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9

單元 6  說事析理

荀子《勸學》(節錄)
課文理解
內容分析
學習的方法 學習的方法
學習的意義
和作用 和態度

學不可以已 積累 持之 專心
比喻:
知識 以恆 一志
 登高博見
比喻:  登高招手
 青出於藍  順風呼喊 對比:
 冰寒於水  假 輿 馬  騏驥與駑馬
 輮木為輪 假 舟 楫  跬步與千里
 木受繩則直  小流與江海
 金就礪則利 學習關鍵在  朽木與金石
於善用外物  螾與蟹
課文理解
第 1 段
試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
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
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
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
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
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本段的中心句也是全文的重點,
下文圍繞「學習」說理
課文理解
第 1 段
青出於藍
「青」和「冰」有甚麼特別?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
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
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
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 冰寒於水
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
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靛青取自蓼藍,卻比蓼藍更青
冰由水凝結而成,卻比水更寒冷
課文理解
第 1 段
作者用「青」和「冰」說明甚麼道理?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
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
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
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
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
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青出於藍勝於藍 學習可以讓人增進知識,使自己超
冰出於水寒於水 越原來的水平,成為更出色的人。
課文理解
第 1 段
作者運用這三個比喻說明甚麼? 輮木為輪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
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
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
木受繩則直
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
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
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金就礪則利
木材和金屬經過後天的 人能藉着後天
改造變得更有用處 學習成為人材
課文理解
第 1 段
這句在本段有甚麼作用 回應中心句
?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
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
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
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
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
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總結本段提出的 廣泛地學習,不斷反思,
學習意義 便能增進知識,避免犯錯
課文理解
第 1 段

段落大意

說明學習的意義,指出學習能
改變個人素質,使人增進知識
和避免犯錯,帶出「學不可以
已」的道理。
課文理解
第 2 段 方法
以下兩個情況各有甚麼結果? ?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
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
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 前者所得知識較少  立刻學習
 後者不能望到遠處  登上高處
課文理解
第 2 段
能讓遠處
以下做法各有甚麼效果 的人看見
?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
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
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能橫渡江河
能到達千里 能讓人聽
之外的地方 得清楚
課文理解
第 2 段 事半
為甚麼君子能學有所成? 功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
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
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 善於借助外物 學習有一定的方法,可
 資質與常人無異 彌補不足,提升效率
課文理解
第 2 段

段落大意

說明只要肯學習,就能解決思索
終日的問題;並說明學習的方法
,指出學習的關鍵不在於天資的
優劣,只要懂得善用外物學習,
便能事半功倍。
課文理解
第 3 段 人可入聖
作者藉以下內容說明甚麼? 水可成淵
土可成山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
積累的成果
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
不積累的惡果
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
以成江海。
不能到達千里之外
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課文理解
第 3 段
這跟學習有甚麼關係?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
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
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
以成江海。

在學習的過程中 不積累知識
要不斷積累知識 便不會成功
課文理解
第 3 段
下文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
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 排比
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
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 對偶
以成江海。

有助說理時增強氣勢,而且層次分明

形式整齊,讀起來鏗鏘悦耳
課文理解
第 3 段
持之以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良馬:不能一躍十步 朽木:半途而廢難以刻斷
劣馬:十天能走很遠 金石:堅持到底就能雕刻
課文理解
第 3 段
下文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 ?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對比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對偶

騏驥、駑馬步程
說明學習要持之以恆
朽木、金石雕刻
課文理解
第 3 段
蚯蚓 螃蟹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
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鱓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和強壯的筋骨

螃蟹有六隻腳和兩隻鉗子
課文理解
第 3 段 專心致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
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鱓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蚯蚓吃地面上的泥土,喝地底下的泉水

螃蟹要寄居在鮎魚或鱔的洞穴中,否則無處容身
課文理解
第 3 段

段落大意

指出學習的過程須不斷積
累知識,並說明學習的態
度——應持之以恆,專心
致志,切忌浮躁。
課文理解
主旨

本文以豐富的    說明學習的
比喻
意義、    和    ,從而
方法 態度
勸勉人們要不斷努力    ,
學習
增進    ,培養    。
知識 德行
技巧分析
技巧分析


內容容 作
作法法

辨析中心句,以 說 說
理解篇章內容及 明 理
說 的 手
主旨 明 方 正法
文 法 反:
的 : 論比
結 比 說喻
構 較 說
說 理
明 、
技巧分析
1 辨析中心句,以理解篇章內容及主旨
能概括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的句
中心句 子

第1段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 起提綱挈領之效 作者的主要觀點
 後文呼應此中心

 全文與學習有關 文章的中心思想
技巧分析
1 辨析中心句,以理解篇章內容及主旨
能概括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的句
中心句 子

第2段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 概括學習方法和關

 呼應首段的中心句
技巧分析
2 說明的方法
比較說明

比較兩者的速度和行走距離
騏驥 駑馬
說明學習的態度:持之以恆

比較兩種雕刻態度帶來的結果
朽木 金石
技巧分析
3 說理手法
比喻說理 第 1 段 學習的意義

青出於藍

冰寒於水 以 5 個具體的比喻,
說明學習能改變個人
輮木為輪
素質,使人增進知識
木受繩則直 和避免犯錯。

金就礪則利
技巧分析
3 說理手法
比喻說理 第 2 段 學習的方法和作用

登高博見

登高招手 以 5 個生動的比喻,
說明學習只要懂得善
順風呼喊
用外物,便可以彌補
借助車馬 天資的不足。

借助船隻
技巧分析
3 說理手法
正反說理 第 3 段 學習的方法和態度

積土成山

正面闡述 積水成淵
積善成德 學習必須經過
積累,以及要
不積跬步, 持之以恆。
無以至千里
反面闡述
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
技巧分析
4 重點重温
說明文的結構 總分式

總 提出全文要旨:學不可以已

說明學習的作用 分
運用比喻說理
和正反論說, 說明學習的方法 分
詳細闡釋事理
說明學習的態度 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