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肌痛綜合徵中醫分型論治探討 高玉中

You might also like

You are on page 1of 2

DOI :

10.
163
05/j.
100
7-1
334.
201
0.0
9.0
20

上海中医药杂志 一年第科 卷第 期 ‚

纤维肌痛综合征 中医分型论治探讨
高玉中
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 江苏 徐州


关键词 】 纤维肌痛综合征 分型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孙 【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 一 一 一


’ ‚

月 间邵 押 押 价

纤维肌痛综合征 滋 ‚ 是 辨证论治
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是风湿病科门诊就诊率较高的疾 气滞血疥型 为 的常见证型‚
由情志所伤‚
病之一 ‚
约占 一 ‘〕
。本病好发于 一 岁的女
气滞血癖 、
肝失条达、 肝脉痹阻所致。辨证要点为周身
临床表现以广泛性肌肉骨骼系统疼痛 、
性‚ 发僵 、
疲劳‚
随情志变化增减 ‚
走窜胀痛‚ 痛点多 ‚
拒按压 胸胁胀闷‚
在特定部位有压痛点为特征‚
并伴有失眠、
焦虑、
抑郁等
或见烦躁易怒 ‚
失眠多梦 舌淡暗或有寮斑 ‚
脉弦涩。常
症状。本病有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 和继发
以疏肝理气 ‚ 舒筋通络为治 。以柴胡疏肝散
祛寮止痛‚
性纤维肌痛综合征 之分‚
后者多继发于类风湿
合活络效灵丹加减。基本方 柴胡 、
积壳 、
白芍药 、
赤芍
关节炎 、
骨性关节炎及多种非风湿性疾病。本病属于中
药、
当归、
川芍、 制乳香 、
丹参、 制没药 、
鸡血藤 、
夜交藤 、
医学 “周痹 ” “肝痹 ” “肌痹 ”等范畴。目前‚
现代医学对
木瓜、 酸枣仁 、
制香附、 全蝎等。
本病尚缺乏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就其中医辨证
湿疾痹阻型 多见于 ‚
继发或合并于其他风
分型论治探讨如下。
湿病。因反复感受寒湿或湿热之邪‚
阻滞经络气血‚
湿
‚ 病因病机
聚津凝成痰 ‚
痰湿交结‚
筋脉痹阻所致 也可因脏腑失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西医学病 因、
病理迄今尚不清 调‚
痰湿内生‚
与外湿相合而成。辨证要点是腰背四肢
楚‚
可能与感染、
免疫异常、
神经递质分泌异常、
睡眠障 筋肌酸痛‚
困重发僵‚
阴雨天加重 或见院闷纳呆‚
抑郁
精神变态等 因素有关 ’
碍、 」。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 失眠 舌苔白腻‚ 化痰理气 ‚
脉弦滑。治以祛湿镯痹‚ 舒
积累了经验 ‚
认为本病的中医学发病机制多与肝失调 筋通络。宜选镯痹汤合温胆汤化裁。基本方 慧茵仁、
和、
筋脉痹阻有关。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女子以血 羌活、 法半夏 、
防风、 制南星、 获菩 、
白芥子、 陈皮、
积实、
为本 ‚
以肝为先天‚
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妇女‚
受经孕产乳
竹茹、
姜黄、
当归、
川芍、
木瓜、
威灵仙、
炙远志等。
等所累‚
常见肝血不足、
肝体失柔‚
遂致筋脉失养。若遇
肝脾失和型 由于肝郁气滞‚ 横乘脾土‚
脾失健
情志内伤 ‚ 气滞血癖 或遭风寒湿邪外袭 ‚
肝失条达‚ 反
运 或由于脾虚湿蕴 ‚
土雍木郁 ‚
致肝脾两脏功能失调 ‚
复感邪 ‚ 内舍肝脏 ‚
痹阻筋脉‚ 而致肝失调和‚
筋脉痹阻‚
筋肌失养而挛急。辨证要点为周身筋肌僵痛‚
倦怠乏
发为本病。若病延 日久‚
邪恋正损‚
脏腑失和‚
或失治误
力‚
失眠多梦 或见抑郁心烦 ‚
纳差便 搪 舌淡红 ‚
苔薄
治‚
导致气血亏虚 ‚
肝肾不足 ‚
则筋脉亦失其荣 ‚
察滞胶
脉细弦。常以疏肝健脾 ‚
白‚ 舒筋活络为治。方选逍遥
病难除。综上所述 ‚ 外 因交织为患 ‚
本病内、 肝、筋表里
散加减。基本方 柴胡 、
获荃 、
白术 、
当归 、
白芍药 、
川芍 、
同病 ‚
筋脉痹阻 、
肝脉不畅、
筋肌失养为其基本病机。
薄荷 、
郁金、 酸枣仁 、
木瓜 、 秦芫 、
羌活、 葛根 、
伸筋草等。
气血亏虚型 见于素体虚弱 ‚
或病程较久的
患者。由于病久、
失血、
饮食失调‚
使气血亏虚‚
肝失所
男‚
仁作者简介 高玉中‚ 副主任中医师 ‚
主要从事中西结合风湿 藏‚
筋脉失濡而致 。辨证要点是周身筋肌 隐痛挛急 ‚

病临床研究工作。 麻倦乏 ‚
夜卧多惊 或见抑郁多梦 ‚
心悸 目眩 ‚
面色萎黄
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

舌质淡 ‚ 脉细弱或细弦。治以益气养血 ‚
苔薄白‚ 舒筋活 仔细检查患者周身特定部位压痛点 ‚
将有利于本病的确
络。方选三痹汤加减。基本方 黄蔑 、
党参 、
获荃 、
熟地 诊。故对有广泛性周身疼痛 ‚
并伴有精神症状 、
心理异
黄、
当归 、
川芍、
川续断、 秦芜 、
杜仲、 防风 、 木瓜 、
独活、 伸 睡眠障碍的患者 ‚
常、 应进行 特定部位压痛点的检
筋草 、
鸡血藤 、
龙眼肉、
酸枣仁等。 查‚
以做到早期诊断。因 常使其共存的风湿病症
肝 肾不足型 多见于 “年过 四十 ”及处于更年期 状显得更加严重 ‚
故对于其他风湿病患者亦宜作此项检
的妇女。经云 “年四十‚
阴气 自半也 ‚
起居衰矣。”乙癸 查‚
以确认有无 的存在 ‚
否则可影响对原发病治
同源‚
肾气亏虚‚
肝失其生养‚
而肝肾不足 或因久痹不 疗效果的判断或致过度治疗。
正虚邪恋 ‚
已‚ 精血耗损 ‚
肝肾亏虚‚
遂使筋脉失养。临 辫治概要 本病的中医诊治应从筋痹、
肝痹辨治。
寒凝肝脉之分 ‚
床上又有肝肾阴虚和肾阳不足、 肝肾阴 肝主筋 ‚
以经络表里相连 ‚
筋需得肝血濡养 ‚
若筋痹不
主症见周身筋肌烦痛 ‚
虚型‚ 人夜尤甚 ‚
筋脉拘急‚
屈伸 复感于邪 ‚
已‚ 成为肝痹。本病临床表现 ‚
内舍于肝‚ 既
不利 腰膝酸软无力 ‚
头晕 目眩‚
虚烦不寐 舌红少苔‚
脉 有筋痹的主症 ‚
也有肝痹的证候。临诊时‚
应根据其病
细数。治以滋补肝肾‚
强壮筋骨。方选景岳大造丸加 因、
病程、 分筋痹 、
主症的表里特征‚ 肝痹辨治。筋痹以
龟板 、
减。基本方 紫河车、 生地黄 、
黄柏、 熟地黄 、
天冬 、 关节疼痛 、
筋肌挛急、 腰背强直为临床特点 ‚
屈伸不利、
麦冬 、
五味子 、
百合 、
知母 、
白芍药 、 石解 、
当归、 构祀子 、 治宜舒筋通络为主。而肝痹的临床特征为胸胁胀痛 ‚

杜仲、
牛膝等。肾阳不足、
寒凝肝脉型‚
主症可见筋脉拘 则多惊 、
筋挛节痛 ‚
治疗重在通经活络 、
养血柔肝。但由
挛冷痛 ‚
头巅顶痛 惊恐忧郁‚
夜卧多惊 舌淡苔白‚
脉沉 于肝 、
筋的表里 、 二者往往又难 以绝然分开 ‚
主属关 系‚
弦无力。治宜补肾益肝‚
温阳散寒‚
舒筋活络。方选补 均可见筋脉挛急 、
关节疼痛 、
不得屈伸 、
胁胀易惊症状 ‚
肝汤加减。基本方 熟 附片、肉桂 、山英 肉、
制川乌 、
桂 常宜综合辨治。正如明代秦景明在 《
症因脉治 》中云
枝、
获菩 、
吴茱英、
细辛、
防风、 木瓜 、
独活、 当归、
白芍药、 “肝痹之症 ‚
即筋痹也。”辨证的要点是明辨气血 、
虚实 ‚
川芍 、
柏子仁 、
生姜等。 重点在于观察痹痛的部位 、
性质及情志状态 ‚
并结合舌
病例举隅 象、
脉象及全身症状。以气滞血癖和湿痰痹阻型为实‚
气血亏虚和肝肾不足型为虚 ‚
而肝脾失和型则是虚实夹
张某 ‚
女 ‚ 岁。初诊 日期 年 月 日。
杂。治实证 ‚
以行气化疲 、
祛湿化痰为主 治虚证 ‚
以补
疲乏无力 ‚
患者因周身酸痛、 心烦 、
伴失眠、 抑郁半
气血 、
益肝肾为重 而治虚实夹杂证 ‚
则宜调和脏腑功
年余 ‚
曾先后被诊断为 “风湿性关节炎 ” “筋膜炎 ” “神经
能。因筋脉痹阻、
肝脉不畅、
筋肌失养为其病理基础‚

官能症 ”等 ‚
屡用 中西药治疗不效而来就诊。症见 颈
舒筋活络 、
调和气血贯穿于各型治则之中‚
常用药物有
肩腰背及四肢多处酸痛发僵 疲乏懒动 ‚
精神抑郁 ‚
心烦
柴胡、 白芍药 、
当归、 川芍、
木瓜、
薄荷、
酸枣仁等。
易怒 ‚
失眠多梦 ‚
头痛头晕 ‚
胸胁胀 闷‚
纳差便塘 舌淡
暗、
苔 薄 白‚
脉 弦细。按压 特 定部 位 压 痛点 ‚
有 综合治疗 是一组伴有精神症状 的慢性疼
痛性疾患 ‚
治疗宜采取综合疗法 ‚
以控制慢性疼痛 、
减轻
处压痛 阳性 。理化检查均正常。诊 断为 证属
疼痛感受的敏感性 、
改善肌 肉血流量 、
改善睡眠状态和
肝脾失和型 治以疏肝健脾 ‚
养血舒筋 ‚
活络止痛 拟方
精神症状为 目的。治疗 中可发挥 中药 、
西药 、
心理治疗
逍遥散加 味 柴胡 ‚当归 ‚白芍药 ‚
获菩
种疗法的特长 ‚
优势互补 ‚
以中医药整体调理 ‚
配合西
‚
木瓜 ‚
炒 白术 ‚芍 ‚
薄荷 ‚
制香
药抗抑郁 、
增加血清素等对症治疗 ‚
辅以心理调护等‚

附 ‚
知母 ‚
葛根 ‚
威灵仙 ‚
炒枣仁 ‚
提高本病之疗效 。
炙甘草 ‚
大枣 枚 、
生姜 片。水煎服 ‚
每日 剂‚

配合心理治疗。服药 剂后 ‚
患者周身酸痛发僵减轻 ‚ 参考文献
抑郁 、
失眠、 心烦明显好转。续服上方 剂‚
诸症皆失 【」王兆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实用风湿病学 【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

给予逍遥丸 、
归脾丸巩 固治疗 周 ‚ 年后随访未复发。
〔」张志毅 实用结缔组织病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出版社 ‚
诊治体会

明确诊 断 周身特定部位压痛点是 患者较


为客观的临床体征。由于 患者就诊时 ‚
主诉较多 ‚ 编辑 刘 芳
收稿 日期 一 一
主次不分 ‚ 抑郁 、
并伴有失眠、 焦虑等精神症状 ‚
而且缺
乏理化检查异常发现 ‚
常易被忽视而漏诊或误诊 。若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