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基督教崇真中學

中三級 中國語文科
單元九 文學欣賞:小說 教師版
《孔明借箭》導學案

封面設計:試用「合體字」的方式,將你閱畢此文的內容概括出來。

姓名:___________ 班別:___(  )

第 1 頁,共 15 頁
學習重點:
1. 認識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襯托及說話描寫。
2. 認識小說的情節安排: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3. 認識篇章的因果結構、懸念。

學習難點:
1 如何運用懸念將故事情節逐步推進,引人入勝?
2 利用人物對比、結構跌宕將情節表達出來。

一、初讀文章:
(一) 各組分工尋找以下資料,並將資料貼在學文集內。
組員 尋找資料
1 何謂小說?何謂章回小說?
2 羅貫中的生平
3 時代背景
4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分別
何謂小說?

小說是一種敍事性的文學體裁,以多種敍述與描寫的方式來塑造人物、描繪場景和鋪排情節。

(1) 人物塑造:要使人物形象活現讀者眼前,小說作家常以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和心理
描寫等方法來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運用心理描寫,可通過人物的內心獨白來直接交代,也可
從人物的神情、動作、姿態等間接暗示。除了直接刻畫人物外,還可以通過相關的人和事,間
接描寫人物的特質。
(2) 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環境描寫包括歷史 背景、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具體場所等的描寫。
場面描寫是重點描寫在一個特定時 間、地點裏的環境、氣氛,以至各類人物的 活動。小說適
量地加入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皆有助烘托氣氛。
(3) 情節安排:情節是指事情的經過和變化,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情節的巧妙安排
有助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

何謂章回小說?
章回小說分章、分回敘事。正文之前或有「楔子」。每章每回有撮舉要旨的回目,歸納情節梗概,
回目多由雙句組成,對仗工整,辭藻精鍊。每回常以詩歌開場結尾,中間敘事,也多加插詩詞韻
文。詩詞作用是總結或引起內容、品評人物、渲染氣氛。

第 2 頁,共 15 頁
每回有開端語和結束語,開頭常用「話說」、「卻說」、「且說」引出正文,每回結尾慣用「欲
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字眼,之後多用「正是」帶出偶句作結。內文有時夾有「看官」、
「諸公」的稱呼。

部分章回小說繼承話本小說的傳統,基本上以白話寫成。

第 3 頁,共 15 頁
羅貫中的生平:
文章體裁 章回式歷史小說
羅本,字彥直﹝或是道本﹞,號湖海散人,
作者
貫中﹝為作雜劇及小說時用的筆名﹞
趙寶峰﹝名偕﹞,字子永,
師事
為趙宋宗室,理學家
兄長 羅彥威
作者出生年代 約一三三零年至一四零零年
時代 元朝末年至明朝初
出生地 山西省太原縣﹝主要活動在浙江省錢塘縣﹞
作者職業 小說家、戲曲家,曾參加反元活動﹝此未必真確﹞
作品 據傳,他編寫了數十種小說;現存的有三國
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另外他
還作有戲曲三篇,不過現存只有元太祖龍虎風雲會。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吸取話劇本﹝說書藝人的話本﹞、戲曲
﹝元雜劇中的三國戲﹞中三國演義的精采內容,再參照
本書取材說明 三國志 的歷史資料﹝如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注文﹞,
再加上其他史書,如朱熹《通鑒綱目》,結合自己的生活
體驗和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寄託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而
寫成的。
這書講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草莽英雄、封建諸侯爭著
本書內容概要 謀奪天下,演成魏、蜀、吳三國相爭,最後以魏平定蜀,
魏將篡魏、建晉,再滅吳作結。
故事中作者塑造了不少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
本書值得 關羽,張飛,周瑜等人物形象,各個人物所有的獨特性格,
欣賞之處 都是可以從字裏行間明顯地看出來‧‧‧‧‧‧
總的來說,本書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小說。

第 4 頁,共 15 頁
羅貫中,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與人寡合,生卒年代約當元末明初,關於他的史料
十分缺少,根據元末明初賈仲名的《錄鬼簿續編》提到,羅貫中的樂府、隱語極為清新。據傳
說,他曾參加反元革命,且和當時反元勢力張士誠有過接觸。明朝建立之後,羅貫中專心致力
於創作通俗文學。包括小說、戲曲數十種。其中小說作品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兩朝
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以及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都署名羅
貫中所作。

羅貫中 7 歲開始在私塾學四書五經。14 歲時母親病故,於是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


意。但是羅貫中對商業不感興趣,在父親的同意下,他到慈谿隨當時的著名學者趙寶豐學習。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 年),羅貫中辭別趙寶豐,到張士誠幕府作賓。第二年在羅貫中的
建議下,張士誠打敗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進攻。同年,張士誠的弟弟兵敗被元朝俘虜,張
士誠只好投降。降元後,張士誠貪圖享樂。到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看到蒙古人沒落,又再次
稱王。包括羅貫中在內的許多幕僚都建議暫緩稱王,但是不被採納。羅貫中自此對張士誠失去
了信心,返回老家。

路上他遇到同鄉賈仲明,得知父親已經逝世,繼母改嫁,便不再打算回老家。在河陽山(今日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他遇到了正在撰寫《水滸傳》的施耐庵。羅貫中非常贊同他寫書勸世的
主張,於是拜施耐庵為師[15]。此後,羅貫中一直陪伴在施耐庵旁邊,幫助抄寫書稿。隨後自己
也開始撰寫《三國演義》,並得到了施耐庵的許多指點。

另說:羅貫中也在張士誠處任職[16],士誠敗歿,奉朱元璋令,遂專心著作出三國演義,感化風
俗人心。

元惠宗至正二十六年春(1366 年),羅貫中的老師趙寶豐去世。羅貫中趕往慈谿祭奠。幾個
月後,施耐庵為躲避兵亂全家遷往了興化。羅貫中找不到施耐庵,就在河陽山繼續寫《三國演
義》。

當羅貫中打聽到施耐庵下落,準備投奔時,正巧趕上施耐庵因《水滸傳》而被朱元璋禁錮。於
是羅貫中趕往金陵,找到了施耐庵的好友劉伯溫幫忙營救。經過一年多後,施耐庵終於出獄。
羅貫中僱船送他回興化。但是由於施耐庵途中染病,羅貫中陪伴他在淮安養病。不久施耐庵去
世,羅貫中幫忙料理了喪事,然後帶著《水滸傳》書稿去福建建陽找人刻印。

但是在建陽無人敢承印《水滸傳》。他沒有辦法,只好到杭州暫時住下。在這裡他整理修改了
《水滸傳》,也有人說《水滸傳》後三十回就是這時完成的。同時他還改定了自己的《三國演
義》,又寫了《三遂平妖傳》二十回,病逝在杭州。

第 5 頁,共 15 頁
時代背景:
三國時代背景
三國時期是一個混亂和割據的時期,形成了以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從漢
代四百年太平時期到四百年混亂的過渡時代,也可說是魏晉南北朝大紛亂的開端。
三國的軍事實力以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 三國疆域,大體魏得北方,蜀得西南
地區,吳得東南地區。
東漢末年,由於統治者政權由於不斷更迭和動搖,以致於朝綱紊亂,政治腐敗到了極點,而
社會上流民遍地,暴動不斷出現。 曹操初據有兗州,複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勢力漸強。
他又將洛陽的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優勢。建安五年(200),袁
紹與曹操在官渡展開決戰,曹操大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的軍事集團。而劉備和孫權則分據西
南和東南之地。
曹操為繼續完成其一統天下的雄心,于建安十三年(208)率軍南下,占荊州,與在長江中
下游的孫權對壘。此時正在流亡中的漢皇室後代劉備也起兵欲興漢室,則率荊州的殘餘勢力與
江東的孫權結合,形成孫劉聯合抗曹的形勢。劉備派軍師諸葛亮到孫權處說孫出兵,孫、曹大
軍在赤壁會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劉備得以佔據荊州,後入成都。建安二十五年(220)
操死,子曹丕取代漢獻帝,建國號魏。次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一般稱蜀或蜀漢)。
西元 229 年,吳王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三國分立時代正式開始從此,曹、孫、劉三大勢
力成鼎足之勢。
~出自三國簡史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其中以曹操勢力最大。劉備與孫權聯合對抗曹操。諸葛亮是劉備的謀臣 ,
周瑜是孫權的統帥。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要設計殺害…….諸葛亮既要戰勝曹軍,又要防
範周瑜的加害,他會如何應付呢?

第 6 頁,共 15 頁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分別:
(a)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說,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述三國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實,而是一部
經過藝術構思和藝術加工的文學作品,它有助於我們瞭解封建社會的歷史。它一定程度地
描寫了封建統治者之間的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場景,反映了當時某些歷史情
況;暴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某些罪惡。但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宣揚
封建正統觀念,同時還歌頌封建統治者;鼓吹神權思想和封建迷信,對諸葛亮等人物的才
能,大肆渲染,描寫成超凡的『先知』、『天命』;提倡封建道德,特別宣揚『忠』、
『義』等。

取材於歷史,又不為歷史事實所限制,是三國演義創作方法的一個特點。作者成功地塑造
了一些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藝術成就是出色的。

情節方面,例如「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
「火燒赤壁」、「關公五關斬六將」、以及「空城計」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至於三國人物方面,忠勇雙全的關公、神機妙算的孔明、以及亂世奸雄曹操,更是《三國
演義》之中描寫得最成功的人物。 (b)三國志,晉朝陳壽撰,六十五卷,南朝宋裴松支注,
記載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分為魏、蜀、吳三志,二十四史之一。 作者 1 陳壽(西元2
33~297),字承祚,晉朝安漢人(今四川省南充縣),少舉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國志。
作者 2 裴松之(西元372~451) 自世朝,南朝宋文喜人,注本有三國志、又著晉紀、
文論等。

(二) 介紹《三國演義》人物的性格特徵: (見工作紙)

第 7 頁,共 15 頁
二、再讀文章:
(一) 以下是《孔明借箭》的脈絡,試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答案。
情節安排 內容 人物特點
周瑜委派諸葛亮 十日內監造十萬 突顯諸葛亮
枝箭 ,諸葛亮反而提議 三天內 神機妙算、運籌
辦妥 。 帷幄
發展
幄 的將才。

周瑜打算命 軍匠故意延遲,又不提供 表現了周瑜


足夠材料 ,並派魯肅探聽虛實。 陰險 的性格。

諸葛亮向魯肅 借船 ,請他束好 草
人 ,並請他不要將此事告知周瑜。
發展

到了第三日,諸葛亮 邀請魯肅前
往取箭 。




箭 諸葛亮與魯肅往 曹操水寨 ,擂鼓吶喊。

魯肅恐怕曹軍會出兵還擊;諸葛亮卻預料曹 以魯肅的 驚

高潮 操 不敢在濃霧中出兵 ,他們只管 恐 ,反襯諸葛


飲酒取樂 。 亮的 鎮定 。

曹操怕有 埋伏 ,不敢輕舉妄動,只在寨 顯示曹操 心思


前 放箭 。諸葛亮 成功借箭 細密 ;諸葛亮
而回 。 料事如神 。

(二) 段意與主旨諸葛亮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就 借得十萬 顯示諸葛亮 機


試寫出課文中各意義段的段意,然後歸納段意成主旨。
多枝箭 ,避過 周瑜的加害 。 智過人 。
結果
結構 段落 段意
周瑜大驚,慨歎 諸葛亮神機
妙算 ,自愧不如。
第 8 頁,共 15 頁
開端 周瑜設下圈套,要使諸葛亮因趕不及造箭而受罰,諸葛亮接受任務,
1 周瑜命令軍匠故意拖延,同時派魯肅探聽虛實。

發展 諸葛亮要求魯肅暗中借出二十隻船,但不願意透露原因。在造箭期
限的最後一天,諸葛亮邀請魯肅上船,聲稱要去「取箭」。
2-3

高潮 諸葛亮的船隊駛入曹軍水寨,並下令作勢進攻,曹操在重霧中不敢
輕舉妄動,只好下令士兵向江中放箭,諸葛亮麾下各船受箭而回。
及後,諸葛亮對魯肅說自己早已看穿周瑜借刀殺人的詭計。
4-6

結尾 寫周瑜得知詭計 失敗 ,震驚之餘,也慨歎諸葛亮 神機妙算,自


7
愧不如。

第 9 頁,共 15 頁
主旨:敍述諸葛亮成功從 曹操軍隊 取得十萬枝箭,化解 被盟軍統帥周瑜處死 的危
機,表現了諸葛亮以大局為重的風度及神機妙算、 運籌帷幄的軍事才華。

第 10 頁,共 15 頁
三、深讀文章:
1. 作者在文中運用了人物的對話來反映說話者的性格特徵。試根據課文內容,填寫下列表格。 (7 分,
每項 1 分) (設題目標:複習小說的人物塑造技巧) (閱讀能力層次:伸展)
說話者 對話內容 性格特徵
孔明 怎敢戲都督!願納軍令狀:三日不辦,甘 自信
當重罰。
吾料曹於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 具膽識
取樂,待霧散便回。
周瑜 此人決不可留!吾決意斬之! 小器/心胸狹窄
吾自有公道斬之,教他死而無憾。 工於心計
我只分付軍匠人等,教他故意延遲,凡應 陰險
用物件,都不與齊備。如此,必然誤了日
期。那時定罪,有何理說?
魯肅 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 膽小
曹操 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 謹慎
輕動。可撥水軍弓弩手亂箭射之。
(答案僅供參考,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2. 作者在文章中怎樣運用襯托手法來描繪人物的性格特徵?試根據課文內容,填寫下列表格。 (10 分,每項 1 分) (設


題目標:複習小說的人物塑造技巧) (閱讀能力層次:伸展)
事 件︰

在第三天四更時分,孔明率船隊靠近曹操水寨,又在船上擂鼓吶喊。
人物 人物的反應
孔明 認為曹軍在濃霧中必定不敢出兵,然後與魯肅在船上酌酒取樂 。

魯肅 大驚,擔憂曹軍派船出擊。
曹操 以為敵軍有埋伏,下令不可輕舉妄動,只是在岸邊放箭。

由此可見,作者以魯肅的膽小,襯托孔明的膽識過人;又以曹操的謹慎,襯托孔明的自信。

理解分析
設題目標:掌握小說的情節安排。
3 諸葛亮巧施妙計,一次又一次化解危機。試推測在以下各個情境中諸葛亮的想法。【引申】
(1) 諸葛亮洞悉周瑜的反間計,他為甚麼責怪魯肅不替他隱瞞這件事?
(2 分)
諸葛亮先責怪魯肅不替他隱瞞得悉反間計一事,招致周瑜陷害,使魯肅心生歉意,然後
請求他襄助,他便難以推卻,以及不敢向周瑜提及借船之事。
(2) 為甚麼諸葛亮不向魯肅透露借箭的計劃?(1 分)

第 11 頁,共 15 頁
以免魯肅告訴周瑜,破壞他的計劃。
(3) 為甚麼諸葛亮不擔心曹操引兵出擊?(1 分)
他特別選一個大霧的晚上借箭,就是預料曹操在重霧中必不敢出,不會識破他的計劃。
(4) 為甚麼諸葛亮不擔心周瑜識破他的計劃?(2 分)
因為他認為周瑜是個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
的庸才,只要魯肅沒有告訴周瑜借船之事,周瑜便不會識破借箭的計劃。

設題目標:掌握小說的情節安排。
4 小說往往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追看下文。以下是《孔明借箭》中的兩個例子,試分析作者怎
樣設置懸念。(4 分)【整合】
例子 懸念
(1) 諸葛亮答允周瑜交出十萬枝箭,這件任務看來沒有可能完成,諸葛亮看似要把自己推
並主動要求限期由十日減至三 向絕境。這吸引讀者看下去,了解諸葛亮如何盤算。
日,最後更立下軍令狀。
(2) 諸葛亮請魯肅預備船和草人而 事情極不尋常,引人猜測孔明的行事動機,因而追看
不說明用途,在大霧迷濛的晚 下去以求印證。
上駛向敵軍陣中,而他卻只叫
魯肅一起飲酒取樂。

第 12 頁,共 15 頁
5 在閱讀過程中請找出有疑問的地方,先同學之間互相解答,若同學不能解答的再向老師求教:
課文疑問 同學解答

1.

2.

3.

第 13 頁,共 15 頁
四、【延伸閱讀】
以下段落節錄自《三國演義》第五回,細閱後回答問題。
温酒斬華雄 羅貫中
1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着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
紹(袁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着俞
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
2 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
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醜
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3 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
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鐘;立於帳前。 紹問何人。公
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紹問見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
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
4 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
責之未遲。」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
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
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
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 雲長提
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温。

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 幘 幘 幘幘 幘 幘 幘 幘幘幘
 幘 幘 幘 幘 幘
 幘 幘 幘幘 幘 幘幘幘幘幘
(1)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4 幘 幘 幘 幘 幘 幘
兩文都運用了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和襯托手法:
作者以語言描寫手法,分別突顯諸葛亮的機智和關羽的英雄氣概(1 分);
又以行動描寫手法,分別突顯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和關羽的勇武(1 分);

《孔明借箭》以陰險的周瑜和 戇
直的魯肅烘托出諸葛亮的機智,
《温酒斬華雄》以神勇的華雄襯托關羽的武藝更為高強。(1 分)
相異的描寫方法則在於《温酒斬華雄》運用了肖像描寫描繪關羽氣宇軒昂的形象,而
《孔明借箭》並沒有描寫諸葛亮的外貌。(1 分)

(2) 本文第 4 段與《孔明借箭》第 5 段均有戰爭的場面描寫,這兩個場面描寫對於整個故事


各有甚麼作用?試加以比較。(2 分)【評價】
《孔明借箭》一文是直接描述交鋒的場面,詳細敍述雙方的行動,以反映諸葛亮神機妙
算(1 分);《温酒斬華雄》一文則是通過環境氣氛渲染戰況,簡潔短促,表現打鬥激烈
和高下立分。(1 分)

第 14 頁,共 15 頁
五、【延伸學習】

A. 書目

1. 合字文間(2016),合文誌,台灣︰遠流出版。
2. 羅貫中(2012),三國演義 ( 全三冊 ),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3. 羅貫中(2015),精選白話三國演義 ,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4. 陳壽 撰,裴松之 注,盧弼 集解, 錢劍夫 整理 (2012),三國志集解,上海 : 上海古
籍出版社。

B. 影片

1. 張家振、吳宇森(監製),吳宇森(導演)。(2008)。赤壁
〔影片〕。(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C. 網上資源

http://ctext.org/sanguozhi/zh

第 15 頁,共 15 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