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5

第一天

第十二单元
贝与贝壳
第一天

第十二单元 贝与贝壳
1. 沙子可以变成珍珠?这是一件多么奇妙
的事情。在一场以《我们都可能成为珍
珠》为题的演讲中,主讲人引用了一句
名言,让我印象深刻:“每颗珍珠原本
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粒沙子都能
成为一颗珍珠。”假如我们原本是一粒
普普通通的沙子,要怎样才能成为一颗
璀璨夺目的珍珠呢?我要记下演讲中的
要点,把握成功的要诀,再跟同学们
互相勉励。 *EDM
( 1.2.5 聆听和理解各种形式的演讲和讲座,能边听边记边想,抓住重点。)
第一天

第十二单元 贝与贝壳
2. 听了上述演讲后, 我和同学想起
不少伟人面对挫折,依旧不屈不挠
的小故事。我要跟同学选出最感人
的伟人小故事,以接龙方式呈现
出来。 *EDM 我们选的故事,
应该是大家喜欢的,
才可能听得投入,
产生共鸣。
( 4.6.3 故事接龙。注意内容连贯,生动有趣,并能发挥合作精神。)
第一天
第十二单元 贝与贝壳
预习问题:
1. 应用《参考资料》和词典理解课文
中的生字新词。
2. 文章《一只贝》中的主角——贝
为何没有被孩子捡起来? *
3. 写出文章《贝壳》中提到古时候
的人类用贝壳来做钱币的原因。 *

注意
第二天

一 . 一只贝(中国 贾平凹 (wā) )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
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
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
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 zhǎng
cháo )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
的上头。
( 2.6.7 阅读与理解记叙文,主要注意写景的记叙文。要求了解其描写手法。)
第二天

有一次,他和别的贝一起被送
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
了,他们却永远留在沙滩,再没有
回去。蚂蚁、虫子立刻围拢来,将
他们的软肉啮( niè )掉,空剩两
个硬硬的壳,只有他紧紧闭着、闭
着。( 2.6.7 )
第二天

那些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
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
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波涛
起伏的形状,很美!( 2.6.7 )
第二天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
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
着,系( xì )在脖( bó )项上。人
们都在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漂
亮的贝壳!( 2.6.7 )
第二天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捡
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
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
进了他的壳里,无论如何不能挤碎
它,又带着棱( léng )角,他只好紧
紧闭着,竭力忍受着内在的折磨。
( 2.6.7 )

与同学讨论有关句子的意思,并体会
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 2.2.5 阅读词语和句子,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第二天

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
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
他默默地,他无法控诉。 ( 2.6.7 )

与同学讨论有关句子的意思,并体会
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 2.2.5 )
第二天

他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
了,潮又退了,他还在沙滩上,壳
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2.6.7 )
第二天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玩耍。他们
玩腻( nì )了那些贝壳,又来搜罗
更漂亮的。忽然,他们发现了这一
只贝的两片瓦砾( lì )似的壳,于
是,他们用脚踢飞了他。就在这
时,一颗闪光的东西晃了他们的
眼,于是,他们捡起来去见大人。
( 2.6.7 )
第二天
“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嘿,多稀罕( hàn )
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
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
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和同学分角色朗读《一只贝》第七至
第十段的对话。
( 2.3.5 朗读教材,感悟其内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篇章,注意各类
音变。)
第二天

“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
为什么这一段令人感动?从哪些词句让
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我们深切感受到这只贝的“可怜”及
“可敬”? *
于是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那只贝,但没有找到。 (2.6.7 )
( 2.8.2 默读教材,能理解文章大意,每分钟不少于 150 字。)
第二天

读过《一只贝》这篇文章后,
让你想起生活中的哪些人物?
为什么? *
第三天
读了《一只贝》,我知道石子变
珍珠的过程多么不容易。我要
有礼貌地提出问题,请同学针对
这个过程的种种可能,作出预测。
*
( 1.7.13 在日常交谈中提出问题,请对方针对事和物作出预测,要求

正确地应用疑问代词,以适当的语气和语调,有礼貌地发
问。)
第四天

贝壳要用血和肉把石子磨制成珍珠。在
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为了获得某些东西
而经受一番磨难。所谓“一份耕耘,一
份收获”,我要以这个话题和同学讨论
,说一说本身的经验和感想,然后书写
段落。 *
( 3.4.3 针对话题习写段落表达感想,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
语句通顺。)
第五天

二 . 贝壳(台湾 席慕容)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只小小的
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
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儿。( 2.6.7 )
第五天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儿周
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
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
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
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呀!( 2.6.7 )

读准“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
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
的宝贝呀!”
( 5.2.5 在说话和朗读时,着重“啊”的音变,做到语音标准。)
第五天

在海边捡起这一只贝壳的时
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
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
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
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2.6.7 )
第五天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
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
卑( bēi )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
出来的居所却多么精致、多么的
一丝不苟( gǒu )呢!( 2.6.7 )
第六天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我在这世间停留
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
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
呢?
( 2.6.7 )

有感情地朗读《贝壳》第四至第七段,
尤其注意把“更长”“更多一点儿”
“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
苟”中的“更”读得重些。( 2.3.5 )
第六天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
叹的东西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也会有人对我留下
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
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单的心
哪!”( 2.6.7 )
试分析《贝壳》结尾处的“这是一颗怎样
固执又简单的心哪!”指的是什么?
* ( 2.6.7 )
第六天

在千年之后,也许也会有人对我留下的
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
轻地叹息:“这是
一颗怎样固执又简单的心哪!”
( 2.6.7 )

读准“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单的
心哪!” ( 5.2.5 )
第十二单元 贝与贝壳
预习问题:
2. 文章《一只贝》中的主角——
贝为何没有被孩子捡起来? *
贝没有被孩子捡起来是因为贝不
漂亮,所以没有吸引到孩子的目
光。 *
第十二单元 贝与贝壳
预习问题:
3. 写出文章《贝壳》中提到古时候
的人类用贝壳来做钱币的原因。 *
贝壳虽然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
使得贝壳有一定的价值,这也是
古代人们用它来当钱币的原因。 *
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
丑陋的贝。
与同学讨论有关句子的意思,并体会作者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句子的意思是这只贝从不曾漂亮过,作
者要表达他对这只贝的同情。 *
(接受合理答案)
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地,他无
法控诉。
与同学讨论有关句子的意思,并体会作者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句子的意思是这只贝该有的美丽图案在
经过日晒雨淋及风吹雨打后已逐渐消失
,使得这只贝连作为贝的唯一特征都没
有了,但贝却无可奈何地接受着这命运
,没有控诉的机会。
作者要表达他对这只贝的同情与无奈。 *
(接受合理答案)
为什么这一段令人感动?从哪些词语让
我们深切感受到这只贝的“可怜”及
“可敬”? *

这一段令人感动是因为这只贝必须经历我们无法
想象的磨难,才能把一颗沙子磨成一颗美丽的珍珠

这只贝经历了重重磨难,才能成就一颗美丽的珍
珠,所以让我们深切感受它的可怜;也正因为它在
经历磨难后,把最美的东西
奉献给了人类,所以我们又觉得它是一只
可敬的贝。 *
(接受合理答案)
读过《一只贝》这篇文章后,让你
想起生活中的哪些人物? *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想起了默默为我
牺牲奉献的妈妈。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容
貌身材把我生出来。我出世后,她更不惜
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照顾我。妈妈就像
课文中的贝,牺牲自己,把美丽的东西留
给了我。 * (接受合理答案)
读了《一只贝》,我知道石子变珍珠的过程
多么不容易。我要有礼貌地提出问题,请
同学针对这个过程的种种可能,作出预测。 *

1 如果贝壳没有用血和肉磨制石子,
石子会怎样 ?
2 如果没有石子钻进贝壳里,贝壳会有
什么不同? * (接受合理答案)
试分析《贝壳》结尾处的“这是一颗怎样固执
又简单的心哪!”指的是什么? *

“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单的心哪!”里的“心”
是借贝壳来指作者的心。
句子中“固执”表现的是作者由贝壳普通而卑微的生
命联想到应丰富自己生命的坚定
信念。
“ 简单”表现了作者并不想建立丰功伟业,并不渴
求人们对她绝对的赞美和崇拜,她只想像贝壳一样塑
造一种美丽的形象,渴望
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一样感动她一样
感动着世界。 * (接受合理答案)
贝壳要用血和肉把石子磨制成珍珠。在生活中,我们也时
常为了获得某些东西而经受一番磨难。所谓“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我要以这个话题和同学讨论,说一说本身的
经验和感想,然后书写段落。

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很多事情是要经过磨难
才会有收获。
从小,我的身体就比同龄的朋友虚弱,常常因生病而被
迫留在家里休息。但是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
够进入学校的田径队,在操场上尽情奔驰。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每个傍晚,当朋友们都在外嬉戏的
时候,我都独自到附近的操场练跑。规律的运动加上健康的
饮食,我的身体经过调理后,也渐渐变得比较强壮。在今年
的校队选拔中,我跑出了好成绩,成功进入田径队。
长期的锻炼终于有了成果,我会继续坚持下去,因为我
知道这一切都得来不易。 *
旋涡 xuán wō
气体、液体等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用于液体时一般作“漩涡”);
比喻牵累人的事情。
我们应该远离是非之地,避免卷入是非的
旋涡里。 *
波涛 bō tāo
大波浪。
每逢雨季,海上必定波涛汹涌,渔民出海
捕鱼时发生意外的概率也相对的高。 *
起伏 qǐ fú
一起一落。
小船随着海浪起伏,最后终于安全漂回岸
边。 *
竭力 jié lì
尽力地。
空难的生还者掉进海里,竭力地向岸边游
去,只希望自己能活下来。 *
荣誉 róng yù
光荣的名誉。
“世上最伟大的人”这项荣誉非我们的母
亲莫属。 *
控诉 kòng sù
向有关机关或公众陈述受害经过,请求对
加害者进行法律制裁或舆论谴责
( yú lùn qiǎn zé )。
工厂的员工控诉厂方剥削( bō xué )了他
们应有的权益。 *
搜罗 sōu luó
到处寻找(人或事物),并聚集在一起。
老师要求我们搜罗马来西亚各民族的
美食资料,然后做成一本集锦簿。 *
色泽 sè zé
颜色和光泽。
选购珍珠时,要注意其色泽是否光亮,色
泽光亮的珍珠才是上等的珍珠。 *
淘洗 táo xǐ
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
在水里簸动,使除去杂质。
姐姐第一次下厨,妈妈在一旁教她如何正
确的淘洗白米及煮饭。 *
痕迹 hén jì
残存的迹象。
回到母校,我发现我曾就读的班级都留下
我儿时顽皮的痕迹。 *
短暂 duǎn zàn
(时间)短。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年终假期在
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学子们又必须回到
学校去学习新知识。 *
《一只贝》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
作品。教师要让学生体会这只贝经
历的磨难,体会贝的精神品格,感
悟人生道理。
《贝壳》是台湾作家席慕容的作
品。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
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并教育
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
对待生命的态度。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