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探討當代社會的減重議題及各式飲食法的利弊

第一組 化工一 林育暄 B12504075


一、前言

近年來,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促成人們「以瘦為美」的審美觀,愈發離譜的畸形審美
使諸多女性陷入無限的身材焦慮,嚴苛的身材要求如同枷鎖般困綁自我,我亦曾深陷其
中。本應關注的健康身軀無形間被異化成完美身材,掀起大波減肥風潮,網上鋪天蓋地
明星瘦身公式、飲食法等資訊,人們難以分辨其對錯,盲目嘗試。

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 2022 年 3 月的報導,全球約十億人口屬過胖、肥胖族


群,且臺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率於過去二十年亦呈現增加趨勢,因此社會肥胖問題不可
忽視,政府建議人民可藉由調整飲食及規律運動著手。

綜上所述,人們應如何健康減肥?如何選擇適合自身的飲食方式?本篇將著重探討現
代社會面臨的減重相關議題及各式特殊飲食法的利弊。

二、同學們的看法

無論是因社群時代,扭曲的美貌標準使諸多人深受體態焦慮困擾;又或者是因各式臺
灣飲食文化及習慣導致近年過重及肥胖率遞增,使肥胖的健康危害成為公共衛生議題的
焦點,我認為兩者所導向較關鍵的問題皆是人們需建立正確的知識及觀念,採取適當的
減肥渠道。

資訊爆炸的時代,演算法使社群媒體時常向我推薦各式身材標準、減肥法,多數文章
的標題如下:「理想身材公式」
、「爆火韓國減肥法」、「明星減肥法」等,難以判斷其真
偽,因此總是無從下手。此外,曾經的我也深受身材焦慮困擾,準備學測時,以暴飲暴
食緩解課業壓力,短短半年,體重增長約十公斤,不斷加劇的焦慮心態使我採用過度節
食等不健康的減重方式,導致掉髮、復胖等反效果。由上可得,我想唯有建立起更清楚
的認知,不盲目追求極瘦的身材,正確飲食且規律運動,方可擁抱真正的健康。

三、社會當中和此議題的關係

(一)肥胖

近年,由於社會經濟的繁榮,物資豐盛,外送平台盛行,食物取得更為便利,臺灣人
民的飲食習慣已不再僅求飽腹,而是力求豐盛,西化的飲食文化屬高鹽份、高油脂肉
類,且人手一杯的手搖飲,皆使人們攝取過度的熱量,使臺灣肥胖人口逐漸增加。根據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指出,18 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比例已於 2020 年達 50.3%,國小及
國中學生的過重及肥胖率則分別達 27.1%及 31.2%,皆具攀升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於 1997 年便將視肥胖為一種慢性疾病,109 年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


八項與肥胖相關,依死亡率排名如下: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
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慢性腎臟病等。由上可得,肥胖對於健
康的危害之大,因此其防治為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議題的當前任務。

(二)女性身材焦慮

身材焦慮是人們對身材的消極認知引發的焦慮情緒。近年,因社群媒體的各面向影
響,無形間增加了對女性身材的要求;擁有完美身材的女性大多象徵著自律、自信及成
功,反之則被貼上怠惰、消極的標籤,但比起接受標籤,採取激進的瘦身方式,導致生
理及心理的隱患,學習改以 BMI 衡量肥胖程度,健康身體方是第一順位。

追求健康身體可於均衡飲食、規律飲食著手。我想藉此次報告分析各式飲食法,尋
找適合自身的飲食方式,不再以過度節食的方式減重。以下為常見飲食法之利弊:

1、阿特金斯飲食法

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改以攝取高蛋白食品,使人體轉換至主要消耗脂肪的代謝模
式。可分為四期:

第一階段-誘導:持續約兩週,碳水化合物攝取縮減至 20 克,多攝取肉類、綠色蔬菜,
使身體處於酮症狀態,主要分解脂肪。
第二階段-平衡:每周增加 2 克醣類,可增加堅果類攝取,可每天檢測尿意中的酮體含
量以偵測脂肪代謝,找出減重臨界最高醣量。
第三階段-微調:醣類每周持續增加,直至找出不減重亦不增重的臨界醣量。
第四階段-維持:由前三階段發展適合自身的飲食內容,若體重增加,可返回前期。

優點:

(1) 部分研究指出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
(2) 脂肪及蛋白質的消化時間較碳水化合物長,可藉此減緩飢餓感,較易維持該飲食
法。
缺點:

(1) 部分研究指出其提倡多攝取飽和脂肪及蛋白質,可誘發心血管疾病。
(2) 研究顯示其增加骨質疏鬆、腎結石風險。

2、生酮飲食

原先用以減緩癲癇症兒童的發作頻率。相較於阿特金斯飲食法,其對於碳水化合物的
攝取量更加嚴苛,大幅降低碳水化合物比例至約 5–10%,提高脂肪及蛋白質的攝取。

優點:

(1) 短期內,能有效減肥。
(2) 治療癲癇。
(3) 改善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等指數。

缺點:

(1) 即時副作用有便秘、失眠、口臭等。
(2) 被證實提高罹患乳癌、大腸癌及膽結石風險。
(3) 高蛋白質的攝取將增加腎功能負擔,不建議腎病患者採用。
(4) 過分限制醣類攝取,較不易堅持,因此容易復胖,建議於醫師及營養師監督下進
行。

3、間歇性斷食法

原理是使胰島素維持在低濃度的狀態,燃燒脂肪,每個人進食完後至將體內的葡萄糖
用盡,約需 12–14 小時,以進入最佳燃脂狀態。斷食法大致方式為於一段時間(以 16/8
斷食法為例,為 16 小時)內幾乎完全停止進食,期間僅可飲水、咖啡等無熱量飲品,常
見有 16/8 斷食法、18/6 斷食法、20/4 斷食法。

優點:

(1) 較易執行。
(2) 改善身體發炎的風險
缺點:

(1) 可能之即時副作用有便秘、失眠、口臭、頭痛等。

四、如何解決

無論是為減少過胖及肥胖族群,抑或是緩解身材焦慮,我認為較迫切的解決方式皆為
使民眾建立對於肥胖及均衡飲食的正確觀念。以上三種飲食法為例,三者皆有各自的利
弊得失,適用的族群亦不盡相同,政府應鼓勵民眾尋求醫師及營養師的建議,不冒然嘗
試。此外,政府可依據各場域需要,如:職場、學校等,提供健康飲食與身體活動相關
講座及宣導。

近年,新興營養師平台踏入市場,以 Cofit-我的專屬營養師為例,將飲食控制與科
技結合,營養師事先以問卷及基本身體素質的檢測判斷患者適合的減重方式,並設立合
適的目標體重,患者僅需於飯前拍下該餐的飲食,上傳至線上平台,營養師便可定期給
予營養素分析及改善建議,教導患者如何控制食物份量、進食方式。我認為此類渠道使
人們能更輕鬆地實踐均衡飲食,且不需擔憂採取錯誤的減肥方式;然而,目前市面上此
種平台的價格皆較高昂,政府應可適時補助,鼓勵過胖族群藉由線上營養師的方式改善
日常飲食,回歸健康生活。

五、結論

人們需以適當的方式衡量自身身體狀態,如:BMI(身體質量指數)等,且任何的減
重行為、飲食法的前提皆為不過度傷害身體,學習不以網上畸形的審美觀綑綁自我,千
篇一律並非美的本質,你我皆不需由他人定義,唯有健康身體方是最重要的。

除民眾須提升健康飲食識能外,政府應藉由具體的政策及監測指標,防治肥胖社會,
促進人民健康。

六、參考資料

1、資訊時代大學生對兩性理想體態的認知與審美價值觀
https://www.nhu.edu.tw/~society/e-j/67/67-06.htm

2、居家體控不要胖慢性疾病不上門-衛生福利部
https://www.mohw.gov.tw/fp-5017-61596-1.html
3、臺灣肥胖防治策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0299/File_11744.pdf

4、淺談低醣飲食
https://health99.hpa.gov.tw/article/126

5、吃油炸、蛋糕也能瘦?認識生酮飲食的減肥原理及副作用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77514

6、Cofit 我的專屬營養師|全台最大線上營養師平台
https://events.cofit.me/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