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2002 年 7 月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July , 2002

总第 22 期 第 4 期 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 Serial No . 22 No .


4
· 哲学与思辨 ·

常人方法学理论探析
刘  岳 , 张 玉 忠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 , 山东 潍坊 261041)

  摘  要 :
社会学理论总是试图清晰地描述并解释 社会行 动及由 此产生的 复杂的 生活世 界 , 在 熟知的 基础上 达
到真 知 。传统 的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在这方面建立了 较为完 整的分 析框架 ;
而 50 年代产 生于美国 的常人 方法学 理
论则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 , 并在“ 权宜性行动” 、“ 索引性” 、“ 反身 性”等 概念基础 上建立了独 特
的社会学理论和分析方法 。 常人方法学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路径 , 但是它并没有完成给自己赋予的使命 。
关键词 :
社会学理论 ;
结构功能主义 ;
常人方法学
中图分类号 :
C9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8520(2002)04-0028 -05

而必须借用社会学专业的方法 、理论和洞察力揭示

出生活世界的本来面目并告知生活于其中的人们 。
作为学习和从事社会学专业的人 , 或许都曾遇 另一方面 , 生活中的个体会认为没有别人比自己更
到过这样令人尴尬的情形 : 当针对某一群体 、某种生 了解自己的生活 , 虽然那些研究者使用了大量的工
活方式及生活历程的研究报告呈现在他的被研究者 具和方法并以为熟知他们所研究的一切 , 因为研究
面前时 , 对方总是用十分疑惑的神态打量这些文字 , 者最终毕竟要用抽象的因而往往也是凝固的概念体
因为这些文字展示出的“生活”与他们自己的“生活” 系来描述生活中的事实 , 这种基于自以为“熟知”基
或者与他们“自己”是如此的不同 , 或是被描述得极 础上的专业化描述及解释 , 已然远远不是生活的本
为陌生 , 他们认不出这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 , 他们甚 来面目 , 而且抽象的理论描述已经取消了生活的丰
至会以为这位研究者根本不懂得他们以及他们的生 富个性 , 忽视了某些重要的细节 , 对很多东西是视而
活是怎样的 。 不见的(seen but unnoticed), 因而也不能做到真正地
在这种情形中 , 双方 ———社会学研究者和作为 理解多样化的复杂世界 。这种争执已持续了很长时
被研究者的生活中的个体都认为对方不懂得社会以 间 , 并且将继续持续下去 。
及社会生活究竟是什么 。

这种相互指责 , 双方都是有道理的 。 作为研究
者 , 基本的专业训练告诉他们并且使他们坚信 , 社会 黑格尔说 :
“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的东
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经验有着本质的不同 。日常生活 西 , 正因为它是熟知的 。”[ 1] 如果一事物一直被当做
经验虽然在很多时候颇具启发性 , 但它毕竟是个体 想当然的东西 , 对它的认识局限于经验式的 ———无
的 、独特的 、不可重复的 、带有极大或然性的 , 因而也 论是日常经验还是惯常的学术经验 ———思维方式 ,
是零碎的片断 , 不可能产生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 那么无论怎样探究和争执 , 都不能离开原地而前进
超越于个体生活之上的“科学知识” 。 因此 , 研究者 一步 。 产生这种状况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研究者所采
认为 , 生活中的个体虽然熟悉自己的生活 , 但是由于 用的理论范式和方法(对于生活中个体的原因可以
种种局限性 , 他们不能真正地了解和理解生活世界 , 不加讨论 , 因为无法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上对其进行
要求)。 长期以来 , 在国内社会学的研究中 , 占主导
地位的是具有帕森斯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与
  收稿日期 :
2002 -05 -10
方法 。这种规模宏大 、结构严谨的理论框架被认为
  作者简介 :
刘岳(1973-), 男 , 山东 潍坊人 , 中共 潍坊市
不但是正统的 , 而且是清晰有力的 , 甚至只有这种框
委党校教师 。
架才是符合实证原则的科学方法 。 客观地说来 , 这

· 28 ·
种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与发展过程中起 个性和丰富的生活 经历被抹平了 , 或者说 , 人消失
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 中国学者以此为工具取得了 了 , 剩下的只是抽象而凝固的关系框架 。 以这种方
大量的研究成果 ,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式所表达出的人的生活图景 , 在置身于其中的人看
和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 。 帕森斯传统也在这一过程 来 , 必然是“陌生的” , 因而也被以为已经不是对生活
中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主导地位 , 成为社会学研究 本来面目的描述 , 在此基础上所做的解释 , 尤其是对
的最为主要的理论范式 。 变动不居的人的行动及社会秩序所做的解释也必然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模型 , 从功能分化的角 是苍白无力的 。或者说这种理论和方法给出的不是
度 , 将社会结构概念发展成一种庞大的旨在解释一 to be 而是 ought to be , 这在很多学者那里是不能够忍
切人类行动的系统理论 。 这一点最为集中地体现在 受的 。 于是 , 常人方法学应运而生 。
帕森斯的代表作《社会体系》(social system 1951)中 。

帕森斯以其 AGIL 模型将整个社会结构描述为一个
整体的 、均衡的 、自我调节和相互支持的系统 , 结构 常人方法学的出现并非仅仅由于对帕森斯传统
内的各部分都对整体发挥作用 , 同时通过不断的分 的反动 , 有学者就帕森斯传统 、现象学 、符号互动论 、
化与整合 , 维持整体的动态的均衡秩序 。在这里 , 秩 维特根斯坦和日常语言哲学及经典社会学五个方面
序表现为一种功能 , 一种稳定的 、可理解也可把握的 探讨了常人方法学的理论渊源[ 3] , 它提出了非常鲜
社会整体图景清晰地出现了 。 在这个框架中 , 社会 明的不同理论取向 , 并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社
的各个部分 、各种社会行动井然有序 , 边界分明 。 在 会学的缺陷 , 给出了很多极其有益的启示 。
相当长的时期里 , 这种模式的解释力是令人满意的 , 常人方 法 学 (ethnomethodology)是 由 加 芬克 尔
其庞大的叙事风格和理论取向也会使人产生理论的 (Harold Garfinkel)在 1954 年“ 发明” 的 。 “`ethno' 指
美感 。 国内有学者总结道 : “帕森斯始终认为 , 总体 的是普通人(everyone), 而`ethnomethod' 是普通人在
社会中的四个子系统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功能 , 其 日常生活中为了解决各种日常问题而运用的方法 ,
关键在于社会拥有那些将成员整合在一起的共同的 即常人方法 。”[ 4] (P45)曾参与常人 方法学早 期理论
价值体系 。 所谓共同的价值体系 , 意指由一系列价 建设的美 国社会 学家西 考雷 尔(Aaron Cicourel)认
值模式组成的并已成为众人认同的规范体系 。这些 为 , 加芬克尔发明这个概念 , “主要是借以体现日常
规范作为行为的导向 、依据和标准 , 可以约束行动者 实践理性活动本身是所有人类活动的构成要素 , 是
行为的边界 。通过规范众人行动的准则 , 或通过价 研究社会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角度”[ 4] (P45) 。加芬克
值内化实现的行动者人格结构的塑造 , 产生一定的 尔在他的书中 写道 : “ 下面的研究试图 对实际的活
效力 , 并进一步形成社会性的共识 。 ……结构由功 动 、实 际 的 环 境 及 实 际 的 社 会 学 思 维 进 行 探
能体现 , 结构是互动关系模式 , 结构即规范 , 同时这 讨”[ 5] (P202), 他进一步说明道 , “常人方法学的研究
三者是依靠中 介变量`地位 —角 色' 做串接的 。”[ 2] 在分析日常生活活动时 , 将其看做社会成员的方法 ,
这样一来 , 在一种宏观的理论背景下 , 某种社会决定 成员用它们使日常生活看起来是理性的 , 并出于各
论的方法论凸现出来 。社会结构的事实是一种超越 种实践目的使行动是可讲 述的(reportable), 也就是
个人并对个人有制约力的思维类型 , 它们独立于个 可说明的(accountable)。” 以上的叙述可以表明常人
人之外并且强加于个人之上 。 作为行动者的个体在 方法学所做的乃是一种把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
结构和规范面前的能动性消失了 , 从而他们的创造 呈现出来的努力 , 认为日常生活实践活动乃是社会
力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 。 这个世界并不是由生 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 。
活中的他们创造出来的 , 而是先验地存在着这样一 常人方法学与帕森斯传统在几乎一切方面都进
种确定而稳固的框架 , 他们是无能为力的 , 他们如果 行了不懈的反动 。 针对结构功能主义对社会秩序先
能有所作为的话 , 也只能在这个框架基础上“展开其 验性 、外在性以及行动者通过社会化将规范内化并
自身” 。同时 , 在结构功能主义那里 ,“行动者的互动 恪守执行这些理论预设 , 加芬克尔指出 , 在这种理论
体现为一连串具有地位 —角色的行动者之 间的互 预设中 , 行动者 不过是一 个“ 判断傀 儡”(judgement
动 , 互动中的个人不管怎样变化 , 角色互动作为社会 dope)。他认为 , 社会科学理论家们用服从规范的事
模式化的准则则是相对稳定的 , 而社会结构就成了 实来假设行动具有服从的特征 , 假设行动是被动和
一系 列 相 对 稳 定 的 、模 式 化 了 的 成 分 之 间 的 关 服从的 , 而不是主动和创造的 。“我用`文化傀儡' 指
系”[ 2] 。 作为具体的 人变得无关紧要了 , 他 的丰富 的是社会学家构造的社会人 , 这种人按照共同文化

· 29 ·
提供的预先建立的 、合理的选择而行动 , 从而产生了 即都“依赖对意义的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
社会稳定的特征 ; `心理傀儡' 则指心理学家们构造 共享知识” 。 任何一个表面上孤立的“表达” 和“行
的社会人 , 他是由于有精神病学的经历 、心理治疗的 动”归根到底都是一条“无穷无尽” 的“索引链”上的
历史以及各种心理功能的变化 , 被迫在几种可能的 一环 , 永远不能归到一个不受索引性问题困扰的最
行为方案中有选择地行动 , 从而产生了社会稳定的 终基础 , 加芬克尔称之为“无底之船”(a boat without a
[ 6] (P66 -67)
特征 。 ”如果说社会秩序不是先验存在的 , bottom)。 与传统社会学试图借助一些东西(最著名
规范与规则也不是外在于行动 者并强加于行 动者 的就是规则)来“修补”或“疗救”的努力相反 , 常人方
的 , 而且行动者也不是被动地服从于固定的规范的 , 法学从不试图为行动提供终结性的理论说明 , 认为
那么社会秩序是如何保证的呢 ? 加芬克尔认为 :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 。(4)行动
( 1)一再出现的稳定的社会行动模式是行动者 的可说明性和反身性 。 前者指行动是“可观察和可
权宜性 努力 的“成 果” 或“成 就”(accomplishment or 报道的” , 因此可被理解 。后者指行动和说明的不可
achievement); 分性 , 二者的辩证关系构成的“反身性” 。 行动 、场景
(2)规则与其说是先于行动 , 作为行动的“蓝图” 和说明构成复杂的实践整体 。常人方法学所分析的
和规定发挥的作用 , 不如说是在行动之后 , 是使行动 结构从本质上是作为过程的结构 , 关注的是事物之
成为“可说明的” 、“可描述的”一种工具 ; 所以成为事物的一面(-ing of thing), 它强调过程而
(3)如果说的确存在社会“秩序”的基础 , 那也是 非结果 , 强调形式(
becoming)而非形态 。 基于此 , 常
认知性而非规范性的 。此处“基础”的含义已远非帕 人方法学采取了独特的方法论 , 力图根据社会现象
森斯心目中 的僵 硬 的“物”(thing), 而是 一 种过 程 及局部场景的特点“因地制宜” 地采取研究方法 , 即
[ 4]
(ing) 。 “方法的独特适当 性” , 同时它的方法论原则是“描
这种说法可以视为出自加芬克尔本人对常人方 述”取向 , 主张“不寻求人道主义的争论 , 也不从事或
[ 3]
法学的定义 : “我所说的常人方法学指的是这样一种 鼓励理论的随意讨论” 。
研究 , 把索引型表达和其他实践行动的理性特征 , 视

为日常生活中那些组织有序 、富于技艺的实践的成
就 , 而且是带有或然性的持续不断的成就 。 ”[ 6] (P43) 到这里 , 可以形成对常人方法学理论及方法的
在李猛那里也被称为“一个永无止境 、正在进行的权 大致印象 ,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常人方法学对以帕森
宜性成就”[ 4] 。 在这里 , 一个秩序井然 、结构严密同 斯传统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不断颠覆的努
时也是功能齐备的社会结构图景消失了 , 在抽象的 、 力 。在以上的叙述过程中 , 常人方法学对结构功能
凝固的规则体系退去之后 , 人的主动性 、创造性成为 主义范式的缺 陷与不足的修正与补充 是显而易见
鲜明的主题 , 既有的秩序 , 或者说整个世界在被行动 的 , 但作为向相反方向走得很远的理论流派 , 必然地
者每时每刻地创造出来 , 行动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引起了社会学者的巨大争议和讨论 。 李猛在其文章
呈现出新的面貌 , 正如舒尔茨所言 : “生活世界就是 中引用了斯万森(Swanson)、华 莱士(Wallace)、科尔
不断被我们的行动所修正并不断修正我们行动的世 曼( Coleman)等人对常人方法学的评论 , 代表了主流
[ 7]
界” 。 常人方法学从这里开始颠覆结构功 能主义 社会学家有差别的意见[ 3] , 同时在其他学者那里也
的理论大厦 。 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 。“ 常人方法学的有限几个新
常人方法学指责传统社会学对社会生活中显而 发现并不能使它划入一个新的意识形态范畴 , 而只
易见的(obvious)事实视而不见 , 他们继续提出了日 是互动论的补充 ;… …常人方法学过高地估计了自
常生活实践活动的内在特点 : (1)行动的权宜性 。 行 己 , 现在应是常人方法学论者放下架子的时候了 , 他
动并非按事先规定进行 , 而是行动者根据实际情况 , 们应该把自己的思想与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 , 他们
依赖自身“永无止境”的努力完成的 。(2)行动的局 在对正统社会 学的挑战和攻击上花费 了太多的精
部性 。 任何社会行动都处在一个场景之中 , 而场景 力”[ 8] , 从方法论的角度讲 , 常人方法学家虽然声称
本身也是行动的一部分 , 和行动一样是社会成员通 自己对日常生 活中的习以为常的假设 的运行有兴
过努力获得的成果 。 这就抛弃了传统社会学的情景 趣 , 但他们并没有证明这些假设是如何运行的 , 也没
—情景定义 —行动定义”的过程 , 代之以“ 情景 —情 有对社会现实的性质提出清楚的看法 。因此正如穆
景定义 —行动”三 位一体的 模式 。 (3)行动的索 引 林斯在《当代美国社会学中的理论和理论群体》一书
性 。这是指沟通结果及所有社会行动的一个特点 , 中指出的 , 常人方法学并没有对社会学做出众所公

· 30 ·
认的积极贡献 。 亚历山大也认为常人方法学对帕森 宏观意义上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就更加无法把握了 。
斯传统的理论存在着误解 , 而且对这种个人主义的 常人方法学认为传统社会学未能解释世界的真相 ,
方法论提出了质疑 , 他说 : “`一个人做什么' 的意义 , 那么它也不能 。 这种相 对主义的立场 是值得怀疑
真的能这样与集体参照割断吗 ? 后续行动决定自己 的。
的行动 , 只有当我们的行动和后续行动都参照同一 2.理论与方法上的个人主义取向 。 常人方法
个复杂而详细的文化系统(它是一个先前存在的 , 超 学继承了符号互动论的实用主义的传统 , 与实用主
互动意义的文化系统), 并由该系统来明确解释时 , 义一样 , 强调能动的 、自然的 , 反对形式的和唯意志
才是可能的 。”[ 5] (P206)这些评论都触及到了常人方 论的 。 分析单位的个人主义取向会导致由微观向宏
法学的核心问题 。在另一些人那里还对加芬克尔等 观跨越的巨大障碍 , 也有可能会导致还原论的出现 。
常人方法学家晦涩的行文以及生僻的词句提出了批 怎样由行动者个体权宜性的行动 , 由借助无限的索
评 。这些都表明 , 虽然常人方法学越来越被人知晓 引性来解释和说明自己的行动 , 推演出整个社会的
和重视 , 但主流社会学对它的批评却从来没有减弱 结构及变迁 , 推出宏观生活世界的图景 ? 常人方法
过。 学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 似乎他们也没有兴
趣这样做 。虽然李猛提及常人方法学以“ 独特的方

式超越了争议 , 而不是试图在争议中确定自己的立
常人方法学在很多方面是发人深省的 , 正如本 场” , 但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 即使不使用“微观”和“宏
文开始时提出的尴尬局面 , 常人方法学提出了很好 观”这样的二分法 。 如果按照常人方法学自己的辩
的解释方法 。 它克服了结构功 能论僵硬的框 架结 解方式“一个构形被视为宏观还是微观 , 往往取决于
构 , 使社会结构在“流动”中得以体现 ; 它的“权宜性 实践中的认知与权力” , 那么就更像是主观主义和相
行动”使得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 , 认为生活 对主义的论调了 。
世界是被人通过不断解释重新创造出来的 , 摆脱了 3.坚决的“描 述” 而非“建 构” 的 方法论 取向 。
决定论所提出的“情景 —情景定义 —行动”三位一体 这与其他方面是相联系的 。 这样固然在针对具体的
的理论 , 使得环境摆脱了先验的决定位置 , 使之进入 场景和行动进行分析时有很大的好处 , 但问题在于
了一个互动的过程 , 这些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社会学 是否存在将其在更大范围内普适化的可能 ? 黑格尔
的缺陷 ; 它的独特“描述”方法取向 , 也比帕森斯传统 说:“必须真正放弃对于事实的个别描写 。 他必须用
理论更加清晰真实地呈现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 。 以 抽象的观念来缩短他的叙述”[ 9] 。 一种研究如果仅
上的这些努力还改变了社会学本身的定位和面貌 , 仅局限于具体的描述 , 也就只能留在原地而不能前
引起相关学者对社会学学科的深刻反思 , 但是同时 进一步 。 而且在这种描写和“索引” 中 , 究竟哪些因
也会使阅读者产生巨大的质疑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素会是关键的因素 , 并且起到了决定性甚至转折的
个方面 : 作用 ? 如果这一点不能判断准确 , , 那么这种描述便
1.常人方法学的关键概念“ 权宜性行动” 、“ 索 是平庸无奇的 。 能否用具体的事实完成抽象的 、概
引性”以及“反身性”等 , 是相对主义的甚至是不可知 括的论述是对常人方法学的又一个质疑 。
论的 。 对于一事物的把握 , 总是需要在确定的边界 4.在“索引性”的 连贯追溯中将生活世界支离
之内 , 遵循较为确定的规则 。 这在常人方法学提供 破碎 。 常人方法学力图使世界以行动呈现出连续不
的理论语境中是无法做到的 。 常人方法学把社会学 断地流动的图景 , 而在这一过程中 , 并无一个统一的
研究也看做 是与日 常生活 并无二 致的“权 宜性 行 体系来统摄 , 世界日益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 。 人
动” , 那么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究竟能否认识世界 , 能 们是按照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感受 , 按照在当时的瞬
在多大的程度上认识世界就成为问题 。 换言之 , 能 间判断从“手头的库存知识”中寻找解释与说明的工
否做到“真知” ? 如果在无穷无尽的“索引性”链条中 具 。在这个意义上 , 人是自由了 , 但他陷入了前所未
徘徊 , 如果秩序的产生乃至生活世界的构造都是在 有的孤独和焦虑之中 。 这也许是近来社会理论界对
日常生活中根据“权宜性” 被或然地不断制造出来 , 常人方法学重视的原因之一 , 因为它虽然不是产生
那么它是否是可以理解和预期 ? 作为个体的行动不 于“后现代时期” , 却如此契合于“后现代人”的心态 。
可预期 , 由于它在 与环境的不断互 动中发生变化 , 由于常人方法学特殊的理论取向及话语方式 ,
“旋生旋灭” ; 环境也不可预期 , 由于它也成为了行动 使得所有的批评都像是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进行的 ,
的一个部分 , “不可说 , 不可说 , 一说就错” ;
那么作为 这种对话更像是自行其是的自言自语 , 因此将其称

· 31 ·
为一种“社会学思想”或“思潮”更为合适 。它极具启 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 , 这种复杂性或许会使人更
发性 , 但关键不在于解 释这个世界 , 而在于解 决问 加迷惑 , 我们对自以为熟知的社会生活的理解也许
题 , 改造世界 。 常人方法学在这方面的理论贡献是 还停留在表面上 。
我们所期待的 。 参考文献 :
[ 1] 黑格尔 . [ M] .
精神现象学(上卷) 北京 :
商 务印书馆 , 1983.

20.
常人方法学的理论及概念应用于解释和解决转 [ 2] 周怡 .社会结 构 :
由“ 形构” 到“ 解构” ——— 结 构功能 主义 、
型期中国社会现象及问题的实践 , 是中国社会学者 结构主义和后结 构主 义理 论之走 向[ J] .
人大复 印资 料·
关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 , 清华大学孙立平等学者 社会学 , 2000 ,(8).
[ 3] 李猛 . 常人方 法学四十 年(1954 -1994)[ J] .
国外社 会学 ,
提供的“过程 —事件”分析法及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形
1997,(2).
成的 个 案分 析 比较 明 显地 带有 常 人 方法 学 的 痕
[ 4] 杨善华 . 当代西 方社 会学 理论[ M] .北京 :
北 京大 学出 版
迹[ 10] 。 他们以这种思路分析当代中国国家 —农民 社 , 1999.
关系的实践形态 , 揭示出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处 [ 5] 亚历山大 .
社会学二十讲 ——— 二 战以来 的理论 发展[ M] .
在不断的重新建构之中 , 采取种种“权宜性行动” , 不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2000.
断重新构建“情境” , 从而超越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分 [ 6] 加芬克尔 .常人方法学研究[ M] .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2002.
析框架 。在研究中 , 他们还采取了类似加芬克尔引 [ 7] 渠敬东 .
缺席与断裂 : 有关 失范的 社会学 研究[ M] .
上海 :
入“混乱”和造成“局部失范”的思路分析问题 , 这些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9.
107 .

都提供了分析农村问题的新视角 。 [ 8] 乔纳森 , H·特纳 .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M] .


杭州 :
浙江人 民
出版社 . 492 -493.
常人方法学以种种疑问颠覆着传统社会学 , 但
[ 9] 黑格尔 .
历史哲学[ M] .
上海 :
三联书店 , 1956.
43 .
自身却也并没有超越过去 。作为与“后现代”话语和
[ 10] 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 M] .
厦门 :
鹭江出版社 , 2000 .
图景极为契合的思想 , 它极具启发性 , 一个更加复杂

The Theory Analysis of Ordinary Man Methodology


LIU Yue , ZHANG Yu-zhong
(Party School of Weifang Committee of the ccp, Weifang , Sandong , 261041 , China)
Abstract : Sociology theory always try to clearly describe and interpret both the society action and the complex life
world coming from it , and grasp the truth on the base of familiarization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e functionalism gave a more
integrated analysis fram about it . The ordinary man methodology emerging in America in 1950 criticized the structure func-
tionalism in all direction , and established the Special society theory and analysis method on the base of some concept ———
Actions having rights and interesting character , Index Character , reflexive Character .It gave us a completely new way for
research , but it has not yet finished its own task .
Key words: Sociology theory ;Structure functionalism ;Ordinary man methodology
[ 责任编辑 : 孙  霁]

· 32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