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2

分 类 号:J292.

23 单位代码:10201
研究生学号: 21081351021 密 级:公开

北 华 大 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

钟繇《贺捷表》书法艺术研究及临创实践

The study of Zhong Yao's Hejie Table

作者姓名:刘婉莹
类 别:艺术
领 域:美术
指导教师:赵彦辉
培养单位:美术学院
2024 年 03 月
—————————————————————

钟繇《贺捷表》书法艺术研究及临创实践
—————————————————————

The study of Zhong Yao's Hejie Table

作者姓名:刘婉莹

类 别:艺术

领 域:书法

指导教师:赵彦辉

完成日期:2024 年 03 月 10 日
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北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北华大学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北华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本人声明在校攻读学位期间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成果的知识产权属北

华大学所有;毕业后若发表与此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其他成

果时,应征得导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北华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级别:□硕士 □博士

学科专业:

论文题目: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作者联系地址(邮编):

作者联系电话:
摘 要

《贺捷表》是钟繇的传世作品之一,目前关于《贺捷表》的研究以单纯的解析题目和
分析艺术风格为主,缺少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本文将收集历代文献资料并结合
个人的临创实践,从三个方面解析《贺捷表》,一是《贺捷表》的历史背景和真伪之争,
二是梳理《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三是结合第二部分内容从创作实践的角度解析《贺
捷表》发现自身创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以纸为书写载体的楷书、行书和草书在晋代就已经演进完成,《贺捷表》处于多种书
体并行的时代,所以理清《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对临创实践有重大意义。相比《贺捷
表》,钟繇的《宣示表》和《荐季直表》明显更受到当代书家的关注。清代的王澍曾认为
《贺捷表》远远超过钟繇的其他作品,本文通过整合梳理《贺捷表》的相关文献和《贺捷
表》书体的隶楷演变,还原真实的《贺捷表》,提高自身对于该帖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指
导创作实践,并在创作实践中融入自己的理解与审美感受,不断提高创作实践能力。

关键词:钟繇;《贺捷表》;隶楷演变;临创实践;

I
Abstract

Hejie Table is one of Zhong You's works.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Hejie Tab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itle and artistic style, but lacks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will collect as many documents and editions as
possible in the past dynasties, and analyze Hejie Table from four aspects: one is the historical
disputes about Hejie Table in the past dynasties; the second is the version of Hejie Table
circulated in the past dynasties; the third is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fficial
script tendency existing in the writing form of Hejie Table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tyle; the
fourth is the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Hejie Table combined with my own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calligraphy creation, most of the writers studying Zhong You pay attention
to Jian Ji Zhi Biao and Xuan Shu Biao. Restoring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history can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Zhong You's calligraphy. Wang Shu in the Qing Dynasty once thought that
Hejie Table was far superior to Zhong You's other works. By integrating and sorting out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Hejie Table, this paper restored the real Hejie Table, improved his ow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iece, guided the writing practice, and integrated his own
understanding and aesthetic feelings into the writing practice, so as to constantly improve his
writing practice ability.

Key words: Zhong Yao; Hetier Table;Evolution of Li Kai script;Linchuang Practice

II
目 录

摘 要........................................................Ⅰ

Abstract.......................................................Ⅱ
引 言.........................................................1

一、钟繇及《贺捷表》概述..........................................3

(一)钟繇生平.................................................3

(二)
《贺捷表》简介及真伪之争...................................4

1.《贺捷表》的历史背景.......................................4

2.《贺捷表》的内容...........................................5

3.《贺捷表》的书写时间.......................................6

(三)真伪问题概说.............................................6

1.辨伪派....................................................6

2.辨真派....................................................7

二、《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10

(一)从隶书到《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10

1.从隶书到《贺捷表》书体用笔的隶楷演变.......................11

2.从隶书到《贺捷表》书体结构书法形式的隶楷演变...............17

(二)从《贺捷表》书体到唐楷的演变............................22

1.从《贺捷表》书体到唐楷用笔的演变...........................23
2.从《贺捷表》书体到唐楷结构书法形式的演变...................25

三、《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28

(一)对《贺捷表》书法艺术特征的理解............................28

(二)对《贺捷表》用笔、结体和章法的取法........................29

(三)对《贺捷表》的再认识与书法实践............................32

(四)
《贺捷表》在书法创作上的应用..............................38

结 语.......................................................41

参考文献.......................................................42

致 谢.......................................................44
引言

引 言

一、选题缘由
为《贺捷表》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梳理《贺捷表》与隶楷演变的关联,为《贺捷
表》的临创实践提供更多思路,明确《贺捷表》对后世书法发展和传承的意义,为《贺
捷表》的学习提供临摹与创作参考。

二、相关研究现状
当代国内关于钟繇《贺捷表》的相关研究更多倾向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的形成与
技法方面,如余佶刚的《浑厚朴茂 意象万千——钟繇<贺捷表>艺术探赜》,侧重对钟繇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成就进行阐述、湖北美术学院杨利平《从<贺捷表>中探寻钟繇小
楷的特点》意在从《贺捷表》论 述钟繇小楷的艺术风格,2018 年中国美术学院黄建生
的硕士学位论文《钟繇书法研究》全面讲述 钟繇所擅长的书体与对后世书家的影响、2017
年厦门大学沈萍萍的硕士学位论文《浅谈钟繇书法 中隶书楷变的艺术风格》旨在从书体
风格的变迁的角度探究钟繇书法的艺术价值,杜萌若《王羲之“推张迈钟”论》从技法
层面分析钟繇确立的真书范式在后世的传承与流变,而关于《贺捷表》考证类仅 2019 年
李宁发表于《书法研究》的《钟繇<贺捷表>考》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整理了历史文献中
诸家对《贺捷表》的不同观点,收录不同版本的《贺捷表》,解决了《贺捷表》的部分
问题。在历代文献记载中,《贺捷表》最早出现于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欧阳修在
《集古录跋尾》中清楚的记录了他考证《贺捷表》真伪的过程并得出《贺捷表》为伪作
的结论。与欧阳修同时代的秦观也认为《贺捷表》是伪作。董逌在《广川书跋》中从艺
术风格的角度辨析《贺捷表》为伪作。稍晚于欧阳修的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进行
重新考证,考证结果认为《贺捷表》并非伪作,反对欧阳修的观点。关于钟繇《贺捷表》
史实考证的“辨真派”与“辨伪派”从此形成,后世记载评述《贺捷表》的学者如明代
的王世贞、杨士奇,清代的孙承泽、王澍、阮元、乔松年等。

1
引言

三、研究视角
第一部分介绍钟繇的生平、《贺捷表》的内容与背景、关于《贺捷表》的史实之争;第
二部分分析《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第三部分从理解、取法、书法实践和书法创作
四个方面解读并运用贺捷表,明确《贺捷表》对临创实践的指导意义。

四、研究思路
1.文献研究法。通对过知网、万方、维普、超星、超星学术等多个渠道,搜集钟繇《贺
捷表》相关文献研究,了解已有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本文深入研究《贺捷表》提供一定
的理论依据。
2.比较研究法。将文献记载《贺捷表》的版本与现存版本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贺捷表》
的版本来源与流传顺序。并分析《贺捷表》的隶书化倾向与后世书家作品体现隶书书写
倾向的关系。
3.理论分析法。本文主要应用到文字学相关理论,通过文字学理论知识结合《贺捷表》
实际情况,分析《贺捷表》在书体演进过程中的意义。

2
第一章 钟繇及《贺捷表》概述

一、钟繇及《贺捷表》概述

(一)钟繇生平
钟繇(公元 151 年-公元 230 年)是三国时期曹魏军事家、书法家,被后世尊为“正
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钟王”。钟繇字元常,祖籍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许
昌市长葛市),出身颍川钟氏。关于钟氏家族的记载最早见于《后汉书卷六十二·荀韩
钟陈列传》,先祖钟皓“为郡著姓,世善刑律”,与东汉名士陈寔结为好友。汉末士人
典范李膺曾叹:“荀君清德难尚,钟君至德可师”荀君指的是荀淑(荀彧祖父),与钟
皓、陈寔、韩昭并称“颍川四长”。钟繇的父亲钟迪因“党锢不仕”,钟迪早亡,叔父
钟瑜抚养钟繇长大。钟繇幼时表现出过人的天资,并相貌堂堂。钟繇在与叔父去洛阳的
途中遇到一位相面先生,相面先生对叔父钟瑜分析钟繇的面相:“此子面相非凡人也,
日后必将富贵荣显,但有水中作冢之象。”果然,行走了一段路程之后,在过桥时钟繇
所骑的马匹突然失去控制,钟繇摔下马背掉进水中,险些失去生命。钟瑜认为相面先生
的预测非常精准,从此更加重视钟繇,并资助他读书受教育。钟繇家学渊源深厚,又出
身名门望族,不负叔父的期望,通过举孝廉,担任尚书郎、阳陵县令,后因病离职。又
通过三府征召,出任黄门侍郎、廷尉正。
钟繇胆识过人、谋略超绝。初平元年(公元 190 年),汉献帝刘协被董卓挟持至长
安,此时钟繇为黄门侍郎,随汉献帝一同来到长安。初平三年(公元 192 年),司徒王
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董卓死后,王允居功自傲导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起兵攻陷长安,
王允被杀,李郭二将胁迫汉献帝,阻断汉献帝与关东的联络。时任兖州牧的曹操派遣使
臣到长安上书,李傕、郭汜等人认为曹操居心叵测,扣压了曹操的使臣,打算拒绝曹操
的诚意。钟繇劝说李郭二人:“当今天下各方势力并起,各自伪托诏命割据一方,唯有
兖州牧曹操心系王室,如果不接受他的真诚,这与将来的期望不符。”李郭二人听从了
钟繇的劝告,并厚待来使,从此曹操派来的使者才与汉献帝取得联系。曹操已经数次听
荀彧称许钟繇,此时又听闻钟繇劝服了李郭二人,更增加了对钟繇的渴求,这也为日后
钟繇成为曹操最信赖的部下之一做铺垫。兴平二年(公元 195 年),汉献帝受李傕胁迫,
钟繇与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汉献帝出逃,汉献帝逃离长安后流亡安邑。建安元年(公元

3
第一章 钟繇及《贺捷表》概述

196 年),曹操将汉献帝迎接至许昌,钟繇因侍奉汉献帝有大功于朝,出任御史中丞,
迁侍中、尚书仆射,后封东武亭侯。钟繇因曹操的重用,仕途一路高升。
此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自重,相互争夺领土。曹操受制于山东的战事
无暇他顾,在建安四年(公元 199 年)上表举荐钟繇以侍中的身份摄司隶校尉之职,持
节督关中诸军,将后方战事委托给他,“特使不拘科制”。经过钟繇的劝说,当前局势
缓和,马腾、韩遂都遣送一子作为人质。翌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钟繇为军队送
来两千匹马。曹操在给钟繇的书信中说道:“卿所送来的马匹正好解了军队的燃眉之急。
关右平定,朝廷没有了西方的忧虑,这是卿的功劳。昔日萧何镇守关中,为军队筹备充
足的粮饷,这与卿的功劳相当。“钟繇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多次为
曹操解决了出征期间的后顾之忧。
曹操平定北方后于建安十八年(公元 213 年)建立魏国,钟繇任大理,后迁相国。
曹丕在为太子时赐钟繇五熟釜,为之铭曰:“于赫有魏,作汉藩辅。厥相惟钟,实干心
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寮师师,楷兹度矩。”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九月,
西曹掾魏讽谋反,魏讽是钟繇相国掾的直属官员,所以钟繇受到牵连而被免官。建安二
十五年(公元 220 年),魏文帝曹丕即位。钟繇再次出任大理。曹丕称帝后,给予钟繇
极大的尊重,封钟繇为崇高乡侯。黄初四年(公元 223 年),贾诩去世,钟繇接任太尉,
又封平阳乡侯。黄初七年,魏明帝曹叡即位,钟繇进封定陵侯,迁太傅。此时钟繇年事
已高患有腿疾,华歆也老迈患病,明帝赐二人乘轿上朝,由虎贲抬轿上朝,君臣之间更
像是亲人,这就是典故“三公有疾”的出处。太和四年(公元 230 年),八十岁的钟繇
去世。明帝身穿素衣亲自吊唁。钟繇谥号“成”。陈寿称赞钟繇:“钟繇开达理干,华
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

(二)《贺捷表》简介及真伪之争
1.《贺捷表》的历史背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此时孙权占据长江中下
游地带,曹操占据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区域,从三方势力的地理位置来看,荆州地
区成为三方争夺的中心。同年,关羽带领荆州兵攻打樊城,曹仁死守樊城,后方魏都邺
城西曹掾魏讽勾结长乐卫尉陈祎谋反,打算袭击邺城。此事尚未发生之时,陈祎心中惶

4
第一章 钟繇及《贺捷表》概述

恐,向曹丕告发魏讽。世子曹丕立即逮捕魏讽,钟繇作为魏讽的直属上级而被牵连免官。
在钟繇免官期间,曹仁、徐晃从樊城传来捷报,钟繇得知后上表贺捷,表达自己的忠心。
2.《贺捷表》的内容
《贺捷表》原文:
“臣繇言,戎路兼行,履险冒寒。臣以无任,不获扈从,企仰悬情,无有宁舍。即
日长史逮充宣示令,命知征南将军运田单之奇,厉愤怒之众,与徐晃同势,并力扑讨。
表里俱进,应时克捷,馘灭凶逆。贼帅关羽,已被矢刃。傅方反覆,胡修背恩,天道祸
淫,不终厥命。奉闻嘉憙,喜不自胜。望路载笑,踊跃逸豫。臣不胜欣庆,谨拜表因便
宜上闻。臣繇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建安廿四年闰月九日,南蕃东武亭侯臣

繇上。”
北宋黄伯思(1079-1118)考证,《东观余论》卷下跋钟繇贺捷表后:“魏志:是年
九月相国钟繇免,故此表于闰十月但称东武亭侯耳,皆与史合其曰:南蕃者,蕃音皮。

谓南皮郡也,东武南皮之属。故并着之今人读为蕃鎭之蕃误矣。” 黄伯思文中讲到的“南
皮郡”在今天河北省沧州市境内,受沧州管辖。《南皮县志》载:“齐桓公缮皮革于南
城,因名南皮。”南皮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到三国时期南皮县文化高度繁荣,
曹丕和建安七子等邺下文人在此地进行文化活动,带动南皮地区的文化发展。在书信《与
朝歌令吴质书》中,曹丕记述了南皮地区文学的盛况。南朝梁文学家沈约把这一时期的
文化盛况称为“南皮高韵”。“东武”指的是汉末三国时期的 《汉书·地理志》记载:

“东武阳,禹治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过郡三,行千二十里。” 中国古代称山之南水
之北为阳,所以《汉书·地理志》载“东武阳”应该在漯河的北面。结合汉末三国时期
的地图,东武阳的位置在漯河以北,属兖州刺史治下。同时期的冀州刺史部东南清河附
近有东武城,在清河国区域内。南皮郡位于冀州东部,属渤海郡治下。根据以上,《东
观余论》中认为东武是南皮郡的属地与史实不符,南皮郡无论与东武城还是东武阳都有
相当一段距离,所以黄伯思的观点并不可靠。
清代叶奕苞在《金石录补》中引用《汉书·地理志》对南蕃作出了进一步解释:“鲁
国蕃县音皮。颜师古曰:白裒云,陈蕃为鲁相国,故讳之曰皮,此非南皮也。意郡县之

名,土俗各有别称,故相同邪。杜佑又音逋袁切。”


汪砢玉.珊瑚網法書題跋[M]. 清抄本.

黄伯思著,徐利明、赵彦国注评.黄伯思·东观余论[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班固.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2016.

叶奕苞.金石录补卷四·汉钟繇贺克捷表[M]. 清道光二十四年别下斋刻本.

5
第一章 钟繇及《贺捷表》概述

3.《贺捷表》的书写时间
《贺捷表》文末落款,该文书写于三国时期建安廿四年闰月九日。欧阳修在《集古
录跋尾》对贺捷表落款的详细时间进行了考证。文曰:
“右钟繇法帖者,曹公破关羽贺捷表也。其后书’建安二十四年闰月九日,南蕃东
武亭侯钟繇上’。集贤校理孙思恭精于历学,余问孙君建安二十四年闰在何月?思恭为
余以汉家所用四分乾象历推之,是岁己亥,二历皆闰十月。而陈寿《三国志》所书时月
虽为简略,然以思恭言考之则合。按《魏志》,是岁冬十月,军还洛阳,其下遂书孙权

请讨关羽自效,于《吴志》则书闰月权讨羽。以魏、吴二《志》参考,是闰十月矣。”
欧阳修结合孙思恭的历法推算与《三国志·魏志》和《三国志·吴志》的记载,考
证出贺捷表落款的闰月是闰十月。

(三)真伪问题概说
关于《贺捷表》的史实历来存在争议,宋代人擅长考证,最早记录《贺捷表》的文
献是宋欧阳修的《集古路跋尾》,四十五年后,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发表了与欧阳
修相反的观点。欧阳修与黄伯思是宋代考证学的佼佼者,从上文中对《贺捷表》细节之
处的考察也可见一般。

1.辩伪派
欧阳修与黄伯思都是通过历史文献与刻帖对《贺捷表》进行考证,但是这二人得出了截
然相反的结论。欧阳修认为《贺捷表》是伪作,他在著作《集古路跋尾》中记录了自己
的推断,他先后提出了三个疑点:
一,他认为正史中记载的获捷时间与《贺捷表》的书写时间不符,关于这一点他的
依据是这样的:“《吴志》又书,十二月权获羽及其子平。《魏志》明年正月乃书权传
羽首至洛阳。盖二《志》相符,乃权以闰十月方征羽,至十二月获之,明年正月始传首

至洛,理可不疑。然则钟繇安得于闰十月先贺捷也?由是此表可疑为非真。”
欧阳修提出的疑点大概有四个,总结如下: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6
第一章 钟繇及《贺捷表》概述

第一点是落款闰月考证为该年十月,十二月关羽被擒杀,与《贺捷表》落款时间不
符。欧阳修判定《贺捷表》为伪作的基础,后续推论都是围绕这一点开展。
第二点是在第一点成立的基础上,曹仁徐晃在出征关羽后没有再出征履险冒寒之役。
第三点是帖中称关羽被手刃,与正史记载不符,关于“矢”字存在争议,欧阳修认
为这个字是手。
第四点是古人笺启不记年,《贺捷表》中却记录了书写年份。
欧阳修之后的董逌或许是受到欧阳修观点的影响,也将《贺捷表》定为伪作。董逌
的儿子董弅薮经过收集和整理董逌的书跋,编纂了《广川书跋》一书,书中有关于董逌
对《贺捷表》的观点,文载:“昔人辨钟元常书,谓字细画短,而逸少学此书最胜处得
于势巧形密,然则察真伪者,当求之于此,其失于劲密者,可遥知其伪也。贺表画疏体
枝,锋露筋绝,不复结字,此决知非元常之伪也。永叔尝辨此,谓建安二十四年九月关
羽未死,不应先作此表。论辨如此,正谓不识书者挍其实,尔若年月不误,便当不复致

辨邪。辨书者,于其书画察之,当无遗识矣。”
与欧阳修的文本考证相比,董逌是本帖的艺术特征判断本帖为伪作的。从董逌的表
述可以看出,董逌是在表达个人观点,而不是经过论证后得出的事实。首先董逌称“昔
人辨钟元常书”可见他没有亲眼见过《贺捷表》原帖,道听途说他人的观点,这是第一
个纰漏。第二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王羲之是否学过《贺捷表》,董逌直接引用此
传闻作为论据是很不严谨的,这是第二个纰漏。第三,董逌认为《贺捷表》“画疏体枝,
锋露筋绝,不复结字”是他主观上的评判并且缺少与之相应的对照组,并不是事实,这
是第三个纰漏。最后他认为欧阳修得出《贺捷表》为伪作是因为欧阳修不懂书法,这也
属于他主观臆断的结论。综上,董逌的观点是基于他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经过严密
的推论得出的结论,所以董逌的观点不可取。

2.辩真派

北宋政和七年(工公元 1117 年),对于欧阳修的观点,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逐


条作出辩驳,黄伯思得出的结论是《贺捷表》并非伪作。
黄伯思是这样论述的:“欧阳文忠《集古録》谓,世传钟繇《贺捷表》称建安二十
四年闰月,以问孙思恭,思恭以为闰十月,良是。但云,据《吴志》,权闰十月才征羽,


董逌.广川书跋[M].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7
第一章 钟繇及《贺捷表》概述

至十二月获之,正月乃传羽首至洛阳,则钟繇安得于闰十月先贺捷也。又再题云,建安
二十四年冬,曹公军于摩陂,而曹仁等破羽后未尝出征履险冒寒之役。又古人笺启不书
年,此二事可疑。今按《魏志》,是年十月,操自汉中还,孙权上书以讨羽自效。王自
洛阳南征羽,未至。徐晃攻羽,破之。羽走,王军靡陂,至正月始还洛阳。孙权取首至。
《吴志》称,闰月权征羽,十二月获之。按志称,十月自洛阳南征羽,至来年正月始还,
则正当寒际,故云履险冒寒也。操未至,而徐晃已攻羽,破之,羽走。則此表所谓征南
将军与徐晃并力,而羽已被矢(表中作失)刃者,正是也。征南将贺十二月权之杀羽也,
则此表与魏志所书正合,非伪也。盖此表特贺闰月徐晃之破羽,非谓贺十二月权之杀羽

也,因此致疑。又按古人笺启多不用年,至表奏则與笺启异,其称年无疑。”
“今考《魏志》,是年十月,曹操自汉中还洛阳,孙权上书乞讨羽自效。闰月,
王乃南征,未至,徐晃攻羽,破走之。王军靡陂,至正月始还,而权传羽首至洛。《吴
志》称,闰月,权征羽,十二月获之。按操以闰十月南征,以正月还洛,往复正当寒际。
此繇表所谓践险冒寒,正是也。操未至,而闰月中,徐晃已破羽走之。此繇表所谓征南
将军与徐晃并力,而羽已被失刃者,正是也。征南将军即权耳。其曰失刃者,谓羽为晃
破,虽未即杀之,而羽已被创矣。至十二月,权始追获之。盖徐晃之破羽,在闰十月。
孙权之杀羽,在十二月。今繇以闰十月上操表,乃贺是月之破羽,非贺十二月之破羽也。
则此表与史书正合,非伪明甚。又按,古人笺启多不用年,至表奏则用年者有之,若刘

琨上晋元帝表称建形元年是也。文忠谓古人表不书年者,其未之考乎。”
黄伯思的论证过程复杂冗长,表述缺少条理,但相比欧阳修,黄伯思的论证依据更
详细可靠,下面将黄伯思的观点总结如下:
第一点,此帖恭贺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曹仁和徐晃击败关羽之捷,而不是同年十
二月关羽被孙权所杀之捷。欧阳修考证落款中的闰月为十月,十二月关羽被杀,与贺捷
表落款时间不符。欧阳修和黄伯思的出不同结论的核心是对“兲”字的解读,欧阳修认
为“兲”是“手”,黄伯思认为是“失”,根据二人不同的解读,一个是关羽死亡,一
个是关羽受伤,通过梳理文献,黄伯思认为“征南将军”与徐晃合力突围樊城时关羽已
经受伤,继而得出结论:表文与《三国志·魏志》中记载相符,并非伪作。


黄伯思著,徐利明、赵彦国注评.黄伯思·东观余论[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同上

8
第一章 钟繇及《贺捷表》概述

第二点,黄伯思经过考证,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曹操从汉中返回洛阳后马上又南征,
军队还没到达时徐晃已经击败关羽,曹操驻军摩坡,次年正月回来,所以这段时间正好
是“履险冒寒”之时。
第三点,黄伯思以《刘琨上晋元帝表》为依据证明古人存在书写年月的情况。
第四点,黄伯思认为“征南将军”指的是孙权。根据《三国志·曹仁传》中的记载,
“征南将军”应当是曹仁,并且表文中称“运田单之奇,与徐晃并力”,战国时期齐国
将领田单的典故和“与徐晃并力”都符合曹仁经历。
由于本文是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去解读《贺捷表》,所以关于《贺捷表》的真伪问题
不作详细考据。

9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二、《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

(一)从隶书到《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抛开真伪问题,钟繇《贺捷表》书写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由于是臣子给君主上奏
的表文,为了显示出正式性和恭谨的态度,书写所用文字是钟书三体中的“章程书”,
与成熟的唐代碑刻楷书相比,钟繇所书的楷书可以称为早期楷书,所以至少在魏国所处
的中原地区,楷书已经基本形成。“‘蔡侯纸’平滑光洁,适宜书写,而且原料廉价,
降低了造纸的成本,适合大规模推广造纸的技术。3 至 4 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简牍绢帛,

成为中国唯一的书写材料。” 造纸技术在东汉已经非常成熟;三国时期,除了官方文档
还使用简牍外,日常书信的书写材料以纸为主,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中的记载:
“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日:‘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
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

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别纸言”可以看出当时书信的书写材料已经是
纸。《贺捷表》由于是表文,也具备书信的性质,书写材料也应当是纸,以纸为书写载
体的楷书、行书、草书在晋代已经演进完成。相对于石刻字体的隶楷演变,以纸为载体
的字体的隶楷演变进程要迅速很多。
“书体”与“字体”都是书法理论中的常用概念,曾有诸多书家对“书体”与“字
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探讨。陈志平在《书学史料学》中提出:“字体是文字学意义上的

篆隶草行楷。书体是书家个人或者群体具有个性化风格的书写样式。” 刘涛在《漫说“书
体”》中提及:“因为‘字体’的内涵是举其大类,讲求文字的构造原则,着眼于汉字形
体的共性与稳定性;‘书体’强调活泼的书写性所形成的变异样态及其特殊性,立足于书

法。” 郭绍虞则认为“字体”所涵盖的范畴极大,可能与“书体”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
系。他曾提出:“就汉字而论字体,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指文字的形体;二指书写的字体;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编.历史读本 中国历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第 52 页.

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上下)[M]. 北京:中华书局,2011.

陈志平.书法史料学[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第 47 页.

刘涛.漫说书体,文史知识[M]. 北京:中华书局,1995:第 12 期,第 64 页.

10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三指书法家的字体。这三种意义互有关联但各有分别。” 所以与“字体”一词相比,“书
体”明显更符合本节所要论述的主题,所以本节笔者将全程使用“书体”一词。
在学习法帖的过程中不仅要经常临摹,积累实践经验,还要经常读帖。从法帖中单
个字的笔画到字形结构再到章法和构图、色彩的运用等等,都要仔细的审读、品味,审
读过程中必须精神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这样才可以得到所学习法帖的艺术精神。也
就是黄庭坚在《论书》中讲的:“如人眩时,五色无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黄皂白,亦
自粲然。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

杂,乃是入神要路。”
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是刻帖,受到刻工的影响,和墨迹原作应该是有些差异的。所
以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笔画的细节,尽量还原《贺捷表》的书写原貌。现今还没有出土
钟繇作品的真迹,我们能学习的只有刻帖的拓片,所以在学习时除了注意笔画细节还要
关注到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书写性,按照这样的学习顺序,从局部再到整体去把
握《贺捷表》的特征。由于《贺捷表》历代有诸多版本流传后世,本文以《郁冈斋墨妙
法帖·卷一》版本为准进行分析。

1.从隶书到《贺捷表》书体用笔的隶楷演变
无论是从文字学还是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汉字中的笔画都是最基本的造型构件,是字
形结构最基础的组成材料。从书写动作上来讲,笔画可以是已经书写完成的结果,也就
是静态,用笔可以是一个书写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书写的技术,和笔画相比这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用笔”明显更符合隶楷演变的动态进程。历代书法理论中有诸
多关于“用笔”的论述,比如王羲之《记白云先生歌决》:“力圆则润,势疾则涩;紧
则劲,险则峻;内贵盈,外贵虚;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
③ ④
发之惟静。” 蔡邕《九势》:“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证明笔
画可以产生出“笔势”。用笔包含了“笔势”的概念,“笔势”在书法理论实践中占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书写技术的核心内容。从《贺捷表》的笔画中可以分析出用笔的
特点,从用笔中可以大致推断出书写时的笔势走向。与隶书相比,《贺捷表》中楷书的
用笔和笔势比隶书复杂许多,隶书的用笔方式相对单一。


郭绍虞.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现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第 333 页.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第 354 页.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第 38 页.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第 7 页

11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1)《贺捷表》书体书写笔势的变化
首先是“横划”的写法和变化。如图 2.1、图 2.2、图 2.3 的“言”、“有”、“示”
字,可以看出《贺捷表》中横划的特征是头尾粗中间细,左右高,从笔画形态可以分析
出用笔方法是先向斜下方取势,再向反方向并向上方行笔低,中间的一段提笔,末端向
下按。如图 2.4,《乙瑛碑》中的“言”字、图 2.5《曹全碑》中的“有”字、图 2.6《张
迁碑》中的“示”字,与《贺捷表》相比,隶书中的横划平直端稳,书写动作只有起笔
和收笔的回锋以及“蚕头雁尾”的波磔。

图 2.1 《贺捷表》单字 图 2.2 《贺捷表》单字 图 2.3 《贺捷表》单字

图 2.4 《乙瑛碑》单字 图 2.5 《曹全碑》单字 图 2.6 《张迁碑》单字

经过书体的演进,《贺捷表》中的横划将隶书起收笔的回锋变为切笔,弱化了蚕头
雁尾,取势从隶书的相对平直演变为楷书的向上倾斜。从隶书到《贺捷表》,横划书写
取势方向的变化打破了字内空间的平衡,使笔画形态和字形结构更灵活多变,增加了更
多的构形可能性。随着书写速度的提升,《贺捷表》的单字中,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联系
加强,并表现出书写的连贯性和笔画间的映带关系。比如“有”字的撇和横的联系、“示”
字两点之间的行书笔意等等。
二是“竖划”的写法和变化。《贺捷表》中的竖画例如图 2.7、图 2.8 中的“军”和
“单”字,可以看出竖画的特征是头尾较中间略粗,并向左侧弯曲。从笔画形态来推断
书写过程:向右下方落笔,后向下行笔,行笔过程中向左弯曲,最后受书写速度的影响,
竖划末端的收笔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军”字竖划的末端更稳重,“单”字竖划的末

12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端更轻盈,并向左上方收笔。如图 2.9《曹全碑》中的“军”字、图 2.10 北京大学藏汉


简中的“单”字,这两个字中的竖划方向略有倾斜,整体形态直且粗细变化不大,取势
方向单一,与字内其他构件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贺捷表》例字中的竖划突破了
隶书的稳定结构,粗细变化明显,起笔和收笔的动作更加丰富,用笔的取势方向变化多
端。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贺捷表》的竖划的写法来源于隶书;从隶书到三国时期的楷
书,汉字的书写速度得到明显提升,笔画更轻巧灵动,用笔更加丰富,书写动作更加连
贯,存在更多变化的可能性。

图 2.10 北大汉简单字
图 2.7《贺捷表》单字 图 2.8 《贺捷表》单字 图 2.9 《曹全碑》单字

三是“撇划”的写法和变化。如图 2.11、图 2.12、图 2.13 中的“寒”字、“势”


字、“企”字,这三个例字中的撇划头尾粗,中段细,末端顺势而为,或向上提或向下
按;从这种笔画形态可以推断出书写方法:先先右下切笔后侧锋行笔,笔画中间的书写
速度较两端快,所以中间更细,末端自然顺从书写笔势,笔势向上则向上,笔势向下则
向下。《贺捷表》中的撇划带有明显的隶书笔画形态,如图 2.14《石门颂》中的“寒”
字、图 2.15 北京大学藏汉简中的“企”字,通过与《贺捷表》对比可以看出,隶书中的
撇划取势平稳,书写过程中提按的动作不明显,取势的方向变化较少,并且字内空间相
对均衡;《贺捷表》的笔画取势方向更加丰富,用笔的提按动作更明显,受到笔画的影
响,字形整体的笔势更多元化,字内空间完全失衡,书写速度大幅度提升。“所谓书写
性简化指分解,改写图画式仿形线条,包括省略合并之法,以其使字形有了初始的书写

意味,且为后代书体演进所承袭并发扬光大,故名。” 这种变化可以称为书写性简化,
破坏了既有的书写规则,也进一步提高了书写效率。随着书写效率的提升,图 2.12、图
2.13 中的“势”字和“企”字出现了笔画间的牵丝映带,带有明显的行书笔意。


丛文俊.汉字书写技法规范的由来与变迁[J]. .北京:中国书法,2020,(377).

13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图 2.11 《贺捷表》单字 图 2.14 《石门颂》单字

图 2.12 《贺捷表》单字 图 2.13 《贺捷表》单字 图 2.15 北大汉简单字

四是“捺划”的写法和变化。《贺捷表》中的捺划如图 2.16、图 2.17、图 2.18 中


的“天”字、“史”字、“长”字,捺划的形态特征呈“S 形”并向右下伸展,取势方向
多变,这种形态与隶书中的捺划非常相似,从用笔方法来看是承接隶书而来;如图 2.19
《礼器碑》中的“天”字、图 2.20《曹全碑》中的“史”字、图 2.21《曹全碑》中的“长”
字,捺划的取势方向平缓向下,书写动作保守,起笔回锋,收笔波挑,用笔中规中矩,
字内空间稳定均衡。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贺捷表》中楷书捺划省略了隶书用笔的波挑,
取势方向更灵活,用笔动作更丰富、更连贯流畅,单个笔画的书写速度得到提升,打破
了隶书相对平衡的空间,楷书改变了既有的书写规则,字内空间构成更多样。

图 2.16 《贺捷表》单字 图 2.17 《贺捷表》单字


图 2.18 《贺捷表》单字

14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图 2.20 《曹全碑》单字
图 2.19 《礼器碑》单字 图 2.21 《曹全碑》单字

(2)《贺捷表》书写时起承转合的变化
一是笔画的起笔和收笔的变化。如图 2.22《礼器碑》中的“方”字和图 2.23 北京大
学藏汉简中的“示”字,起笔和收笔都有回锋的动作,并且笔画形态扁圆,取势平缓。
对比之下,图 2.24 与图 2.25《贺捷表》中的“方”字和“示”字起收笔的动作从回锋变
为露锋起笔,收笔重按向下,并且起笔和收笔的取势方向有所改变,起收笔处的角度增
大。可以看出在从隶书到《贺捷表》中的楷书,笔势的变化导致了笔画形态的变化,起
收笔的动作不断简化,书写时的动作和形式更简洁,提升了书写效率。

图 2.22《礼器碑》单字 图 2.23 北大汉简单字

图 2.24《贺捷表》单字 图 2.25《贺捷表》单字

二是笔画转折处的变化。隶书中笔画的转折如图 2.26《曹全碑》中的“南”字,转
折处由两笔写成,呈搭接的形态。图 2.27《贺捷表》的“南”字中出现了楷书新增的复

15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合笔画——“折画”,“南”字的转折从隶书的两笔搭接到楷书的一笔连写,转折点也
向右上方偏移,提高了书写速度。图 2.28 北京大学藏汉简中“关”字的转折处呈方形,
虽然没有《曹全碑》“南”字的尖笔搭接形态,但是从笔画的粗细来看,“关”字的转
折也是由搭接的写法书写的。而图 2.29《贺捷表》中的“关”字,转折处由一笔书写而
成,转折形态也从隶书的方正变为弧形向外扩张,转折点向右上迁移。
《贺捷表》楷书中的“折画”明显提升了书写效率,强化了书写过程中的节奏感,
打破了字内空间的平衡,使结体的变化存在更多可能,并且从两笔到一笔的书写方式的
转变也体现了新书写观念的形成。

图 2.26《曹全碑》单字 图 2.27《贺捷表》单字

图 2.28 北大汉简单字 图 2.29《贺捷表》单字

隶楷演变承接隶变而来,隶变又源于大篆书体的成熟。丛文俊先生在《书法史鉴》
一书中总结了大篆书体成熟的意义:“大篆书体的成熟,标志着象形字已经由实际上的

象形,转化为观念上的象形,描画物象的仿形线条,也蜕化为准仿形线条,” 这段文字
可以理解为,从前代书体的直观象形转化为更抽象的象形,大篆的成熟同样意味着书写
观念的转变,这种规律在隶楷演变中同样适用。从隶书到《贺
捷表》中的楷书,既有的书写规则被打破,书写观念也随之改变。通过前文对比分析《贺
捷表》与隶书的基本笔画,可以总结出隶楷演变中用笔的演进规律,列出以下三点:


丛文俊.书法史鉴[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第 104 页.

16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第一点,《贺捷表》中的笔画简化了隶书的起收笔,隶书中的起收笔回锋变为起笔
露锋收笔重按。
第二点,笔画取势方向的改变。隶书笔画的取势方向平缓,而《贺捷表》中书体的
笔画取势方向多样。
第三点,笔画取势方向的变化引发了字内空间的失衡,为字形构造提供了更多的可
能。
第四点,笔画的书写效率明显提升,随着书写速度的提高,书写节奏快慢变化更强。
第五点,笔画之间的书写连贯性不断加强,部分笔画表现出具体的映带关系和行书
笔意。由于笔画的书写连贯性增强,楷书增加了如“折画”等的复合笔画,提高了单字
的书写效率。

2.从隶书到《贺捷表》书体结构书法形式的隶楷演变
承接上文对笔画的分析,笔画是书写中最基础的元素,结体是笔画结合后的形态,
笔画的书写影响了汉字的结体。前文提到运笔过程中笔势的变化导致了《贺捷表》中楷
书字体空间的失衡,空间的失衡引发了楷书字体书法形式上的变化,也可以理解为体势
的变化。“体势”是书法批评术语,丛文俊先生在《传统书法评论术语考释》中的释“体”
篇对“体”的含义做出了解释:“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和流行一些看上去
结构与外观形状(包括线条笔画和字形)不同、体现着书写方法、规则也不相同的诸多

形式,被称为文字的‘体’,名曰‘书体’或‘字体’。” ,体指的是表现汉字的不同
书写规则、式样以及风格等的形态;“势”在书法批评中可以有许多组词,比如:“笔
势”、“形势”、“体势”等,这里的“势”带有姿态和动作的意思,蔡邕在《九势》

中提到:“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说明“势”指的是行笔过程中
运动的变化状态。“体”与“势”有涵义重叠的部分,但是二者并不相等。在《传统书
法评论术语考释》中的释“势”篇中,丛文俊先生对“体”与“势”的涵义作出了辨别:
“体偏重于静观的‘形’,艺术上的价值取向不明显;势是以自然形成、无可改逆的动

态‘形势’、‘态势’来描述书法,是在指示某种特定的原理和必然趋向。” 所以“体


丛文俊.中国当代书法理论家著作丛书·丛文俊书法研究文集[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第 319 页.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第 7 页.

丛文俊.中国当代书法理论家著作丛书·丛文俊书法研究文集[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第 321 页.

17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势”一词的涵义可以理解为显示某种书体特征、运笔规则、结体、式样、风格以及审美
准则的造型状态。
在书法艺术中,结体与体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结体作为书法作品构成要素的中间层
级,可以分为空间布局、内部重心、外部体势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影响着书体的
书法形式。

(1)结体空间关系的变化
首先是隶楷演变中,从隶书到《贺捷表》的早期楷书,书体内部空间从均衡到失衡
的过程。如图 2.22《史晨碑》中的“臣”字,内部空间分布均衡平稳,而图 2.23《贺捷
表》中的“臣”字内空间分布失去平衡,受笔势的影响书体势明显向右上倾斜。如图
2.24《曹全碑》中的“羽”字,空间分布相对均衡,体势和书写节奏变化不大,图 2.25
《贺捷表》中的“羽”字,空间分布完全失衡,书写节奏明显变快,字内构件的布局也
发生变化。王宁先生在《汉字构形学导论》中对“构件”的含义做出了解释:“构件是
汉字的构形单位。当一个形体被用来构造其他的字,成为所构字的一部分时,我们称之

为所构字的构件。” “羽”字的的构件可以分解为两个“习”字,《曹全碑》中“羽”

图 2.30《史晨碑》单字 图 2.31《贺捷表》单字

图 2.32《曹全碑》单字 图 2.33《贺捷表》单字


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第 97 页.

18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字的两个构件排布左边大于右边,《贺捷表》变为左边小右边大,这也是收放关系的变
化。
其次是字内空间疏密的变化。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字内空间的失衡导致结体收放关
系的变化,也就是体势疏密的变化。如图 2.26《礼器碑》中的“间”字,字内空间分布
均匀,几乎没有变化。对比来看,图 2.27《贺捷表》中的“间”字左半部分笔画较多,
构件“耳”向左侧偏移,右半部分留白较多,受空间失衡和笔势的变化,体势上呈现出
左收右放的趋势。如图 2.28《张迁碑》中的“路”字,空间分布相对平衡,收放关系和
疏密不显著。对比之下,图 2.29《贺捷表》中的“路”字笔画分布明显向左侧偏移、收
紧,右侧留白、笔画外放,“足”和“各”两个构件之间联系紧密,并且“各”的撇捺
角度变小进一步增强了整个字形的收放对比。

图 2.34《礼器碑》单字 图 2.35《贺捷表》单字

图 2.36《张迁碑》单字 图 2.37《贺捷表》单字

(2)书体内部重心的变化
从隶书到《贺捷表》中的楷书,伴随着书体空间关系和体势的变化,楷书的视觉重
心也开始转移。大致的变化过程是从书体的中部或中中部偏上移动到书体的右上或左上。
如图 2.30《礼器碑》中的“以”字,视觉重心在书体的正中间;转而,图 2.31《贺捷表》
的“以”字,视觉重心明显迁移至书体的右上方,也就是构件“人”的顶端。再有是书

19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体重心从中上部偏移到左上的例字,如图 2.32《曹全碑》中的“令”字,视觉重心在书
体中上部,对比图 2.33《贺捷表》中的“令”字可以看出,书体的视觉重心已经转移到
左上部,导致整书体势向左倾,具有更明显的动态性。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隶楷演
变中汉字书体的重心逐渐上移,除了运笔过程中笔画形态和笔势的影响以外,还体现了
早期行书和草书对楷书形成的作用,以及书写习惯的变化。

图 2.38《礼器碑》单字 图 2.39《贺捷表》单字

图 2.40《曹全碑》单字 图 2.41《贺捷表》单字

(3)书体外部体势的变化
随着隶楷演变的进程,汉字书体内部重心的迁移导致了书体外部体势的转变,书体
外部体势的变化表现为外部轮廓和结体走势的变化,书体外部的结构体势也呈现出多样
性。大概的演变过程为从隶书方正的外部轮廓到楷书多元的结构,直观来看外部轮廓是
从隶书的正方形变为《贺捷表》中楷书多边形;书体的结构体势从平顺正直演变为向一
侧倾斜。
首先是书体外部轮廓的变化。如图 2.34《肥致碑》中的“南”字,字形外部轮廓规
规矩矩、方方正正,结构体势平稳,对比图 2.35《贺捷表》中的“南”字可以看出,受
书体内部空间失衡的影响,外部轮廓呈现出多边形,书写的节奏感更强,笔意更明显,
结体向右上倾斜、中宫紧收,呈现出动感。
其次是结体走势的变化。如图 2.36《乙瑛碑》中的“诚”字,结构体势相对中正,
构件“言”和“成”呈向背关系。经过对比,图 2.37《贺捷表》中的“诚”字,结构体

20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势大幅度向一侧倾斜,从笔画到结体和字形空间全部失衡,并且笔势的变化导致构件“言”
的疏密差异明显,形成空间上的视觉错位效果,这种错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右侧的构
件“成”,也导致了“成”的收放关系发生变化,突破了既有的结体规则,使结构体势
更多样化。

图 2.42《肥致碑》单字 图 2.43《贺捷表》单字

图 2.44《乙瑛碑》单字 图 2.45《贺捷表》单字

通过以上对《贺捷表》单字结构的分析,导致书体结构发生改变的根本因素是笔势
的变化,笔势书写规则的变化引发结体走势的变化。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贺捷表》
的结构特点如下:
第一点,与隶书相比,《贺捷表》中的楷书结体灵活多变,结构体势多样。
第二点,《贺捷表》中的楷书具有更强的书写节奏感、楷书的动态感明显高于隶书。
第三点,楷书内部空间的失衡和构件布局的变化意味着书写习惯的转变,也说明了
相比于隶书,楷书具有更高的书写效率。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在隶楷演变背景下,楷书的形成受到多种书体的影响,除了隶
书以外,对楷书产生影响的书体还有当时的俗体。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指出:
“在文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俗体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有时候,一种新的正体就是由
前一阶段的俗体发展而成的。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俗体的某些写法后来为正体所吸收,

21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或者明显地促进了正体的演变。” 汉末三国时期是多种书体并行的时代,用于碑刻的书
体依旧是隶书,作为铭石之书的正体地位无可撼动;当时的手写体有新隶体、早期行书、
早期楷书、章草、新体草书等。其中,早期行书作为俗体也参与到隶楷演变的进程中,
对楷书的演进和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止早期行书,与早期楷书并行的其他书
体也影响了楷书的形成,孙均锡先生的观点是:“楷书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
它是在隶书和草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楷书纠正了隶书与草书的不足,又继承了它的

优点改变了隶书的笔势,又适当加以简化。” 然则,楷书出现之后并没有受到重视,作
为手写体的使用范围也并不算广泛,如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提到的:“楷书

虽然在汉魏之际就已出现,隶书和新隶体并没有很快就丧失它们的地位。”
隶变与隶楷演变一脉相承,赵平安先生在《隶变研究》中提到了隶变与隶楷演变之
间的关联:“隶书包括古隶和今隶,隶变的下限当然应该在今隶……隶变应当包括楷变,

隶变的下限应到楷书。” 隶变与隶楷演变也有些许相似之处,比如:一,隶变与隶楷演
变都是由前代字体的简率写法引发的,裘锡圭先生曾指出:“隶书是在战国时代秦国文

字的简率写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隶变与隶楷演变的阶段都处于政治约束力较弱的
时代,社会的动荡导致政府对文字的规范不够严格,也间接给字体演变提供了可能性。
三,隶变与隶楷演变的目的都是为了更简便实用、提高书写效率。而二者之间也有很大
区别,诚如赵平安先生总结:“隶变是剧烈的,而楷变是平和的;隶变主要是破坏旧字
体,形成新字体,而楷变主要是调整旧字体,建立新字体;隶变产生隶书,而隶变产生

楷书。”
综上,在学习钟繇《贺捷表》的同时要关注到书体背后的演进规律,追根溯源,这
样才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理清《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有助于更好的
理解和把握《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

(二)从《贺捷表》书体到唐楷的演变
早期楷书在形成初期并未受到重视,并且由于早期楷书脱胎于早期行书,如果作为
碑刻书体,在用笔和结构上有不够端庄正式的问题。所以从南北朝开始,时人不断地对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 44 页.

孙均锡.汉字基本知识[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第 52 页.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 99 页.

赵平安.隶变研究[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第 12-13 页.

裘锡圭.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册”谈关于古隶的一些问题[J]. 北京:考古,1974,(1)

赵平安.隶变研究[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第 13 页.

22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楷书进行改造,到初唐的欧阳询才完成了楷书从手写体到碑刻书体的改造历程。 这也说
明除了砖石墓志字体以外,楷书到初唐的欧阳询才可以说是法度完备。论述《贺捷表》
的书法艺术特征、完善《贺捷表》书体在隶楷演变进程中的位置,不仅需要与隶书对比,
还需要与成熟的唐楷进行对比分析。

1.从《贺捷表》书体到唐楷用笔的演变
(1)书写笔势的变化
前文论述过从笔画中可以推断出用笔的过程,从用笔过程可以看出书写时笔势的变
化。从书写路径上可以将笔画分为横向笔画、竖向笔画和斜向笔画。首先是横向笔画的
变化,如图 2.46《贺捷表》中的“言”字和图 2.47《九成宫醴泉铭》中的“言”字,《贺
捷表》中“言”字长横的呈头粗尾细的形态,笔势更加倾斜,笔画末端体量小,写的很
轻盈;《九成宫醴泉铭》中“言”字的横划头尾粗中间细,笔画末端体量大于前端,笔
画的取势方向更平稳。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从《贺捷表》到《九成宫醴泉铭》楷书用笔
的随意性减弱,规范性增强。

图 2.46《贺捷表》单字 图 2.47《九成宫醴泉铭》单字

二是竖向笔画。如图 2.48《贺捷表》中的“军”字的竖划,从笔画形态可以看出书
写过程中头尾有顿笔,整体有轻微的弧度。如图 2.49《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军”字的
竖划,取势方向竖直稳定,没有任何的倾斜,笔画的书写较《贺捷表》更规范。

图 2.48《贺捷表》单字 图 2.49《九成宫醴泉铭》单字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 99 页.

23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三是斜向笔画。如图 2.50《贺捷表》和《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令”字的构件“人”
的写法,《贺捷表》中的“人”的撇和捺夹角更大,书写时的取势方向的变化导致笔画
形态呈波动状,《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人”取势方向单一、平稳,并且撇和捺的夹角
更小,书写渐趋规范。

图 2.50《贺捷表》单字 图 2.51《九成宫醴泉铭》单字

(2)书写时起承转合的变化
起承转合的变化可以分为起收笔的变化和转折处的变化。论述《贺捷表》书体
到唐楷起承转合的变化,就要明确二者起承转合的特征。首先是起收笔的特征。上文分
析过《贺捷表》和《九成宫醴泉铭》中“言”字长横的取势方向变化,如图 2.52《贺捷
表》中的“言”字的三个横划,第一个长横起笔出锋偏长,收笔相对随意轻巧,与起笔
的重按出锋形成粗细对比。第二和第三个短横的起收笔同样呈现出随意性,第二个短横
尖笔起笔,收笔没有明显的动作,第三个短横起笔和收笔下按出锋。三个横划的起收笔
的方向变化多端,呈现出多样性。图 2.53《九成宫醴泉铭》中的“言”字,起笔轻按出
锋,收笔重按露锋,三个横划的起收笔大同小异,并且方向大致相同,与《贺捷表》相
比法度更加严谨,更规范。

图 2.52《贺捷表》单字 图 2.53《九成宫醴泉铭》单字

其次是转折处的特征。楷书中的转折笔画分为钩划和折划,如图 2.54《贺捷表》中
“行”字的钩划,笔画呈轻微的弧形,转折处随书写笔势自然出锋。如图 2.55《九成宫
醴泉铭》中“行”字的钩划,笔画取势方向平直安稳,转折处接近直角,缓慢出锋,有

24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修饰的意味。折划如图 2.55《贺捷表》中“同”字的转折处,笔画呈明显的弧度,可以
推测用笔中有弧形转弯的过程。图 2.56《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同”字,转折处的角度
接近直角,取势方正平稳,相对与《贺捷表》中“同”字的转折棱角更分明,更加方正、
规范。

图 2.53《贺捷表》单字 图 2.54《九成宫醴泉铭》单字

图 2.55《贺捷表》单字
图 2.56《九成宫醴泉铭》单字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总结出《贺捷表》书体到唐楷用笔的部分变化特征:一是起笔和
收笔趋于规范,从《贺捷表》书体起收笔的变化多样、随意到唐楷演变为规范、严谨,
动作相对更固定。二是笔势的弧度转变为平直。《贺捷表》书体的部分笔画存在明显的
弧度,到唐楷演变为平直、方正。三是笔画的写法更固定。如图 2.55《贺捷表》中的“同”
字“口”上方的短横,也可以理解为点划,而图 2.56《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同”字“口”
上方的短横写法固定。《贺捷表》中部分字的笔画的写法略有变化,而《九成宫醴泉铭》
中的字笔画写法已经固定并且呈现出规范性。

2.从《贺捷表》书体到唐楷结构书法形式的演变
从《贺捷表》书体到唐楷结构的变化可以分为书体内部的空间结构变化和书体外部
结构体势的转变。

25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1)书体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如图 2.57《贺捷表》中的“宁”字,字内空间分布不均衡,随着各类笔画倾斜角度
的加大,笔画对空间的分割呈现出多样性,变化幅度较大。图 2.58《九成宫醴泉铭》中
的“宁”字,字内空间排布相对均衡,笔画倾斜角度较小,笔画对空间的分割较平稳,
几乎没有变化。

图 2.57《贺捷表》单字 图 2.58《九成宫醴泉铭》单字

如图 2.59《贺捷表》中的“恩”字,“恩”字的构件“因”的框架形态呈四边形,
并且笔画连接处不完全封口,留出了一定的空位。图 2.60《九成宫醴泉铭》中的“恩”
字,构件“因”的框架呈方形,并伴有轻微的内凹,即中宫紧收,笔画连接处完全封闭,
相比《贺捷表》的空间结构更严谨规范。

图 2.59《贺捷表》单字 图 2.60《九成宫醴泉铭》单字

(2)书体外部结构体势的变化
“体势”可以理解为书体结构的整体态势。孙过庭认为书体结构体势可以通过人为
进行调控,如他在《书谱》中所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

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书体内部空间的变化必然会引发外部体势的改变。如图 2.61
《贺捷表》中的“诚”字,体势向后倾斜,并且有向两边开张的趋势。图 2.62《九成宫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第 129 页.

26
第二章 《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

醴泉铭》中的“诚”字,外部体势接近正中,不偏不倚,整体态势内收,与前文提到的
“中宫紧收”类似。

图 2.61《贺捷表》单字 图 2.62《九成宫醴泉铭》单字

书体外部体势的变化会引发外部轮廓的变形和书体视觉重心的偏移。如图 2.63《贺
捷表》中的“应”字,字形结构上松下紧,外部轮廓呈不规则的扁方形,具有随意性,
字形的视觉重心偏下。如图 2.64 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应”字,字形结构上紧下松,外
部轮廓呈梯形,字形视觉重心迁移至上部,相比《贺捷表》的字形法度更严谨,更规范。

图 2.63《贺捷表》单字 图 2.64《九成宫醴泉铭》单字

综合以上对比分析可以总结出《贺捷表》书体到唐楷的部分结构书法形式特征,一
是字形内部空间构成从不均衡变为相对均衡、平稳,二是字形中宫从外扩变为内收,三
是字形外部体势从左倾或右倾变为相对居中,四是字形外部轮廓更固定,更接近正方形,
五是字形的视觉重心从下方或中间迁移到字形上方,并且重心位置更固定。
从《贺捷表》书体到唐楷,无论是用笔、笔顺还是结构的规范性都在增强,欧阳询
将楷书改造为更端正、更正式,法度更严谨、更适合碑刻所用的书体,也意味着楷书的
完全成熟。反观《贺捷表》书体,由于缺少法度和规范显得更生动自然,书体的可塑性
更强,可以在学习法度森严的唐楷之余用来打破法度,为作品增加生气。

27
第三章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三、《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一)对《贺捷表》书法艺术特征的理解
钟繇的《贺捷表》作为古今名帖,受到历代书家的关注。《贺捷表》曾收藏于宣和
内府,《宣和书谱》评价《贺捷表》:“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
为正书之祖。”北宋时期的宣和内府收藏有大量的名家书画,所以《宣和书谱》对钟繇
《贺捷表》的高度评价是有广泛的样本基础的,《贺捷表》能在众多名家作品中脱颖而
出足可见其书法成就之高。李嗣真《书后品》评价钟繇的“正书”:“而钟、张筋骨有
余,肤肉未赡”说明钟繇的“正书”筋骨外露;后又有:“元常正隶如郊庙既陈,俎豆
斯在;又比寒涧庨豁,秋山嵯峨。”的评价,这里的“正隶”指的是楷书,李嗣真给予
了钟繇楷书极高的评价并在后文将钟繇的楷书列为“超然逸品”。唐代张怀瓘评价钟繇
的书法为“神品”。元代陆季道跋钟繇法帖:“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
之态。”说明钟繇法帖具有“古朴”的艺术特征。清代王澍曾这样称赞《贺捷表》:“钟
太傅书以唐摹《贺捷表》为第一,幽深古雅,一正一偏,具有法外之妙。《力命表》摹
拓失真,了乏胜概。《季直》乃是伪迹,了乏《贺捷》胜概,不足观也。”王澍的观点
是《贺捷表》的书法地位远高于钟繇的其他法帖。
通过以上对钟繇和《贺捷表》书法艺术的评价可以看出,钟繇和《贺捷表》的书法
艺术具备“古朴”、“法度完备”和“体势险峻”等特点。《贺捷表》“古朴”的艺术
特点对笔者书法实践影响甚大,所以主要从“古朴”的特点来阐述笔者对《贺捷表》的
理解。
“古”指的是时间先后顺序上,比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往前的时间。在书法层面上,
“古”既具备历史时间的含义,又具备书法艺术的经典式样的含义。魏东方先生在《传
统书论中的“古”概念探析》一文中阐述了传统书学中“古”的语义:“在传统书学中,
‘古’共有三义:一是指古代,如‘古人’之‘古’;二是指古法,如‘师古不泥古’

的‘古’;三是指风格,如‘高古’、‘古拙’、之‘古’。” 他进一步指出,书法风


魏东方.传统书论中的“古”概念探析[J]. 北京:中国书法,2019,(12),第 368 期.

28
第三章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格的“古”是由于“古法”造成的,而不是时间上的“古”造成的。历史上越早出现的
书法作品越接近书法的本源,和“古法”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因此更具有风格上的“古”。
《贺捷表》的书写处于隶楷演变的大背景下,受时代因素影响,自然带有隶书的部分用
笔方式和结构,所以《贺捷表》具备“古”的书法艺术风格。“古”是与“今”相对的
一个概念,比如孙过庭《书谱》中提出了“古质今妍”的观点。陈培站在《宗“经”尚
“艺”:曲阜汉代碑刻文化研究》一文中对书法中的“古意”进行了阐释:“由于篆、
分是出现较早的两种书体,为行、草、楷演化的源头,因而,书家往往通常把篆、分两

种字体所体现出的精神称为‘古意’。” 这段阐释对笔者的书法实践产生影响。
笔者在开始创作时,因为对帖的阅读不够深入,对细节的掌握不够,所以所临摹出
来的作品,都是着重于其结体的方头。扁平,丰润,边角用扭曲,起笔处也是圆的,造
型也很僵硬,缺少了一些美感。反差太大,整个人都显得无精打采。在分析了《贺捷表》
的主要内容之后,笔者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作品,反差关系的处理非常协调,
今后在实际操作中将更注意反差的表现。为更客观地了解《贺捷表》,笔者在以后的学
习中将其与同时代的《宣示表》进行了比较。《宣示表》在笔法上也是非常丰富的,而
且在留白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多地使用了方笔,让人感受到朴素俊逸的特点。

(二)对《贺捷表》用笔、结体和章法的取法

作为钟繇的法帖之一,许多书家曾临习过《贺捷表》,其中对笔者书法实践影响最
大的是 1960 年魏启后的临摹版本。魏启后先生的临本给笔者学习《贺捷表》和钟繇书法
带来了新的思考,为学习《贺捷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魏启后临本在保留了原帖书法艺术精神的基础上作出了适当的调整,比如“臣繇言”
三个字的间距,从原帖的紧缩变为加宽,给人舒朗自然的观感。与原帖相比,魏启后临
本缩短了行距,调整了部分行中轴线的摆动趋势,这样的处理增强了整幅作品的书写节
奏感,完成了从刻本到墨迹的转换。魏启后先生在临此帖的跋语中说:“《贺捷表》淳
熙秘阁刻本,字画含混,郁冈本描画失真,予以褚河南笔法摹写,无复古意矣。”魏老
对前人资料不是随便拿来,而是精于遴选,善于思考的。他讲到以褚遂良的笔法摹写《贺
捷表》,当然有其对褚河南的偏爱,但更多的是他想尽可能地抛弃掉“字画含混”和“描
画失真”的弊端,而最大程度地还原帖本真貌,从中探寻古人对于书法艺术的不传之秘。


陈培站.宗“经”尚“艺”:曲阜汉代碑刻文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2.

29
第三章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图 3.1 魏启后临《贺捷表》1960 年版本

本文第二节分析了《贺捷表》的用笔和结体的特点。由于章法是从书法艺术的角度
分析作品,所以将章法的分析放在本节。
在书法层面上,章法可以解释为在一幅作品中各造型元素之间分布的法则,也可以

称为“分布”、“布白”。“章”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乐竟为一章。” 所以
章有“篇章”的意思。“法”指的是法律与规章制度,《周礼·天官·大宰》:“以八

法治官府。”
章法可以是人为进行干预的,但是在书写过程中受到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作品
最后往往会呈现出意料之外的效果。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笔者,先干

研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说明在“意在笔先”的重要
性,在书写前应提前构思作品的布局、章法等。
从单行来看,《贺捷表》的章法有以下几种分布方式:
一是中段是整行中最宽处,宽度往两端递减,如图 3.2。
二是中段是整行最窄的部位,宽度往两端递增,如图 3.3。
三是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字的大小有明显差异,使一行之内具有动势,如图 3.4。
四是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有明显的错位,并且下半部分字形的大小呈放射状变化,
不同的形式体现了不同的书写节奏(如图 3.5)。
从通篇来看《贺捷表》的章法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关系得当,气息生动自然,作品
中留白较多,舒朗又不松散,行与行之间互相呼应,呈现出对应关系(图 3.6、图 3.7)。


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2015:第 91 页.

徐正英,常佩雨译注.周礼[M]. 北京:中华书局,2023.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第 25 页.

30
第三章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在本文第二节中分析了《贺捷表》的用笔和结体特征,整合来看,《贺捷表》用笔
特征保留了部分隶书的用笔,这与前文对“古意”的理解相符,在学习《贺捷表》和其
他楷书作品时可以同时加入隶书的学习,所以笔者在日常学习中对《礼器碑》进行了临
摹。(如图 3.8)在临摹过程中体会隶书的用笔,经过大量临习形成肌肉记忆后,将隶书
的用笔方式融入楷书的临摹和创作中。对《贺捷表》用笔的取法也影响了笔者对其他楷
书法帖的学习,比如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如图 3.9)。笔者在临摹过程中将唐楷笔
法与《贺捷表》中保留了部分隶书用笔的早期楷书笔法融合,部分字的结体也承接《贺
捷表》的结体特点,这部分在后文详述。《贺捷表》的结体特征表现为字内空间的失衡、
书体重心的偏移和书体外部体势渐趋多样,这些特征也可以作为取法的标准应用于临摹

图 3.2 图 3.3 图 3.4 图 3.5

31
第三章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图 3.7《贺捷表》原帖后半部分 图 3.6《贺捷表》原帖前半部分

和创作中。如图 3.10,笔者在取法《贺捷表》的基础上临摹王羲之《远宦帖》,字形结
构借鉴隶书外部轮廓的“扁方”特点,并与《贺捷表》字内空间失衡的结体特点结合,
这部分在下文详述。

(三)对《贺捷表》的再认识与书法实践

《贺捷表》上承隶书,下启魏晋,兼具多种表现形式。后世书家各自取法形成面貌,
更是丰富了该帖的可能性,笔者在研习该帖时尝试将古雅书风运用到其他碑帖的学习中。
如图 3.11,这幅作品大小与原帖接近,在临摹过程中仔细分析原作字形结构和点画
形态,忠于原作。行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注意线条的粗细对比关系,和毛笔的提
按,追求线条劲挺、生动。由于小楷是非常精细的书体,书写过程中注重细节的表达,
所以选择纸面光滑、硬挺的打印纸进行书写,墨用的是胡开文手工墨条,自己研磨,书
写流畅不滞笔,可以较好的表现墨色变化和笔画层次。为了从临摹向创作进阶,在下受
魏启后临本启发,将《贺捷表》的学习经验用到临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上面,魏启
后先生在临摹《贺捷表》的跋文:“《贺捷表》淳溪秘阁刻本,字画含混……予以褚河
南笔法摹写,无复古意矣。”《贺捷表》与褚遂良的笔法有相同之处。
图 3.9 是笔者节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受《贺捷表》的“八分楷法”启发,在
临摹过程中加入隶书的用笔特点,部分笔画逆锋起笔,融入《贺捷表》字内空间分布不

32
第三章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均衡的结体特征。与《贺捷表》的精准临摹相比,这幅作品加入了自己的审美和经过剖
析《贺捷表》后对楷书的理解,重点表现生动自然的气息和瘦劲的线条。毛笔是纯狼毫,
笔性不硬不软,很适合写《雁塔圣教序》,墨依然是自己研磨的胡开文墨。这次用的纸
是粉彩,放的时间久了,加上北方气候干燥,纸性也很干燥,书写时有些滞笔。
图 3.10 为通临王羲之《远宦帖》,在临摹中受《贺捷表》中一部分行内放射状章法
的启发,在临摹《远宦帖》时,对原帖章法进行调整,从第一行到倒数第二行,每行末
端的长度呈等差变化,完成后的效果类似扇形。末尾题跋部分的小楷大量运用《贺捷表》
的起收笔用笔方式,结合隶书结体的“扁方”和笔形特点(如第四行末的“之”字),
追求“古朴”的艺术效果。作品采用蝉翼毛边竹纸,北方冬季气候干燥,为了保证书写
效果笔者先用加湿器对竹纸加湿,达到适合书写的状态时才开始书写。毛笔是七狼三羊,
笔性软弹俱佳,出锋锐利,适合书写“二王”行草书。墨用的是一得阁云头艳,云头艳
墨浓厚焦黑,略有滞笔,所以笔者在墨中加入适量清水调和。
图 3.12 为节临《集王圣教序》,在临摹过程中借鉴《贺捷表》的用笔方式和生动自
然的字形结构,将字形尽量压扁,并将字形的视觉重心控制在字的中下部,使字形更具
备“古拙”的艺术风格。由于《集王圣教序》是集字作品,在临摹时需要注意章法的运
用,笔者在部分行内留出空白,追求章法中的节奏感。但是由于书写经验不足,部分区
域留白过大,所以用印章进行填补。

33
第三章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图 3.8 节临《礼器碑》

34
第三章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图 3.9 节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35
第三章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图 3.10 通临王羲之《远宦帖》

图 3.11 通临《贺捷表》

36
第三章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图 3.12 节临《集王圣教序》
37
第三章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四、《贺捷表》在书法创作上的应用
图 3.12 是创作作品,内容是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这幅作品以钟繇《贺捷表》
为主要的取法方向,部分点画和字形融入《荐季直表》的书写特点,为了表达空灵、天
然的审美追求和对钟繇小楷神采的把握。在书写时比临摹更放松,对字形的大小做了处
理,加强字与字大小的对比,拉长捺画,增加横向伸展的趋势,每行轻微摆动以增添生
气,对局部进行处理的同时兼顾整体,使整体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图 3.13 是篆书创作作品。为了更好的理解《贺捷表》书法艺术的“古朴”,应当追
根溯源。并且,前文提到“隶变”与“隶楷演变”一脉相承,这种关系也可以应用于书
法创作实践中,从源头体会“古朴”的书法艺术特征。这幅作品的内容节选自《诗经·商
颂》,以商代金文为取法对象,融入部分甲骨文的书体结构,部分字形借鉴商代装饰性
金文的修饰手法(比如第一行第一个字“天”和第四个字“鸟”)为整幅作品增添趣味
性。作品采用 2003 年产的正品红星宣纸,老纸的纸性温润,表现力丰富;笔用的是长锋
羊毫,笔根有少量猪鬃加健适合书写篆书。

图 3.13 创作作品《答谢中书书》

38
第三章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图 3.14 创作作品节录《诗经·商颂》

39
第三章 《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对临创实践的启示

如图 3.15,是创作作品,内容节选《列子》,将《贺捷表》中的古法融入到行书的
创作中.庚肩吾《书品》中称赞钟繇:“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

下之牍。” 借鉴《贺捷表》字形“天然”的艺术风格,在创作中不刻意追求章法和设计
作品布局,使作品的布白自然形成。

图 3.15 创作作品节录《列子》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第 86 页.

40
结语

结 语

钟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著名书家,也是后世书家学习的典范,《贺捷表》是钟繇的
传世作品之一,《贺捷表》的研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关于《贺捷表》的真伪之争,
由欧阳修首先质疑再到黄伯思对欧阳修观点的辩驳,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明代。第二是
《贺捷表》的书写时代处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阶段,《贺捷表》“八分楷法”的用笔特
点可以映射出这一时间段楷书的隶书化倾向,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贺捷表》和其前后时
代的作品解决《贺捷表》的书体演进问题,还原《贺捷表》书体的隶楷演变有助于更好
的掌握《贺捷表》的书法艺术特征;最后结合书法临创实践,从理解、取法、书法实践
与书法创作四个方面来运用和分析《贺捷表》。
分析《贺捷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两汉到魏晋时期的书法史,可以更好的理解
和体会钟繇小楷的面貌,以及这种书法风格的成因等等,梳理《贺捷表》的书体的隶楷
演变对创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进一步探索《贺捷表》对当代书法创作的价值。

4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1]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 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9.
[4]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5]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6] 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
[7] 丛文俊.揭示古典的真实[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8] 庄希祖编.中国书法全集:魏晋南朝名家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6.
[9] 中国书法院主编.晋唐楷书研究[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1.
[10] 陈寿.三国志(上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1] 王世贞著,许建平,郑利华编.王世贞全集(全八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12] 李学勤主编.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13] 马国权.书谱译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14]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15] 华人德.华人德书学文集[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8.
[16] 董其昌著,邵海清校注.容台集[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
[17] 杨慎.升庵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8] 刘义庆.世说新语(上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9] 巫鸿.时空中的美术[M].台北:三联书店,2010.
[20] 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1] 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2015.
[22] 徐正英,常佩雨译注.周礼[M]. 北京:中华书局,2023.
[23] 孙均锡.汉字基本知识[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
[24] 房玄龄.晋书·卷七十五[M]. 北京:中华书局,2020
[25] 赵平安.隶变研究[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26] 丛文俊.中国当代书法理论家著作丛书·丛文俊书法研究文集[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27] 丛文俊.书法史鉴[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28] 黄伯思著,徐利明、赵彦国注评.黄伯思·东观余论[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二)期刊类
[1] 李宁.钟繇《贺捷表》考[J].上海:书法研究,2019,(2):53-81.
[2] 杨利平.从《贺捷表》中探寻钟繇小楷的特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
(10):116-119.
[3] 李一帆.朱熹学曹操书考辨[J].合肥:书画世界,2022,(10):57-60.
[4] 杜萌若.王羲之“推张迈钟”论[J].合肥:书画世界,2016,(1):25-29.
[5] 裘锡圭.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册”谈关于古隶的一些问题[J]. 北京:考古,1974

42
参考文献

[6] 丛文俊.汉字书写技法规范的由来与变迁[J]. .北京:中国书法,2020,(377).

(三)学位论文类
[1] 黄建生.钟繇书法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8.
[2] 毛婷.钟繇传统在宋代的影响与流变[D].广州:暨南大学,2016.
[3] 沈萍萍.浅谈钟繇书法中隶书楷变的艺术风格[D].厦门:厦门大学,2017.
[4] 范笑笑.山西大同北魏墓志隶楷演变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2.
[5] 陈培站.曲阜汉代碑刻文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2.

43
致谢

致 谢

三年的时间转眼即逝,回首这三年心里五味杂陈,很不舍陪伴我的同学、耐心教导
我的导师。
刚考上研究生时基础很差经常犯错误,即使作品写的很差,赵彦辉老师仍然很耐心
的从细节着手分析并且准确的找到作品中最大的问题,让我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赵老
师常说:“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赵老师教导我们抓
紧每一天提升书艺的同时应注意提升自身的学识修养。
在毕业之际才发现同窗的友谊弥足珍贵,大家一起笑过闹过哭过,即使以后我们天
南地北,回想起研究生的求学生涯必是心有所感,在北华的三年的所学所感定会成为我
们未来人生的财富。
如今,我要离开我的母校,心中除了不舍,还有感激。感谢北华大学在这三年
里培养了我们科学严谨的学风和求实创新的精神;感谢老师们,他们不仅传授给我们知
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感谢我的同学们,是你们陪伴我走过最艰难的岁月;感谢北
华大学为我提供了这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成长!如今我们即将毕业,但是无论今
后我们在哪里,北华都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家!不管将来走到哪里,都会谨记母校北华大
学对我的培养,对我的教诲!
最后,祝母校前程似锦!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前程似锦、再创
辉煌!

4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