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9

30O

M q
B
A C D 2 个物体
60O
l l l l

a F
D
3 个物体
a
B C
a a
§2-5 物体系的平衡 · 静定和超静定问题
1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静定独立平衡方程数目:

平面汇交力系
 F x 0
两个独立方程 , 只能求两个独立未知数。
F y 0

力偶系 M  0一个独立方程,只能求一个独立未知数。
i

F  0 x

平面任意力系  F  0 三个独立方程,只能求三个独立未知数。
y

 M (F)  0 O

平行力系  F  0 两个独立方程 ,
y
只能求两个独立未知数。
 M (F)  0
O
特别当一个物体时:

独立平衡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定问题
(可求解)。

独立平衡方程数目 < 未知数数目时,是超静定问题


(应用刚体静力学不可求解)。(或称静不定问
题)
物体系统(物系):由若干个物体通过约束
所组成的系统叫物系。

物系(设物系中有 n 个物体)平衡的特点:

① 物系平衡(设物系中有 n 个物体)
② 物系中每个单体也是平衡的。每个单体
的受力图可列 3 个(设为平面任意力系)
平衡方程,整个系统可列 3n 个方程。
当物系:
独立平衡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定问题(可求解)

独立平衡方程数目 < 未知数数目时,是超静定问题。


(或称静不定问题)

特别当一个物体时:
独立平衡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定问题(可求解)

独立平衡方程数目 < 未知数数目时,是超静定问题。


(或称静不定问题)
物系是超静定问题吗?

30O
M q
B
A C D
60O
l l l l
物系平衡的特点:
① 物系静止(设物系中有 n 个物体)
② 物系中每个单体也是平衡的。每个单体
的受力图可列 3 个平衡方程(设为平面任
意力系) ,整个系统可列 3n 个方程。

解物系问题时一般受力分析的方法:
方法 1, 受力图个数——由整体 + 局部组合
方法 2, 受力图个数——各个局部受力图组合
解静定物系问题时的主要步骤为:
① 依题意先观察原图,再选研究对象;
方法 1, 受力图——由整体 + (和)局部受力图联合解题
方法 2, 受力图——各个局部受力图联合解题。
② 先注意分析是否有二力构件 , 使约束反力简化。
③ 应用方法 1 ,观察整体受力图能否解约束反力
④ 应用方法 2 ,从已知力,简单受力的物体先求解约束反力。
⑤ 由每个受力图应该知道几个未知反力 , 判断是什么力系,
决定独立平衡方程数目,从而决定求解未知反力的数目。
⑥ 求解未知反力时 , 观察受力图哪个容易求解 , 先列写平衡
方程求解。难题往往是 A 受力图解一个未知反力(其余未
知反力或不必解,或暂时解不出),再去解
B 受力图的未知反力。
例 2-10

已知 :DC=CE=CA=CB=2l, R=2r=l, P , 各构件自重不计 ,
  450.
求 :A,E 支座处约束力及 BD 杆受力 .
解: 取整体 , 画受力图 .
5
M E 0  FA  2  2l  P  l  0
2

F x 0 FEx  FA cos 45 0  0

 Fy  0 Ey   0
0
F P FA sin 45
5 2 5 13
FA   P FEx  P FEy  P
8 8 8
取 DCE 杆 , 画受力图 .

 M C  0 DB
  2l  FK  l  FEx  2l  0
0
F cos 45
3 2 (拉)
FDB  P
8
思考 2-13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 P 和 a.
求:支座 A , B 处约束力 .
解题思路:

先分析整体 FBx FAx

再分析 BC FBy FAy

总结:

一般先分析整体;
一般不拆滑轮;
矩心尽量取在较多未知力的交点上;
投影轴尽量与较多未知力相垂直。
思考 2-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 P , l , R.
求:固定端 A 处约束力 .
解题思路:

先分析杆 CD FBC

再分析杆 AB FAx FAy MA

总结:

二力杆的分析;
一般不拆滑轮。
例 2-11 已知 : F=20kN, q=10kN/m, M  20kN  m, l=1m;

求 : A,B 处的约束力 .

解 : 取 CD 梁 , 画受力图 .

M C 0

l
FB sin 60  l  ql   F cos 30   2l  0

FB=45.77kN
取整体 , 画受力图 .

F x 0
FAx  FB cos 60  F sin 30  0
 

F y 0
FAy  FB sin 60  2 ql  F cos 30  0

M A 0
M A  M  2 ql  2l  FB sin 60  3l  F cos 30   4l  0
M A  10.37kN  m FAx  32.89kN FAy  2.32kN
解:受力图 30O 30O
FAy FCy
M q
B B
FAx
D C FCx D
A C FB
MA FB
60 O 60O
l l l l

FAy FCy
M q
FCx
基本部分──物系中能独立承受载荷
FAx
A C
并保持静定平衡的部分
MA 附属部分──不能独立承载的部分
这类问题通常是先研究附属部分,
再计算基础部分。
例 2-15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 a ,
M  Fa ,F1  F2  F .

求: A , D 处约束力 .
解: 以 BC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

M B 0 FCy  2a  F1a  M  0

F y 0 FBy  FCy  F1  0

FCy  F FBy  0

以 AB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

M A  0 FBx '2a  FBy '2a  F2 a  0

F x 0 FAx  FBx '  0

F y 0 FAy  FBy ' F2  0


1
FBx '  FAx  F FAy  F
2
再分析 BC.

F x 0 FCx  FBx  0

1
FCx   F
2

以 AB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

F x 0 FDx  FCx '  0

F y 0 FDy  FCy '  0

M D  0 M D  FCy '2a  FCx '2a  0

1
FDx   F FDy  F M D   Fa
2

例 2-12 已知: OA  R, AB  l , F , 不计物体
自重与摩擦 , 系统在图示位置平衡 ;
求: 力偶矩 M的大小,轴承 处的约束
O
力,连杆 受力,冲头给导轨的
AB
侧压力 .

解: 取冲头B , 画受力图 .

F y 0 F  FB cos   0

F x 0 FN  FB sin   0
F Fl FR
FB   FN  F tan  
cos  l 2  R2 l 2  R2
取轮 , 画受力图 .

F 0x
FOx  FA cos   0

 Fy  0 FOy  FA sin   0

M O 0 FA cos   M  0

FR
FOx   FOy   F
l R
2 2

M  FR
例 2-16 已知: a ,b ,P, 各杆重不计, C,E 处光滑;
求证: AB 杆始终受压,且大小为 P.

解: 取整体,画受力图 .
 Fx  0 FAx  0
ME  0 P  (b  x )  FAy  b  0
P
FAy  (b  x )
b
取销钉 A ,画受力图

 Fx  0 FAx  FADCx  0
 Fy  0 FAB  FAy  FADCy  0
FADCx  0
取 BC ,画受力图 .

MB  0 F  b  Px  0
C
'

x
F  P
C
'

b
取 ADC 杆,画受力图 .
b b
MD  0 F '
ADCy   FC   0
2 2
x
'
F
ADCy  FC  P
b

FAB   P ( 压 )
例 2-17
已知 : P=60kN, P1=20kN, P2=10kN, 风载 F=10kN,
尺寸如图 ;
求 : A,B 处的约束力 .
解: 取整体 , 画受力图 .

 M  0 12 FBy  10 P  6 P1  4 P2  2 P  5 F  0
A

 F  0 FAy  FBy  2 P  P1  P2  0
y

 F  0 FAx  F  FBx  0
x

FAy  72.5kN
FBy  77.5kN
FAx  FBx  F
取吊车梁 , 画受力图 .

MD  0 8 FE'  4 P1  2 P2  0

FE'  12.5kN
取右边刚架 , 画受力图 .
M C 0

6 FBy  10 FBx  4P  FE   0

FBx  17.5kN
FAx  7.5kN
例 2-19
r, R=2r,  20 ;

已知 : P2=2P1 , P=20P1 ,

求 : 物 C 匀速上升时,作用于小轮上的力偶矩M ,
轴承 A , B 处的约束力 .
解: 取塔轮及重物C, 画受力图 .
Pr
M B  0 Ft  R  P  r  0 Ft 
R
 10P1
Fr
由  tan 20
Ft
Fr  Ft  tan 20  3.64 P1

F x 0 FBx  Fr  0

 Fy  0 FBy  P  P2  Ft  0

FBx  3.64 P1 FBy  32P1


取小轮,画受力图 .

F 0
x
FAx  Fr '  0

 Fy  0 FAy  Ft ' P1  0

M  0
A
M  Ft 'r  0

FAx  3.64 P1
FAy  9P1
M  10 P1r
例 2-23 已知: P=10kN ,a , 杆、轮重不计;

求: A ,C 支座处约束力 .

解: 取整体,受力图能否这样画?
取整体,画受力图 .
 M C  0 4 aFAx  8.5aP  FT a  0

FAx  20kN
 Fx  0 FAx  FCx  0
FCx  20kN
 Fy  0 FAy  FCy  FT  P  0
取 BDC 杆(带着轮)
 MB  0
4aFCy  FT  3a  FT 1  a  FCx  4a  0

FCy  15kN FAy  10kN

取 BDC 杆(不带着 取 ABE (带着 取 ABE 杆(不带着


轮) 轮) 轮)
例 2-24 已知: P , a , 各杆重不计;
求: B 铰处约束力 .

解: 取整体,画受力图
 MC  0  FBy  2 a  0

FBy  0
取 DEF 杆,画受力图
 M D  0 FE sin 45  a  F  2 a  0
 Fx  0 FE cos 45  F  0
 '
Dx

ME  0 FDy 'a  F  2a  0


FE sin 45  2 F FDx'  FE cos 45  2 F FDx'  2 F
对 ADB 杆受力图

MA  0 FBx  2 a  FDx  a  0


FBx   F
例 2-26
已知: q ,a ,M , 且 M  qa 2 ,
P 作用于销钉 B 上;
求:
固定端 A 处的约束力和销钉 B
对 BC 杆、 AB 杆的作用力 .

解:取 CD 杆,画受力图 .

MD  0
a
FCx  a  qa   0
2
1
FCx  qa
2
取 BC 杆(不含销钉 B) ,画受力图 .

 Fx  0 FBCx  FCx'  0
 MC  0 M  FBCy a  0
1
FBCx  qa FBCy  qa
2
取销钉 B ,画受力图 .
 Fx  0
'
FABx  FBCx
'
0
 Fy  0 '
FABy  FBCy
'
P0
1
F'
ABx  qa '
FABy  P  qa
2
1
FABx   qa FABy   ( P  qa )
2
取 AB 杆(不含销钉 B ),画受力图 .

1
 Fx  0 FAx   q  3a  FABx  0
2
FAx   qa
 Fy  0 FAy  FABy  0
FAy  P  qa
MA  0
1
M A   q  3a  a  FABx  3a  FABy  a  0
2
M A  ( P  qa ) a
解静定物系问题时的主要步骤为:
① 依题意先观察原图,再选研究对象;
方法 1, 受力图——由整体 + (和)局部受力图联合解题
方法 2, 受力图——各个局部受力图联合解题。
② 先注意分析是否有二力构件 , 使约束反力简化。
③ 应用方法 1 ,观察整体受力图能否解约束反力
④ 应用方法 2 ,从已知力,简单受力的物体先求解约束反力。
⑤ 由每个受力图应该知道几个未知反力 , 判断是什么力系,
决定独立平衡方程数目,从而决定求解未知反力的数目。
⑥ 求解未知反力时 , 观察受力图哪个容易求解 , 先列写平衡
方程求解。难题往往是 A 受力图解一个未知反力(其余未
知反力或不必解,或暂时解不出),再去解
B 受力图的未知反力。
作业: 2-28 , 2-32 , 2-3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