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先秦散文选读

《荀子 . 劝学》

许恺芯 呈报
问题

荀子说“学不可以己”。你认为与
今日提倡的“终身学习”有何相似
之处?
何谓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主张个体在一生中的任何阶段均要不断的进
行学习活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它强调在儿童幼
年时,就要激发他们有终生学习的动机和准备,成年
时才能继续增进新知,提升技能,以适应工作和生活
的需要;而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在提供成人第二次或
第三次的教育机会,而且也包括各种情境的个人和社
会的发展在内。它包括正规的教育,如学校、职业及
高等教育,也包括非正规的教育,如在家中、工作场
所和社区中的学习活动。
终生学习
今日的终身学习该是「有目标、有系统、有策略、有纪
律」 ( 李雪莉、谢明玲, 2008)

有目标指的是要拟定一个学习的目标,作为学习标准,然
后朝目标全力以赴;有系统则是针对学习标的相关内容有
系统的搜集资料,充份掌握与标的有关的知识内容;有策
略意涵着对于庞大的资料要有筛选,以有效的方式进行学
习活动;有纪律则象征要持续不断,有规律的学习。
亚洲人所主张的终生学习:
蔡秀美( 1996 )认为,在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主张下,人
人对学习应有全新的观点:

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历程。
学习的管道和方式是多元化且弹性的。
学习强调自主的精神。
学习的内容无所不包,是一种全人发展的教育。
学习是一项权利而不是特权。
亚洲人所主张的终生学习:
刘以栋( 2017 )提及,有人把终身(生)学习归纳为四
大支柱:关心周围的事物 (学会求知) (Learning to
know) ,掌握工作技能 (学会做事) (Learning to
do) ,完善个人品格(学会做人) (Learning to be) 和
融入主流社会(学会共处)(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

刘以栋认为,一个愿意学习的人,穷几十年光阴,可以轻
而易举地学会大学里的那点知识,赶上甚至超过当年的尖
子同学。相反,停止学习的人,知识老化,思想乏味也是
非常正常的事。
“ 学不可以己” 与“终生学习” 的相似之处

1. 主张学无止 2. 学习所应具
境的理念 备的态度

3. 学习所应具 4. 学习改变人
备的方法 的素质
1. 学无止境
荀子在《劝学》中明白的提出「学,不可以已」的学习观
念,主要告诉人们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 吕晓
群 ,2007) 。

为什么学习不可以停止的例子:
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
1. 学无止境
为什么学习不可以停止的例子:
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

译: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
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
大。

 荀子早于先秦时就已提出了「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
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的终身学习观点,
而这正符应今日我们的「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哲学。
1. 学无止境
为什么不可以停止学习的例子:
荀子嘱咐人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这个道理来自
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
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
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

 这说明荀子认为唯有终生坚持学习的信念,做学问才能
水到渠成,有始有终,这与终生学习的理念是一样的。
2. 学习所应具备的态度——坚持

例子:
₁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说明
了:

原是笔直的木材,我们将它烤弯而成车轮,即使再经干枯
的过程,它也不会再回挺直的原貌。而金属类经由磨刀石
的淬炼后,也能使之更加锋利。在这蜕变成挺直、锋利的
过程必然是要不断的学习,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2. 学习所应具备的态度——坚持
例子:
₂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
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

译:只有经由长期积累,才能探究其中的奥秘,学习过程
中的进取心、坚持心是不可稍有懈怠,那正是一种坚持到
底的具体表现。
2. 学习所应具备的态度——专心
例子:
₁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躁也。」

 荀子以蚯蚓和螃蟹为说明,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
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
水;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蟺
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二者之所以有所别,这是取
决于用心专一与用心浮躁。
3. 学习所应具备的方法——假于物
例子:
₁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译:藉由其它好的工具或是方法,使学习的成效能有所提
高,这个物,可能是工具的使用,人才、环境的借助和利
用。

 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
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 「工欲善事,必先利其
器。」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更可让事情「事半功
倍」,所以「假于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 学习所应具备的方法——重实践
例子:
₁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 实践是达成学习的必要之路,就如陆放翁〈冬夜读书示
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来成,纸上得来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而这个「躬行」正是「实
践」的写照,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知行合一」。
3. 学习所应具备的方法——成于积
例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 今日的终身学习是
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有目标、有系统
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有策略、有纪
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 律」(有纪律象征
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要持续不断,有规
金石可镂。」 律的学习。)

 在荀子的观念中,相当重视「积」的功夫,
学习重于坚持到底,且必须日积月累,并非
一朝一夕之功可达成。只有循序渐进,积少
成多,学习才能有所进展,有所突破。
4. 学习改变人的素质

例子:
₁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然而学习可以使人由“恶”变
“善”,因此,他强调“輮”的作用。通过这个比喻,说
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
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
4. 学习改变人的素质
例子:
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
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荀子主张“人
性本恶”,必须通过学习礼仪来纠正,故此,他特别重
视学习,并且认为不可以停止学习。

荀子这番理论与当今终生学习所提倡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
的学会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
结论
处于竞争的世界,动荡的年代,应使自己的能力随着时代
变迁而提升,进而才能面对人生中所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
严苛考验。千年前,荀子的终身学习观应用于现代资讯社
会仍具有时代意义,而荀子对于终身学习的态度及方法,
更是当前学习的重要概念。于此,我们现今要培养自己、
训练自己,建立目标、养成纪律,改变自己,成就自我,
提升自我生命价值。
谢谢大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