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企業併購之意義:取得或移轉經營控制權為目的之經濟行為,企業併購屬於「公司重組」概念之一環。

企業併購之目的:企業併購是公司成長的策略之一,公司追求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前者係指在一定的產量範圍內,隨
著產量的增加,降低平均成本;後者係指若一次同時生產多種產品的平均成本,低於將這些產品分別生產。

• 企業併購之型態

一、合併(企併法第 4 條第 3 款):

二個或二個以上之公司合併為一公司之行為。

→將有公司法人格消滅。

1 一般

第 18 條

股東會特別決議

2 非對稱

存續公司為合併發行之新股,未超過存續公司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之 20%,或交付消滅公司股東之股份、現金或其
他財產價值總額未超過存續公司淨值之 20%者,得作成合併契約,經存續公司董事會特別決議。

二、收購(企併法第 4 條第 4 款):

公司取得他公司之股份、營業或資產之行為。

若觀企併法第 4 條就「收購」定義,係指「公司依本法、公司法、證券交易法、金融機構合併法或金融控股公司法規定
取得他公司之 股份、營業或財產,並以股份、現金或其他財產作為對價之行為」,似指買進他公司股份即有可能構成
「收購」而有適用企併法之餘地。惟如此解釋顯然過廣,因企併法所指「收購」應指收購公司取得目標公司經營權之行
為,取得少數股份之情形顯非企併法所欲規範

→未有公司法人格消滅,僅取得股份、營業或資產。

1 概括承受、讓與

第 27 條

公司經股東會特別決議,概括承受或概括讓與

2 營業讓與、受讓

公司法 185 讓與全部或主要部分之營業或財產、受讓他人全部營業或財產,對公司營運有重大影響之議案,應由有三分


之二以上董事出席之董事會,以出席董事過半數之決議提出,再經股東會特別決議

3 脫殼法營業讓與

第 28 條
(母)公司之子公司收購公司全部或主要部分之營業或財產,符合下列規定者,得經(母)公司董事會決議行之,不適
用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五條第一項至第四項應經讓與公司與受讓公司股東會決議之規定及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至第一百
八十八條之規定:

一、該子公司為公司 100%持有。

二、子公司以受讓之營業或財產作價發行新股予該公司。

三、該公司與子公司已依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編製合併財務報表。

4 股份轉換

(1) 一般
第 29 條
公司經股東會決議,得以股份轉換之方式,被他既存或新設公司收購為其 100%持股之子公司,並依下列各款
規定辦理:
一、公司股東會之特別決議。預定之受讓股份之公司為既存公司者,亦同。
二、公司法第 197 條第一項後段(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董事在任期中轉讓超過選任當時所持有之公司股份數額
50%時,其董事當然解任。)、及證券交易法第 22 條之 2(已依本法發行股票公司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
持有公司股份超過股份總額百分之十之股東,其股票之轉讓,應依左列方式之一為之)及第 26 條規定,於股
份轉換不適用之。

(2)非對稱

既存公司支付對價發行之新股總數,未超過該公司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百分之 20%,或支付之股份、現金或其他財
產價值總額未超過該公司淨值百分之 20%者,得作成轉換契約,經既存公司董事會特別決議行之。

(2) 簡易
第 30 條
公司以股份轉換收購其持有 90%以上已發行股份之子公司時,得作成轉換契約,經各該公司董事會特別決議行
之。

三、 分割(企併法第 4 條第 6 款):

公司將經濟上為一個整體之獨立營業部門或財產分割為一個新公司,

或分割予現有既存公司之行為。

→可能有新公司法人格產生。

1 一般

第 35 條

公司進行分割時,董事會應就分割有關事項,作成分割計畫,提出於股東會。

股東會特別決議行之。

2 非對稱
(1) 被分割公司與分割部分資產懸殊
第 36 條
被分割公司讓與之營業價值,未超過被分割公司淨值之百分之 20%
,且由被分割公司取得全部對價者,得作成分割計畫,經被分割公司董事會特別決議行之。
(2) 分割部分與受讓公司懸殊
分割而受讓營業之既存公司,為分割發行之新股,未超過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之 20%,或支付被分割公司
之股份、現金或其他財產價值總額未超過既存公司淨值之 20%者,得作成分割計畫,經既存公司董事會以三分
之二以上董事出席及出席董事過半數之決議行之

3 簡易

第 37 條

公司與其持有 90%以上已發行股份之子公司進行分割,以母公司為受讓營業之既存公司,以子公司為被分割公司並取得
全部對價者,其分割計畫得經各該公司之董事會以三分之二以上董事之出席及出席董事過半數之決議行之。

• 實務上常見收購公司持有目標公司之股份,而收購公司即有可能擔任目標公司之董事。此時,收購公司於目標公司之
董事會或股東會決議時是否應因為利

害關係迴避?

答:

鑒於合併通常係為提升公司經營體質,強化公司競爭力,故不致發生有害於公司利益之情形,且公司持有其他參與合併
公司之一定數量以上股份,以利通過該參與合併公司之決議,亦為國內外合併收購實務上常見之作法為第六項明定公司
若持有其他參加合併公司之股份或該公司或其指派代表人當選為其他參加合併公司之董事者,就其他參與合併公司之合
併事項為決議時,不適用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八條及第二百零六條第二項準用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八條之規定,以臻明確。
一般合併:合併公司董事普,股東特;非對稱合併:合併公司為合併發行之新股,未超過存續公司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
總數之 20%,或交付消滅公司股東之股份、現金或其他財產價值總額未超過其淨值之 20%者,除非目標公司本身資不抵
債或合併公司為合併須變更章程,則合併公司僅需董特,目標公司董普,股特決。簡易合併,母公司合併持有 90%以上
股份之子公司:雙方董事特。合併之效力:不論是何種合併類型,當事公司中必定有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公司歸於消滅。
消滅之公司應辦理解散登記。吸收合併之情形,未消滅公司應辦理「變更」登記,新設合併之情形,新公司應辦「設
立」登記。權利義務之概括承受消滅公司之權利義務由存續或新設公司概括承受。消滅公司之股東當然成為存續或新設
公司之股東。債權債務當然由存續或新設公司承受,無須通知債權或債務人(與民法 297、301 不同),並設有債權人
保護之規定。

一般股份轉換:收購公司董事特,股東特;目標公司董事特,股東特

非對稱股份轉換:收購公司董事特;目標公司董事特,股東特

簡易股份轉換:雙方特

何謂三角合併?併購公司(母公司)有一個百分百控制之子公司,由該子公司與目標公司合併,存續公司:子公司(正三角
合併)、目標公司(逆三角合併)。使用的優點有何?由於收購公司並非直接參與合併之公司,並未繼受標的公司之債務,
使收購公司可免於受標的公司之既有債務以及或有負債之影響,標的公司之債權人無法對收購公司之資產有所主張;在
進行合併的時候,因為收購公司本身並非參與合併之公司,該交易在收購公司方無須經過股東會同意,僅須取得董事會
決議,可省去收購公司召集股東會同意併購案之麻煩,節省進行併購交易之時間與成本;因收購公司本身並非參與合併
之公司,異議股東收買請求權對於收購公司之反對股東也不適用。採用先購後併架構時,法規有何機制保障目標公司少
數股東權益?向目標公司行使股份收買請求權。是否應該承認現金逐出合併?使公司股權單純化、強化公司經營效率之
優點是否有被濫用的風險?公司控制者得以藉此驅逐少數股東,而少數股東礙於其資訊不足以及在公司中持有股份數量
之弱勢,甚少有能力對抗公司控制者。若承認,應如何架構保護目標公司之少數股東?針對現金逐出合併,大股東具有
主導地位時,應賦予其對公司以及少數股東受任人義務,同時可設計如美國法上「少數股東多數決」、「獨立委員會」
等制度淨化利益衝突,若特定交易採用前揭制度並充分揭露重要資訊時即可推定合法,而該交易即被推定對公司為公平
且大股東、董事等未違反受任人義務。股份轉換與股份交換有何不同?

公司法第 156 條之 3 謂股份交換係指「公司設立後得發行新股作為受讓他公司股份之對價」就條文文字廣義而言,應包


括公司發行新股受讓他公司股份的各種態樣。惟按企併法第 2 條企併法優先於公司法適用,故發行新股受讓他公司全部
已發行股份之股份轉讓行為,應優先適用企併法股份轉換的規定。更明確的說,公司法第一五六條之三所規定之股份交
換,適用上並不包括企併法第四條第五款所稱受讓他公司已發行股份達 100%之情形,兩者之區別實益在於股份轉換虛
靜過

哪些類型的公開收購可以採取事後申報?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