Th eory of In-
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它只是在特定的社会常规中运 terpersonal B ehavior, Stan ford, CA: S tan ford U n ivers ity Press, 2002, pp.
作的结果。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类深层的心 99- 107.
1 72A dair, J. G. , / Th eO rigin s and D evelopm ent of Social Psycho-
l
理学结构, 心理、社会、文化有着相对区分的动态系
ogy in C anada, 0 In terna tional Journa l of P sychology, vo.l 40, no. 4
统, 相互填充、投射和建构。在理论构建和具体的 ( 2005 ), pp. 277- 288.
研究中, 社会心理学家开始关注社会心理行为的文 1 82杨国枢: 5中国 人的心 理与 行为 ) ) ) 本土 化研 究 6, 北 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第 30- 200 页。
化差异性, 实现了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心理视角到文
1 92金盛华主编: 5社会心理学 6, 北京: 高 等教育出 版社, 2005
化视角的转换。 年, 第 56- 99 页。
与早期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 不同, / 文化的 0 1 102B rew er, M. B. , / The Social Sel:f O n Being the Sam e and D i-
f
feren t at the Sam e T im e, 0Jou rnal of P ersona lity and Social P sych ology,
社会心理学家将不同的文化背景作为由美国主流 vo.l 17, no. 5( 1991 ) , pp. 475 - 482. ; D eaux, K. , Social Iden t if icat ion,
文化背景下得出的心理规律、行为模型的检验场。 in E. T. H igg ins & A. W. K ruglansk i ( E ds. ) , S ocial P sychology: H and-
book of basic P rincip les, N ew Y ork: G u ilford Press, 1996, pp. 777 -
也就是说, 他们在不同的文化社会中, 实施与传统
798.
理论相同的实证研究模式, 使其研究结果能够融入 1 112D ecety J. , S omm erville J. A. , / Sh ared R epresentations Be-
到主流社会心理学理论原理中, 从而使基础性的社 t een S elf and O th er: A Social C ogn it ive N euroscien ceV iew, 0T rend s in
w
C og nitive S cien ce s, vo.l 7, no. 12 ( 2003) , pp. 527- 533.
会心理学理论成为文化的延伸物。实际上最早涉
1 122W ick lund, R. A. , Ob jective Sel- f A waren ess, in L. Berkow itz
及文化主题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可追溯到 1930年代 ed. , A dvan ces in Experim ental Social Psychology ( vo.l 8) , N ew Y ork:
Sherif的 群 体 规 则 塑 造 理 论 ( group norm form a- A cadem ic Press, 1975, pp. 233 - 75.
1 132Carver, C. S. and S cheier, M. F. , A ttention and Se lf - R egula-
t io n) , 但是在那时期还没有形成规模, 直到最近几 tion: A Con trol Th eory Approach toH um an Behavior, N ew Y ork: Sp inger-
年, 大量社会心理学者进行了社会心理过程中的文 V erlag, 1981, pp. 143 - 156.
1 142Tesser, A. , T ow ard a S elf- Evaluation M ain ten ance M odel of
化差异性研究, 包括在自我和认知、自尊和主观幸
Social Beh avior, in L. Berkow itz ed. , A dvan ces in E xperim ental Social
福感、情感和动机、自我概念、情感、归因等社会心 Psychology ( vo.l 21) , N ew Y ork: A cadem ic Press, 1988, pp. 181- 227.
理过程中, 独立文化的美国和相依文化的东亚社会 1 152S teele, C. M. , Th e Psychology of S elf- A ffirm ation: Sus tain-
ing th e In tegrity of the S el,f in L. B erkow itz ed. , A dvances in Exper-
i
之间的文化差异研究, 这些研究都在非主流文化背
m ental Psycho logy ( vo.l 21 ). N ew Y ork: A cadem ic Press, 1988, pp. 261
景下检验了相应的基础社会心理学理论, 加强了对 - 302.
这些理论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分析。 1162杨中芳: 5试论中国人的 / 自己 0: 理论与研究方向 6, 杨中
芳、高尚仁合编: 5中国人, 中国心 ) ) ) 社会与 人格篇 6, 台北: 远 流
1参考文献 2 出版公司, 1991b, 第 93- 145页。
=责任编辑: 溶 悦>
112 S tryker, Sheldon, Sym bol ic In teraction ism: A S ocial S truc tura l

5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