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屏東教大體育第十二期 韻律體操選材的身體素質之探討

韻律體操選材的身體素質之探討
夏綠荷、林耀豐

國立體大(臺中)、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摘要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探討韻律體操運動員選材的身體素質,並提供選材的測試方
法、指標,並透過韻律體操的相關文獻整合、國內外優秀韻律體操運動員應具備之
身體素質分析及其影響競賽成績等的若干因素,進而提供肩、胸、腰及髖之柔軟度
與速度、敏捷、協調性之實際測試方法,以提供投身韻律體操訓練的教練選材時之
參考。

關鍵詞:韻律體操、選材

主要聯絡者:夏綠荷,高雄市鹽埕區大仁路 196 號

電子郵件信箱:share.holder@yahoo.com.tw

電話:0938803101

443
屏東教大體育第十二期 韻律體操選材的身體素質之探討

壹、前言

韻律體操是藝術感十足,兼具美感與難度技巧的亞、奧運正式競賽項目。吳

佳鴻(2003)在其研究中指出,根據傳播媒體的資料統計顯示,韻律體操是除了足球

外,國際媒體爭取轉播權第二多的運動,也是擁有全世界第二多觀眾數量的運動,

韻律體操非常適合東方人發展,鄰近的國家都將韻律體操列入重點培訓的運動項

目,我國更應該加以重視,積極展開全面性選手培育計畫。

我國韻律體操發展從民國六十八年開始,受限於符合比賽規格訓練場地尋找不

易、師資不足,及國內家長普遍抱持拉筋會引響身高發展等因素,以 97 年全國韻律

體操錦標賽參賽選手統計,現役選手人數不超過三百人,但選手投入訓練時數、家

長的經費支援皆是相當驚人的,歷經保加利亞、日本、大陸、俄羅斯、德國、匈牙

利等國家教練及退役選手的來台指導交流,我國韻律體操選手已在國際舞台上嶄露

頭角,在比利時、馬來西亞、日本等國際邀請賽及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義大利

世界中學運動會等獲個人全能、單項、成隊前三名之佳績,緊接著如何運用科學的

手段在亞運、世錦賽、奧運場上佈局奪牌,縮短國內選手與國際優秀選手間之差距,

是當前課題。

目前國內韻律體操選手在國際競賽成績表現上,以青少年組成績表現亮眼,在

國際大賽中有前三名之實力,而成人組則未在亞洲地區排進個人前八強,在選手身

上,普遍發生強度拉筋造成過多的運動傷害影響運動成績繼續向上突破,除了教練

應加強運動傷害等相關知識認知,亦可比照鄰近國家大陸,大陸能在杜哈亞運上奪

下韻律體操成隊金牌,屢屢在國際賽上超越我國,都應歸功其選材制度得徹底執行,

大陸韻律體操國家代表隊之選手,以天生柔軟極佳者為人選,讓其自行拉筋,與我

國訓練外力強制介入幫助選手拉筋大為不同。

除非指導者擁有最具有才能的運動員,否則經過長期的訓練也是無法有所成

效。因此,選材,也就是確認具有天賦年輕運動員的過程,為任何長期訓練成功的

關鍵所在(林正常、蔡崇濱、劉立宇、林政東、吳忠芳,2004);許樹淵(2006)也提

444
屏東教大體育第十二期 韻律體操選材的身體素質之探討

出應用科學的方法來發掘運動天才,使其先天遺傳或後天努力獲得的行為條件,在

運動有超人出眾的表現和天賦。

文平紅(2004)在其研究中指出,世界錦標賽的韻律體操個人項目奪金選手,第

十屆到第十四屆的統計,年齡都在 16-18 歲之間,而韻律體操選手想要到達世界冠

軍的水平,至少都需要經過 8-10 年的系統訓練。由此推算,韻律體操選手約在 6-8

歲接受系統訓練,10 年後便須達到技術能力的顛峰,短暫的運動生命更顯出韻律體

操運動員選材之重要性。

本文將透過韻律體操的相關文獻整合、國內外優秀韻律體操運動員應具備之身

體素質分析、影響競賽成績等的若干因素,來探討韻律體操運動員選材的身體素質,

並提供選材的測試方法、指標。

貳、優秀韻律體操選手的身體素質

在競技韻律體操的「結構分」領域技術價值的身體動作組合中,「柔軟」為重

要要素之ㄧ,更是整套身體動作技術的基礎和特徵(林惠鈴,2003)。國內外之選手

也常因追求身體柔軟進行高強度拉筋,造成運動傷害影響選手表現及生涯。國內

2006 年杜哈亞運韻律體操代表國手余佩倫、兩屆全運會金牌選手曾鈺婷等,都為腰

傷所苦,亦有不少選手為提升髖關節之柔軟,進行高強度拉筋造成傷害,而在韻律

體操成績上表現較我國出色之國家,如中國大陸,則是在選材時選擇天生柔軟度極

佳之人材加以培訓,避開高強度拉筋所造成之運動傷害,擁有柔軟天賦之選手在韻

律體操國際舞臺上居於頂尖,如 2004 年奧運金牌選手卡巴耶娃就是因為天生極佳的

柔軟度,在韻律體操場上稱霸,因此身體的柔軟,是韻律體操選材的關鍵素質。

個人賽之成人組選手在 75-90 秒內最多可完成 18 個身體難度及藝術值,在時

間內能完成越多的難度、藝術動作,將為選手爭取更高的運動成績表現。因此,國

際韻律體操的發展趨勢,除了要求韻律體操選手須具有柔軟的身段,運動員之速度、

敏捷、協調也是影響運動成績的重要素質。以下將分別論速。

445
屏東教大體育第十二期 韻律體操選材的身體素質之探討

參、韻律體操「柔軟」選材測試之指標

除了身體各部關節的靈活柔軟,韻律體操運動員的柔軟度主要表現在肩、胸、

腰、髖,可根據下述動作進行選材測驗。

一、肩之柔軟

雙手握住繩或棍棒,向後再向前轉肩,測量兩手之間的間距,最佳表現為 0 間

距(圖一),單手握住另一手食指完成轉肩動作更佳(圖二)。

圖一:0 間距的轉肩動作

圖二:單手握住另一食指的轉肩動作

二、胸、腰之柔軟

(一)體後仰:

臉面朝地,雙腿併攏,雙手置於腰部緊貼地面後撐起上半身向後仰,測量頭與

臀部之間的間距,最佳表現為 0 間距,頭緊貼臀部(圖三)。

446
屏東教大體育第十二期 韻律體操選材的身體素質之探討

圖三:體後仰

(二)橋型:

臉面朝上,雙手雙腳彎曲撐地後推起腰部,手腳盡量靠近,測量腳跟與中指間

之間距,最佳表現為 0 間距(圖四),手完全握住腳踝更佳(圖五)。

圖四:橋型 0 間距 圖五:橋型手握腳踝

三、髖之柔軟

(一)三面劈腿:

正面橫劈、右腳在前縱劈、左腳在前縱劈,測量臀部與地面距離,最佳表現為

0 間距,臀部緊貼地面(圖六)。

圖六:三面劈腿

447
屏東教大體育第十二期 韻律體操選材的身體素質之探討

(二)立姿拔腿:

前、旁、後腿拔腳,測量腿與軀幹間之距離,最佳表現為 0 間距,腿部緊貼軀

幹(圖七)。

圖七:前、旁、後立姿拔腿。

肆、韻律體操「速度、敏捷、協調」選材測試

文平紅(2004)提出針對韻律體操的協調性測試方法,通過一些反應性的遊戲觀

察,或做一些跑、跑轉身、地上動作等縱合性動作進行定時測驗,及初學者可使用

雙搖跳繩的掌握情形來觀察。

針對雙搖繩的部份,經研究者實際針對 15 名屏東縣國小一年級至三年級學童進

行測驗,發現較能掌握雙搖跳繩者以有跳繩經驗的學童為主,短時間的選材過程內

無跳繩經驗學童無法快速掌握技巧,較為吃虧,且以觀察來做判定,需結合教練的

經驗選材,因此雙搖繩的測試方法對韻律體操選材協調性是否為有效度的,尚待評

估。因此較為推崇,設計折返跑等動作組合,結合跑、轉身、觸地、躍過等,計時

測量,秒數最快完成者為最高得分,可將步驟設計稍為繁複,更能觀察出受測者的

速度、敏捷、協調性。

研究者自行設計針對 6-8 歲學童選材時可使用的測量方法(如圖八)。

448
屏東教大體育第十二期 韻律體操選材的身體素質之探討

5 5m 20
受 5 5 5
15

者 起點 a b c d e f 終點

圖八:速度、敏捷、協調性測量規劃

(一)場地佈置:起點與 a、b、c 間距為 5、10、15 公尺,a、b、c 分別擺設 20、

30、40 公分高度之障礙,c 與 d 間距為 15 公尺,d 以紅線劃之,d 與 e、f

分別距離 5 及 10 公尺,e、f 以藍線畫之,f 與終點間距 20 公尺,起點與

終點總長 60 公尺。

(二)進行方式:受測者背對起點線蹲下雙手觸地,聽到「開始」後轉身起跑,越

過 a、b、c 不同高度之障礙,到 e 時蹲下手觸標示之藍線,在折跑回 d 蹲

下手觸標示之紅線,在往 f 前進,蹲下手觸標示之藍線,在折跑回 d 蹲下

手觸標示之紅線,完成後快速向終點跑去,抵達終點。

(三)評量方式:以碼錶計時,發號「開始」至受測者抵達終點為受測者成績,秒

數越少成績越優。

伍、結語

雖然有大量的文獻支持選材對運動表現的提升,但亦有國外學者提出不同的看

法,Burges(2005)曾指出家長是否願意讓家中幼童接受各種測試,以及選材過程中

多階段淘汰是否會對青少年留下不良影響。因此選材該如何落實、執行,在國家尚

無制定相關法規及辦法時,還須仰賴各級教練的溝通與努力,校方、家長等相關人

員的支持,亦是選材是否成功的關鍵。

449
屏東教大體育第十二期 韻律體操選材的身體素質之探討

期待我國韻律體操基層教練可藉由選材的測試指標;肩、胸、腰及髖之柔軟度

與速度、敏捷、協調性之實際測試方法,挑選身體素質頂尖之人才進行訓練,才能

在訓練及運動成績的表現上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文平紅(2004)。談藝術體操運動員的選材。中西師大體育院學報,19,66-68。

林正常、蔡崇濱、劉立宇、林政東、吳忠芳(譯)(2004)。運動訓練法(第四版)。

台北市:藝軒。(Bompa,T.O.,1999)

林惠鈴(2003)。伸展訓練對韻律體操柔軟的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

體育學院,台中。

吳佳鴻(2003)。台灣韻律體操發展概況與中小學韻律體操選手參與動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

許樹淵(2006)。我國競技制度的現況與展望。國民體育季刊,148,9-15。

Burgess,R.(2005).Talent identification.Retrieved February 25,2005,from

http://www.faccioni.com/Reviews/talentid.htm

45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