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表演学理论观照下的翻译研究———以几首闺怨诗的翻译为例

表演学理论观照下的翻译研究
——— 以几首闺怨诗的翻译为例

◎王岫庐 (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摘 要】 表演学是西方人文社科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在社会语言学和民俗学等不同学科交织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将向他人展现的人类行为视作表演来研究,并试图对其作出阐释。
作为一项跨文化交流实践和社会表达活动,翻译的本质也具备表演性。本文简要介绍表演学的相关理论,
重点介绍和评述理查·谢克纳等人创立的人类表演学的研究方法,反思翻译研究从中得到的启发,并通过
几首闺怨诗翻译的案例分析,说明表演学的相关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 表演,翻译,行事,举止,展示
Abstract Performance Studies is an emerging field of research that was born out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in-
cluding social linguistics and anthropology. It posits an underlying dimension of performance to all human behavior.
As a practi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expression,translation can be seen as performative by na-
ture. This paper offer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ies of Performance Studies and explores their relevant implica-
tions for translation research.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these theories will be discuss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am-
ples of translation of several ancient Chinese poems.
Key words performance,translation,doing,behaving,showing

表演学是西方人文社科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 家也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艺术门类进入表演学的研究
在社会语言学、人类学、戏剧研究等不同学科交织的 领域,他们的研究方向涉及文学、艺术、哲学、政
基础上发展起来,除了研究专门艺术行为之外,在最 治、历史、种族、性别等多个方面,不仅有理论研
广泛的意义上研究社会性的表演行为,并试图对其作 究、文学批评、话语研究、区域研究,更有大量跨界
出阐释。根据著名戏剧家、表演学创始人之一理查· 实践,为许多相关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野。本文
谢克纳 ( Richard Schechner) 的定义, “人的存在 探讨的是表演学理论的发展为翻译研究带来的启示。
( being) 都在行动 ( being is doing) 中,凡是给别人
[1: 7]
看的行动 ( showing doing) 就是表演” 。在这一宽
1. 表演理论的发展
泛的定义下,人类的许多活动———从琐碎的日常生活
到重大的礼仪祭祀,从通俗的民间口头文学到经典巨
著———其本源都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许多学者和艺术 表演 ( performance) 基本的定义就是一种活动

基金项目: 本文系 2015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五四时期 西 诗 汉译流 派之学 批评研 究” ( 项目编号:


15YJA752015) 的阶段性发展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项目编号: 19000-31610102) 。

-65
( activity) ,一般来说,要涉及一定的表演者,一定 要将信息传给受话人; 信息要起作用,就需要一个
的发生情境,应该面向一定的观众,并且会对观众 它所指向的环境,而这一环境又必须是受话人可认
[2: 15-16]
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关表演研究的理论在近 知的,能用言语表述的; 交际需要语码,这语码必
几十年开始发展起来,一开始主要是受社会语言学 须是发话人和受话人所完全或部分共有的; 最后,
和人类学的一些观点的影响。 交际还需要接触,即发话与受话人之间的物理上的
[3: 115]
索绪 尔 把 整 个 语 言 现 象 叫 作 “言 语 活 或心理上的联系,使双方进入并进行交际。语言的
动”,言语活动所代表的整个现象可以分成两个因 六种要素产生了语言的六种功能: 表情功能,意动
素: 语言 ( Language) 和 言 语 ( Parole ) 。 语 言 是 功能,参照性功能,诗性功能,交往功能,元语言
[5: 353]
“使一个人能够了解和被人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 功能 。
是一个抽象的系统,而言语是这个系统的口头或书 雅各布逊论述的语言功能模式对语言运用的研
面表现。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盛行于语言学界的乔 究更进了一步。它改变了传统以信息为核心,其他
[6: 25]
姆斯 基 ( Noam Chomsky ) 发 展 了 索 绪 尔 ( Saus- 要素为信息服务的语言研究模式 ,开始把语言
sure) 的 语 言 和 言 语 的 概 念, 提 出 了 语 言 能 力 运用看成一个整体事件,一个有意义的行为。从某
( competence) 和 语 言 运 用 ( performance) 这 两 个 种意义上来说,语言的运用也被看作是一种表演。
相应的术语。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先天的,完 在雅各布逊的模式中,意义并非一个从发话人通向
美的; 而语言运用只是语言能力一种不完善的表 受话人的稳定不变的实体。相反,语言的六因素在
现。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语言运用就显得不那么 传递过程中永远不会处于平衡状态,总是有占支配
重要,研究的主要对象都集中到有关语言能力的话 地位的因素。在某一情况下,一种因素可能居支配
题上了。后来的语言学家对这种看法提出了不同的 地位,而情况发生变化时,另一种因素又会居支配
观点,其中最著名的是海姆斯 ( Hymes) 。海姆斯 地位。这六个可变因素决定了任何两个语言交际都
把 performance 理解为运用或行为,强调应该从探 不可能是相同的。即使是同样的文本,作为戏剧出
[4: 50-61]
讨人们的实际行动出发来研究语言 。在海姆 演,在早晨上演和在下午上演也都是完全不同的两
斯的推动下,语言运用重新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问 种表演,因为作为受话人的观众,作为环境的时
题。 间,作为接触的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变
60 年代,罗曼·雅各布逊 ( Roman Jakobson) 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全新的
根据一般符号学原理,结合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布 创造。
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以及比勒的语言哲学、信息 60 年代以来,过去主要研究叙事和其他艺术
论,提出了一个普遍性的语言功能模式。他所建构 形式的人类学者,也改变了以文本 ( Text) 为中心
的交际模式,强调了构成一个言语行为和言语交际 的传统研究方法,将视野扩展到非文本领域,关注
的一系列可变要素。这个交际模式对表演理论的发 特定文本和艺术形式在特定语境中的动态形成过
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程、实际应用,以及诸多因素 ( 个人的、传统的、
政治的、经济的、文化 的、道 德 的 等) 在 其 中 的
context ( referential) 参与和影响。社会语言学和人类学的结合推动了表
message ( poetic) 演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著名戏剧家理查·谢克纳
sender ( emotive) ………………receiver ( conative) 和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 ( Victor Turner) 共同创
contact ( phatic) 立了人类表演学,开展一种广义的社会戏剧研究,
code ( metalingual) 将社会当作一大剧场,把每个人看成一个角色,将
( Jakobson's Model of a Communication Act) 所有向他人展现的人类行为视作表演来阐释。谢克
纳提出,即便我们不能断定说人类所有的活动或者
在雅各布逊论述的语言功能模式中,发话人需 现象也是表演,但是这些活动和现象都可以从表演

-.-
表演学理论观照下的翻译研究———以几首闺怨诗的翻译为例

[6: 34-35]
的角度去对它们进行分析 。人类表演学的出 被看作是一种表演。有了这样的一个概念,研究翻
现,转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角度,因此被一 译的视野就扩展开来,我们不单是从一般意义上做
些学者称作是一场方法论的革命。 翻译,而是从上文提到的行事层面来理解翻译的过
芭芭 拉 · 基 尔 申 布 拉 特-金 布 利 特 ( Barbara 程,可以结合语境和读者,从举止和表现层面来多
Kirshenblatt-Gimblett) 将食文化作为表演,进行了 维地研究翻译。
“小题大做” 的分析,从行事 ( to do) 、举止 ( to 首先,从表演最基本的行事层面来看,翻译是
behave) 和展示 ( to show) 三个层面说明食文化作 一项实实在在的活动,是译者将一种语言的意义转
[7: 1-2]
为表演的意义 。其中行事是最基本的行为意 换成另一种语言表达的过程。这里所涉及的是切切
义上的分析,是实实在在地完成一项义务活动。在 实实的原文、译文,译者可能会使用的工 具、技
举止这个层面上,需要考虑到该行为的特定情境。 巧、翻译本身的行动,以至最终完成翻译的任务。
英文 “举止” 一词本身,就暗含 “举止得当” 的 这个层面的翻译行为,构成了我们把翻译看作是表
意思,就是说,在这个层面上行为是受到一定的规 演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以对等原则为核
约限制的。这涉及历史、风俗、法律、惯例、社会 心,传统翻译研究主要在这个层面展开,试图从语
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一个层面,情境 ( context) 是表 言本身探求意义转换的可能性。
演理论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只有通过对情境的 再次,从表演的举止层面来看,翻译不仅仅是
探究,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本身。至于展 简单意义在语言间转换的活动,而是受到意识形
示,是在行事和举止都呈现出来以后的一个表演过 态、文化氛围、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
程,重点关注的是观众参与、欣赏、判断、评价的 果。这正是近几十年来翻译学界的文化转向定位的
过程。表演的展示性意味着从表演者的角度来看, 研究方向。正如苏姗·巴斯内特 ( Susan Bassnett)
首先他要有对听众理解交流活动的责任; 从听众的 和安德烈·勒菲弗尔 ( Andre Lefevere) 所提出的,
角度来看,他们应对表演者所展示的技巧或能力作 翻译研究的主题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是 “在源
出评价。对于展示层面的强调,从当代著名民俗学 语文 化 和 译 语 文 化 的 符 号 网 络 中 镶 嵌 着 的 文
[9: 123]
家、表 演 理 论 的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理 查 德 · 鲍 曼 本” 。这样,我们可以超越语言本身的局限,
( Richard Bauman) 对于表演的定义中亦能得到很 从更广的角度来描述和研究翻译的活动和现象; 译
好的说明。理查德·鲍曼认为 “表演是交流实践的 者在从事翻译的时候,不应该把文本作为孤立的、
一种模式,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技巧和能力的一 封闭的、可以机械复制的东西,而是应该让文本存
[8: 11]
种展示” 。鲍曼强调,表演和非表演行为的主 在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的理解活动中。
[8: 9]
要差别在于,是否存在专门的解释说明行为 。 最后,从表演的展示层面 看,翻 译 就 成 为 作
被看作表演的人类行为从行事、举止和展示三 者、译者、读者之间互动的流变过程。如果说写作
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评价,芭芭拉的研究展示了表演 是一项纯粹私人的活动,翻译是一开始就预设有读
学理论方法的适用性和解释力。我们认为,作为一 者的参与。这就决定了翻译始终要面向读者。以文
项跨文化交流实践和社会表达活动,翻译的本质也 学翻译为例,译者通过译作展示两方面的内容: 一
具备表演性。将上述表演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翻译 是原作所包含的信息,二是原作会引发的审美体
研究中去,也可能会帮助我们对翻译现象或行为作 验。其中信息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容易把握的因素,
出比较全面的描述和阐释。 而审美体验则是相当主观的活动过程,对诗歌这样
的文学翻译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禁要
问: 跨越了历史和文化的鸿沟,审美体验是否可
2. 作为表演的翻译
译? 这对译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他们首先应当像
作者一样充满热情,和他一同体验,把作者的灵感
翻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翻译的过程,可以 和想象从他的字句中释放出来; 然后以平静的心绪

-.6
思索和回忆自己的体验; 最终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 的生活,然而结果只能独守空房。这个故事本身可
重建这样的经历,并展示给读者。衡量翻译是否成 以说很简单,庞德的译诗也重新叙述了相同的故
功,要看原作的审美体验在多大程度上被移植到新 事。
的语言中去,并为读者所共享。 庞德的翻译作为一种表演,不可避免地受到
从以上表演研究的三个角度,可以对翻译作出 情境的影响。最明 显 的 一 处 体 现 是 他 对 “荡 子 ”
多维而客观的审视,既考虑传统意义的转换,考虑 一词的处 理。中 国 古 诗 中 所 谓 “游 子 ” 和 “荡
翻译活动发生的情境,还从读者反应的角度对翻译 子” 常常是指一些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
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 远离乡里,奔走权门,或游京师,或谒州郡,以
博一官半职。他们长期出外,家属不能同往,彼
此之间 总 是 会 有 伤 离 怨 别 的 情 绪。 这 对 思 妇 来
3. 用表演理论看几首闺怨诗的翻译
说,就会有 “荡 子 行 不 归, 空 床 难 独 守 ” 的 叹
息。庞德将 “荡子”译为 “sot” ( 酒鬼) ,表面上
闺怨体是中国诗歌传统中一种常见的题材,用 没有忠实原诗的意思,如果我们考虑到原诗和译
以表达怨女思妇的忧愁。它们最早见于 《诗经》, 诗的情境,就会体会译者这样表演的意图。庞德
如 《周南·卷耳》 等,大多情绪直白,缺少韵致。 毕竟不是生活在远古的汉末中国,而是社会转型
到了汉魏,特别是汉代的 《古诗十九首》,就发展 中的近代美国。如果说原诗体现在游宦成风的汉
成为非常委婉缠绵的诗歌。著名的 《青青河畔草》 末,所有等待夫君归来的思妇们的,那么没有什
就是这样一首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 么比 “a sot who now drunkenly out”更能在 19 世纪
盈楼上 女,皎 皎 当 窗 牖。娥 娥 红 粉 妆,纤 纤 出 素 末 20 世纪 初,美 国 社 会 让 人 联 想 到 在 家 受 了 冷
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 落而孤寂悲愤的女性形象了。
难独守。”埃 兹 拉 · 庞 德 ( Ezra Pound) 在 《华 夏 从展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
集》 ( Cathy) 中再现出这首诗的传神,一直为翻 庞德本人作为一个诗人对语言的驾驭才能。原诗最
译界所称道不已。 大的特点是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
个,贴切而又生动。在译诗中,庞德精心挑 选 了
The Beautiful Toilet blue,white 和 slender 三个词,通过它们重复使用,
Blue,blue is the grass about the river 成功指引着他的读者看到了庭院深深中浓郁的春
And the willows have overfilled the close garden. 色,看到了高阁上徘徊的苍白而消瘦的少妇,更感
And within,the mistress,in the midmost of her youth, 受到了她心中的哀怨和痛苦。庞德不仅尽可能保留
White,white of face,hesitates,passing the door. 了原诗形式上的特点,而且通过对意象的精心营
Slender,she put forth a slender hand; 造,将原诗引发的审美体验在最大程度上带给了读
者。
And she was a courtezan in the old days, 从以上 三 个 角 度 的 分 析 可 以 看 出, 庞 德 对
And she has married a sot, 《青青河畔草》 的翻译实在是传神的一次表演,几
Who now goes drunkenly out, 近完美。翻译在某些时候不一定能像 这 样 面 面 俱
And leaves her too much alone. 到,传统翻译论过于强调翻译在最基本行事层面上
的表演,有时难以对某些翻译作客观而合理的评
从原来诗歌意义的层面上来看,这是一首深切 价。通过表演理论的运用,我们可以深入举止和展
而又真率的闺怨诗。青青草色,郁郁垂柳,独立楼 示层面,了解译者作为表演者在各方面的关注和考
头倚窗当轩的她,一个昔日的倡家女,好不容易挣 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其译作。
脱了欢场的羁绊,找到了心爱的人,希望过上正常 有的译者更看重情境的影响,他们的译作就倾

-..
表演学理论观照下的翻译研究———以几首闺怨诗的翻译为例

向于举止层面的表演。李白的 《怨情》, “美人卷 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是一首非常典型


珠帘﹐深坐蹙额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的传统闺怨诗。原诗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写照: 她们
是一首著名的闺怨诗。原诗四句,仅通过描绘 “美 深闺寡居,感怨漂泊无定的男人,又无力挣脱封建
人”的举手投足,就将其心中深藏的怨和爱表达出 道德和体制的枷锁。于是这种闺怨大多阴柔缠绵,
来,含而 不 露,耐 人 寻 味。 威 特 · 宾 纳 ( Witter 表现女性虽被弃或被忽略,仍爱意不减不变。在凯
Bynner) 的翻译明显受了西方话语模式的影响,将 莎 ( Kizer) 的翻译中,她彻底颠覆了这种女性处
委婉曲折的原诗表演成 热 情 直 接 的 感 叹: “How 于弱势的性别模式: “I am as monogamous as the
beautiful she looks, opening the pearly casement, / North Star, / You'd only take advantage. / While you
And how quite she leans,and how troubled her brow are as fickle as spring sunlight. ”她从女性的角度称述
is! / You may see the tears now, bright on her 自己的痴心和男性的变心,但是对自己的痴心解释
cheek, / But not the man she so bitterly loves. ”宾纳 般地加上了一句 “But I don't Want you to Know it.
对第一、二句作了特别处理,将原诗平静和婉的语 You'd only take advantage” ( 但我不要让你知道,你
气用英文的感叹句译出来。表面来看以为是译者对 会欺负我) 。这样,原本处于弱势的柔弱女性在译者
原诗把握的失败,但是如果 考 虑 到 中 西 文 化 的 语 表演中被塑造得坚强而冷静,凯莎通过她的翻译,
境差异,就 会 明 白 原 诗 幽 怨 曲 折 地 表 达 爱 意 的 展示了女性主义的立场。这里我们很难定义,这样
方式,不 一 定 能 为 西 方 读 者 所 体 会。 习 惯 了 坦 的翻译是否和原文对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原诗的
率和直白 的 表 露 方 式, 西 方 诗 歌 更 多 的 是 热 烈 潜力和生命,在凯莎的表演中得到了发掘和延续,
而张 扬 的 感 情 表 达, 如 著 名 的 《多 佛 海 滩 》 因为她的展示,是给读者一次全新的表演。
( The Dover Beach) 中 的 宣 言 式 表 白: Ah, love,
[转引自10: 47]
let us be true / To one another! 因而我们
4. 结 语
不能匆匆 下 结 论 说, 宾 纳 的 翻 译 扭 曲 了 原 文 意
蕴。从表 演 角 度 来 看, 宾 纳 的 翻 译 是 在 西 方 语
境下对原诗意象的全 新 演 绎。这 种 例 子 有 很 多,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为了更全面地分析和
比如王昌龄的 《闺怨》: “闺 中 少 妇 不 知 愁, 春 评价翻译活动,从表演的角度来看待翻译,似乎是
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 一个 理 想 的 选 择。表 演 学 理 论 是 以 表 演 为 中 心
( performance-centered) ,关注文本在特定语境中的
侯。”在特纳翻译 ①中,中国古典 “少妇”与 “夫
动态形成过程和其形式的实际应用。和传统理论相
婿” 之 间 的 关 系 被 演 绎 成 了 西 方 “lady ” 和
比,表演理论更侧重以表演为中心而不是以文本为
“lord”之 间 的 关 系; 中 国 传 统 的 少 妇 思 念 远 行 中心,更注重个人性而不是集体性,更强调即时性
夫婿的闺 怨 模 式, 被 套 上 了 西 方 骑 士 文 学 的 框 和创造性而不是传播与传承。把表演理论融入翻译
框。在以 上 的 翻 译 中, 我 们 看 到 诗 歌 中 夫 妇 关 学说,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视野。
系,人物 角 色 和 话 语 方 式 的 改 变; 译 者 作 为 翻 从这个角度来说,翻译研究不应该局限于对原
译活动中 的 表 演 者, 强 调 在 举 止 层 面 向 目 的 语 文和译文的文本的追究,更应该看重译文对原文演
文化靠拢, 试 图 用 西 方 生 活 和 思 维 模 式 来 表 演 绎的方式和过程; 不应该只注重意义的传达,而应
原作。只要 他 们 的 译 作 表 达 了 和 原 作 同 样 真 诚 该分析译者作为表演者的作用,即他是如何作出遣
的感情,他们的表演就是成功的。 词造句的决策,译文如何体现译者的主体性; 不应
还有,译者看重的是展示层面的表演。 《玉台 该只把译文作为原作的镜像,而应该把译文看作原
新咏》 中的 《子夜歌》,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

① 特纳 ( Turner) 翻译为 “A lady fair that nothing knows of care / In bright array / On a spring day / Mounts to the tower of her leaf-
emerald bower. ∥Sudden she sees the wayside willow trees / In light hues clad; / And her heart is sad— / She bade her lord win glory of the
sword. ”

-./
文的再创作,在特定时代背景下,通过特定演绎成 Press,1992.
为代言并表演原作。 [7] Schechner R. Performance Studies: An Intro-
duction [M]. London & New York: Rout-
【参考文献】 ledge,2002.
[1] 理查· 谢克纳著. 孙惠柱译. 什么是人类 [8] Kirshenblatt-Gimblett B. Playing to the Senses:
表演学———理查 · 谢克纳在上海戏剧学院 Food as Performance Medium [J]. In Perform-
的演讲 [J]. 戏剧艺术,2004 ( 5) . ance Research. 1999 ( 4) .
[2] Goffman E.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9] Bauman R. Verbal Art as Performance [A]. In
Life [M]. New York: Anchor Books,1959. Richard Bauman ed. Verbal Art as Performance
[3] 索绪尔,费尔迪南·德著. 高名凯译. 岑麒 [C]. 3 -58. Prospect Heights,IL: Waveland
祥、叶蜚声校注. 普通语言学教程 [M]. 北 Press,1977.
京: 商务印书馆,1916. [10] Bassnett S & Lefevere A. Constructing Cul-
[4] 海姆斯. 论交际能力 [A]. 祝畹瑾 ( 编 ) . 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C].
社会语言学译文集 [C]. 北京: 北京大学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
出版社,1985. cation Press,2001.
[5] Jakobson R. Closing Statement: Linguistics and [11] 钟玲. 美国诗与中国梦: 美国现代诗里的
Poetics [A]. In T. A. Seboek edited. Style in 中国文化模式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
Language [C]. 350 - 77. Cambridge, MA: 学出版社,2003.
MIT Press,1960.
[6] Goodwin C,and Duranti. A. Rethinking Con- 【作者简介】
text: An Introduction [A]. In Alessandro Duran- 王岫庐,博士,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
ti and Charles Goodwin edited. Rethinking Con- 究方向: 翻译研究、比较文学、比较文化。Email:
text: Language as an Interactive Phenomenon xioulu@ hotmail. com
[C]. 1-4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