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8

学校代码:80201 学号:S10500029

分 类 号:K23 密级: 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硕士学位论文

明末辽东马市贸易战和女真诸部兴衰

龙 武

导师姓名及职称:杨海英 研究员
系 别:历史系
专 业:中国史
研 究 方 向:明末清初史

评 阅 人: 姚念慈 刘小萌
答辩委员会: 定宜庄 姚念慈 刘小萌 李世愉
答 辩 日 期 : 2013 年 5 月 7 日

2013 年 4 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摘要

开原在明代辽东边疆具有重要地位,主要作用是控带外夷。明代中期开始,貂皮贸易
从京城的朝贡贸易转移到辽东边境贸易,促进了开原马市的繁荣。辽东逐渐形成了以开原
与南北关马市贸易联盟为中心的边疆体系:即明朝通过开原马市贸易来控制南北关海西女
真强酋,进而间接地羁縻深处女真部落和维持辽东的边疆秩序。辽东和女真地区存在着由
开原至山寨夷(南北关),进而至江夷、野人女真层层递进、层层控制的内陆亚洲贸易
圈。正是通过控制辽东至女真的贸易路线,南北关海西女真叶赫、哈达部不仅在女真部落
内部占据着强势地位,还使建州女真长期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万历初期,南北关相互争夺
开原马市贸易权的内部斗争,使建州部努尔哈赤得以坐大。努尔哈赤的兴起,成功地突破
了长期以来海西女真(开原马市)对于建州女真(抚顺马市)的压制,辽东与女真地区的
贸易路线,遂由海西女真至开原转变为建州女真至抚顺辽阳一带。这种贸易路线的改变,
不仅颠覆了原有的辽东内陆亚洲贸易圈,还冲击了开原的边疆中心地位,直接影响到女真
各部势力的兴衰。由此,亦造成了叶赫部和建州部之间的激烈冲突,埋下了明清战争的导
火索。

关键词:辽东 马市贸易 开原 抚顺 叶赫 哈达 建州 努尔哈赤

1
ABSTRACT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ontier markets
and the rise of Nurhachi. After the guard post system collapsed in the invade of Mongolian in
Yingzong Period, the Ming court lost ability to control the Jurchen tribes.The Liaodong frontier
system transformed to the Kaiyuan-Hada and Yehe trade alliances to keep frontier peace and
control the Jurchens economic, even including the lower Amur valley and Siberia forest tribes.
Nurhachi attempted to grab the fur and ginseng trade from the Kaiyuan frontier market to establish
a domination position in Jurchen. In a word, the rise of Nurhachi was an regional trade
competition, but not ethnic conflict between Han Chinese and Manchu.

Key words: Liaodong Frontier Market Kaiyuan Fushun Hada Yehe Jianzhou Nurhachi

2
目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2

目录 ........................................................................................................................................... 3

第一章 绪论 .............................................................................................................................. 4

一、研究现状 ....................................................................................................................... 4

二、本文思路 ....................................................................................................................... 6

第二章 明末辽东的边疆体系 .................................................................................................. 6

一、控带外夷:明代开原的作用 ....................................................................................... 6

二、金路:成为边疆贸易中心的开原马市 ....................................................................... 9

三、明末辽东边疆体系:开原与南北关的贸易联盟 ..................................................... 14

第三章 南北关的贸易战 ....................................................................................................... 20

一、南关垄断贸易 ............................................................................................................. 20

二、 调停南北关争斗 ........................................................................................................ 27

三、北关重获马市支配权 ................................................................................................. 32

第四章 万历初期努尔哈赤的兴起 ........................................................................................ 34

一、长期被开原马市压制的抚顺马市 ............................................................................. 34

二、建州强酋风起 ............................................................................................................. 36

三、叶赫建州冲突源起 ..................................................................................................... 41

第五章 海西和建州的贸易战 ................................................................................................ 45

一、万历后期辽东贸易中心的南移 ................................................................................. 45

二、突破封锁:乌拉与朝鲜的朝贡和贸易 ..................................................................... 51

三、建州垄断贸易 ............................................................................................................. 59

结 论 ....................................................................................................................................... 66

附 表 ........................................................................................................................................ 67

参考文献 ................................................................................................................................. 69

后 记 ........................................................................................................................................ 74

3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现状
关于明代辽东马市问题的研究,学界成果丰硕,几乎题无剩义。上世纪初,日本学者
稻叶岩吉在《满洲发达史》《清朝全史》二书中,就辟有专章论述。①此后,国内外对这一
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马市的起源、发展、变化、数目、地点和管理制度等。田静对辽东马市贸易进行了初
步研究。江岛寿雄集中探讨了明代女真的朝贡贸易和辽东的马市贸易,包过朝贡贸易的制
度和发展阶段、辽东马市的起源、女真贡马问题、辽东马市的位置和地点、开原马市中的
南关私市等问题。林延清讨论了官市和民市的区别,认为辽东马市逐步由初期官办买马市
场,转变为后期以民间私市为主导。余同元考证了明代马市市场的设置、分布和市易情
况,揭示了农牧文化的经济共生发展规律。广宁马市和义州木市,也有学者进行讨论。②
辽东马市中,女真出售的货物问题。王文郁从地理环境出发,揭示了明代女真采集、
渔猎经济,对于货物出售的依赖性。刘世哲讨论了马市上女真出售的皮货(貂皮、海獭、
鼠皮等)、山货(人参、木耳、松茸等)、马匹、粮食的出产地、控制货物的部落等问
题。辽东马市出售的貂皮问题,由河内良弘发轫,他集中讨论了明代东北亚繁荣的貂皮贸
易的根源、发展、实质和贸易路线。明朝权贵阶层的嗜貂文化,带来马市上巨大的毛皮需
求;明代毛皮输入途径变化、发展及斗争过程,可以从邱仲麟二文中得到清晰脉络和了
解。需求巨大的人参和貂皮贸易,洪福发认为是出于经济需要,而张璇如则认为是出于政
治目的需要。③
女真商人的角色和作用等问题。赵毅认为女真商人主要为部族首领组成的贡使商人和
马市贸易中的个体商人,商业活动影响到女真内部政治权利的消长。同时,赵毅和栾凡都
认同女真商人对农耕文化和汉文化的传播作用,加深了女真社会的汉化进程。④


参见稻叶岩吉:《清朝全史》(上海:中华书局,1916 年),页 37-54;杨成龙译:《增订满洲发达史》
(沈阳:东亚印刷株式会社奉天支店,1940 年),页 143-182。

参见田静:《明代辽东的马市贸易》,《史学月刊》1960 年 6 期,页 11-17;江岛寿雄:《明代清初女
真史研究》(福冈:中国书店,1999 年),页 99-408;林延清:《论明代辽东马市从官市到民市的转变》,
《民族研究》1983 年 4 期,页 50-57;余同元:《明代马市市场考》,《民族研究》1998 年 1 期,页 62-
70;余同元:《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历史研究》1995 年 5 期,页 55-70;曹永年:《〈明后
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考误》,《历史研究》1996 年 3 期,页 161-171;李云霞:《试论明代广宁的
马市》,《满族研究》1989 年 4 期,页 13-18;杜婉言:《明代木市初议》,《社会科学战线》1985 年 2 期,
页 146、147;特木勒:《小歹青身世与义州木市》,《民族研究》2010 年 4 期,页 90-93。

参见王文郁:《地理环境与明代女真族社会经济的特点》,《南开史学》1982 年 2 期,页 62-93;刘
世哲:《明代女真几种物产输出述议》,《民族研究》1984 年 06 期,页 39-46;邱仲麟:《保暖、炫耀与权
势—明代珍贵毛皮的文化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09 年第八十本第四分,页 555-631;
邱仲麟:《西皮与东皮:明代蒙古与辽东地区毛皮之输入》,《淡江史学》2009 年 3 期,页 21-62;洪福发
著、张明清译:《明末清初满洲的毛皮贸易》,《学术研究丛刊》1985 年 1 期,张璇如:《清初东北的貂皮
贸易》,收入孔经纬等主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专题国际学术会议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年),页 118-123。

参见赵毅:《15-17 世纪东北地区女真商人的社会角色》,《明清史抉微》(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8 年),页 247-276;栾凡:《明代女真社会的商人群体》,《社会科学战线》2005 年 4 期,页 146-150。

4
女真内部的敕书和敕贡制问题。三田村泰助的研究集中于敕书的含义和制度、努尔哈
赤和舒尔哈赤兄弟的敕书分配、万历后期海西女真的敕书争夺、敕书对女真社会的构造等
方面。蒋秀松考察了敕贡制的内容、演变、性质和作用。丛佩远认为敕书是权力、朝贡的
凭证,而敕书数量,建州为五百道,海西为九百九十九道,此外还有僧敕。他详细论述了
正德至万历间,海西、建州敕书的争夺与分配情况。增井宽也以开原马市档案和《明实
录》为材料,以朝贡、马市贸易中的敕书分配和转移,考察了哈达和叶赫的权力构造,认
为敕书归属于诸贝勒,而使用敕书,负责朝贡和互市的则是各寨寨主。①
马市贸易与全国经济的关系问题。辽东马市贸易是明代经济的一部分,与内地经济具
有紧密联系。李漪云以江南纺织品、烟草、瓷器等在塞北的流通和贸易为例,认为边境马
市是联系江南和塞北的经济纽带。栾凡揭示了以马市贸易为中介,女真社会、明政府、辽
东汉人、江南丝织业、朝鲜百姓间复杂的贸易关系网。②
马市贸易的作用和评价问题。其一,马市贸易促进了女真社会经济、乃至东北地区经
济的发展和成熟。③其二,马市贸易对汉族和女真关系的作用,多认为马市贸易是汉族和女
真关系的纽带,尤其强调马市贸易对女真族的汉化作用。④其三,马市贸易是女真族兴起和
统一的契机,对努尔哈赤的崛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袁清对入关前女真族的经济潜力进
行了估计,认为马市贸易的作用相当突出。⑤其四,马市贸易对于明清战争的影响,佟铮认
为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就是为了解决经济冲突,在政治独立的同时,在经济上保持、发展
双方固有的经济联系。⑥其五,对蒙古与女真关系的影响,滕绍箴认为明末马市贸易的中
断,使得后金取代明廷的经济地位。后金能够满足蒙古诸部的经济需求,是蒙古诸部归附
的主要原因。⑦
此外,亨利·塞瑞斯、王苗苗关于明蒙贸易的探讨中,也涉及到了辽东马市问题。⑧马
市问题研究的综述及日本学者的研究,可参考栾凡和薛虹的文章。①

参见三田村泰助:《清代前史の研究》,东洋研究丛刊十四(京都:同朋舍,1965 年),页 107-
282;蒋秀松:《明代女真的敕贡制》,《民族研究》1984 年 4 期,页 16-29;从佩远:《明代女真的敕书之
争》,《文史》第 26 辑(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页 191-210;增井宽也:《明末の海西女真と贡敕
制》,《立命馆文学》579 期,页 817-854。

参见李漪云:《从马市中几类商品看明中后期江南与塞北的经济联系及其作用》,《内蒙古师大学
报》1984 年 4 期,页 34-39;栾凡:《明代女真族的贸易关系网及社会效应》,《北方文物》2000 年 1 期,
页 73-76。

林延清:《明代辽东马市与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黑水文明研究》第 1 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
出版社,2007 年),页 207-216。

陈祺:《明代辽东马市及其历史影响》,《东北师大学报》1987 年 1 期,页 47-52;周远廉、谢肇华:
《明代女真与汉族的关系——明代辽东档案研究之四》,《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81 年 2 期,页 111-119;
Huang Pei : Reorienting the Manchus : A Study of Sinicization 1583-1795. Number 152 in the
Cornell East Asia Series,2011. pp.104-113.

杨余练:《明代后期的辽东马市与女真族的兴起》,《民族研究》1980 年 5 期,页 27-32;袁清:《清
军入关前女真族的经济潜力》,《清史研究》1996 年 1 期,页 90-92。

佟铮:《从努尔哈赤的经济要求看明与后金之间的关系》,《社会科学辑刊》1987 年 6 期,页 59-
64。

滕绍箴:《浅论明代女真与蒙古关系演变中的经济问题》,《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6 年 2 期,页
81-87。

参见亨利·塞瑞斯著,申屠榕译:《明代的汉蒙贸易》,《蒙古学信息》1994 年 1 期,页 6-16;亨
利·塞瑞斯著,王苗苗译:《明蒙关系Ⅲ——贸易关系:马市(1400-1600)》(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5
二、本文思路
以上辽东马市的研究,有以下特点和值得加强的地方。首先,从研究内容和视角而
言,多以女真社会和历史为切入点,集中于对马市的起源、制度、发展和作用等方面,而
忽视马市之另一方,即辽东社会的视角。其次,史料运用上,前期研究多参考明清实录,
后期研究已利用辽东档案、满文老档等原始材料,但相关碑刻、满族族谱、明末文集、奏
疏等也应充分关注。第三,研究方法而言,或从政治视野出发,强调中央与地方少数民族
并立的思维,进而多侧重汉化、大一统等角度;或以内陆亚洲的研究思维,多强调农耕和
游牧经济并立,侧重边疆的种族、经济和文化的多元性。
本文思路。一,以东北亚和内陆亚洲为整体视角,而非仅仅是明朝和女真的双方关
系,试图以贸易为中心,分析朝鲜、女真、明朝和蒙古四者的互动关系和历史。二、强调
边疆的多重性,或辽东和女真内部的多重特点。一方面,辽东内部并非整体,不同城市间
存在着边疆政策和现实利益的分化;另一方面,女真内部亦非同一,尤其强调建州和海西
间的差异,更多将地域差别来取代种族区别,特别是开原和南北关的紧密关系。三,在多
重性的基础上,突出跨越种族的边疆社会,而形成边疆社会的基础之一,即是马市贸易的
共同利益。四,以往研究多从女真社会和历史的视野出发,本文较多论述辽东,特别是开
原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对于明末边疆和女真局势发展的作用。五,以马市和贸易问题为主
线,分析和梳理明末女真各部的兴衰,追究其内在的线索。最后,在史料方面,进一步挖
掘李朝实录、韩国文集丛刊、满族家谱、满文老档、辽东档案、明人文集奏疏中的相关材
料。

第二章 明末辽东的边疆体系

开原在明代辽东边疆具有重要地位,主要作用是控带外夷。明代中期,辽东逐渐形成
了以开原与南北关的马市贸易联盟为中心的边疆体系:即明朝通过开原马市贸易来控制南
北关海西女真强酋,进而间接地羁縻深处女真部落和维持辽东的边疆秩序。

一、控带外夷:明代开原的作用
1、开原的重要战略地位
广宁、辽阳和开原是明代辽东的三大中心城市。其中,广宁位于辽西,是巡抚驻地;
辽阳位于辽东,为巡按和总兵驻地,而开原地处辽北,则是辽东的军事重镇。开原的战略
重要性,有其内在原因。第一,开原的地理位置是重要的地理形态和农业种植分界线。东
北地区由南部辽河平原的耕地、西部草原、东部和北部的森林组成。开原恰恰处于三大地

社,2011 年),页 70-108;王苗苗:《明蒙互市贸易述论》,中央民族大学 2011 年硕士学位论文,页 49-


59。

栾凡:《建国以来明代女真经济问题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 年 3 期,页 10-15;薛虹:
《日本对清入关前史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1985 年 4 期,页 61-68。

6
理形态的交汇点,既是草原和森林地区进入南部农耕区的孔道,又是东部森林和西部草原

的分界。 从历史气候和农业种植上来看,开原处于辽河平原北部,即传统汉人农耕区北

端。开原以北,常年温度较低,排水较为困难,汉人难以发展精耕细作农业。 汉人政权在
开原以北设置卫所和驻军,需要长途运输大量粮饷和军需,补给线过长,安全无法保障。
因此,历史上,汉人政权的东北活动范围,多局限于东南辽河平原的农耕区。此点亦决定
了开原往往成为汉人政权经营东北的最北端。
第二,作为三种地理形态的交汇点,开原的地理位置相当险要。虽孤悬辽北、三面环
夷,但开原阻山带河,足以进退有据。依靠大小金山,可阻挡西面蒙古部落的内侵;辽河
环绕开原城外,又可以沿河防御;往北及东数百里,沿松花江,可直下黑龙江流域,控制
沿岸女真部落;往南数百里,又有大道连接辽阳和广宁,三城为犄角之势,可互相支持。

故“开原弹丸之地,东北制诸夷,西北制诸虏。” 观明代辽东形势图,开原犹如一只楔
子,深深地嵌入塞外,不仅成为游牧和农耕地区的分野,还隔断东部女真和西部蒙古的联
合。
第三,开原是明初东北塞外军事补给的基地和中转站。洪武和永乐年间,辽东荒芜,
屯田未设,粮饷布花等军需,皆依赖内地海运。辽东海运的船队到达牛庄以后,可以换船

溯河而上,直接到达开原城外的老米湾。 再以开原为主要粮饷囤积地,补给开原以北的卫
所和驻军。辽东海运负担沉重,且风险极大。开原以北卫所,补给线太长,又缺乏安全保
障。这样就造成大宁和奴儿干都司的卫所和驻军,补给困难。洪武后期,明军遂逐步放弃
经营开原边外。洪武二十一年(1388),因“粮饷难继”,明廷将三万卫撤入开原城内;
永乐初,将大宁都司内迁;宣德五年(1430),又罢松花江造船之役,全线后撤至开原。
至此,明朝在开原以北,不再驻军,仅保留羁縻卫所。⑤
第四,明朝边外的羁縻卫所,由开原进行联络和管理。在交通位置上,开原既是明初
辽东地区的驿道中心,又是东蒙古和女真地区的交通地标。女真的朝贡验关,都必须经过

开原,是沟通辽东和女真地区的唯一官方通道。 明初,将元代辽阳行省一分为三,设置西
北部大宁都司、辽东都司和东北部奴儿干都司,由辽东总控,其交叉点即是开原。明初向
奴儿干都司派遣人员、转运粮饷、招抚外夷,都是以开原为中转站和集散地。正因为如
此,开原成为了明朝经营女真地区的前进基地,又是辽东防御蒙古内侵的军事重镇。“国


参见拉铁摩尔,唐晓峰译:《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年),页 69-
75。

参见景爱:《历史时期东北农业的变迁和发展》,《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 年 2 期,页 95-119。

冯瑗:《开原图说》,玄览堂丛书影印万历间刊本(台北:正中书局,1982 年),页 327。

老米湾的得名,即来自于囤积、转运海运粮食,参见李辅等纂:《全辽志》卷 1《山川志·海道》,
辽海丛书排印本(沈阳:辽海书社,1934 年),页 37、38;按:永乐十三年辽东海运停。至明末,辽东边
防和屯田崩溃,重开海运、解决辽东粮饷补给问题的呼声不断高涨。辽东战争爆发后,明廷重开辽东海
运。参见张士尊:《明代辽东边疆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年),页 315-347。

参见张士尊:《明代辽东边疆研究》,页 164-202;杨旸:《明代奴儿干都司及其卫所研究》(郑州:
中州书画社,1982 年);李健才:《明代东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年),页 15-30。

参见《辽东志》卷 9《外夷卫所》,辽海丛书本(沈阳:辽海书社,1934 年);李健才:《明代东
北》,页 107-135。

7
朝设沈阳、辽阳、三万、铁岭四卫,统于开原,以遏北狄之冲。”①在大宁都司内迁和奴儿
干都司撤销后,边外的羁縻卫所由开原守官和将领履行联络和管理职责。直至成化间,奴
儿干都司部分卫所官员,仍由开原的守官将领兼任,直接控制边外羁縻卫所。②这使得开原

掌握东蒙古和女真各部朝贡、互市、内迁安置、招抚赈济等职责。 通过开原,明朝能够有
效地控制东北各民族和边外的羁縻卫所,隔断蒙古与女真的联合。故《全辽志》和《开原
图说》将开原定位为“控带外夷”。
2、开原的军卫和族群
开原的特殊性,还体现为开原卫所驻军和屯民的来源和成分的多样性。作为辽东的军
事重镇,明朝在开原设置了大量驻军和屯民。开原辖铁岭、三万和辽海三卫、五城及二十
边堡,计有军舍和余丁一万五千五百余名。若计军丁家属、屯民、平民和客居,人口当不

下十余万。 其中,少数民族占据相当比例,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族群。“未几(指洪武

初),悉更郡县以为军卫。华人十七,高丽、土著、归附女直、野人十三。” 一方面,历
史上,开原地区就是多民族混居地区,另一方面,明初辽东有大量蒙古人和女真人归附,
多被纳入军卫体系中,授以武官职位,构成明代军卫中的特殊群体,称为达官。
言辽镇卫所指挥千百户等官,其制有三。自洪永年间由各省直调拨分隶各卫,支
俸管事者名曰汉官。高丽国夷人归附,总属东宁卫者名曰土官。建州、毛怜等卫夷人

降附,安置安乐、自在二州者名曰达官。
开原军卫中存在着数目庞大的达官群体,具有民族多样性,形成了不同的族群。明初,开

原下设安乐、自在二州和三万、辽海二卫,安置了大量归附的蒙古人、女真人。 仅以安乐
州为例,《全辽志》记载“安乐州原额户、寄籍户、新发民户,共计四百一户”。 而弘治
四年(1491),安乐州的达官就有二百余人,可见达官比例之高。⑧其中,开原乃至辽东的


胡宗宪:《胡少保海防论》卷 3《辽东军饷论》,收入《明经世文编》卷 267(北京:中华书局,
1962 年),页 2829。

参见丛佩远:《试论明代东北地区管辖体制的几个特点》,《北方文物》1991 年 4 期,页 110-119。

参见奇文瑛:《论明代开原的地位和作用》,《满族研究》2002 年 3 期,页 26-32;李健才:《明代东
北》页 42-44《辽东都司的北部重镇:开原》。

《明代辽东档案汇编》(沈阳:辽沈书社,1985 年)页 181《36 三万辽海铁岭三卫并开原五城二十
边堡军士马匹数目清册》。按:王在晋云努尔哈赤攻陷开原后,屠戮十余万。“士民男妇不下十万余口,生
逃者仅约千余人。”参见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崇祯刊本(收入李澍田主编《先清史料》,长春:吉林
文史出版社,1990 年),页 19。

《辽东志》卷 1《地理风俗》,页 21。

《明神宗实录》卷 441,万历三十五年十二月癸未条。

辽东女真内迁和民族杂居的研究,参见朱诚如:《明代辽东女真人与汉人杂居状况的历史考察》,
《辽宁师大学报》1984 年 1 期,页 78-84;奇文瑛:《论明朝内迁女真安置政策——以安乐、自在州为
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 年 2 期,页 51-56;奇文瑛:《明代卫所归附人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
学出版社,2011),页 53-109;程妮娜:《明代辽东都司女真内迁与朝贡史事考》,《社会科学辑刊》2012
年 6 期,页 166-174。按:开原达官的影响相当深远,明末仍保留像杨木答兀屯这样的达官地名。考察
《开原图说》中开原地名,可能以达官命名的就有朱哈喇屯、佟大人屯、李旺枯头台屯、夏塔儿屯、狗塔
儿屯、李旺枯头台、夏塔儿台、狗塔儿台、沙陀台、杨哈剌台、皮英屯、达达屯、杨木答兀屯、王朵罗只
屯、贾马儿山台,且这些地区大多数位于镇北堡、靖安堡等海西女真出入地方。可见,开原卫所的达官,
可能以海西女真比例最高。

《全辽志》卷 2《赋役志·户口》,页 6;《明代辽东档案汇编》页 859《205□□都司经历司为安
乐州辨明诬枉“达官”等事的呈文》。按:辽东的族群多元性和达官问题,参见张士尊:《也论“辽土”

8
达官,与直隶等地区存在差别,即临近女真地区,投顺的女真达官较多。“辽东夷人与北
虏不同,或因亲戚在我中国,或华人被掳者慕义投顺,其情可原。幸赐详验。如果有因而
来,则留之。”①直到明末,这种族群比例仍未改变,“辽东自永乐七年设安乐、自在二州
领治新附夷人。后俱化为冠赏之俗,及东宁等卫多有远近归附夷人以功劳得世官,与华人

世官往往相半。” 这种复杂的族群关系,带来不同的影响:一方面使人忧心,如“开原半

是达官苗裔,而包藏祸心之强虏,且为之招,有其事而始寒心晚矣。” 另一方面,正是借
助二州和二卫的达官,开原履行着联络、管理东蒙古和女真的重要职责,以此来实现明廷
对边外诸族和羁縻卫所的管辖。开原将领往往因此卷入女真内部事务当中,尤以万历年间
李成梁对南北关事务的干预最为典型。开原的特殊战略地位和居民间复杂的族群关系,导
致了其在明末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应该值得我们注意。

二、金路:成为边疆贸易中心的开原马市
1、开原马市的繁荣
开原的特殊战略地位和驻军屯民间复杂的族群关系,使其成为辽东与东蒙古、女真地
区贸易互市中心。明初,开原设立三处马市,以新安关为东蒙古互市之所,以镇北关和广

顺关为女真互市之所。明朝中后期,开原马市发展到了繁荣阶段。 “开原、广宁二市,每
市多至二三千人。”⑤明初规定,开原与女真的马市每月一市。实际上,明代中后期,开原

马市几乎一天一市。
开原马市繁荣与明代貂皮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邱仲麟将明代貂皮贸易分为西皮和东
皮,西皮为蒙古方面输入,经历了从朝贡到互市的发展过程;东皮从辽东方面输入,朝贡
与互市并行。⑦ 笔者认为辽东方面的皮毛输入,也经历了从朝贡贸易到马市贸易的变化过
程。
明代前期,开原马市尚无大规模貂皮交易,貂皮输入主要以朝贡贸易方式进行。蒙古
和女真部落的赴京朝贡,有大量的贡貂记载。“在永乐元年至宣德十年的 33 年间,女真各

卫及兀良哈蒙古三卫共来京朝贡共计 345 次。贡品除马匹外,以貂皮为主。” 宣德、正统
年间后,明朝对外政策转向保守,停止大规模下西洋、内撤奴儿干都司。明朝逐渐压缩海

与“辽人”——明代辽东边疆文化结构的多元倾向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11 年 6 期,页 179-187;


奇文瑛:《论〈三万卫选薄〉中的军籍女真》,《学习与探索》2007 年 5 期,页 205-210;

《明世宗实录》卷 6,正德十六年九月壬戌条。

王一鄂:《总督四镇奏议》卷 2《安插降夷请发钱粮并叙效劳官员疏》,收入玄览堂丛书续集第 21
册,页 16。

李红权点校:《熊廷弼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年),页 59。

参见林延清:《明代辽东马市与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黑水文明研究》1 辑(胡凡、王建中主
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年),页 209-213。

杨博:《杨襄毅公疏》卷 5《覆都给事中章甫端等堤备蓟辽疏》,见《明经世文编》卷 277,页
2935。

《明代辽东档案汇编》,页 715-842。参阅 Huang Pei:Reorienting the Manchus : A Study of
Sinicization 1583-1795. Number 152 in the Cornell East Asia Series,2011. pp.104-113.

邱仲麟:《西皮与东皮:明代蒙古与辽东地区毛皮之输入》,《淡江史学》2009 年 3 期,页 37-57。

李洵、薛虹主编:《清代全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年),页 23。

9

外和国内的朝贡活动。 同时,大量女真夷人赴京朝贡贸易,造成驿路及附近居民的沉重负
担。正统四年(1439),明朝正式限制女真赴京朝贡贸易的规模和次数。
敕辽东总兵官都督佥事曹义等曰:今辽东境外女真野人多指进贡为名,往往赴京
营私,且当农务之时,劳扰军民供送。今因其使臣回卫,以遣敕谕之。如系边报,不
拘时月,听其来朝。其余进贡、袭职等事,许其一年一朝,或三年一朝,不必频数。
其有市易生理,听其于辽东开原交易,不必来京……庶几不扰军民,亦不失远人归向

之意。

明朝限制京城的朝贡贸易,例以三天为限。“中朝之制,许三日开市。” 规模并不大。而
朝贡贸易的受限,存在另外一面的意义,即带来了开原马市繁荣的契机。貂皮贸易集中于
京城,影响了开原的地方利益。故开原地方官员、将领往往以敕书等问题,故意刁难进贡
的女真部落首领,甚至逼勒索求财物。成化十四年(1478),开原管指挥向海西女真兀者
前卫都指挥散赤哈勒索货物一事,即是典型。“海西兀者前卫都指挥散赤哈上番书,言开

原验贡勒受珍珠、貂皮。”
散赤哈,《明实录》又记载为撒赤哈,兀者前卫都指挥。明英宗、宪宗二朝,散赤哈

来贡次数多达 21 次,主要贡品为貂皮等物。 散赤哈携带大量貂皮的频繁朝贡,反映出部
分女真部落首领已控制和垄断了女真貂皮贸易。散赤哈又曾奏黑龙江诸部野人女真欲朝

贡,请求由他代为索取敕书,遭明朝婉拒。 这说明散赤哈与貂皮原产地的黑龙江野人女真

有密切联系。代为索取敕书,就是想获取更多貂皮朝贡贸易权利。 可见,散赤哈是南北关
海西女真从事貂皮贸易的先驱。管指挥其人已不详。明朝兵部移文都御史陈铖,召集散赤
哈赴广宁对质。
散赤哈遂率部十数余人,欲由抚顺关进赴广宁。时参将周俊等守。开原恐散赤哈
至,则真情毕娄,乃遣使驰报广宁守臣。诡云海西人素不由抚顺关进,恐熟知此道,
启他日患。守臣不虞其诈也,即召其使使阻之。时散赤哈已入关,闻之大怒,折箭誓

恨复归。至抚顺所,备御都指挥罗雄知事不协,具酒食慰遣出关。
散赤哈深知若再从开原入关,必被开原将领遮挡,遂改由抚顺关进入辽东,仍遭守关将领
阻拦。分析此事,可知一,女真的贡市路线和时间,有严格规定。禁止散赤哈从抚顺入


明朝限制女真朝贡,参见李璜:《明代女真朝贡政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 2010 年硕士学位论文,
页 24-28。

《明英宗实录》卷 58,正统四年八月乙未条。

许篈:《荷谷先生朝天记》,《韩国文集丛刊》第 58 册,页 444。

茅瑞征:《东夷考略》,收入《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 1 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年),页 48,以下简称《清前史料》1 辑。又见《明宪宗实录》卷 185,成化十二年十二月甲午条。

例如,“考郎兀等九卫野人女直指挥舍人撒赤哈等贡貂鼠皮等物,赐宴并赐彩币等物。”参见《明英
宗实录》卷 111,正统八年十二月己丑条。

《明英宗实录》卷 160 载:“考郎兀卫都指挥哥哈遣指挥撒赤哈奏:黑龙江诸部野人欲入朝贡,乞以
勑付撒赤哈,令诣其地招之。上曰:黑龙江去辽东路甚远,朕不能劳人以事远夷,其自愿来朝者,固不拒
也。尔等以朕意告之。”正统十二年十一月壬子条。

按:散赤哈又曾奏所领布匹、衣物短小。如此珍视和紧张布匹,则是其需将大量布匹贩运至野人女
真地区,交换后者的貂皮。参见《明宪宗实录》卷 75,成化六年正月壬辰条。

马文升:《抚安东夷记》,收入《清前史料》1 辑,页 3、4。

10
关,乃是海西女真例来由开原进入辽东。二,北京的朝贡贸易,削弱了开原的马市贸易,
损害了开原地方的利益。此是开原将领向女真首领索求貂皮、东珠的主要原因。三,边关
将领贪利,“每遇夷人持马、貂诸物来市,被镇守等官及势家,纵令头目仆从减价贱市,

十偿三四。” 故女真首领欲从事朝贡或马市贸易,则需与开原将领或势家结盟,共同分享
马市贸易的利益。
明朝限制女真朝贡和在京的朝贡贸易,就必须扩大边疆马市贸易。正统以后,女真和
兀良哈的赴京朝贡,貂皮等贡品出现概率大大下降。约成化间开始,开原马市的贸易结构
发生改变,貂皮贸易开始兴起。至弘治十五年(1502),时任吏科给事中邹文盛指出:
以关市言之。辽东先年因三卫内附、东夷效顺,故于广宁、开原奏立马市交易。
当时虏酋输款时,以马易盐、米。彼得食用之物,我得攻战之具。近贼虏狡黠,不以

堪用马匹货卖,特以入市者,惟榛松、貂、鼠、瘦弱牛马而已。
此时的开原马市,交易货物不再以米、盐、马牛等基本生活物资为主,而是转为以貂皮、
鼠皮、人参为主的奢侈品贸易。明代中后期,政局稳定,经济不断发展,京城宫廷和上流
社会的奢侈风气带来了对皮毛制品的巨大消费需求。《酌中志》记载明朝宫廷,每年约需

一万余张貂皮,六万余张狐皮。 官僚行贿纳贿,貂皮是重要馈赠品。“延儒就逮,将所居

楼阁三楹尽行焚毁。盖生平宝藏咸集于此,紫貂帐以十计,淸河参有一只,重十两者。”

朝廷又例有向大臣赐貂制度。 河内良弘指出女真和朝鲜的贸易,亦是推动辽东貂皮贸易繁
荣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嘉靖万历时期,开原马市的貂皮贸易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繁荣的阶

段。 以嘉靖二十九年的档案186和万历十二年的档案194相比,前者清册中貂皮交易很少,
而后者的交易清册中貂皮贸易达到数千。可见貂皮贸易繁荣的时间确实是在嘉靖后期,即
南北关形成之后。开原马市遂取代京城的朝贡贸易,成为明朝貂皮贸易的中心,在此基础
上形成了沟通蒙古、女真、朝鲜、明朝之间的贸易网络,开原马市进入了繁荣阶段。
2、金路和南北关海西女真
明英宗时期的也先之乱,重创了明朝的北方防御体系。蒙古瓦拉部首领也先的宰相脱
脱不花东侵辽东,掠夺、征服女真诸部,大肆杀戮,造成女真地区的大混乱。“脱脱兵三


《明孝宗实录》卷 154,弘治十二年九月丁丑条。

《明孝宗实录》卷 195,弘治十六年正月甲午条。

刘若愚:《酌中志》卷 16(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年),页 131。参见邱仲麟:《保暖、炫耀
与权势——明代珍贵毛皮的文化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10 年第八十本第四分,页
555-631。

文秉:《烈皇小识》卷 8(上海:上海书店,1982 年),页 215。

参见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卷 9:“京师冬月,例用貂及暖耳。每遇冱寒,上普赐内外臣工,次日
俱戴以廷谢。惟近来主上息止此诏,业已数年。百寮出入省署,殊以为苦,而近阁辅臣为甚。盖侵晨向北
步入,朔风剺面,不啻霜刀。蹒跚顚踬数里,而遥比至已半僵矣。盖赐貂之日,禁中例费数万缗。故今上
靳之然。”(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231 页。

参见河内良弘:《明代女真史の研究》第 18 章《貂皮贸易の展开》(京都:同朋舍,1992 年),页
596-618。按:以嘉靖二十九年的档案 186 和万历 12 年的档案 194 相比,前者的清册中貂皮交易很少,而
后者的交易清册中貂皮贸易达到数千。可见貂皮贸易繁荣的时间应该是在嘉靖后期,即南北关形成之后。
(《186□□□指挥佥事完仁呈报马市抽分与抚赏“夷人”用银物清册》,第 716-727 页;《194 马市抽分与
抚赏夷人用银物清册》,页 816-831。

11
万,于腊月二十三四日间到海西,执不剌吹,杀之。其部落降者不杀,不顺者皆杀之。指
挥刺塔以下一、二百,逃奔黑龙江、松林等处,建州卫李满住闻,脱脱王杀掠海西人,奔
窜山林,脱脱不穷追,还于海西。 今海西、建州等处一空,未闻向朝鲜也。” ①脱脱不花
的东侵,冲垮了明朝在女真地区设立的羁縻卫所,辽东边疆形势出现根本性转变。
正统十四年,也先犯京师,脱脱不花王犯辽东,阿乐出犯陕西,各边俱失利,而
辽东被杀虏尤甚,以故朵颜三卫并海西、建州夷人处处蜂起,辽东为之弗靖者数年。
至景泰后始克宁谧。而海西、野人女直之有名者率死于也先之乱,朝廷所赐玺书尽为

也先所取。
女真部落或依附于蒙古、或内迁辽东、或如李满住和猛哥帖木儿远迁朝鲜境内,以避其

锋。自此,明初奠定的羁縻卫所制度,已然瓦解。 明朝无法直接控制边外的羁縻卫所和女
真部落,转为采取保守性的边疆防御政策,开始在辽东修筑边墙和收缩边防。女真各部则
进入了争夺敕书的强酋时代,如速长加、竹孔格、速黑忒等。④嘉靖初年,女真各部逐渐南

迁,形成扈伦四部:哈达、叶赫、乌拉、辉发。 在开原马市貂皮贸易的巨大利益促进下,
南关哈达和北关叶赫崛起,垄断了马市贸易权。
哈达南迁至广顺关外,经历了速黑忒和王忠两个阶段。速黑忒南徙时间,约在弘治
末、嘉靖初。塔山前卫酋长速黑忒迁徙南下,居于松花江一带,南据开原四百里,控制贸

易通道。 “速黑忒居松花江,距开原四百余里,为迤北江上诸夷入贡必由之路,人马强
盛,诸部畏之。”嘉靖十二年(1533),速黑忒为部下八太打喇汉所杀。其子王忠继位,
率领部众始迁居于开原东广顺关外,即哈达之地。“因创寨于开原靖安堡、广顺关外驻

牧,以便互市入贡,即开原所谓南关也。” 同样南徙的有赫舍里氏的色勒贝勒,亦迁徙至
哈达地方,为纳喇哈达部属。“(嘉靖二十五年)生长子时,与族人分居,迁居爱仁哈
达,故命名曰法克产,自是蒙古等部携众来投者何止数十家。”⑧因此,王忠南徙时间,当
不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王忠筑寨于开原广顺关外,直接控制了女真与开原马市的
道路。
在速黑忒南徙的同时,有塔鲁木卫都督竹孔格,为其对手。竹孔格,时“阻各夷朝
贡”,亦居于松花江一带。嘉靖元年(1522),为速黑忒所招抚。嘉靖三年(1524),率


《李朝文宗实录》卷 5,文宗一年(明景泰二年)一月二十二日壬戌条。

马文升:《抚安东夷记》,《清前史料》1 辑,页 3。按:土木堡之变对于辽东的影响,参见河内良
弘:《明代女真史の研究》第 9 章《土木の变と东北》,页 338-345。

奇文瑛认为明英宗后,边政日坏和经济困乏导致开原对羁縻卫所的控制力削弱。经济困乏,此点值
得商榷。以马市贸易而言,则是处于不断繁荣的发展过程中。参见奇文瑛:《论“开原控带外夷”》,《民族
史研究》第 1 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年),页 310-324。

参见李洵、薛虹:《清代全史》第 1 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年),页 47-52。

参见丛佩远:《扈伦四部形成概述》,《民族研究》1984 年 2 期,页 8-17;刘小萌:《满洲从部落到
国家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页 87-94。

《明世宗实录》卷 123,嘉靖十年三月甲辰条。

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收入《先清史料》,页 3。

《哈达色勒贝勒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年)第 50 册,
页 1-6。

12
部入贡。嘉靖初年,其子捏哈南迁至开原镇北关外。“塔鲁木卫夷酋捏哈,得敕三百道,

建寨于开原东北镇北关驻牧,即所谓北关。” 而在《叶赫纳喇氏宗谱》则明确建城年份为
宣德二年(1427)。“明宣德二年迁于叶赫利河涯建城,故号曰叶赫国。所属有十五部

落,而人多勇猛善骑射者。” 海西女真哈达部和叶赫部分别筑寨广顺关和镇北关外,专门

从事于开原马市的居停中间贸易,标志着南北二关的形成。
又参貂马尾之利,皆东夷所产。东夷有远自混同江来者,有远自黑龙江来者,或
千余里,或二三千里。非有近夷为居停主人,其何所依而重译焉。昔南关夷酋王忠建

寨于静安关外,以专其居停之利。北关效之,亦建寨于此,专争其利也。
居停之利,就是充当贸易中间人,从事转手贸易。这种转手贸易就是南、北关将从明朝得
到的朝贡赏赐和开原马市贸易的布匹、手工业品、农具贩运至深处女真,换取大量的皮货
和山货。同时,引导深处女真部落前来开原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开原马市贸易,特别是貂
皮贸易的繁荣,最终形成了海西女真南北关强酋和开原将领、势家共享的利益格局。“开

原、抚顺分守守备等官,并势家,多与海西、建州胡人,交结为亲戚、俺答名色。 开原马
市贸易为女真强酋和开原将领、势家所垄断,双方甚至结成亲戚,共同分享巨额的贸易利
益。
而明廷对于马市贸易的控制,则是利用敕书颁布与贸易特权的捆绑以控制边疆。南关
控制开原马市贸易,其基础为王忠所奠定。王忠鼎盛时,悉得明朝颁赐女真的全部敕书。
“凡建州、海西、毛怜等一百八十二卫、二十五所、五十六站,皆畏其兵威,于是悉得国

初所赐东夷一千四百九十八敕。” 控制的敕书,不仅有海西女真的全部,还包过了部分建
州女真部的敕书。争夺敕书的特殊目的,在获得朝贡和互市的权力,亦获得统治的权威和
合法性。“囊闻诸夷互相攻伐,皆以本朝敕书为奇货。南关之亡,北关之见杀,与西虏之

不愤于酋,靡不为是。” 明代中后期,辽东边疆形成了有贡才有市的惯例,女真各部对于
敕书的争夺相当激烈。敕书,既是女真内部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又藉此可以获得马市的贸

易权。因此,敕书的实质就是贸易许可证,也就是获得马市贸易的特权。 边疆守将,特别
是开原地方官员,控制着女真部落的验敕入贡和贸易权力,开原边将和女真部落首领结合
的基础也由此奠定。


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收入《先清史料》,页 3。

《叶赫纳喇氏宗谱》,嘉庆十八年永禄续修本。

按:在涉及明朝时,统称为南关、北关;涉及建州时,则对称哈达、叶赫。或二者联称。南北关二
城的位置和遗址,参见孙明:《叶赫王城和哈达王城建置的比较研究》,《东北史地》2006 年 4 期,页 31-
34。

冯瑗:《开原图说》,玄览堂丛书影印本,页 448-449。

《明孝宗实录》卷 154,弘治十二年九月丁丑条。

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先清史料》,页 3。

丁绍轼:《丁文远集》(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天启刻本,五辑 25 本)外集卷三《第五问建夷》,页
692。

参见蒋秀松:《明代女真的敕贡制》,《民族研究》1984 年 4 期,页 16-29;丛佩远:《明代女真的敕
书之争》,《文史》第 26 辑,页 191-210;又见三田村泰助《清朝前史的研究》(京都:同朋舍,1965 年),
页 155-157 页;增井宽也《明末海西女真的贡敕制》等。

13
明朝辽东与女真地区的贸易,以开原为中心,主要有两条贸易路线:“一自黑龙江下
游上溯黑龙江、松花江,更折向西南经今哈尔滨附近南抵开原;一自朝鲜咸境南道,循图

们江东北行,经长白山绕松花江上游,西南行至开原。” 海西女真哈达部和叶赫部分别筑

寨广顺关和镇北关外,正是为了利用、控制这两条贸易路线。 此外,由蒙古至朝鲜后门的
路线,开原亦占据孔道。“前此咸吉道良马多产者,乃因开原路相通,与鞑靼马孶息,今
与开原不通,已五十年矣,鞑靼马絶种。” ③这条从蒙古、女真地区到开原马市的贸易路
线,被亚洲内陆的蒙古和女真人称为“金路”。
开原一路,孤悬天末,三面环夷,如黑子之着面,盖九边危地也。乃向来被兵比
之别路差少,则亦有说。其地小而民贫,其人悍而善斗,其马市为夷货流通之府。胡
汉之人胥仰藉焉。抢掠所获不足以当市易之利,夷人以市为金路,唯恐失之,而我亦

借此以为羁縻。
自开原开市,至明末的两百余年间,因开原马市对内陆亚洲深处民族的重要性,使得开原
较少受到蒙古、女真的抄掠和内侵。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辽东边外蒙古和女真部落对
于辽东农耕经济的极度依赖。一旦开原罢市,就造成游牧民族物资短缺,可谓得不偿失。
“今之东胡则不然,得尺绮文帛则宝爱之,其富者华服锦绣,金珠离饰,以靡丽相高。贫
者垂涎睥睨,专事偷盗以赴市。故马市交关,互以名马易锦绮数十尺,获饼殽盐酒之劳,
其甘若饴。此侈其心以弃其所长,实我中国之利也。往者速长家之死,数十百人,徒手就
戮,去而复来,如鱼之思饵,鸟之思食,虽间之使去未能也。故善驭之者,谨互市之交
易,可不战而驯扰之。”速长家之死,至无辜数百人,仍故复来,就是因为女直各部无法
脱离辽东农耕经济而独存。明廷也深知,故以互市交易进行控制。一旦出现侵边、掳掠情
况,即闭市罢赏。“尔等衣食费用皆仰赖我中国。若将抢去人畜送还,这条路还容你讨

赏。若不听我宣谕送回原虏人畜,闭关绝赏。” 因此,入市的福余卫和南北关,形成了禁
止侵犯开原的共识。要获取马市贸易利益,就必须维护辽东边疆的安全,这是一种互利共
生的状态。

三、明末辽东边疆体系:开原与南北关的贸易联盟
明代中后期,开原马市貂皮贸易的繁荣、羁縻卫所的瓦解和南北关的崛起,辽东形成
了以开原与南北关贸易联盟为中心的边疆体系:明朝通过扶持南北关女真强酋,形成了开
原、山寨夷(南北关)、江夷、野人女真、虾夷和乞列迷等部落层层递进、相互依赖的内


参见刘小萌:《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页 65-66。

南北关二城的位置和遗址,参见孙明:《叶赫王城和哈达王城建置的比较研究》,《东北史地》2006
年 4 期,页 31-34。

《李朝世宗实录》卷 84,世宗二十一年(明正统四年)一月十日己丑条。

李化龙:《抚辽疏稿》卷 3(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万历刊本),《查参诱执堡官并议市赏疏》,页 99。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4,《官军拒敌出境并谕市夷送还被掳人畜》,续修四库全书影
印本,页 242。

14
陆亚洲经济圈,以此维持辽东的边疆秩序。明末辽东边疆体系,以开原为中心,其基础则
是开原与南北关的贸易联盟。 这种边疆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1、辽东势族和商人
军卫和郡县制是辽东和内地的一大差别。军卫制度,有其世袭性,故容易因军功而形
成势族。辽东势族,因军功而起至大者,莫过于铁岭李成梁家族。其子侄多任军事要职,
在辽东和京师盘根错节,影响力绵延至明清两代。其他势族,如宁远祖氏,辽阳高氏、佟
氏、石氏,不一而举。马市贸易的利益,多半为辽东将领和势族所垄断。“辽东外商绝
少,惟是势豪霸占,商人不能与之亢,至有岁兼万引者。计全辽之引,不过一十一万。而
势豪将领,顾得其十之六。”①
辽东境内归化的女真人,特别是安乐、自在州的女真人,当是辽东从事于马市贸易的
主要群体。辽东地区的归附夷人,并非只有明初时纳入到军卫系统的达官。有明一代,不
断有降附的夷人进入辽东。明朝初期,辽东归附达官曾拥有自由进出辽东、女真地区以及

探亲、往来贸易的权利。 明朝中后期,这种特权估计已经遭到废除,而早期归附的达官群

体则已经融入于军卫之中。“新附夷人,后俱化为冠裳之俗。” 但是,由于降附夷人的不
断接力移入,实际上辽东的降附夷人一直保持着较大群体。由于种族和语言方面的优势,
归附女真人可以在辽东边疆与女真的贸易中迅速占有优势,佟氏家族则可说是其中典型。
作为内附女真人,佟氏家族在辽东逐渐定居,从始祖佟达礼“明时同东旺、王肇洲、索胜
格等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开原”起,到第七世佟养真(正)、佟养性和佟三等后来迁居
抚顺、辽阳,着力经营,成为贸易巨富,终至雄资一方,成为与后金及清崛起休戚相关的

代表人物。④万历初年,在开原向商人征税的清单中,佟性商人达到了数十人。 佟养性、
佟养真等人则与鼎革之际的明清史事多有重要干涉。
2、辽东通事和女真中军
明代辽东通事,例有两种,一为通事官,一为马市通事。“通事官,以千百户通夷语

者充之。„„至于马市通事,又各有官。” 通夷语者,多半是辽东卫所的归附夷人及后
裔。“通事,按辽东例有朝鲜、女直通事,送四夷馆以次铨补。鸿胪官,旧止用东宁卫

人,盖取其族类同语言,习也。比来各卫,亦或有为之者。” 通事官,负责朝贡审验、伴


侯先春:《侯给谏疏》卷 1《安边二十四议》,见《明经世文编》卷 428,页 4687。按:辽东势族研
究,参见姜守鹏:《明末辽东势族》,《社会科学战线》1987 年 2 期,页 203-209。

“九月戊申,上谕行在兵部臣曰:近辽东缘边官军,多出境市马,以扰夷人,其禁戟之。今后非朝
廷文书,而私出境者,处以重刑。其守臣不严管束者,论罪如律。若安乐、自在等州,女直野人鞑靼,欲
出境交易,不在此例。”《明太宗实录》卷 204,永乐十六年九月戊申条。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2,《夷酋来降立功乞赐安插》页 213。

参见佟永功:《关于清代佟氏家族的几个问题》,载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庆贺王钟翰教授九十
华诞》,紫禁城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46-450 页。关于佟氏研究,尚可参考 Pamela Crossley: The Tong
in Two World: Cultural Identities in Liaodong and Nurgan during the 13th-17th centuries.
Ch’ing-shih wen-t’i. Volume IV.(June 1983);王景泽、杨华:《佟养性及其家族与清朝开国》,《满
族研究》2009 年 2 期;周文娟:《明清之际辽东佟氏家族研究》,辽宁大学 2011 年硕士学位论文。

参见《明代辽东档案汇编》189-190 号。

《辽东志》卷 5《官师志·通事官》。

《辽东志》卷 6《人物志》。

15
送和京城交涉。“女直入贡,每岁十月初一日起,至十二月终止。陆续起送。建州左右毛

怜海西等卫夷人到司,督令通事审验,发馆随行。” 马市通事,负责监督交易、传话和抚

赏等职责。“不许通事人等将各夷侜弄亏少马价,及偷盗货物。” 开原马市通事,多以三
万卫和安乐州的达官百户充任。“□□日一起,通事百户高世禄往广顺光,赏夷人都督王

中等,用银二两八钱八厘三毫三丝。” 通事群体,因其交涉于两种文化和族群之间,在明
清易代中具有相当特殊作用,如佟养性、董国云和李庆赛(李继学)等人,即曾经充任通

事。努尔哈赤崛起后,这些通事纷纷投附后金,在明清易代中占据重要地位。
女真内部,因与辽东和明廷交涉需要,也有通事群体存在。女真内部通事负责与明交
涉,主要有朝贡和马市事务。从内部地位来将,女真的通事,要远远超过明朝的通事,多
扮演着谋臣的重要角色。多数成为明清易代的重要人物。如建州通事阿敦(阿都)、干骨
里、达海、额尔德尼、希福、马三非、马臣等人均如此。
以马三非和马臣父子为例。马三非,本身即为部落首领,长期从事于马市贸易,故通
汉语。“马信,马三非之子,而老乙可赤副将也。佟羊子亦一般将官也。年年进贡天朝,

惯解华语。” 马三非后为努尔哈赤所兼并。“此夷自收五党、灰扒、马三非、一拉鸡、猛

骨孛罗诸种后,专一诱我边氓。” 归附后的马三非负责建州部与辽东、朝鲜的交涉、马市
和朝贡诸事务。万历十五年(1587),在努尔哈赤联姻南关时起过很大作用:“是日,北
关部夷与建州酋请婚之夷,皆在令傍立,而见遣康酋。建州夷马三非者,能汉语,叩首而

言。” 他还负责与朝鲜交涉:“今据女真建州贡夷马三非等告称,本地与朝鲜界限相连。
今朝鲜既被倭奴侵夺,日后必犯建州。奴儿哈赤部下原有马兵三四万,步兵四五万,皆精
勇惯战。如今进贡回还,对我都督说知,他是忠勇好汉,必然威怒,情愿挑选精兵,待严

冬冰合,即便渡江。” 其子马臣,见于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也负责建州与朝鲜交涉
的各种事务。如“汝乙古言言于马臣曰:‘欲将熊皮、鹿皮卖于满浦,买牛耕田,你可言于
王子,说与军官。’马臣入告奴酋,奴酋曰:‘朝鲜不许上京之前,你等决不可径往满浦买

卖’云。” 可见从事朝贡与贸易的女真商人,多通汉语,深晓汉文化,以至于明朝怀疑部
分贡使乃是被掳汉人冒称:“咬纳语音状貌,无异汉人,疑是边民被虏或叛入彼中者,假

充贡使。”


《辽东志》卷 5《官师志·女直入贡》。

《辽东志》卷 3《兵食志·马市》。

《明代辽东档案总汇》,页 725。

又如朝鲜通事古尔马浑(郑命寿),曾负责朝鲜和建州的联络。投附清朝后,几成朝鲜的太上皇。
参见杨海英师:《朝鲜通事古尔马浑(郑命寿)考》,载《清史论丛 2006 年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社,2007 年)。

[朝鲜]李德馨:《汉阴先生文稿》卷九《金[余]希元与虏人问答曲折秘密启》,《韩国文集丛刊》第
65 册,第 406 页。

董应举:《崇相集》(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本)页 542《答方孟旋》。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6,《议处诸酋善后事宜》,页 435。

《朝鲜宣祖实录》卷 30,宣祖二十五年九月甲戌条。

[朝鲜]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清前史料》2 辑,页 441。

《明世宗实录》卷 51,嘉靖四年五月甲子条。

16
南北关因与开原的长期贸易关系,其汉化程度更深。道光年间,穆精额编其先祖年谱
(参见附表 2-1),记载其一世祖乌拉哈达贝勒斡达善至五世祖哈达贝勒巴彦摄津,除早
逝的纨裤子弟哈达贝勒色勒外,皆通汉文和蒙古文。这恐非后世所褒美而篡改,应是事
实。其三世祖哈达贝勒法克产在哈达称雄长,与中朝有往来,后因那拉所遏,遂不得与
“本朝”(指建州部)和盟,即指法克产与明朝的朝贡和贸易关系。五世祖哈达贝勒巴彦
摄津,率弟兄及族弟希福巴克什等,归附努尔哈赤。其赫舍里氏族人希福、额尔德尼皆精
通汉文、蒙古文和满文。①由此可知,南北关的女真人,因贸易之关系,其能操三语的酋长
和首领当不在少数。
这种主管对明贸易和朝贡的女真通事,大部分在女真内部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多称为
中军身份。女真内部,无论南北关,还是建州、乌拉部,在部落首领之下,其主事者多称
为中军。如北关,有“一营白羊骨,塔鲁木卫都督佥事。部落约五千,精兵二千,用事中
军伯言打里等。一营金台失,塔鲁木卫指挥佥事。部落六千,精兵三千,用事中军哈儿台

失等” 。在建州部,“胡语呼八将为八高沙,奴酋领二高沙。阿斗、于斗总其兵,如中军
③ ④
之制” 。乌拉部恐亦有中军,即乌拉布占泰汗下扎尔固齐拉布泰 。
女真中军多任用通晓汉语、汉文者。在万历十六(1588)年四月,顾养谦与李成梁征
北关入边,遣放康古六等仪式上。“是时那林孛罗使其中军兀苏鲁哈、卜寨使其中军卜
三,以马二十匹来贡。„„二酋恐,是以使其中军二虏,先代己而请也。盖二虏者,二酋

所托重也。故臣等复详谕之。二虏皆能汉语。” 可见,因与明朝的紧密朝贡和马市贸易,
对明关系被放在第一位,通晓汉语、熟悉明朝情况,是为女真中军者的必要条件。在明朝
看来,这些中军也是最为狡猾和最具见识之人。“卜三、兀苏鲁哈,部落中止最黠杰

者。” 同时,从事朝贡和马市贸易的部落中军,多建立起与边将的良好关系,乃至利益联
盟。“西夷暖兔带领本营达子桶花太等五千余名,前来开原庆云堡马市买卖讨赏。„伊中

军阿剌寨向认王凤翔做爹。” 女真内部的中军制度,与后来的扎尔固齐和都堂制度当有一
脉相承的关系。努尔哈赤崛起过程中,其核心人物,尤其是曾任都堂、管理汉人的阿敦、
吾尔古岱、刘兴祚等人,都曾以建州中军的身份出现在中朝史料中。
3、辽东出现“内边疆”
在辽东汉族核心地区的边缘,出现了稳固的少数民族外围社会,即南北关海西女真。

(哈达、叶赫)与开原之间的关系,与拉铁摩尔所称的“内、外边疆”的概念正可契合。


有关赫舍里氏家族与清初政治文化,参见叶高树:《满洲亲贵与清初政治:都英额地方赫舍里家族
的个案研究》,《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 43 期(2010),页 173-230;常越男:《赫舍里氏“巴克什”家族
与清初政治文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 年 4 期,页 32-39。

《开原图说》卷下《海西夷北关枝派图说》,《海西女真史料》,页 282。

[朝鲜]申忠一:《紫严集》卷 6,《建州闻见录》,《韩国文集丛刊》第 82 册,页 131。

《满文老档》(北京:中华书局,1990 年),页 15。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6,《议处诸酋善后事宜》,页 437、438。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49。

李化龙:《抚辽疏稿》卷 3,《查参诱执堡官并议市赏疏》,页 93。

按:拉铁摩尔将中国的边疆分为内边疆和外边疆,内边疆是指直接受中国影响的边境地区,外边疆

17
开原和南北关之间的关系、汉人与女真间混列杂处,无分华夷,甚至被明朝中央官员认为
是大患:“近年王台、逞家奴等皆得径至开原南城墙,混列杂处,安肆贸易,略无界

限。” 双方对于边市贸易利益的分享和长期的和平相处,带来了心理上的亲近感,并没有
深刻的华夷界限。“二酋巢在镇北关,故开原人呼为北关。夷虏巢穴,此其最近者,盖东

夷一种,屋居火食,差与内地同,而户知稼穑,不专以射狩为生。故不忌其近我边疆。”
开原人对于南北关的亲近感,正是源自于后者风俗习惯逐渐与开原趋于相同。
这就是说,在边市贸易的过程中,南北关海西女真在接触到辽东汉文化的过程中,自
身汉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这种辽东“内边疆”的出现,也是努尔哈赤后来能够迅速崛起

的重要原因。 正如拉铁摩尔评价南下接近辽东的女真人所言:“贸易和政治改变了他们

的价值标准,使他们成为汉族与远方森林居民之间的中介。” 因此,南北关海西女真要想
获得开原马市贸易的垄断特权,既要在自我价值、认同感上做出改变,不断接受辽东的汉
文化,又要在政治上让步,从属于辽东的边疆制度,服从和维持辽东的边境秩序。努尔哈
赤灭亡南关之后,王台的部分子孙甚至流亡明朝,改名汉姓,“后裔居中国,附塞上,袭

冠带者多。如王尽忠、王尽安、王世忠等,皆受指挥等职。”
4、东北亚贸易经济圈形成
开原成为农耕、游牧、森林三种经济形态相互沟通的交汇点。开原马市断绝,则蒙
古、女真难以出售其牛马、貂参产品,也无从获得布帛、手工业品和农器,自然影响其生
活和生产活动,或至难以为继。
不知犬羊虽众,各自为部,不相统一,又皆利我市赏,便我市易。我若闭关不与
通,我布帛锅口田器等项皆彼夷日用所需,彼何从得。彼之牛马羊及参貂榛松等货,
又何所售。以此论之,弹丸开原,实诸虏所资以为生,不但开原不当轻与虏绝,即虏

亦不敢轻与开原绝。此事之机也。
因此,开原正是在这种辽东、女真、东部蒙古部落三方利益交汇点的基础上,成为辽东边
疆的经济中心。开原马市贸易并非蒙古、女真单向依赖辽东,乃是三多方相互依赖、荣损
与共的经济利益关系。
照海西、建州夷酋,屋居耕食,密迩边墙,在彼乍臣乍叛,在我半信半疑。然累
朝不忍荡平,边臣不行驱逐者,非力不能也,盖彼以贡市利于内者十之三四(辽夷有

参貂,土人利于互市,不与各镇同),辽人以交易利于彼者十之七八。

则是不直接与中国发生联系的内陆。参见拉铁摩尔著,唐晓峰译:《中国的内陆亚洲边疆》,(南京:江苏
人民出版社,2005 年),页 81。

《明神宗实录》卷 46,万历四年正月丁未条。

冯瑗:《开原图说》,玄览堂丛书影印本,页 448、449。

Huang Pei: Reorienting the Manchus : A Study of Sinicization 1583-1795. Number 152 in
the Cornell East Asia Series,2011. pp.106-110.

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页 79。

张鼐:《辽夷略》,《清前史料》1 辑,页 101、102。

冯瑗:《开原图说》,玄览堂丛书影印本,页 329。

张学颜:《申饬边臣抚夷疏》,收入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卷 363(北京:中华书局,1962

18

这种“故虏以市为命,而民亦以市为利” ,在边市贸易相互依赖、利益共享的关系,正是
开原马市区别于大同、宣府等其它边市的显著特征。“效祖曰辽东之互市,其来远矣。不

独可以裨估客蚩胘,边鄙往往以贸易为奇货。” 女真部落严重依赖于辽东的农耕经济,而
辽东,特别是开原一地,则籍貂皮、人参、松子等货物获得大利。明代中后期,以开原马
市贸易为中心,在东北亚地区形成了辐射中原的辽东和东蒙古、女真地区及朝鲜的经济贸
易圈。马市官办货物的采购,往往远自临清,甚至江南。“例岁委一官、往苏杭等处易买
缎布皮张以为市马之用。”③
5、明廷扶持南北关强酋
南北关形成以后,明朝对女真的政策,转为防御保守。明朝因无法直接控制女真部
落,而是通过扶持女真强酋,以开原马市挟制南、北关,间接羁縻更深处的女真部落,以
此来维持辽东的边疆秩序。这种新的边疆体系正是以开原和南、北关的贸易联盟作为基
础,在互市贸易和边境秩序上达成了一种妥协关系。女真强酋的出现和存在都必须以这种
妥协关系作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其在女真内部的领导地位和开原马市的贸易权,
否则就要面临明朝捣巢的军事打击。
如开原地方官就曾警告不断制造边境骚乱的北关首领卜寨和那林孛罗:
往若效顺开原,朝廷并有赏。江上远夷以貂参之属至,必籍尔通,若布、帛、
米、盐、农器,仰给汉。耕田、围猎、坐收木耳、松子,山泽之息为利大矣。今贡市

绝,而江夷道塞,部夷多怨,我第传檄部虏,斩二酋头来立为长,可无烦兵诛也。
效顺开原,朝廷有赏,既带威逼,又是利诱。因此,开原马市贸易,特别是貂皮贸易的实
质乃是南、北关和开原地方结成了利益同盟,也就是说在边疆秩序和互市贸易之间达成了
一种利益交换关系。
对于开原将领而言,南、北关对于边疆秩序的维护和朝贡的正常,能够保证其在政治
上的稳定和利益。王台经常送进被掳军民,使得李成梁多次升官,而王台擒送王杲的行
动,更是为其赢得了忠顺之名。因此,通过马市贸易,换取南、北关维持边境秩序,是辽
东将领获取政治升迁的基本手段。同时,长时间的和平贸易,将开原的貂皮贸易推向了繁
荣,使开原将领、势家分享了巨大的贸易利益。“当是时,广顺关外夷络绎不绝,而开原

举城争和戎之利者,熙熙攘攘至。”
对于南北关来说,在开原马市贸易上,虽然往往受控于辽东将领和势家,但是只要维
持辽东的边疆秩序,就能够垄断开原马市贸易。南北关就可以将获得的布、帛、米、盐、
农器、手工业品等女真部落的必需品,贩卖至深处女真部落,即江夷乌拉、辉发,换取其

年),页 3908。

李化龙:《议义州木市疏》,《明经世文编》卷 422,页 4599。

刘效祖等编纂:《四镇三关志》卷 5《骑乘考》,见玄览堂从书影印万历四年本,页 147。

侯先春:《侯给谏疏》卷 1《安边二十四议》,见《明经世文编》卷 428,页 4679。

彭孙贻:《山中闻见录》,收入《先清史料》,页 120。

冯瑗:《开原图说》,页 427。按:当时人就有诗形容马市贸易的欢快场景。“夷货既入华货随,译
使相通作行赅。华得夷货更生殖,夷得华货即欢忭。”参见《全辽志》卷六《艺文下》。

19

貂皮、人参等土特产,同时引导后者的朝贡和贸易。 南北关在开原附近建立巢寨,通过垄
断开原的边市贸易,在经济上控制了深处的女真部落,这是其能够在女真内部长期占据优
势地位的根本原因。乌拉和辉发又将布匹、农器等贩运至更深处的女真部落,特别是野人
女真,以获取其貂皮等货物,又获得了对野人女真的经济控制和优势地位。辽东和女真之
间就形成了辽东控制南北关、南北关(山寨夷)控制乌拉、辉发(江夷),乌拉、辉发控
制野人女真的边疆体制,似可称其为层层递进、层层控制的内陆亚洲经济结构。《明实

录》后期,野人女真记载特别稀少,其“朝贡不常”的真正原因或即在此。 “建州海西岁

以十月入贡,仍市马于开原。野人处极东,每入贡必假道海西,贡市无常。”

第三章 南北关的贸易战

万历初期,南北关围绕马市贸易展开了激烈的内部斗争,使得建州部努尔哈赤坐大。
努尔哈赤的兴起,成功地突破了长期以来海西女真(开原马市)对于建州女真(抚顺马
市)的压制,
一、南关垄断贸易
1、王忠王台叔侄崛起哈达
南关控制开原马市贸易,其基础为王忠所奠定。王忠鼎盛时,掌控明朝颁予女真的全
部敕书。“凡建州、海西、毛怜等一百八十二卫、二十五所、五十六站,皆畏其兵威,于

是悉得国初所赐东夷一千四百九十八敕。” 敕书,既是女真内部的权力象征,又藉此可获
得朝贡和马市贸易权。王忠悉得女真各卫所敕书,表明南关完全控制了开原马市贸易。王
忠,王台伯父,《明代辽东档案汇编》中记载为都督王中,《清实录》称之为汪济外兰、
旺住外郎。外兰,满语秘书之意。如尼堪外兰,即汉人秘书之意。因长期来往开原,从事
马市贸易,以致有传闻王忠本为辽人,入女真而为豪酋。
又辽人王忠入构熟夷,得千人自为部长,常以父事赵参将倾葵。数为盗,晨起必

斩二人以祭旗,率以为常。其恶甚于哈舟儿、陈通事者也。
哈舟儿、陈通事,以汉人被掳塞外,流落至朵颜三卫,假充贡使,往来朝贡互市,时导虏
入寇。嘉靖三十年(1551),为蓟辽总督何栋诱擒,械系京师,俱磔于市,传首枭示各

边。 赵时春曾任山西巡抚,熟知边情。其误认王忠和哈舟儿、陈通事类似,恐非偶然。可


,《明代辽东档案汇编》198《抚赏“夷人”用银物清册》:“„„日一起,赏广顺关进入,江上并山
寨买卖夷人汪往等四百八十名。”页 846。按:江上即指江夷乌拉、辉发,山寨指山寨夷南关哈达、北关
叶赫。江夷要到开原互市,必须由南、北关引导。

按:以辽东马市输出的高级丝绸为例,其贸易路线由开原、南北关、江夷(乌拉、辉发)、野人女
真(东海女真三部),进而至库页岛的虾夷部落,最后可以到达日本北海道、江户。参见陈鹏:《路途漫漫
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一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 年)。

姚希孟:《公槐集》(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本)卷 4《建夷受官始末》,页 344。

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先清史料》,页 3。

赵时春:《赵浚谷集》卷 1《北虏纪略》,见《明经世文编》卷 258,页 2733。

参见《明世宗实录》卷 379,嘉靖三十年十一月丙戌条。

20
从侧面折射出王忠通晓汉语。赵倾葵,广宁卫人,曾任开原参将,于嘉靖三十四年没于鲇

鱼池之役。 其父事赵倾葵,全因赵曾任开原参将,主管开原边务和马市事务。王忠和赵倾
葵的“父事”关系,形象说明了女真夷酋与边将的联合关系,亦是后来南北关与开原将领

关系的源头。嘉靖十九年,王忠因抢杀他部敕书,冒敕入贡,而被禁止朝贡。 嘉靖二十二

年四月,朵颜卫导诱北虏犯边,王忠预行专报。七月,获升都督,并约束部落入贡。 王忠
约死于嘉靖三十一年之后数年内。嘉靖三十七年,王忠侄王台首次出现于《明实录》,继
承和扩大了南关的贸易垄断地位。
及延引至王台,海西益繁衍,尽服于台,共推台以为君长,以故台得居靖安堡外
边,颇有室居耕田之业,绝不与匈奴逐水草相类。当是时,建州有王杲之酋、鹅头之
酋、忙于胜之酋、兀堂之酋、李奴才之酋,毛怜有李碗刀之酋,与逞家奴、仰加奴,
并皆号为桀黠。台召致戏下,于是控弦之士凡万余人,往往散居哈塔台柱、野黑、土

木河、厦底锅儿之间。
哈塔台柱,断句错误,应该为哈塔和台柱,哈塔即哈达城。台柱,为叶赫二寨之一。“故
仰奴之后,独有金台失与白羊谷,分为二寨也。在台住寨住,亦去镇北关五十里,今并没

于奴。” 台柱,又做台出。夜黑,即叶赫。厦底锅儿,断句为厦底和锅儿,厦底为厦吉,
锅儿即古勒。“有尼康外郎者,于癸未岁万历十一年,唆构宁远伯李成梁攻古勒城主阿

太、夏吉城主阿亥。” 此阿太,即王杲子阿台,阿亥即王杲子阿海。夏吉,又称夏克、莽
子寨、沙济城。努尔哈赤时期称为奇吉塔城,约在古勒城西五里。通过垄断开原马市的貂
参之利,王台巩固了哈达部在女真内部的强势地位。“先是开原地方属夷王台一枝,士马

精强为虏中所惮,而贪嗜抚赏,颇怀效顺。”
南关对于开原的贸易垄断,是基于与开原将领、势家结成利益联盟,以忠顺名义换取
抚赏和贸易利益。王台通过维护辽东边疆秩序,来换取开原马市贸易的支配权。表现主要
有三:其一,禁止女真各部侵边,擒送犯边的女真酋长。嘉靖三十七年,执柴河盗边夷酋

台出。嘉靖四十一年,擒斩开原边外盗边夷人忽失塔; 其二,送入被掳军民。隆庆六年和

万历二年(1574),送入被王杲所虏军民二百余人。 其三,通报蒙古部落入侵消息,调停


参《四镇三关志》卷 8《职官考》:“赵倾葵,广宁卫人,指挥佥事。历任马兰峪参将。嘉靖乙卯,
北虏入犯,葵率兵追至鲇鱼池,迎战虏众,兵寡军溃而陨。事闻赠都督同知,赐祭葬,谥忠壮,荫弟倾芹
副千户。”页 488;同书卷 9《才贤考》,页 516。

《明世宗实录》卷 235,嘉靖十九年三月己未条。

《明世宗实录》卷 273,嘉靖二十二年七月辛酉条。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8。

张鼐:《辽夷略》,《清前史料》第 1 辑,页 101。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03。

《明神宗实录》卷 25,万历二年五月癸卯条。

参见《明世宗实录》卷 459,嘉靖三十七年五月庚申条;《明世宗实录》卷 507,嘉靖四十一年三月
己亥条。

参见《明神宗实录》卷 8,隆庆六年十二月丙子条;卷 30,万历二年十月己丑条。

21

蒙古与明边的关系,维持开原的和平。 “万历二年,西虏小黄台吉以五千骑晨压海西新

寨,请婚台女,许之,因约必无犯开原寨。”
支持王台,不仅符合辽东边将利益,且受到明廷支持。张居正给张学颜的信中,即指
出“彼(指王台)素效顺中国,父子俱蒙恩赍。其德我也,亦厚。宜急以计结之,俾为外
援。则北虏之真情可得,而我之藩篱益固矣。惟公熟计而审图焉。”③王台的效顺,则是基
于巩固、扩大朝贡和贸易规模。“近据番文一道,王台杀死贼夷十名,及生擒土剌亥一

名,解送臣等,仍告加添入贡名数。” 因此,一旦涉及到朝贡和互市问题,开原和南关往
往结成利益同盟。隆庆二年(1568),礼部试图减少女真朝贡人数,开原方面即据理争
取,加以反对。
据开原兵备佥事等官王之弼等呈卷查节蒙巡按衙门案验。……各官会差通事宣谕
海西建州等卫女真夷人。王台等各执不从,合无准令照旧。……议照女直夷人与四川

番僧不同。缘抚赏厚则输诚纳款为中国之藩篱,羁縻疏则生事扰边危门庭之寇盗。
王台的效顺,使得辽东和女真在边境上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贸易时期。“忠又甚恭顺,

一时开辽东边无一夷敢犯居民者,皆忠之力也。” 贸易垄断和边疆秩序间,形成了妥协关
系。“查得海西夷人王台,二百年来世效忠顺,当在其时,不止二奴受其约束,即建州诸

夷悉属统驭,故河东帖然无事矣。” 辽东边防,以保障开原安全为重要战略支撑点。开原
与南关的同盟关系,则是边疆安全的重点。
开原孤悬一线,三面临虏。西、北二隅,虏贼出没无常,田土尽行荒芜。独有东
方一面,军民便于耕耘者,百年来赖海西夷人王台世效忠顺,南制建州,北统二奴,

钤束不敢为非耳。不意王台物故,二奴首先叛逆,不受约束,开原日多事矣。
但是,哈达部在女真内部的贸易垄断,则激起各部的不满。王台被形容为“黩货无厌,上

下贿赂公行。是非颠倒,凡有词讼,以赂金币多少为是非曲直。” “黩货无厌”,只不过
是开原马市的巨大市场,带来的貂皮、人参、松子、蜂蜜等女真土货的庞大需求。因此,
南关的贸易对手北关,联合处在开原贸易路线上游的乌拉和恍惚太部,要打破南关在开原
马市的贸易垄断。


例如,“据开原参将杨五典禀,据夷人王台差部落报说,大虏达子老撒卜儿亥等五个头儿在西北下
营,要抢南朝地方。”参见《明代辽东档案汇编》,页 875。

茅瑞征:《东夷考略》,《清前史料》,页 54。

张居正:《张太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年)卷 28《答辽东巡抚张心斋》,页 346。

刘效祖等编纂:《四镇三关志》卷 7《制疏考·巡抚都御史李秋定进贡人数疏略》,见玄览堂从书影
印万历四年本,页 399。

刘效祖等编纂:《四镇三关志》卷 7《制疏考·巡抚都御史李秋定进贡人数疏略》,见玄览堂从书影
印万历四年本,页 399。

冯瑗:《开原图说》,玄览堂丛书影印本,页 451。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51。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46。

《满洲实录》卷 1(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页 23、24;《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02。

22
2、王台之后南关衰落
王台后期,敕书逐渐流散。其中“忠所藏国初赐敕,向诸夷所亡失者,共一千四百九
十八道。至台不能守,多散佚去,犹存六百九十九道。建州夷酋勒勒、把都、王杲、鸷头

等得四百九十九道。塔鲁本夷捏哈得三百道。” 万历十年(1582)七月,王台死②,南北
关贸易战更加激烈:“台以忧愤卒,二奴索北关故敕七百道。虎儿罕赤曰:吾父以二奴

故,卒用忧愤死,今尚问敕书乎。” 北关故敕七百道,是指祝孔革所有的七百道敕书,曾

为王忠所夺获,“祝孔格阻兵,数反复,王忠执而戮之,夺其贡敕及季勒寨。” 季勒寨处
于南关与辉发、乌拉江夷的交通要道上,控制着江夷来往开原的贸易。祝孔格之子台出,
仰加奴、逞家奴之父,王台妻以女,分其敕三百道,听王台调遣。⑤王台死后,其子虎儿罕
赤继位,已不能控制女真各部。
万历十一年春,北关强索敕书遭到虎儿罕拒绝后,遂与开原贸易路线上游的恍惚太、
土蛮及乌拉、辉发等部联合,达成对付南关的同盟:
其明年春,二奴使部夷武速鲁哈(即兀苏鲁哈)驰土妹营,送奉貂鼠二百皮、貂
鼠皮袄二、大海獭二皮、青鼠二百皮、蟒衣段二纯、通袖袄二、青布二百纯,借助
兵。已使部夷孛背往龙兔、伯言等告急,亦如之。二奴复使夷使告土蛮罕:若助我弑

虎儿罕,我以虎儿罕朝贡赏赐与若,若蚤自图之。”
武速鲁哈,即北关中军兀苏鲁哈。土妹,恍惚太侄,又作土门儿。福余卫残夷,清人写作
科尔沁部。“土门儿,系主儿者阿男,恍惚太从侄,兵五千骑。酋长年二十岁。瑗按:福

余卫夷在者,独此二酋。” 二奴许诺将虎儿罕的朝贡赏赐,给予土蛮罕,意在达成某种贸
易利益交换关系。
同时,北关又诱引南关虎儿罕部属中军白虎赤叛逃北关。“台竟忧死。台孽子康古六

与虎儿罕争斗,仰、逞助之,而阴收其部夷白虎赤等自益。” 白虎赤,拥骑两千,居于威

远堡外。“开原东北有已戮白虎赤、孛同果子佛当哈卜等夷约两千余骑。” 杨道宾则言白
虎赤带走二百道敕书,归附北关。“王台死而子猛古孛罗遂弱。其中军伯虎赤以二百道投

北关。” 二百道恐非确切,应为八十道。白虎赤死后,此八十道全归逞家奴子卜寨所有。


姚希孟:《公槐集》卷 4《建夷授官始末》,四库禁毁书丛刊本,页 345。

参见《明神宗实录》卷 129,万历十年十月乙未条:“赐属夷故都督王台敕,及办祭彩叚四表里如
例。”

彭诒孙:《山中闻见录》,《清前史料》3 辑,页 144。

彭诒孙:《山中闻见录》,《清前史料》3 辑,页 142。

按:“台出,忠子婿,分三百道。”参见《开原图说》卷下《海西夷南关枝派图说》,《海西女真史
料》,页 285。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21。

冯瑗:《开原图说》,玄览堂丛书影印本,页 457、458。

方孔炤:《全边略记》,《清前史料》1 辑,页 222。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6,《全镇图说》,页 269。

杨道宾:《海建夷贡补至南北部落未明谨遵例奏请乞赐诘问以折狂谋事(海建夷情)》,收入《明经
世文编》卷 453《杨宗伯奏疏》,页 4982。

23

“今卜寨等恃强先已得过八十道。” 卜寨为逞家奴子,而逞家奴则婿康古六,后者可能为
逞家奴诱引白虎赤。
同时,二奴重新夺回季勒等十三寨。“二奴乃提白虎赤等,略虎儿罕所部把吉、把太

诸寨,马二十四匹、盔甲四副、杀五人。” 北关与乌拉、恍惚太部的联合,不断抢夺敕
书,正是要打破南关的贸易垄断。故王台死后,乌拉部率先响应北关叶赫,进攻王台长子
虎儿罕。在北关、乌拉、恍惚太部的集体进攻下,南关势力迅速衰退。“台子虎儿罕好残
杀,部夷虎儿干、白虎赤先后叛归加奴。因尽夺季勒诸寨,调兀剌江上夷,与虎罕构兵。
是后,仰加奴等十三寨,止遗把吉、把太可五寨属台,他如灰扒、兀剌及建州夷,不受矜

束。” 至此,王台建立的贸易垄断王国瓦解,江夷(辉发、乌拉)和建州部相继叛离。北
关逐渐掌握了贸易和军事的优势,而南关则陷入内斗当中。
3、南关哈达内斗的焦点
南关内斗与继承王台遗产直接相关。王台有六子:“长,诂鲁伸,贝勒,无后。次,

扈尔汉,汗王;三,萨穆哈图;四,旺锡,五,康古鲁,汗王;六,孟格布禄,贝勒。”
王台没后,长子虎儿罕赤继位。其中,康古六为王台私生子,因与虎儿罕夺产失败,而逃

奔北关,逞家奴妻以女。 虎儿罕逝后,康古六得以重返南关,“与猛骨孛罗、歹商各居一

寨,而并立为三。” 可见三人并非居于一处。
南关内部三个问题导致了内斗。
其一,谁来继承虎儿罕龙虎将军一职?《那拉氏谱》记载康古六继位数月,当属可

信。“万薨,德喜命万次子扈尔汉立,在位八月,薨。万第五子康古鲁继立。” 康古六的
继位,可能是因北关的支持,但并未获得明廷的承认。相反,万历十一年八月,明朝赐猛
骨孛罗敕书一道,使其约束二奴及部夷。
辽东总督镇巡官右都御史周咏等言:海西属夷猛骨孛罗初立,乞给敕书一道,以
便弹压。诸夷逞仰二奴用贿纠结西夷,交通建夷,欲夹攻雠杀猛骨孛罗……上命猛骨

孛罗准给敕书,约束部落。
乞给敕书一道,指明朝敕封猛骨孛罗袭王台、虎儿罕所遗留的龙虎将军一职,长海西女
真。时猛骨孛罗部属歪卜朝贡京师,亦以此请。“是时,海西夷歪卜亦以此请。上幸从
之。赐猛骨孛罗敕书,约束二奴子及部落,是岁万历癸未也。”⑨瞿九思明言猛骨孛罗所袭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47。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21。

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先清史料》,页 7。

《那拉氏宗谱》,收入《满族家谱序评注》(刘庆华编: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 年),页 170。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14。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康古六,王台孽子也。初与虎
儿罕赤争父产,以为此阿父奸生子欲杀之,遂奔逞家奴。逞家奴以其女室之。”页 360。

《那拉氏宗谱》,收入《满族家谱序评注》,页 170。

《明神宗实录》卷 140,万历十一年八月乙卯条。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13。

24
为龙虎将军。“兄四皆蚤夭,以故猛骨孛罗得袭龙虎将军,为左都督。”①万历癸未即万历
十一年,此年猛骨孛罗部属歪卜进京朝贡,于十二年三月返回南关。“(万历十二年三

月)二十六日。赏广顺关进入京回夷人都督歪卜、兀堵尚等七起。” 经过歪卜奏请,猛骨
孛罗正式继承了王台在开原的贸易地位和朝贡权力。本年,即可见到猛骨孛罗加都督衔,

进入开原互市。“初七日一起,广顺关进入夷人都督猛骨孛罗、歪卜等五百名到。”
其二,南关原有二都督职位应由谁继承?王台擒送王杲后,被授予龙虎将军一职,升

二子为都督佥事。其二子名称,实录未载。应该为虎儿罕和三马兔。 虎儿罕以长子,理应
升职为都督,继承龙虎将军一职。而三马兔升为都督,可由马市档案得知,称其为故都督
三马兔。三马兔早死,其都督职位可能由猛骨孛罗继承,继而又获封龙虎将军勋衔。而虎
儿罕都督一职,则由其子歹商继承。故马市档案中,未见康古六之名,却可见猛骨孛罗和
歹商挂都督名衔。由此,导致康古六的不满和争端。
其三,南关旧城和新城分别由谁居住?南关新城为王台所建,王台和虎儿罕皆居于

此,南关称之为大寨。旧城,可能是指把太寨。把太为三马兔之子兀把太。 三人中,谁居
大寨,谁居把太寨?“那林孛罗等带领西夷恍惚太、脱卜户等一万余骑,来到把太寨子北

边山上下营。随有猛骨孛罗带领二夷,亲自到市哀恳急救性命等情。” 可见,猛骨孛罗居

于把太寨中,而把吉、把太也确为猛骨孛罗属夷:“猛骨孛罗部夷把吉、把太寨” ,可
见,猛骨孛罗因继承三马兔都督职位和部落,而居于把太寨。歹商作为虎儿罕之子,居大
寨当中。猛骨孛罗继承龙虎将军一职,成为南关主,而不得居于南关大寨,此又导致其与
歹商的纠纷。
同时,猛骨孛罗之母温姐,已嫁康古六。故猛骨孛罗逐渐倒向北关,与康古六形成了
反对歹商的联盟:
康古六又以仇虎儿罕赤之故,而甘心于其子歹商。猛骨孛罗虽为王台子,实二奴
之甥,又为逞家奴婿。今已无父,独其母温姐在耳。势不得不从其母而怀二心,是王

台之苗裔有固志而立于海西者,独歹商一人耳。
而康古六不仅结北关以夺歹商大寨,且与北虏联系紧密。万历十四年(1586)八月,有侵
边的五名达子躲入康古六堡寨:“达贼五骑,牵马四匹,径奔本堡。„„前贼奔至邻境属

夷康古六寨内躲藏。” 万历十五年四月,北关那林孛罗攻袭猛骨孛罗,未能得手,促使南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12。

《明代辽东档案汇编》,页 821。

《明代辽东档案汇编》,页 831。

按:绑送王杲时,即有虎儿罕和三马兔二人。“台素忠顺,乃以七月初四日同子虎儿哈、往石、三
头儿捕杲及家室二十七人,请献见贺兵宪。”参见《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8。

《万历武功录》:“始古六妻逞家奴女,已纳纲实妻孙,及得温,有宠,乃弃孙去。去歹商。于是三
马兔之子兀把太妻之。古六复强欲夺孙,兀把太请以嚢驼赎,报罢。”《清前史料》1 辑,页 18。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52。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44。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60。

王一鄂:《总督四镇奏议》卷 9《类题辽镇节次获功疏》,玄览堂丛书续集第 28 册。

25
关内部矛盾激烈化;六月十一日,康古六诱引歹商部属阿台卜花反叛,夺获南关大寨、歹
商妻子及全部敕书:
本年六月十一日据开原新任备御王汝征禀本月初八据通事高应奎禀称:广顺关夷
人都督歹商到市说称有所管部夷阿台卜花等于本月初七日反叛投康古六。本日晚本酋
带领阿台卜花等将歹商住房围了,要杀歹商。歹商乘夜带领四夷脱奔到城。康古六随

将歹商家财牲畜尽行抢去。
歹商逃奔开原后,开原参将王缄数次派遣通事高应魁进行调解,但康古六和猛骨孛罗拒绝
归还大寨和歹商部夷。同时,猛骨孛罗纳娶歹商妻室,吞并其家产。而开原方面认为,康
古六此次诱引阿台卜花反叛,乃是北关唆使,而猛骨孛罗阴助之。如此一来,将导致南关
并入北关。
先据该道揭称将领之言谓温姐系二奴之亲妹,猛骨孛罗系卜寨妹夫。康古六系二
奴女婿。又谓叛逆虽起于阿台卜花,主谋实由于康古六、温姐。而猛骨孛罗则又温姐
子也。是南关之众,不与北关阴结所谋者,独歹商一人耳。今该道又云猛骨孛罗已将
歹商三妻尽行奸收,是康古六擒夺歹商之妻而猛骨孛罗得奸收,将并猛骨孛罗而入于

北关明矣。
开原方面誓保歹商,主要是怀疑康古六和北关相勾结,而猛骨孛罗今后若顺从北关,将难
以为开原屏障。“三酋中,康古六内为贼,猛骨孛罗无能为,且以母妻故,而不能无二
心。歹商一人之不能立于海西也。岂待今日而后见哉。歹商不立,则无海西。无海西,则

二奴之子,北结西虏,南连建州,而开原危。” 六月十三日,开原兵备道王缄派遣南关马
市通事崔得忠,传调南关三酋前来听谕,欲解决其内部矛盾,强令康古六和猛骨孛罗无吞

并歹商,还其妻子部落和敕书,而康古六坚执不从。 七月六日,开原出动兵马近三千人,
包围康古六寨,擒拿康古六,押送广宁监狱;又强行为三酋剖分夷寨、部落和敕书,勒令
猛骨孛罗归还歹商妻子。
将歹商妻子哈尔哈等五名口,原收部落庄太、卜思革等三百二十三名,夷妇分
姐、猛骨姐等四百一十二口、幼小子女一百三十一名口、马一百三十五匹、牛二百五
十八只、羊八十一只…尽数交付歹商,照旧收回管领。其余原属歹商夷寨六处,一并

退还。…将康古六监候。
但猛骨孛罗身为龙虎将军、女真主,却因开原私利而屈从歹商之下,自然不能不有所触
动。于是,猛骨孛罗联合北关,再次图谋吞并歹商。万历十五年十月,“逆酋那林孛罗等
结连西夷恍惚太等,并属夷猛骨孛罗攻围歹商夷寨。随该官军出关救援,猛骨孛罗将本寨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54。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56。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61。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有康古六说称歹商原与我有
仇,今歹商妻猛骨孛罗,已是都奸要了。如何有肯与歹商。事已到此,随中国如何处罢。有复再三宣谕,
伊坚执不从,意欲将歹商哄至关门,暗行杀害等情。”页 355。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57、358。

26

房屋烧毁,催迫温姐,并部夷投赴北关那林孛罗去矣。” 猛骨孛罗投附北关那林孛罗后,
明朝遂革除猛骨孛罗的龙虎将军一职。与此同时,明朝内部抚剿争论也越来越激烈。

二、调停南北关争斗
1、北关叶赫与蒙古科尔沁部联盟
北关的主要盟友是恍惚太,即蒙古科尔沁部。恍惚太原来游牧于开原近边,由新安关

互市领赏。 隆庆末、万历初,土蛮西进和喀尔喀五部南下,挤占了新安关,切断了恍惚太

与开原马市的道路。 恍惚太被迫东迁至嫩江流域,控制了索伦诸部。
福余卫之夷今弱矣,当万历丁亥、戊子间,勾西虏为开铁患,亦中国亦一疥癣
也。乃竟为西虏所残弱,而避居混同江,江离开原边千余里,其久不附新安关领市
赏,积弱不振之故也。先是夷酋生三子,长往四儿、次撒巾、三锦只卜阿。往四儿

故,而有子恍惚太。…锦只卜阿故,而有子主儿者阿,故,生一子曰土门二。
丁亥、戊子为万历十五、十六年。各部位置变化为“暖兔、宰赛等直开原西,而北则恍惚
太等,东北则北关,东则南关,辽沈之东则奴、速等,此河东三面虏也。”⑤实际上,恍惚
太部之被迫迁徙,逐渐失去开原马市贸易权,应早至万历六年(1578)。“(万历)六
年,御史安九域上书,大略言:„„独开原庆云堡,西市亡赖,专诱土蛮为重。前是福夷
入市,近朵颜、泰宁人伯言、卜言、以儿邓、者儿盖及黄台吉、哈屯、暖兔诸酋,皆传箭
而入,要挟大赏,不一而足。”⑥可知,福余卫夷在万历六年左右,已被排除在开原马市之
外。而辽东方面,则默认土蛮部的互市,惟朝贡事情则予以拒绝。此种情况,在隆庆五年
即已经发生。“合无容令开原、广宁马市各官,如遇土蛮部落近关答话,不必追究,不必
拒绝,与三卫一体买卖给赏。盖准入市以应其求,尤愈于任入抢以饱其欲。况收其市税之
利,足为抚赏之资。因其去来之使,可得向往之实,是亦羁縻之术,至于通贡事不敢轻
议。”⑦
至万历二十年(1592),内喀尔喀五部独占了开原新安关的马市贸易和抚赏。“问得
福余卫先未故酋伯言儿下部夷遮昧招称:万历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有西夷暖兔带领本营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99。

按:在辽东档案 194 和 195 中,即万历十二年(1584),数月间,恍惚太夷人前来告讨官布、官锅
的只有额零革、草困、伯革失力木、伯言等数批而已,可见此时的科尔沁部已经难以继续在新安关的互
市。参见《明代辽东档案汇编》档案 194、195,页 816-837。

冯瑗:《开原图说》:“开铁西北二面边墙外,草地远者百里,近者六七十里。又近直逼边墙。各虏
虽无部夷居住,然亦各有牧放分地。彼此不敢逾越。„惟已约犯抢不拘分地。„恍惚太、土门儿近边已无
牧地,故久不敢入庆云领赏。”玄览堂丛书影印本,页 480-481。按:辽东女真、蒙古各部都有着自己的
固定互市地域,不能越部与明边互市交易。这既是明朝的边疆秩序所规定,又是因为边市贸易为女真、蒙
古各部的生活物资和经济利益的来源地,当然不能为别部所染指。

张鼐:《辽夷略》,《清前史料》1 辑,页 100。

陈继儒:《建州考》,《清前史料》1 辑,页 133。

方孔炤:《全边略记》,《清前史料》1 辑,页 221。

刘效祖等编纂:《四镇三关志》卷 7《制疏考·巡抚张学颜为虏众内附边患稍宁以永图治安疏略》,
见玄览堂从书影印万历四年本,页 402。

27

达子桶花太等五千余名,前来开原庆云堡马市买卖讨赏。” 伯言儿,实为宰赛之父,冒称
福余卫。当时内喀尔喀五部,分领三卫敕书。宰赛等部,遂得以冒称福余卫夷人进入马市
贸易。“宰卜二十四营,虽冒名福余,实北虏支派。而福余夷人为恍、土二酋,久遁混同
江上,居江夷地矣。”②科尔沁部受此压力而东迁,遂失去了与明朝直接贸易的途径,只能

是通过女真与明朝间接贸易。
蒙古部落,通过女真部落间接与明朝互市,其来已久。这种贸易关系,在朵颜和海西
中也曾出现过。“都御史陈铖奏曰:近者朵颜屡请开市,朝廷不许。今朵颜穷迫,潜结海
西,转市于我。而海西藉彼马力,数犯我边,甚为非便。若复许开,则有以收朵颜之心,
散海西之党。而中国并受其利。”④可见,双方存在着蒙古部落有借海西女真入市、而海西
女真则借兵蒙古的传统。北关叶赫与蒙古恍惚太的关系,恰恰如此。
北关与科尔沁部之间,存在一条由开原、北关、科尔沁、索伦、北山野人、以至西伯
利亚森林部落的贸易路线。南关对于开原贸易路线的垄断,阻碍了这条西北方向的内陆亚

洲贸易通道。 而蒙古科尔沁与北关叶赫的联合,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地理位置上,北关处
于恍惚太和南关之间,北关和恍惚太都是这条贸易路线的成员;二是双方文化接近,北关

较为蒙古化,两部有着长期通婚关系。 三是南关忠顺辽东,一直避免接近蒙古部落,而损

害与开原的固有关系。 而明朝的女真政策一直有孤立、削弱蒙古势力的战略意图。北关选
择与恍惚太结盟,与蒙古部落发生联系,恰是明朝的大忌所在。
2、万历十一年初剿北关
约万历十一年六月,虎儿罕逝,在位八月,其弟猛骨孛罗继位。七月,北关联合恍惚
太大举抢掠南关猛骨孛罗。“十一年七月,逞加奴、仰加奴与白虎赤,益借西虏暖兔、恍

惚太等骑可万余,瞷猛骨孛罗并虎儿罕之子歹商,日寻于斗。” 辽东的既定政策是扶持南
关,开原遂出面对南北关进行调停,试图重开北关贡市:“于是分巡使任天祚以制置使
命,乃赍袄段布锅,稗将宿振武、霍九皋犒二奴,令其悔过自新,得贡市如故。果尔,汉
即遣太师巡开原寨,为二奴分剖。二奴具言必欲吾二人讲和,请以敕书,及把吉、把太、

猛骨孛罗、三马兔,一切悉以归我。” 但任天祚的调解无果而终,北关欲得敕书及把吉、


李化龙:《抚辽疏稿》,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万历刊本(北京:出版社,?年),页 93。

冯瑗:《开原图说》卷下,《海西女真史料》,页 282。

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 年),页 266。

方孔炤:《全边略记》,《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 1 辑,页 201。又见《明宪宗实录》卷 176,成化十
四年三月丙戌条。

按:俄国学者提出东北亚和西亚之间的存在着一条黑貂之路,此条贸易通道在东北就是经由克鲁伦
河、额尔古纳河至嫩江、松花江流域,然后进入辽东。科尔沁部和叶赫部恰恰处于这条西北贸易路线的孔
道上。当然也有学者对所谓的黑貂之路提出质疑。参见王小甫:《黑貂之路质疑:古代东北亚与世界文化
联系之我见》,《历史研究》2001 年 3 期,页 81-90。

按:王台末期,北关就与恍惚太通婚,结盟对付王台。“已加奴等结婚西虏哈屯、恍惚太,潜为向
导,势渐张,欺台老,日伺隙修怨。”⑥参见茅瑞征:《东夷考略》,《清前史料》1 辑,页 54。

按:王台曾有阻挡小黄台吉侵边之举,又御史郭思极也称王台累世与土蛮不相能。参见瞿九思:
《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9、10。

茅瑞征:《东夷考略》,《清前史料》1 辑,页 54。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21。

28
把太等寨而不得,遂于十一年底,再次纠集白虎赤、瓮可大、者儿、忙吉等攻击南关。
“久之,竟借瓮可大、者儿、忙吉、及白虎赤万余骑,略猛骨孛罗。猛骨孛罗与歹商亦帅
两千余骑接战,不能克,杀把吉、把太寨三百余人,略盔甲一百五十副,焚庄子十所,而

猛乞、台失二寨从二奴者一百户。” 万历十二年初,李成梁和霍九皋以重分敕书的名义,

诱逞加奴和仰加奴三百余人入开原马市而杀之。
明万历十有二年甲申。宁远伯李成梁受哈达国所赂金、及元狐黑貂,听其谗构。
以赐敕赏赉为名,诱清佳砮、杨吉砮二贝勒至开原,系汉寿亭侯庙中,并从兵三百,

皆杀之。
将李成梁袭杀二奴归结为接受南关贿赂,实际上可折射出南关和开原边将间的贸易联盟关
系。李成梁也恰好曾任开原参将。④李成梁袭杀北关,遭到王缄和科道官的批评,认为贪功
冒杀,所杀一千余人,大半是贸易貂皮的北关商人。“缄又言备兵使任天祚贪功邀赏,大

不敬。囊时逞仰之役,虏不至三百人,其它多江上耕镝之下。” 由此也可看出北关争夺的

就是贸易权。 南北关争斗,使得此年开原貂皮贸易一度中断。
初缄就吏时,言属夷称貂皮、人参税尽,而上不得一佳好者。后验问,貂皮自开
原东北数千里而远江上之夷,贩之东北天山间,岁以秋七八九一入中国。必取道海
西,行夷遮道分其利,然后入中国。是年海西相仇杀,江夷有至者罕而稀矣,于是貂

亦不可得,颇鲜。”

“初缄就吏”指王缄上任开原兵备道,时为万历十一年十二月末。 “是年海西仇杀”,是
指北关联合恍惚太进攻南关之事。“江夷至者罕而稀”,则因双方内斗导致开原马市中
断,貂皮贸易无法进行。《辽东档案汇编》记载此年七月份,开原马市仅有南关的一笔交

易,貂皮贸易一落千丈。 貂皮贸易被阻,使得北京宫廷无法获得貂皮,以致万历皇帝亲自
过问。这给李成梁等边将带来巨大压力,而逞加奴、仰加奴和恍惚太的联合,使开原有了
征剿北关的充分理由。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13。

《万历武功录》载:“二奴报曰:如太师马法不欲就关下抚赏,阿兄弟请以三百余人诣圈门。”按:
三百余人,暗合北关敕书三百八十道。《清前史料》1 辑,页 22。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6,天命四年八月辛亥条,页 92。

参见《四镇三关志》卷 8《职官考》,页 488。

方孔炤:《全边略记》,《清前史料》1 辑,页 226。

参见《万历武功录》:“囊时逞、仰二奴之役,虏不至三百人,其它多江上耕与市貂皮者,皆无辜而
执以为虏,一旦群辈死于锋镝之下。上复遣执金吾逮任天祚,与缄对簿。”《清前史料》1 辑,页 24。按:
李成梁与朝中权贵结成的利益同盟,很快就将此事摆平。辽东巡抚顾养谦上疏攻击王缄,大学士申时行也
亲自出面辩护,随后李成梁等人被叙大功。参见《明神宗实录》卷 145,万历十二年正月癸卯条;卷
192,万历十五年十一月己丑条、甲寅条。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27、28。

“调河南副使王缄为山东副使”,参见《明神宗实录》卷 144,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乙卯条。

按:整个七月份,开原马市才进行一次交易,即南关买卖夷人南台率领的五百人。此次交易少得可
怜,抽银才 7.34 两,交易的貂皮不过 20 张。八月份共抽银 183.335 两,其中 8 月初 8 日,仰加奴等 950
名,易换马匹等物一次,共抽银 74.7□两。因此,八月份的交易也可能只有几次而已。北关仰加奴的此
次交易,抽银达 74 两,购入的物品,但易换货物记载为马匹等物。参见《193 马市抽分税银清册》,《明
代辽东档案汇编》,页 815、816。

29
南北关争斗,还引起了亚洲内陆深处的连锁反应,不仅导致东北亚内陆贸易的中断,
还造成深处女真部落的混乱。开原马市中断,使处于由开原至朝鲜后门方向贸易路线的女
真部落陷入危机,导致朝鲜“藩胡”开始攻击六堡,掳掠物资,朝鲜称“癸未之变”、

“癸未变乱”。“癸未年间, 始闻钟城有忽贼之变, 自是入寇, 殆无宁岁。” 朝鲜的藩胡
变乱,皆因内陆的乌拉诸部因开原贸易线路受堵,故转向东南入朝鲜。“万历十一年二
月,藩胡尼汤介围庆源。五月,贼胡二千余骑,屯聚钟城江边。月底,贼胡数万余骑,围

潼关退去,退城、会宁近处藩胡等,乘时窃发,偷取人物,无日无之。” 这种劫掠,并非
孤立现象。开原马市,实际关系到亚洲内陆的秩序。一旦开原马市出现问题,导致贸易链
中断,就会造成内陆深处的女真部落出现骚乱。后节可以看到,在万历三十年(1602)前
后,因马市贸易的停滞,再次引起了忽温(乌拉)与朝鲜的大规模冲突。
3、南北关争端再起
北关自台柱后,其二子逞家奴和仰加奴,分居两城,以逞家奴为主。二奴被剿后,分
别由逞家奴子卜寨和仰加奴子那林孛罗继承。其中,“逞家奴子卜寨、歹商、阿卜孩、阿
伯木、忽鲁,在地名野黑寨住。已剿仰加奴男纳里孛罗、金台失、阿里麻撒、必秃等夷共

约一万余骑,在地名台出寨住。” 由此,可以看出卜寨为长,居叶赫大寨。由于卜寨已经
先得敕书八十道,故在联络恍惚太,抢夺南关敕书上,没有那林孛罗那么积极。万历十二
年初,二奴被剿后,北关在短时间内并未大规模抢夺南关。万历十四年开始,北关联合恍
惚太部落,开始大举掳掠。本年九月,卜寨、那林孛罗即抢夺歹商三寨。
都督歹商亲自到市禀说:北关夷人卜寨、那林孛罗、烟州、押不刺,并西夷以儿
邓男忙谷、闵谷等一千六七百名抢到本夷所管何鲁、奴台、者哈等三寨,人畜约有上
千,尽数抢去。禀上大马法可怜见,与我们做主讨路。差部夷同通事往广宁,投见太

师马法告状辨明,与我们讲和得生。
九月底,开原方面再次进行调解,兵备道王缄派遣马市通事高应魁,前赴北关。高应魁的
调解,无功而返,主要障碍是那林孛罗。“通事高应魁回称:夷人卜寨情似遵谕,惟那林

孛罗执迷不听。” 那林孛罗不听,仍是其并未获得敕书,而卜寨已先得八十道。故抢掠南
关,主要是那林孛罗联络和发起。“兹三年内窃掠七次,皆由那林孛罗寨内出入,假道报

复。屡经宣谕,佯为不知。” 同时,王缄亲至镇北堡,与南北关剖分敕书。
本夷说称那林孛罗、卜寨等差我来说问南关要敕书一百二十道,与了讲和,不与
不听等语。查的南关敕书额该六百九十九道,北关敕书额该三百道。今卜寨等恃强先
已得过八十道。兹复索一百二十道。本道主张再量给六十道。渠尚未遂其愿。原抢人


《朝鲜宣祖实录》卷 189,宣祖三十八年(万历三十三年)七月十六日戊子条。

参见《朝鲜宣祖实录》卷 17,宣祖十六年(万历十一年)二月庚寅、五月丁亥、五月丁未条。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6,《全镇图说》,页 269。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44、345。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45。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45。

30
畜亦不许偿还。仍遣高应奎再行宣谕。复据陈添福回还禀称卜寨心已贴服。那林孛罗

口称敕书仍要一百二十道,原抢人畜已经分散无存。
而南关的五百道敕书,康古六、猛骨孛罗和歹商三人的分配方案则是“以一百八十一道给

康古六,以一百八十二道给猛骨孛罗,以一百三十七道给歹商。” 但是,因那林孛罗的拒
绝,开原的调解失败。索敕无望后,那林孛罗再次召集贸易伙伴,发动对南关的劫掠。
那林孛罗差部落端多合等前去恍惚太、暖兔、伯言、老思、卜儿亥等营借兵,只
在草青起要抢南关,就抢南朝等语。十五日又据通事郭仲举禀称有广顺关夷人猛骨孛
罗、歹商差部落伯羊、阿台、卜花等到市说称:有卜寨、那林孛罗会和建州夷人奴儿
哈赤;灰扒、兀剌往金奴、卜羊拜;西虏恍惚太、暖兔、伯言等四项夷人,只在三月

里青草起,各带账房牛羊食米盔甲,要抢我们南关寨子。

万历十五年四月,“那林孛罗等执迷,不听宣谕” ,再次带领恍惚太等一万余骑,攻
袭猛骨孛罗所属的把太寨和歹商所属的南关大寨。
本年四月十六日巳时,据猛骨孛罗、歹商等差部落报说:有北关夷人那林孛罗等
带领西夷恍惚太、脱卜户等一万余骑来到把太寨子北边山上下营。随有猛骨孛罗带领
二夷亲自到市哀恳,急救性命等情。本院蒙批那林孛罗等借兵恍惚太为报仇之举。…
随有参将李宗召即时统领备御吴希汉、中军千把总王汝征等马步军飞星往救。行至靖
安堡,歹商又差部落阿台不花、把吉等报说前贼分为两枝,一枝攻围把太寨子,一支

往我们大寨子来了。”

开原守将迅速出动,往援南关。 那林孛罗见开原出动兵马,也就主动撤离。“那林孛罗等

抢南关,见中国人马救他,即便偷营回寨,益增仇恨。” 在北关攻略南关时,南关又陷入
争夺王台遗产的内讧,导致王台少子猛骨孛罗投附北关,明朝随革其龙虎将军之职。
4、万历十六年再剿北关
当时,对于是否再次剿杀北关,辽东方面的意见出现分歧。其中,王缄反对剿杀北
关,希望调和双方矛盾。“兹伊男不遵约束,诚难为言矣。且彼中不听宣谕之情,又未否
真赝,或喜功好事者,亦未可晓耳。为今日计,唯有革去抚赏,严我边堡,修我战具,练

兵秣马以待,斯为上策。若因一时不顺,而逞兵剿杀,恐内论不我然也。” 而李成梁和顾
养谦主张再次剿杀北关。万历十五年十月,顾养谦以剿抚不定、致乱边事为由弹劾王缄。

王缄遂被逮问,永平道副使成逊接任开原兵备道。 当时,李成梁家族盘踞辽东,势力庞
大,上下交结,早以引起科道官的不满。王缄又指责李成梁剿杀二奴时,多冒功贪赏,遂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47。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17。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48。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53。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52。

茅瑞征:《东夷考略》,《清前史料》1 辑,页 55。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53。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46。

参见《明神宗实录》卷 191,万历十五年十月甲申条。

31
引起科道官对李成梁的围攻。给事中彭国光、山西道御史田一麟弹劾李成梁和顾养谦。此
时,申时行出来为李成梁辩护:
大学士申时行等题:今九边事情独辽东为难,九边将官忠勇,独李成梁为最,数
年以来无岁不战,无日不防,可谓竭尽心力矣。……今以其血战之功为妄,以其报国

之忠为欺,则将官隳心解体,任夷虏之纵横,而不敢言剿。
同时,顾养谦也宣扬征剿北关的舆论。②李成梁和顾养谦准备征剿北关,申时行在私信里直
接支持。“稍待来春,以我余力,乘彼马弱之时,可以得志。兵贵神速之言,未切事情,
不足凭也。惟吾丈断而行之。”③辽东方面征剿论调占据上风,遂着手再次攻剿北关。

万历十六年三月,李成梁发动对北关的征剿,南关歹商随从明军征讨。 李成梁和顾养

谦集中攻击那林孛罗寨:“卜寨预先丢弃空城,搬归那林孛罗山城,并力拒守。” 结果却
失利而回:“十六年春,剿那林孛罗,攻围不克,军丁死者以半,又天寒冻死推车军士数
千。因无虏功,遂割死军士五百一十二颗报验。御史许守恩欲劾之,而巡抚顾养谦以势挟

而来止,竟以报功。” 李成梁征讨北关失败,只能要求南关妥协,与北关重分敕书。

三、北关重获马市支配权

对于重新分配敕书,争论焦点有四:“一,敕书作何分给,要见南关该若干,北关该
若干。一,各夷寨应与讲明分定。一,两关部夷先有互抢及投奔在部者,即今既已讲和,

作何处分。一,故酋纲实妻子,康古六既已不收,作何安插下落。” 处理原则是南北关平

分:“南关应给五百道,北关给四百九十九道。” 而南关内部,“以一百八十一道给康古

六,以一百八十二道给猛骨孛罗,以一百三十七道给歹商。” 同时,仍以保护歹商为重
点。“两关四酋应与歹商讲和。讲和之后,歹商仍归原寨安插住种。宣谕四酋不许谋
⑩ 11
害。” 本年四月二十九日,康古六死于开原。七月,温姐亦死。 其死因都甚为蹊跷。


《明神宗实录》卷 193,万历十五年十一月甲寅条。

《明神宗实录》卷 194 载:“辽东顾养谦奏:二奴既剿,其子那林孛罗、卜塞,不复贡市者五年于兹
矣。乃曰两关贡市如故。二酋既不贡市踵父之智,结西虏而攻歹□。歹□者,王台子孙,我属夷也。剿逆
孽以安属夷,乃曰贪功徼赏。”万历十六年正月己酉条。

申时行:《纶扉简牍》(万历二十四年刻本),卷 6《答顾冲庵巡抚》。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此番剿灭夷人,歹商领部悉从。先各给白布袋一条,令肩披为
号,以便识认。”页 402。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4,《剿处逆酋录有功死事人员》,页 402。

吴亮辑:《万历疏钞》卷 40《边功类》,胡克俭《边臣御虏不实朝臣谋国不虚恳乞圣明分别创惩以
存重镇以图治安疏》,监察御史万历十九年七月。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4,《剿处逆酋录有功死事人员》,页 428。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4,《剿处逆酋录有功死事人员》,页 428。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17。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4,《剿处逆酋录有功死事人员》,页 427。
11
“开原兵备副使成逊禀称康古六四月十六日出瘢子,又因小肚子疼,于四月二十九日死。至七月二
十日,又据本道禀称温姐生乳花疮,于本月初三日亦死。”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4,《剿处
逆酋录有功死事人员》,页 432。

32
值得注意的是,调和南北关过程中,开原地方势力开始介入:“又据阖城乡官士庶耆

老屯民刘铸等众议,前来相应酌议,以安地方,以垂永久等因。” 开原作为马市利益攸关
的一方,自然希望南北关内斗尽早结束。“据开原致仕官刘铸等呈称:北关仰、逞二奴子
那林孛罗、卜寨图复父仇,不修朝贡,又与猛骨孛罗、康古六谋害歹商。破我藩篱,不听

宣谕。„第恐此寨一空,反为北虏窃据。” 刘铸为开原城致仕官。顾养谦、李成梁因战
败,被迫由剿而改抚,不得不借重开原的地方舆论。
又谕曰:开原父老尝为汝请也,而有今日。使之德开原而乐为我藩篱。夫诸酋顺
逆之利害,既较然如前。此诸酋所以不得不听抚之故也。若边氓则无虏患而有安居,
耕作之乐。市癦则有貂狐麃鹿皮革参饵松子之属,乃远近商贾所用以为生。既免其

害,而复收其利,此开原父老之所以为诸酋请也。
开原的地方贸易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明代辽东的边疆形势和决策,也是开原方面对
建州努尔哈赤抱敌视态度的起因。
马市贸易是边疆问题的关键。那林孛罗、卜寨犯抢的原因,恰恰在马市贸易的中断:
“且那林孛罗、卜寨自二奴就戮,通未进关入市。虽有部落眦湏买卖往来,不过自为衣食

之计,原无改恶从善之心。” 同时,南关又不断截抢北关的货物:“昨二奴之子已差部落
一把力亲到本道回禀。译审得称说猛骨孛罗、歹商,中国马法再三救他。今一旦不听中国

约束,自相残杀。又差人截我货物。” 故北关与南北的矛盾,实际上就是争夺开原马市的
支配权。南关遭到北关联合蒙古部落的攻杀,可见南关的贸易垄断,损害了对方的利益;

北关的胜利,使得扈伦四部形成了以叶赫部为首的新联盟。
叶赫与科尔沁部(恍惚太)的结盟,垄断了开原马市的貂皮贸易,开始占据争斗上
风。李成梁、顾养谦等辽东将领采取支持南关的政策,就因南关忠顺,符合他们的利益。
至南关衰落,李成梁等改而扶持建州努尔哈赤,以对抗北关叶赫。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4,《剿处逆酋录有功死事人员》,页 427。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4,《剿处逆酋录有功死事人员》,页 427。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4,《剿处逆酋录有功死事人员》,页 438。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46。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1,《属夷蓄谋抱怨恳赐堪处》,页 356。

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页 259。

33
第四章 万历初期努尔哈赤的兴起

努尔哈赤的兴起,使得辽东与女真地区的贸易路线,遂由海西女真至开原转变为建州
女真至抚顺(辽阳)。人参贸易是建州和海西冲突的起源。贸易路线的改变,直接影响到
女真各部势力的兴衰。

一、长期被开原马市压制的抚顺马市
抚顺开市,是建州女真发展历史的一大转折。孟森先生早已指出,“建州所得物产之

利于中土者,从此优越于海西,日以滋长,遂能并吞诸部,此不可谓非一大关键。” 稻叶

君山亦有相同观点:“抚顺马市与以后增设各互市场,其有畀于清室之崛兴也。” 但是,
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期竞争,直到万历中期,建州部才得以确立对海西
的优势。在这之前,建州女真不仅被排除在以开原为中心的辽东和女真贸易圈范围之外,无
法像南北关一样获取居停的贸易利益,还长期处于后者的压制之下。
1、抚顺开市
抚顺马市开设较晚,天顺八年(1464)才设立。在此之前,建州女真往来辽东、朝贡
互市皆由开原:“近又闻满住自移浑河之后,犹谓见讨,窜居山谷,其地多虎豹,屡害牛
马,不能安业,粮饷匮乏,其管下人或持土物,往来开原,买卖觅粮,或往辽东,取保寄

住,或买粮米盐酱。” 李满住移居浑河为永乐二十二年(1424)。正统三年(1438)建州
卫又移居苏子河流域。正统五年,建州左卫凡察、童仓亦移来团聚。正统七年,又析出建
州右卫。自此,建州卫势力增长迅速。天顺八年,明朝遂正式设立抚顺马市。“敕辽东镇

守总兵等官遇有建州等卫女直到边,需令从抚顺关口进入,仍于抚顺城往来贸易。” 建州
部的朝贡和贸易皆由抚顺出入。
万历四年(1576),张学颜和李成梁在沿建州女真边境,增设东南六堡,以加强对建
州女真的压制态势。而王兀堂与明冲突,亦包含扩大贸易的要求:“是时方修十岔口、宽

奠堡,兀堂愿以儿子为质,请以此开市,易盐米布匹,必不敢以虏骑至塞下。” 面对建州
女真不断扩大的贸易需求,明朝不得不在边境逐渐开设清河、瑷阳、宽甸三市,拓展建州
女真的马市场所。后来努尔哈赤的兴起,就与独占这几处互市之地有直接关系:“按奴住
牧在宁古塔、红岩子等寨,其通贡由抚顺关,其部夷从抚顺、清河、叆阳等处随便互

市。” 实际上,由于清河、叆阳、宽奠三处人口稀少、地势崎岖,路途较远,互市规模都
很小,抚顺一直是建州女真最为主要的互市之地。


孟森:《满洲开国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页 70。

[日]稻叶君山:《满洲发达史》(杨成龙译),奉天(沈阳)萃文斋书店,1934 年,页 182。

《李朝世宗实录》卷 82,世宗二十年(明正统三年)八月八日庚申条。

《明宪宗实录》卷 4,天顺八年夏四月乙未条。

参见瞿九思:《万历武功录·王兀堂列传》,《清前史料》1 辑,页 29。

张鼐:《辽夷略》,见《清前史料》1 辑,页 102。

34
2、受压制的抚顺马市
对抚顺马市贸易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做太高的估计。从现有辽东马市档案来看,直到
万历初年,抚顺马市的贸易规模,远远不能和开原马市相比。
开原有三处马市:新安关、广顺关和镇北关,抚顺则只有一处。互市的频率,万历初
年,抚顺三日一市,而开原则是无日不市。互市的人数,抚顺互市的人数每批多者不过百
余,而开原互市则是动辄数百,甚至千余人。马市的单笔抽税,开原每批买卖夷人抽税多
在四十两以上,多者可达百两,而抚顺的每批买卖夷人征税大约是十两(参见附表 4-
1)。马市的整体抽税,万历六年(1578)四月至七月的三个月:抚顺马市共抽收税银二百
六十八两;从万历十一年(1583)秋季分七月起,至九月终止,开原马市旧管的抽分银就

高达二千七百六十二两, 马市的抚赏用银,万历六年夏季,抚顺马市抚赏用银月一百五十

余两,而约万历十一年,开原马市秋季抚赏用银达到一千四百八十一两多。 两市交易物品
的差别:在抚顺马市上,出售的都是建州女真所出产的货物,例如粮食、麻布、马匹、人
参、狍皮、木耳,买入的物品则是猪牛。而开原马市交易的物品涉及到建州、海西、野人
女真和蒙古部落,建州女真的人参、蜂蜜;海西女真的松子、木耳、蘑菇、榛子;野人女
真的貂皮、狐皮、狍皮等皮毛;蒙古的马匹、羊皮、羊皮袄子、毡等。
因此,即使在南、北关内斗的万历初期,抚顺马市和开原马市的贸易规模至少也相差
在十倍以上。这说明抚顺马市仅仅是局部的,仅限于与建州女真的贸易;开原马市则是沟
通辽东和东蒙古地区、整个女真地区的贸易往来。换句话说,在开原马市的压力下,抚顺
马市长期处于一种压制的状态下,只能是作为建州部的局部互市。这也是建州女真长期受
制于海西女真,特别是南北关哈达和叶赫的经济根源。
明朝以开原马市贸易,控制南北关女真强酋,进而间接羁縻女真部落。建州女真的崛
起,必然要冲击以开原为中心的辽东边疆体系和内陆亚洲经济结构,特别是开原和南、北
关的贸易联盟。建州女真不断涌起的强酋,既是代表着女真部落中层阶级或者小贵族阶层

对于边疆领袖人物既得利益的挑战(即开原和南北关强酋的既得贸易利益) ,又是要打破
长期以来海西女真对于建州女真、开原马市对于抚顺马市的压制。其中,王杲父子,可谓
是努尔哈赤挑战南北关的先驱。


《明代辽东档案汇编》192,《定辽后卫经历司呈报马市抽分与抚赏夷人用银物清册》,页 808;193
《马市抽分税银清册》,页 815。按:万历十一年,恰逢南北关内斗,而从这两个清册来看,马市交易的
淡季是春季和冬季,夏季和秋季是旺季,要占全年交易额的大部分。

《明代辽东档案汇编》192,《定辽后卫经历司呈报马市抽分与抚赏夷人用银物清册》,页 811;194
《马市抽分与抚赏夷人用银物清册》,页 819。按:开原此次秋季抚赏,未包括新安关马市。

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页 81。

35
二、建州强酋风起
1、王杲阿台父子先驱

“王杲,建州右卫都指挥使也。” 王杲前期,多勾引蒙古土蛮部侵边掳掠。“嘉靖
中,尝后先犯我抚顺、东州、会安、威宁、辽阳、孤山、汤站诸营堡。”约嘉靖四十前后
年,王杲崛起,成为建州强酋,始现于《明实录》。“辽东边外熟夷王杲等导虏分众入

寇。” 此后,王杲多被称为建州酋、逆酋。之后,再未见王杲与蒙古部的联合入侵记载。

嘉靖末期,王杲当服属于南关哈达王台,双方形成了政治和贸易上的从属关系。 但至隆庆
年间,王台的控制力削弱,王杲等建州部酋自领四百九十九道敕书后,逐渐脱离王台控
制,尤其是在朝贡和马市贸易问题上,其转折点,则是王杲控制了抚顺马市贸易。

据记载,王杲一次交易的货物就达马五百匹、方物三十包。 明代朝贡制度,一道敕书
贡马一匹,则可见此时王杲已经具有约束和控制建州女真五百道敕书的势力。前面所述,
抚顺马市出售的货物中,貂皮和人参绝少,但在王杲部属来力红的记载中,却是“来力

红,王杲部夷也。万历初,鬻贩貂皮、人参、松板以为利,结榖连骑,炫煌于道。” 而王
杲被称之为熟夷,则是其与辽东的密切往来,通番汉语言字义。王杲、来力红欲把持马市
贸易,则必须和抚顺将领相结合。如原任抚顺备御齐可,“抚夷则私赂倍于往时,给赏则

岁例加于旧额。昔以其一,今则二之。酋首之纵横有自,用以其一,取则什之。” 又如抚
顺通委官鲍禧,“遣军人元守义用牛换人参三千斤,蔑法不纳税银,转都市而获利无算。
强抢夷板,入城不与平值货物。致夷人勒给荅等进抢无时。私通杂虏入贡,盗买别卫敕
书。索夷人来力红等行贿有迹。今日贩貂,明日贩人参,明日贩松板。擅用官车而络绎不

绝。” 由此可见,王杲、来力红等扩大马市贸易,只能与抚顺将领和通事相勾结,共同分
享利益。
齐可被汪道昆参劾后,其续任为贾汝翼。⑧贾汝翼就任后,一改齐可贪纵作风,采取严
格的马市管理制度。王杲等人和贾汝翼之间遂就马市贸易问题爆发了矛盾。“先是抚顺备
御使贾汝翼抑损抚赏、糵酒及稷米,甚至榜掠酋长,皆有状,杲益鞅鞅,乃自度甲马不

足,请于台„„于是退而入略,略古路人蒋四、曹金文等大率二百五十人。” 双方冲突的
根本原因在于王杲等要求扩大马市规模,却遭到了贾汝翼的抑制。王杲的抢掠报复,招致
辽东方面的强烈反应。抚顺马市被关闭,开原备兵道王之弼往谕王台,要求王台立即约束
王杲,同时归还所掠人口。隆庆六年(1572)九月二十八日,在王台的请求和斡旋下,贾


彭诒孙:《山中闻见录》,《清前史料》3 辑,页 152。

《明世宗实录》卷 509,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庚寅条。

参见刘效祖等编纂:《四镇三关志》卷 10《夷部》,玄览堂从书影印万历四年刊本,页 533。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5。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42。

汪道昆:《太函集》卷 93《旌别将官功罪疏》,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页 146。

汪道昆:《太函集》卷 93《旌别将官功罪疏》,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页 146、147。

参见刘效祖等编纂:《四镇三关志》卷 8《职官考》,玄览堂从书影印万历四年刊本,页 495。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8。

36
汝翼被罢,王杲与辽东的冲突也一度平息。在抚顺关外,开原、王台、抚顺、王杲四方椎
牛盟誓,划分边界,重开马市。
于是自□□迤南以至马根单堡,悉以属杲。自今杲毋略汉畜产,而汉亦毋受杲逃
亡夷。有如先背约,受天不祥。盟誓既定,夫然后并驰关市下,通关市如故约。而给

谏朱文科,独以为大损国体,殊不可。
从泛河迤南以至马根单,皆属于王杲部,建州女真各部都听王杲调度。自此,王杲势力遂
与王台几鼎足而立。当年十二月,王杲即送回被掳的辽东军民。“建州夷首王杲遵奉宣谕

约海西夷首王台送还所掳人口一百四十九名,请加赏免剿,准其入贡。” 抚顺再次开贡入

市,双方关系一度缓和。王杲、阿台父子盘踞着古勒城。 古勒城地理位置险要,控制着往
西通往抚顺马市的大路,又能够截断往北通往南关哈达和开原的道路。王杲父子占据此
城,控制了建州与抚顺之间的马市贸易。
隆庆六年底,贾汝翼被免后,续任抚顺备御裴承祖。万历二年(1574)七月,来力红
部夷奈儿秃四人请降。来力红追索四人,而裴承祖拒绝放还,遂造成双方再次冲突。来力
红掳军士尤清等五人,诱裴承祖入寨杀之。裴之敢深入来力红寨,乃是以王杲贸易相挟
持:“是时王杲方贡马五百匹,方物三十包,休传舍,度杲必不能弃其辎重,而近修怨于

我。” 而双方冲突的根源,并不仅仅是因为逃人问题,更多是马市贸易的争端。其中,王
杲为何抢掳军士尤清,值得注意,“先是尤清验马,谩取杲金钱,弗称意,多退归夷马,

以故诸夷怨承祖中清计,遂乱。” 其次,裴承祖与王杲等人的马市矛盾,可能还与裴的背

景有关。裴承祖为开原人,曾任开原马市守备。 王杲、来力红大规模贩卖貂皮、人参,必
然要对南北关和开原的既得贸易利益造成冲击。因此,他压制王杲在抚顺扩大贸易,和开
原的马市贸易利益恐存在一定联系。裴承祖被拘杀后,王杲尤恃马市乃双方利益,对明朝
的剿杀存有侥幸心理。“建州夷首王杲恃朝廷决不肯加诛,知边臣决不敢轻剿。又知边人
互市规利,决不肯闭关。”⑦八月二十一日,明朝兵部咨辽东巡抚,对王杲等建州部再次闭
关封市:
本部因咨巡抚张学颜。会同总兵李成梁。先将王杲绝其贡市。仍晓谕王台。以朝
廷恩威。必难违犯。王杲等罪犯。必难贷纵。将谋作歹夷人及来力红等正身。一一绑

献阙下。与杀死军数。务要相当。乃许赎罪。仍为更置头目。复其贡市。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8。按:此处空格二处,《清前史料》1 辑却将其删
去。园田一龟认为此二字为“南关”,见《明代建州女直史研究》续编,页 271。笔者认为此二字应为
“泛河”,“王杲列传”中即有“从泛河迤南以至清河间”一语,见《清前史料》1 辑,页 34。

《明神宗实录》卷 8,隆庆六年十二月丙子条。

按:根据园田一龟的研究,古勒城在英额河与苏子河合流处,苏子河右岸,地理位置险要。即今辽
宁省新宾县上夹乡古楼村西北。参见园田一龟:《明代建州女直史研究》续编,页 255、256、314。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5。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5。

参见刘效祖等编纂:《四镇三关志》卷 8《职官考》:“开原马市守备:裴承祖,开原人。”玄览堂从
书影印万历四年刊本,页 492。

张学颜:《张心斋奏议》卷 1《申饬边臣抚夷疏》,见《明经世文编》卷 363,页 3908。

赵宪:《重峰先生文集》卷 12《朝天日记下》,《韩国文集丛刊》第 54 册,页 393。

37
明朝采取再次关闭抚顺马市的报复行动,给王杲造成巨大经济压力。“当是时,杲所部诸

酋皆以绝市赏故,窘困往孤山为佣工,庶自给。” 王杲的贸易垄断地位丧失,其内部出现
分化,其他市夷迅速脱离王杲,归附王台,冀图重新开市。“是时游击丁仿视抚御事,即
好慰两人曰:必得王杲,而后市事可图也。倾台乃帅建州人大疼克、三章、忙子、孛罗、
卜花、色失、木同哈、那米纳等叩关,悲号于将军鼓掌之上甚哀,大略与两人语同。制置

使乃请开大疼克等市,诏可之。” 王杲在朝贡和马市被阻后,再次采取报复措施。
万历二年十月间,王杲六次入犯:“逆酋王杲入犯六次,清河游击王惟屏督兵奋剿斩
获首级五十三颗。海西夷酋王台送进王杲原掳军士八十二名,真夷一名。总督杨兆请赏

赉。” 而王台的内附和忠顺,使得张学颜和李成梁对南关和建州王杲的政策完全相反:
“所据酋首王台、王杲,相应遵奉钦依,分别议处。查得王台先曾执献迎夷,年年并未入
抢,今又送还人口数,巳顺而又顺,似应赏赉以坚其慕义之心。”④同时,辽东方面又提高
对南关的抚赏,以此拉拢王台。“合无将三万库商税盐课银两免解广宁,留作彼中各堡抚
赏之用。仍宣谕酋首王台等、严禁部落、不许无故讨赏。”⑤
于是,王杲面临的是辽东边将(尤其是开原边将)和海西女真的联合剿杀。万历二年
十月,李成梁攻剿王杲寨,斩首一千一百级,王杲逃脱。万历三年(1575)二月,王杲复
出,化名科勺入市,为边将察觉,张学颜发人往捕之,又因阿哈纳掩护而脱逃。“于是制

置使使使者微出寨围杲,杲佯以蟒挂红甲接所亲阿哈纳夺路,杲以故得脱走重古路。” 此
时,王杲欲往依土蛮部。“亟治马、牛、羊、貂皮,欲往依速把亥土蛮,而会抚顺关质市

夷购杲急,杲不敢北走,欲假道王台以致之,乃走归台。边吏闻之,索杲于台急。” 万历
三年七月初四,王台擒送王杲及家属二十七人至开原:
本月初四日,本道亲同唐朴出关,宣谕王台同其子虎儿哈、往石等将王杲擒获进
边。王台乞要比照西边求封,再封伊二子升为都督,外加贡夷五百人。本道省令恭候
朝廷处分,先厚加抚赏去讫……于七月初四日同伊子虎儿哈、往石、三马头等将杲执

至边,引官兵缚获入境,该道随重加犒赏,王台等叩头回寨。
开原兵备道贺溱所报王台提出增加五百名贡使的要求,应是指要明朝承认他继承建州的五

百敕书权力。随后,明廷准王台封龙虎将军,升二子为都督佥事。 其扩大贡市的要求虽遭
拒绝,但王台仍确立了对建州女真部的支配权。“抚顺一关,王杲就擒,各种衰弱,事属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6。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10。

《明神宗实录》卷 30,万历二年十月乙丑条。

张学颜:《张心斋奏议》卷 1《申饬边臣抚夷疏》,见《明经世文编》卷 363,页 3908。

张学颜:《张心斋奏议》卷 1《贡夷怨望乞赐议处疏》,见《明经世文编》卷 363,页 3906。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8。

彭孙贻:《山中闻见录》,收入《先清史料》,页 126。

刘效祖等编纂:《四镇三关志》卷 7《制疏考·总督侍郎杨兆仰仗天威擒获逆酋疏略》,见玄览堂从
书影印万历四年本,页 409。

参见《明神宗实录》卷 41,万历三年八月辛未条。

38

王台,暂无足虑。” 王杲及部属的屯寨,可能再次纳入到南关势力范围。因此,在后来逞

家奴和仰加奴抢掠南关屯寨时,就出现了来力红寨。
王杲、阿台、来力红、王兀堂等强酋的出现,标志着建州部的兴起,正在逐渐挑战南
北关的贸易垄断地位。在这点上,确实是努尔哈赤的先驱。王杲集团失败的原因,在其与
辽东边将关系恶化:索取逃人、抢掠边民、引导北虏侵边和羁杀裴承祖,最终遭到捣巢报
复。建州女真农耕经济的发展,使其对抚顺马市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因此,如何扩大抚顺
马市的贸易规模,突破开原和海西女真的压制,成为建州女真部兴起的首要目标。明朝前
期,建州女真一直被海西女真压制,从董山到王杲、王兀堂都有突破海西女真压制的企
图,但都被海西女真与开原边将联合剿杀。王杲集团的兴起,其要求扩大抚顺马市贸易规
模造成的叛服不常,本身就有挑战南北关贸易垄断的意图。这也正是李成梁和南关王台联
合剿杀王杲集团的原因。因此,努尔哈赤吸取了王杲父子的教训,采取了和王台相同的策
略:通过维持边境秩序,来换取马市贸易的支配权,又与辽东边将、势家结成利益输送联
盟。努尔哈赤的兴起,就是与开原、叶赫、乌拉不断争夺贸易控制权的过程。
2、努尔哈赤继起
南北关内斗,给辽东边疆局势带来深远影响。首先,南北关自身实力下降。频繁的战
争,使得农业荒废,陷入饥荒,部族解体。开原不得不对南关给予粮食赈济。“两关以
争,故皆失田业告饥。而南关之歹商为甚,因出粟赈之,次第给牛种,歹商等各感泣而

去。” 其次,明朝辽东边疆政策的改变。开原的貂皮贸易逐渐衰落,辽东的貂皮贸易路线

开始转向建州与抚顺(辽阳)路线。 南北关内斗,造成辽东和女真地区贸易受阻,这需要
新的路线来进行突破,努尔哈赤的崛起恰恰填补了这个需求。征讨北关的失败,使得李成
梁等辽东边将开始扶持努尔哈赤,逐渐从建州到抚顺的贸易路线上获取利益。最后,最重
要的影响,乃是建州部努尔哈赤的兴起。开原在辽东边疆体系的中心地位,使得抚顺马市
和建州女真长时期内受到压制。叶赫与暖兔、恍惚太的联合,不断压迫南关。李成梁采取

利用建州部与南关联姻,扶持南关,以对抗北关的政策。 努尔哈赤之结婚歹商、拔升都
督、乃至龙虎将军,完全出自李成梁等人主谋。
副使成逊言于臣曰:建州酋奴儿哈赤初欲结婚北关攻歹商,数窥我动静,为北关
耳目。今闻我急歹商则又欲婚歹商。歹商许之婚,亦一羽翼也,不如因而成之。大帅
乃使通官佟惟动驰抚顺关传谕奴儿曰:汝失期不贡,又欲婚北关,攻歹商,将并诛
汝。汝罢北关婚,婚歹商,又速来贡,乃释汝,使长东夷。语既传,佟惟动遂还,不

复顾。”


《明神宗实录》卷 46,万历四年正月丁未条。

“居无何,振武及通事刘伯万言二奴已略猛乞、因革、来力红三寨矣。”参见《万历武功录》,《清
前史料》1 辑,页 21。

《明神宗实录》卷 203,万历十六年九月戊寅。

三田村泰助:《清代前史の研究》,页 177。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18。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6,《议处诸酋善后事宜》,页 434。

39
大帅指李成梁。成逊,李成梁亲信。佟惟动,其人不详。万历末有通事官佟惟勋,为后金
间谍被处死。动勋二字的繁体非常接近,两人当为同一人。万历十六年三月十二日,顾养
谦、李成梁征北关,大败而归。三月十六日入边。四月一日,努尔哈赤就派遣马三非前来
迎亲。可见,此联姻由李成梁、顾养谦等一手主导,旨在扶持努尔哈赤,亦坐实李成梁与

努尔哈赤二人的隶属关系。 努尔哈赤派马三非前往开原,“建州夷马三非者,能汉语叩首
而言曰:向者大兵临北关„„小夷闻之无不畏服,使建州酋得婚歹商者,愿长效顺守东

陲。乃令歹商许之婚,稍给赏而遣之。” “愿长效顺守东陲”,则是努尔哈赤吸取了王杲
父子的教训,采取了和王台相同的策略:通过维持边境秩序,来换取马市贸易的支配权,
又与辽东边将、势家结成利益输送的联盟。万历十六年(1588),努尔哈赤求婚南关歹

商,以获取辽东的支持。 当南北关均分敕书时,努尔哈赤早已抢先入贡,表达对明朝的忠

心。
万历十七年,努尔哈赤又斩侵边的克五十,既而又送入被掳人口,成逊、栗在廷等人
遂为努尔哈赤请得都督一职。“开原参政成逊、辽海参政栗在廷合词上制府,称建州都指
挥使某某,领敕二十道,其祖、父导剿王杲,并死事。今某某屡还汉人口,斩克五十有
功。宜升都督,制东方。九月,总督侍郎张国彦以闻,报可。”⑤在顾养谦奏疏中,有此事
始末。
猛骨孛罗旧年不学好,要革你龙虎将军。近日悔过,容汝朝贡。今逆贼克五十潜
逃各处,未否果在建州。你若能缉拿绑送,益见忠顺。照旧龙虎将军,仍加厚待。若

奴儿哈赤擒获解来,便见奴酋有为。即题请奴酋升授都督,仍加龙虎将军。
此时,克五十已逃往建州,而辽东方面早已经知道。猛骨孛罗只能擒拿到冬哥、歹都、跨
儿答三名,又差部夷那刻等前去向奴儿哈赤讨要。如此立功机会,努尔哈赤当然不会让与
猛骨孛罗。遂自称克五十已被杀死,而辽东派遣验尸官又恰恰为通事董国云。内借通事佟
惟动之口,叙述努尔哈赤祖父功。“据通事官佟惟动等查得:奴儿哈赤乃叫场之孙、塔失
之子。先年叫场塔失皆忠顺,为中国出力,引王台擒送王杲。”⑦外又有马三非赍汉字禀帖
一纸,前来乞赏。董国云、佟惟动和马三非,这些通事相互勾连。自然也就能理解后来董
国云和佟惟动投附后金的行为。
实际上,这些通事和辽东边将成逊、栗在廷只是前台吹手,李成梁、顾养谦等人才是
幕后策划。“先年汝祖汝父俱系忠顺属夷,近年汝亦学好,抚镇二堂,所以许汝贡市领


参见《山中闻见录》:“初,清太祖赞画成梁军务在幕中,成梁使长建州。”又如,“塔失有二子,长
即太祖,次速儿哈赤,俱幼,李成梁抚之。太祖既长,身长八尺,智力过人,隶成梁标下,每战必先登。
屡立功,成梁厚待之。太祖亦尽死力,成梁俾为都指挥,领祖、父遗众。”《清前史料》3 辑,页 116、2。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6,《议处诸酋善后事宜》,页 436。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18。

茅瑞征:《东夷考略》,《清前史料》1 辑,页 56。

彭诒孙:《山中闻见录》,《清前史料》3 辑,页 3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9,《属夷擒斩逆酋献送被掳人口乞赐职衔》,页 478。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9,《属夷擒斩逆酋献送被掳人口乞赐职衔》,页 481。

40
赏。”①巡抚为顾养谦,镇守总兵为李成梁。最后,顾李二人为努尔哈赤谋得都督职衔,扶
持其为女真共主。“伏乞敕下兵部,查例酌议将奴儿哈赤加升都督职衔,改给敕命,使制
东夷,为我藩篱,此东陲之要领也。”②万历二十三年,努尔哈赤进一步“得加龙虎将军,
秩视王台时矣。又明年附贡夷奏,益盛称总五十三酋。”③努尔哈赤的所作所为,无不是模
仿王台,最终受封为龙虎将军,替代王台节制女真各部。当时人瞿九思就评价努尔哈赤,
认为其有王台遗风。“奴儿哈赤叛台,余不论,独论其献逆杲及被虏人畜,有台风。卒之
与歹商通婚媾,羽翼已成,海西得不绝如发。毋乃天假此以报台乎,宜拜大都督而称忠顺

也。” 至此,明朝对建州女真的政策发生大转变,从防范转为扶持,努尔哈赤遂借机坐
大,吞并女直其他部。“始海西两关互仇构越四十年。自为刀俎以归于尽。努尔哈赤方袖

手收渔人之利,而女直诸部落尽并建州。”

三、叶赫建州冲突源起
1、哈达叶赫垄断人参贸易
明代中后期,以开原和南、北关贸易联盟为基础的辽东边疆体系中,建州女真长期受
制于海西女真,特别是哈达部和叶赫部,这在人参贸易问题上尤其突出。明代人参出产地
主要是辽东:“人参出辽东、上党者最佳,头面手足皆具,清河次之,高丽、新罗又次

之。”三田村泰助认为此处的上党是指以长白山为中心的山岳地带。 事实上,上党乃山西
潞州地区,其地在明代已经不盛产人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就称:“上党,今潞州
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
辽东人参出产地,大部分集中于苏子河流域及长白山地区。丛佩远即指出,唐迄明中
叶,人参主要产于今辽宁省辽阳至长白山地之间。明末至清初已略向被扩延至今吉林中部

和黑龙江宁古塔一带,不过辽宁东部仍为人参主要产地。 明初,辽东曾在此处采取人参辽
东都司每年均遣东宁卫军民深入浑河、苏子河流域采取人参,附近军民专门以采集和贩卖

人参、松子、榛子为生。 宣德年间,明朝招抚建州女真董山、凡察部,将其安置于东宁卫
边外的苏子河流域。“宣德间,朝廷复遣使招降之,辽东守臣遂请以建州老营地俾居之。

老营者,朝廷岁取人参、松子地也,名为东建州。” 自董山、凡察部移居此地以后,辽东

就失去了人参采地。女真三部之中,遂以建州产参最盛。 东宁卫军民的采参义务却没有取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9,《属夷擒斩逆酋献送被掳人口乞赐职衔》,页 479。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 19,《属夷擒斩逆酋献送被掳人口乞赐职衔》,页 484。

茅瑞征:《东夷考略》,《清前史料》1 辑,页 65。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3。

茅瑞征:《东夷考略》,《清前史料》1 辑,页 52。

谢肇淛:《五杂组》(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年),页 229。按:三田村泰助认为此处的上党
是指以长白山为中心的山岳地带。参见三田村泰助:《清代前史の研究》,页 170。

丛佩远:《中国栽培人参之出现与兴起》,《农业考古》1985 年 1 期,页 262-269。

王崇之:《辽阳时政疏》,《皇明经世文编》卷 49,页 380、381。

马文升:《抚安东夷记》,《清前史料》1 辑,页 2。

参见刘世哲:《明代女真几种物产输出述议》,《民族研究》1984 年 06 期,页 39-46。

41
消。建州女真和辽东边民在采取人参、松子和榛子的问题上,经常爆发武力冲突。董山之
乱就蕴含着双方的采参矛盾。
成化十四年(1477),明朝曾不得不一度停征辽东人参等药材。“五月丙寅。免征辽
东药材二年。辽东都司岁贡人参三百斤、五味子一百五十斤。连年贡未至,巡抚都御史陈
铖奏:药材产于凤凰山、叆阳等处,距辽阳四五百里,密迩虏巢,时被侵掠,不得采取。

乞暂停免,俟事宁之日,采办如例从之。” 后来,明朝虽出兵平定董山之乱,但建州女真

对辽东边民采参骚扰仍持续不断,一直延续到努尔哈赤时期。 明朝中后期,由于苏子河、
浑河流域的农业开发,野人参资源也逐渐减少,人参采挖地不断南移到了凤凰山、叆阳和
长白山区域。努尔哈赤年轻时,就有前赴长白山挖参的经历。随着明朝经济的繁荣和奢侈
风的兴起,人参的需求量大增,成为马市最大宗商品之一。
然而,建州女真虽占据人参的主要产地,但其在抚顺马市出售的人参却相当少(参见

表 4-1) ,人参贸易的利益大部分被哈达和叶赫所控制。在抚顺马市的贸易清单中,建州
部出售的货物主要是二手的农副业产品,大量购入牛只则是其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相

反,我们在开原马市中却看到有大量人参出售。(参见表 4-2) 人参的出产地集中在长白
山地区,海西女真地区所产人参很少。可见,南北关独占了长白山的参源,控制了辽东的
人参贸易。哈达和叶赫通过由长白山绕松花江上游,西南行至开原的贸易路线,揽得了长
白山诸部女真的人参贸易,从而在开原马市上大量出售。建州与叶赫冲突的起源,正是由
于努尔哈赤控制长白山诸女真部落后,切断了此条贸易路线,进而成功的抢夺了叶赫的人
参贸易权。
2、海西建州争夺人参贸易
努尔哈赤兴起后,逐步争夺辽东与女真间的贸易控制权。万历十五年(1587),《清
太祖实录》云:“明亦遣使通好,岁以金币聘问。我国产东珠、人参、紫貂、元狐、猞狸
狲、诸珍异之物,足备服用。于抚顺、清河、宽奠、叆阳、四关口互市,以通商贾。自此

国富民殷云。” 这是后来的追述,当时的努尔哈赤尚不能控制大规模的貂皮和人参贸易。
努尔哈赤要控制辽东的马市贸易,就必须不断挤压开原和南北关的贸易垄断地位。人
参贸易的争夺,则是努尔哈赤向南北关发出挑战的第一步。


《明宪宗实录》卷 178,成化十四年五月丙寅条。

稻叶君山:《满洲发达史》,页 173。

按:《明代辽东档案汇编》192《定辽后卫经历司呈报马市抽分与抚赏夷人用银物清册》载万历六
年,抚顺马市夏季交易 24 笔,记录完整的 16 笔中,只有 3 笔提到人参出售:二十日夷人朱长革等 100
名;二十六日夷人张乃奇等 150 名;初九日夷人失剌八等 130 名,其余未见人参出售迹象,貂皮贸易更完
全没有提到。建州女真出售商品主要是马匹、麻布、木耳、粮食、狍皮等,购入猪牛等物。马市一般记录
抽银最多的物品。如四月二十三日,夷人张海等一百三十名,换过麻布、粮食、马匹等货。这就是说麻
布、粮食、马匹是此次交易的主要货物,其它货物只占此次交易抽银的很小比重。因此,在其它 21 笔交
易中,即使有人参出售,规模也应不大。(辽沈书社,1985 年,页 808-814)。

见《明代辽东档案汇编》194《马市抽分与抚赏夷人用银物清册》,页 816-831。按:约 30 笔交易
中,北关和南关共出售人参达 3445 斤,每笔交易出售人参约百斤,一月约可出售 6000 斤,故开原马市全
年出售人参至少在数万斤以上。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2,戊子年四月甲寅条,页 35、36。

42
首先,努尔哈赤就要征服长白山诸部女真,控制人参的产地;其次,则是要切断从图
们江、长白山到松花江、开原的贸易路线。万历十九年(1591)正月,努尔哈赤出兵占领

了长白山诸部女真 ,招致叶赫强烈反应。
叶赫要求努尔哈赤割让额尔敏、扎库木二地中的一处:“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遣使宜尔
当阿、摆斯汉来告上曰:乌喇、哈达、辉发、满洲,言语相通,势同一国。岂有五主分建

之理。今所有国土,尔多我寡,盖将额尔敏、扎库木二地,以一分我。” 叶赫的要求其实
大有玄机。额尔敏在今吉林通化县二密镇附近,处于努尔哈赤与长白山诸部中间,既能掌

控从图们江、长白山到开原贸易路线,进而通往东海女真部。 又是通往朝鲜满浦的通道:
曰弥川。烟台。胡家百余座,木桐。酋胡童多古,小酋农幕,山端陡起处设木
栅,上排弓家十余处。一、曰弥川北边有路,问之,云此去一息程有石城,城内胡家
五座,城外六十余座;又有木栅,栅内胡家四十余座,酋胡童阿愁云。一、自曰弥路

北去如许地界五日程云。”
曰弥,应即二密的谐音。小酋,指舒尔哈齐。如许,即叶赫。可见此地的重要位置。有烟
台,北边又有石城,正是为了防御叶赫南攻。额尔敏,本身亦是重要人参产地,后即为清
代八旗参山,直至雍正八年,此处人参枯竭,清政府才停止开采。扎库木则位于今辽宁新

宾县下营子附近,处于努尔哈赤与抚顺马市的中间。 额尔敏、扎库木二地一东一西,中间
隔着努尔哈赤,相距甚远。叶赫的意图就是要努尔哈赤或者放弃抚顺马市,或者放弃长白
山诸部女真,被努尔哈赤断然拒绝。随后,叶赫又邀集哈达、辉发,再次遣使干预,要求

努尔哈赤停止侵犯长白山诸部女真,却被努尔哈赤痛斥而回。 哈达和辉发的介入,表明努
尔哈赤的行动,已不仅仅是侵犯了叶赫的权利,而是对开原至海西女真贸易路线的威胁。
至此,建州和叶赫间的关系宣告破裂。
叶赫直接出兵,重新夺回长白山诸部女真:
时满洲长白山所属朱舍里、内阴二卫,同引夜黑兵,将满洲东界叶臣所居洞寨劫
去。太祖正坐楼上。诸将闻而告之。太祖曰:任伊劫去,岂有水能透山、火能逾河之
理?朱舍里、内阴是我同国,乃敢远附异国之夜黑,劫掠我寨,盖水必下流,朱舍

里、内阴二部终为我有矣。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辛卯年,太祖遣兵攻长白山鸭绿江部,尽克之而回。”《清前史料》1 辑,
页 313。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2,辛卯年正月戊戌条,页 37。按:摆思汉即射杀歹商者。

按:金西春秋就指出:“预计打开北方叶赫与南方白山方面的通路,关键是额尔敏。白山地带是叶
赫、乌喇等扈伦四部沟通白山地带以东的瓦尔喀必经之路。”参见金西春秋,刁书仁译:《白山部境域考》
(收入刁书仁:《明清东北史研究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年),页 409。

《建州纪程图记》,《清前史料》2 辑,页 432。

按:和田清指出札库木即在浑河部的中心地带,即《满洲实录》中诺密纳所言的浑河部杭嘉并札库
穆二处中的札库穆,而额尔敏他没有指出确切的位置。又认为海西女真全盛时,势力范围达到了建州部的
苏子河以北,同时又控制了建州南部的佟家江流域。参见和田清:《满洲诸部の位置について》,收入《东
亚史研究满洲篇》(东洋文库论丛第三十七,1955 年),页 566-580。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2,辛卯年正月戊戌条,页 37。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14。

43
长白山朱舍里、讷殷二部远附叶赫,乃因双方固有的人参贸易关系。努尔哈赤此时的力量
还较小,不敢和叶赫爆发直接的冲突。但是,建州部与长白山诸部接邻,努尔哈赤占据了
地理优势,自然可不断拦截叶赫与长白山诸部之间的贸易往来,叶赫亦鞭长莫及。
万历二十一年,双方直接爆发冲突。六月,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劫夺建州户布恰寨,
而努尔哈赤亦夺哈达富儿家奇(富儿家齐)寨:
癸巳年,夜黑国主布戒、纳林卜禄贝勒,因太祖不顺,纠合哈达国主孟革卜卤、
兀喇国主满太、辉发国主摆银答里四国兵力,于六月内,劫去户布恰寨,太祖即率兵
追之。时哈达兵已归,我国直抵其国。是夜,太祖以步兵伏于中途,少带兵从,亦取

哈达国富儿家奇寨而回。
户布恰寨位于今清原县,处于建州与哈达的交通要道。而富儿家齐寨,位于清原与开原的
通道上,可以直接骚扰开原,威胁南北关的马市贸易。本年九月,叶赫、哈达、科尔沁等

九部联军共同出兵,征讨努尔哈赤。 分析九部联军的构成,基本上都是开原到海西女真贸
易线路上的成员。努尔哈赤对于开原贸易路线的挑战,促使内斗了数十年的哈达和叶赫联
合起来。在大败九部联军后,努尔哈赤迫不急待地占领了长白山朱舍里路和讷殷路。“癸
巳年冬十月辛巳朔。上以朱舍里路长纡楞格,曾以兵助敌,并力来侵,遂遣兵征服朱舍里

路。闰十一月„攻围讷殷佛多和山寨,三月乃下,斩搜稳塞克什,班师。” 至此,努尔哈
赤彻底地控制了长白山诸部女真,完全拥有了人参产地。
但努尔哈赤仍恭顺异常,通过效仿王台,以不断扩大对抚顺马市的贸易。固定的人参
市场需求,刺激了努尔哈赤不断扩大人参的采集范围,越江进入朝鲜境内。同时,努尔哈
赤与科尔沁部亦建立起贸易关系:“甲午年,蒙古廓儿沁部明安贝勒、胯儿胯部捞扎贝勒

始遣使往来。于是,蒙古各部长遣使往来不绝。” 万历二十三年(1595),建州部和朝鲜
之间爆发了采参冲突,即渭原事件。当时,建州部不断越过鸭绿江,深入朝鲜境内掘参。
“八月壬子。备边司启曰:近日西北之事,亦甚可虑。渭原贼报才至,三水声息又如此。

虽云采参之胡,而其数之多,至于二百。” 建州掘参队伍,一次就高达二百余人,自然要
遭到朝鲜的驱逐。在胡大受的调停下,双方的采参冲突暂时平息。努尔哈赤的妥协,不仅

是因其实力不够强大,还在于仍然要以忠顺的形象,维持与辽东的马市贸易。 至此,建州
部完全独占了辽东的人参贸易利益。
万历三十三年(1605),努尔哈赤又创造了煮参法。人参贸易给建州部带来了巨大的

利益。 三十六年(1608),明朝曾一度关闭抚顺马市,造成努尔哈赤损失人参高达十万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14。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2,癸巳年九月壬子条,页 38。按:九部联军分别为扈伦叶赫、哈达、乌
喇、辉发四部,北嫩河科尔沁蒙古部,席北部、卦尔察部,长白山朱舍里、讷殷二路。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2,癸巳年十月辛巳条、闰十一月辛巳条,页 41。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17、318。

《朝鲜宣祖实录》卷 66,宣祖二十八年(万历二十三年)八月壬子条。

胡大受敕谕努尔哈赤的始末,参见杨海英师:《南兵游击胡大受敕谕建州女真考》(收入《清代满汉
关系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年),页 3-20。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3,乙卯年三月乙亥,第 47 页。按:努尔哈赤垄断了人参贸易,与明朝之

44
斤。“命熊廷弼往勘之。廷弼乃款西虏,致东北江夷以携其党,时不许贡者二年矣。其人

参浥烂至十余万斤。奴亦窘,乃听勘,稍还故地。” 此年,熊廷弼弹劾杜松摊派各边的奏
章中,即言“抚顺、镇江、叆阳三营俱发银五十两,各要参二十五斤。宽甸营发银一百
两,要参五十斤。清河营发银三百两,要参一百斤、貂皮一百张。开原营发银一百五十

两,要上好貂皮九十张。” 此处开原已经不见摊派人参,可见开原已无人参出售,人参贸
易完全被建州垄断。开原还有貂皮出售,但少于清河,亦可见此时开原的貂皮贸易亦在衰
落之中,逐渐被建州所抢夺。
人参贸易的争夺,反映了建州女真不断突破海西女真的贸易压制,要求扩大与辽东贸
易的企图。这也成为了建州部和叶赫部冲突的起源。“人参产东北,开原、清河有两市,

敌贿边吏,改北关从间道,开原路梗,尽并入清河,北关生计贫落。” 所谓通过贿赂边
将,来改变人参贸易路线,当然是虚无之事。努尔哈赤独擅人参贸易利益,使得辽东与女
真的贸易路线逐渐转移到建州至抚顺(辽阳),导致开原、南北关渐渐衰落。这种贸易的
衰落,冲击了开原作为辽东边疆体系中心地位,促使开原与北关联合,日为蜚语,诽谤打
击建州部。

第五章 海西和建州的贸易战

努尔哈赤的崛起和援朝战役,带来了抚顺、辽阳和中朝沿江贸易的狂飙发展。辽东的
贸易中心南移,逐渐由北部的开原转移到东南部的抚顺、辽阳和鸭绿江沿岸地区,亦造就
了努尔哈赤控制明朝与女真贸易的契机,以及抚顺、辽阳人和建州部的密切贸易关系。乌
拉部为打破建州的贸易控制和封锁,开辟与朝鲜的朝贡和互市通道,但最终遭到失败。乌
拉亡后,建州奠定了贸易垄断优势,埋下了明清战争的导火索。

一、万历后期辽东贸易中心的南移
1、中江开市和中朝沿江贸易的狂飙
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丰臣秀吉以十万大军陷朝鲜,五月攻占汉城,进逼辽东。
朝鲜国王李昖奔逃义州,向明朝告急求援。八月,明朝以宋应昌为经略,率四万余人 入 朝
。次年(1593)正月,明军就恢复平壤。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数万明军的粮饷消耗巨

大。“天兵时留平壤者四千余名,一日所食,几五十余石” ,何况数万大军。军粮的筹

间与不断发生采参冲突。“一任叆阳将夷参,每一斤价六两而钱,散各屯民。每斤送银三两收回。另又散
与别屯,得银六百余两。管家张景收证。一放屯民出边刨参,回来每送银一两五千,一年陆续约有四百余
人,得银五百余两,杨朝相、寇文德收证。一放军民高桐子等三十余名初编刨参,尽被夷人杀死,隐匿未
报。”参见熊廷弼:《按辽疏稿》卷一,第六十四页。

茅元仪:《石民四十集》卷 91,四库禁毁书丛刊本,页 66。

熊廷弼:《覆哈流兔捷功疏》,《熊廷弼集》卷 6,页 277、278。

彭孙贻:《山中闻见录》,《清前史料》3 辑,页 9。

《朝鲜宣祖实录》卷 39,宣祖二十六年(万历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一日甲辰条。

45
集和运输成为严重问题。时朝鲜兵荒之后,田野荒芜,饿殍满地。“闾阎之间,谷贵如金,

一匹之价,多不过六七升,或至于四五升。京城之人,受官料者外,资生无策,饿莩盈路。”

故明军军粮无法就地筹集,只能从国内转运,而“飞挽之难。难于登天。”
当时,明军军粮运输路线有二:其一为辽东粮食,走陆路自镇江运送至义州。“许顼

状启, 当发金、复粮二万二千七百石,运到鸭绿江云。” 其二为山东粮食,走海路自登州

至镇江或义州。“义州留储唐粮外,亦有山东继运之谷。” 明廷首拨军粮十万石,但到万

历二十一年六月,才运至三万余石。 粮食成为朝鲜国内的首要问题。“今此唐粮,乃我国
命脉所系。”朝鲜遂请于义州开中江互市,贸易米粮。
时饥荒日甚,饿莩满野,公私蓄积荡然,赈救无策。余请移咨辽东,开 市 中 江 ,
以通贸易。中原亦知我国饥甚,奏闻许之。于是,辽左米谷,多流出于我国。平安道

之民,先受其利。京城之民,亦以船路相通。数年之间,赖此全活者,不计其数。

开市时间为万历二十一年十月。 此时期内先后任宽甸参将和镇江参将的佟养正,负责明军
的军需筹措和后勤补给。中江互市主要由佟养正实施。“准宽典副总兵佟养正手本,回
称:合无于中江贡道处所筑一土圈,或准一月一市,或准半月一市,稍待彼国兵息年丰,
⑧ ⑨
卽行停止。” 明军所到之处,皆有随军商人。“买卖唐人,亦皆遍满于京外。” 其中,

留守平壤的四千余明军,亦多为“一路往来及买卖人也。” 自中江开市后,商人亦蜂拥而
11
至。“义州中江。买卖人往来不絶。” 鸭绿江沿岸的镇江、中江(义州)、满浦、会宁六
镇等地互市贸易,因战争的巨大需求而迅速飙升。
沿江互市的商品,除军粮外,战马和骡子需求巨大。其中,战马主要从女真地区输
入。“今宜如六镇、满浦等处,多数贸易胡马,以给岭南将士,其价则可以端川银子,或
12
以某物,随便措置。事传教矣。” 运输所用骡子,则从辽东输入。“况今于义州中江开市,
13
乘此贸换之便, 多贸驴头, 势将易就。令户曹量给价物, 以为后日无穷之用。” 火器的
14
重要原料硝磺亦为大宗商品。“焰硝,非我国(朝鲜)之产,近来絶乏。” 而朝鲜又未掌


《朝鲜宣祖实录》卷 49,宣祖二十七年(万历二十二年)三月十八日丙申条。

尹斗寿:《梧阴先生遗稿》卷 3《论进战运粮箚字》,《韩国文集丛刊》第 41 册,页 559。

《朝鲜宣祖实录》卷 51,宣祖二十六年(万历二十二年)五月四日辛巳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41,宣祖二十六年(万历二十一年)八月十九日庚子条。

参见《朝鲜宣祖实录》卷 39 载:“十万石内, 三万石已来耶?”磼曰:“三万六千石已来矣。”宣祖
二十七年(万历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甲辰条。

柳成龙:《西厓先生文集》卷 16《中江开市》,《韩国文集丛刊》第 172 册,页 125。

《燃藜室记述》卷 18:“宣祖癸巳十月,本国请于鸭绿中江开市交易,仍设场市。”《朝鲜文献中的
中国东北史料》,页 309-310。

《朝鲜光海君实录》卷 114,光海君九年(万历四十五年)四月七日辛丑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24,宣祖三十三年(万历二十八年)四月二十三日甲辰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39,宣祖二十七年(万历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甲辰条。
11
尹斗寿:《梧阴先生遗稿》卷 3《论进战运粮箚字》,《韩国文集丛刊》第 41 册,页 559。
12
《朝鲜宣祖实录》卷 82,宣祖二十九年(万历二十四年)十一月四日丙申条。
13
《朝鲜宣祖实录》卷 50,宣祖二十七年(万历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庚午条。
14
《朝鲜光海君实录》卷 130,光海君十年(萬曆四十六年)七月初四庚寅条。

46

握硝磺制作方法。同时,明朝视硝磺为中国奇技,严禁流出,岁赐朝鲜三千斤为限。 自
此,因战争原因,明朝放开硝磺贸易,许可中江互市自由销售。“朝鲜所请硝磺、筋角,
原系军中制药、造弓之用,委不可缺。箚行太仆寺,动支马价银贰千两,咨送礼部,给付

差来陪臣于该馆,开市之日, 自行贸易。”
但随着中江贸易的发展,互市商品从基本军需物资,发展到各种奢侈品。其中,人参
贸易逐渐泛滥,明朝自中江输入大量高丽参。“近来国纲解弛,通事等公然贩贸于中朝。

而京城商贾之人,争相鬻卖于中江之市。故参商遍于国中,寸参贵于寸金。” 人参贸易的

泛滥,使得朝鲜自身都难觅好参。“自中江通商、赴京私赍之后, 反为稀贵难得之货。”
万历二十七年,驻扎朝鲜京城的明军大量购买人参,以致全城人参售尽。“天将诸衙门贸
纳之物,日渐倍蓰,物力尽竭,几至罢市。今此高太监差官所求别造人参,市中絶乏,虽

给重价,贸得极难。” 其次,明朝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使得中江互市成为白银流通的枢
府。朝鲜“公私银货,尽括入于中江开市”。同时,中江贸易的白银需求刺激了朝鲜的银
矿开采业发展。“成龙曰:我国靑山、报恩之间,大山皆银。若能采炼,则可于山东、中

江和卖,以为军粮矣。” 至援朝战役末期,朝鲜方面对于中江互市的依赖性逐渐下降,而
中江互市逐渐成为了援朝将领和商人的大利源。
万历二十六年,援朝战役基本结束,朝鲜开始要求关闭中江互市。“关市革罢事,臣

等妄料,天兵旣撤则虽不咨请,自当并撤。” 二十八年五月,朝鲜正式奏请明朝关闭中江
互市。“但近来有等奸顽之徒,因此关市,私相往来,至于欺取货物,致扰官府,事甚骇
愕,情极可恶。若不卽行罢市,申明禁约,日后惹事,患在难防。乞贵院,勿许后集买

卖,请照验施行。” 但中江互市已成为辽东边将和商人的一大利源,自然反对闭市。朝鲜
亦知其中道理。“镇江城游击辈,必且怪怒,或将谓我国,忘天将生死肉骨之大恩,而轻
负之也。且法外禁物,如银子、獭皮等物,天朝之人,皆知产于我国,而一朝严禁,亦似

未安。” 但朝鲜惧明朝兵士和商人来往内地,对自身多有干涉,遂私自单方面驱逐互市的
朝鲜商人。“我国商贾人等,一切驱逐„„凡赴京越江时,法外禁物,并加禁断,唐人及

我国人,亦不许冒禁往来,严其上下疆域。此一节,书于下谕中。” 至此,中朝因倭乱而
推动的沿江贸易暂时进入低谷,直至万历二十九年高淮强令朝鲜重开中江互市。


参见《朝鲜宣祖实录》卷 201 载:“军器之用, 焰硝最切, 而非但醎土甚稀, 该司价布, 储畜不多,
不得优送, 以致乏用, 方为闷虑。今者皇朝, 每年冬至使行次, 许贸三千斤。”宣祖三十九年(万历三十
四年)七月十七日甲申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87,宣祖三十年(万历二十五年)四月十三日癸酉条。

崔晛《讱斋先生别集》卷 1《人参之弊》,《韩国文集丛刊》第 67 册,页 452。

《朝鲜宣祖实录》卷 204,宣祖三十九年(万历三十四年)十月十四日己酉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17,宣祖三十二年(万历二十七年)九月十九日乙丑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59,宣祖二十八年(万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乙未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24,宣祖三十三年(万历二十八年)四月二十五日戊戌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25,宣祖三十三年(万历二十八年)五月五日丁未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31,宣祖三十三年(万历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丙辰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30,宣祖三十三年(万历二十八年)十月十八日戊子条。

47
2、高淮镇辽与中江互市重开
明朝援朝之役,军费开支巨大,造成国库空虚,遂有开矿收税之议。万历二十七年,

遣高淮往辽东开矿征税。 高淮上任后,即于二十九年着手恢复中江互市。“徐渻曰:顷常
禁断商贾人参,不为入送。高太监移牌于小臣曰:尔国顷日危迫之时,求请开市,到今稍

安,则反为禁止,极为未安云云矣。” 但朝鲜动作缓慢。三十年,高淮再次移咨朝鲜,径
直 宣 布 中 江复 市 。 “ 高太 监 移 咨 ,义 州 中 江 复设 关 市 事 ,已 为 定 夺 矣 。 既 令 开 市,

則不可不依前收税,以助国家经费。” 同时,高淮又派遣收税官常驻中江市场,中江复
市,实际是恢复中江马市的人参、貂皮等奢侈品贸易、白银自由流通制度,以便于输入白
银,进贡神宗皇帝。
及据贵国回咨,遍行各道商民把参,往市贸易在卷。今本亲临中江阅一市,并无
参饵。及査间据,商人段四、沈可等禀称:进贡陪臣,并随从员役,夹带过江,以致
参斤稀少。看得进上参斤,半赖中江取足,而贵国进贡陪臣,夹带无凭,抽进开市,

不唯虚应故事乎?
高淮携钦差之威,迫使朝鲜不得不重开中江互市。同时,高淮在中江、开原、清河等辽东
各马市皆派驻有专门税官和官商,“本监委去中江官高旸、开原姜宝、清河刘龙,在于彼

处各市,收买皮张参斤。” 镇守太监高淮,攫取了大量的貂参利益。批评者指责高淮,
“高淮一出,徒党实烦。匝月之间,商税以万余计,需索以数千余计。此外,貂鼠人参马

匹鞍辔等物,与丁夫役钱,靡不各有数计。” 同时又恢复中江贸易用银制度,以吸纳朝鲜

白银:“太监高淮移咨, 欲于中江市, 许用银子。” 在高淮的重压之下,朝鲜不得不同意

贸银,“中江既许开市, 则收税亦当以银子。” 中江互市又再次热烈起来,并且出现了大
规模的硝磺走私活动:
唐人之卖火药者,无赖唐人之辈,自辽阳至镇江,其间许多镇堡官上火药,暗里
偷出,或五六百斤、或千余斤,本国买卖人处,夜间潜卖。以此,其价虽歇,所偷愈

多。数年来辽阳一带火药,尽皆见失,镇堡之官,亦不以时点检,徒闭虚库。
援朝战争结束后,明朝重新管控硝磺出口,朝鲜只能利用中江互市的硝磺走私,满足自身

需要。而高淮不断向明廷贡献人参和白银,如三十一年六月,即进各种税收二万余两。 三


《明神宗实录》卷332载:“遣监丞高淮督原奏阎大经等往辽东开矿征税”,万历二十七年三月丙戌
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42,宣祖三十四年(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十九日癸未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46,宣祖三十五年(万历三十年)二月二十一日甲申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60,宣祖三十六年(万历三十一年)三月十六日壬申条。

何尔健:《按辽御珰疏稿》(郑州:中州书画社出版,1982 年),页 60。

张辅之:《太仆奏议》卷 4《辽左关系畿辅疏》,四库禁毁书丛刊本,页 513。

《朝鲜宣祖实录》卷 159,宣祖三十六年(万历三十一年)二月一日戊子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60,宣祖三十六年(万历三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甲戌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201,宣祖三十九年(万历三十四年)七月十六日癸未条。

参见《明神宗实录》卷 385 载:“辽东太监高淮进子粒银一千八百余两,矿税银二万三千两,金六
十两,马匹貂鼠等物。上命收进。”万历三十一年六月丙戌条。

48

十四年,又进人参百余斤。” 其强征勒索和黩货无厌,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朝沿江贸
易的发展。万历三十六年五月,高淮激变锦州,士卒千人围之,被迫逃入山海关内,神宗
只能撤高淮返京。高淮被撤后,朝鲜于三十八年二月,再次提出关闭中江互市:
移咨辽东,乞罢关市。略曰:鸭绿一江,疆界甚截,彼此人民,不得搀越。顷因
军兴,暂设关市,倭退之后,节经经略抚院,移咨革罢。而又为高太监所沮,因循至

今。 至有越境戕杀之变。不罢关市, 则此等弊患, 终无可绝之理, 所系非细。
实际上,朝鲜是怕明朝过多了解内情,干预内政。当时光海君新继位,却长期无法得到明
朝承认。中江自开市以来,已成辽东地方势力谋利的重要途经。
辽东指挥使差官蒋天泽,赍咨入来。略曰:立市通商,所以相济,非以相病。中江
一镇,虽曰市税,亦寓讥察。其所抽税额,为佐军需计也。而高丽之国,未尝不利,
彼其所鬻参、貂、磁、紬等货,将博我国财赆。
中江互市难以关闭的主要原因,即在控制互市利益攸关者,多为辽东边将和大商贾。“此
时应罢与否, 其在中朝, 论议亦多。其力辨而欲不罢者,只是轮回差定抽税委官辈,与辽

东、镇江大商贾若干人耳。” 故辽东方面,欲坚持互市,不想关闭中江市场,坚持认为
“为今之计,市何必废也,税何必革也?惟在于江上往来之民。不必问其孰为高丽、孰为

内国,而有货物则有税。” 故次年因朝鲜强制闭市,随即遭到辽东方面的报复,朝鲜朝
贡使团,途经辽东时备受冷落和刁难:“辽东都司以江上关市请罢事,回咨我国,移怒于

贡臣之行矣。自抽税、钤束方物之外,不许赍带土物云。” 此后,未过三年,辽东游击将

军丘坦等人,又要求朝鲜再开中江互市,遂沿袭入清,成为中朝贸易的主要场所。
3、李成梁集团和建州的贸易联盟
援朝战役的巨大军需要求,大量兵、商的涌入,中朝贸易迅速发展。辽东的贸易中
心,从北部开原转移到辽东南部的抚顺辽阳和沿江的镇江、中江。同时,这种转变又契合
努尔哈赤的崛起。二者相互促进,使得辽阳抚顺和建州的贸易利益捆绑在一起。
惟抚顺、清河之人,始而与奴接兄弟,既而与奴通婚媾。故抚一失,清河旋陷。
二城之人,至今为奴用事,残酷狡黠,甚于奴。揆厥所由,因开市年久,夷夏防疏,

故其人陷于犬羊而恬不知耻。奴亦熟稔情好而任用无疑。若此辈约有二三千。
万历后期,建州和抚顺(辽阳)贸易路线的凸显,使抚顺人和辽阳人获得了以往没有的贸
易利益,与建州部结成了共同利益联盟。辽东南部的将领攫取了大量的贸易资源。在明朝
万历东征援朝明军中,担任后勤供应官的镇江参将佟养正,手中掌握资源的丰富就令人讶


参见《明神宗实录》卷418载:“是月辽东税监高淮进人参一百三十五斤。”万历三十四年二月。

《朝鲜光海君实录》卷 25,光海二年(万历三十八年)二月十四日庚申条。

《朝鲜光海君实录》卷 25,光海二年(万历三十八年)二月十四日庚申条。

《朝鲜光海君实录》卷 25,光海二年(万历三十八年)二月四日庚戌条。

《朝鲜光海君实录》卷 25,光海二年(万历三十八年)二月十九日乙丑条。

参见张存武:《清韩宗藩贸易》一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39,1978 年)。

陈仁锡:《无梦园初集》卷 5《纪奴奸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页 255。又见谈迁:《国榷》卷 83,
(张宗详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2005 年),万历四十六年七月壬寅,页 5122。

49
异:无论是鲜活农副产品鸡、猪、鸭、鹅、生菜的及时供应还是远道而来的贵重品白地青
花瓷器等,似乎都唾手可得,而当时他的身份是宽奠副总兵,正值戎马倥偬之际,“以本
府主镇总兵军前机务,兵马刍粮等事无不管辖,克殚心力,靡有缺乏。既请皇朝许行开市
于本国境内,务通物货,又令唐匠敎习采银于本国界上,槪皆为本国通变济之周急良图

也。” 即使在战争结束后,朝明边境的中江贸易通道仍然持续十多年未能关闭,应当也有
这种客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内。其同族佟养性以抚顺为贸易基地,与建州相往来,富甲一
方,最终二人都投降后金。
续任镇江游击吴宗道、防海副总兵吴有孚,以镇江和中江互市为基地,大肆走私貂参
等物资,获取暴利。其二人“役纵水兵,兴贩海上,每装载货物,撒放中江。勒商民取

值,甚至改换丽服,潜入属国,压取貂参。其资本出有孚,而宗道为之窝顿地主。” 而李
成梁集团,则是辽东贸易中心南移的最大获利者。
夫成梁崛起行伍,名闻四海,亦一时之豪杰也。久握强兵,专总重镇,威行夷
夏,缔结中外,三子皆为名将,诸侄遍据参游,山东镇堡大小将官,半是家奴与幕

客。 辽广之人,知有李大爷,而不知有他人。
由家族、门生、部属和亲信组成的李成梁集团,占据了辽东的绝大多数武职,控制了辽东
的贸易资源,攫取大量贸易利益。李成梁镇守辽东数十年,亦在于他运用此种马市贸易的
利益,与镇守分享。“诸镇臣自囊人参貂皮外,别无竒策。惟听李成梁鼻息,以取功名。

而以全辽畀奴酋矣。” 李成梁集团一方面与高淮相勾结,“辽、广二老(总兵李成梁、御
史赵楫)缔结高大监,且与老酋相亲。”⑤另一方面又与建州部来往甚密。“自旧抚、镇
玩寇以来,给银牌数面与干骨里等,任其出入,且戒驿递毋阻。阻者辄听夷禀,而加之

罪。以此往来月无虚日,每往广宁辄数月,如家庭然。”
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巡按辽东,参劾成梁集团甚多。其中,杜松摊派各边的貂参,
受到熊廷弼的激烈指责。“杜松初任时,发银五百五十两,差官祁一清、王国臣等前来清

河等处压买人参二百二十五斤、貂皮一百张。除发价外,共摊陪银一千七百十一两。” 在
熊廷弼弹劾的将领,多是沿建州边界各堡将领,大多涉及到人参、貂皮等交易、贪墨事
情,亦可见建州与沿边将领的贸易联盟关系之深。这些受到弹劾的将领和势家,多与李成
梁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郭济川,正安堡游击。“以贿赂出旧镇臣门下,由镇静

堡守备而鑚升今任,旧镇臣之力也。” 吴希汉,辽阳副将,以姻亲出旧镇臣门下。吴世
爵,复州参将,以门子从旧抚臣西来,而见私于其长子。


参见[朝鲜]郑琢:《药圃先生文集》卷 6,《龙湾闻见录》,《韩国文集丛刊》第 39 册,页 524。

《明神宗实录》卷 446,万历三十七年二月癸丑条。

《朝鲜光海君实录》卷 6,万历三十六年七月二日丙戌条。

邹元标:《邹忠介公奏疏》卷 5《去国陈困疏》。

《朝鲜光海君实录》卷 15,光海君一年(万历三十七年)四月四日乙卯条。

熊廷弼:《熊廷弼集》卷 2《酌东西情势疏》,页 73。

熊廷弼:《熊廷弼集》卷 3《备述各将首辨文详四驳兵科疏》,《熊廷弼集》卷 3,页 146。

熊廷弼:《熊廷弼集》卷 1《纠参将领疏》,页 27。

50
努尔哈赤与辽东太监、镇抚、边将、势家形成了贸易联盟和共同利益关系。三田村泰
助早已指出,努尔哈赤受庇护于宦官高淮与李成梁的势力下,逐步攫取了马市贸易的垄断
权,积累了巨大的商业资本。①而辽东的将领、势家从中分享了巨大利益。

二、突破封锁:乌拉与朝鲜的朝贡和贸易
1、明代东北貂皮的出产地和控制者

明代貂的栖息地,最南端在朝鲜北部的图们江迤北的山区。 而最为珍贵的貂皮,当为
产自于黑龙江迤北地区的黑貂,一年不过数令而已。“貂皮纯黑,马肥大者,始令入贡,

否则拒之。且貂产于黑龙江迤北,非建州、毛怜所有。” 普通的貂皮则自黑龙江流域、松
花江北部到东海女真即乌苏里江流域的针叶林中普遍出产。总的说来,明代东北貂皮有两
大出产地,即乌拉诸山林和索伦诸部。“貂,乌拉诸山林中多有之,索伦人以捕貂为恒

业,岁有贡额,第其等以行赏。”
一是乌拉诸山林,即从乌拉部一直到东海女真。《满洲实录》将东海女真分为瓦尔

喀、库尔喀和窝集部三部。 此三部中,又以窝集部为貂皮的主要出产地。“窝稽„皆捕貂
为业,冠以狐貂,衣以皮钵。室韦用桦皮盖屋,大室韦尤多貂皮、青鼠。俗类窝稽产

貂„„岁至宁古塔交易者二万余,而贡貂不与焉。” 在满语中,窝集本身是森林之义。窝
集等部即属于森林部落。刘小萌认为东海女真,就是野人女真,也就是朝鲜史料中的诸姓

兀狄哈或者深处兀狄哈。 蒋秀松则认为海西女真不仅仅是扈伦四部,还包过松花江中下游

以及黑龙江流域的一些地区。 腾绍箴也指出这种沿用的错误,认为东海女真三部包过海

西、建州和野人三部之地,野人女真应在极东、甚远、朝贡不常的地区。 这种认识上的分
歧,忽视了东海女真长期以来被乌拉(忽剌温)所控制的事实。野人女真“朝贡不常”的
形象,正是因为其借助乌拉来达到与辽东的经济沟通。乌拉江夷,即所谓鱼皮达子。“从

奴寨宁古塔少东尽于乌龙江,先尽于长白山,皆江夷地也。” 乌拉掌握着东海女真出产的
大量貂皮,将其贩卖至南北关,由南北关居停、引导至开原马市上交易。乌拉又将开原的
貂皮贸易得来的辽东布匹、手工业品等,贩运至深处的野人女真部落。这种从辽东开原到


参见三田村泰助:《清朝前史的研究》,页 167-181;此节汉译本,参见《努尔哈赤、李成梁的关系
与女真经济》,收入刁书仁著《明清东北史研究论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年),页 424-432。

河内良弘:《明代女真史の研究》,页 631-641。

《明宪宗实录》卷 35,成化二年十月甲寅条。

阿桂等撰:《满洲源流考》(孙文良、陆玉华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 年),页 363。
按:建州女真地区并不产貂,辽东档案 192 抚顺马市交易清单中,没有看到貂皮出售的记录。(列表 1)
万历二十四年,申忠一出使建州时,曾被建州曾要求将熊皮、鹿皮卖于满浦,买牛耕田,其中也没有提到
貂皮。可见此时建州部还没有貂皮贸易。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 2 辑,页
441。

《满洲实录》卷 1,页 21。《鸡西旧闻录》和《圣武记》都延续了此种分法。

杨宾:《柳边纪略》卷 3,辽海丛书本,页 3、4。

刘小萌:《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页 13-17。

蒋秀松:《明代的野人女真》,《黑河学刊》1986 年 4 期,页 46。

腾绍箴:《满族发展史初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年),页 6-8。

张萱:《西园闻见录》(民国哈佛燕京学社印本),卷 73《兵部》22,

51
女真部落间,层层传递、层层控制的贸易圈,将野人女真、江夷、山寨夷、开原紧密的结

合起来。正是因为这种圈,江夷即乌拉能够在经济上控制着更深处的东海女真部落。 因
此,明代东海女真的貂皮资源为江夷即乌拉所控制。
二是索伦诸部。索伦诸部分布在嫩江流域、黑龙江中上游,贝加尔湖以东的广大地
区,包过锡伯、鄂伦春、达斡尔等族。索伦诸部也盛产貂皮,但被科尔沁部恍惚太控制:
自恍惚太立寨混同江口,凡江东夷过江入市者,皆计货税之,间以兵渡江东掠。
凡是江夷皆畏而服之,自混同江以东,黑龙江以系,数千里,数十种夷,每家岁纳貂
皮一张,鱼皮二张,以此称富强。安心江上,西交北关,南交奴酋以通贸易。女直一

种所不尽为奴酋并者,皆恍惚太之力也。
前述万历初年,由于受到喀尔喀部的压力,科尔沁部不得不向东迁徙至嫩江流域,遂控制

了此区域内的索伦部落。 索伦部每家纳献貂皮一张,科尔沁部亦由此富强。
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往调蒙古诸部兵力征伐察哈尔,曾有科尔沁部借口收取索
伦部贡赋叛逃,“往蒙古科尔沁部调兵之伊拜还。奏言:科尔沁部噶尔珠塞特尔、海赖、
布颜代、白谷垒、塞布垒等以往征北方索伦部落,取贡赋营生为词,各率其本部人民叛

去。” 这里的取贡赋营生,就是征取索伦部的貂皮、鱼皮和土特产之类。索伦诸部及乌拉

能够长时期不被努尔哈赤所吞并,也是科尔沁部捍卫的缘故。 直到努尔哈赤前期,科尔沁
部仍然在貂皮问题上,给后金不断制造麻烦。阿布泰前往乌喇捕貂时,就被科尔沁人抢去

七十六只,努尔哈赤也只能是发发牢骚而已。
总的来说,明代的貂皮贸易,在貂皮出产地的环节上,主要为恍惚太(科尔沁部)和
江夷(乌拉)所控制。科尔沁控制了索伦诸部的貂皮出产,而乌拉则控制了东海窝集诸部
的貂皮贸易。但是,二者都必须与南北关的联合,才能将貂皮贩卖至开原。南北关则因靠
近开原,而成为貂皮贸易的中间转手人。人参贸易的成功争夺,使努尔哈赤和北关叶赫结
成了世仇,带来了对开原贸易路线的第一次冲击。貂皮贸易的争夺,是努尔哈赤瓦解开
原、叶赫贸易同盟的关键。努尔哈赤的战略只有不断深入东海窝集诸部,从貂皮出产源头
上控制貂皮贸易。


这种经济关系,以及江夷、山寨夷的解释,参见增井宽也:《明代の野人女直と海西女直》,《大垣
女子短期大学研究纪要》,1996 年第 37 期、1997 年第 38 期。

冯瑗:《开原图说》,玄览堂丛书影印本,页 457、458。

和田清,潘世宪译:《明代蒙古史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年),页 521-523。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年),天
聪八年五月二十三日,页 83、84。

按:科尔沁部对索伦诸部的管辖使得索伦部最晚被后金纳入八旗。此次科尔沁的叛离为皇太极征伐
索伦诸部提供了很好的借口。至此,皇太极才逐渐开始征伐索伦诸部,一直到清朝初年才将其纳入八旗当
中。直到康熙时期,清廷还曾科尔沁部赎出索伦人丁万余人。参见阎崇年:《清太宗经略索伦辨》,《历史
档案》2004 年第 2 期,第 61-70 页;麻秀荣、那晓波《清初八旗索伦编旗设佐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
究》2007 年第 4 期,页 8-17。

参见《满文老档上》天命八年正月初四:“乌拉、叶赫乃我管辖之地,尔科尔沁蒙古人为何来我地
夺我所获之物耶。我之人若往尔科尔沁游牧之地游牧,尔当如何?”第四十三册,页 394。

52
2、建州和海西对藩胡的争夺
九部联军败后,建州部迅速出兵收复鸭绿江内殷等部(朝鲜称为会宁以西藩胡)后,
建州要控制貂皮资源,就必须与叶赫的争夺鸭绿江北、图们江流域的东海女真,亦即会宁
以东的藩胡。为此,努尔哈赤羁留布占泰三年多,以笼络布占泰,达到控制乌拉的目的。
万历二十四年(1596),乌拉满泰汗死,努尔哈赤立刻遣人护送布占泰返回乌拉,夺得汗

位。 由此,建州成功介入到海西女真内部。试图通过乌拉,与叶赫争夺朝鲜藩胡,乃至东
海女真地区的貂皮资源。二十五年二月,藩胡向朝鲜告急:叶赫起兵,分为二路,欲侵犯
朝鲜北方六堡。
北兵使吴应台驰启曰: 兴利胡人言内, 兀阿赤分作两运, 起军深处, 指向伐引等
部落出来, 设计铁甲四十部。 麾下南略耳部落, 已为出送, 时方军马整齐, 中路淑延

部落胡人等, 险路修治, 酒肴措备待令, 见知云云。”
朝鲜将叶赫称为兀胡、如许。兀阿赤,可能指那林孛罗。建州认为叶赫发兵朝鲜藩胡,乃
是乌拉将藩胡献与叶赫。“其布占太亦因与夜黑通,将满太妻都都库氏所玩铜锤,遣使送
与纳林布禄。又将满洲所属斡儿哈内按褚拉库、内河二处酋长落吞、刚石屯、旺吉诺三人

许献夜黑,请其使而招服之。” 斡儿哈,即东海瓦尔喀部。按褚拉库即安楚拉库,与内河

部位于邻近朝鲜的图们江上游左岸地区。 二部处于貂皮产地的南端。布占泰与叶赫的联
合,遭到努尔哈赤的迅速报复。万历二十六(1596)年正月,建州攻占此二部。“上命长
子台吉褚英、幼弟台吉巴雅喇与扎尔固齐、噶盖、费英东统兵一千,星驰而往。取屯寨二

十余,所属人民,尽招徕之。” 此役,建州俘虏人畜万余而回。为此,布占泰不得不倒向
建州部。本年底,布占泰前往建州部受婚。“太祖以弟黍儿哈奇贝勒女厄石太妻之,盔甲

五十副,敕书十道,以礼往送。” 为拉拢布占泰,努尔哈赤不惜赠与十道敕书。
万历二十七年(1599),努尔哈赤拉拢布占泰的行为得到了回报,首次有东海窝集部女
真前来贸易貂皮。“己亥春正月,壬午朔。东海渥集部之虎尔哈路长王格、张格、率百人
朝谒,贡黑白红三色狐皮、黑白二色貂皮。自此渥集部之虎尔哈路,每岁朝谒。其长博济

里首乞婚。上嘉其率先归附,因以大臣女六,配其六长。” 窝集部的每岁朝谒,显示出努
尔哈赤已经获得与窝集部的固定貂皮贸易。而在朝鲜和建州朝京的贡使对话中,也显示出
此年,努尔哈赤首次得到窝集部的貂皮资源。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3,丙申年七月丙寅,页 41。

《朝鲜宣祖实录》卷 85,宣祖三十年(万历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壬午条。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19。

参见董万仑:《清初瓦尔喀部安楚拉库、内河二路考异》,《北方文物》1983 年第 3 期,页 21-25。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3,戊戌年正月丁亥,页 42。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前史料》1 辑,页 319。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3,己亥年正月壬午条,页 43。

53
问小儿哈赤与渠北地诸胡相通往来否。曰城底藩胡,一心来贡。墨龙江以南诸屯
诸部,亦时时通贡。小儿哈赤等必馆留一月,逐日燕接,酬赏优洽,诸胡皆心附之

矣。问诸胡所贡何物,曰貂皮马子等物。
但建州和东海女真的貂皮贸易并不稳定,受制于乌拉。“江夷地广而无君长,奴虽收其为

用,亦不能尽其类而虏也。” 努尔哈赤采取三个手段扩大貂皮贸易:一是控制野人女真首
领博济里等,采取联姻方式;二是将野人女真各部头目作为人质,羁押于建州部。三是极
力拉拢乌拉部,在二十九年(1601)和三十一年(1603),努尔哈赤两度与布占泰联姻,切

断叶赫的貂皮来源。
自万历二十六年起,建州和叶赫部对朝鲜边外的藩胡,亦即东海女真进行了激烈的争
夺。而在建州部和东海女真间,横亘着一老土部落,位于朝鲜会宁外的长白山地。此老土
部落,未知何部,有学者认为是毛怜部,亦可能为王兀堂遗种。叶赫要隔断建州部与图们
江东海女真的联系,就需要联合此老土部。
会宁府使朴宗男驰报内,水上都酋长老土,使其麾下介落之进告曰:兀阿赤招老
土入来。老土答曰:我祖上以来,世仰朝鲜,二百余年无事居生。兀阿赤以某事招我

耶?即筑城据险。若兀阿赤出来,则为入守死战之计云云。
二十六年十二月,会宁外其他藩胡亦为叶赫所招抚。“藩酋别山密告曰:兀胡岁后,心欲

来犯会宁。会宁藩胡,亦将投属云。” 会宁为朝鲜设立的藩胡马市之地,故叶赫必欲得
之。二十七年,朝鲜因老土参与叶赫的侵边,发兵剿杀老土部落,杀戮万余人。“去四
月,朝鲜军马,突入于北道老土部落焚荡。老土所属部落七处,无遗焚荡。大槪死亡之

数,几至万余名。” 于是,建州遂去一强敌,扫清了通往图们江的通道。而老土又逃奔建

州,依靠努尔哈赤存活。 优势开始倒向建州方面。叶赫和建州,攻略藩胡还存在另外一个
主要目的,都试图获得藩胡对朝鲜的朝贡和贸易权利。
朝鲜与藩胡的关系,类似于明朝与建州、海西女真。朝鲜颁赐职牒予藩胡,类似于敕

书,“百张之牒,胡谓勑书云矣。” 而凭职帖可赴朝鲜王京朝贡受赏,并获马市贸易权。
因倭寇战争,朝鲜北方藩胡的朝贡和贸易完全中止,造成依赖农耕地区来获取物资的藩胡
陷入困境,纷纷叛附建州和海西女真。“藩胡等咸仰我国禄食,而北方于乱后,物力板

荡,减其禄食之数,故无利于我国。而彼贼以威㤼之,藩胡之叛入于彼贼,理之然也。”
原有的经济依存秩序被打破,朝鲜北方边境不断受到攻击。


[朝鲜]黄汝一:《海月先生文集》卷 10《银槎日录上》,《韩国文集丛刊》第 10 册,页 152。

张萱:《西园闻见录》(民国哈佛燕京学社印本)卷 73《兵部》。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3,辛丑年十一月乙未、癸卯年正月戊午,页 46。

《朝鲜宣祖实录》卷 103,宣祖三十一年(万历二十六年)八月一日甲寅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07,宣祖三十一年(万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丁卯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26,宣祖三十三年(万历二十八年)六月十四日乙酉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27 载:“老土旣附老酋”,宣祖三十三年(万历二十八年)七月十七日庚子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91,宣祖三十八年(万历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己亥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88,宣祖三十八年(万历三十三年)六月七日庚戌条。

54
备边司启曰:前日胡人之所以奔走听命,愿为藩蔽者, 非必慕义向化而来也, 盖利
其上京, 受赐买卖, 以利其生。变后上京之规一罢,胡人归顺者, 一无所利, 而惟出没

寇抄, 间有分外之利, 今之作耗者, 虽因结怨之致, 未必不由于利絶而然也。
上京,即赴朝鲜王京汉城朝贡,获取赏赐。自二十七年起,受叶赫和建州操纵的藩胡,不
断向朝鲜要求恢复朝贡和马市贸易。“稳城设宴之日,酋长等皆谓:累年不得朝京,今年

许为朝京事,跪陈其情。” 同时,乌拉和建州竞相争夺朝鲜边外的藩胡部落。
万历二十八年,乌拉控制钟城等外藩胡,以其为向导,侵掠朝鲜边城。“稳城境深
处,水乙虚、交老两部落之胡,居于要路,自前乍顺乍叛,素称别种。年前八月分,此胡
等,与钟城境叛胡阿堂介,作为腹心,与忽贼缔结,为其响导,乘夜来袭藩胡,至于围

城。” 二十九年二月,藩胡尼汤介等则归附建州。“北胡尼汤介子厚时里、将沙伊子其他

罗、爱孙子许处等,去年十二月, 率妻子投入老酋城中。” 由此,建州亦分得部分藩胡
敕书。“顷日往建州闻见,则北道藩胡,持朝鲜职牒,进纳老酋曰:我等在北方时,受职

朝鲜,往来京城。今未可由满浦,往来京城耶?” 可见,建州亦控制部分藩胡的对朝贸易
权,故努尔哈赤向朝鲜提出,要求赴朝鲜王京求职,继承藩胡朝贡互市权利及贸易关系:
建州卫酋长老乙可赤,求来京城受职。初,老酋掳北方胡人,闻平时藩胡等上京
受职之事,遣其副将忙刺哈,来满浦言,请如北方藩胡例,上京师受职。佥使金宗
得,答以为:北胡则果有此规矣。老酋已受天朝龙虎将军之职,我国岂敢复授以官职

乎?忙刺哈乃去。
努尔哈赤的求职,不仅是要朝鲜承认其统属六堡外藩胡,还要扩大对朝鲜贸易。自二十九
年开始,叶赫和建州转向朝鲜的贸易争斗,其深层次背景是女真各部与明朝的朝贡受阻。

此年,建州和叶赫矛盾激化,“老酋与深处居胡罗里为雠敌, 朝夕相持。” 罗里,即那林
孛罗。由此导致,双方都阻扰对方赴北京朝贡和前往辽东贸易。 “建酋奴儿哈赤,则意在
自外能贡而敢于不贡者也。海西北关诸酋,则隔在徼外,欲贡而无由得贡者也。海西南关

诸酋,则俛在跨下,不复能贡即贡而亦非其故酋也。” 明实录中,自万历二十一年,至万
历三十年,未见女真朝贡记载。努尔哈赤抢夺貂皮资源,造成了叶赫在马市上的貂皮贸易
困境。


《朝鲜宣祖实录》卷 132,宣祖三十三年(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日辛未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14,宣祖三十二年(万历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九日丙午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34,宣祖三十四年(万历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甲申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34,宣祖三十四年(万历二十九年)二月二十日己丑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34,宣祖三十四年(万历二十九年)二月二十日己丑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42,宣祖三十四年(万历二十九年)十月二十三日丁亥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42,宣祖三十四年(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十九日日癸未条。

杨道宾:《建酋兼并属夷凭凌属国罪状巳著乞速颁文告严饬武备以遏乱萌事》,参见《明经世文
编》卷453。

55
而乌龙一带江夷,向皆由我北关买卖于开原者,又被奴以利诱去。唆令抢我,四
顾皆敌,不能不惧。今蒙劝和宰赛,若再稍以恩信招致江夷,我北关请悉两寨之兵,

夺奴后山,牵令北救而天兵从南直捣其巢。可一鼓而擒也。
乌拉等部,原通过北关贸易于开原,至此通过努尔哈赤转手,贸易于抚顺。贸易争夺是建
州和叶赫之间的最大矛盾。叶赫不断争取乌拉等部,试图切断其与建州的贸易往来。同
时,貂皮贸易的差价成为了乌拉部和建州的新矛盾。
奈奴酋贪甚,得了江夷貂珠,不与全价,奴酋却到抚顺关上货卖,又得了厚价。
辽阳、抚顺人利奴酋有此货来,与奴酋俱相善。在江夷却说貂珠卖与北关上得全价,

如何奴酋阻住我不得到北关上卖。
努尔哈赤利用四口通市和军事上的优势,在与乌拉的貂珠贸易中,往往以较低价格强行收
购,自然引起乌拉的强烈不满。乌拉因深处内陆。开原方向的贸易,为叶赫控制。抚顺方
向的贸易,又为建州控制。故乌拉对于打开对朝鲜朝贡、贸易通道的意愿,最为强烈。
3、打破封锁:乌拉和朝鲜贸易关系的建立
万历三十一年,急切打开朝鲜贸易通道的乌拉部,开始南下夺回朝鲜六镇外的藩胡。
本年八月十四日,“自钟城乌碣岭至金京沦滩之地,本月十四日,贼骑亘满于二十余里,

驰突而来,戈甲眩曜,直抵城下。藩胡来告曰:此贼是忽刺温,而其将万都里。” 乌拉南
侵,与叶赫同盟,相互配合行动。
钟城接战将士皆言:曾与忽刺温相战已熟矣。今见此贼, 长甲大剑, 奔驰铁骑, 进
退旗麾之状, 似非忽温, 疑是兀胡兵相杂而来。盖忽刺温之酋阿叱耳乃浮者他子也,
而小罗赤,乃其女婿也。阿叱耳之于兀胡, 有姻娅之亲, 其兵必有相连之理。其铁甲至
踝, 定是兀胡之兵。老土亦与兀胡结婚,则未必非助恶而有此举也。兀胡素欲报怨藩胡,

老土亦欲袭攻藩胡,我国防备,不可不审。
阿叱耳,布占泰别名。“何叱耳者,非胡本名也,乃左弓之谓也,其名卜章台也。其兄卜

安台死后,厥子有之,每笑章台之不享富贵,而兴兵云矣。” 章台(满泰)不享富贵,暗
示着满泰被叶赫和建州隔绝于朝贡和马市贸易之外,由此导致贫穷。小罗赤,为舒尔哈
齐。女真各部中,叶赫长于铁骑,建州长于步兵。八月十九日,乌拉再次包围朝鲜北方重

镇潼关。“贼胡大军, 四面围抱,自镇中,多放火炮,射矢如雨,贼不得逼。” 九月一
日,乌拉又分兵三路,抢掠钟城、稳城、庆源三处藩胡。“此是忽刺温,而其将万都里,

向年见杀于朝鲜,故欲为报雠,分兵三运,或犯府城,或掠外村。” 此役,乌拉“焚荡钟


熊廷弼:《与叶相公》,《熊廷弼集》,页 724。

程开祜辑:《筹辽硕画》卷 2,页 95。

《朝鲜宣祖实录》卷 37,宣祖三十六年(万历三十一年)八月一日甲申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37,宣祖三十六年(万历三十一年)八月一日甲申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93,宣祖三十八年(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三日辛未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66,宣祖三十六年(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一日甲寅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66,宣祖三十六年(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一日甲寅条。

56

城三部落,男女牛马,尽数掳去。” 同时,原先投附建州的老土部落,又重新与乌拉、叶
赫联合起来。“大槪忽温与兀胡相连, 而老土之投属于兀胡, 则无疑。三贼相结于外, 日

以攻击藩胡为事。”
万历三十一年十二月,布占泰自领大军,攻击藩胡,欲打开与朝鲜的贸易通道。乌拉
的同盟则是叶赫、老土及蒙古部落。“北道头胡、老土、何叱耳等连结党类, 一朝有难,

则必相连矣。” 因开原方向的赴明朝贡受阻,贸易受限叶赫、乌拉不得不转变方向,改从
朝鲜入手。欲收复藩胡,获其敕书,建立与朝鲜的朝贡和贸易关系。“忽贼酋阿叱耳,自
领大军,攻击藩胡,所向无全。如庆源境夫汝只等七部落,胡居弥满,未可猝犯,而一举

焚荡,又复分兵,旁行杀掠,至犯县城。越江追逐,迫至庆源府。” 布占泰的目的相当明
显,就是要受职朝鲜,获得朝贡和互市权利,打破建州的贸易封锁。“忽贼,欲受职于我

国云。其意难知,彼见老胡皆已受职于天朝,未知欲效此,而为之耶?”
万历三十三年正月,布占泰攻陷潼关,杀佥使金伯玉,将百姓财物俘虏一空,史称
“潼关之变”。潼关之战获胜后,乌拉以兵五百驻守朝鲜边境的件退城。“故何叱耳领大
军,卽向巢穴,只留骑步五百余名于件退,分付内: 吾当于四月旬前更来,则限秋谷之

熟,休兵留住。” 五月,朝鲜北兵使金宗得偷袭乌拉留守驻军,大败而回。“是役也, 我

军战殁二百十三人。 布占泰留兵驻守件退,即要给朝鲜造成压力,获得敕书。“件退,

去忽賊七日程,故以此为留驻之所矣。且忽贼送书,欲要实职云矣。” 又是要防止建州的
来袭,保护已有战果。
在此情况下,朝鲜首先答应乌拉的贸易要求。“礼曹书契有:他事则不可违越天朝,

任意为之,往来、买卖事,则自可许之。” 而受职、敕书和朝京等,朝鲜一时不敢承诺。
七月,布占泰再次通信朝鲜,要求获得敕书和朝贡权利。“忽酋使其将者乙古舍,挟潼关
被掳通事李夫己,持私书一封来恃排,使之转达稳城官。故令甫乙之,偕李夫己入送。忽

酋之言,大概求职帖之事。” 布占泰汲汲于要求敕书,因乌拉原由开原进关,朝贡北京。
自开原路堵后,布占泰及其部属所领敕书明朝敕书等同废纸。“何叱耳则不为朝贡于中
11
国。老乙可赤,则得龙虎将军之名,朝贡于中朝。” 故不得不开辟新的朝贡和贸易通道。
若敕书无用,贸易无途,以贸易立国的海西叶赫和乌拉部,就将陷入解体中。故获取朝鲜


《朝鲜宣祖实录》卷 166,宣祖三十六年(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一日甲寅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66,宣祖三十六年(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三日丙辰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87,宣祖三十八年(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壬寅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69,宣祖三十六年(万历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己酉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77,宣祖三十七年(万历三十二年)八月八日丙戌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86,宣祖三十八年(万历三十三年)四月八日壬子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86,宣祖三十六年(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一日甲寅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87,宣祖三十八年(万历三十三年)五月十五日戊子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87,宣祖三十八年(万历三十三年)五月十五日戊子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89,宣祖三十八年 (万历三十三年)七月七日己卯条。
11
《朝鲜宣祖实录》卷 187,宣祖三十八年(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壬寅条。

57
敕书,其目的亦为加强对部属的控制。“职帖之言,亦非渠欲自得也,欲分给藩胡,以为

笼络诸藩之计耳。”
万历三十三年七月,朝鲜正式同意给予乌拉职牒,通贡贸易,并设马市。“前北兵使

金宗得开谕谚书,何叱耳职贴给授。” 朝鲜以谚文书谕,其意为不欲明朝知也。朝鲜所颁

赐给乌拉的敕书计有百张。“忽酋麾胡职牒百张成送事, 已为允下矣。” 职牒百张之数,
可能因为乌拉掌握的明朝敕书约为此数。九月,乌拉和叶赫、蒙古盟誓。“至于阿叱耳杀

牛祭天,与如许、蒙古,聚军点阅,则凶谋所在,极为叵测。” 盟誓内容估计是同意乌拉
所获百余敕书,尽归乌拉所专有。“深处麾胡高会传言内:兀酋传令于诸酋曰朝鲜职帖百

余张, 将给于忽温。”
乌拉获得朝鲜敕书,可以打破建州的贸易封锁,获取农耕地区的物质资源。其中,对
于内陆亚洲部落而言,布匹是最为重要的物资之一。“闻胡中衣服极贵,部落男女殆无以

遮体。近日则连有抢掠,是以服着颇得鲜好云。战场僵尸,无不赤脱,其贵衣服可知。”
敕书作为获取朝鲜抚赏的凭证,由此可获得朝鲜大量布匹赏赐。“禄俸则忽酋自上年冬以
为职牒百张中,五十张则俸木各四十匹,以为自己之用。又五十张则俸木各二十匹,分给

麾胡” 俸木,即朝鲜所颁赐给女真的木绵,亦即布匹。这样,乌拉通过朝鲜,打开了貂皮

和布匹贸易的通道。“胡人之来贡貂皮, 禄俸受去之事, 始于忽酋。”

同时,乌拉控制了朝鲜边境的马市。“自此我国始与忽温相通开市焉。” 乌拉因打开
了朝鲜的贸易通道,不再受制于建州的中转贸易,而迅速强大。“先日兀剌汗卜占台,抢
掠贵地,后来讲和,年年进贡,月月开市,牛布诸物,无所不有,我极东住民,亦常相与

交易。” 同时,原先臣服建州的东海女真(藩胡)等纷纷归附乌拉。这样一来,对建州部
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努尔哈赤因龙虎将军一职,名义上统属女真各部,迅速将乌拉和朝鲜
的朝贡关系,报告给辽东,冀希望明朝进行干预。“广宁总兵以为:奴酋将忽温动静,无
11
小大,皆通于此处。以此见之,职帖赠给事,奴酋亦必驰报于总兵矣。” 乌拉和建州的关
系,彻底破裂。接下来,双方将再次激烈的争夺东海女真诸部,以控制貂皮资源。


《朝鲜宣祖实录》卷 187,宣祖三十八年(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壬寅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93,宣祖三十八年(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丁亥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90,宣祖三十八年(万历三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丁卯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91,宣祖三十八年(万历三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甲午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196,宣祖三十九年(万历三十四年)二月六日乙巳条。

申忠一:《建州闻见录》,《清前史料》3 辑,页 472。

《朝鲜宣祖实录》卷 199,宣祖三十九年(万历三十四年)五月九日丙子条。

《李朝光海君实录》卷 114,光海君九年(万历四十五年)四月一日甲寅条。

李选:《芝湖集》卷 11《锦南君郑公行状》,《韩国文集丛刊》第 143 册,页 532。

《李朝仁祖实录》卷 27,仁祖十年(崇祯五年)九月十七日壬子条。
11
《朝鲜宣祖实录》卷 196,宣祖三十九年(万历三十四年)二月六日乙巳条。

58
三、建州垄断贸易
1、乌拉的灭亡
自万历三十三年,乌拉部开辟朝鲜的朝贡和互市后,藩胡和野人部落多归附之。尤其
以原来归附建州的老土部落影响最大。万历三十三年起,老土部落逐渐脱离努尔哈赤,而
倒向乌拉部。“宣传官自北而还, 始言忽酋与老土相通之状, 而未知虚实矣。上曰:老土

曾与老乙可赤相通,又与忽胡相通乎?柳永庆曰:藩胡进告之言,如彼云矣。” 同时,老

土与叶赫部接触亦越密切。“老土近有归顺之诚, 而与兀胡同谋者, 颇有可虞之端。” 由
此,乌拉的行动,给建州部带来巨大冲击,双方冲突一触即发。
努尔哈赤要斩断乌拉和朝鲜的朝贡和贸易通道,就必须全部征服朝鲜边外的藩胡。移
其部落,空其城寨,使乌拉既无贸易遮蔽,又无貂参资源。故自三十五年(1607)起,建
州和乌拉对朝鲜藩胡,以及图们江流域的瓦尔喀部展开激烈的争夺。
自三十五年三月初七日,至二十一日凡六起,七月初二日至十一月二十日凡十四
起,皆属建酋奴儿哈赤,妄动情状,或分军为三起,而分打时钱三寨诸胡。或分军为
二起,而抢掠沿江一带胡落。或攻县城酋胡万浩,则一城带去无遗。或抢毛老黄古罗
伊则九处,并遭焚劫。或与忽刺温相持于门岩上而取胜,则皆往返于庆源镇之境。或

攻忽刺温厚集于黑龙江,而用兵则约同事于虚叱界之地。
由此可见双方战斗和争夺之激烈。在努尔哈赤以龙虎将军之名向辽东诉告乌拉与朝鲜的朝
贡关系的同时,还不断离间乌拉与朝鲜的关系。借其与明朝的关系,欲压制朝鲜,迫使朝
鲜断绝与乌拉的朝贡贸易关系。“老乙可赤差麾胡三名说称:我是蒙古遗种,专仰中国。
兀良哈,则向化于朝鲜。忽温则本以匈奴,无属处,作屯居生,而朝鲜归顺藩胡,杀掠无

忌,至于流散, 未知其由。” 又挑野人与乌拉战斗。“又且勾野人而与之联姻,令与江夷

为鬪。”
万历三十五年的乌碣岩之战,又称门岩之战,成为关键性战役。“建州卫胡酋老乙可
赤, 与忽刺温大战于锺城乌碣岩大破之。 初老乙可赤设一部落于南略耳,诱纳山外水下诸
胡, 尽令来附, 诸胡苦忽刺温之侵暴, 多归之, 兵势寝盛。 至是举兵, 由南略耳路, 直抵

县城。” 南略耳,地名不详所在,由乌拉极度紧张可推知,此地可阻绝乌拉和朝鲜的朝

贡、贸易通道。布占泰发兵万人邀击建州部,不幸大败,“忽兵之败死, 不下七八千。”
自此遂再无力量与建州争夺。此战彻底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努尔哈赤遂将乌拉势力驱
逐出东海女真。“至于老酋兵力, 比忽贼差盛, 而一自门岩之捷, 其势大盛, 雄于诸部,

《朝鲜宣祖实录》卷 195,宣祖三十九年(万历三十四年)一月二十三日壬辰条。

《朝鲜宣祖实录》卷 200,宣祖三十九年(万历三十四年)六月十九日丙辰条。

杨道宾:《建酋兼并属夷凭凌属国罪状巳著乞速颁文告严饬武备以遏乱萌事》,收入《明经世文
编》卷453。

《朝鲜宣祖实录》卷 208,宣祖四十年(万历三十五年)二月六日己亥条。

杨道宾:《建酋兼并属夷凭凌属国罪状巳著乞速颁文告严饬武备以遏乱萌事》,收入《明经世文
编》卷453。

《朝鲜宣祖实录》卷 41,宣祖四十年(万历三十五年)二月一日甲午条。

《李朝光海君实录》卷 14,光海一年(万历三十七年)三月十日辛卯条。

59

故远近部落几尽服属。” 而乌拉部元气大伤,自此衰落。“前日忽贼百将,各率一百军

几万名,而文岩大败之后,仅余六千,不暇自保,岂图他国乎?” 至此,努尔哈赤有恃无
恐地不断进攻东海女真诸部,特别是盛产貂皮的窝集部。当年五月“往征东海渥集部。取

赫席黑、俄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三路。俘二千人而还。”
万历三十五年九月,建州亡辉发部。其偷袭方式,即利用商人,潜进辉发城内,再一
举发之。“当初老酋欲图回波,暗使精兵数十骑,扮作商人,身持货物,送于回波,留连
做商。又送数十人,依此行事,数十数十,以至于百余人,详探彼中事机,以为内应后,

猝发大兵,奄至回波。内应者作乱开门,迎兵驱入,城中大乱,以至于失守。” 由辉发灭
亡的方式,亦可见建州和辉发贸易关系的紧密。辉发灭亡后,努尔哈赤开始在地理位置
上,邻近黑龙江和东海诸部女真。
万历三十六年(1607),努尔哈赤大规模出兵,试图一举而攻占乌拉,却遭到了科尔
沁部的干预,最终无功而返。“戊申春三月。戊子朔。上命长子阿尔哈图土门贝勒褚英、
侄台吉阿敏、率兵五千,征乌拉国,围其宜罕阿麟城,克之,斩千人,获甲三百,俘其众
以归。时乌拉贝勒布占泰,与蒙古科尔沁贝勒瓮阿代,合兵出乌拉城二十里,驻兵遥望,

知非我军之敌,遂相约而还。” 科尔沁部是开原贸易路线上的成员,在貂皮贸易问题上形
成了与北关的共同利益。乌拉的消亡,意味着建州彻底控制了辽东和女真的贸易,这必然

将危及到自身。此次战役后,布占泰开始示弱,再次遣使建州。
乌拉倒向建州后,其与朝鲜的朝贡和互市权利,遂为建州部控制。万历三十七年春,
“先年,忽胡来请军牒,故我国许之,以中其意,其后又请绵布。今年春初,奴酋贻书我

国边臣,为请忽胡绵布,忽胡亦差手下胡人,来言赏布事,而时未支给矣。” 万历三十七
年九月,建州与叶赫战,大败而归。“与汝许等战,老酋生还,小酋逢箭生还,老酋次子
他之贵、老酋异母同生也可赤等战败致死,其他所率军兵,居半败死,甲冑等物,几尽弃

失。” 形势又有利于叶赫和乌拉。同时,叶赫通过阻扰乌拉的贡市通道,使其不得不依附
于自己。“大槪此虏,与老酋虽和,而有外亲内踈之形。且为如许部中路截杀,市道俱

絶,不过欲行买卖于我边。故为百将冠服之语,来探我意也。” 于是,叶赫和乌拉再次联
合起来。努尔哈赤亦以驻兵乌拉的贸易通道,坐困布占泰。“老酋设伏于忽酋要路, 使不

得通路。” 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停止对于窝集部的征伐,从万历三十六年(1607)到三


《李朝光海君实录》卷 14,光海君一年(万历三十七年)三月十日辛卯条。

《李朝光海君实录》卷 35,光海君二年(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己未条。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3,丁未年五月癸亥,页 49。

《朝鲜宣祖实录》卷 217,宣祖四十年(万历三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庚辰条。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3,戊申年三月戊子,页 50。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3,戊申年九月乙酉,页 50。

《李朝光海君实录》卷 15,光海君一年(万历三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壬申条。

《李朝光海君实录》卷 20,光海君一年(万历三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己亥条。

《李朝光海君实录》卷 25,光海君二年(万历三十八年)二月十四日庚申条。

《李朝光海君实录》卷 42,光海君三年(万历三十九年)六月十九日丁亥条。

60

十九年(1610),努尔哈赤四次出兵征伐窝集部落。 至此,努尔哈赤基本上控制了貂皮的
出产地,垄断了辽东的貂参贸易。
努尔哈赤与乌拉之间争夺东海女真的斗争,彻底改变了辽东和女真地区,以开原为中
心的内陆亚洲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当中,存在着一种部落之间层层传递、相互依赖
的经济共生关系:“盖东海诸部在吉林宁古塔以东,与我隔于乌拉,又贪乌拉布市之利,

甘为其属。” 乌拉部处于辽东和深处女真部落之间,沟通着森林部落和农耕地区的贸易往
来。森林部落的貂皮只有通过乌拉才能贩卖至辽东或朝鲜,而森林部落所需要的布匹、农
具、手工业品,也都依赖于乌拉的供给。东海女真贪乌拉的布市之利,甘为其属部,正是
因为经济上依赖于乌拉部。因此,即是在努尔哈赤强大的武力面前,东海女真仍然倾向于
归附乌拉部。
破乌拉兵后,瓦尔喀部之赫席赫、佛讷赫路之人,仍附乌拉布占泰。聪睿恭敬汗

曰:我等乃一国也!只因地方窵远,且为乌拉国所阻,故尔等附于乌拉国为生。”
野人女真对于建州部的叛服不常,并不仅仅是地理遥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野人女真在经
济上深深的依附于海西女真。努尔哈赤要彻底征服东海女真,就要灭亡乌拉,彻底斩断野
人女真与辽东的经济联系。万历四十年(1611)十月,努尔哈赤以乌拉侵占部属窝集部为理
④ ⑤
由,再次出兵攻伐乌拉。 第二年正月,乌拉遂为建州所灭。 布占泰逃至叶赫,为叶赫拘
杀。“何叱贵败归,以百余骑投如海部落。如海囚何叱贵于地狱幽杀之,又为奴儿赤所

并。” 自此,建州部彻底确立了在女真内部的贸易优势地位。
2、开原北关形成同盟
自万历二十七年(1599)起,辽东边疆形势出现转折。此年,北关再次出兵焚掠南

关,猛骨孛罗以子女质努尔哈赤寨中,借兵以对抗北关。 哈达借兵建州后,努尔哈赤在哈
达驻兵二千,实际上已经完全控制了哈达。通过吞并南关,建州部获得了南关的全部人口

和敕书。“自后吾酋不返,而南关之敕书土地人畜尽为奴有矣。” 努尔哈赤就不断以南关

名义,冒敕入贡,获取朝贡赏赐。 努尔哈赤羁押猛骨孛罗,抢夺南关人口、敕书的重要原
因,正是为争夺辽东马市贸易的利益。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己酉年十二月戊申、庚戌年十一月壬寅、辛亥年七月戊戌、辛亥年十
二月丙寅,第 51、52 页。按:从上面可以看到,努尔哈赤对于窝集部的征伐都集中在冬季,乃是利用结
冰的条件渡河和运输。

魏源:《圣武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页 7。

《满文老档上》,第 1 册,页 3。

“时乌拉贝勒布占泰复背盟。侵上所属渥集部之虎尔哈路者再。复欲娶上所聘叶赫贝勒布寨女。”参
见《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4,壬子年九月壬辰,页 52。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4,癸丑年正月己未。页 54-56。按:“此河无不冰之日”,努尔哈赤去年十
月未能灭乌喇乃是河水未冰,故正月待河水结冰再次出征。

李肯翊:《燃藜室记述》卷 18,收入《朝鲜文献中的中国东北史料》,页 301。

茅瑞征:《东夷考略》,《清前史料》1 辑,页 57。

程开祜:《东夷努尔哈赤考》,《筹辽硕画》(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 年影印本),页 30。

三田村泰助:《清代前史の研究》,页 181-188。

61
辽东巡抚张涛议东珠紫貂,天下之厚利也。…自奴酋为图此利,为纳南关猛古卜
罗为婿,以猛酋即江夷叔侄也。猛酋虽为奴婿,不能强江夷为貂珠之利与奴。奴憾猛
酋不能为他勾引江夷,因猛酋调戏伊妾故杀猛酋。但收猛酋之子吾儿忽塔,妻之以女

儿。
张涛所言猛骨孛罗与江夷乌拉的叔侄关系,不一定确切。但是,哈达部一直掌握着江夷
(乌拉、辉发)的貂皮贸易,则是事实。明朝本欲借助努尔哈赤扶持南关歹商,对抗北关
和恍惚太,以存王台之裔。却不料养虎为患,南关反而落入建州部之手。在明朝断绝市赏
和抚顺马市的压力下,努尔哈赤不得不放还歹商,在抚顺关外与辽东将领盟誓,誓保南

关。 “万历二十七年辛丑。七月,太祖于抚顺关外,刑白马誓抚吾儿忽答堡寨。八月,及
其女送归,那林孛罗亦归原掳敕书六十道,与太祖请并补双贡如故事。„居久之,太祖仍
羁吾儿忽答建州寨,阳以抚夷为名,奏为那酋抢杀来奔。那林孛罗亦讦建州系王杲遗孽,
计杀猛酋,又掳其子,乞谕还忽答靖安关。”③
北关那林孛罗讼努尔哈赤乃王杲遗孽,并非空穴来风。学界自孟森而下,多指王杲为

努尔哈赤外祖父,即清史所称阿古都督。 但从《四镇三关志》来看,王杲和阿古绝非一
人。“王杲等营住土木河、莽山地方,去抚顺关一百八十里。近王杲以逆酋赴京城正典

刑。阿古、李奴才营住松树林及牡丹寨地方,去清河堡二百三十里。” 显然,王杲与阿古
乃二人。但努尔哈赤与王杲究竟是何关系?南关后裔王世忠所云王杲为努尔哈赤叔父一

说,值得注意:“臣祖先臣王台,愤奴叔王杲杀戮边臣,大肆荼毒,擒献阙廷。”
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又送还歹商,并补进双贡。南关虽已返回旧巢,却
仍然受努尔哈赤的控制。万历三十一年(1603),哈达饥荒,开原禁止籴粮,南关遂完全
为努尔哈赤吞并:“时哈达饥,国人乏食,至明开原城乞粮,不与。各鬻妻子奴仆马牛、
易粟食之。上恻然曰‘此吾所抚之赤子也,何忍听彼流离?’遂仍收哈达国人,豢养

之。” 开原禁止籴粮和南关亡入建州,标志着开原与努尔哈赤关系破裂,开原与北关形成
了对抗建州部的同盟。南关的灭亡,既使得开原为中心的明代辽东边疆体系逐渐瓦解,又
导致了开原与海西女真贸易联盟的衰落。建州女真开始与海西女真叶赫、乌拉部激烈争夺
深处女真的貂皮贸易控制权。
努尔哈赤夺取南关敕书,尽获其朝贡和马市贸易权。“至三十一年,那林孛罗与白羊
谷又纠庄南抢杀吾儿忽答,吾儿忽答穷迫无归,因投奴寨自存。自后,吾酋不返,而南关
之敕书、屯寨、土地、人畜,尽为奴有矣。”⑧万历三十六年底,努尔哈赤即以其所获之猛


程开祜:《筹辽硕画》卷 2,页 95。

茅瑞征:《东夷考略》,《清前史料》1 辑,页 57、58。

申忠一:《建州闻见录》,《清前史料》3 辑,页 4。

参见孙相适:《喜塔腊氏图合卓太是不是王杲?》,《清前史研究》2012 年 2 期。

《四镇三关志》,万历 4 年刊本,页 526。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 42 册,第 3016 条,页 2。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 3,辛丑年正月庚子条,页 45、46。

程开祜:《东夷奴儿哈赤考》,《清前史料》1 辑,页 105。

62
骨孛罗的三百六十三道敕书入贡。“海、建修贡,奴儿哈赤混入南关敕三百六十三,部案

验谕无兼并。” 第二年,努尔哈赤的朝贡队伍返回时,即拒绝从原来南关入贡的靖安堡出
关,而直接要求从柴河堡出境:
又据抚镇塘报,奴酋差部夷阿冬等三名说,将朝贡夷人差通事押送从柴河堡出
境,不肯从靖安堡出去。我们都督领精兵一万有余,从本堡进入,往开原迎接夷人,
作践田禾莫怪。又差部夷大偏骨等五百余骑,从抚安堡龙潭口空,进入接贡。遣长子
领兵五千往南关看塞,亲领全塞精兵宰杀牛马,祭天享众,要往北关去。在北关呼吸

存亡,在开原安危瞬息,诚不可不深虑也。
靖安堡为南关入内朝贡道路,奴儿哈赤要求从柴河堡而非靖安堡出口,可见他已继承南关
的敕书和朝贡权力,也可见辽东地方已默许奴儿哈赤继承南关的权力。不仅如此,努尔哈
赤还要求将其并吞南关的土地和敕书合法化。提出与辽东划分边界,立定界碑,其源头即
王杲当年与辽东的划界事件:
其心以为界碑不立,则抚顺以南新得之地尚未定,抚顺以北南关之地尚无名,顾
遽以定界为言。……今其碑文曰你中国,我外国,两家一家。是两大矣。曰:抚顺以
南至沿江九百余里,边疆无有好案,我二人重立案。是得新地,而与我定东南界也。
曰:抚顺以北到开原,边疆无有旧案,我二人重立案。是并南关,而与我定西北界

也。……先是,开原之碑,石副使坚执不立,又兼争改批语,不决者年余。
石副使,即开原兵备道石九奏。努尔哈赤欲将占领南关合法化,遭到了开原的激烈反对。
开原坚决反对建州占领南关。同时,努尔哈赤兴起,使开原和叶赫的经济联盟逐渐转化为
军事同盟:“臣所可知者,北关开原觊觎东夷貂参之利,因而计诱卜酋致之寨中,业成骑

虎之势。故其心不能一日而忘东奴。” 北关原来就是依靠开原互市,以贸易立国,而努尔
哈赤对于辽东和女真贸易的控制和垄断,造成了北关日益贫困,甚至连生计都有问题。因
此,北关和开原就不断制造舆论,以打击建州努尔哈赤。
太祖自吞南关,尽并乌龙江上诸部,独擅人参、松子、海珠、貂皮之利,日益富
强,威制群雄……开原牙侩与北关日为蜚语,构建州。建州复以北关老女渝盟改婿暖

兔子,讼之开原,开原右北关不为理,建州恨刺骨。
这即努尔哈赤所言开原、叶赫诽谤于己,双方矛盾日益加深。万历四十一年(1611),开
原开始派遣军队戍守北关,标志开原和叶赫军事同盟关系的正式形成。“北关向与奴角,

我每季拨火器兵五百佐之。” 开原亦试图借助北关,来牵制努尔哈赤,以防止其与南喀尔


茅瑞征:《东夷考略》,《清前史料》1 辑,第 58 页。

见《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兵部卷 1,《王象乾万历三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奏疏》,页 587。

熊廷弼:《熊廷弼集》卷 2《勘覆地界疏》,页 51。

张涛:《建夷质子疏》,参见《筹辽硕画》卷 2,页 107-111。

彭孙贻:《山中闻见录》,《清前史料》3 辑,页 9。

《明神宗实录》卷 569,万历四十六年闰四月乙亥条。

63
喀五部的联合:“微弱北关,一不救非折而入于建夷,则叛而联合西虏,其为开原害更

大。” 在后来与努尔哈赤的战争中,开原和叶赫即以相互军事支持来对抗建州部。
3、辽东局势的变化
万历四十一年(1612),乌拉部灭亡以后,努尔哈赤彻底控制了辽东和女真地区的人
参和貂皮贸易,切断了传统的开原至海西女真(山寨夷、江夷)贸易路线。辽东与女真的
贸易路线遂完全转移到建州部至抚顺(辽阳)一路。辽东贸易路线的转变,既是李成梁征
讨北关失败后,扶持努尔哈赤,从抚顺获取利益的结果;又是自董山、王杲、阿台等以
来,建州女真不断突破海西女真的压制,挑战南、北关在开原贸易垄断地位的必然结局。
努尔哈赤的兴起,彻底瓦解了开原为中心的辽东边疆体系。至此,辽东的边疆局势产生了
颠覆性的变化。
其一,辽东北部,特别是开原的衰落。“广顺关头间,无人迹。开原市上落寞不堪,

原地方之盛衰,不能不致慨于废兴云。” 贸易路线的改变,既使得开原马市贸易落寞不

堪,又使叶赫部也陷入经济困难中,“北关生计贫落。” 开原马市之衰落,从马市抽分银
中可以看出。从万历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三年内开原马市的抽分银才二千六百余两,一

年不过九百两,比对辽东档案,即可知开原马市贸易规模下降速度之快。 因此,开原强烈
要求限制努尔哈赤在抚顺马市的贡市交易,试图重新恢复开原马市贸易的原有地位。
开原和叶赫衰落的同时,抚顺(辽阳)马市贸易却不断繁荣。万历后期,在官家垄断
的情况下,抚顺的貂皮贸易相当兴盛。抚顺一地聚集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和内府采
购太监。努尔哈赤释放的十六名商人中,来自八个省份,甚至远自浙江。同时,又释放了

十位明帝家人,即专门从事抚顺马市贸易的太监。 辽东贸易路线转变为抚顺、辽阳一路,
以致于出现了辽阳失守,江南地区纺织行业歇业停工的情景。“辽阳一失,商贾萧条,江

南机杼之家,束手而坐。”
其二,明代通过开原隔断女真和蒙古的联合,以女真制衡蒙古的边疆政策完全失效。
开原马市贸易的萎缩,使得开原无法在经济上羁縻更深处的部落。乌拉部灭亡后,建州女
真部遂直接与科尔沁等蒙古部落接邻。原有依赖于开原贸易路线的女真、蒙古部落,只能
是选择与建州部发生经济联系。因此,从万历四十一年开始,科尔沁部与建州部之间的联
系陡增,双方的贸易、联姻密切起来。自此,科尔沁部也成为了建州部最为忠实的盟友。


冯瑗:《开原图说》,玄览堂丛书影印本,页 328。

冯瑗:《开原图说》,玄览堂丛书影印本,页 427。

彭孙贻:《山中闻见录》,《清前史料》3 辑,页 9。

熊廷弼:《再请抚赏疏》,《熊廷弼集》卷 5,页 230。

《满文老档上》,天命三年十一月初三日,第七册,页 70。又见《明神宗实录》,卷 586,万历四十
七年九月丙申。“丙申。国子监博士徐大相言:建酋一属夷耳。自太监卢受,旧年遣张儒绅以买貂参往,
随有抚顺之失。”按:抚顺貂皮贸易基本上为高淮等官家贸易垄断。正因为如此,后金才能俘获了来此购
买貂皮的东厂差役。

参见腾绍箴:《满族发展史初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年),页 161-165。

64

辽东面临着建州联合西虏(蒙古)的压力。 以至于边臣感叹,“忧东奴酋耳。北关夺而酋

虏合,孰能断其右臂哉。”
其三,辽东地区和女真内部都出现了分裂。这种分裂,并不是以政治或者种族关系作
为依据,而是基于不同的贸易关系和利益冲突。开原与北关联合,而抚顺则与建州相契。
在辽东内部,由于马市贸易利益的冲突,在对努尔哈赤的政策上,开原和抚顺(辽阳)就
产生了重大的分歧。努尔哈赤的兴起,不断冲击了开原作为辽东的边疆中心地位。对于建
州部的威胁,开原人感受最深,其要求抑制努尔哈赤势力膨胀的态度也最为坚决。在后来
的耕地问题上,开原就采取了激烈的措施。努尔哈赤对于开原也相当仇恨。万历四十二
年,遣阿都上书辽东巡抚郭光复:“开原人以种种恶言诬谤于我。我曾愿我地之主大人尔

何时到来而信赖于尔。尔却以开原人诬谤之言为是,从不助我。” 在申诉中,努尔哈赤几
乎是以哀求的语气,抱怨郭光复偏向开原人,听从开原人的诽谤,从来不帮助他。可见建
州与开原间矛盾之深。正因为如此,北关叶赫和开原间歃血为誓,结成对抗建州的同盟,

“北酋坚欲仇背,恳通开原官将出境歃盟,日以杀奴为事。”
而抚顺、辽阳人,则与建州部形成了紧密贸易关系,往往对努尔哈赤采取一种妥协、
甚至绥靖的态度。“独地方议论尚不归一,顾疏北关亲奴酋,甚有谓奴酋不及江南一富

家,从前悖状皆我一二武牟所诬而为之。” 所谓的地方议论尚不归一,就是指开原和抚
顺态度的巨大差别。正因为如此,在努尔哈赤进攻辽东时,抚顺、开原、辽阳产生了不同
的结局:抚顺的迅速投降,开原激烈抵抗后被全城屠杀,辽阳人的剃发迎敌。这种结局,

并非偶然的,也可以从清入关后的八旗尼堪的来源中,看出端倪。
其四,女真部落形态的改变。努尔哈赤对于江夷和野人女真的征伐,破坏了原有的辽
东与女真之间的贸易关系。辽东与女真部落之间的贸易关系,伴随的是明朝对女真的大量
赏赐和优惠税率政策。因此,女真部落往往能够从明朝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而建州部由
于自身经济实力的弱小和与辽东关系的紧张,无法承担深处女真部落的经济责任。在贸易
问题上,努尔哈赤就往往采取利己主义的策略,极大地损害了女真部落的经济利益。这自
然要引起了野人女真的不满和叛乱。天命元年(1616),因贸易争端问题,就激起了野人

女真的大规模叛乱。 因此,努尔哈赤只能是不断迁徙深处女真部落,将其编户纳入到后金


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史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 年),页 267。

董应举:《崇相集》四库禁毁书从刊影印本)卷 5《赠俞克迈治兵蓟门序》。

《满文老档上》,页 717。

《筹辽硕画》第 2 卷,第 103—104 页。

熊廷弼:《与叶相公》,《熊廷弼集》,页 784。按:此处的地方是指抚顺和辽阳。此二三千抚顺人,
即是有清一代最受信任和器重的抚顺尼堪。

据徐凯统计,《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纳入满洲旗分的尼堪、台尼堪和抚顺尼堪计 156 姓 883 传主。
其中,尼堪的世居地中,沈阳为 535 人,占 61%;辽阳为 93 人,占 10.5%,抚顺为 73 人,占 8%,尼堪
中,开原仅 1 姓 1 户。台尼堪中,开原无。参见徐凯《尼堪姓氏与八旗满洲旗分佐领》,《中国史研究》
2004 年 1 期,页 141-157。

“丙辰年六月 黑龙江之萨哈连部与呼尔哈部皆于呼尔哈部博济里处会议曰:“将来我地贸易之三十
人及前来领其兄弟之四十人,皆杀之,然后我等叛乱与之为敌!”„先是呼尔哈部投顺大英明汗,常来朝
见,进贡貂皮。汗念彼等投诚后远程来贡之甚为嘉许,故送女与呼尔哈部各寨主为婚,荣以为婿。至是变
心反叛,杀大英明汗所遣商人。”参见《满文老档上》,天命元年六月,第五册,页 46-49。

65
的国家建构当中。这样既破坏了原有的女真部落形态,又造成了建州地区聚集的部落人口
越来越多。由此带来了自身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特别是在粮食问题上,努尔哈赤只有占
领辽东的农业区,转移经济压力,才能使建州女真能够应对灾荒。这些都刺激了努尔哈赤
的经济压力和野心。“富而不反,则一隅之地、貂参之利,何如天下之所有。”①

结 论
明末辽东女真各部围绕贸易的争夺战,不仅颠覆了原有的辽东内陆亚洲经济结构,还
冲击了开原的中心地位,造成了开原和叶赫(海西女真)的全面衰落。辽东贸易中心的南
移,带来了努尔哈赤崛起的契机,从而成功地挑战了开原和南北关的贸易垄断地位,突破
了长期以来海西女真(开原马市)对于建州女真(抚顺马市)的压制,使得辽东与女真贸
易路线转变为由建州女真至抚顺(辽阳)。而建州贸易垄断的获得,也刺激了努尔哈赤的
财富欲望,为明清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定时炸弹。


茅元仪:《石民四十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卷 74,页 608、609。

66
附表
表 2-1 哈达斡达善世系年谱
世 姓 部 生卒 事迹 年谱 来源
系 名 落
1 斡 乌 弘 治 七 年 通汉书蒙古文,尝出太曾太 弘治七年,乌拉哈达贝勒 《乌拉哈达
达 拉 生,嘉靖二 祖于难。本朝太祖龙兴,追 斡达善生。正德六年,年 贝勒斡达善
善 哈 十三年卒, 谥控鼓鲁巴克什,封爵阿克 十八岁率部众会太曾太祖 年 谱 》 ,
达 年 五 十 一 瞻贝勒,生二子,长色勒, 盟好,,协力贼仇,援扶 《北京图书
贝 岁。 次沃赫。 困危,是岁春二月娶完颜 馆藏珍本年
勒 氏。 谱丛刊》第
45 册 , 页
701-706。
2 色 哈 正德十六年 (嘉靖二十五年)生长子 《哈达色勒
勒 达 生,嘉靖二 时,与族人分局迁居爱仁哈 贝 勒 年
贝 十八年卒, 达,故命名曰法克产,自是 谱》,《北
勒 年 二 十 九 蒙古等部携众来投者何止数 京图书馆藏
岁。 十家。后没于兴祖难。色勒 珍本年谱丛
穆贝勒,生三子,长法克 刊 》 第 50
产,次图克产,三苏章阿。 册 , 页 1-
6。
3 法 哈 嘉靖二十五 通汉文、蒙古等文,是时在 嘉靖四十一年,年十七 《哈达贝勒
克 达 年生,十五 哈达称雄长,举祀礼,祭先 岁,长子苏三音生。嘉靖 法 克 产 年
产 贝 岁嘉靖三十 祖,亦与中朝有往来。后因 四十四年,年二十一岁, 谱》,《北
勒 九年娶爱仁 为那拉所遏,遂不得与本朝 次子觉哈生。 京图书馆藏
觉罗氏,三 和盟。病终,太祖追封哈达 珍本年谱丛
十三岁万历 贝勒,生二子,长苏三音, 刊 》 第 53
六年哈达贝 次觉哈。 册,页 183-
勒 法 克 产 189。
卒。
4 顺 哈 明嘉靖四十 通满汉蒙古等文,赐谥顺克 《哈达贝勒
克 达 二年生,十 夷巴克什,封哈达贝勒。生 顺克夷巴克
夷 贝 四岁娶爱仁 五子,长巴彦摄津,次喀尔 什苏三音年
巴 勒 觉罗氏,万 喀穆,三夸尔达护什,四拜 谱》,《北
克 历二十二年 殊祜,五巴彦达里费扬武 京图书馆藏
什 卒,年四十 珍本年谱丛
苏 三岁。 刊 》 第 54
三 册,页 183-
音 188。
5 达 哈 万 历 五 年 巴彦摄津,专通满汉蒙古等 万历三十二年,是岁使族 《达尔汗贝
尔 达 生,明崇祯 文。三十三岁,是时率弟兄 弟希福通款请盟,太祖 勒巴彦摄津
汗 贝 十年卒,年 及族弟希福巴克什等,归附 喜,加赐赍,赐号巴彦穆 年 谱 》 ,
贝 勒 六十一岁。 太祖,授哈达长、哈达贝 巴克什摄津巴图鲁贝勒。 《北京图书
勒 勒、副将军、北关大尹、佐 馆藏珍本年
巴 领等职。建有洪勋,赐号巴 谱丛刊》第
彦 彦穆巴克什摄津巴图鲁。太 57 册 , 页
摄 宗敕为达尔汗贝勒,瘦六十 583-592。
津 一岁,葬哈达城之东阜。生
十子。

67

表 4-1 万历 6 年夏季 4 月 17 日至 7 月 8 日抚顺马市交易情形
抚顺马市 4 月 份 ( 13 5 月份 6 月份 7 月份(8 天) 可统计数目/总
天) 计
新收税银 49.44 两 73.872 两 63.574 两 5.839 两 192.725 两 /
268.983 两
交易批次 5次 10 次 8次 1次 24 次/27 次
交易人数 615 人 760 人 490 人 40 人 1905 人
最大批 165 人 牤子 250 人 朱长革 90 人 绰乃
税银最大批 15.05 两 朱长 13.1 两 留 来 10.85 两 朱长
革 住 革
最小批 70 人 宁弓提 35 人 曹乃奇 20 人 哈屠合
税银最小批 9.475 两 张乃 5.141 两 失剌 5.325 两 张乃
奇 八 奇
平均每批人数 123 人 76 人 61 人 40 人 79 人
平均每批税银 9.888 两 7.3827 两 7.947 两 8 . 03 两 /
9.962 两
抚赏夷人银两 15□.388 两
注:抚顺马市三日一市。建州女真出售的物品有粮食、麻布、马匹、人参、狍皮、木
耳,买入的物品有猪、牛。其中记录出售物品完整的十六次,记录出售粮食六次、人参三
次。


表 4-2 万历 11 年秋季 7 月至 9 月开原马市交易情形
开原马市 7月 8月 9月 可统计数目/总计

抽税银两 7.34 两 183.335 两 136.25 两 326.925 两
交易批次 1次 1次
交易人数 500 人(南) 950 人(北)
注:旧管贮库银 2792.618 两,抽分银 2762.618 两。7 月份共抽银 7.34 两,8 月份共
抽银 183.335 两。7 月 13 日,广顺关南台 500 名,易换貂皮,共抽银 7.34 两。8 月初 8
日,仰加奴等 950 名,易换马匹等物,共抽银 74.7□两。
按:此年南关、北关互斗,故马市中断。7 月马市才进行一次,总共才抽银 7 两多,
交换的貂皮不过 20 张。8 月总共也就 183 两,而仰加奴一次就抽银 74 两,购入的物品大
大超过南关。七月份,逞加奴、仰加奴邀暖兔、恍惚太万骑攻南关。故七月份互市才一
次,十二月份,二奴为李成梁、霍九皋击杀于开原关帝庙。


《192 定辽后卫经历司呈报马市抽分与抚赏夷人用银物清册》,《明代辽东档案汇编》,第 808—815
页。

数据来源于《193 马市抽分税银清册》,《明代辽东档案汇编》,第 815—816 页。

档案 194 中的“九月分共抽银一百三十六两二分五厘。”当属于 193,即万历 11 年。参见《193 马
市抽分税银清册》,《明代辽东档案汇编》,第 830 页。

68
参考文献
古籍:
1、《明太宗实录》《明英宗实录》《明宪宗实录》《明孝宗实录》《明世宗实录》《明神
宗实录》(台湾“         ”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3 年校印本)
2、《满文老档》(北京:中华书局,1990 年)
3、《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收入《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 1 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1985 年)
4、《满洲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
5、《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
6、《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
7、《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年)
8、《神庙留中奏疏汇要》(燕京大学图书馆 1938 年印行本)
9、吴亮编:《万历疏钞》(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
12、《明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 年)
10、谈迁:《国榷》(张宗详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2005 年)
11、《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 42 册(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2、《明代辽东档案汇编》(沈阳:辽沈书社,1985 年)
13、《辽东志》,辽海丛书本(沈阳:辽海书社,1934 年)
14、《全辽志》,辽海丛书本(沈阳:辽海书社,1934 年)
15、刘效祖等编纂:《四镇三关志》,玄览堂从书影印万历四年本(台北:正中书局,
1982 年)。
16、冯瑗:《开原图说》,玄览堂丛书影印万历间刊本(台北:正中书局,1982 年)。
17、张居正:《张太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年)
18、申时行:《纶扉简牍》(万历二十四年刻本)
19、王一鄂:《总督四镇奏议》,收入玄览堂丛书续集第 21 册。
20、汪道昆:《太函集》(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
21、李化龙:《抚辽疏稿》(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本)
22、李红权点校:《熊廷弼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年)
23、刘若愚:《酌中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年)
24、丁绍轼:《丁文远集》(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天启刻本,五辑 25 本)
25、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
26、董应举:《崇相集》(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本)
27、姚希孟:《公槐集》(四库禁毁书丛书影印本)
28、程开祜:《筹辽硕画》(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 年影印本)

69
29、何尔健:《按辽御珰疏稿》(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年)
30、张萱:《西园闻见录》(民国哈佛燕京学社影印本)
31、陈仁锡:《无梦园初集》(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本)
32、茅元仪:《石民四十集》(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本)
33、文秉:《烈皇小识》(上海:上海书店,1982 年)
34、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
35、谢肇淛:《五杂组》(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年)
36、魏源:《圣武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
37、阿桂等:《满洲源流考》(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 年)
38、《那拉氏宗谱》,收入《满族家谱序评注》(刘庆华编: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 年)
39、《哈达色勒贝勒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 50 册(北京图书馆出版
社,1999 年)
40、《叶赫纳喇氏宗谱》,嘉庆癸酉十八年永禄续修本。
41、《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 1、2、3 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985、1989、1991 年)
42、《先清史料》(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年)
43、《海西女真史料》(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年)
44、李朝实录:《李朝世宗实录》《李朝文宗实录》《李朝光海君实录》《李朝仁祖实
录》《朝鲜宣祖实录》(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 1968 年本)
45、[朝鲜]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 2 辑(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 1989 年)
46、[朝鲜]黄汝一:《海月先生文集》,韩国文集丛刊第 10 册。
47、[朝鲜]李选:《芝湖集》,韩国文集丛刊第 143 册。
48、[朝鲜]尹斗寿:《梧阴先生遗稿》,韩国文集丛刊第 41 册
49、[朝鲜]柳成龙:《西厓先生文集》,韩国文集丛刊第 172 册。
51、[朝鲜]崔晛:《讱斋先生别集》,韩国文集丛刊第 67 册。
52、[朝鲜]许篈:《荷谷先生朝天记》,韩国文集丛刊第 58 册。
53、[朝鲜]李德馨:《汉阴先生文稿》《韩国文集丛刊》第 65 册。
54、[朝鲜]申忠一:《紫严集》,韩国文集丛刊第 82 册。
55、[朝鲜]赵宪:《重峰先生文集》,韩国文集丛刊第 54 册。

专著:
55、孟森:《满洲开国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
56、王钟翰:《王钟翰清史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03 年)
57、何龄修:《五库斋清史丛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年)

70
58、姚念慈:《清初政治史探微》(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年)
59、刘小萌:《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
60、定宜庄:《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
61、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 年)
62、杨海英:《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年)
63、奇文瑛:《明代卫所归附人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64、李洵、薛虹主编:《清代全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5、刁书仁:《明清东北史研究论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年)
66、陈鹏:《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 年)
67、稻叶君吉:《满洲发达史》,杨成龙译(沈阳:萃文斋书店,1934 年)
68、稻叶岩吉:《清朝全史》(上海:中华书局,1916 年)
69、和田清:《明代蒙古史论集》,潘世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年)
70、园田一龟:《明代建州女直史研究续编》(东洋文库论丛 1948 年版)
71、三田村泰助:《清代前史の研究》,东洋研究丛刊十四(京都:同朋舍,1965 年)
72、江岛寿雄:《明代清初女真史研究》(福冈:中国书店,1999 年)
73、河内良弘:《明代女真史の研究》(京都:同朋舍,1992 年)
74、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唐晓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75、亨利•塞瑞斯:《明蒙关系Ⅲ——贸易关系:马市(1400-1600)》,王苗苗译(北
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年)
76 、 Huang Pei : Reorienting the Manchus : A Study of Sinicization 1583-1795.
Number 152 in the Cornell East Asia Series,2011.

论文:
77、杨余练:《明代后期的辽东马市与女真族的兴起》,《民族研究》1980 年 5 期。
78、周远廉、谢肇华:《明代女真与汉族的关系——明代辽东档案研究之四》,《中央民
族大学学报》1981 年 2 期。
79、王文郁:《地理环境与明代女真族社会经济的特点》,《南开史学》1982 年 2 期。
80、林延清:《论明代辽东马市从官市到民市的转变》,《民族研究》1983 年 4 期。
81、董万仑:《清初瓦尔喀部安楚拉库、内河二路考异》,《北方文物》1983 年第 3 期。
82、Pamela Crossley: The Tong in Two World: Cultural Identities in Liaodong and
Nurgan during the 13th-17th centuries. Ch’ing-shih wen-t’i. Volume IV.(June
1983)
83、丛佩远:《扈伦四部形成概述》,《民族研究》1984 年 2 期。

71
84、蒋秀松:《明代女真的敕贡制》,《民族研究》1984 年 4 期。
85、李漪云:《从马市中几类商品看明中后期江南与塞北的经济联系及其作用》,《内蒙
古师大学报》1984 年 4 期。
86、朱诚如:《明代辽东女真人与汉人杂居状况的历史考察》,《辽宁师大学报》1984 年
1 期。
87、刘世哲:《明代女真几种物产输出述议》,《民族研究》1984 年 06 期。
88、丛佩远:《中国栽培人参之出现与兴起》,《农业考古》1985 年 1 期。
89、杜婉言:《明代木市初议》,《社会科学战线》1985 年 2 期。
90、薛虹:《日本对清入关前史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1985 年 4 期。
91、洪福发著、张明清译:《明末清初满洲的毛皮贸易》,《学术研究丛刊》1985 年 1
期。
92、从佩远:《明代女真的敕书之争》,《文史》第 26 辑(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
93、滕绍箴:《浅论明代女真与蒙古关系演变中的经济问题》,《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86 年。
94、蒋秀松:《明代的野人女真》,《黑河学刊》1986 年 4 期。
95、佟铮:《从努尔哈赤的经济要求看明与后金之间的关系》,《社会科学辑刊》1987 年
6 期。
96、陈祺:《明代辽东马市及其历史影响》,《东北师大学报》1987 年 1 期。
97、景爱:《历史时期东北农业的变迁和发展》,《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 年 2 期。
98、姜守鹏:《明末辽东势族》,《社会科学战线》1987 年 2 期。
99、李云霞:《试论明代广宁的马市》,《满族研究》1989 年 4 期。
100、张璇如:《清初东北的貂皮贸易》,收入孔经纬等主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专题国
际学术会议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年)
101、丛佩远:《试论明代东北地区管辖体制的几个特点》,《北方文物》1991 年 4 期。
102、亨利•塞瑞斯著,申屠榕译:《明代的汉蒙贸易》,《蒙古学信息》1994 年 1 期。
103、余同元:《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历史研究》1995 年 5 期。
104、曹永年:《〈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考误》,《历史研究》1996 年 3
期。
105、增井宽也:《明代の野人女直と海西女直》,《大垣女子短期大学研究纪要》,1996
年第 37 期、1997 年第 38 期。
106、袁清:《清军入关前女真族的经济潜力》,《清史研究》1996 年 1 期。
107、余同元:《明代马市市场考》,《民族研究》1998 年 1 期。

72
108、奇文瑛:《论“开原控带外夷”》,《民族史研究》第 1 辑(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9 年)
109、栾凡:《明代女真族的贸易关系网及社会效应》,《北方文物》2000 年 1 期。
110、王小甫:《黑貂之路质疑:古代东北亚与世界文化联系之我见》,《历史研究》2001
年 3 期。
111、奇文瑛:《论明代开原的地位和作用》,《满族研究》2002 年 3 期。
112、佟永功:《关于清代佟氏家族的几个问题》,载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庆贺王钟
翰教授九十华诞》,紫禁城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46-450 页。
113、阎崇年:《清太宗经略索伦辨》,《历史档案》2004 年第 2 期。
114、徐凯《尼堪姓氏与八旗满洲旗分佐领》,《中国史研究》2004 年 1 期。
115、栾凡:《明代女真社会的商人群体》,《社会科学战线》2005 年 4 期。
116、杨海英:《朝鲜通事古尔马浑(郑命寿)考》,《清史论丛 2006 年号》(北京:中国广
播电视出版社,2007 年)

117、林延清:《明代辽东马市与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黑水文明研究》1 辑(胡凡、
王建中主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年。
118、麻秀荣、那晓波《清初八旗索伦编旗设佐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 年第 4
期。
119、奇文瑛:《论〈三万卫选薄〉中的军籍女真》,《学习与探索》2007 年 5 期。
120、王景泽、杨华:《佟养性及其家族与清朝开国》,《满族研究》2009 年 2 期。
121、赵毅:《15-17 世纪东北地区女真商人的社会角色》,《明清史抉微》(长春:吉林
人民出版社,2008 年)
122、邱仲麟:《保暖、炫耀与权势—明代珍贵毛皮的文化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
究所集刊》2009 年第八十本第四分。
123、邱仲麟:《西皮与东皮:明代蒙古与辽东地区毛皮之输入》,《淡江史学》2009 年 3
期。
124、特木勒:《小歹青身世与义州木市》,《民族研究》2010 年 4 期。
125、杨海英:《南兵游击胡大受敕谕建州女真考》(收入《清代满汉关系研究》,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11 年)
126、程妮娜:《明代辽东都司女真内迁与朝贡史事考》,《社会科学辑刊》2012 年 6
期。
127、孙相适:《喜塔腊氏图合卓太是不是王杲》,《清前史研究》2012 年 2 期。
128、李璜:《明代女真朝贡政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 2010 年硕士学位论文。
129、周文娟:《明清之际辽东佟氏家族研究》,辽宁大学 2011 年硕士学位论文。
130、王苗苗:《明蒙互市贸易述论》,中央民族大学 2011 年硕士学位

73
后记
这篇文章完成得比较仓促,作为学位论文,多少有些遗憾。历史学是冷门专业,以至
海英师曾笑话我是误入此门。确实,同学多习经济、法律、外语,习历史者多少与当今市
场经济、功利社会有些“格格不入”。我亦未能免俗,三年学涯,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业,
最终也未能坚持学术道路。正如何龄修先生言:才学到了点皮毛,就要离开了。这肯定要
让海英师极度失望,毕竟自己是她第一个学生。而自己唯一学到的是能够体会文史研究者
的坚持和不易,以及对这些传统学问守护者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仰。我要感谢海英师的宽
容和爱护,感谢老师授我知识、培我德行、正我心性。恕学生愚钝及桀骜,常给老师带来
不快和麻烦。但每遇事情,老师的护犊之情,历历可见。我要感谢何龄修先生。先生是我
师公,又与我同乡,自第一面起,便把我当自家人。第一学年就给我单独开“小灶”,上
史料学课,自己却没有上完,亦是终身遗憾。
我要特别感谢以下老师和朋友:感谢西北政法大学的赵馥洁教授、刘进田教授,引我
入门,博我以学。感谢汕头大学的马凤岐教授、刘西瑞教授、秦国柱教授、康全礼教授和
石枫老师。汕大的一年学习,终身难忘。2009 届的高教所小集体,非常团结和温馨,我要
特别感谢导师马凤岐教授的理解和支持,让我能够转读社科院。感谢社科院历史所清史室
的李世愉研究员、吴伯娅研究员、林存阳研究员、李华川副研究员,及两任系秘郑剑英、
朱昌荣,研究生院文学国副院长、文博中心主任吴十洲教授等诸位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感
谢中央民大姚念慈教授拨出时间,为我解疑答惑。感谢香港浸会大学的李思名教授、朱益
宜教授予我访学机会,并给予奖学金。在港期间,感谢金由美助理教授的学业指导,Alice
Lu、丁子乐、屈永刚的生活帮助。感谢上海交大任玉雪教授给我参加“清代辽宁多代人口
数据库”的宝贵机会。感谢察哈尔学会柯银斌先生,长我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感谢张
斌、王昕天、刘娜、黎友明、李宗基及历史系刘凯、申学超、秦博、董慧、赵茜冉诸位同
学的帮助和鼓励。此外,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感谢父母亲、兄长的辛勤付出,感谢伯
父伯母、堂兄龙花楼研究员对我在京学习的照顾和资助。
龙 武
2013 年 4 月 30 日

74
word版下载:http://www.ixueshu.com

免费论文查重:http://www.paperyy.com
3亿免费文献下载:http://www.ixueshu.com
超值论文自动降重:http://www.paperyy.com/reduce_repetition
PPT免费模版下载:http://ppt.ixueshu.com
-------------------------------------------------------------------------------
阅读此文的还阅读了:

1. 海西女真乌拉部古城追踪

2. 建州女真董鄂部的历史初探

3. 论明末辽东军食与明清战争的关系

4. 明末辽东军食问题述论

5. 大明末世镜鉴文明兴衰——评《大明悲歌:血染天启王朝》

6. 女真人南迁与野人女真

7. 神秘的明代辽东马市

8. 怒海掀澜 谁与争锋——明末清初海上陶瓷贸易战一掠

9. 明末清初辽东“贰臣”研究

10. 建州女真凡察部与朝鲜关系述论

11. 明末女真在辽宁地区兴修的城寨及发展特点

12. 明末辽东传播乱象分析

13. 怒海掀澜 谁与争锋——明末清初海上陶瓷贸易战一掠

14. 明代辽东女真高僧塔铭《圆公塔铭序》考释

15. 明末辽东马市贸易战和女真诸部兴衰

16. 明末辽东马市贸易的形成与发展

17. 好一部明末清初才子与才女的生死爱恋曲

18. 建州女真董山部与朝鲜王朝的关系述论

19. 边地视野下的辽东女真

20. 哈达部城寨及哈达部的兴衰

21. 金朝建国前女真“完颜部”略考

22. 敕书、朝贡、马市——明代女真经济的发展契机

23. 海西女真乌拉部古城追踪

24. 金代女真学的兴衰及其历史意义

25. 女真文的兴衰存废
26. 论明末辽东边军的衰落

27. 民族英雄袁崇焕与明末辽东防务

28. 明末清初税收制度对政权兴衰的影响

29. 女真完颜部“国相”考

30. 明末辽东势族

31. 论女真字文化的兴衰

32.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

33. 试谈高句丽绝奴部的兴衰

34. 以羁縻论明末辽东之存亡

35. 明末女真社会氏族制度的瓦解

36. 明代后期的辽东马市与女真族的兴起

37. 明末清初蒙古诸部试图建立“政教二道”中心的实践

38. 明末东北方志文献《辽东名胜志》考述

39. 明代辽东都司女真内迁与朝贡史事考

40. 明末辽东屯堡嬗变小议

41. 明末清初税制影响政权兴衰的历史启示

42. 建州女真李满住部与朝鲜王朝的关系探析

43. 边地视野下的辽东女真

44. 辽东边墙以内的女真人——东宁卫及草河千户所的设置

45. 辽代女真长白山部居地辨

46. 略论明代辽东城镇的兴衰

47. 明末辽东杰出将领熊廷弼

48. 明中期辽东马市的立废及其效应

49. 辽代的辽东边疆经略——以鸭绿江女真为中心的动态考察

50. 明末辽东的龙武水军研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