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甲部 文言知識

古代漢語詞匯的數量比較少,因此,古人會通過引申、打比喻等方法,豐富已有

詞匯的意義,使一個詞語具有多個相互關聯的意義。例如「度」字除了解作推測、量
度外,還有創制的意思,如姜夔《揚州慢》中的「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更可作量
詞用,表示次數,如辛棄疾《青玉案 • 元夕》中的「眾裏尋他千百度」。

練 習一
試指出下列各句中帶 • 詞語的意義,把代表正確答案的英文字母寫在 內。
1 除
A 台階   B 清理   C 剷除   D 拜官授職

(1) 趙王掃除自迎。(司馬遷《史記 • 魏公子列傳》)


4

(2) 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諸葛亮《出師表》)
4

(3) 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文天祥《指南錄 • 後序》)


4

(4) 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張溥《五人墓碑記》)
4

2 行
A 施展   B 趕路   C 品行   D 將要

(1) 行者休於樹。(歐陽修《醉翁亭記》)
4

(2) 官知止而神欲行。(莊子《庖丁解牛》)
4

(3) 感吾生之行休。(陶淵明《歸去來辭》)
4

(4) 性行淑均,曉 軍事。(諸葛亮《出師表》)


4

3 負
A 辜負   B 依仗   C 背着   D 違背

(1) 秦貪,負其彊。(司馬遷《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


4

(2) 步行負弓矢從者百餘人。(魏禧《大鐵椎傳》)
4

(3)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司馬遷《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


4

(4)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司馬遷《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


4

2
一詞多義
4 固
A 堅決   B 本來   C 頑固   D 堅固


(1) 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司馬光《赤壁之戰》)
4

(2)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列子《愚公移山》)
4

(3) 藺相如固止之。(司馬遷《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


4

(4)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袁枚《黃生借書說》)
4

5 盡
A 完了   B 全部   C 極點   D 竭盡

(1)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蒲松齡《狼》)
4

(2) 觸草木盡死。(柳宗元《捕蛇者說》)
4

(3) 子謂《韶》
:「盡美矣,又盡善也。」
(《論語 • 八佾》)
4

(4) 其謀臣皆不盡其忠也。(韓非子《初見秦》)
4

6 兵
A 戰爭   B 壯丁   C 兵器   D 軍隊

(1)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諸葛亮《出師表》)
4

(2) 可汗大點兵。(《木蘭辭》)
4

(3) 兵連禍結三十餘年。(《匈奴傳》)
4

(4) 趙兵果敗,括死軍覆。(劉向《趙將括母》)
4

練 習二
試指出下列各句中帶 • 詞語的意義,把適當的答案寫在 _____ 上。
1 益

(1)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4

(2)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4

(諸葛亮《出師表》)

(3)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韓非子  
• 喻老》)
4

(4) 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柳宗元《黔之驢》)
4

3
甲部 文言知識

2 伐

(1)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白居易《賣炭翁》)
4

(2) 十年春,齊師伐我。(《左傳 • 曹劌論戰》)


(3) 口誅筆伐。(汪廷訥《三祝記》)
4

(4) 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司馬遷《史記 • 魏公
4

子列傳》)

3 已

(1)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4

(2)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柳宗元《捕蛇者說》)
4

(3)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呂氏春秋 • 察今》)


4

(4)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諸葛亮《隆中對》)
4

4 故

(1) 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 為政》)


4

(2) 吳不亡越,越故亡吳。(《戰國策 • 秦客卿造謂穰侯》)


4

(3) 三日斷五疋,大人故嫌遲。(《孔雀東南飛》)
4

(4) 求也退,故進之。(《論語 • 先進》)


4

(5) 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司馬遷《史記 • 廉頗
4

藺相如列傳》)

5 會

(1)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范仲淹《岳陽樓記》)
4

(2) 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司馬遷《史記 • 魏公子列傳》)


4

(3) 會其怒,不敢獻。(司馬遷《史記 • 項羽本紀》)


4

(4) 適逢其會。(文康《兒女英雄傳》)
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