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4

学校代号 10731 学 号 152080805003

分 类 号 TM731 密 级 公开

硕士学位论文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
优化配置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张瑞云
培 养 单 位 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导师姓名及职称 张明光 教授
学 科 专 业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研 究 方 向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论文提交日期 2018 年 6 月 3 日
学校代号:10731
学 号:152080805003
密 级:公开

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
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张瑞云

导师姓名及职称: 张明光 教授

培 养 单 位: 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名 称: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论 文 提 交 日 期: 2018 年 6 月 3 日

论文答辩日期 : 2018 年 5 月 22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逯迈 教授
Study on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Hybrid AC/DC Micro-grid Based on
Solar-wind Storage System
by
ZHANG Ruiyun
B.E.(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5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Power System & its Automation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upervisor
Professor Zhang Mingguang
June,2018
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插图索引.................................................................................................................................. IV
插表索引....................................................................................................................................V
第 1 章 绪论...............................................................................................................................1
1.1 课题研究背景................................................................................................................1
1.2 课题研究意义................................................................................................................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3
1.3.1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研究现状..........................................................................4
1.3.2 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现状..................................................................................8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9
第 2 章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建模.........................................................................11
2.1 光伏电池(PV)..............................................................................................................11
2.1.1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12
2.1.2 光伏电池的特性曲线........................................................................................13
2.2 风力发电机(WT).........................................................................................................16
2.3 微型燃气轮机(MT).....................................................................................................17
2.4 柴油发电机(DSG).......................................................................................................18
2.5 储能模型(ESS)............................................................................................................ 19
2.6 负荷模型......................................................................................................................22
2.7 本章小结......................................................................................................................23
第 3 章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24
3.1 微电源配置模型..........................................................................................................24
3.1.1 目标函数............................................................................................................24
3.1.2 约束条件............................................................................................................25
3.2 算法及流程图..............................................................................................................26
3.2.1 粒子群优化算法................................................................................................27
3.2.2 遗传算法............................................................................................................30
3.2.3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31
3.2.4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流程图........................................................................32
3.3 本章小结.....................................................................................................................33
第 4 章 算例仿真研究.............................................................................................................34
4.1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方式.....................................................................................34

I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4.2 算例仿真.....................................................................................................................35
4.2.1 基础数据............................................................................................................35
4.2.2 仿真分析............................................................................................................38
4.3 本章小结.....................................................................................................................44
结论与展望...............................................................................................................................45
结论....................................................................................................................................45
展望....................................................................................................................................46
参考文献...................................................................................................................................47
致 谢.........................................................................................................................................52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3

II
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随 着社 会经济的 不断 发展 ,人们对电 能的需求呈 现出日益增 长的趋 势,迫使


电 网规 模 需要 不断的扩大 ,而 大电网高经济成 本、低可靠性 和运行难度 大的弊端
也 逐步 凸 显,与 此同时 ,投资少 ,无污染 ,发电灵活 和能源利用 率高的分 布式发
电 受到 了 越来 越多的关注 。微 电网作为大电网 的补充,有效地 缓解了大电网出现
的 很多 问 题,很 好地利用了 分 布式电源的 优势,对系统 供电可靠性的提 高 、能源
梯 级的 有 效利 用和电网性 能的改善等方 面起着关 键作用。可以将微 电网分为交 流
微 电网 、直 流微电网和 交 直流混 合微电 网。为了打破 传统微电网 的限制 ,使交流
微 电网 及 直流 微电网各自 的优势得到充 分发挥 ,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的 发展受到了
较 大的 重 视。在 交直流混合 微电网的投资建设初期 ,微电源的 选型、选址及 定容
至 关重 要。微电源的 优化配置不 仅能 够充分合 理的利用可再生能源,还可以使 系
统 的可 靠 性、经 济性得到提 高,是交直流 混合微电网 能够经济可 靠运行 必须 要解
决的 问题 。
本 文结 合交直流 混合 微电网的结 构特点以及国内 外的研究现 状,首先对风 力
发 电机 、光 伏电池、微 型燃气轮机、柴油发电 机以及储能 装置的运 行特性 做了 详
细 的介 绍,并 分别对其进 行 建模。其次,在优化配 置过程中 ,考虑了微 电网的经
济 性和 可 靠性,对交直流 混合微电网建立 了优化配 置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在
经 济性 方 面,考 虑了交 直流混合微电网 中系统的 重要经济性 指标 ,即系统的 等值
年 投资 费 用,以 运行成本最 低 为目标函数 ,并 将微电源 的安装成本、运行维 护成
本、设 备重置 成本 、燃 料成本以及 环保折算 成本作 为目标函数 的一部 分;在可靠
性 方面 ,考 虑了系统的 缺 电概率和能 量过剩倍率 等并将其 以罚函 数的 形式计 入本
文 的自 适 应函 数中。对 比研究了含有风 力发电机 、光伏阵列 和储能的独 立风光储
交 直流 混 合微 电网微电源 优化配置方案 以及含有风力发电机、光伏阵列 、柴油发
电机和储能的风光储柴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微电源优化配置方案对交直流混合微
电 网经 济 性和 可靠性的影 响。在模型 求解上 ,由于基 本粒子群优化算法 容易早熟
收 敛并 陷 入局 部最优,所以本文 同时采用了一种 基于遗传 交叉操作的改 进粒子 群
优 化 算法 , 并将两 种优 化算法 分别应用到 目标函数 的求解当 中, 通过 MATLAB
仿 真软 件 进行 编程,实 现了对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 的微电源合 理的优化配 置 。仿真
结果 验证 了所提 模型及改进算法 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关 键词 :交 直流混合微 电 网;粒 子群优化算 法 ;优化配 置 ;缺电概率;能量过 剩


倍率

I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s demand for


electricity is also showing a growing trend. This phenomenon forces the scale of the
power grid to expand continuously, which leads to high economic cost, low
reliability and difficulty in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which includes less investment, no
pollution, high flexible power generation and energy utilization. Micro-grid which is
used to supplement the power grid, effectively alleviates these problems in the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nd makes good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Micro-grid improves the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energy cascad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wer grid. The micro-grid
includes ac micro-grid, dc micro-grid and hybrid AC/DC micro-grid. To break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micro-grid,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ac and dc micro-grid
grid advantages, the development of hybrid AC/DC micro-grid attracts a greater
atten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hybrid AC/DC micro-grid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icro power supply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election, site selection, and constant
volume. Micro power optimal configuration can not only make fully rational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but als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economy of the system,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to hold the economic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hybrid
AC/DC micro-grid.
The thesis combines with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ybrid AC/DC
micro-grid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First of all, the thesis not
only introduces wind turbines, photovoltaic cells, micro gas turbine, diesel
generators,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energy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in detail, but also
builds the corresponding model. Secondly, the thesis establishes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bjective function and constraint conditions for hybrid AC/DC
micro-grid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s and reliability of micro-grid. In terms of
economy, the thesis considers the important economic indicator of the hybrid AC/DC
micro-grid system, namely the equivalent annual cost of the system. Regard the
economic cost minimum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micro power installation cost,
operation maintenance cost, equipment replacement cost, fuel cost and
environmental conversion cost is used as part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n terms of
reliability, the loss of power supply probability and the energy excess ratio are in the
form of penalty function appearing in the adaptive function. In the thesis,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scheme of micro power supply for the independent hybrid

II
硕士学位论文

AC/DC micro-grid based on solar-wind storage system includes wind generator,


photovoltaic array and energy stor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thesis establishes a
scheme including solar-wind storage system includes wind generator, photovoltaic
array, diesel generator and energy storage by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e two
schemes on the economics and reliability of hybrid AC/DC grids. On the model
solution, because the bas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easy to
premature convergence and local optimum, the thesis adopts a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genetic crossover operation. Apply these two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respectively to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rough the
MATLAB simulation software programming the optimizing content,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model of micro power supply for the hybrid AC/DC micro-grid is well
done.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 and the improved algorithm.

Key words : Hybrid AC/DC micro-gri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ptimal configuration; Loss of power supply probability; Energy excess ratio

III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插图索引

图 1.1 微电网结 构图...........................................................................................................2


图 1.2 交流微电 网结构 图..................................................................................................5
图 1.3 直流微电 网结构 图..................................................................................................6
图 1.4 交直流混 合微电 网结构图.....................................................................................7
图 2.1 光伏电池 工作原 理................................................................................................11
图 2.2 光伏电池 的数学 模型........................................................................................... 12
图 2.3 光伏电池 单体仿 真模型....................................................................................... 13
图 2.4 在仿真环 境中搭 建的光伏电池..........................................................................14
图 2.5 光照强度 变化温 度不变情况下的 光伏电池特性曲线 .................................. 14
图 2.6 光照不变 温度变 化情况下的光伏 电池特性曲线........................................... 15
图 2.7 输出功率 与风速 的关系曲线 .............................................................................. 16
图 2.8 微型燃气 轮机的 发电效率与输出 功率曲线.................................................... 17
图 2.9 蓄电池电 路模型 .................................................................................................... 19
图 2.10 蓄电池数 学模型 仿真图....................................................................................... 21
图 2.11 蓄电 池的 放电特性................................................................................................22
图 3.1 粒子速度 和位置 寻优过程示意图..................................................................... 27
图 3.2 基本粒子 群优化 算法的流程图..........................................................................29
图 3.3 改进粒子 群优化 算法的流程图..........................................................................33
图 4.1 交直流混 合微电 网运行方式的转 换................................................................. 35
图 4.2 典型交直 流混合 海岛微电网结构 图................................................................. 36
图 4.3 微电网所 在地的 典型年负荷数据..................................................................... 36
图 4.4 微电网所 在地的 典型气象数据..........................................................................37
图 4.5 方案一的 微电源 控制策略流程图..................................................................... 38
图 4.6 LPSP 为 1%时 IPSO 和 PSO 两种算法 结果比较........................................... 39
图 4.7 LPSP 为 2%时 IPSO 和 PSO 两种算法 结果比较........................................... 39
图 4.8 LPSP 为 3%时 IPSO 和 PSO 两种算法 结果比较........................................... 40
图 4.9 LPSP 和系 统等值年投 资费用之间的关系...................................................... 41
图 4.10 方案二的 微电源 控制策略流程图..................................................................... 42
图 4.11 EXC 不同 设置值下 ACS 变化曲线 图.............................................................. 43
图 4.12 LPSP 不同 设置值下 ACS 变化曲线 图.............................................................43

IV
硕士学位论文

插表索引

表 1.1 分布式电 源的主要特 点........................................................................................... 1


表 2.1 光伏电池 单体参数..................................................................................................13
表 2.2 几种污染 气体的除污 成本及其排放系数 ...........................................................19
表 2.3 储能技术 的综合性能 表......................................................................................... 20
表 3.1 污染物环 境评价标准 ..............................................................................................25
表 4.1 各机组成 本数据参数 表......................................................................................... 38
表 4.2 LPSP 为 1%时方 案一仿真结果数据表.............................................................. 40
表 4.3 LPSP 为 2%时方 案一仿真结果数据表.............................................................. 40
表 4.4 LPSP 为 3%时方 案一仿真结果数据表.............................................................. 40
表 4.5 EXC 改变 LPSP 固定 为 1%时方案二 仿真结果数据表.................................. 42
表 4.6 LPSP 改变 EXC 固定 为 1%时方案二 仿真结果数据表.................................. 43

V
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能 源作 为一种物 质资 源,是人类社 会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 物质基 础 [1] ,随着社


会 经济 的 快速 发展,能 源生产和消耗 也在不断增 加。相比较 传统的化石能源 ,太
阳 能、风 能和生 物质能等可 再 生能源对 环境污 染小(几乎无 污染 )、分布范围 广 、
可 分散 小 规 模利用等。随着太阳 能 、风能等的 开发及应 用,分布式发 电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得 到 了 发 展 [2-3] 。 分 布 式 发 电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太 阳 能 、 风 能 、 小 型
水 能和 生 物质 能等新型可 再生能源进行 发电,其在技 术上的突破,对能源结 构的
改 变意 义 非凡。近年来 ,国内外许多政府也出 台了相关政 策以刺 激分布式 发电 技
术 的快 速 发展 。 2014 年 , 国 家 能源 局 就 分 布 式 发 电 发 布 了 《 进一 步 落 实分 布 式
光 伏发 电 有关 政策的通知 》,并随着 时间的推移相继发 布了一些 较新的关于光伏
发 电补 贴 的相 关政策。分 布式发电技 术经过多年 的实践 及应用 ,人们发现,尽管
其优点甚多,但其劣势也逐渐凸显出来,可降分布式发电主要优缺点总结如下
[4-5]
,见 表 1.1。
表 1.1 分 布 式 电 源 的 主 要 特 点

优点 缺点
清洁无污染,能量损耗低,利用率较高 接入及运行成本较高
能实现对用户的独立自行控制 控制起来比较困难
稳 定 性 较 好 , 安 全 可 靠 ,可 应 付 灾 害 天 气
监控调节电能质量,延缓电网膨胀 对主电网容易造成较大的冲击
分 布式 电源有较多 的 优点 ,其位置分散,也比较灵 活,可通过与 大电网相连
互 为备 用,从而改善 了系统的电 能质量 ,并提高了 系统的供电 可靠性。与此同 时 ,
光 伏 发 电 、风力 发 电 等由于 环境 因素 使其 功 率 输出具 有一 定的随机 性 [6-7] ,在接
入 过程 中 产生 的谐波势必 会对大电网产 生很大的 冲击。为减小 大电网由于接入分
布 式电 源 所产 生的负面影 响,有效解 决分布式电源带来 的一系列 不利影响,并使
分 布 式 电 源 的 效 用 得 到 充 分 发 挥 , 实 现 其 安 全 可 靠 的 供 电 , 微 电 网 (Micro-grid)
由此 产生 [8] 。
微 电 网 是 在 2001 年 由 一 个 美 国 威 斯 康 星 大 学 的 麦 迪 逊 分 校 的 知 名 教 授
Robert H. Lasseter 教 授 首 次 提 出 , 紧 接 着 美 国 电 气 可 靠 性 技 术 解 决 方 案 协 会
(Consortium for Electric Reliability Technology Solutions, CERTS) 最 先 提 出 了 一
个 关于 微 电网 的 更 具 体 的 概念 [9-10] , 根据 CERTS 的 概念 , 正式 确 定 了 更 好 地 发
挥 分 布 式 发 电 潜 能 的 电 网 结 构 形 式 。 微 电 网 [11-13] 是 由 多 种 分 布 式 电 源 、 负 荷 、
储 能系 统 以及 保护控制装 置等部分组成 的单一微 型可控电力 系统 ,能够实现 对自
我 的有 效 控制 和管理保护 ,不 但可以通过自 身实现孤岛 运行 ,也可以通 过与大电

1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网 连接 实 现并 网运行。对所接外 部大电网来说,微电网 可看作一个单一可 控单元 ,


而 对 于 用 户 来 说 , 微 电 网 则 相 当 于 一个 独 立 的 供 电 系 统 [14] , 对 用 户 实 现 可 靠 供
电。微 电网 的结构特 性对 于分布式发 电的整合具有很 大的优势,能够通 过梯级利
用 提供 多 种服 务,提高电网 的安全性及 可靠性 ,从而减 轻大电网的负担,为分布
式发 电技 术大规 模应用提供更优 的途径。
微 电 网的结构 如 图 1.1 所 示,主要 包括太阳能 光伏电池 (Photovoltaic, PV) [15] 、
风 力 发 电 机(Wind turbine, WT) [16] 、微型燃 气 轮机 (Micro-turbine, MT) [17] 、柴油发
电 机 (Diesel generator, DSG) [18] 、 储能 系统 (Energy Storage System, ESS) [19] 以 及负
荷, 详细 介绍见 第二章 [20-21] 。

图 1.1 微 电 网 结 构 图

微 电网 的提出是 为了 发挥分布式 发电所具有的优 势,将分布式 发电对所接 大


电 网 许 许 多 多 的 负 面 影 响 和 大 的 冲 击 尽 量 降 到 最 低 [22] , 从 根 本 上 来 说 , 微 电 网
其 实就 是 一种 组织和连接 分布式发电的 方式 。通过将 分布式电源 、储能单元 和负
荷 在一 个 较小 的范围内不 经过其他方式 直接联系 为一体,微电网可 以方便地进 行
很 多电 力 问题 的优化,比 如优化结构 、优化配 置以及优化电力 调度等,还可以 优
化 并提 高 系统 的能源利 用效率,通过与热电(冷)联产方案 的结合 ,使分布 式电
源 的有 效 上网 得到促进,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 性得到改善 ,大电网 的较大负担 得
到 减轻 ,对 环境的负面 影 响得到 减轻 。微电网 概念自从被提出 以来 ,由于所 具有
的 独特 优 势,其 研究便一直 没有 中断过 ,一直受 到了世界各国学者 和相关的 工程
技术 人员 强烈的 关注。
目 前国 内外一直 研究 的微电网结 构分为三种形式,主要包 括仅有交流母线的
交 流微 电 网、仅 有直流母线 的 直流微电 网和交 直流母线 同时包 含的 交直流 混合 微
电 网 [23] 。 分 布 式 电 源 在 微 电 网 中 的 利 用 通 常 以 直 流 微 电 网 为 主 ,但 又 不 能 完 全
取代 交流 微电网 ,故而在未来的 发展中,将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居 多 [24-26] 。

2
硕士学位论文

1.2 课题研究意义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作为目前微电网技术研究的热点之
一,受 到了 各界学者的 广 泛关注 ,微电源 优化配置是指交直 流混合微 电网系统在
满 足不 同 用电 负荷及所包 含的等式约束 和不等式 约束条件的 基础之上,根据微 电
源 的不 同 属性 来确定其接 入的位置、类型和容 量,从而使得 系统的投资 和运行等
经 济成 本 达到 最小。交 直流混合微电网 中的微电 源由于自身 良好的特性 ,与普通
电网 的电 源优化 配置有一定的区 别,具体如下:
首 先,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中 的微 电源分为 可调控类型的 微电源与不 可调控类
型 的微 电 源。其 中可调控的 微电 源有微 型燃气 轮机和柴油 发电机等,而不可调 控
类 型的 微 电源 主要以转化 风能的风力发 电机和转 化太阳能的 光伏电池为主,风能
和 太阳 能 都属 于可再生能 源,与传统 的电源相比较,自然条 件等因素对这两种 可
再 生能 源 发电 的影响较大 ,使 其具有明显的随 机性和波 动性等特征,从而对电 网
的 电压 稳 定性 造成了很大 的影响。所以 ,在对交 直流混合微电网中 的微电源 进行
优 化配 置 时,不 仅要考虑系 统所 需的经 济成本 ,还要考 虑所用到的微电源 的一些
独特 的性 质。
其 次,传统的微 电网工作在 并网 运行的方 式下时,需要与 所接大电网之间进
行 电能 之 间的 交换。当 微电源的出力不 能满足所 在电网负荷 需求时 ,可从大电 网
中 索取 缺 少部 分的电能;而当微电源有多余的 出力时,可将剩 余的电能供给大电
网。因 此 ,如 果微电源与 大 电网并网运 行时,需要考 虑到两者交换电 能造成的影
响, 并制 定合理 的微电源运行管 理策略,使系统达到经济效益的最 优。
最 后,在进行交 直流混合微 电网 微电源的 优化配置时 ,储能装 置的影响也不
容 忽视 。 在微 电网脱离大 电网独立运行 时,所用 储能装置起 到一次调频的作用 ,
使 得微 电 网可 以正常运行 ;在 微电网与大电网 并网运行 时,所用储 能装置起到 削
峰 填 谷 的 作 用 , 系 统 负 荷 率 提 高 , 从 而 使 系 统 的 经 济 效 益得 到 提 升 [27] 。 因 此 ,
储能 装置 类型及 容量的选择也很 重要。
交 直流 混合微电 网中 分布式电源 的种类繁多,因而微电 网采用不同 的微电源
组 合方 式 对于 系统的稳定 、安 全及经济运行极 为重要。如果在 建设初期微电源的
容 量、接 入类 型配置不 当的 话 ,不但不能 对这些可再 生能源得 到充分 利用 ,也无
法 保证 系 统的 供电可靠 性,还会增加电能损耗,使电能 质量下降,从而增加 了投
资 成本 。综 上可见,微 电源优化配置对 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的 经济性具有 重要的 意
义 [28-3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得到了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较
高 重视 ,其 在一定程度 上也 带来了较 好的经济效 益和技术效 益。许多发 达国家譬
如 美国 、加 拿大和日本 等都 已经对微 电网加快了 建设并进行 了大量 研究 ,这些研

3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究 大致 包 括微 电网对大电 网系统影响的 研究,与微电 网相关的管理能量 的策略研


究 ,以 及 微电 网运行、控 制和保护等研 究,并在 几年内取得 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
微 电网 实 验室 和与微电网 相关的示范工 程也日益 增多。还有一 系列对于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的补贴政策已经在很多国家相继得到制定根据各国的发展要求制定的
扶 持政 策 主要 有财政补 贴,税收优惠等,根据相关 公司的多次 研究调查,微电网
工 程目 前 在全 世界范围 内大约有两百多个 ,总的容量 较大 ,在今后 的五年中,微
电 网还 将 以每 年 66%的增长速 度遍及到世界 各个角落, 预计到 2019 年,对微 电
网将 有 20 亿美 元总投资。
我 国目 前还属于 发展 中国家,正面临 着日益严重的能源 危机 、环境污染 等问
题 [31-33] ,为很好的 将这些问 题得 到解决 ,全社会已 经达成了 可持续发展 的共 识,
包 括对 资 源 的 节 约 及 对 环 境的 爱 护 。 2008 年 初在 我 国 出现 的 冰 雪 天 气 对 供 电 造
成 了很 大 的影 响,大面积的 停电事故相 继扑来 ,对重要 用户的供电来维持 其运行
基 本都 是 依靠 为数不多的 小电网 ,灾难的 发生充分暴露了我 国在供电 方面及网架
结 构方 面 所存 在的不足,也深刻体现了微电网 的优势,也使得 微电网技术得到了
迅 速发 展。“973”计划项目 于 2009 年通过 中国国家科技部 的严格审核 ,并对分 布
式 发 电 做 了 很 多 基 础 性 的 研 究 [34] 。 2010 年 , 863 项 目 确 立 了 较 多 关 于 微 电 网 的
课 题 研 究 [35] 。 分 布 式 电 源 主 要 包 括 风 能 和 太 阳 能 , 所 以 在 “十 二 五 ”期 间 , 微 电
网 示范 区 在风 能和太阳能 含量较多的地 方建成 ,同时还计 划建成一些 新能源示范
城 市。虽 然微电网技 术才 刚刚得 到发展 ,但我国 电网技术的发展与 微电网的 特点
相适 应, 所以微 电网在我国的发 展前景较为广阔。
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电 网 中 的 微 电 源 优 化 配 置 [36-40] 一 般 主 要 包 括 对 微 电 源 的 选
型、选 址和 定容等方面 ,微电网属于一种接在 负荷端附近 且供电 范围 较小的小 型
网 络,所 以本文在交 直 流混合微 电网中 的微电源 优化配 置问 题中主 要是 将微电 源
的选 型及 定容作 为考虑的对象进 行了研究。

1.3.1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研究现状
在 三种微 电网 拓扑结构中 ,由于受到能源 结构及传统 的供电 方式影响 ,交流
微 电网 在 目前 微电网中发 展居多,交流系 统作为传统的电力 系统 ,使得交流 微电
网 的研 究 起步 最早,并 且产生了大量的 科研成果 。在传统电 力系统中采 用交流输
电,交 流输电 有很多优点 ,比 如其电压等 级更便于 制定 ,多个电压 等级下的电 能
可 在交 流 系统 中实现灵活 输送,并且交流 电机的控制 较为简单同 时具有 一定的经
济 性。但 是交流微电 网中 分布式 电源如 风力发电、光伏发电 由于受到气 候等各种
自 然因 素 的影 响使得供电 不可靠、能源利 用率较低和功率输 出不稳定 ,且负荷 的
波 动较 大,当微电网 与大电网相 连在并网 运行状 态时 ,会产生 频率波动、公网谐
波和 电能 质量等 一系列问题,严 重时将会引起整个系统发生停电事 故。
由 于交流微电 网 存在的这 一系列问题, 对未来配 电网技 术具 有一定 的制约 ,
且 绝大 多 数分 布式电源均 采用直流输出 方式,例如新 能源汽车等直流负 荷数量也
在 增加 。若 全部接入交 流 微电网 中,将引入 大量电能转换装 置,而这些 装置引起

4
硕士学位论文

的 谐波 会 对大 电网电能质 量造成影响,同时也不 具有经济性 。与交流 微电网相比 ,


直流 微电 网具有 结构简单,便于 控制的优点。
由 于电能转换 环节 少 ,控制便捷,能源利用 率高,且无需 考虑无功补偿等优
点,加 上当 前直流发电 与 直流输配电 技术的迅速 发展,使得人 们进一步关注到直
流 微电 网 的研 究。分布式电 源在直流微 电网中的接 入与在 交流微电 网中的接入 相
比,换 流器 的投入量 减少 了 ,使得系 统的投资降低,确保了可 靠的电能质 量;直
流 微 电 网 对 其 电 压 相 位 和 频 率 无 需 进 行 跟 踪 [41] , 使 得 其 可 靠 性 及 可 控 性 得 到 了
大 大的 提 高,换 流器能量管 理、协调控制 以及经济效 益等方面的 独特优 势也 可以
得 到充 分 发挥。大功率全 控型电力电子器 件对直流 微电网是一种有力的支撑 ,使
得 交流 微 电网 带来的很多 问题得到了克 服,并使系统 的经济性以 及供电可靠 性得
到提 高。
相 比于交流微 电网 ,直 流微电网有 明显的优势 ,但受大 电网固有拓扑结构 及
其 他因 素 的制 约,很难使其 在短期内成 为目前工程 建设中 的重 点 。为了打破 传统
的 微 电 网 的 限 制 , 使 交 流 微 电 网 及 直 流 微 电 网 各 自 的 优 势得 到 充 分 发 挥 [42] , 在
世界 各领 域内, 交直流混合微电 网的发展开始受到了较大的重视。
虽 然交 直流混合 微电 网的发展才 处于开始阶段 ,但在能 源利用率的提高和 成
本 的节 约 等方 面,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比 单纯的仅有 交流母 线的交流 微电网或仅 有
直 流母 线 的直 流微电网性 能更好,不同的 分布式电源 、所用储 能及其交直流负荷
都 可根 据 自身 需求及电能 输出的形式分 别接入交 流母线和直 流母线上,所需电 能
转 换装 置 的数 量也大大减 少,从而减 少了交直流变换引 起的能量 损失 。与此同 时 ,
避 免了 单 侧微 电网连接的 负荷较多而引 起的系统 不稳定,并简化了 分布式电源 接
入微 电网 的拓扑 结构,从而使整 个微电网控制得到简化。

图 1.2 交 流 微 电 网 结 构 图

交 流微 电网的典 型结 构如图 1.2 所示,主要包 括以下几部分:交流母线 、风


力 发电 机、光伏电池 、储能模块 和交流负荷 等 。除了输出 功率和电压 等级相匹 配
的 交流 负 荷可 直接接入 交流微电网,剩下的 负荷、分布式电 源、储能单 元均通过

5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电 力电 子 变换 装置与微 电网交流母线相 连 。微电网交 流母线通过 公共连接 点 PCC


和大 电网 相连 [43-44] 。
目 前,很多交流 微电网实验 室和 示范工程 已在各国成立。在美国分 布式能源
实验室所搭建的交流微电网用于分析分布式电源的利用率和微电源输出功率对
系 统运 行 影响 ,该 交流微电网 由 光伏电 池、风机、燃料电 池储能及交流负 荷等组
成;日 本东 京的一家燃 气 公司所搭建 的交流微电 网 ,可对微 电网内部能量流动 进
行 分析 且 进 一 步研 究 利 用 交流 微 电网 进行 供 热; 搭建 在 西班 牙 Labein 实 验室 的
交 流微 电 网用 于研究微电 网并网状态下 的运行控 制策略,该 微电网由光伏电池 、
风 机、交 流负 荷 、蓄电池及 飞轮储能等组 成;由于我 国新疆吐鲁番地 区具有很好
的 光 伏 能 源 优 势 [45] , 因 此 在 该 地 区 成 立 了 新 能 源 城 市 交 流 微 电 网 示 范 工 程 , 完
成 了居 民 区屋 顶光伏发电 系统的建立,进而自发 自用微电网 所产生的能 量,剩下
的能 量并 入电网 。
直 流微 电网典型 结构 如图 1.3 所示,主要包括 直流母线、风力发 电机、光伏
电 池、储 能模块和直 流负 荷等,可采用电 能转换装置 直将这些微 电源连 接至 直流
母线 。直 流母线 与大电网的连接 可通过两者之间的公共连接点来实 现。

图 1.3 直 流 微 电 网 结 构 图

一 些国 家近几年 来把 直流微电网 作为研究重点 ,但是单 独的直流微电网示 范


工 程还 处 在建 设的起步阶 段。位 于弗吉尼亚 理工大学的 电力电 子国家研 究中心 也
对 直流 微 电网 进行了大量 的研究 ,并且提 出一种直流微电网 结构及其 相应的控制
策 略。目 前,我国在新 疆地区已建立 起直流微电 网系统 。直流微电 网具有很多 优
点,例 如 :电能转换 装置较少从 而降低了能量 的损失 ,成本低 经济性好,在运行
时 相比 交 流微 电网,不 涉及频率和相 位同步的问 题 ,从而控制 较为容易,不存在
无功 功率 ,且电 能质量好。
对 于交 直流混合 微电 网,由于这 种形式的微电网既 含有交流 母线有含有直流
母 线,所 以其简 单的 结构图如图 1.4 所示 。除了含 有交流母线、直流母 线、风力
发 电机 、光 伏电池、储能模块、交流负荷 、直流负 荷外,还包含有 双向变流器 来

6
硕士学位论文

实现 能量 在交流 母线和直流母线 之间的双向流动。

图 1.4 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电 网 结 构 图

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是目前继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发展起来之后建立的
第 一个 较 为知 名的交直流 混合微电网,该实验室 包含有交流 电网模拟装 置和直 流
母 线等 。可 同时运行独 立的 交直流系 统,主要进 行交直流混合微电 网的可靠 稳定
运行 、规 则设计 等研究。
对比之前的两个最先提出并得到应用的交流微电网和与其对应的直流微电
网,新 提出 的交直流混 合 微电网以其 独有的优势 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且具有如 下
优点 :
1) 由于 直流 母 线 和 交 流母 线 一 般同 时 存在 ,除 了满足 交流分 布式 电 源 、直
流 分布 式 电源 和负荷的需 求外,还减少了 换流装置,电力电 子器件数量的缩减 抑
制了 谐波 的产生。
2) 交流 微电 网 和 直 流 微电 网 在 系统 中 独立 控制 但又互 为备用 ,提 高 了 交直
流混 合微 电网的 供电可靠性。
3) 交直 流混 合 微 电 网 因为 交 直 流母 线 同时 存在 ,具有 很好的 延展 性 , 应用
的 范围 也 比直 流微电网或 者交流微电网 更为广泛。在交直流 混合微电网 中,交流
分 布式 电 源及 负荷可直接 连接交流母线 ,直流分 布式电源及负荷直 接连接直 流母
线, 两母 线间通 过双向变流器平 衡功率流。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由于上述的一些优点成为了未来微电网研究工作中的热
点,目 前有大 量的文献对 其关 键技术 进行了 相应的研究 。文献[46]研究了交 直流
混 合 微 电网 的双向 变 流器,系 统的稳定运 行和功 率协调分配 都离不开 AC/DC 双
向 变 流 器。 文章提 出 了一种新 型的 AC/DC 双向变 流器控制 方法,并 基于 电压控
制 引入 了 有功 功率控制项 ,仿 真结果验证了新 提出方法 的可行性。文献[47]针对
交 直流 混 合微 电网的拓扑 与控制策略进 行了研究,给出了未 来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
的 并/离 网切换 技术 和互联控制 技术等技术的 研究方向 。文献[48]为保证 交直流混
合 微电 网 的稳 定性和供电 可靠性,提出了 一种新型的协同控 制能量管 理策略 ,该
策 略优 化 了储 能电池的能 量利用 ,保证了 微电源所发电能的 合理利用 与负荷的持

7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续 供电 。文献[49]搭建了一 种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结 构 ,该结构 中包含有直流大电


网,提 出了各个元 件 的控制 策略,仿真验证 所提出的结 构性能较 好。文献[50]概
述 了交 直 流混 合微电网 中的电源管理 策略 ,包括不同 的系统结构 、操作模 型、暂
稳 态条 件 下电 源管理和控 制方案的系统 研究以及 电源管理和 控制策略的案例,最
后 对电 源 管理 策略提出 了进一步的研究 。文献[51]提出了一 种混合微电 网的协调
控 制算 法,实现了交 流与直流链 路之 间的平滑 传输 ,系统控 制和运行中还考虑 了
风 速 、太 阳 辐射水 平、 环境温 度和负荷的 不确定性 和间歇特 性。利用 MATLAB
中 的 SIMULINK 对 小 型 交 直 流 混合 网 进行 建模 和 仿真 。 仿真 结果 表 明, 该 系 统
能 在协 调 控制 方案下保 持稳定运行。文献[52-53]也针对 交直流混合微电 网做了相
关 研究 。综 上所述,交 直流混合微电网 的相关技 术及其发展 终将成为未 来电网 技
术 的研 究 热点,其所包含 的研究内容也有 很多 。本文是 对交直流混合微电 网中的
微电 源优 化配置 进行了相关的研 究。

1.3.2 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现状
由 于 微 电 源 优 化 配 置 是 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电 网 技 术 [54] 研 究 中 的 热 点 和 难 点 , 因
此 受到 了 各国 相关学者 的高度关注。近几年 来,风力发 电 、光伏发 电作为主要的
新 能源 发 电技 术已经成为 各国学者的研 究热点,考虑到 经济性以及环保要 求 ,在
微 电 网 中 的 风 力 发 电 和 光 伏 发 电 等 分 布 式 电 源 所 占 比 例 也日 益 升 高 [55] , 当 前 ,
对微电网中的电源进行合理组合以及容量的合理配置的研究关键所在是确定网
络 结构 最 优配 置方案。同时,考虑到配置选择存在多样 性和关键 参数的不确定性 ,
例 如二 氧 化碳 价格存在波 动性、风光出力 中环境因素 引起的随机 性和间 歇性等不
确 定性 因 素, 微电网电源 优化配置中不 同负荷功 率的相关性 也对其有一定影响 。
其 次 , 微 电 网 具 有 在 并 网 运 行 和 独 立 运 行 两 种 方 式 进 行 平滑 切 换 的 特 点 [56] , 这
与 传统 电 网单 向功率输出 存在一定差异 。当微电 网独立运行时 ,不但要 保证正常
运 行情 况 下用 电的安全可 靠,还要确 保系统在发生故障 时能够平 稳的运行 。当微
电 网并 网 运行 时,微电网 可以和主网之 间存在能 量交换,微 电网电源供不应求 ,
大 电网 会 向微 电网输送 电能 ,反之,在微电 网电能满足需求 时,会向大 电网输送
电 能。因 此,在交直流 混合微电网微 电源优化配 置中 ,有许许多 多方面的因 素 需
要 加以 考 虑,例 如:合 理利用自然资 源,微电网和 大电网之间 的电能交 换,微电
源 的影 响 等。在 当前可持续 发 展目标下,微电网在 对负荷提供 电能时,需要对 经
济性 、可 靠性及 节能减排等提供 保证。
分 布式 电源的优 化配 置发展比较 早 ,所以交 直流混合微电网中 的电源优 化配
置 将 其 作 为 理 论 依 据 [57] 。 目 前 , 已 经 有 大 量 文 献 对 微 电 源 的 优 化 配 置 进 行 了 研
究。文 献[58]采 用改进的人 工蚁 群算法对 优化配置模 型进行求解 ,提出了改 进的
能 量 管 理 策 略 。 文 献 [59]基 于 Copula 理 论 考 虑 了 微 电 源 的 出 力 及 负 荷 之 间 的 相
关 性,通 过改进入侵 杂 草优化 算法 ,对计及设 备投资成本 、低碳费用、并网运 行
电 能交 易 等因 素为目标 函数的系统进行 了优化配 置。文献[60]为了减少 投资和维
护 成本 ,文 章研究了独 立的 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分 布式电源的 优化配 置,优化模 型

8
硕士学位论文

考 虑了 经 济性 、供电可靠 性和环境保护 等,通过 改进的人工 蚁群算法进行优化 。


文 献[61]采 用人工蚁群 算 法对光 伏 -生物质 能系统进行了优 化配置。文献[62]根据
微 电源 的 输出 特性,对 所建立的目标函 数采用自 适应罚函数 法进行修正 ,基于典
型 量子 遗 传算 法和一种新 的混合量子遗 传算法对 算理进行仿 真验证,结果表明 新
的 混合 量 子遗 传算法效 果更优。文献[63]针对并 网型微电网的优 化配置模型 提出
了 一 种改 进 的 BBO 算 法并对其 进行求解, 通过仿 真验证 了模型 的合理 性 以及改
进 的 BBO 算 法 的 好 的 收敛 性 。 文 献 [64]提 出 了 一 种 用于 微 电 网 中 分 布 式 电 源 的
优 化配 置 的方 法。即在遗传 算法的基础 上,提出了一 种最优的系 统配置方 法,文
献 [65]并 对 同 一 系 统 的 单 一 的 分 布 式 电 源 和 混 合 的 分 布 式 电 源 的 结 果 进 行 了 验
证。提 出了 在微电网 中分 布式电源 的优化配置 。包含电解 液、氢燃料 箱、燃料电
池 和电 池 的风 光储。考 虑了风机输出 功率的不确 定性并将可 靠性指标 作为约 束条
件。采 用粒子 群优化算法 获得 全局最 优解 。选择了 一个研究案例,得到最佳 组合。
文献 [66-68]也分 别采用了不 同的 算法对微电源进行 了优化配置研究 。
本 文 分 别 采 用 了 一 种 基 本 粒 子 群 优 化 算 法 [69-70] 和 一 种 基 于 遗 传 算 法
(Genetic Algorithm, GA) [71] 交 叉操作 的改进粒子 群优化 算法 [72-76]
,计及电 源安装
费 用、运 行维 护费用、设 备重置费用 、燃料费用 、环保折 算费用 、系统缺电 概率
[77]
和能量过剩倍率的罚函数作为目标函数,并考虑了几种约束条件,对交直流
混合 微电 网中的 微电源进行了优 化配置。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本 文 的主要研究 内 容是交直 流混合 微电网中 的微电 源优 化配置,结合绪论 部


分的 介绍 以及国 内外研究现状。 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对 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电 网 中 的 各 个 微 电 源 的 工 作 原 理 及 其 运 行 特 点 进 行 分
析, 建立 其相应 的输出功率模型 。
2) 针对 交直 流 混 合 微 电网 的 基 本结 构 ,确 定以 系统的 等值年 投资 费 用 作为
其 目标 函 数和 系统的缺电 概率以及能量 过剩倍率 作为相应的 约束条件,介绍了 所
用到 的基 本粒子 群优化算法以及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优化算法。 .
3) 对于 交直 流 混 合 微 电网 中 的 微电 源 优化 配置 进行研 究,给 出了 所 用 微电
源 的具 体 参数 ,及 当地的风速 、光照强度 、温度和 负荷数据 ,对系统的 经济性和
供 电 可靠 性 进行了 综合 考虑, 通过在 MATLAB 软件中对 所优化 的内容进 行中 编
程,实 现了 对交直流混 合 微电网的微 电源进行了 合理的配置。仿真结果 验证了所
提模 型的 可行性 和正确性。
章节 安排 情况具体如 下:
第一 章为 绪论部分。
详细介绍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和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中的 微电 源优化 配置的研究意义 ,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 章为 微电源的建 模。

9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详 细介 绍了微电 网中 各种类型的 分布式电源,具体包 括 :光伏阵 列、风力发


电 机、微 型燃气轮机 、柴油发电 机和储能蓄电 池 。对不同的 微电源类型,介绍了
其 组织 结 构、工 作原理以及 运 行特性 ,建立了 各种微电源的发 电功率模型 ,并建
立了 负荷 模型。
第三 章详 细介绍了目 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考 虑交 直流混合 微电 网的经济效 益 ,建立了 优化配置的目标函 数 。针对交 直
流 混合 微 电网 的运行特性 ,建 立了优化配置的 约束条件。分别对基 本粒子群优 化
算法 和改 进的粒 子群优化算法的 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
第四 章进 行了算例分 析。
采 用基 于遗传算 法交 叉操作的改 进粒子群优化算 法求解最优 配置方案,并将
结 果与 基 本粒 子群优化算 法结果进行比 较,得出改进 的粒子群优 化算法等值 年投
资费 用更 低,即 系统的经济性更 好。
最 后对 该论文所 做的 工作进行了 详细总结,总结 了论文的具 体内容与不足 ,
并对 后续 的深入 学习进行了展望 。

10
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建模

交 直流 混合微电 网中 包含的微电 源种类较多,而且不同 的微电源有 不同的工


作 原理 ,以及在构 造方 式和运行特 性上有很大的 区别。针对本 文交直流混合微电
网 中的 微 电源 优化配置,本 章主要介绍了 风机 、光伏阵 列 、微型燃 气轮机 、柴油
发 电机 和 储能 蓄电池等微 电源的工作原 理、构成方式 及其运行特 性等 ,并建立 了
相关 模型 。

2.1 光伏电池(PV)

太阳能光伏电池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发出的光能转化为与我们日常生活
紧 密相 连 的电 能的装置。其 包含有三个组 成模块 ,分别为光 伏阵列模块 、光伏逆
变 器模 块 和光 伏控制器模 块。发 电原理为:太阳发出 的光子照在 半导体 PN结上,
产 生电 子 对,在 电场力的作 用 下,电子以导 线为轨迹流 动形成电 流 。光伏电 池的
工作 原理 如图2.1所示 。

图 2.1 光 伏 电 池 工 作 原 理

光 伏电 池阵列一 般是 光伏发电的 基础部件,这里的 光伏电池阵列一般 又称太


阳 能电 池。太阳能所 含的能量是 一种 光辐射能 ,这种能 量必须通过能量转 换器才
可 以变 为 电能,光 伏电池即上 面 提到的将光 能转换成我 们日常生 活所需 的电 能的
能 量转 换 器。随 着科学技术 的 发展 ,目前常 用光伏电池的种 类也比较多 、有很多
种 形式 。一 般将半导体 材料 作为光伏 电池的主要 组成成分,可将光 伏电池具体 分
为 以下 两 种形 式:第一种分 类是基于光 伏电池的结 构,第二种 分类是基于光伏电
池 的材 料。基于光伏 电池的结构 可将 其分为同 质结太阳能电池 、异质结 太阳能电
池 、 肖 特 基 太 阳 能 电 池 、 多 结 太 阳 能 电 池 和 液 结 太 阳 能 电池 [78] 。 目 前 大 量 使 用
的光 伏系 统 的光伏电 池多以硅 为基底 ,按电池材 料分类可将 其分为单晶 硅、多晶
硅 和非 晶 硅三 类。在光电转 换效率方面,单晶硅较 其他两类略 高。多晶硅电 池在
能 量密 度、使用寿命 等方面的综 合性 能一般要 优于非晶硅电池 。而在特 性稳定度 、
表 面电 极 形状 、外 形、厚度 、硬度和所 呈现的形状 等多方面 其特点 各异 。光伏电

11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池 利用 的 太阳 能具有绿色 环保无污染等 特性 ,故而引 起很多国家的重视 ,也将成


为未 来实 现可持 续发展的必由之 路。

2.1.1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
光伏 电池 的数学模型 如图2.2所示。

图 2.2 光 伏 电 池 的 数 学 模 型

根据 光伏 电池的数学 模型 及图中电压 和电流的正方向,有如 下关系式:


I  I sc  I d  I sh (2.1)
式 中, I 为 光伏电池的 电流 输出值 ; I sc 表示光 伏电池的光生电流 ; I d 表示光
伏 电 池 在 通 过 二 极 管 时 的 电 流 ; I sh 表 示 光 伏 电 池 通 过 其 旁 漏 电 阻 Rsh 的 旁 路 电
流。
二极 管的 正向电流 I d (通 过 PN 结的总扩 散电流)的表达式如下 :
q(U  IRs )
I d  I o {exp[ ]  1} (2.2)
AKT
式 中 , I o 表 示 二 极 管 的 P-N 结 等 效 后 的 反 向 饱 和 电 流 ; q 表 示 电 子 电 荷
( 1.6  10 19 C ); U 表 示光伏电池 端电压; Rs 表示光伏电池的串联电 阻 ; A 表示 PN
结曲 线常 数(取 值范围为 1~5); K 表示波兹 曼常数 (1.38×10 -23 eV/K)。
T 3 qE 1 1
I o  I or ( ) exp[ G (  )] (2.3)
298 AK 298 T
式中 , I or 表示 标测下等效 二极 管饱和漏电流; EG 表示晶体 硅禁带宽度。
式(2.1)中的 旁路电流 I sh 的表 达式如下:
U  IRs
I sh  ( 2.4)
Rsh

式中 , Rsh 表示 旁漏电阻, 也叫 做跨接电阻。


然 后需 要将通过上 面 分析得到的 I d 与 I sh 代入式 (2.1)中,得到 I  U 表达式 如
下:
q(U  IRs ) U  IRs
I  I sc  I o {exp[ ]  1}  (2.5)
AKT Rsh

在 受 到 的 光 照 较 强 时 , I sh 一 般 表现 的 极 小 ,此 时 通 常将 其 忽 略 不计 , 所 以
可将 上面 的公式 可化简为:

12
硕士学位论文

q(U  IRs )
I  I sc  I o {exp[ ]  1} (2.6)
AKT
图 2.2主要 是将 光 伏 电池视 为 电流源, 其可以 稳定 的输出光 生电流 I sc (是以
光照 来源 保持稳 定作为前提),计算公 式如下:
S
I sc  [ I scr  KI (T  298)] (2.7)
1000
式 中 , I scr 表 示 在 标 准 测 试 条 件 下 , 即 温 度 大 致 在 298K 且 光 照 强 度 大 致 在
1000W/m 时 , 光 伏 电 池 的 光 生 短 路 电 流 ( A ); K I 表 示 光 生 电 流 随 温 度 变 化 系 数
( A / K ); T 表示 环境温度( K ); S 表示光照 强度( W m2 )。
在 MATLAB/SIMULINK 软件中对 光伏电池 进行建 模仿真 ,具体 搭建的光 伏
电池 模型 如图 2.3 所示 。

图 2.3 光 伏 电 池 单 体 仿 真 模 型

光伏 电池 的具体参数 如下表 2.1 所示:


表 2.1 光 伏 电 池 单 体 参 数
参数 最 大 功 率 点 电 压 Um 最大功率点电流 Im 短 路 电 流 I SC 开 路 电 压 U OC
数值 17.7V 7.94A 8.58A 22V

2.1.2 光伏电池的特性曲线
对 光伏 电池有较 大影 响的因素主 要为温度和光照 强度 ,这两者 使得光伏电池
的输出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由上面给出的光伏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在

13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PSCAD/EMTDC 仿 真环境下 对 光伏电池编 写 Fortran 函数 并对其进行仿真 。光伏


电池 在 PSCAD/EMTDC 仿真 环境下搭建的模 块图如图 2.4 所示。

图 2.4 在 仿 真 环 境 中 搭 建 的 光 伏 电 池

观察所搭建的光伏电池在固定温度值下不同的光照强度及固定的光照强度
不同 温度 值的两 种情况下分别对 应的 U  I 和 U  P 特性曲线 。
1) 当 温度不变 时 ,光照强度 改变时的 光伏电池 输出特 性 。在 PSCAD/EMTDC
软 件仿 真 模块 中,将滑 动模块 temp 滑动到 25 的意思 是将固定温度设 定为 25C ;
将 滑 动 模 块 sun 从 最 开 始 的 500 每 次 增 加 250 滑 动 到 1000,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通
过仿 真所 得到的 U  I 和 U  P 特性曲线 可分别如图 2.5(a)和(b)所示。

(a)温 度 为 25℃时 不 同 光 照 下 的 U−I 曲 线 (b)温 度 为 25℃时 不 同 光 照 下 的 U−P 曲 线

图 2.5 光 照 强 度 变 化 温 度 不 变 情 况 下 的 光 伏 电 池 特 性 曲 线

从 图 2.5(a)中 可以看出当 温 度固定 时,随着光照 强度的增加 ,光伏电池 对应


的 输出 电 压将 会变大,但 变化的幅度并 不是很大,输出电流 变大 。从图 2.5(b)中
可 以看 出,随 着光照强度 的 增强,输出功 率以较大幅度增 大。由此可 得:光伏电
池 受到 的 光照 强度对其输 出功率影响比 较大。每条功 率曲线对应的峰值 点几乎都
在 同一 条 垂线 上,这说明 当温度固定不 变时,光 照强度的值 不管变大还是减小 ,
可近 似认 为光伏 电池的最大输出 电压基本保持不变,是一个恒定值 。
2) 温度 改变 , 光 照 强 度固 定 不 变时 的 光伏 电池 的输出 特性。 将搭 建 的 仿真
模 块 中 的 滑 动 模 块 sun 滑 动 到 1000, 即 表 示 将 光 伏 电 池 受 到 的 太 阳 辐 射 值 定 为

14
硕士学位论文

每 平方 米 1 千瓦 ;而将滑动 模块 temp 从最初 的 25 滑动到 50 再到 75,通过仿 真


所得 到的 U  I 和 U  P 特性 曲线分别如图 2.6(a)和(b)所示。

(a)光 照 为 1000 时 不 同 温 度 下 的 U−I 曲 线 (b)光 照 为 1000 时 不 同 温 度 下 的 U−P 曲 线

图 2.6 光 照 不 变 温 度 变 化 情 况 下 的 光 伏 电 池 特 性 曲 线

由 图 2.6(a)、(b)可以看出 ,光照强 度确定时 ,随着温度 的上升输出 电压略微


变 小,而 输出 电流基本 保持 不变,且随着温 度的升高输 出功率变 小 ,变化的 幅度
并不 是很 大。
因 此,由仿真所 得的光伏电 池特 性曲线可 得,受温度和 光照强度的 影响光伏
电 池的 实 际输 出功率具有 很大的随机性 ,故而一 般情况下光伏电池 是个不可 控单
元 。 研 究 表 明, 在一 定 的时 间 内, 光照 强度被 认 为 可 以看 成近 似的服 从 Beta 分
布的 概率 密度函 数,其表达式如 下:
 (   ) G ( t )  1 G ( t )  1
f (G ( t ))  ( ) (1  ) (2.8)
 ( )  (  ) G max G max

式 中 , G(t) 、 G max 分 别 表 示 该 段 时 间 内 实 际 光 照 强 度 和 最 大 光 照 强 度
( W / m 2 );  、  分别 表示 Beta 分布中关 键的形状参数; 表示伽马 函数。
两 个形 状参数  、 可 通过计算在一定 时间段内光 照强度的 平均值  和标准
差  ,进 而得出光照强度 Beta 分布的两 个参数。

  (1   )
 =.[  2  1]
 (2.9)
  =(1   ).[  (1   )  1]
 2

光伏 电池 的温度计算 公式如式(2.10)所示,该 计算一般是根据经验得 出:


T (t )  Ta (t )  0.0318 1+0.031Ta (t )  (1-0.042VW )G (t ) (2.10)
式 中, T (t ) 表示光伏 电池的温度; Ta (t ) 表示环 境温度 ; G ( t ) 表示实 际的光照
强度 , kW / m2 ; VW 表示 风速。
光伏 电池 的实际输出 功率为:
G (t )
PPV ( t )  PSTC [1  k (T ( t )  TSTC )] (2.11)
G STC

15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式 中 , PPV (t ) 表 示 光 伏 电 池 输 出 功 率 大 小 ; PSTC 表 示 标 准 测 试 条 件 下 光 伏 电
池 的最 大 输出 功率; GSTC 表示标准测试环境下的辐 照度; K 表示功率 温度系数;
TSTC 表示 标准 测试条 件下的系统温度 。

2.2 风力发电机(WT)

风 能是 一种大量的 清 洁无污染可 再生的能源 ,分布广 泛,无需消 耗燃料 。风


力 发电 是 目前 风能利用的 最主要形式,其发展速 度较快,将成为可 持续发展的 重
中之 重。
在 风机 的运行中 ,有 三个很重要 的参数:额定风 速、切入风 速和切出风速 。
若 实际 风 速小 于风力发电 机的切入风速 时,风电机组 将没有发电 现象 ,此时风 电
机 组的 输 出功 率保持零不 变;若实际 风速处于切入风速 与额定风 速之间时 ,风电
机 组开 始 发电,其输出功 率取决于风速的 大小 ;若实际 风速处于额定风速 与切出
风 速之 间 时,由 于控制系统 的 作用 ,其输出 功率保持额定功 率不变 ;若实际 风速
大 于切 出 风速 时,为防止故 障的发生 ,风电机 组将会自动抱闸 停机 ,此时其 输出
功 率也 为 零。由 此可见风速 的 大小从一 定层面 上来说决 定了风 力发 电机的 实际 输
出功 率, 图 2.7 所示 的图描绘了 两者之间的关系 。

图 2.7 输 出 功 率 与 风 速 的 关 系 曲 线

风 速的 随机性一 般很 高,不过可 以由风速概率分 布来得到风 速的统计特征 。


双 参数 韦 布尔 分布的形式 简单,从概率论 和统计学角 度,它能够很 好的拟合风 速
的实 际分 布,其 表达式为
k v v
f ( v )  ( ).( ) k 1 . exp[  ( )]k ( 2.12)
c c c

式中 ,v 表示 风速;c 表示 比例 参数,且 c>1;k 表示形状 参数,且 k>0。


分 布中 的参数 k 和 c,可通过风速的平均值 v 和标准差  来近似 求得,见下
式。

16
硕士学位论文

  1.086
k  ( v )
 v
(2.13)
c 
 (1  1 / k )

式中 ,  表示 伽马函数。
风 力发 电机的输 出特 性一般用分 段函数描述,通过大量 实验表明,风机功 率
的特 性方 程如下 :
0, 0  v  vci
 vv
 Pr . ci
, vci  v  vr
PWT  vr  v ci ( 2.14)
P , v  v  v
 r r co

0, vco  v
式 中, v 表 示实际风速; vci 表示风机的启动 风速,取值为 2.5m/s; v r 表示风
机 的额 定 风速 ,取 值为 12m/s; vco 表示风 机的切断风速,取值为 18m/s; Pr 表示
风机 的额 定功率 ,取值为 10kW; PWT 表示风速 为 v 时风机的 实际功率。

2.3 微型燃气轮机(MT)

微 型燃 气轮机是 一种 以天然气、 甲烷和柴油等为 燃料的小型 热力发电单元 ,


具 有可 靠 性高、使 用寿命长、低燃料 消耗率 、污染物排 放低 、多台集成 扩容和控
制 灵活 等 优势 。典型的微 型燃气轮机系 统是由燃 气轮机、永 磁发电机、滤波器 、
逆 变器 、整流器和 负荷 等组成 。既可以用 于分布式发 电,也能用于 热电联产,应
用 范围 极 为广 泛,在中心城 市 、远郊农村和偏 远地区均可 以使用 。微型燃气 轮机
的输 出功 率和发 电效率之间的关 系如图 2.8 所示:

图 2.8 微 型 燃 气 轮 机 的 发 电 效 率 与 输 出 功 率 曲 线

由曲线拟合得到微型燃气轮机的发电效率和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函数如式
(2.15)所示:
PMT 3 P P
MT  0.0753  ( )  0.3095  ( MT ) 2  0.4174  ( MT )  0.1068 (2.15)
65 65 65

17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式 中 , MT 表 示 微 型 燃气 轮 机 的 发 电 效 率 ; PMT 表 示 微 型 燃气 轮 机 的 输 出 功
率。 微型 燃气轮 机的燃料成本数 学模型可表示如下:
c fuel PMT t
C MT  . (2.16)
LHV  MT
式 中 , CMT 表示 t 时 间 内微 型 燃气轮机 的燃料 成本 ; PMT 表示 微 型燃 气 轮机
的 输 出功 率 (kW);  MT 表 示微型燃气 轮机的效 率; c fuel 表示天然 气价格; LHV 表
示天 然气 的低热 值(kWh/ m 3 )。
微型燃气轮机在运行时由于天然气的燃烧会产生多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气
体,这 些气体主 要包括二氧化碳 ( CO 2 )、二氧化 硫( SO2 )和氮氧 化物 ( NOX )等。这
些污 染气 体的处 理成本较高,计 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M
CEMMT   k  k   PMT (2.17)
k 1 J

式 中, k 表示污染气 体 k 的 除污成本 ; k 表示污 染气体 k 的排放 因子 ; PMT


表示 微型 燃气轮 机的输出功率。
MT 的维 护成本如式 (2.18)求得:
OMT  KOMMT   PMT (2.18)
J

式 中, OMT 表示 MT 的 维护成本 ; KOMMT 表示 MT 的维护系 数; PMT 表示 MT


的输 出功 率。

2.4 柴油发电机(DSG)

柴 油发 电机顾名 思义 其所用燃料 为我们通常所说 的柴油。其是由多 种部件组


成,主 要包括 发电 机 、燃 油箱 、控制箱 、柴油机 、应急柜以 及相应的保 护装置等 。
柴油发电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使用,一种是将其固定在某个地方通过定位来使
用,还 有一 种是通过将 其 装在拖车上 通过移动来 使用。柴油发 电机如果长时间运
行 , 那 么 其 将 以 一 个 低 于 额 定 功 率 的 90%的 输 出 功 率 运 行 , 故 柴 油 发 电 机 一 般
不 能 长时 间 运转, 且尽 量不能 超过 12 小时连续 运行。 柴油发电 机具 有较小的 体
积、运 行起来 较灵活且便 于 操作和 维护 ,故尽管其 输出功率并 不是很高,还是在
道路 交通 维护、 铁路运输以及医 院等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将 柴油 发电机的燃 料成本近似为其输出功 率的二次函数,如式 (2.19)所示:
CDSG  aP DSG 2 bP DSG c (2.19)
式 中, CDSG 表示 DSG 的燃料成 本; P DSG 表示 DSG 的输出 功率;a、b、c 表
示成 本系 数。
表 2.2 给出 了包含的几种污染气体 的除污成本及相 应的排放系数。

18
硕士学位论文

表 2.2 几 种 污 染 气 体 的 除 污 成 本 及 其 排 放 系 数

MT 的 排 放 系 数 DSG 的 排 放 系 数
污染气体类型 除 污 成 本 [$/kg]
[kg/MWh] [kg/MWh]

NO X 4.2 0.03 21.8

SO 2 0.99 0.006 0.454

CO 2 0.014 1.078 1.432

2.5 储能模型(ESS)

交 直流 混合微电 网中 的微电源一 般考虑的是风机 和光伏阵列 ,但由于气 候条


件 的影 响,使得风机 和光伏阵列 的输 出功率具 有很大的随机性 ,当系统 发生故障
或 负荷 突 增现 象时会使得 电压产生波动 、严重时 甚至使系统停电 ,储能装置 的安
装 可以 使 系统 的功率得到 平衡,并满足系 统中负荷的 需求 。储能蓄 电池由于具 有
较 高的 性 价比 、成 熟的技术条 件、安全可靠 的运行特性 、较广的适 用环境范围 等
优点 而受 到了广 泛的应用。
简 单的蓄 电池 电路一般是 由一个电压源 串联一个 电阻所组成 的,图 2.9 给出
了其 简单 的模型 示意图。

图 2.9 蓄 电 池 电 路 模 型

式中 , Eb 表示 开路状态下 蓄电池的电压, Rb 表示蓄电 池的内阻抗。


由 于储 能技术的 出现 使得传统电 能改变了即发即 用的特点,目前的 储能技术
已 成为 电 网六 大环节的重 要组成部分。将储能蓄 电池接入到 微电网系统 主要有 以
下几 个方 面的作 用:
1) 分布 式电源是否 能够 有一个相对 稳定的输出 ,对系统的 稳定起重要作用。
2) 风能 、太 阳 能 等 由 于环 境 因 素使 得 其输 出具 有间歇 性,从 而引 起 输 出功
率 具有 波 动性 波动。使 用储能不但可以 平滑功率 波动 ,还可以 保证负荷的供电具
有持 续性 。
3) 当分 布式发电系 统不 可调度时, 可将其作为 可调度 机组实现并 网运 行。
此 外,当前对大 规模储能接 入电 网的研究 也逐渐成为发 展热点,所以其对 电
网有 以下 几点积 极影响:
1) 通过 对电 网 的 削 峰 填谷 作 用 ,实 现 对现 有电 网设备 利用率 及运 行 效 率的
提高 。
2) 可实 现频率调节 和旋 转备用,从 而满足了电 网的供 电要求。

19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3) 对电 网建 设 起 到 有 效延 缓 , 使得 电 网整 体资 产的利 用率得 到提 高 , 并使
电 网的 发 展走 向节约型模 式。因此,广泛的应 用储能技术 将会使电网 发生新 一轮
的重 大变 革。
对 于储 能技术有 不同 的分类,按功能 实现可将其分为功 率应用型 储能和能量
应 用型 储 能,前 者功率大 、能 迅速响应、且能量密 度低 ,可以在微 电网的并网 及
孤 岛运 行 中做 到平滑无缝 切换,后者由于 能量密度较 高,故在能量 管理系统中 较
为 适用 ;按 能量存储方 式 可将其 分为物 理、化学及相 变储能 。储能技术 的综合性
能对 比如 表 2.3 所示 。
表 2.3 储 能 技 术 的 综 合 性 能 表

储能技术 劣势 优势 能量应用 功率应用


抽水蓄能 场地要求特殊 成本低,容量大 很适用 不太适用
超级电容储能 能量密度低 效率高,寿命长 较为适用 很适用
飞轮储能 能量密度低 容量大 不太适用 很适用
锂电池储能 制造成本高、需 效率高、容量大、 一般适用 很适用
要特殊充电回路 能量密度高
液流电池储能 能量密度低 容量大 很适用 较为适用
超导磁储能 制造成本高、 容量大 不太适用 很适用
能量密度低
压缩空气储能 场地要求特殊、 成本低、容量大 很适用 不太适用
需要燃气
钠硫电池储能 制造成本高、 效率高、容量大、 很适用 很适用
安全顾虑 能量密度高
铅酸电池储能 寿命短 成本低 一般适用 很适用
镍镉电池储能 能量密度低 效率高、容量大 较为适用 较为适用
金 属 -空 气 电 池 储 能 充电困难 能量密度高 很适用 很适用
从 表 2.3 可以看出,相对来说蓄电池储能在能 量管理系统 中更为适用,而钠
硫 电池 储 能的 优势在于其 容量和充放电 速率,是目前 来说发展前景最好 的一种储
能方 式。 本文将 该蓄电池作为主 要的储能设备,其主要的性能参数 如下:
1) 蓄电 池容量
在 一定 放电条件 下蓄 电池所有放 出的电量即为蓄 电池容量。蓄电池 容量和所
用 时间 一 般呈 反比的关 系,即随着用时的增长其容 量减小,而温度、放电电 流的
大 小和 终 止电 压大小则为 蓄电池实际容 量的主要因素。放电电 流越大 ,对于铅 酸
蓄 电池 而 言,其 可释放的电 量 越小 ;而随着 电解液温度的升 高,电池的 实际容量
就 会越 大;当终止电 压低于限值 时 ,放电容 量则会变得比较 小,这种情 况比较影
响蓄 电池 的寿命 。蓄电池容量可 表示为 Ebat ,单位既 可以是 Ah 也可以是 Wh 。
Ebat  E STC [1   (Tbat  Tst )] (2.20)
式 中,Ebat 表 示蓄电池的 容量 ;ESTC 表示蓄 电池在标准状况下 的额定容量 ;Tbat

20
硕士学位论文

表 示蓄 电 池工 作点的温度 ;Tst 表示蓄 电池在标准状况下 的温度 ,取 25℃;  表示


蓄电 池的 容量温 度系数,取 0.6%。
2) 荷 电 状 态 ( State of Charge, SOC) 的 定 义 是 电 池 的 剩 余 容 量 比 电 池 的 标
称 总容 量 的值 。由 于 SOC 无 法直接得到 ,因此对 于蓄电池 SOC 的准确 估算极为
重 要 , 安 时计量 法 在 目前对 蓄电池 SOC 的实 时 估计应用 相对 比 较广 泛。若 蓄 电
池的 状态 为充放 电起始状态,则 SOC0 为荷电状 态,此时 SOC 的值为:
1 t
SOC  SOC 0 
E bat 
t0
( I bat  I loss ) d (2.21)

式 中,SOC 0 表 示蓄电池的 初始 荷电状态 ;Ebat 表示蓄 电池的额定容量 ;I bat 表


示 蓄电 池的实 际充放电电 流,大 于 0 时表示蓄电池充电 ,小于 0 时表示 蓄电池放
电; I loss 表示 蓄电池的损耗反应电流 。
3) 充放 电率
蓄 电池 的充放电 电流 值不能太大 ,太大会影 响蓄电池的 使用寿命,因此需 要
对 充放 电 功率 设定一个限 值。一般情 况下,单位时间 内蓄电池的 充放电容量 应小
于 其 最 大 容 量 的 20%。 在 使 用 前 应 先 考 虑 蓄 电 池 工 作 参 数 , 预 测 其 荷 电 状 态 ,
对蓄 电池 的充放 电功率进行约束 ,使得蓄电池的使用年限得到延长 。
可 通 过 MATLAB/SIMULINK软 件 来 仿 真 观 测 蓄 电 池 的 放 电 过 程 , 其 模 型 图
如 图 2.10所 示 。 设 定 蓄 电 池 的 容 量 值 为 50Ah, 额 定 电 压 值 为 700V, 初 始 荷 电 状
态 为 100%。 如 果 假 设 蓄 电 池 的 输 出 内 阻 值 为 20  , 放 电 电 流 值 为 35A, 通 过 仿
真来 观测50s内蓄 电池的放电 过程,如图 2.11的a)、b)、c)所示。

图 2.10 蓄 电 池 数 学 模 型 仿 真 图

21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电压/V

t/s

a) 蓄 电 池 的 放 电 电 压 特 性
电流/A

t/s

b) 蓄 电 池 的 放 电 电 流 特 性
SOC

t/s

c) 蓄 电 池 的 放 电 荷 电 状 态 特 性
图 2.11 蓄 电 池 的 放 电 特 性

2.6 负荷模型

随 着社 会经济的 较快 发展 ,人类的需求不断 提高 ,与此同 时,微电网中 的负


荷 也以 一 个较 快的速度增 长,所以未 来避免不必要的事 故 ,人们对 于供电可靠 性

22
硕士学位论文

的 要求 也 越加 苛刻。调查发现 :从可靠性 角度来看,随着负荷 峰值 、峰谷差 的不


断 增大 ,每 年新建的发 电 厂、输电线 路及变电站也呈 现上升的趋 势 ,使得系 统的
备 用容 量 也在 不断的增 加。然而一年下来,负荷出现 峰值的天数 并不是很 多,而
且 所持 续 的时 间也是很短 暂的,仅仅为了 确保这几天 的供电可靠 性,从经济性 角
度 来看 ,是 不合理的。虽然可以 通过加入储 能技术来 得到改 善,但由于 储能目前
还存 在成 本过高 ,技术上的不成 熟等不足,大规模的使用不够经济 。
使 用微 电网可以 将可 控负荷和分 布式电源及储能 装置有效地 集成,包含了 可
控 负荷 的 微电 网的供电范 围较小,且由于 其接近负荷侧 ,所以使得 其可以更加 有
效地 实现 负荷管 理。
微 电 网 中 包含 的 负 荷大 体 有 电力 负 荷 和 热 /冷负 荷 三 种。 将电 力负 荷 按 负 荷
的 特性 可 以分 为静态负荷 和动态负荷;线性负荷 和非线性负 荷;一般负 荷和敏感
负 荷。这 对对负荷的 分类 方式一 般是根 据传统的分 类方式来 分,而对比 于传统的
供 电模 式,微电网供 电模式有供 电范围小 ,接近需求 侧等突出的 特点。供电范 围
小 一般 是 指小 系统负荷变 化的影响比较 大,而接近需 求侧一般是 指需求侧管 理较
为 灵 活 。 而 空 调、 冷 库 、供热 水、 供暖 、冰 场 等 负荷一 般都 属于 热 /冷负 荷 。 对
微 电网 内 负荷 按负荷可控 性进行分类从 需求侧管 理的角度而 言研究价值更高。在
微电 网中 ,按照 负荷的可控性一 般将其可分为以下 3 类:
1) 重要 负荷
重 要负 荷相对来 说最 不好控制,对重要负 荷的供电要 求较高 ,供电既不 能推
迟 也不 能 中断 ,还 要按时按量 进 行,稍有不 足就会使用户产 生不满 。每家每 户都
要用 到的 白炽灯 就属于重要负荷 的一种。
2) 可调 整负荷
可 调整 负荷的供 电相 对来说较灵 活 ,对其供 电可以不按照计划 进行 ,负荷的
需 求量 随 时可 变。比如室内 的制冷或供 热,当温度达 到所需要的 值时,可以减 小
空调 或者 暖气的 功率。动调光照 明负荷也属于可调整负荷的一种。
3) 可平 移负荷
可 平移 负荷的可 控性 比较高,可根据 负荷的变动计划对 其进行供 电 ,这种负
荷 区别 于 可中 断负荷。洗衣机 、热水器 、消毒柜等 即属于可平 移负荷 。比如原 本
计划 早上 九点用 洗衣机的,但临 时有事推迟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2.7 本章小结

本 章重 点介绍了 交直 流混合微电 网中各种类型的 分布式电源 ,具体包括 :光


伏 阵列 、风力发电 机、微型燃气 轮机 、柴油发 电机和储能蓄电 池。对不同的 微电
源 类型 ,介 绍了其组织 结 构、工作原 理以及运行特性 ,建立了各 种微电源的 发 电
功 率模 型,并建立了 负荷模型 ,为后续章 节对交直流 混合微电网 中的微 电源 优化
配置 的进 一步研 究奠定了基础。

23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第 3 章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

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进行优化配置是微电网规划设计的重要问
题 之一 , 目的 是提高微电 网的经济性及 其供电时 的可靠性。 本文在经济性方面 ,
考 虑了 微 电源 的安装费 用、运行维护费用、设备重置 费用 、燃料费 用和环保费用
等。在 可靠性 方面 ,考 虑了系统的 缺电概率 和能量 过剩倍率,在微电源 进行优化
配置 后, 保证微 电网能够安全可 靠的运行,并能满足各项可靠性指 标。

3.1 微电源配置模型

3.1.1 目标函数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是使得微电网可以安全、可
靠、经 济地运 行 ,该问题从 数学意义上来 讲是一个规 模较大 、变量较多 及约束条
件 较为 复 杂的 多目标非线 性优化问题,而问题的 根本就是对 交直流混合 微电网 中
微 电源 的 类型、位置及容 量进行确定 。可以从不 同角度将该 优化问题转 化为所 需
要 的不 同 模型 ,最 常用的优化 模 型有以 下几种:考虑经 济性的优化模型 、以系统
可靠 性为 约束条 件的优化模型和 含有柔性约束的优化模型等。
鉴 于经 济性与可 靠性 在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的微电 源优化配置 中极为重要 ,本
文拟采取一种同时考虑系统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来分析交直
流混 合微 电网中 的微电源优化配 置问题。式(3.1)给出了所 用到的目标函数。
min F  C ACS  Crel  F ( n11 , n12 ,...n1 j , n21 , n22 ,...n2 j ,...ni1 , ni 2 ,...nij ) (3.1)
式 中 , C ACS 表 示系统的等 值年投资费用 ,一般包括 电源安装费 用 、运行维 护
费 用和 设 备重 置费用等; C rel 表 示系统可靠 性效益 ,包含系 统缺电概率和能量 过
剩 倍 率 ; i 表示 微电 源 的 基 本 个数; j 表示 微 电源 的节 点 数; n pq 表示 第 j 个微 电
源节 点的 基本容 量,对应的是第 i 类微电源 。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的主要目标是在系统可靠性约束得
到 满足 的 情况 下,使得微电 网系统的经 济性达到最 优,本文考 虑了交直流混合微
电 网 中 系 统 的 等 值 年 投 资 费 用 ACS(Annualized Cost of System, ACS), 其 中 等 值
年 投资 费 用是 微电源优化 配置的重要经 济性指标,建立了含 有风力发电 机、光伏
阵 列和 储 能蓄 电池的交直 流混合微电网 电源优化配置模型 ,将电源安 装费用 、运
行 维护 费 用、设 备重置费用 、燃料费用和环保折算费用 等作为目 标函数的一部分 ,
使得 微电 网系统 的等值年投资费 用达到最低。
1) 电源 安装费用
微电 源的 装机成本费 用 CCPi 为:

Y
r (1  r ) p
CCPi  Y
CTCPi (3.2)
(1  r ) p  1

24
硕士学位论文

式 中, CTCPi 表 示微电源的 装机成本费用 ,万元 /kW; Y P 表示微电 源的寿命


年 限,为 简化计算 ,本文所用的 微电源的寿 命年限都 定为 20 年;r 表示折现率,
本文 取 6.7%。
2) 年运 行维护费用
微电 源的 年运行维护 费用 C OMi 一般正比 于机组的装机容量 Pi :
COMi  KOMi Pi ( 3.3)
式中 , K OMi 表示 各微电源的 比例系数,万元 /kW·年;
3) 设备 重置费用
微电 源的 设备重置费 用 CREPi 为
r
C REPi  CTREP (3.4)
(1  r )YREP  1
式中 , CTREP 表示 设备重置成本; YREP 表示设备 重置周期寿命。
4) 燃料 费用
本 文所 用到的柴 油发 电机存在着 燃料费用,其价格 的增长也会降低系 统的经
济性 。微 电源的 燃料费用 CFCi 为
CFCi  K FCi Ei ( 3.5)
式中 , K FCi 为微 电源的燃料 费用 比例系数, Ei 为微电源 的年发电量,kW.h。
5) 环保 折算费用
微电 源的 环保折算费 用 C E 为
M
CE   vk ,i Ei (Vk  Vk' ) (3.6)
k 1

式 中, vk ,i 为 污 染 物的 排 放 系数 ; Vk 为 污染 物对 应的 环 境 价值 ; Vk 为 对应 污
'

染物 所受 到的罚 款;M 为污 染物的种类 。表 3.1 给出了各 污染物的环境评价 标准。


表 3.1 污 染 物 环 境 评 价 标 准

系数 NO X SO 2 CO 2

环境价值 1.000 0.750 0.002875

罚款 0.250 0.125 0.001250

3.1.2 约束条件
1) 电源 输出功率约 束
在交 直流 混合微电网 中的微电源优化中,对 于第 i 种微电源 有,
Pi  pi xi ( 3.7)
式中 , p i 表示 单机容量。
2) 蓄电 池荷电状态 约束
SOC min  SOC  SOC max (3.8)
式 中, SOC max 、 SOC min 分别表示蓄电池的最 大 、最小容量 ,各自的 取值分别
为 1、 0.2。

25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3) 充放 电功率约束
 P  0.2 Ebat / t
 (3.9)
 P  0.2 Ebat / t
式 中 , Ebat 表 示 蓄电 池 标 称 容量 ; t 为 1h; P 和 P 为 单 位 小 时 内 的 充 放 电
功率 。
4) 可靠 性约束
缺电 概率 作为微电网 可靠性指标,定义为:
8760

L LPSP . t
( 3.10)
RLPSP = t 1
8760

式 中:RLPSP 表示脱离 大电网独立运行 的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的可靠性指标,即


缺电 概率 ; LLPSP .t 表示 系统的缺电 小时数。
能 量过 剩倍率为 一年 内系统过剩 的能量与负荷总 需求能量的 比值。计算公 式
如下 :
8760 8760
REXC =  PEXC .t /  PLOAD .t (3.11)
t 1 t 1

式中 , REXC 表示 能量过剩倍 率; PLOAD .t 表示系统 的负荷总需求能量 。


 REXC  REXC .max
 (3.12)
 RLPSP  RLPSP.max
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电 网 中 的 微 电 源 优 化 配 置 模 型 中 的 优 化 变 量 为 x,其 中 每 个 优
化 变量 即为粒 子的一个维 度,即[ N PV , NWG , N ESS ]。约束条 件即为粒子位置的 限制 ,
当 种群 中 粒子 的位置越限 时,则取极限 值。对于 系统缺电概 率和能量过剩倍率 ,
将以 惩罚 函数计 入本文的目标函 数中,所构建的自适应度函数为:
N
min F  (CCPi  COMi  CREPi )xi   [max(0, RLPSP  RLPSP.max )]  [max(0, REXC  REXC.max )] (3.13)
i 1

式 中,xi 表 示第 i 种电源台数 ;RLPSP .max 表示系统允许的最大 缺电概率 ;REXC .max


表示 最大 能量过 剩倍率,本文设 定为 1;γ和η表示惩罚 因子。
其中 ,等值 年投资费用 ACS 为:
N
ACS  (CCPi  COMi  CREPi )xi (3.14)
i 1

3.2 算法及流程图

在 优化 模型、目标函数 及约束条件 确立之后,还需要选 择合理的算 法来求得


最 优解 。好 的算法不仅 提 高了计 算效率,还能得到 更为精确的 最优解。最近几 年
来,已经有很多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应用于求解优化配置的问题,如蚁群算法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模 拟 退 火 算 法 (Simulate Annealing, SA) 、 遗 传

26
硕士学位论文

算 法和 粒 子群 优化算法等 。本 文使用到的算 法是基于遗 传算法里面 的交叉操 作进


行改 进的 粒子群 优化算法,下面 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3.2.1 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 子 群 优 化 算 法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是 由 美 国 社 会 心 理 学 家
James Kennedy 博 士 和 电 气 工 程 师 Russell Eberhart 博 士 于 1995 年 共 同 发 明 的 一
种 基于 群 体的 进化算法。和 其他算法一 样,PSO 也是由初 始解通过一 系列的迭 代
过 程,最 终得到最优 解。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 本思想源于 群体组 织的 社会行为 而
非 自然 选 择中 生物进化规 律的冲突,例如鸟群 在寻找食物 的过程当中 ,他们会 相
互分享有用信息,个体可根据自己及同伴以前的经历和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判
断。上 述的思 想其实是粒 子 群算法 、鱼群算 法 、鸟群算法 和蚁群算法 等几种优 化
算 法都 具 有的 特征。群 体中的个体在定 义的范围 内活动 ,所以每个 个体的位置 都
将 是未 来 可能 求解到的一 个解,目标函数 通过个体的 位置来评价 个体的 质量 。个
体 通过 对 鱼群 和蚁群社会 行为的模仿,并根据个 体本身的经 历和其他个 体的经 历
来 发现 其 最优 位置。认知 学习即为个体 朝着本身 所经历的最 优位置移动的行为 ,
即 个体 自 己的 经验进行学 习;而 社会学习是 个体朝着其 他个体 的最优位 置移动 的
行 为,即 个体 与其他个 体进 行信息分 享。与其他个 体的相互学 习,使个体对 自己
周 围的 环 境了 解更深,从而决定 个体移动的方向 。相互学习 也可以使得 个体朝着
另一 个更 好的位 置移动从而避开 局部最优点。
粒 子群 优化算法 的基 本原理为: 用空间中的一个 点表示潜在 的基本可行解 ,
这 个点 称 为“粒 子”。在初始状 态中 ,每个粒 子都有自己的位 置和飞行速 度,且通
过 自身 与 群体 的飞行经验 不断调整下一 秒位置和 速度以达到 全局位置最优。粒子
在 寻优 过 程中 始终跟随两 个极值 ,一个极 值是粒子在寻优过 程中所对 应的自身最
优 解,为 个体 最优解 (pbest);另 一个为寻优过 程中的群体 最优解 ,为全局最 优解
(gbest)。粒 子群优化算 法 模型中 的个体 都具有一定 的感知 能 力 ,这种感 知能力是
个 体之 间 进行 的复杂行为 所产生的。在进行 优化时,每个个 体都是一个潜在的 解 ,
通过 多次 迭代最 终达到全局最优 解。
粒子 个体速度和 位置 寻优的具体 过程如图 3.1 所示。

图 3.1 粒 子 速 度 和 位 置 寻 优 过 程 示 意 图

图 中, xi 是 粒子群优化 算法 中个体当前 的搜索位 置; xi 1 是粒子群优化算法中


个 体学 习 之后 的搜索位 置; v1 表 示粒子群优 化算法中 粒子基 于 gbest 的速度、 v2

27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表 示粒 子 群优 化算法中 粒子基于 pbest 的速度; v3 表示粒子 群优化算法 中个体自


身的 速度 。
粒 子群 优化算法 在每 一次迭代过 程中,通过组合 粒子来调整 每个维度上 的速
度,以 更新粒 子的位置 。每个维度都是独立于其 他维度进行 更新的 ,而优化 问题
空 间维 度 之间 的唯一联系 是通过优化过 程再设定 的目标函数 取得的,因此可以 对
每一 维情 况进行 分析,而不会失 去一般性。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方 程为
vi (t+1)  vi (t)  c1.r1.( pi (t)  xi (t))  c2 .r2 .( p g (t)  xi (t)) (3.15)
xi (t+1)=xi (t)+vi (t+1) (3.16)
式 中,t 表示粒子 群优化算法中粒 子进行的 迭代次数; c1 、 c2表示粒 子群优化
算法 中的 学习因 子; r1 、 r2 表示 [0,1]之间的随 机数。
可将 公式(3.13)划分 为两个部分:
1) 第 一部分是粒 子 的 “认 知”部分 。是为了 使个体的全局寻 优能力得到 提高 ,
在这 个过 程中个 体进行了自身思 考。
2) 第 二 部 分 是 粒 子 的 “社 会 ”部 分。 是 为了 使 个 体 之 间 在 寻 优过 程 中 能 够 实
现互 相合 作,信 息共享的过程。
粒子 群优 化算法的基 本步骤如下:
Step1:对 粒子群算法 进 行初始 化过程 ,即对粒子 的初始速 度和初始位 置进行
初始 化;
Step2:计算 每个粒子的 适应 度值;
Step3:对 比每个粒子 的 适应度 值和粒 子自身最 优位置的 适应度 值,如果粒 子
当前 的适 应度值 较优,则其最优 位置即为粒子当前的位置;
Step4:对 比每个粒子 的 适应度 值和粒 子全局最 优位置的 适应度 值,如果粒 子
当前 的适 应度值 较优,则其所处 的位置即为当前的全局最优位置;
Step5:由公 式更新种群 中每 个粒子的当前速度 和当前位置;
Step6:如果 满足条件, 则输 出粒子的最优解; 否则返回步骤 Step2。
粒子 群优 化算法的特 点可具体归纳如下:
1) 粒子 群优化算法迭代的过程相对 简单,方法灵活,比较容易实现。
2) 粒 子 群 优 化 算 法的 寻 优 是通 过 利 用适 应度 函数 值 来进 行的 ,可 适用 于求
解各 种不 可导和 非凸函数等具体 的优化问题。
3) 粒 子群 优化算法和 其 他算法一样 也是一种随 机的优化算法 ,鲁棒性较 强,
可 适用 于 求解 各种复杂的 非线性优化问 题。遗传算法 来源于达尔 文的生物进 化思
想, 该算 法可以 对多个个体、多 个参数同时进行优化处理。
图 3.2 为基 本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流 程图

28
硕士学位论文

图 3.2 基 本 粒 子 群 优 化 算 法 的 流 程 图

由 于基 本粒子群 优化 算法的收敛 速度快 、所含参 数少,近年来 在优化中受到


了 较大 的 重视。但和其它 的优化算法一样 ,早熟收敛 和参数控制 等问题也时 常发
生,并 且随 着迭代次数 的 增加 ,基本的粒 子群优化算 法对最优解 的搜索 能力 也会
大 大降 低。为使算法 得到改善 ,针对前面 提到的这些 问题,学者们 提出了通过控
制 参数 来 使算 法得到改进 和其它方法来 尽量避免 算法陷入局 部极优,同时还有 在
粒 子迭 代 次数 增加时来增 强算法搜索能 力。许多改进 的粒子群优 化算法在许 多工
程领 域内 受到了 广泛的应用并能 有效地解决各种优化问题。
基本 粒子 群优化算法 的一般改进:
1) 粒子 群优化算法加入惯性权重
粒 子群 的初始化 在整 个寻优过程 中是一个至关重 要的步骤,如果在 所求的最
优 解空 间 外设 置粒子的初 始位置,在迭代 结束后就会发现 ,全局最 优解将不可 能
被 寻找 到 ,因 此一般需将 惯性权重添加 在速度更 新公式前, 通过引入惯性权重 ,
使 算法 对 目标 函数的优化 性能进一步得 到提高 ,可进一步 将算法的速 度更新方程
修改 为:
vi (t  1)  vi (t )  c1r1 ( pi (t )  xi (t ))  c2 r2 ( p g (t )  xi (t )) (3.17)
式 中, 表 示粒子群优 化算 法所引 入的惯 性权重,这个部 分记忆了粒子先前
的 速度 对 当前 的速度的作 用大小 ,以此来 使得粒子群算法的 局部搜索 能力和全局
搜 索能 力 达到 平衡。如 果惯性权重取 的过大,全局搜索 能力将会加 强,使得粒 子
跳 出局 部 最优;如 果惯性权重 取的过小,搜索精 度只会在较小的区 域中得到 提高 ,
然后 收敛 。
为 了缓 解种群中 的粒 子在全局最 优位置附近进行 搜索时产生 的振荡现象 ,可

29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将  设置 成下面的函数式,此时  与迭代次 数之间呈线性关系 。


max  min
  max  k (3.18)
K max

式 中,  即为上述 粒子当前的惯性 权重; max 、 min 分别表 示惯性权重最大


值 和最 小值 ,一 般取 max  0.9 , min  0.4 ;K 表示粒子当前的迭代次 数 ; K max 表
示粒 子最 大的迭 代次数。
由 公式 (3.14)可 以 看 出  与 迭代 次数 成线 性关 系 ,开 始 时 一 般 选择 较 大 的 
值,这 样可 快速确定粒 子 群优化算法 中的最优解 所在的大致范围 ,而后面一 般选
择较 小的  值, 使粒子的速 度较 小,从而在 局部范围内 搜索到 最优解。
2) 粒子 群优化算法引入收缩因子
通 过将 收缩因子 引入 在粒子群优 化算法中,可以在 算法收敛性得到保 证的同
时, 提高 算法的 收敛速度,该算 法更新的具体过程可以表示为:
vi (t  1)   [vi (t )  c1.r1 ( pi (t )  xi (t ))  c2 .r2 ( p g (t )  xi (t ))] (3.19)
式 中,  表 示 收 缩因子,可 表示为  =2 / 2     2  4 , =c1  c2,   4 。在
使 用粒 子群优 化加入收缩 因子的算法时, = 4.1 时,收缩因 子  =0.729 。该算法
在使 用时 不需要 限制粒子速度的 大小。
3) 粒子 群优化算法加入加速因子
由 于早 熟收敛的 问题 在粒子群优 化算法中很容易 出现 ,所以为 了避免这种早
熟 收敛 的 现象,应当平衡 粒子群优化算法 的局部搜 索能力和全局搜索能力 。在寻
优 过程 开 始的 时候,应 当使种群中的 粒子能够将 整个解空间 范围都可 以充分 的搜
索 到,而 在寻优后期 阶段 粒子群 的收敛 性则应受到 重点关注,使种群中 的粒子能
够 在一 个 比较 小的范围内 更加细致的搜 索,从而寻找 出最优解 。故应根 据算法自
身 所具 有 的特 点,动态的调 整加速因子 来实现上 述目标 。在此,时变加 速因子的
表达 式为 :
t
c1  (c1 f  c1i )  c1i (3.20)
tmax
t
c2  (c2 f  c2i )  c2i (3.21)
tmax
式 中, c1i 和 c1 f 表示优化算 法中 c1 的初始 值和最终值 ; c2i 和 c2 f 表示优化算法
中 c2 的初 始值 和最终值; tmax 表示优化算法中 迭代次数的最大 值。

3.2.2 遗传算法
遗 传算 法是通过 采用 选择 、交叉和变 异等运算操 作将当前种 群进化 为新一代
种 群,并 通过不断地 迭 代操作进 而得到 种群的最 优解,该算法 的全局搜索能力较
其 他算 法 强。遗 传算法的操 作 运行过程简 单,可通用 ,针对不 同问题鲁棒性均很
强 和并 行 分布 处理问题的 能力强等优势 ,正因为 遗传算法具有这么 多的优势 使得
它 和粒 子 群优 化算法一样 也被广泛地应 用于处理 各个领域中 存在的问题 。该算法

30
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过程和采用达尔文基于生物多样性提出的生物进
化 论,通 常能够作为 父 代的个体 适应性 更强,父代之 间进行结合使得自 己的信息
能 够遗 传 给下 一代,不 断地经过类似 的自然选择 和淘汰 ,使得保留 下来的优良 基
因 遗传 到 下一 代中,种 群的多样性通 过利用个体 的基因突变 方式得以 保持 ,如此
反复 操作 ,最终 使适应能力强的 后代个体保留。
在 遗传 算法中, 首先 应该针对每 个个体所出现的 适应度值作 出相应的评价 ,
并 在此 基 础上 对所需要优 化的问题进行 选择操作,在这个过 程中 ,一般计算 出来
个 体的 适 应度 函数值高的 将会有更大的 概率被选 择复制到后 代;交叉操 作是对通
过 选择 操 作后 产生的个体 随机进行配对 重组,并按照 选定的方式对这些 个体染色
体 上的 一 部分 基因进行交 换操作 ;而变异 操作则是将染色体 上的某一 个基因按照
给定 的方 式进行 替换,从而产生 一个新的个体。
遗 传算 法中的主要 参 数有初始种 群的大小、交叉概 率和变异概率三种 ,这些
参数 的选 择对遗 传算法的求解效 率和解的质量影响较大。具体介绍 如下:
初 始种 群的大小:该参数一 般正比于种群中 染色体的 多样性和求得 种群全 局
最 优解 的 概率,反 比于搜索效 率。在实际的 工程应用中 ,一般将初 始种群的大 小
选 在几 十 或几 百左右,但 是这种选择也 可针对不 同的问题和 对求解精度的要求 ,
采取 具体 情况具 体应对的措施。
交 叉概 率:该参数 正 比于算法的 搜索能力, 一般的取值为 0.7和1.0之间的 随
机 数,然 而概率越大 并 不是意味 着交叉 操作进行 的越好,反而会使 父代染色体 的
结 构遭 到 破坏,种群优良 基因的特性也会 逐渐失去 ;交叉概 率过小又会使得进 化
处于 停滞 不前的 状态。
变 异概 率:该参数正 比于算法的搜索 能力,即粒子 整体的局部搜索能 力一般
的 取值 为0.001和0.02之 间的随机数 。变异操 作使得群体的多样 性得到保 持,同样
的,变 异概 率取值过 大会 使得优化过 程进入随机的搜 索状态 ;取值过小 遗传算法
的局 部搜 索能力 又会降低,进而 降低了种群的多样性。

3.2.3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对 比粒 子群优化 算法 和遗传算法 可得,其中,两者都是 基于种群而 提出的优
化 工具 ,初 始化时的解 通常 是一组随 机解,而最优解 的获得一般 是通过迭代 次数
的 增多 来 寻找 的。但是对比 于遗传算法,粒子群优 化算法操作 简单,实现容 易又
有 较深 的 智能 背景,既 可适用于科学 研究领域,又可适 用于工程应用领 域 。同样
粒 子群 优 化算 法具有更为 简单的操作过 程和更加 迅速的收敛 速度 ,而遗传算 法的
全 局寻 优 能力 又比粒子群 优化算法强,其中遗传 算法中的交 叉操作又可 以很好 的
体现 出个 体之间 信息交换的思想 。
本 文采 用了基于 遗传 算法交叉操 作改进粒子群优 化算法,改进的粒 子群优化
算法的收敛性能可通过自适应改变算法的惯性权重来得到改善,并借鉴交叉操
作,引 入交 叉因子改善 群 体中粒子的 优良特性 ,从而改 善粒子群优化算法 容易陷
入局 部最 优的缺 点,与此同时加 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

31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基于遗传交叉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采用的遗传算法中的交叉操作通过父
代 与子 代 个体 的交叉实 现信息的交流,从而产 生新个体 。主要思想 为 :最初,在
每 次迭 代 时将 适应度值高 的一部分粒子 先保留 ,这部分保 留的粒子可 以直接进入
下 一次 迭 代,适 应度值较高 的前 一部分 粒子代 替后一部分 粒子的速 度和位置 ,接
着 后一 部 分粒 子随机两两 配对完成交叉 操作 ,随即产 生下一代,两代的 粒子在数
量上 是一 样的,通过 比较,继续 保留适应度 值高的一部分粒 子进入子代。公式为:
childx1  pb  parentx1  (1  pb)  parentx2
 (3.22)
childx2  pb  parentx2  (1  pb)  parentx1
 parentv1  parentv2
childv1  parentv1  parentv2
 parentv1

 (3.23)
childv2  parentv1  parentv2
 parentv2
 parentv1  parentv2
式 中,childx1、childx2 表示 子代的位置 ;parentx1、parentx2 表示 父代的 位
置;childv1、childv1 表 示子代的速 度;parentv1、parentv2 表示父 代的速度 ;pb
表示 [0,1]内取 值的随机数相量。

3.2.4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流程图
基于遗传算法交叉操作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基本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存
在 一定 的 差别。两者之间 的主要区别是在 更新粒子 的速度和位置 之后需要对 其加
入 交叉 操 作,双 亲粒子被新 产 生的后代 粒子取 而代之。加入的 交叉操作保留了双
亲 粒子 的 好的 方面,并 将其传给后代 粒子,从而改善 了粒子的区 域搜索能力 。例
如 两个 在 不同 局部最优区 域内的双亲粒 子交叉之 后,可以摆 脱原来的局部最优 ,
使搜 索结 果得到 改进。
基 于遗 传算法交 叉操 作的改进粒 子群优化算法提 高了粒子的 多样性 ,该算法
的基 本步 骤如下 :
Step1:对粒 子的初始速 度和 初始位置进行初始 化;
Step2:计算 每个粒子的 适应 度值;
Step3:寻找 粒子的个体 最优 值和全局最优值;
Step4:对 比每个粒子 的 适应度 值和粒 子全局最 优位置的 适应度 值,如果粒 子
当前 的适 应度值 较优,则其所处 的位置即为当前的全局最优位置;
Step5:选择 指定数目粒 子, 以杂交概率随机两 两杂交;
Step6:更新 子代的速度 和位 置;
Step6:如果 满足条件, 则输 出最优解;否则返 回步骤 Step2。
改进 的粒 子群优化算 法的流程图如图 3.3 所示:

32
硕士学位论文

图 3.3 改 进 粒 子 群 优 化 算 法 的 流 程 图

3.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重要部
分。 具体 内容如 下:
1) 考虑 交直 流 混 合 微 电网 的 经 济效 益 ,如 微电 源 的安 装成 本 、运 行 维 护 成
本、 设备 重置成 本、燃料成本和 环保折算成本等,建立了优 化配置的目标函数 。
2) 针对 交直 流 混 合 微 电网 各 微 电源 的 运行 特性 ,建立 了优化 配置 的 约 束条
件。
3) 对基 本粒 子 群 优 化 算法 和 遗 传算 法 的基 本原 理进行 介绍, 并介 绍 了 基于
遗传 算法 交叉操 作的改进粒子群 优化算法。
本 章节 介绍的目 标函 数、约束条 件及改进的粒子群 优化算法 ,对下一章 具体
的算 例仿 真研究 至关重要。

33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第 4 章 算例仿真研究

本 文结 合交直流 混合 微电网的运 行特性 ,考虑了 微电源的功率特性 及系统的


经 济性 和 可靠 性对其进行 了优化配置研 究。首先从经 济性角度 ,考虑了 交直流 混
合 微电 网 中系 统的重要经 济性指标,即系统的 等值年投资 费用 ,以经济 成本最低
为 目标 函 数,并将微 电源的安装 成本、运行维护 成本、设备重 置成本、燃料成 本
和 环保 折 算成 本作为目标 函数的一部分 ,其次从 可靠性角度,考虑了系 统的缺电
概率和能量过剩倍率等约束条件,将其以罚函数的形式计入本文的自适应函数
中,建 立了 含有风力发 电 机 、光伏阵 列和储能蓄电池的 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微电源
优 化配 置 模型以 及含 有风力发电 机 、光伏阵列 、柴油发 电机 和储能 蓄电池的交 直
流 混合 微 电网 微电源优化 配置模型。由于基本 粒子群优化 算法容易早 熟收敛 、且
陷 入局 部 最优,采用了一 种基于遗传算法 交叉操作 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对电
源 优 化 配 置 方 案 进 行 了 分 析 。 结 合 算 例 分 析 和 MATLAB软 件 仿 真 , 评 价 了 微 电
网的 最优 配置方 案。

4.1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方式

交 直流 混合微电 网的 运行方式有 两种,一种是脱 离大电网独 立的运行方式 ,


即 孤岛 运 行方 式,另一种是 与大电网连接的 并网运行 方式 。当在并 网运行状态时 ,
当 微电 源 发出 的电不满足 负荷对电能的 需求量时,缺少部分 的电能从大 电网中吸
取,当 微电 源发出的电 能 大于负荷对 电能的需求 量时,将剩余 部分的电能送向所
连 接的 大 电网 。而 当大电网出 现 故障时,或者基于 运行需要,此时的微 电网将进
入 独立 运 行方 式。在微电网 脱离大电网独立 运行时,由于其 自身输出的电能较 少 ,
所 以需 要 将负 荷分成不同 等级进行供电 ,且在保 证微电网的稳定运 行基础上 ,向
更多 的重 要负荷 供电。
在 并网 运行的交 直流 混合微电网 中的微电源优化 配置中,通过公共 连接点将
微 电网 连 接在 大电网上,当微电源发出的电能 大于所有负 荷的需 求时 ,就会将 剩
余 的电 能 暂时 卖给所接大 电网;而当微电 源发出的电 能不能满足 负荷或 者向所连
接 的大 电 网的 购电成本低 于微电源自身 的发电成 本时,系统的 供电需求一般通过
向与 其并 网运行 的大电网买电得 到满足。
对 于并 网运行的 风光 储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中的微 电源进行优 化配置时,需要
考 虑风 能 和太 阳能发电受 气候影响的随 机性 ,当脱离 大电网独立运行时 ,能源浪
费 问题 将 会凸 显。为了确 保交直流混合 微电网在 脱离大电网 之后能够稳定运行 ,
加 进了 更 多的 储能装置及 其微型燃气轮 机等较小 型的设备,而这些 设备对空气的
污 染也 应 该受 到重视。故而在脱 离大电网运行时 ,系统的经 济性和可靠 性指标同
样不 能忽 视。
对脱离大电网独立运行的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微电源的优化配置的

34
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 包括 以下方 面:
1) 脱 离 大 电 网 独 立运 行 的 交直 流 混 合微 电网 在微 电 源 发 出 的 电 能不 足时 ,
由于 没有 其他补 充,所以引入了 系统的缺电概率,来保证系统可以 可靠运行。
2) 脱离 大电 网 独 立 运 行的 交 直 流混 合 微电 网在 微电源 发出的 电能 过 剩 时,
从可 靠性 角度出 发,设置了系统 缺电概率和能量过剩倍率的罚函数 。
3) 脱离 大电 网 独 立 运 行的 交 直 流混 合 微电 网通 常是在 偏远、 岛屿 和 其 他地
区,而 与大 电网相连 实现 并网运行的 交直流混合微电 网一般出现 在用户区和其 他
用 户相 对 集中 的地方。所以独立 运行的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 必须考虑由较 长线路 阻
抗上 所引 起的损 耗。
上述 两种 运行方式及 其转换方式如图4.1所示。

图 4.1 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电 网 运 行 方 式 的 转 换

合 理地 利用地理 优势 ,开 发利用光伏电 池发出的太 阳能 、风机发出 的风能等


可 再生 能 源,对 许多偏远地 区的 用电问 题可以 得到很好地 解决,而这里 所说的偏
远 地区 主 要是 指山区、海岛、边防等 。光伏电 池发出的太阳能、风机发 出的风能
由 于受 到 环境 的影响,使 得其输出功 率波动较 大,具有随机 性,所以如 果采取通
过 风力 发 电机 或者光伏电 池来单独供电 ,将会存 在很多缺陷 ,使得系 统性能降低 ,
由 于储 能 装置 具有抑制功 率波动的作用 ,为提高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系统供电 的可
靠 性和 稳 定性 ,其 需求量较大 。光伏电池 发出的太阳 能 、风机发出 的风能具有 很
强 的相 关 性,采 用风光互补 发 电能够使其 优缺点得到 互补,起到“取长补 短”的作
用 ,进 而 获得 的电能质量 比其独立发电 高,供电 可靠性也可 以得到很好的满足 ,
从 而实 现 交直 流混合微电 网中微电源的 优化配置。一般情况 下,解决大 电网延伸
过 来的 偏 远地 区微电网的 供电问题需要 很大的投 资,所以这 些地区所间的微电 网
由于 高度 自治, 一般采取独立运 行方式。

4.2 算例仿真

4.2.1 基础数据
由 风 力发电机、光 伏阵列 、柴油发电 机和 储能蓄 电池几种微电 源组成 的交直

35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流 混合 微 电网 是一种比较 常见的孤岛运 行方式下 的微电网,根据其 所在地的自然


条 件,风 能与 太阳能之 间的 互补特性 ,以及用 到的储能装置 ,对各种特 殊场合的
用电 需求 均可有 效的满足。

图 4.2 典 型 交 直 流 混 合 海 岛 微 电 网 结 构 图

选取某地的海岛独立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运用本文在
第 二章 所 建的 模型对图 4.2 所 示典型结构图中 的微电源 进行优化配 置。该微电 网
2
所 在 地 的 年 平 均 风 速 大 约 为 6m/s, 最 大 光 照 强 度 大 约 为 1408W/ m , 年 平 均 气
温 大 约 为 15℃。 风 光储 交 直 流 混合 微 电 网 中 的微 电 源 优 化 配 置 所 在 地的 年 负 荷
曲 线如 图 4.3 所示,年 风速曲线 、年光照 强度曲 线和年温 度曲线如图 4.4 所示,
由 此可 见,通过本文 介绍的概率 模型 可以对交 直流混合微电 网所在地的 实际风 速
曲 线、光 照强度曲线 和温 度曲线 以及负 荷水平很好 的进行模 拟。所用微 电源的具
体参 数详 见第二 章。
400

350

300

250
负荷/kW

200

150

100

50

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t/h

图 4.3 微 电 网 所 在 地 的 典 型 年 负 荷 数 据

36
硕士学位论文

15

12

9
风速(m/s)

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t/h

a. 微 电 网 所 在 地 的 典 型 年 风 速 数 据

1500

1000
光照强度(W/m2)

500

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t/h

b. 微 电 网 所 在 地 的 典 型 年 光 照 强 度 数 据

40

30

20
温度/℃

10

-1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t/h

c. 微 电 网 所 在 地 的 典 型 年 温 度 数 据
图 4.4 微 电 网 所 在 地 的 典 型 气 象 数 据

单 台风 力发电机,单块光伏 电池 单个柴油 发电机和单个 储能蓄电池的设备 安


装 、运 行 维护 、设备重置 、燃料等相关 费用参数以及这些微 电源的 寿命如表 4.1

37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所示 。
表 4.1 各 机 组 成 本 数 据 参 数 表

设备安装/ 运行维护/ 设备重置/ 设备寿命/ 燃料费用/


微电源
万元 万元 万元 年 万元

WT 49.5088 0.1912 - 20 -

PV 0.4466 0.0013 - 20 -

DSG 1.2 0.024 1 20 0.0008


ES 0.1276 0.0013 0.1148 20 -

4.2.2 仿真分析
本文是对孤岛运行模式下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进行优化配置分
析, 备选 的微电 源有光伏电池、 风力发电机、柴油发电机和储能蓄 电池。
分别 对以 下两种计算 方案进行仿真分析。
方案 一: 用到的微电 源有光伏电池、风力发 电机和储能蓄电池。
方 案二 :用到的微 电源有光伏电 池、风力发电 机、柴油发 电机和储能蓄电 池 ,
即所 有的 备选微 电源。
其 中,光伏电池 和储能蓄电 池属 于直流微 电源 ,风力发 电机和柴油发电机 属
于交 流微 电源。
图 4.5给出了 方案一的 微电 源控制策 略流程图。其中,P net 是净负荷 ,P w 是风
电 功率 ,P pv 是 光伏功率,P bchm 是储能 的最大充电功率 ,P bdchm 是储能的 最大放电
功率 ,P load 是负 荷需求功率。

图 4.5 方 案 一 的 微 电 源 控 制 策 略 流 程 图

38
硕士学位论文

应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分别对方案一交直流混
合 微电 网 的微 电源进行优 化配置,通过输 入的微电网所在地 的年风速 曲线 、光照
强 度曲 线 和温 度曲线以及 负荷和第二章 建立的风 力发电机、光伏阵 列和储能蓄电
池几种微电源的模型,即可求得最优配置的数据以及系统等值年投资费用的最
优。能量过剩倍数的设定值为 1 的情况下,设置不同的系统缺电概率值在
MATLAB 软 件中进行仿 真 。缺 电概率设定为 1%时基本 粒子群优化算法 和改进的
粒子 群优 化算法 求解的收敛曲线 图如图 4.6 所示。
200

180
PSO
IPSO
160
等值年投资费用/万元

140

120

100

8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迭代次数

图 4.6 LPSP 为 1%时 IPSO 和 PSO 两 种 算 法 结 果 比 较

缺 电概 率设定为 2%时基本粒子群优化算 法和改进的 粒子群 优化算法 求解 的


收敛 曲线 图如图 4.7 所示 。
220

200

180
等值年投资费用/万元

PSO
160 IPSO

140

120

100

8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迭代次数

图 4.7 LPSP 为 2%时 IPSO 和 PSO 两 种 算 法 结 果 比 较

缺 电概 率设定为 3%时基本粒子群优化算 法和改进的 粒子群 优化算法 求解 的


收敛 曲线 图如图 4.8 所示 。

39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220

200

180

等值年投资费用/万元
IPSO
160 PSO

140

120

100

8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迭代次数

图 4.8 LPSP 为 3%时 IPSO 和 PSO 两 种 算 法 结 果 比 较

当系 统的 缺电概率设 定为 1%时,仿真 结果数据如表 4.2 所示。


表 4.2 LPSP 为 1%时 方 案 一 仿 真 结 果 数 据 表

算法 WT 台 数 PV 块 数 ES 个 数 LPSPset EXC ACS/万 元


PSO 10 1000 308 0.01 0.28477 98.2862
IPSO 10 1000 286 0.01 0.27657 95.0795
从 表 4.2 可以看出,在 系统的缺电 概率设置 为 0.01 时,采用改进 粒子群优化
算 法 时的 能 量过剩倍 率 为 0.27657,而 采用基本粒子群 优化算法 时的能量 过剩倍
率 为 0.28477, 可得前者 的 能量过剩倍率 更低。采 用改进粒 子群 优化 算法 时的系
统 等 值年 投 资费用为 95.0795,而 采用基本粒子群 优化算法 时的系统 等值年 投 资
费用 为 98.2862。
当系 统的 缺电概率设 定为 2%时,仿真 结果数据如表 4.3 所示。
表 4.3 LPSP 为 2%时 方 案 一 仿 真 结 果 数 据 表

算法 WT 台 数 PV 块 数 ES 个 数 LPSPset EXC ACS/万 元


PSO 9 1000 268 0.02 0.24008 90.9684
IPSO 9 1000 263 0.02 0.23657 89.2557
从 表 4.3 可以看出,在 系统的缺电 概率设置 为 0.02 时,采用改进 粒子群优化
算 法 时的 能 量过剩倍 率 为 0.23657,而 采用基本粒子群 优化算法 时的能量 过剩倍
率 为 0.24008, 可得前者 的 能量过剩倍率 更低。采 用改进粒 子群 优化 算法 时的系
统 等 值年 投 资费用为 89.2557,而 采用基本粒子群 优化算法 时的系统 等值年 投 资
费用 为 90.9684。
当系 统的 缺电概率设 定为 3%时,仿真 结果数据如表 4.4 所示。
表 4.4 LPSP 为 3%时 方 案 一 仿 真 结 果 数 据 表

算法 WT 台 数 PV 块 数 ES 个 数 LPSPset EXC ACS/万 元


PSO 9 1000 244 0.03 0.2127 85.891
IPSO 9 1000 225 0.03 0.20849 83.2084

40
硕士学位论文

同 样在 表 4.4 中,在系统的 缺电概率设置 为 0.03 时,采用改 进粒子群优化算


法 时 的能 量 过剩倍率 为 0.19375,而采用基 本粒子群优化算 法时的能 量过剩倍 率
为 0.21884, 可得前者 的 能量过剩 倍率更低 。采用 改进粒子 群优化 算 法时的 系 统
等 值 年投 资 费用为 84.4608,而 采用 基本粒子 群优化算 法时 的系统等 值年投资 费
用为 85.866。
由 表 4.2,表 4.3 和表 4.4 仿 真结果数据 可得,在方案一 这种情况下,系统的
能 量过 剩 倍 数在不同 的缺电概率设 定值下,基 本都小于 0.3,而且随 着缺电概 率
设 定值 的 增大 ,其 均呈现出减 小 的趋势,而且还可 以得出,采用改 进的算法时系
统的 等值 年投资 费用更低,也更 为经济。
综 合在 不同缺电 概率 下的系统等 值年投资费用 ,可得出 如下的关系曲线 ,如
图 4.9 所示。
115

110

105
系统等值年投资费用/万元

PSO
IPSO
100

95

90

85

80
0 0.005 0.01 0.015 0.02 0.025 0.03
系统缺电概率

图 4.9 LPSP 和 系 统 等 值 年 投 资 费 用 之 间 的 关 系

方案一分别采用了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基于遗传交叉的改进粒子群优化
算 法对 风 光储 交直流混合 微电网中的微 电源进行优化配置 ,考虑了电 源安装 、运
行 维护 、设 备重置、燃料和环 保折算等成本 ,以及系 统缺电概率和能量 过剩倍率,
在 MATLAB 软件仿真 平台,综合 上面的仿 真结果 可得, 在缺电概 率分别设定 为
1%、 2%和 3%时 , 改 进 的 粒 子 群 优 化 算 法 等 值 年 投 资 费 用 明 显 比 一 般 的 粒 子 群
优 化算 法 低,收 敛速度更快 ,克服了 一般的粒子群优化 算容易陷 入局部最优的缺
点,且 迭代次 数较少时算 法 的收敛 不可靠 。当缺电概 率值设置的 较大时 ,系统的
等 值年 投 资费 用较低,较 为经济,而当缺电 概率值设置 的较小时 ,系统的等 值年
投 资费 用 会比 较高,经济性较 低。但缺电概率的高低 同时又影 响着系统的 可靠性 ,
缺 电概 率 越低,供电越可 靠 。因此缺 电概率和等值年投 资费用之 间需要进行合理
的优 化, 即可靠 性和经济性要同 时兼顾。
从 对方 案一的仿 真分 析可以看出 ,基于遗传 交叉的改进 粒子群优化 算法效 果
要 比基 本 粒子 群优化算法 更好一些,所以对方 案二的仿真 主要是在改 进的粒 子群
优 化算 法 下进 行的。图 4.10 给出了方 案二的微电 源控制策略 流程图 。其中,P net
是 净 负荷 ,P w 是 风电功率 ,P pv 是光伏功 率 ,P bchm 是储能的 最大充电 功率,P bdchm

41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是 储能 的 最 大放电功率 ,P dm 是 柴油发电 机的最大功 率,P load 是负荷需 求功率 。


该 方案 用 到的 微电源有 光伏电池、风力发电 机、柴油发 电机和储能蓄电 池 ,比方
案一 多了 一组柴 油发电机,即用了 所有的备 选微电源。

图 4.10 方 案 二 的 微 电 源 控 制 策 略 流 程 图

保 持系 统的缺电 概率 不变,将其设 定为 0.01,改变系统 的能量过剩 倍数 ,分


别 设 定 在 0.01、 0.1、 0.15 和 0.5 下 采 用 改 进 的 粒 子 群 优 化 算 法 对 方 案 二 进 行 仿
真, 仿真 结果如 表 4.5 所示 。
表 4.5 EXC 改 变 LPSP 固 定 为 1%时 方 案 二 仿 真 结 果 数 据 表

EXCset LPSPset WT 台 数 PV 块 数 ES 个 数 DSG 个 数 EXC ACS/万 元


0.01 0.01 0 1000 0 4 0.000437 103.2347
0.1 0.01 0 1000 0 4 0.00044 103.075
0.15 0.01 5 1000 10 3 0.13616 82.6035
0.5 0.01 5 1000 20 3 0.13148 82.1622
仿 真结 果给出了 采用 改进粒子群 优化算法优化后 的风力发电 机台数 、光伏电
池 的块 数、柴油发电 机的个数 、储能的个 数、能量过 剩倍数在设定值 下的仿真值
和系 统的 等值年 投资费用。
从 表 4.5 可以看出,在含光伏电池 、风力发 电机、柴油发 电机和储能蓄电池
的 交直 流 混合 微电网中,当系统的缺电概率保 持不变时,能量过剩 倍数设置的 值
越 大,系 统的 等值年投 资费 用越低 ,然而缺 电概率并不是设 置的越大越 好 ,缺电
概 率越 大,将会降低 系统的可靠 性 ,缺电概 率设置的越小 ,系统的 经济性又无法
满 足, 由 仿真 结果 可 以 看 出 , 对 于方 案 二来 说 ,缺 电概 率 设置 在 0.13 左 右, 在
保证 了系 统可靠 性的同时,系统 的经济性达到最优。
图 4.11 给 出 了方 案 二 系 统 的 等 值 年 投资 费 用 随 着系 统 的 能 量过 剩 倍 数 变 化

42
硕士学位论文

的曲 线图 。
105

100

等值年投资费用/万元
95

90

85

80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能量过剩倍数

图 4.11 EXC 不 同 设 置 值 下 ACS 变 化 曲 线 图

应 用改 进 的粒 子 群 优 化 算 法 , 保持 系 统 的能 量 过 剩 倍 数不 变 , 将 其设 定 为
0.01,改 变系统 的缺电概率 ,分别设 定为 0.1、0.2、0.3 和 0.4,对方案 二的仿真
结果 如表 4.6 所示 。
表 4.6 LPSP 改 变 EXC 固 定 为 1%时 方 案 二 仿 真 结 果 数 据 表

LPSPset EXCset WT 台 数 PV 块 数 ES 个 数 DSG 个 数 EXC ACS/万 元


0.1 0.01 0 1000 0 3 0.000444 87.2332
0.2 0.01 2 809 0 1 0.00999 59.485
0.3 0.01 5 761 55 0 0.01 42.8621
0.4 0.01 4 872 55 0 0.01 32.7759
图 4.12 给出 了系统的等 值年投资费用随着系统 的缺电概率变化 的曲线图。
110

100

90
系统等值年投资费用/万元

80

70

60

50

40

30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系统缺电概率

图 4.12 LPSP 不 同 设 置 值 下 ACS 变 化 曲 线 图

从 表 4.6 和图 4.12 可以看出,在含风 光储柴的交直流 混合微电网 中,设置系


统 的能 量 过剩 倍数不变时 ,系 统的等值年投 资费用也是 随着缺电概 率的增大 而减
少,可 见 ,系 统的经济性 和 可靠性二者 不可兼得,经济性 是在一定的可靠 性约束

43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条 件下 达 到的。即缺电概 率和等值年投资 费用之间 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 ,使得在


越小 的缺 电概率 下,系统的等值 年投资费用越低。
表 4.7 给出了系 统缺电概率 设定 在 0.01,能量过剩 倍数设定在 0.15 时方案 一
和方 案二 的仿真 结果,对 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
表 4.7 方 案 一 和 方 案 二 仿 真 结 果 数 据 表

方案 EXCset LPSPset WT 台 数 PV 块 数 ES 个 数 DSG 个 数 ACS/万 元


方案一 0.15 0.01 10 1000 299 - 96.1922
方案二 0.15 0.01 5 1000 10 3 82.6035
从 表 4.7 可以看出 在同一能量 过剩倍数和 同一缺 电概率 设定值下,当系统的
能 量过 剩 倍数 不超过设定 值时,方案二风 光储柴的等 值年投资费 用较方 案一风光
储 的低 ,所 以在经济性 方 面,风光储 柴要较风光储较 好一些 。但是风能 和太阳能
都 属于 二 次能 源,而且对环 境无污染 ,所以风力 发电和光伏 发电在未来 的发展 中
将受 到较 大的重 视。

4.3 本章小结

本章对脱离大电网独立运行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进行了优化配
置。目 标函 数考虑了系 统 的等值年投 资费用并使 其达到最低,建立了独 立运行的
交 直流 混 合微 电网的微电 源优化配置数 学模型 。针对独立 运行的交直 流混合微电
网 在微 电 源发 出的电能不 足时,由于没有其他补充 ,所以引 入了系统的缺电概 率 ,
来 保证 系 统可 以可靠运 行,电能过剩时,从可靠性 角度出发,设置了系 统缺电概
率 和能 量 过剩 倍率的罚函 数,分 别对含有风 光储和含有 风光储 柴两种方 案 的交直
流 混合 微 电网 进行了分析 。用 基于遗传算法 交叉操作的 改进粒子群 优化算法 求解
最 优配 置 方案,并将结果 与基本粒子群优 化算法结 果进行比较 ,得出改 进的粒子
群优 化算 法等值 年投资费用更低 ,即供电的经济性更好。

44
硕士学位论文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本 文 的主要研究 内 容是交直 流混合 微电网中 的微电 源优 化配置,考虑了电 源


安 装、运 行维护 、设备重置 、燃料及环 保折算等成 本 ,以及系统 缺电概率和 能 量
过 剩 倍率 , 在 MATLAB 软件 仿真平台进 行仿真, 不管 缺电概率 设定为多少 时,
改 进的 粒 子群 优化算法等 值年投资费用 明显比一 般的粒子群 优化算法低 ,收敛速
度 更快 ,克 服了一般的 粒子 群优化算 容易陷入局 部最优的缺 点,且当迭 代次数较
少 的时 候 收敛 不可靠。缺电概率 和等值年投资费 用之间需 要进行合理的优化 ,使
得在 越小 的缺电 概率下,系统的 等值年投资费用越低。
1) 首先 详细 介 绍 了 交 直流 混 合 微电 网 中各 种类 型的微 电源, 具体 包 括 :光
伏 阵列 、风力发电 机、微型燃气 轮机 、柴油发 电机和储能蓄电 池。并根据其 运行
特性 进行 了相应 的建模。
2) 针对 交直 流 混 合 微 电网 中 的 微电 源 优化 配置 ,分别 从系统 的经 济 性 和可
靠 性出 发,建立了相 应的目标函 数及 其约束条 件,介绍了基 本粒子群优 化算法 和
基于 遗传 交叉的 改进粒子群优化 算法。
3) 对脱 离大 电 网 独 立 运行 的 交 直流 混 合微 电网 中的微 电源优 化配 置 进 行研
究,分别介绍了脱离大电网独立运行的微电网和与大电网实现并网运行的微电
网, 并根 据独立 运行的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的特点对其进行了微 电源优化配置。
用基于遗传算法交叉操作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分别对含有风光储和含有
风 光储 柴两种方案的交直流 混合微电网 求解最优配 置方案 ,并将结 果与基本粒子
群 优化 算 法结 果进行比 较,结合算例 分析和 MATLAB 软件仿真 ,对微电网 的最
优 配置 方 案进 行评价,得出改进 的粒子群优化算 法等值年 投资费用更低 ,即供电
的 经济 性 更好。系统的 缺电概率 值对系统的等值 年投资费 用影响较大 ,因此缺 电
概率和等值年投资费用之间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即可靠性和经济性要同时兼
顾。通 过对 等值年投资 费 用结果进行 对比分析 ,验证了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 法的经
济性 和可 行性。
本文 主要 创新点为:
1) 在交 直流 混 合 微 电 网中 的 微 电源 优 化配 置中 考虑了 不同微 电源 的 特 点。
在 考虑 每 个微 电源的功率 特性及经济成 本的基础上,将当地 的风速 、温度和光 照
等作 为数 据输入 ,对微电源进行 了选型和定容。
2) 从等 值年 投 资 费 用 的角 度 考 虑微 电 源成 本, 建立了 包含投 资安 装 成 本、
运 行维 护 成本、设备重置 成本 、燃料费用 及环保折算 费用在内的 系统等 值年 投资
费 用目 标 函数,综合分析 了优化配置的经 济性与可 靠性 ,得到实用 性更强的配 置
结果 。
3) 采用 基于 遗 传 算 法 交叉 操 作 的改 进 粒子 群优 化算法 和基本 粒子 群 优 化算

45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法对 本文 的两种 方案进行优化配 置分析。

展望

本 文对 交直流混 合微 电网中的微 电源进行优化配 置,考虑了电 源安装、运行


维 护、设 备重 置 燃 料和环保折 算等成本,以及系统 缺电概率和 能量过剩 倍率,在
MATLAB 软 件 仿 真 平 台 , 将 本 文 提 出 的两 种 方 案 通 过 采 用改 进的 粒 子 群优 化 算
法 和基 本 粒子 群优化算法 进行仿真验证 ,为后面 的研究做了相关铺 垫 ,但是由 于
条 件限 制,所以本文 的研究还存 在一些不 足,需要做进 一步的研究,主要有 以下
几个 方面 :
本 文所 考虑的微 电源 种类较少,考虑到的 经济成本所 包含的方面 较少,也没
有 对具 体 的交 直流混合微 电源优化建模 问题做出 深入研究,提出的 配置方案是否
可以 在实 际工程 中得到应用还有 待考究。
由 于对 仿真软件 的掌 握还有较多 的不足 ,优化配 置使用的算法收敛 的速度还
不够 快, 仿真内 容较少,希望在 未来的研究过程可以对这些不足得 到改进。

46
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曹 军 威, 杨明 博, 张德 华,等 . 能源 互联网——信息与 能源的 基础设施一 体 化


[J]. 南方 电网技术 , 2014, 8(4):1-10.
[2] Dugan R C, Mcdermott T E. Distributed generation[J]. 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s Magazine, 2010, 8(2):19-25.
[3] Nikkhajoei H, Lasseter R H.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terface to the CERTS
Micro-grid[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2009, 24(3):1598-1608.
[4] 郑 漳 华 , 艾 芊 , 顾 承 红 ,等 . 考 虑 环 境 因 素 的 分 布 式 发 电 多 目 标 优 化 配 置 [J].
中国 电机 工程学报, 2009, 29(13):23-28.
[5] Katiraei F, Iravani M R. Pow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a Micro-grid With
Multiple Distributed Generation Uni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06, 21(4):1821-1831.
[6] 殷 桂 梁 , 李 相男 , 郭磊 ,等 . 混合储 能系 统在风 光 互补微电 网 中的 应用 [J]. 电
力系 统及 其自动化学 报, 2015, 27(1):49-53.
[7] 王 成山 , 于 波, 肖 峻,等. 平滑可 再生能源发电系 统输出波 动的储能 系统容量
优化 方法 [J]. 中国 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16):1-8.
[8] 盛 鹍 , 孔 力 , 齐 智 平 ,等 . 新 型 电 网 -微 电 网 (Micro-grid)研 究 综 述 [J]. 电 力 系
统保 护与 控制 , 2007, 35(12):75-81.
[9] Lasseter R H. Certs Micro-grid[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of
Systems Engineering. IEEE, 2007:1-5.
[10] 鲁 宗 相 , 王 彩 霞 , 闵 勇 , 等 . 微 电 网 研 究 综 述 [J]. 电 力 系 统 自 动 化 , 2007,
31(19):100-107.
[11] 张 天 宇 , 罗 凤 章 , 王 成 山 ,等 . 信 息 系 统 对 微 电 网 运 行 可 靠 性 的 影 响 分 析 [J].
电力 系统 自动化 , 2016, 40(23):28-35.
[12] Wang C, Xiao Z, Wang S. Synthetical control and analysis of Micro-grid[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8, (07):98-103.
[13] Huang J, Jiang C, Rong X. A review on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and
Micro-grid[J].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8,
12(9):2472-2483.
[14] 吴 韵 赜. 基于 Multi-Agent System 的微 电网运行与控 制研究 [D]. 华南理 工大
学, 2015.
[15] 党 存 禄 , 李 建华 , 陈维 铅 ,等 . 光伏电 池的工 程实用 建模 及仿真[J]. 自动 化 与
仪表 , 2017, 32(8):5-8.
[16] Wu F, Zhang X P, Ju P, et al. Decentralized Nonlinear Control of Wind Turbine
With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47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2008, 23(2):613-621.
[17] Saha A K, Chowdhury S, Chowdhury S P, et al. Integration of wind turbine,
SOFC and micro-turbine in distributed generation[C]. IEEE Power &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 IEEE, 2009:1-8.
[18] Miller F P, Vandome A F, Mcbrewster J. Diesel generator[M]. Alphascript
Publishing, 2010.
[19] Daud M Z, Mohamed A, Hannan M A. A review of the Integration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s (ESS) for Utility Grid Support[J]. Przeglad Elektrotechniczny,
2012, 10(10):185-191.
[20] 江 全元 ,石庆军 ,李 兴鹏 ,等.风光储独 立供电系统 电源优化 配置 [J].电力自
动化 设备 ,2013,33(7):19-26.
[21] 王 成山 ,郑海峰,谢 莹华等 . 计及分 布式发电的配电系 统随机潮流 计算[J].
电力 系统 自动化 ,2005, 29(24):39-44.
[22] 李政 平. 交直 流混合微电网运行优化 及仿真分析[D]. 沈阳工业 大学, 2014.
[23] 殷 晓 刚 , 戴 冬 云 , 韩 云 , 等 . 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网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J]. 高 压 电 器 ,
2012, 48(9):43-46.
[24] 朱 永 强 , 贾 利 虎 , 蔡 冰 倩 ,等 . 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电 网 拓 扑 与 基 本 控 制 策 略 综 述
[J]. 高电 压技术, 2016, 42(9):2756-2767.
[25] 邱 麟 , 许 烈, 郑泽 东 ,等. 微 电网 运 行模式平滑 切换的 控制 策略 [J]. 电工 技 术
学报 , 2014, 29(2):171-176.
[26] 唐 磊, 曾 成碧 , 苗 虹,等. 交直流 混合微电网 中 AC/DC 双向功 率变流器的新
控制 策略 [J]. 电力 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3(14):13-18.
[27] 卢洋 . 考虑 随机特性的 微电 网电源优化 配置 [D].华北电力 大学 ,2013.
[28] Vallem M R, Mitra J. Siting and sizing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for optimal
Micro-grid architecture[C]. Power Symposium, 2005. Proceedings of the, North
American. IEEE, 2005:611-616.
[29] Vallem, Mitra, Patra.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lacement for Optimal Micro-grid
Architecture[C]. 2005/2006 IEEE/PES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EEE, 2006:1191-1195.
[30] Prommee W, Ongsakul W. Optimal multiple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lacement in
Micro-grid system by improved reinitialized social structure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J].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Energy Systems, 2011,
21(1):489-504.
[31] 谭明 . 光储 联合微电网 控制 策略的研究 与应用 [D]. 重庆大学 , 2012.
[32] 文 少 波 , 蒋 书 运 . 飞 轮 储 能 系 统 在 汽 车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J].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
2010(12):87-89.
[33] 曾 鸣 , 徐志 勇 . 我国 现 阶 段电 力综合 资源 规划的 实施 机 制研究 [J]. 华东 电 力,

48
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7(8):1237-1240.
[34] 刘智 . 国家 973 计划 管理研究[D]. 华中科技 大学, 2008.
[35] 王 劲松 ,唐 成虹, 陈 娜,等. 基于运行 模式自识别 的微电网并 离网平 滑切换控
制策 略[J]. 电力 系统自动化 , 2015, 39(9):185-191.
[36] 汪 湘 晋 , 赵 波, 吴红 斌,等 . 并网型 交直 流混合 微 电网优化 配 置分 析 [J]. 电力
系统 自动 化, 2016, 40(13):55-62.
[37] 刘 兴 杰 , 杜 哲 , 严 逍 . 独 立 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电 网 电 源 优 化 配 置 [J]. 电 力 建 设 ,
2016, 37(10):16-23.
[38] Guerrero J M, Vasquez J C, Matas J, et al. Hierarchical Control of
Droop-Controlled AC and DC Micro-grid—A General Approach Toward
Standardiz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0,
58(1):158-172.
[39] 丁 明 , 史 盛 亮 , 潘 浩 ,等 . 含 电 动 汽 车 充 电 负 荷 的 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电 网 规 划 [J].
电力 系统 自动化 , 2018, 42(1):32-38.
[40] 杨 道 培 , 丁 志 刚 , 曹 炜 . 基 于 下 垂 控 制 的 直 流 微 电 网 小 扰 动 稳 定 性 分 析 [J].
电气 技术 , 2015, 16(7):20-26.
[41] 王 义 军 , 郑 晴 予 , 李 殿 文 . 直 流 微 网 中 关 键 技 术 的 研 究 [J]. 高 压 电 器 ,
2016(6):18-22.
[42] 朱 永 强 , 唐 萁 , 贾 利 虎 . 新 型 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电 网 拓 扑 及 其 可 靠 性 分 析 [J]. 电
力建 设, 2017, 38(9):81-87.
[43] 王 先 为, 卓放 , 杨 美娟. 交直 流微网 PCC 无缝切 换控制 策略研究[J]. 电力电
子技 术, 2012, 46(8):1-3.
[44] 张 大 朋 , 徐 涛, 魏志 成,等 . 交直流 混合 微电网 能 量管理策 略 研究 [J]. 煤矿机
电, 2014(5):10-13.
[45] 陈 超 . 光 伏 并 网 发 电 技 术 在 新 能 源 示 范 城 市 中 的 研 究 与 应 用 [D]. 北 京 建 筑
大学 , 2014.
[46] 唐 磊 ,曾 成 碧 ,苗 虹 ,徐 伟 ,杨 焰 .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电 网 中 AC/DC 双 向 功 率 变 流 器
的新 控制 策略 [J].电力 系统保护与 控制,2013,41(14):13-18.
[47] 朱 永 强 ,贾 利 虎 ,蔡 冰 倩 ,王 银 顺.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电 网 拓 扑 与 基 本 控 制 策 略 综 述
[J].高电 压技术 ,2016,42(09):2756-2767.
[48] 周 稳 ,戴瑜兴 ,毕大 强,范柱 烽 .交直 流混 合微电 网协同 控 制 策略[J].电力自 动 化
设备 ,2015,35(10):51-57.
[49] 任 志 航 ,李 民 ,马 凯 琪 ,王 强 ,唐 保 国 ,岳 帅 .交 直 流 混 合 微 电 网 微 元 建 模 与 控 制
[J].电力 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7,45(21):82-88.
[50] Nejabatkhah F, Li Y W. Overview of Pow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Hybrid
AC/DC Micro-grid[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15,
30(12):7072-7089.

49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51] Liu X, Wang P, Loh P C. A Hybrid AC/DC Micro-grid and Its Coordination
Control[J].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2011, 2(2):278-286.
[52] Eghtedarpour N, Farjah E. Powe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a Hybrid AC/DC
Micro-grid[J].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2014, 5(3):1494-1505.
[53] 丁 明 , 田 龙刚, 潘浩 ,等. 交 直流 混 合微电网运 行控制 策略 研究 [J]. 电力 系 统
保护 与控 制, 2015(9):1-8.
[54] Ding G, Gao F, Zhang S, et al. Control of hybrid AC/DC micro-grid under
island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s[J].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 Clean
Energy, 2014, 2(3):223-232.
[55] 邹 必 昌 , 周 红 , 李 涛 . 基 于 虚 拟 发 电 厂 的 电 网 经 济 调 度 模 型 [J]. 长 江 大 学 学
报(自科 版 ), 2017(21):7-11.
[56] 吴 雨 , 潘 文霞, 冯蒙 霜,等 . 基于混 合储 能的微 电 网功率控 制 策略 [J]. 电力系
统及 其自 动化学报, 2013, 25(2):109-114.
[57] 杨 毅 , 雷 霞, 叶涛 ,等. 考虑 安 全性与可 靠性 的 微电 网电 能 优 化调 度 [J]. 中国
电机 工程 学报 , 2014, 34(19):3080-3088.
[58] 卢 洋 ,卢锦玲 ,石少 通,杨仁 刚 .考虑 随机 特性的 微电网 电 源 优化配 置 [J].电力系
统及 其自 动化学报,2013,25(03):108-114.
[59] 卢 锦 玲 ,程 晓 悦 ,徐 超 ,张 强 . 风 光 联 合 微 电 网 系 统 电 源 优 化 配 置 [J].太 阳 能 学
报,2016,37(04):1030-1036.
[60] Liu X, Du Z, Yan X. Optimal Sizing of Distributed Energy in AC/DC Hybrid
Stand-alone Micro-grid Using Modified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ry, Materials, Environment, Biotechnology
and Computer. 2016.
[61] Singh S, Kaushik S C. Optimal sizing of grid integrated hybrid PV-biomass
energy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J].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2016, 10(5):642-650.
[62] 符 杨 ,蒋 一 鎏 ,李 振 坤 .基 于 混 合 量 子 遗 传 算 法 的 微 电 网 电 源 优 化 配 置 [J].电 力
系统 保护 与控制 ,2013,41(24):50-57.
[63] 吕 智林 ,王先齐 ,谭 颖.采 用改 进 BBO 算法的并 网型微电网 电源优化配 置[J].电
力系 统及 其自动化学 报,2017,29(06):35-44.
[64] Tafreshi S M M, Zamani H A, Ezzati S M, et al. Optimal unit sizing of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in Micro-grid using genetic algorithm[C].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EEE, 2010:836-841.
[65] Navaeefard A, Tafreshi S M M, Barzegari M, et al. Optimal sizing of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in Micro-grid considering wind energy uncertainty with
respect to reliability[C]. Energy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EEE,
2011:820-825.

50
硕士学位论文

[66] 马 溪 原 , 吴 耀 文 , 方 华 亮 ,等 . 采 用 改 进 细 菌 觅 食 算 法 的 风 /光 /储 混 合 微 电 网
电源 优化 配置 [J]. 中国 电机工程学报, 2011, 31(25):17-25.
[67] Yang H, Zhou W, Lu L, et al. Optimal sizing method for stand-alone hybrid
solar–wind system with LPSP technology by using genetic algorithm[J]. Solar
Energy, 2008, 82(4):354-367.
[68] Hakimi M, Tafreshi S M M, Rajati M R. Unit Sizing of a Stand-Alone Hybrid
Power System Using Model-Free Optimization[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anular Computing. IEEE, 2007:751.
[69] 李 爱 国 , 覃 征 , 鲍 复 民 ,等 . 粒 子 群 优 化 算 法 [J]. 计 算 机 工 程 与 应 用 , 2002,
38(21):1-3.
[70] Goldberg D E. Genetic Algorithms in Search, Optimiz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J]. 1989, xiii(7):2104–2116.
[71] Assareh E, Behrang M A, Assari M R, et al. Application of PSO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GA (genetic algorithm) techniques on demand estimation of
oil in Iran[J]. Energy, 2010, 35(12):5223-5229.
[72] Nguyen H B, Xue B, Andreae P, et 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ith genetic
operators for feature selection[C].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IEEE,
2017:286-293.
[73] 任 志 国 , 朱 正平 , 达文 姣 ,等 . 基于遗 传算子 的改进 粒子 群优化 算法 [J]. 自动
化与 仪器 仪表 , 2014(6):170-172.
[74] Agarwal A, Nanavati N.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using hybrid GA-PSO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ing Research. IEEE, 2017:1-7.
[75] 周 云山 , 刘 金刚 , 何 霞辉 ,等. 基于改 进粒子群优化算 法的无级 变速器冷 却系
统优 化设 计[J]. 中国 机械工程, 2008, 19(15):1811-1814.
[76] Ohatkar S N, Bormane D S. Hybrid channel alloc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ethods[J]. Iet
Communications, 2016, 10(13):1571-1578.
[77] Li D F, Xie K G, Hu B, et al.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Micro-grid power supply
based on maximizing net benefits[J].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 Control, 2013,
41(20):20-26.
[78] 肖 秀 娣 , 徐 刚 , 苗 蕾 . 氧 化 亚 铜 太 阳 能 电 池 的 研 究 进 展 [J]. 材 料 导 报 , 2013,
27(11):148-152.

51
风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微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致 谢

时光 飞逝,岁月 如梭,转眼 之间 大学本科四年以及硕士 三年的时光已悄然从


指缝 间溜 走,纵 然心中有万分的 不情愿,但毕业的小碎步最终还是 迈向了我们,
此刻 落笔 之际,思绪 万千 ,不经 意间 便想起了秋裤大叔专辑《一晃就老 了》里面
的那 句歌 词“还没 腾出双手拥抱自己,时光竟已 走得这么匆忙”。认真想想 ,人生
好像 也没 有几个 七年,唯一 在过去的某个人生阶段 停留这么久的好 像也只有小学
了,而时 间仿佛也真 的是 具有加速度 的,感觉儿时 的七年经历的似乎 要更多一些,
日子 似乎 要更慢 一些。也许 是因为在这里停留太久 而终将要离开的 缘故吧 ,所以
突然 间看 见学校 周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甚至校门 口那栋历经岁月洗 礼的废
旧家 属楼 和早春 校园里还未发芽 的干枯树枝,都觉得别 有韵味 。再回头想 想硕士
这三 年的 时光以 及伴随着这些时 光完成大小论文的日子,虽然“坎坷”,却也受益
匪浅 ,留 下无尽 的回忆和深深的 不舍。
本 次论 文的顺利 完成 离不开我的 导师张明光教授,在这里 ,我要由 衷的感谢
我 的导 师,从他身上 我学到了很 多东西 。老师学识 渊博,曾有人称 他是百科全 书,
但 这本 百 科全 书不光装着 大学里所学的 专业知识,还装着许 许多多为人 处世的道
理,他 不但有 很高的学术 造 诣 ,还有严谨 的工作作风 。感谢老师 几年来对我 的 精
心 培养 与 关心,借 此论文答辩 之际,谨向老师 致以我最崇 高的敬意和 深深的 谢意!
无论 将来 做什么 ,老师都是我一 生学习的榜样!
感 谢父 亲母亲给 我这 次读研的机 会 ,感谢你 们的支持和鼓励以 及对我的 悉心
栽 培。感 谢哥 哥姐姐 ,你们就是 我生活里的 指路明灯 ,是你们树 立了榜样才 会 成
就 现在 的 我自 己,感谢你们 像长辈一样 的关爱 ,也祝愿 你们可以走上属于 自己的
康庄 大道,不辜 负时光也不 辜负 自己!感谢我的 男朋友许琛,谢谢你的 爱与陪伴!
感 谢与 我一起入 学也 将一起毕业 的同门李佳雯和 李波 ,实验室 的师兄师姐师
弟 师妹 ,以 及因为缘分 住进 一个寝 室的姐 妹们,研究生三 年说长不长 ,说短不 短,
但 真的 从 你们 身上学到 了很多,既关乎学业 ,也关乎 做人,感谢你们 的陪伴、鼓
励与 照顾 !
感 谢校 体育舞蹈 协会 、马国全老 师和协会的所有 小伙伴们, 和你们在一起 ,
不 仅 让 我 学到了 桑 巴伦巴恰 恰牛仔这些 欢快的 舞步,同 时也让我 深刻体会 了 “相
逢 是 首 歌”的 美妙与 幸 福,还 有 马老师偶 尔的心灵 鸡汤 , 所有 的这 些 都足 以 使我
的研 究生 三年的 业余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
感 谢电 信学院2015级的辅导 员和所有的同 学,感谢对我 学习和生活 上给过帮
助的 你们 ,感谢 相遇!
感谢 学校 给予我一份 心仪的工作!
最 后,我要向百 忙之中能够 抽出 宝贵时间 评审本论文的 各位专家和 教授表示
衷心 的感 谢!

52
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Ming-guang Zhang, Rui-yun Zhang.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Micro Power Supply


for Hybrid AC/DC Micro-grid[C].2018(iceea).

5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