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一棵乒乓幼苗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熊志超 1,王洪 2

(1.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 康乐协会,2.香港博乐体艺发展公司)

作者按:本文是原文。已發表在《體育網刊》2012 年第 5 期的【訓練與競賽】專欄上,歡迎大家來訪雅正。

http://chinatyxk.com/gb/tywk_v.a ... =55&bookid=1084

摘要:每一個高水平運動員,都必須經過啓蒙訓練。可以說沒有啓蒙教練的辛勤勞動,就沒有高水平的運
動員。本文把啓蒙訓練的路徑介紹給大家,讀者不僅可以瞭解到培養一顆乒乓幼苗是多麽不容易,還能領
略到筆者與衆不同的訓練理念:依據世界優秀選手的“規範動作”來教初學者,把“以身教法”的錯誤觀念扭轉
過來。

關鍵詞:乒乓球啓蒙訓練;乒乓球的良好習慣和意識;以身教法是個誤區;運動技能負遷移
關鍵詞

前言
乒乓球的教學與訓練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系統工程,它必須經過啓蒙階段基礎訓練、技術提高階段訓

練、技術攀登階段訓練三個階段,才能攀登世界乒壇的高峰。其中最重要、最困難的莫過于第一階段的啓
蒙訓練了,所謂“萬事開頭難”,培養乒乓球運動員猶如“人才生産綫”,是由一連串艱難困苦的工序組成的“流

水綫”。每一個高水平運動員,在其成長的道路上都必須經歷啓蒙訓練這一階段,都離不開啓蒙教練的辛勤
栽培。運動員在啓蒙階段根基打得堅實與否,其日後向高水平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運動員啓蒙階段技術訓練探討
1.運動員啓蒙階段技術訓練探討
乒乓球訓練的啓蒙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興趣,養成良好習慣,初步掌握技術。因此要遵循少年兒童的
心理、生理及乒乓球訓練的規律,教練員必須具備較强的引導能力、組織能力、教學能力,掌握適宜的訓

練方法是很重要的。
1.1 啓蒙的第一步

1.1.1 啓蒙選才
小孩對體育運動感不感興趣,好不好動,膽子大不大,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怎麽樣,反應快不快,學
習態度認真與否,是否肯吃苦耐勞等素質,都是選才的基本條件,符合這樣條件的小孩就可以參加乒乓球
訓練。但以上條件也不是絕對的,如果碰到有特別靈氣的小孩還是可以破格培養的。以劉詩雯爲例:那是
師徒倆的第一次見面,“當時她還很小,個頭兒剛剛和乒乓球台差不多高。以上大多數條件都不具備,只是

膽子較大些。教練問劉詩雯會不會唱歌跳舞,她都搖著頭說不會。“啥都不會,教練教了你也聽不懂啊。”
因爲年齡太小,教練當時幷沒有確定馬上收徒。正準備起身要走,劉詩雯一把拽住了教練的衣角:“老師,
我會走時裝模特步!”幷且當場就秀了一段動作協調似模似樣的模特步。教練問:“你是從那學來的”。劉詩

雯:“我是從電視上學來的”。劉詩雯這種模仿能力强、不怯場的性格,一下子讓教練喜歡上了,憑著這段“模
特步”,劉詩雯從此走上了乒乓之路……。

1.1.2 上臺前的輔助練習
1.1.21 掌握正確的握拍方法
乒乓球握拍方法與擊球動作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每個運動員的技術特點。目前,世
界上的握拍法基本上有兩大類,一是直握拍,二是橫握拍;不同的握拍法各有不同的優缺點。

握拍應注意三個問題:
1、握拍應是靈活性與穩定的統一,虎口過大過小,握得太深太淺,都會影響靈活性和發 力,要根據個人
和打法特點,來掌握尺度,以有利于技術發展爲准 ;
2、握拍要自然,不要過分用力,但要保持適度的緊張;

3、握拍一經確定後不要經常變動,哪怕有微小的變動也會造成不適,將會影響擊球的動作。
教練員對握拍環節不是教完怎樣握拍及注意事項就算完事了,而是在訓練中教練員始終都要觀察學生的
握拍情况,發現他握錯了馬上要糾正他。你要是不管不問,他形成了錯誤的握拍法,以後就很難改了。這
是教練員應盡的責任。

1.1.22 熟悉球性與球感
(1)原地托球
一手持球拍于胸前,一手把球從高于球拍二十公分的高度下落,待球下落在一定高度時,手輕輕向上托球,
使球彈至頭部高度,注意拍面要平,體會板托球的感覺,熟練以後可慢慢過渡到行進間將球連續顛動起來。

(2)走動中持球

把球拍平穩地放在胸前,再輕輕將乒乓球置于球拍上,儘量不讓球掉下來,看誰能持續的時間久。當學生

有了一定的球感後,讓他們參加持球平衡的各種接力賽,在走或跑的過程中體會球與球拍之間的摩擦及控
制平衡的感覺。

(3)對墻擊球
面對墻站立,用球拍將球擊在墻上,球從墻上反彈回來後再次將球擊出,不使球落地。也可以將球擊到墻

上後,待球落地彈起時,再擊球至墻上,反復練習。
(4)臺面托球

可以在任何桌面上進行。可以是抬一次再讓球下落一次後繼續,也可以抬兩次後下落一次,主要是瞭解球
與木質臺面之間的關係。
(5)雙人對練
練習者兩人相距兩米左右,持拍向前上方擊球對練。熟練後可采用持拍接到對方擊來的球後,在自己的球

拍上顛數下後再擊向對方的方法來加大難度。
一般來說,通過以上五個項目的練習,小孩對乒乓球的球性、球感就會有一個初步的感覺。當持拍連續顛
球達到幾十至百次左右,啓蒙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接下來,就可以開始進行乒乓球的徒手輔助練習了。

1.1.23 重心交換與徒手的輔助練習
在做徒手練習之前必須要有穩健的站位(準備姿勢),它就像功夫中的馬步。這是重心交換的基礎,重心
交換是啓蒙訓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環節。它是手法與步法訓練的基礎,對運動員日後能否向高水平發
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重心交換與徒手的輔助練習是所有乒乓球技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基本功,
在體校運動員的重心交換與徒手的輔助練習是由教練員嚴格把關給逼出來的。所用時間視具體情况稍長一

些(每天都要做,每次訓練課要多次重複,直到習慣成自然),未達到要求决不進入下一個訓練階段(模
仿練習)。業餘界的教練員常常忽略這一環節,因爲現在的訓練班都是商業化的,他們認爲耗不起這些時
間。因此重心交換與徒手的輔助練習這個重要環節就成爲專業與業餘的分水嶺。如果你是專業訓練,接下

來就可以開始進行乒乓球的模仿練習了;如果你是業餘訓練,也可進行模仿練習,但往後的訓練效果肯定
遜色很多。道理很簡單,即使身體條件再好的兒童,都不能自然而然地超越站位和重心交換與徒手的輔助

練習及球感和球性這道門檻,尤其是前者。它是步法的基礎,因爲步法快捷,能及時到位,能搶好擊球點,
有助于擊球準確,有利于發力擊球,能保持正確擊球姿勢。步法不好,會影響到手法。步法不到位,動作
就會變形。對擊球的準確性、爆發力、連續進攻(相持能力)以及貫徹積極主動、搶先上手、搶先發力的戰
術意圖等有直接關係。所以教練員要特別重視站位、重心交換與徒手的輔助練習這些技術環節的訓練。

(1) 站位(準備姿勢):左脚與右脚同肩寬或比肩稍寬且左脚比右脚略前的站位姿勢(以右手爲例),前
脚掌內側著地,脚後跟微離地面,上體略前傾幷含胸收腹、兩膝微屈幷稍內扣、兩眼注視來球。口訣:
“立足肩寬微提踵
屈膝彎腰莫挺胸

拍置腹前眼注視
準備移動體放鬆”〔1〕
(2) 在站位的基礎上以重心交換來做正手攻徒手練習:學員對著鏡子用徒手做登右腿轉腰大臂帶動前臂手
腕擊球動作,與此同時重心轉移至左脚。擊球後重心還原準備下一板的回擊。

1.1.24 模仿動作練習
模仿練習的目的是建立動作概念,形成表像,培養肌肉感覺。在啓蒙訓練中,教會小孩掌握正確、合理
的技術是首要的訓練任務。根據兒童模仿能力强理解力差的特點,訓練中采用直觀教學幷與心理訓練相結
合的方法效果較好。也就是說,著重教小孩“應該怎麽做”,而不著重講“爲什麽這麽做”。例如:看優秀運動

員的技術錄像;在訓練課上教練員再指導多做示範動作等,讓小孩先看、後想、再做。經過多次的重複,

使小孩在頭腦中對正確動作的模式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小孩能一邊想,一邊練,力

爭在做模仿動作時,頭腦中可重現所學動作的圖像,這樣有利于小孩儘快地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當對技
術動作講解示範後,小孩在教練的帶領下,做持拍模仿動作練習,要求逐步熟練。

當動作模仿逐步達到規範標準時,再進行重心交換帶動步法移動的單一步法(幷步)模仿練習,將徒手
動作和步法結合起來做(此方法仍可長期作爲輔助練習的手段)。進行徒手練習時,頭腦中要有“球”的概念,

這樣才有真實的感覺。接下來,就可以開始進行臺上的自拋自打練習了。
1.2 啓蒙的第二步---臺上練習的步驟和方法
啓蒙的第二步 臺上練習的步驟和方法
1.2.1 多球訓練
步驟:
(1)自拋自打練習(正、反手攻(搓),發球)
按照前臂動作向前向上揮拍的動作要求,采用多球,自己拋球自己打。方法是在教練指導和幫助下,用

左手(不持拍手)向右上方伸出,將球置于與肩同高的位置,將手鬆開,讓球自行下落,從臺面彈起至同
網高(拍型稍前傾,這種板型有利于將來成爲弧圈形選手)以前臂擊球幷控制板型進行練習。可讓兩個小
孩相互對練(一個自己拋球自己打到對面台,另一個打回頭),發球練習其實也是練習正手攻的一種好方

法(一個發平擊球打到對面台,另一個打回頭),可當作一個整體來練,因爲你正手攻的動作與你發平擊球
的動作是一致的,所以兩者就可互相促進。當小孩擊球落點控制較好時,就可以開始進行由教練供球的練
習。反手攻和搓球方法類似正手攻練習(略)。
(2)由教練供球練習
正手攻球。采用多球的方法,開始教練可以站在練習者身邊,手握球在練習者的最佳擊球點的上方放下

球的方式供球,這樣,便于教練能近距離的邊教邊提醒邊糾正練習者的錯誤動作,便于更快的掌握和形成
正確的基本動作框架。然後過渡到在練習者對面台供球的形式。小孩處于學習技術初期,在此過程中教練
員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因爲外界刺激引起大腦皮質强烈興奮而發生興奮和抑制的擴散,分化抑制

未建立,條件反射建立不穩定,所以小孩動作費力,僵硬不協調,有多餘動作,這就是泛化階段的表現形
式。必須經過大量的多球訓練,教練員要强調動作的主要環節和糾正小孩存在的主要問題;强調正確示範,

不强調動作細節。“因爲這個年齡的孩子們各個器官的生長發育處于非常旺盛的時期,如果把人作爲一個完
整的系統來看,這個時期對于孩子來講,應該是處于一種“不穩定”的狀態,最爲特殊的就是器官發育的不
均衡性,有些器官發育比較快,有些器官發育又相對緩慢。因此,在這個階段的一些動作技能教學中,不
能過于强求動作的精確性,也就是我們常說應該是宜“粗”不宜“精”,特別是正手攻球的教學中對腰部的要求

不能太高,一般情况下,上肢的運動形式决定著腰的運動形式。運動形式包括動作的方向、幅度、方式等
基本的要素,也就是說,擊球時,腰部動作的方向、幅度和方式與上肢動作的方向、幅度和方式是完全一
致的(戴臨中)。因此,開始訓練的時候要首先從上肢動作的教學和練習開始,而不要去過多的理會腰部的
運動。注重用“粗”來樹立學習正手攻球的信心和興趣,等上肢動作基本合理即完整的輪廓建立起來之後,

我們在下一部的單球訓練時再通過精細雕琢,細化、精化動作。這裏是否可以用雕刻師雕刻工藝品的角度
思考,先確定輪廓,然後再精雕細琢。”〔2〕才開始要求把腰部的運動結合起來,幷注意改進腰部的動作。
以上過程要正、反手同步進行,當練習者能用正確的動作把球打到對面台後,要配合簡單的步法如幷步
(也稱滑步或換步)來練。接下來,就可以開始進行乒乓球的單球訓練了。

啓蒙的第三步---單球訓練
啓蒙的第三步 單球訓練
1.3.啓蒙的第三步
1.3.1 累積板數(啓蒙入門階段
累積板數 啓蒙入門階段)
啓蒙入門階段
以上內容基本上手後,教練就可以開始用單球來指導小孩進行正、反手攻卅搓及發球等基本技術練習。

要求小孩不要離台太近,不要用力,只注意動作的協調性(動作輕鬆自然)。此時小孩的不協調和多餘動作

逐漸消失,錯誤動作逐漸糾正,但動力定型不鞏固,遇新异刺激可重新出現多餘和錯誤動作。此時教練員

要强調錯誤動作的糾正,讓小孩重點體會動作細節。此時應開始要求小運動員正、反手攻時把腰部的運動
結合起來,幷注意改進腰部的動作。也就是運用重心交換帶動腰收小臂,學會用重心打球。爲了鼓勵孩子

們,可以讓他們算一下自己的來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樹立起自信心。
爲了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教練員可以將攻球練習創編成游戲的形式進行.例如:單球游戲練習:這是一

種學生在跑動中擊球的調節性練習。即由 6 個以上的學生站在同一側,輪流與教練定點對攻練習。學生擊
球一次後須繞球臺一圈後尾隨隊後繼續等候下一次擊球。每當有學生擊球失誤時,該學生則被罰下場。當

場上隊員不足 5 名時,每位學生可擊 2 次球後再快速繞台一圈繼續接下輪來球。當隊員不足 3 名時,每次


可擊球三次。直至剩下最後一名勝者。這種練習能練習學生跑動的靈敏性與增加些趣味性。
1.3.2 步法訓練(
步法訓練(啓蒙進階階段)
啓蒙進階階段)
此時可結合手法進行小範圍的變化落點的步法練習,如:正手幷步、左右擺速連續打兩點;1/2 台單步短

長結合前後打兩點等的步法練習,來逐漸提高練習難度,使手法與步法技術更加熟練和協調。爲進入基礎
階段(鞏固階段)的訓練打下基礎。
範例一

前後單步訓練處方
器 材:8 張球臺,一個攔截多球大網,300 個球。
訓練內容:教練連續定點供側身位 1/2 台短→長球;再連續定點供長→短球,最後長短球結合供不定點(見
表 1)。
訓練方法:一名教練對 16 名運動員,教練在中間球臺按教學內容連續不斷地供球,運動員一個接一個地上

臺打多球(每人打七點多球換另一人),尚未輪到的另 7 張台的 14 名運動員(另一人負責拾球)一起同步在球


臺做這個內容的徒手手步法練習。當換人時,全體運動員步調一致按順時針方向輪換位置(隊員要保持隊形
不能掉隊,否則罰跑步),直至規定時間爲止。隊員做徒手時,動作一定要做完整且能與打多球隊員的速度

同步。這樣設計既保證了訓練的密度和强度、又有利于提高練習專項身體素質(耐力)和培養運動員勇敢頑
强的拼搏精神,在極端困難條件下有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表 1 前後單步訓練
1.短、長結合 2.長、短結合
教練: 1 供短球 教練:1 供長球

運動員:2 單步入台正手打短球 運動員:2 近台正手打長球


教練: 3 供長球 教練:3 供短球
運動員:4 退台正手打長球 運動員:4 單步入台正手打短球
教練: 5 供短球 教練:5 供長球

運動員:6 單步入台正手打短球 運動員:6 退台正手打長球


教練: 7 供長球 教練:7 供短球
運動員:8 退台正手打長球 運動員:8 單步入台正手打短球

訓練目的:通過短長、長短兩點多球訓練,讓運動員學會使用前後步法來打短台和近檯球。
可變形式:教練供正手位 1/2 台短→長球→還原回反手位爲之一個回合,再接著下一個回合。
爲了使訓練課富有趣味性,教練員可穿插些游戲的成分如教練供不定點出檯球,讓小孩輪流用手抓球,
看誰抓住球的次數最多。

多球練習的强度密度遠遠大于單球訓練。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要嚴格控制,以免造成過度疲勞。

練習時以 40 個練一組,2-3 人爲一循環較好。

1.3.3 初步認識 5 條基本綫路


5 條基本綫路(側身位斜直綫、中間位(直綫)、正手位斜直綫)等綫路的練習。同時我們還可以開始灌輸簡

單的近台銜接技術(綫路變化規律):“逢直變斜”、“逢斜變直”和“同綫回接”等,我們還可以結合游戲進行多
球和單球練習,例如:多/單球玩 5 條基本綫路游戲處方。

游戲方法:每張球臺 4 個人(以雙打 A、B 對 C、D 的模式),教練以多球單練的形式供上旋球給 A ,A 在


接發球區正手打斜綫→C 逢斜變直→B 逢直變斜→D 逢斜變直回到 A,剛好一個回合。A 同綫回接給→D

又形成了下一個回合(這回合雙方改變了打球和回球路綫),各人都能練習到以上三個內容。
游戲規則:多球單練熟練後應單球來練,四人需不時更換角色幷記下各自正反手失誤次數,失誤最多者罰
做 5 個掌上壓。
可變形式:教練供下旋球,小孩以搓球完成 5 條基本綫路游戲練習。

游戲目的:讓他們初步認識綫路變化規律。
1.3.4 拉球前的輔助訓練
讓小孩離台 1.5-2 米的距離蹲下用非持拍手拋球至自已的最佳擊球點,持拍手由下往上揮拍摩擦球(體

會拉加轉弧圈球的感覺)到對面台。再用非持拍手拋球至自已的最佳擊球點,持拍手由後向前揮拍(板形
前傾)站著將球拉到對面台,體會以前學習的近台打收前臂和現在的中遠台大臂帶動前臂用力感覺有什麽
不同;同時體會板形前傾與板形垂直摩擦球的不同部位及不同的揮拍方向。
這種練習實際上是前面學到的板形前傾正手攻技術進入到弧圈球技術練習的自然過渡性技術訓練,有承上
啓下的作用,爲進入提高階段(鞏固階段)的訓練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三個步驟訓練,小孩們基本的手、步法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此時他們動作準確、優
美,某些環節出現自動化。由于內臟器官活動與動作配合協調,動作完成輕鬆省力。環境變化時動作結構
也不易受破壞。到此啓蒙訓練就基本完成,正、反手攻卅拉卅搓及發球等基礎技術都已掌握,整個啓蒙階

段訓練所需時間約 42 小時。
.討論
2.
啓蒙訓練的路徑是重要的,在訓練過程中,哪個環節需要注意什麽?效果如何?比如小孩球性與球感的
熟悉及站位、重心交換與徒手輔助練習這些環節教練員把握得如何?什麽時候是小孩掌握基本步法的關鍵
時刻?就體現出教練員的執教水平和經驗。一名一流的教練員,可以把三流的運動員教出二流或更好的水

平,但三流教練員,也有可能會把一流的運動員教得還不如二流的運動員。這就是教練員的能力問題,他
對運動員日後能否向高水平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這就對教練員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
求。教練員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知識。在新的形勢下,筆者建議教練們要特別注意如下幾個要點。
(1)教練員要注意培養運動員的良好習慣和意識

好的習慣是提高乒乓球運動水平的基礎,應在啓蒙訓練階段開始就要養成好習慣。關鍵在于教練的重
視。因此,教練必須做到:第一,要嚴格要求;第二,要有責任心(耐心);第三,要堅持不懈,直到養成
良好習慣。另外,在少兒乒乓球啓蒙教學階段我們就應逐步灌輸、培養小孩打乒乓球的各項意識。“所謂乒
乓球意識即在乒乓球教學訓練或比賽中一種具有明確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覺的心理活動。”

〔3〕比如判斷意識、移動意識、還原意識、銜接意識等。尤其銜接(綫路變化規律)意識是判斷意識、移
動意識、還原意識的基礎,有了好的銜接意識,以上意識整體水平提高的就快;銜接意識不好,訓練的盲
目性就大,費力不討好,技術水平提高的就很慢。所以,應以銜接意識的培養來帶動乒乓球技術的其它意
識水平的提高。

(2)啓蒙訓練中教練員應認識到“以身教法”是個誤區

“所謂“以身教法”就是教練員用自己打球的手法去教初學者學習正手攻,要求初學者按照他的手法去學,”

〔4〕其結果是千人一面,誰教的像誰。筆者在十幾年的教學與訓練過程中,看到了爲數不少的教練在教學
中存在著“以身教法”的問題。有人可能會問,教練不是用自己的手法去教小孩拿什麽教小孩?在我看來,“以

身教法”不可取之處在于教練員動作不規範者爲數不少。舉個例子,筆者教過一個小孩,他正手攻球的動作
很小。我說你就不能動作大一點嗎?像我這樣伸出左右手(準備好攻球的姿勢),然後左右手一起揮臂(大

臂帶動前臂、手腕兩手指尖向頭部前上方幷攏,)形成一個等腰三角型的左右前臂狀。他說:之前的教練
要他把拍打到眼晴處。筆者明白了,他的前任教練是個打快攻的老運動員出身的教練,顯然這個快攻動作

當時是規範的,但在弧圈球風靡世界的當今來看就不規範了。你沒有大臂如何體現出力量、速度、旋轉結
合的優勢呢?可見教練的動作不規範,小孩學到的動作自然就不規範。再舉個例子,假如體校教練員他的
技術打法是反手强正手弱,那麽,用他的手法去教小孩,小孩學到的技術打法必然全都是反手强正手弱。
爲什麽會出現“以身教法”這種現象呢?筆者覺得一是教練員自恃過高,以爲自己的動作正確、規範,照

我教的去練准沒錯;二是不明確用什麽樣的規範或正確的動作去教小孩。就必然會存在“以身教法”的問題。
“以身教法”不可取之處還在于啓蒙階段這些學到不規範動作的小孩們要被後來技術提高階段的教練糾正過
來相當困難。再到技術攀登階段即上了省、市隊就更難、甚至入選國家隊他/她也是反手强正手弱,尤其是

女綫方面很普遍。這裏面有個舊習慣勢力干擾新技能學習的過程,心理學中叫技能負遷移。
(3)教練員應足够重視運動技能負遷移干擾效應對運動訓練的影響
究竟“運動技能負遷移”是甚麽呢?爲甚麽小孩改學新動作會如此困難呢?簡單的說,就是“原技術會干擾
新技術的學習。即過去掌握的技能對于新技能具有消極的影響,妨礙新技能的形成。這種現象心理學稱之
爲技能負遷移,也稱爲運動技能的干擾”〔5〕。從運動技能形成的理論講,“每一個運動技能的形成都是一

個建立神經聯繫的過程,而且新的技能的神經聯繫要超過舊的技能需時漫長且困難”。〔6〕上面我提到的
那個小學生,他的首位教練教給他的動作不規範,假如新的教練要學生改正過來,可首位教練教給學生的
動作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了一類神經聯繫,現在新教練改動作又要建立新的神經聯繫。如果前後兩種

神精聯繫屬于不同類型的神精聯繫,這時就會産生技能負遷移,使學生難以學習新技能,除非花費大量的
時間和金錢下功夫勤學苦練,才能形成新技能。假如新教練教的又不是規範的動作,學生豈不是很冤枉,

教練豈不是誤人子弟了嗎?由此可見,負遷移干擾效應對運動員的訓練影響很大,它應該是教練員的必修
課,應該引起足够的重視。
(4)教練員應依據世界乒乓球優秀選手的“規範動作”來教初學者
那麽,我們應該依據什麽準則來教初學者呢?筆者認爲,“正手攻技術幷沒固定死的動作,當今世界前

二十名優秀選手的擊球動作各有千秋,幾乎沒有一個動作是相同的,因此很難說誰是最好的,不過他們都
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動作規範的正手攻技術。所以每個教練員都應該在自己的頭腦中儲存優秀運動員的正確
的正手攻揮拍擊球“規範動作”的構圖,作爲指導初學者學習正手攻球的技術動作。應該教規範的正手攻技
術,而不是教你自己的(特長)技術。”〔7〕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談戀愛都有這樣的體會:在男生或女生的腦子裏,往往都有一幅理想對象的構圖,當
看到可吸引自己眼球的人出現後,就會將那人的外貌、特點與自己的拼圖進行比對。一旦吻合,便展開追
求攻勢。同樣道理,教練們的腦子裏也應該有一幅理想優秀運動員規範揮拍擊球的構圖,當教練指導學員
時看到他揮拍動作出現後,就會將他的揮拍動作與自己的拼圖進行比對(不是教練自己的動作)。一旦吻合,

便立馬叫好:“就是這個動作!”就算他打出來的動作不符合要求,教練都應該以腦中的世界優秀選手的“規
範動作”來糾正不規範的動作。如果每個教練都能做到以自己腦中的優秀運動員的規範動作爲藍本,而不是
自己的動作來教學生,那麽,不管你是運動員出身的教練員,還是半路出家的教練員,教出來的學生技術
動作都是規範的。筆者想這應該是一種先進的訓練理念;應該提倡這種規範化的教學模式,把“以身教法”

的錯誤觀念扭轉過來。

現在大家知道了教練員的執教水平和經驗對培養一顆乒乓幼苗是多麽重要和不容易啊!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薑濤.乒乓球教育〔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年 4 月第 1 版(第 48 頁)。
〔2〕劉堅,“粗”與“精”的處理—田野筆記 67〔OL〕.體育在綫

http://tiyuol.com/bbs/viewthread.php?tid=15463。
〔3〕蘇丕仁.乒乓球教學與訓練〔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年 5 月第 1 版(第 38 頁)。

〔4〕熊志超.淺談乒乓球的個人特點〔OL〕. 運動科學

http://www.vo2max .com.cn/read.php?tid=22653
〔5〕季瀏主編.體育心理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重印(302 頁)。
〔6〕吳敬平.乒乓球直板反膠打法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年 3 月第 1 版(第 7 頁)。

〔7〕熊志超.淺談乒乓球的個人特點〔OL〕. 運動科學

http://www.vo2max .com.cn/read.php?tid=2265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