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第 11 卷第 4期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Vol

.11 No .4
2009年 7月 J
our
nalofSo
cialSc
ienc
eofHun
anMe
dic
alUni
ver
sit
y Jul2009

常人方法学工作研究分析 *

———以解数学题为例

刘堃

(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天津 , 300091)

[ 摘要 ]  常人方法学强调对日常生活世界和日常活动的 关注 , 常 人方法学 的工作研究 认为科 学家的 科学研 究也是


一种日常活动 , 是情景的 、实践的结果 。 常人方法 学视角 下 , 科 学工作 等同于 常人的 日常活 动 , 都 具有索 引性 、权宜
性和反身性等特征 。 解数学题作为一种最简单的 科学工作 , 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
[ 关键词 ]  常人方法学 ;
工作 研究 ;
实践行为
[ 中图分 类号 ]  B02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8 -8229(2009)04 -0018 -03

  一般认为 , 科学活 动是 严谨的 , 必 须遵 守一定 的规 则与 系 , 应当用常人的眼光 和方法 去理 解 ;


认为社 会事 实并 非是
程序 , 因此 , 科 学工作 是超验 的 、客 观的 , 其理 性程度要 远远 一种外在于个 人 的客 观 存在 物 , 而 是一 种反 身 性的 社会 事
高于普通人的日常活动 。 但常人方 法学并不 赞成此种观 点 , 实 , 它总 是指向情景的 , 并且处于不断 的建构过 程中 ;
认为个
常人方法学家通过一 系列的工作研究 , 认 为科学工作 也是一 人不是一种 “文化 傀儡 ”也 不是一 种 “心理 傀儡 ” , 个 人具 有
种日常活动 , 跟普通人的日常活动一样 , 都是 情景的 、实践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 , 个人不是通过规范的内化 而实现共 同行动
结果 , 跟个人的权宜性努力有关 , 也 同样具有 索引性 、权宜性 的 , 相反 , 规范 、秩序等都是由个人建构出来的 。
和反身性等特征 。 这 主要 是由 常人方 法学 的理论 取向 与实 常人方法学指责 传统 社会学 对社 会生活 中显 而易 见的
践主张决定的 , 本文将以解数学题这一最 简单的科学 工作为 事实视而不见 , 他们继续提出了日常生活实 践活动的 内在特
例 , 阐述常人方 法学 的 工作 研究 对 于科 学实 践 行为 特征 的 点:
行动的 权宜性 、行动 的局部 性 、行 动的索 引性 、行动 的反
分析 。 身性和可说明性 。 正如 加芬克 尔自己 所说 的那 样 :“我 所说
一 、 常人方法学简介 的常人方法学指的是这样一种研究 , 把索引 型表达和 其他实
常人方法 学产 生 于 20世 纪 50 年 代中 期 , 加 芬 克尔 于 践行动的理性特征 , 视 为日常 生活 中那 些组织 有序 、富 于技
1954年 发 明 “常 人 方法 学 ” (e
thn
ome
tho
dol
ogy
)一 词 。 “ e
th- 艺的 实 践 的 成 就 , 而 且 是 带 有 或 然 性 的 持 续 不 断 的
no
”指的是普通人 (e
ver
yon
e), “ e
thn
ome
tho
d”是 普通 人 (在日 成就 。” [ 3] (43)
常生活中 , 为了解决 各种 日常 问题 )
所 运用 的 “方 法 ” , 即常 因此 , 常人方法学认 为 :
个人 的实践 行为 并不是 受客 观
[ 1] (45)
人方法 。 加芬克尔曾说 :
“常人 方法学的 研究在分 析日 存在的社会结构制 约的 , 而是 个人 权宜 性努力 的结 果 , 总是
常生活活动时 , 将其看 做社 会成员 的方 法 , 成员用 它们 使日 指向情景并具有索引性 、反身性和可说 明性等特征 。 在常人
常生活看起来是理性 的 , 并出于各种实践 目的使行动 是可讲 方法论那里 , 科学工作 也是一 种日 常活 动 , 跟 普通 人的 日常
述的 (r
epo
rta
ble
), 也就是 可说明 的 (a
cco
unt
abl
e) [ 2] (202)。 常 活动一样 , 都是情景的 、实践的结果 , 跟个人 的权宜性 努力有
人方法学的代表人 物有 加芬克 尔 、谢格 洛夫和 沙德 诺 , 常人 关 , 也同样具有索引性 、权宜性和 反身性等特 征 。 这一点 , 从
方法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兴盛 , 70年代逐渐衰退并 走上常 常人方法学的工作研究中 , 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 。
规化 。 二 、 常人方法学的工作研究
早期的常人方法 学家 声称 常人方 法学 是对帕 森斯 抽象 到了 20世纪 70年代 , 常 人方 法学 逐渐 衰退 , 此 时谈 话
结构功能主义的颠覆 , 常人方法学反对以 帕森斯为代 表的主 分析和工作研究 占据了 主流 。 费 赖恩 曾指出 第四 代常 人方
流社会学关于社会 秩序 、社 会结构 和社 会行为 的看 法 , 认为 法学家开始重新聚集 在加芬 克尔周 围 , 形 成了 “第 四代 常人
社会学最基本的研究 对象是日常生活 , 而 且社会学本 身也是 方法学 ”, 即常人方法学的 “工作 研究 ” (wo
rks
tud
ies
)。 工作
一种日常生 活 , 社会 学 同日 常生 活 的关 系也 是 一种 日常 关 研究肇始于所谓的 “希尔斯的抱怨 ”, 加芬克尔和希尔斯等学

*[ 收稿日期 ]  2009 -03 -18


[ 作者简介 ]  刘堃 (1986 -),男 , 安徽桐城人 ,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 2008 级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
城乡社区 .
第 4期 刘堃 :
常人方法学工作研究分析 ——— 以解数学题为例 19

者在从事一项陪审团 的研究工作的时候 , 试图采用诸 如贝尔 其变成跟完全平方差公式相关 。


斯的互动网络分析这 样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 究 , 但希 尔斯却 (5)
进行拆项 , 将 其 化为 关于 a2 -a
b+1/4b2 =(a-1/
指出这样的分析并未 指出陪审团作为陪审团 是如何工作 的 。 2b)2 , 但不知 a-1/2b的值 , 且剩 余各项仍 无法化 去 , 需 转换
正式的工作研究开始 于 1972年 萨德诺运用 萨克斯对 谈话事 思路 。
件的研究方 法来 分析 职业 爵士 乐 。 80 年代 , 加 芬克 尔同 兰 (6)
已知 a-b=m, b-c=n, 且能求 出 a-c=m-n
,试
希和利文斯通一起研 究了天文学工作者发现 脉冲星的过 程 , 看 (a-b
)2 +(b-c
)2 +(a-c)2 的值 , (a-b)2 +(b-c)2 +
使工作研究成为热点 。近来的 工作研究 , 尤其是对科 学工作 (a-c
)2 =a
2
-2a
b+b2 +b2 -2bc+c
2
+a
2
-2a
c+c
2
=2(a2
的研究 , 深刻揭示出为传统社会学所忽视 的这些职业 活动的 +b2 +c2 -a
b-bc-a
c), 发现将 a
2
+b2 +c
2
-a
b-b
c-a
c乘
[ 4]
各种日常结构 、组织所涉及的推理过程 。 以 2则可得结果 。
利文斯通曾对数 学家的工作进行了常人 方法学的研 究 , 根据以上思考过程 , 学生做出解答如下 :
试图通过对数学家如 何证明圆心角是内接角 的两倍的描 述 , 解:
因为 a-b=m, b-c=n,所 以 , a-b+ b-c= a-c
来说明数 学证 明 也是 一种 情 景性 的 、实 践的 结果 。 表面 上 =m-n

看 , 在数学证明中我们 似乎 看不到 任何 实践的 组织 、常 人的 令 a2 +b2 +c
2
-a
b-bc-a
c=S
, 则 2S=2(a2 +b
2
+c
2
-
方法 , 原因在于通常写出 的证明 只是 “半截 证明 ”, 它只 是一 a
b-b
c-a
c)=a2 -2a
b +b
2
+b2 -2bc+c
2
+a2 -2a
c+c2 =
个“ (
对)证明 (的 )说明 , 和 所有 其他实 践活 动的说 明一 样 , (a-b
)2 +(b-c)2 +(a-c)2 =m2 +n
2
+(m-n
)2 =2m2 +
只是旨在向他人展 示或描 述实践 , 是 实践 的一部 分 ”。 证明 2n2 -2mn。
实践的另一半是 “活生 生的工作 ”, 包括对 各种情 况的分 类 、 所以 , a
2
+b2 +c
2
-a
b-b
c-a
c=m2 +n2 -mn

顺序安排 、符号的安排 等 , 这些 也是每 个人 按照某 个证 明说 在以上例题中 , 作 为思考 过程 的 (1)-(6)并未 出现 在
明的提示重做证明时 必须考虑的工作 , 但 往往正是证 明说明 最终的 结果中 , 得 以出现 的是简洁 、明 了 、严谨的解 答部 分 。
所省略的 。 不过 , 哪些包括在证明说明内 , 哪些 应省略掉 , 并 最后的答案是半截 的 , 是学生 们解 答此 问题的 最终 结果 , 旨
无 确切的规 则 。 通过 这个例 子 , 他 说明了 数学的 超验 、客观 在向人们展示这一数学问题答案 的得出过程 。 因此 , 单从卷
[ 4]
性质是如何通过数学 证明的局部实践来完成的 。 面上看这一数学问题的正确求解过 程 , 我们 几乎看不 到任何
一般说来 , 常人方法学之前的传统社 会学在分析 科学活 实践的组织和常人的方法 , 更看不出解题者 所面临的 局部情
动时主要采用的是一 种知识社会学的视角 , 侧重于分 析科学 景以及其所做出的权宜性努力 。 相反 , 从此 问题的思 考过程
家的的社会身份及其 活动的社会意义 , 而 常人方法学 则把科 中 , 我们 可以清晰地发现解题者是如何应对 和处理这 一问题
学活动本身作为一种 社会实践活动来研究 , 分析其中 的实践 的 , 各种 可能方法的试用 、逐步的推理 、演算 以及最后 解题思
过程 。 它指出了 科学活 动同 日常活 动一 样 , 也是情 景性 的 、 路的形成足以说明解题者的实践 努力 。 显然 , 这些部 分对于
个人权宜性努力的 结果 , 从 而将科 学去 神秘化 , 使 其摆 脱了 解题者来说是最为主要的 , 而在最终出现的 结果中则 是被省
高于日常生活的优越 性 。在常 人方法学那里 , 既然一 向标榜 略的 。 对于整个解题过程来说 , 最终呈现在 众人面前 的极其
客观严谨的自然科学 都是如此 , 更何况贴 近日常生活 的社会 严谨 、简洁的部分只是 个人实 践行 为的 一部分 , 其 是对 之前
学了 , 无论是自然科学 还是 社会科 学 , 都是 一种常 人的 实践 所作的思考过程 的一个 说明 。 而 作为 个人实 践行 为另 一部
活动 。 分 , 这些思考与演算过 程是常 人的 , 最 能体现 个人 所面 临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 科学活动所具有的常人 方法学特征 , 我 局部情景以及其 所作出 的权 宜性的 努力 。 数 学工 作的 超验
们可以以解一道简单 的数学题为例 。 性和客观性正是通 过那些 严谨 、简 洁的 最终结 果体 现的 , 而
题目 :
已知 a-b=m, b-c=n, 求 a +b +c -a
b-b
c 2 2 2
促使那些严谨 、简洁结果出现的过程与部分 却并没有 被呈现
-a
c的值 。 出来 , 是被省略的 。
这是一道常见的 初中数学题 , 一般学 生在求解此 问题时 因此 , 常人方法学的工作研究认为应当 把科学活 动作为
会呈现以下情景 : 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来研 究 , 重要的 是分 析其中 的实 践过 程 。
(1)
要求 a
2
+b2 +c2 -a
b-b
c-a
c的值 , 如若知道 a
、b、c 科学活动和普通人 的日常 活动 一样 , 都 是情景 的 、实践 的结
各自的值 , 将其带入即可 ; 果 , 跟个 人的权宜性努力有关 , 也同样 具有索引 性 、权 宜性和
(2)
已 知 a-b=m, b-c=n,根 据解多 元一次 方程 组 , 反身性 。
可先消元再带入 , 但已知条件不足 , 三个未知 数两个方程 , 无 三 、 工作研究中的实践行为特征分析
法求出 a
、b、c各 自的值 , 只能得出 a-c=m-n。 正如前文所述 , 常人方法学认为个人的 实践行为 并不是
(3)
出现 a +b和 a
2
b, 且已知 a-b=m, 是否 可以 使用
2
受客观存在的 社 会结 构 制约 的 , 而 是个 人权 宜 性努 力的 结
完全平方差公式 :(a-b)2 =a +b -2a
b 2 2
果 , 总是指向情景并具有索引性 、反身性和可 说明性 。 同 时 ,
(4)
需要对 a +b +c -a
2
b-b
c-a
c进行 相应 变换 , 将
2 2
正是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 , 所谓的规则与秩 序才得以 建构出
20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 11 卷

来 。 上述的解数学题作为一种 简单的科学活动 , 也是 一种日 而可能影响今后解数学题的行动 。


常实践活动 , 具有权宜性 、索引 性和反身性等特征 。 常人方法学认 为行动 具有 反身性 , 所 谓反 身性 , 是指 对
常人方法学认为 行动具有权宜性 , 所谓权宜性 是指 :“行 行动过程的描述 、说明与理解能作用于行 动本身 。 常人 方法
动并非按照 事先 规定 的 规则 进行 , 而是 行动 者 根据 局部 情 学认为行动是可说 明的 、可观 察的 和可报 道的 , 因 此可以 被
况 , 根据场景条件 , 依赖自身 `永无 止境 ' 努力 完成的 。” [ 4] 在 许多者以及其他人所理解 , 而这种理解有可 能反作用于 行动
常人方法学那里 , 任何 一种 实践行 动都 是面向 情景 的 , 而情 本身 , 行动的可说明性 与行动 本身 是一种 辩证 关系 , 这种 关
景总是具体的 , 可变的 , 往往会出现 各种意料 之外的情况 , 正 系就是行动的反身性 。 在上述解数学 题的例子中 , 解题 者在
如布迪厄所说 , 实践是模糊的和紧迫的 。 行动并非是 按照预 解题过程中所作的 思考 , 是能 被说 明和描 述出 来的 , 因此 其
设的规范或秩序来进 行的 , 常人方法学认 为秩序和规 范是由 他人是能够理解的 , 解 题者本 人当 然也 可以理 解 , 当解 题者
行动建构的 , 是个人用来说明行动的手 段 , 因 此 , 行动 是行动 遇到困难或障碍时 , 回 过头来 分析 自己 之前所 做的 尝试 , 可
者根据自身的情况 , 结 合所 面临的 局部 情景 , 所作 出的 权宜 以帮助自己捋清思路或者重新选择 其它方法 , 从而直 接影响
性努力的结果 。 日常活动是如此 , 科学 活动也同 样如此 。 在 着最后的结果 , 上例中的步骤 (5)即是如此 。 同样 , 当 解题者
解数学题的过程中 , 没有任何一个数学原 理或数学公 式能被 完成答题 , 结束这一解 题行动 时 , 他可 以再次 描述 与说 明此
直接应用 , 都需要 解题 者对其 作出 相应改 变 。 上述 例题 中 , 题的解题过程 , 对此进行反思 ,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 “消化 ”, 通
能够应用的数学公式 是完全平方差公式 , 但解题者需 要经过 过这一过程 , 他能更好 地掌握 此题 所应 用的数 学原 理 , 将其
(4)、(5)、(6)
三 步的演 算才能 将其变 换成 能够通 过完 全平 化为自身的 “手头库存 知 识 ”, 从 而 为下 次的 解 题行 动打 好
方式应用的代数式 , 这 样的 思考与 推演 过程 , 体现 了解 题者 基础 。
解题行动的权宜性 , 从 这个 意义上 说 , 数学 题的成 功解 答是 从上述对解数学 题这 一简单 的科 学活动 所进 行的 分析
解题者权宜性努力的 结果 。 中 , 我们可以发现 , 正 如常 人方法 学的 工作研 究所 说明 的那
常人方法学认为 行动具有索引性 , 所谓索引性 , “是指沟 样 , 科学活动也同日常 活动一 样 , 都是 人们权 宜性 实践 的结
通结果及所有社会行 动的一个特点 , 即都 `依赖对意 义的共 果 , 都具有权宜性 、索引 性与 反身性 等特 征 。 常人 方法学 正
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 假设和共享知识 ' 。 任何一个表 面上孤 是由于其对现实生活 的深 刻洞察 力以 及其独 特新 颖的 研究
立的 `表达 ' 和 `行动 ' 归根到底都 是一 条 `无穷 无尽 ' 的 `索 视角 , 给社会学研究以巨大的启迪 , 同 时 , 它 也也为我 们提供
引链 ' 上的一环 , 永远 不能归 到一个不 受索 引性问 题困 扰的 了一种观察与认识社会的行之有 效的方法 。 当 然 , 常 人方法
[ 5]
最终基础 。” 常人方法学认为 , 任何一项实践行为都不是孤 学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 , 这需要新一代常人 方法学家 的共同
立存在的 , 它总是与个人对局部情景的 理解 、对意义的认 知 、 努力 。
对行动的预期以及曾 经的经验相关 , 也就 是说当前的 行动只
是个人所经历的众多行动构成 的 “索引链 ”中的一环 , 当前的 参考文献 :
行动影响着 链条 上 其它 行动 的 同时 也受 其 它行 动的 制 约 。
因此 , 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显示日 常生活中的 这种索 [ 1] 杨 善 华 .当 代 西 方 社 会 学 理 论 [ M] .北 京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引性 , 而不是通过规则或秩序去说明它 。 对于解上述 数学题 社 , 1999.
来说 , 思考过程中的每 一步 都是索 引链 上的一 环 , 同其 它步 [ 2]亚 历山 大 .
社 会学 二十 讲 ——— — 二战 以来 的理 论 发展 [ M] .北

骤紧密相关 , 而它们所共同依赖的则是解 题者所掌握 的数学 京:


华夏出版社 , 2000.

知识 , 在这里 , 可权且将看其作 是个人所拥有的 “手头 的库存 [ 3]加芬克尔 .


常人方法学研究 [ M] .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2002.

知识 ” 。 而解此数学题这一 行动 , 同样 也与 解题者 解其 它数 [ 4]李猛 .


常人方法学四 十年 (1954 -1994)[ J
] .国外社 会学 , 1997,
(2):34 -36.
学题的行动构成了一 条索引链 , 解这道数 学的行动可 能会受
[ 5]刘岳 , 张玉忠 .
常人方 法学理 论探析 [ J
].哈 尔滨市 委党校 学报 ,
到此前行动的影响 (之前做过类似的题目 ), 当解这道数学题
2001, (4):93.
的行动 完成时 , 它也变成 了 “手头库存知 识 ”中 的一部分 , 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