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7

第 7 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导言: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在传承中创新。南北朝时期在察
举制基础上创建了九品中正制,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奠定了基础;中枢政务
机构在三公九卿的框架内逐渐形成了三省制的雏形,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
制奠定了基础;北魏创立的租调制则为隋唐所直接继承,但唐中后期由于土
地兼并严重,租庸调制难以为继,逐渐被两税法所取代。

第一 PPT 模板网 -WWW.1PPT.COM


一、选官制度

先秦时期 世卿世禄制 标准:血缘关系

两汉时期 察举制 标准:品德、才能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标准:家世、道德和才能


一、选官制度
1 、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

据材料分析九品中正制设立的背景?
一、选官制度
1 、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
( 1 )含义: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
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
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 2 )影响: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士族的
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据材料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3 、隋唐时期:科举制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3 、隋唐时期:科举制
( 1 )创立: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
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规定:士人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
得由公卿大臣推荐,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
定期赴试。这从侧面体现了科举取士

A. 为了加强专制需要
B.
C.
仍受门阀制度影响
认可才能的唯一性 B
D. 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 2 )发展:①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②
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③唐玄宗任用高官
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科举考试图
( 3 )影响: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
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据材料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选自宋代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 盛于贞观、永徽 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
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
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
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二、三省六部制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辅助决
策,行使权力。

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
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
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
发展成形。
2 、隋唐时期
( 1 )创立: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 ( 杨坚 ) ( 541—604 年)
( 2 )职权:中书省(隋称内史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
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
皇帝 讨论回答:唐朝宰相与秦朝相比 ,
权力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减少了,相权被一分为三:决策权、

( 行
( 议

中) 尚 门
审议权、执行权。
)起 负 )封
草 责 驳

书 执
书 审

省 省 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想一
想: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
书面处理方案。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
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任务
依次分配到属下部门。
请问,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14
C 吏部 A. 科举、文教、祭祀

E 户部 B. 水利屯田、建筑营造

A 礼部 C. 官员业绩考核、选拔

F 兵部 D. 司法、监察、刑狱

D 刑部 E. 人口、田赋、民政

B 工部 F. 军籍、练兵、征战
政事堂: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
的范围。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
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材料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
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
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
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 《新唐书》
据材料,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后来,改为中书门下,
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
( 3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对后世影响深
远。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
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
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 《资治通鉴》

历史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
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
以上三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政治体制?反映了怎样的趋势?
三、赋税制度
1 、魏晋时期
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
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3 、唐初
租庸调制。
( 1 )内容: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 21—59 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
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2 )影响:以
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结合地图,从“租庸调”到“两税法”,唐朝赋税制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4 、唐中后期
两税法。
( 1 )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
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
降。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780 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
税法。
( 2 )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
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 3 )影响: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
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
身控制。
租庸调、两税法对比表
租庸调 两税法
征收依据 政府依据授田记录向人民征收租庸调 中央政府确定总税额分配到
各地征收
征收标准 不论贫富,一律缴纳定额的租庸调 无论主户,客户都编入居住
地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
多少定出户等

征收方式 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为 每户按田亩纳米粟


“租”
每丁每年要向国家纳绢二丈,帛三两 每户依户等缴纳户税
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为“调”
每丁每年要为国家服力役二十天,国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捐、
家若不需要其服役,每丁可“纳绢代 杂税,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
役”,称为“庸
唐朝注重法律的制定。流传
到今天的《唐律疏议》,在中国
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重要影
响。
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初步了
解《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及其
在法制史上的地位。
参考资料
可以在下列情况使用 不可以在以下情况使用
 不限次数的用于您个人 / 公司、企业的商业演示。  用于任何形式的在线付费下载。
 拷贝模板中的内容用于其它幻灯片母版中使用。  收集整理我们发布的免费资源后,刻录光碟销售。
PPT 模板下载: www.1ppt.com/moban/ 行业 PPT 模板: www.1ppt.com/hangye/
节日 PPT 模板: www.1ppt.com/jieri/ PPT 素材下载: www.1ppt.com/sucai/
PPT 背景图片: www.1ppt.com/beijing/ PPT 图表下载: www.1ppt.com/tubiao/
优秀 PPT 下载: www.1ppt.com/xiazai/ PPT 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Word 教程: www.1ppt.com/word/ Excel 教程: www.1ppt.com/excel/


资料下载: www.1ppt.com/ziliao/ PPT 课件下载: www.1ppt.com/kejian/
范文下载: 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 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 www.1ppt.com/jiaoan/ PPT 论坛: www.1ppt.c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