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投稿類別:文學類

篇名:
騙局與真相——〈竹藪中〉的那件怪事

作者:
陳靜萱。中山女高。高二智班
潘巧齡。中山女高。高二智班

指導老師:
蔡瑋玲老師
騙局與真相——〈竹藪中〉的那件怪事

壹●前言

高一下學期時,因國文課程而有機會接觸芥川龍之介的經典懸疑作品——
〈竹藪中〉,耗時幾堂課的推敲,結局仍如霧裡探花般,未有個所以然。

故事內容中,法官為找出真兇而盤問多位嫌疑人,證詞由局外者漸帶入事件
當事者,在其詢問的多種證詞中,卻同時存在著互相佐證的呼應點,和彼此衝突
的矛盾點,感性?理性?證人是被情緒左右,亦或是另有所圖?當中究竟存在著
何種因素,使每位角色選擇性地說出謊言與真相?

本篇擬採角色剖析、證詞辯證的方式,探討故事情節的懸疑點,並試圖討論
人性真偽,針對各自表述的利害關係,做出趨向合理的辨別。

貳●正文

一、故事概要

一日本武士陳屍於竹林中,在未知死因的情況下,法官傳喚四位證人--樵
夫、行腳僧、衙役、老媼以尋得犯人線索,就在供詞幾乎將罪責指向強盜時,案
情卻出現轉折,三位當事者--強盜、武士之妻及武士之靈魂,於自白中坦承的
嫌犯與犯罪過程,除「女人被強盜凌辱」外,無論是凶器抑或是動機,諸多因素
皆背道而馳,延伸出三種變數,即使個執己見,但每一方的說法皆不失說服力,
在撲朔迷離的辯詞中,演變出一難以釐清現實的謎團。

二、騙局

(一)武士之死——誰殺了武士?

1、強盜

樵夫於供詞中,指出現場有打鬥的痕跡,此點支持強盜自稱
與武士曾有一番激烈決鬥的說法,而衙役口中所描述於強盜身邊的常
見弓箭及桃花馬,也與行腳僧目擊武士生前所攜之配備吻合,增加
了強盜謀害武士後並劫財的可能性,但若為強盜所為,殺死武士的
凶器應為大刀,與妻子和武士所聲稱的匕首不符。

2、武士之妻

1
騙局與真相——〈竹藪中〉的那件怪事

「我的女兒是個性情剛烈、不讓鬚眉的女人。」1由老媼對於女
兒性情的描述,可推斷武士之妻具有極強的自尊心與剛烈的性格,
若誠如妻子所述,妻子因被強盜凌辱後而遭武士唾棄,感到自我尊
嚴盡失,則有可能對自己的丈夫動下殺機。不過,由強盜和武士之
供詞,皆有透露出妻子與強盜的曖昧之情,此點於妻子的自白中並
未提及。

3、武士自身

基於遵行「武士道2」,當武士自認自己的美德受損時,便會以
選擇自殺以保持其榮譽,而由故事情節推斷,導致武士自殺的可能
性有二——其一為與強盜拚鬥的失敗,其二為妻子被凌辱後而移情
別戀於強盜,此兩項因素皆能使武士感到蒙羞而自盡。然而,其中
是否也有可能是因與強盜的決鬥,抑或是妻子精神上的崩潰而遭他
殺,為了守護自身名譽而辯稱自殺?多種可能性使的武士之說詞無
法確立。

(二)情人?妻子?——妻子的選擇

1、追隨勝者的妻子

「讓兩個男人看著我受辱,比死還痛苦!」3

「誰活,我就跟誰去!」4

由強盜口中轉述的話語中,能察覺到妻子的性情與老媼所述之
「剛烈」是吻合的,而從這兩句話也表示妻子並無完全忠誠於武士,
心中掛有意思追隨強盜的可能性。此形象的妻子也成為了慫恿強盜
殺死武士的關鍵,促成決鬥的展開,但其後段決鬥的描寫過分誇耀
強盜的能力,有可能是強盜利用妻子成為吹噓自我的引子。

2、受武士冷落的妻子

「閃爍在他眼裡的,不是憤怒,也不是悲哀——卻是一股冷冷地

1
林皎碧(譯)
(2015)
。羅生門:闇黑人性的極致書寫,芥川龍之介經典小說集。新北市: 大牌
出版社。
2
趙佳誼、黃碧君(譯)(2008)
。武士道圖解。台北市﹕商周出版社。
3
同註 1
4
同註 1
2
騙局與真相——〈竹藪中〉的那件怪事

輕蔑我的眼神!」5

妻子於自白中,敘述自己是因武士的冷眼相待而被逼得走投無
路,因而用匕首將武士殺害,凶器方面,妻子所用的匕首與武士自
述的相符合;而在眼神交流方面,武士卻稱它使以警示的眼神暗示
妻子別受強盜花言巧語的誘惑,此處與妻子所述的「蔑視」大為不
同,且從妻子自身的描述,其太過無辜與無助的形象與老媼所形容
之剛烈的性情有些出入。

3、情屬強盜的妻子

「那麼隨他帶我到什麼地方都可以!」6妻子對強盜這樣說道,使
武士燃起憎恨之火,憤而以匕首自盡。
武士聲稱妻子因強盜的言語而背叛自己,此點與強盜的供詞有
些為吻合,但其論述過分將錯誤推卸於妻子,將矛頭都指向妻子的
不忠,反而增添了為維護自身名譽所留下的破綻。

三、真相

(一)樵夫——想法單純

供詞直白,提供了發現屍體的時間、地點,並根據案發現場中者
的衣著、傷口的位置做出推論。而竹葉變為紫色和停止流淌的血也透
露出發現時已和案發相隔一段時間,接著陳述周為雜亂的情況和留有
繩子、梳子而沒有刀子的異狀,並對於馬匹參與此士的設定堅決否
認,以上皆出自於樵夫主觀的言論。

(二)行腳僧——觀察含糊

說明遇見武士夫妻的時間、地點,確立了桃花馬的存在且大約四
尺四吋高,但由於女人頭戴笠、圍面紗的緣故導致對妻子的容貌無其
他表述;而武士佩刀、攜弓和二十隻左右的箭,牽馬而行。最後對於
生命如霧如電作出主觀的評論。

(三)衙役——先入為主

5
同註 1
6
同註 1
3
騙局與真相——〈竹藪中〉的那件怪事

說明逮捕強盜的情況以及時間、地點,並因結下仇恨主觀推定強
盜必為兇手,並斷言其為好色之徒。其中對弓和箭的說法與行腳僧相
呼應,最後提到女人的下落不明。由其主觀意識的說詞,可推論其供
詞僅能部分採信。

(四)老媼——親情羈絆

主觀地斷言強盜即為殺死女婿、欺凌女兒的兇手,可能是因為情
緒過於激動而做出毫無根據的推斷。也提到了武士和女兒的名字、年
齡,更進一步說明武士的性情溫和與女兒是個性情剛烈,自尊心極強
的女子。

(五)強盜——驕矜狂妄

其供詞從頭到尾皆顯現出輕慢和浮誇,是為了維護個人的形象。
他招認了自己見女子的面容莊嚴而動心,和有殺害武士的動機,他欺騙
武士竹林中藏有寶物而趁機偷襲、將其綑綁,再欺騙女子入林,後女子
要求武士和強盜一決高下,但武士死後女子便不知去向,自稱奪走大刀
和弓箭便進京賣了。其中女子所言和老媼的供詞相符,強盜也藉機諷刺
判案者和表達對社會的不滿。供詞自我意識強輕浮,使言論難以客觀,
以致過度自誇而推卸責任。

(六)妻子——貞潔操守

提到受辱之後,強盜便先離去了,而丈夫的蔑視、冷淡,使她心
生羞恥、憤怒、心灰意冷,並對丈夫由愛生恨,產生殺夫動機;後用匕
首刺進武士胸膛,但貞操使他無地自容,卻又沒力氣也沒勇氣自殺,一
切都為了維護自身的尊嚴。

(七)武士——武士精神

武士的靈魂藉靈媒之口,說明了強盜引誘妻子的胡言,而他卻心
碎的發現妻子竟狠的下心,命強盜殺死他;後強盜見苗頭不對,欲殺了
女子卻已不見人影,於是奪走他的大刀和弓箭並離開。最後他用妻子遺
留的匕首自殺,但不知是誰將其抽走便斷了生命,此處有意讓讀者推論
可能是樵夫所為。對武士而言,無論事實如何,皆會表明自己是「自殺」
而身亡的,因為僅有如此才能保全他人對他死亡評價。

4
騙局與真相——〈竹藪中〉的那件怪事

四、剖析

經由情結的探討與人物辨析,可了解到許多矛盾懸疑之處。藉此我們找出五
點誘使角色間供詞反覆及諸多出入的因素。

(一)說謊技巧

說謊為人性之一,而謊言的種類又可細分為三大類--助人、玩
笑和有害,其中,有害的謊言可能因逃避責任、炫耀及為了刻意誇飾情
感而捏造7。
「都是某某讓我幹的。」此類的話語,無論武士、強盜及妻
子的供詞中皆可瞥見,此話即是有害謊言的偽裝技巧之一,當一個人在
撒這種謊時,往往已處於被動和不利的局面,因此以此手段藉以卸責。
另外,強盜在武士之妻的情感上以及和武士的決鬥都有誇大之嫌,炫耀
意味濃厚,會以片面浮誇炫耀之詞撒謊的人,通常屬於急功近利之人,
他們虛榮心強,出身低微,不甘平庸卻又無力改變現狀,此類人格特質
於衙役的口供和強盜闡述事件的口吻能略為知悉,而強盜最後也以向社
會不公的暗諷,營造出自身荒謬的英雄形象。妻子在寺廟前楚楚可憐的
自白,以表現出某種痛苦獲取同情。誇張的情感成為包裹於謊言外的糖
衣。

故事中的三位當事者,接自稱自己為兇手,此處可能更隱含精妙的
圓謊術8。一般人不會輕易承認之事,你卻反其道而行,大膽承認,反
而能使對方因你的誠實之舉而忽略話語其中的瑕疵。

(二)利己主義

無論是何人,其供詞都是站在最利於自己的出發點。當樵夫被問道
匕首的下落時,反應支支吾吾,選擇性說出案發地點的物件,具有隱
瞞自己偷竊 的嫌疑;老媼哭訴堅稱女兒的清白,悍衛家族的門眉不因
此事蒙羞,而強盜、妻子、武士三位當事者,更於供詞中極力刻劃自
己的行動為情勢所逼,各自推卸責任,讓自己不只是單純的兇手,更
是事件下的受害者。

(三)日本封建社會下的女性觀

在幕府時代的封建體制下,因將儒家思想作為治國之本,使得男尊

7
何杰(1998)
。精妙說謊技巧。新北市﹕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8
同註 7
5
騙局與真相——〈竹藪中〉的那件怪事

女卑、婦女三從四德的思想日漸深厚9,因此在此種觀念下,妻子埋下
謊言以守護自己的「婦德」;而武士也因自認自己的地位比妻子崇高,
將罪責推卸於妻子。

(四)武士道精神

由正文中對於武士心理上的剖析,能推論武士道精神為左右他的供
詞的最大因素。在封建時代下,武士道成為日本武士判斷道德的準則,
身為武士,最忌諱的行為就是「懦弱」和「膽怯」10武士因避於真正的
死因成為自己懦弱的象徵 而以武士最光榮的死法——自殺,為自己辯
護。

參●結論

由四位證人及當事人的供詞,我們可以明白:他們的每一句話都出自於多方
面的考慮,事實穿插著真相,其目的可能為自己或他人著想,或者利益,或者情
感,在利己和利他的同時,都呈現出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我們無從從竹藪中的內文得知此兇殺案的兇手究竟為何人,因劇情並無完整
交代物件的下落。綑綁武士的繩子,究竟是強盜還是妻子解開?若為強盜解開,
則可能真有決鬥的可能,若為妻子解開,則她殺害的可能性便可提高。兇刀究竟
為何物?是真為強盜所述為一大刀嗎?還是誠如妻子和武士所言的匕首?而它
的下落又究竟是由強盜進京變賣還是被他人所竊?諸如此類的線索內文並無再
加以描述。

由此可知,案件的結局並非芥川龍之介所想表達的核心。角色性格的分明刻
畫,背景因素所導致的真假證詞,皆自細膩而恰如其分的口白中流露,藉由言語
中的抽絲剝繭,比起真相,反而是更深刻而赤裸的體悟出人性蘊藏的真情、虛偽,
衝突點下的懸疑,在反覆咀嚼下更顯精彩而巧妙,一部能流傳於世的巨作,其經
典或許就是在情節中「知」與「未知」的部分留下值得思索的空間。

「那裡有軟弱,那裡就有謊言。」在黑澤明導演以〈竹藪中〉為故事架構的
電影〈羅生門〉,便在最後留下這麼一段發人省思的話語。軟弱,是否正是人類
最想守護及隱藏的把柄?

我們或許無法完全分析出案件的真面目,但我們可以斷定,這起凶殺案的真

9
林玉鳳﹙譯﹚
﹙1988﹚
。女性學導論。台北市﹕南方家園出版社。
10
同註 2
6
騙局與真相——〈竹藪中〉的那件怪事

相就是--人性。

肆●引注資料

林皎碧(譯) (2015)
。羅生門:闇黑人性的極致書寫,芥川龍之介經典小說集。
新北市: 大牌出版社
趙佳誼、黃碧君(譯)(2008)。武士道圖解。台北市﹕商周出版社
林玉鳳﹙譯﹚﹙1988﹚。女性學導論。台北市﹕南方家園出版社
何杰(1998)。精妙說謊技巧。新北市﹕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