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2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

文言增潤二 儒道雙輝——文言鑒賞

《論仁、論孝、論君子》 

《論語》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內容分析

「論仁」 「論孝」 「論君子」

說明仁者的 說明子女應怎 說明君子為人處事應


品德修養。 樣善事父母。 有的態度,以及君子
與小人的分別。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第一則 「論仁」

原因 結果

不仁者沒有自我約束的能力,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久處窮困,就會為非作歹;
不可以長處樂」
長處安樂,就會驕奢淫逸。

仁是合情合理的行為,對仁者
來說,無論是「處約」還是 「仁者安仁」
「處樂」都應該行仁,他們
實行仁德便感到安心。

仁者與不仁者身處順逆的心境;仁者和知者行仁之別。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論仁」
第二則

一頓飯的時間
得到富貴的時候
君子在任何情況
倉卒匆忙的時候 都會堅守仁德
擺脫貧賤的時候
窮困遇到挫折的時候

仁者對富貴貧賤取捨以道,時刻堅持仁德方為君子。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第三則 「論仁」

仁 禮

人格修養的最高標準。 人的言語行為的規範。

克制一己的欲望,使言行合乎禮

「 仁」是由個人修養而得,克己復禮是實踐「仁」的主要途徑。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論仁」
第四則

不會
為了保存生命而損害仁德

志士仁人在面對生死抉擇

為了實行仁德而捨棄生命

實踐「仁」逹到極致的人,甘於獻出生命。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小結 「論仁」

仁者的品德修養

•仁者實行仁德便安心。

•仁者對富貴貧賤取捨以道,時刻堅持仁德。

•仁者會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語行為都合於禮。

•仁者堅持仁德,甘願為實行仁德而獻出生命。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論孝」
第五則

孟孫問我盡孝之道,我回答說,
不要違背禮節。

意思是:父母健在時,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
們;父母去世,依規定的禮節安葬他們。
孔子

子女侍奉父母,無論他們生前和死後,
都要合乎禮節。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論孝」
第六則

現在的所謂孝子,只說能事奉供養父母

至於狗、馬都能夠得到(食物來)飼養,
如果對父母不恭敬,這跟飼養狗、馬有
甚麼分別呢?

子女要用尊敬的
態度來奉養父母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論孝」
第七則

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婉言勸諫

看到自己的規勸沒有獲父母接納,仍要
恭敬地對待他們,不冒犯他們 子女要用委婉的
態度來規勸父母

因多次勸諫父母而勞苦,但不會怨恨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論孝」
第八則

父母的年齡,不能夠不時時刻刻記掛心上

一方面因父母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因父母
年事已高而恐懼

子女要時刻記住父母的年歲,
表現對父母的關愛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論君子」

君子

原則 心境

君子行事以忠誠和信實為主 君子無愧於心,所以
(第 9 則),做事以合義為原 不憂不懼(第 11 則)。
則,表現得守禮、謙遜、誠實
(第 14 則)。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論君子」

君子

言行 交友

君子有過錯也不怕改正(第 君子不結交品德比不上
9 則) 。君子以說得多,做 自己的人 (第 9 則) 。
得少為恥(第 13 則) 。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論君子」
君子與小人之別 心境

君子 小人

行事合乎義,無愧於心, 欲望多,為追求物欲而
所以心安理得(第 10 則)。 患得患失,所以惶惶不安。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論君子」
君子與小人之別 處事態度

君子 小人

「成人之美,不成之惡」 不成全別人做好事,幫助
(第 12 則),成全別人做 別人做壞事。
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內容分析

「論君子」
君子與小人之別 責任感

君子 小人

「求諸己」(第 16 則), 「求諸人」(第 16 則),


要求自己。 要求別人。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技巧分析

技巧分析

語 修
錄 辭

比對 偶對 問反 比排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技巧分析

語錄體

形式:
各章各自獨立,內容不相連

《論語》是孔子回答學生
和時人的問題,以及學生
之間互相討論的紀錄 語言:
文句簡短,用字淺白易懂,
含義深遠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技巧分析

修辭
對比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對比君子和小人的心境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對比君子和小人的處事
小人反是。」 態度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對比君子和小人的責任感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技巧分析

修辭

對偶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
「仁者安仁,知者利 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
仁。」 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去也。」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技巧分析

修辭

反問

「君子去仁,惡乎成
名?」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
哉?」 懼?」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技巧分析

修辭

排比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禮以行之,孫以出之,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信以成之」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