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沈复( 1763—1832 ),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中

国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一士族文人之家。未参加过
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
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
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
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古代将帅幕府中的参谋、书
记等属官 ) 。 46 岁随清使节出使琉球(位于日本西南部,
介于台湾和九州间的一个地區及古代國家), 47 岁到 48
岁退居故里, 49 至 60 岁馆于如皋 (rú gāo ,江苏省历
史文化名城 ) , 61 岁后返回故乡并终老于乡。
沈复擅长诗文,其笔调真挚,描写细致而情感深沉,
著有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书共六篇,故名“六记”。
卷五卷六,实为后人伪作,仍有不少遗失。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
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
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
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
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
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
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
之别院。
+
回想 童年 张开眼睛 细微的事物

余忆 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
它 常常
太阳 Miǎo 小

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发现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非常渺小的东西
都可以观察清楚。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所以经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雷鸣 仙鹤 这么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我心里 想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心中这样想,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
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抬起 看 硬 慢慢的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
lì 高亢得鸣
头 脖子 叫

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青山白云 果然

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把
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边
飞边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
在云头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拍手叫好。
在 一般高 观察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齐;神细视,以丛草
泥土 Hè 山沟 定神

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游其中,怡然自得。
Lì 小石

神游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
  
(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全神贯注的观察。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
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当做山丘,低洼的地方当作
沟谷,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有一天 这里指性质浓厚 原来

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
移开

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癞蛤蟆

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
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
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
被癞蛤蟆吞进肚里。
我 因惊恐而张着嘴的样子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
正 吓到 赶走

之别院。

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
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几
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非常渺小的东西都
可以观察清楚。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
经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心中这样想,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
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
此都僵硬了。(有时)我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
喷它,使它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
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
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全神贯注的观察。把繁
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
的地方当做山丘,低洼的地方当作沟谷,想象在里面游历的
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
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
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
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
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
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鉴赏分析
本文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
癞蛤蟆的趣事,表现了作者童年时的欢乐。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是观物者的主观体
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文中所说
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微之物,由于作者儿时视力极好,
加上“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诱发了儿童的好
奇心和想像力,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意趣即由此生成。
当然,产生这种物外之趣,主要是由作者当时特定的年龄所
决定的。作者所写之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
由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想象,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像力
和天真烂漫的情趣,因而所写之景显得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
趣。
课文理解
研讨与拓展

儿时的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
他也热爱生活,并对生物很有爱心。
作者把“群蚊飞舞”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作者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
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就像鹤唳云端一
样,令人怡然称快。他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
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
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
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
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作者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
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我从这些趣事得到的启示是:我们要以一颗爱心和一双慧眼感受与
观察人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情趣。
儿时的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
的想象力,而且他也热爱生活,并
对生物很有爱心。
不相同。因为儿童的经历少,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新
鲜感和好奇心,因此想象力和观察力很强,并以趣
味的视角看待平常的事物,自得其乐;成人的人生
历练多,生活的责任感和压力促使他们的处事态度
变得成熟稳重,因此不容易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来
丰富自己的生活。
夸张修辞手法。作者将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
说明作者观察得入神,从而产生超出物外的乐趣。
另外,此“庞然大物”也是相对于“二虫”而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