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45卷第12期 原 子 能 科 学 技 术 Vo

l.45,
No.
12
 2011年12月 At
omi
c Ene
r Sc
gy  i
enc
e and 
Techno
logy  De
c.2011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参数优化
段承杰 ,杨小勇 ,王   捷
(清华大学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84)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二氧化碳布雷顿再压缩循环模型,研究了各参数对循环效率的影响 及 各 参 数 间 的 关
系,并对循环参数进行优化,阐述二氧化碳循环高 效 能 量 转 换 的 机 理。 结 果 表 明,超 临 界 二 氧 化 碳 再 压
缩循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能量转换方式,适宜为出口温度较低的反应堆做能量转换。
关键词:
CO2 ;再压缩循环;参数优化
中图分类号:
TK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31(
2011)
12-1489-06

Pa
rame
ters Opt
imi
zat
ion 
of Super
cri
tic
al
Carbon Di
oxi
de 
Brayton Cy
cle

DUAN  i
Cheng-je,YANG 
Xiao-yong,WANG 
Jie

Ins
tit
ute 
of 
Nuc
lear 
and 
New 
Ene
rgy 
Techno
logy,Ts
inghua 
Uni
ver
siy,Be
t ijng100084,Ch
i ina)

Ab
str
act: By 
wel
l mod
eli
ng 
a s
upe
rcr
it
ica
l c
arbon 
diox
ide 
Bra
yton 
rec
omp
res
sion 
cyc
le,t
he

ffe
cts
 of
 cc
yle 
par
ame
ter
s on 
cyc
lee
 f
fi
cie
nc and
y   the
 in
ter
rel
ati
ons
hi o
p f 
par
ame
ter
s we
res
 tud-

ed.The
 cc
yle 
was 
opt
imi
zed 
and
 the 
high-e
ffi
cie
nc e
y ne
r c
gy onv
ers
ion 
mec
han
ism 
of 
CO2c
ycl

wa
s r
epr
ese
nte
d.The
 re
sul
tss
 how 
tha
t s
upe
rcr
it
ica
l CO2c
ycl
e i
s an 
ef
fec
tiv
e e
ner c
gy onv
ers
ion

yst and
em  i
 ss
 ui
tab
le f
orl
 ow 
core 
out
let
 temper
atur
e r
eac
t o
rs.
Key wo
rds:CO2 ;recompres
sion 
cyc
le;pa r
ame t
ersop
  timiz
ati
on

   第四代核能论坛( GIF)提 出 的 第 四 代 核 能 气循 环 减 小 了 部 件 损 失 及 部 件 体 积,且 二 氧 化


系统 6 种 推 荐 堆 型 中 除 超 临 界 水 堆 外,其 余 堆 碳与氦气 相 比,储 量 丰 富、易 于 获 得 且 价 格 便
型的能 量 转 换 均 可 采 用 布 雷 顿 循 环 (
Bray
ton 宜。本文介绍超 临 界 二 氧 化 碳 再 压 缩 循 环,根
e)1 ,其 中,钠 冷 快 堆 (
SFR)、铅 冷 快 堆
[]
cycl 据热力 学 定 律 建 立 循 环 模 型。 分 析 循 环 中 压
LFR)被推荐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布雷顿循环的
( 比、温 比 等 主 要 参 数 对 循 环 效 率 的 影 响 及 最 佳
工质。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物理性 值的选取,同时对影响回热器的参数进行研究。
质,不 需 很 高 的 循 环 最 高 温 度 即 可 达 到 满 意 的
热效率 [2-4],超临界循环可利用二氧化碳在临界 1  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布雷顿循环
点附近的物 性,减 小 压 缩 功,提 高 回 热 效 率,从 二氧化 碳 超 临 界 循 环 需 采 用 多 个 回 热 器
而提高循环 效 率。 同 时,二 氧 化 碳 循 环 相 比 氦 (若只采用 1 个回热器,由于回热器低压侧流体

收稿日期:
2010-09-15;修回日期:
2010-12-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63 计划资助项目(
90410001); 2003AA511010,
2005AA511010)
作者简介:段承杰(
1984—),男(苗族),贵州凯里人,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1490 原子能科学技术    第45卷

比热较小,换热时高压侧流体温升不够,会导致 其中:Δtmax为高压侧 或 低 压 侧 出 入 口 温 差 最 大
换热器出现夹点),使热量得以更好利用。二氧 h 为 比 焓,
值; J m 为 质 量 流 量,
/kg; kg/s;cp 为
化碳再压缩 循 环 示 意 图 如 图 1所 示,循 环 温 熵 比定压热容,
kJ/(
kg·K)。。
图如图 2 所示。 高温回热器的回热度αhrec表示为:
h3 -h2′ h5 -h5′ (
αhrec = = 2)
h5 -h(p5′ ,
t2′ ) h5 -h(p5′ ,
t2′ )
αhrec与αlrec的 计 算 方 法 差 异 是 由 分 流 引 起
的。其中,回热 器 高 压 侧 的 出 口 温 度 须 分 别 满
足条件t2 +Δ
t≤t6 ≤t5′ 及t2′ +Δ
t′≤t5′ ≤t5 ,
Δt
与Δ′分别为避免 回 热 器 内 传 热 恶 化 而 设 置 的

工程上所允许的最小温差,通常取为8 ℃ 。
整个循环的效率η 可表示为:
x(
h6 -h1) (
η =1- h4 -h3 3)

   式(
3)是从能量损失角度来计算循环效率,
可看出,采用分流 设 计,
Bray
ton 循 环 释 放 到 环
境中 未 被 利 用 的 热 量 减 少,热 源 吸 收 的 热 量 也
减少,因此,循环效率大幅提高。
分流措施可在 CO2 超临界 Br
ayon 循环中

使用是因 CO2 物 性 受 工 作 环 境 下 的 压 力、温 度
影响较大。在无分流回热时有:
cp,hΔ tl,
th =cp,lΔ
下标 h 表 示 回 热 器 高 压 侧,
l 表 示 低 压 侧。 其
中,cp,h >cp,l,因 此,流 量 相 等 的 情 况 下 导 致
th<Δ
Δ tl,即进入堆芯 的 气 体 温 度 较 低,在 相 同
的ε、
τ 下,高 压 侧 流 经 堆 芯 或 换 热 器 的 流 体 需
吸收较多的 热 量,降 低 了 循 环 效 率。 而 分 流 循
环则 是 牺 牲 一 部 分 功 用 于 压 缩 流 体,从 而 使 流
透平出口的二氧化碳流体先进入高温回热器 体回 热 后 温 度 得 到 升 高,相 同 条 件 下 的 循 环 在
进行放热(
5至5 后进入低温回热器(
′), 5′至 6),而 堆芯 或 换 热 器 吸 收 的 热 量 减 少,同 时 预 冷 损 失
后,
一部分流体直接通往高温压缩机被压缩(
6至 的热量降低,增加了循环效率。
另一部分流体先冷却后(
′),
2 6至1)再进入压缩机
压缩(1至 2)。然后,通过低温回热器回热( 2至 3  优化分析
′)到与直接被高温压缩机压缩的流体相同的温
2 由数学 模 型 可 知,超 临 界 CO2 Br
ayon 再

度,混合后一起再流经高温回热器(
2′至 3)、换热 压缩循环的循环效率可表示为:
器(
3至4),
最后流入透平做功(
4至5)。 η =η(
φ,ε,
τ,η,ξ,
ki) (4)
其中:φ 为初始点的工况; η 为压气机和透平的
2  循环数学模型 等熵效率;
ξ 为各部件压 力 损 失;
ki 为 以 下 4 个
定义 Br ay
ton 循环 压 比ε=pmax/pmin、温 比 变量任选其二,即经过预冷器的流量份额 x、低

τ=tmax/
tmin。其中: p 为压力;t 为温度。 温回热器低压侧 出 口 温 度 与 高 压 侧 入 口 (即 回
假设经过预冷器的分流量为 x(
0≤x≤1),低 热器冷端)温度之差 Δ
t、低温回热器回热度αlrec
温回热器的回热度αlrec可表示为: 及高温回热器 回 热 度 αhrec。只 要 确 定 了 以 上 参

x(
h2′ -h2) h5′ -h6 数,并保证回热器不出现传热恶化现象,即可唯
αlrec = ( ) =( ) (
1)
mcp minΔ
tmax mcp minΔ
tmax 一确定超临界 CO2 Br
ayon 循环的效率。

第12期    段承杰等: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参数优化 1491

作为实际气 体 的 循 环,影 响 循 环 效 率 的 参 而最小分流量变化规律却与效率几乎相反。


数较复杂,有的参数并非完全独立,选取有一定 图 3 中左端取到了 1 个极限ε,这是因为回
范围的限制。 为 简 化 讨 论,选 定 二 氧 化 碳 超 临 热器 高 低 压 侧 二 氧 化 碳 的 比 热 差 别 不 太 大,无
界 Brayon 循 环 的 最 高 参 数 分 别 为 压 力
t 需进行分流,不必采用再压缩循环,同时也可看
20 MPa、温 度 650 ℃ 2 ,并 作 为 计 算 初 始 点。
[]
出,此时的循 环 效 率 并 不 高。 右 端 的 极 限ε 是
英国 AGR 反应堆运行证实了 CO2 在 670 ℃ 以 保证该循环仍为超临界循环的压比。
下的安全性。 循 环 其 余 各 节 点 的 压 力、温 度 均 对应于 各 工 况,分 流 量 均 能 取 到 极 小 值。
在临界点参数之上。同时逆流换热器冷端温差 此时 低 温 回 热 器 高 压 侧 流 体 经 回 热 后,已 达 到
越小,换热效 果 越 好,但 实 际 情 况 不 能 相 等,因 满足 限 制 条 件 的 极 限 换 热 温 升,再 减 小 流 量 升
此,本工作给定回热器冷端温差为 8 ℃ 。 高温度,易造 成 低 温 回 热 器 出 现 夹 点。 当 回 热
对于图 2 所示的循环,环境温 度、
ε、τ、低 温 器低压侧流体越接近临界压力时, cp,h 逐渐
cp,l/
回热器冷端温 差 和 压 缩 机 等 熵 效 率 确 定,
t2 、
t6 增大,且增长率越来越大(图 4),而t5′ 的温度越
和t2′ 即 可 确 定。 在 满 足 回 热 器 不 出 现 夹 点 和 接近t2′ 的温度,使得 Δ th 减 小,在 最 佳ε 之
tl/Δ
传热 恶 化 的 情 况 下,当 高 温 回 热 器 低 压 侧 出 口 c ,l Δtl )
后减小速率变慢。 在 d(p · /dε =0 时
温度t5′ 越接近高压侧入口温度t2′ 时,高压侧所 th
cp,h Δ
出现 x 的最小值,此ε 下的循环效率也最高。
cp,lrec,l · Δ
tl ,
交换的热量越多,
t3 越高。而 x=
cp,lrec,h Δ th
cp,lrec,h、
Δth=t2′ -t2 不变,随t5′ 的减小,
cp,lrec,l增
cp,l Δtl
大,
Δtl=t5′ -t6 减 小, 的 增 幅 小 于 的减
cp,h th
Δ
幅。最终 x 减小到 一 极 小 值,此 时 高 温 回 热 器
回热温度最高,从堆芯吸收热量最少,透平做功
份额 增 加 远 大 于 压 缩 机 耗 功 份 额 的 增 加,因 此
τ 下,
在相同 循 环ε、 x 最小时对应的循环效率
是所示 循 环 的 最 佳 循 环 效 率,且 不 同 的ε、
τ对 图 4  压比对比热的影响(
tmin =35 ℃ )
应不同的最小x 和最佳循环效率。 F
ig.
4 Ef
fec
t o
f r
pes
sur
e r
ati

1  压比对最佳循环效率的影响
3. on 
spe
cif
ic 
hea
t r
ato(
i tmin =35 ℃ )
假定循环最低温度 3
5 ℃,随ε 增大,压缩机
进口工况向临界点靠近,使二氧化碳的比热产生 图 5 所示为对应最佳效率时高温回热器及
较大变化。各ε对应的最小分流量及最佳效率如 低温回热器的回热度的变化。随ε 增大,各最佳
图3所示。从图3可看出,随循环 ε的增大,各工 效率循环回热度均增加,但两回热度增大的速率
况下的最佳循环效率先增加到最大值,然后减小。 不同,在最优ε 之前,高温回热器的 回 热 度 曲 线

图 3  压比对最佳循环效率和最小分流量的影响 图 5  压比对最佳循环效率下回热器回热度的影响

ig.
3 Ef
fec
t o
f r
pes
sur
e r
ati
o on 
opt
imum 
cyc
le F
ig.
5 Ef
fec
t o
f r
pes
sur
e r
ati
o on 
recupe
rat
or

ffi
ciency 
and 
min
imum 
bypa
ssf
 low e
ffe
cti
vene
ss 
unde
r op
timum 
cyc
lee
 ff
ici
ency
1492 原子能科学技术    第45卷

斜率较大,之后趋于平缓,而低温回热器回热度
在最优ε 之前增长较缓,之后增幅逐渐变大。
随ε 变化,对应最佳效率下,流体最高回热
温度迅速上升,超 过 最 佳ε 后 趋 于 平 缓(图 6)。
最佳循环效率在某压比处达到最大值的原因
是:在 最 佳 ε 前,回 热 后 流 体 进 入 堆 芯 温 度 升
高,使流体吸收热量减少,同时分流量减小使无
法利 用 的 热 量 比 例 减 少,这 两 处 对 效 率 增 加 的
贡献较分流导致压缩机做功增加所带来的损失
大,效 率 上 升。 超 过 最 佳ε 后,温 度 上 升 缓 慢,
而循 环 最 小 分 流 量 增 大,使 无 法 回 收 利 用 的 热
量比例增大,同时压缩机做功增多,效率下降。

图 6  各压比最佳效率下最高回热温度t3
随压比ε 的变化

ig.
6 Va
ria
tion 
oft3 wi
  th 
pre
ssu
rer
 at
io
unde
r op
timum 
cyc
lee
 ff
ici
ency

2  温比对最佳循环效率的影响
3.
选定ε=2.
45,改 变 低 温 压 气 机 进 口 温 度。
给定压比下,理 想 气 体 的 简 单 回 热 Br
ayon 循

环 通 常 热 效 率 随 最 低 循 环 温 度 的 减 小 而 增 大,
但实 际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的 循 环 却 有 不 同,效 率 存
在最优值。在 某 个 温 度 以 上 时,效 率 随 最 低 循
环温度减小而增大,低于该温度后急速下降(图
7)。分流量 x 的 变 化 与 效 率 的 变 化 恰 好 相 反。 环最低温度后,温度上升缓慢,而循环最小分流
分流量在 35 ℃ 左 右 出 现 变 化 的 原 理 (图 8)类 量增 大 使 无 法 回 收 利 用 的 热 量 比 例 增 大,压 缩
似于 前 文 有 关 压 比 接 近 临 界 点 附 近 的 论 述, 机做功增多(图 10)。因此,循环效率在 x 最小
cp,l · Δ
tl ) 处增长到极大值,然后减小。
d( /dtmin =0 时循环效率最大。
cp,h Δ th 3.
3 Δt 及x 对循环效率及回热度的影响
高温回 热 器 回 热 度 随 循 环 最 低 温 度 的 上 选定ε=2. 45,循环 最 低 温 度 35 ℃ 来 研 究
升,从最 低 值 迅 速 增 加 到 最 大 值,而 后 缓 慢 下 其他参数的 影 响。 如 图 11 所 示,给 定 x,回 热
降,而低温回热器回热度先略有下降,然后逐渐 度、效率均随 Δ
t 的变大而降低,因相同情况下,
升高,且较高温回热器所需的回热度低(图 9)。 回热器温差越大,未被利用的热量多,必然导致
最高回热温度先随循环最低温度的增加而 效率和回热度的降低。
迅速增加,在 x 达 最 小 值 后 减 缓,超 过 最 佳 循 在给定ε 和τ 下,分流量存在 最 小 值,原 因
第12期    段承杰等: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参数优化 1493

3. t 及αhrec对循环参数的影响
4 Δ
根据当今紧 凑 式 换 热 器 技 术 现 状,回 热 度
可达 0.
98,现 保 守 取 αhrec=0.
95。 给 定 高 温 回
热器回热度,随低温 回 热 器 冷 端 温 差 的 增 大,

在很小的范围内逐渐减小(图 13),低 温 回 热 器
的回热度也在减小。x 的减小虽有利于效率的
提高,但回热度的下降使效率最终呈下降趋势,
在给 定 高 温 回 热 器 回 热 度 的 情 况 下,冷 端 温 差
增加 1 ℃ ,约使效率下降 0.
05% 。

图 13 Δ
t变化对循环效率、
αlrec及 x 的影响

ig.
13 Ef
fec
t o
fΔt 
on 
cyc
lee
 ff
icency,αlrecand 
i x

保 证 低 温 回 热 器 冷 端 温 差 不 变 ,随 高 温 回
同前文分析,随分流量的增大,效率降低。同时 热器回热度的增加,
5′点 温 度 必 然 下 降 ,因 此 ,
高温 回 热 器 回 热 度 也 逐 渐 降 低,而 低 温 回 热 器 导 致 低 温 回 热 器 高 温 流 体 换 热 量 降 低 (图
回热度却缓 慢 增 加,这 是 因 为 对 回 热 度 有 α= 14),而 须 达 到 相 同 温 度 ,只 能 减 少 x,同 时 导
致 低 温 回 热 器 回 热 度 降 低 ,但 降 幅 很 小 ,所
q/Q<1,即实际回热量 q 除以理论最大回 热 量
以,
x 减小带来的效率增加远大于低温回热器
Q ,在冷端温度相同情 况 下,低 温 回 热 器 传 热 量
增大,回 热 度 αlrec = ( 回 热 度 降 低 带 来 的 损 失 。 因 此 ,低 温 回 热 器
q)
q+d /( q),低 温 回
Q+d
冷 端 温 度 不 变 的 情 况 下 ,随 高 温 回 热 器 回 热
热器 回 热 度 增 加;而 高 温 回 热 器 冷 端 温 差 变 大
度 的 增 加 ,效 率 增 加 ,且 增 加 速 率 变 大 。 同
x 的增加带来t5′ 的升高),换热量减少,但理论

时 ,回 热 度 只 能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变 化 ,低 于 最 低
最大换热量不 变,回 热 度 αhrec = ( q)
q-d /Q,所
值时不需采用分流设计。
以高温回热度降低。

图 12 x 对效率、回热度的影响
图 14 αhrec对循环效率、
αlrec及 x 的影响

ig.
12 Ef
fec
t o
f x

ig.
14 Ef
fec
t o
fαhrecon 
cyc
lee
 ff
icency,αlrecand 
i x
on 
cyc
lee
 ff
ici
ency 
and 
eff
ect
ivene
ss
1494 原子能科学技术    第45卷

3. t 和αlrec对循环参数的影响
5 Δ 热器回热度为 0.
95、
0.977 时的参数(表 1)。
若给定低温回热 器 的 回 热 度 αlrec=0.
9,随
冷端温差的增大,换热量必然增大,为使回热温 表 1  最佳循环工况下的参数比较

度仍满足循环设计点,只能增大 x,而低温回热 Tab


le1 Compa
  ris
on 
ofd
 if
fer
ent
 pa
rame
ter

器回热度的增大导致高温回热器冷端差的增 und
erop
  t
imum 
ope
rat
ion 
cond
iti
on

大,从而导致高温回热器回热度的下降,因此循 αhrec αlrec x η/%

环效率下降(图 15)。 0.
977  0.
916  0.
647 
3  51.
73

0.
95  0.
923  0.
706 
5  50.
22

4  结论
针对普通 CO2 循环的不足,本文计算并比较
了改进后采用分流的 CO2 透平循环,结论如下。
1)采 用 分 流 式 设 计 的 二 氧 化 碳 Br
ayt
on
循环在较低的循环最高温度下可达较高的循环
效率,与 目 前 广 泛 研 究 的 氦 气 循 环 在 高 温 下 达
到的效率相当。采用分流措施避免夹点温差小
图 15 Δ
t变化对循环效率、
αhrec及 x 的影响 的问题,改善了循环特性。

ig.
15 Ef
fec
t o
fΔt 
on 
cyc
lee
 ff
icency,αhrecand 
i x 2)改 进 后 循 环 的 效 率 取 决 于 φ、
ε、τ、
η、ξ、
ki等参数。研究发现在工程约束条 件 下 循 环 存
若给定低温回热器冷 端 温 差 Δ
t,随 回 热 度 在最佳分流比和最佳循环效率。
的升高,高温流体进口温度上升,而低温流体换 3)CO2 循环的堆 芯 出 口 温 度 较 低,保 证 了
热后 温 度 不 能 变 化,这 使 x 增 加。 同 时,高 温 反应堆的安 全 性,同 时 效 率 不 低 于 He 透 平 循
回热器换热量减小,其冷端温差变大,回热度减 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用做第四代先进核
小,循环效率降低。同样,低温回热器回热度也 能系统的能量转换方式。
在一 定 范 围 变 化,低 于 最 低 值 无 需 采 用 分 流 设
计(图 16)。 参考文献:

1] A 
techno
logy
 roadmap
 fo
r gene
rat
ion Ⅳ nuc
lea

ene
r sy
gy  s
tems[
R].US:DOE,2002.

2] DOSTAL 
V.A 
sup
erc
rit
ica
l c
arbon 
diox
ide
 cc
yle
 fo


ext
 ge
ner
ati
on 
nuc
lea
r r
eac
tos[
r R].MIT,USA:
De
par
tme
nto
 f 
Nuc
lea
r Eng
ine
erng,2004.


3] YANG 
Chen.Nove
l cy
cle
s us
ing 
car
bon 
diox
ide

s wo
rki
ngf
 lu
id[
D].S
to lm:Schoo
ckho l o
f I
n-
dus
tri
al 
Eng
ine
eri
ng 
and  t,2006.
Managemen

4] KATO  Y,NITAWAKI T,MUTO  Y.Medium

empe
rat
ure
 ca
rbon d
iox
ide ga
s t
urb
ine
 re
act
or
图 16 αlrec变化对循环效率、
αhrec及 x 的影响 [
J].Nuc
lea
r Eng
ine
eri
ng 
and 
Des
ign,2004,230

ig.
16 Ef
fec
t o
fαlrecon 
cyc
lee
 ff
icency,αhrecand 
i x (
1-3):195-207.

5] WANG J
ie,GU Yi
hua.Pa
rame
tri
c s
tud
ies on

给定循环最 高 压 力 和 温 度,在 满 足 限 制 条 d
iff
eren
t ga
s t
urb
ine
 cy
cle
s f
ora 
  h
igh
 tempe
ra-

ur ga
e  s-c
ool
edr
 ea
ctr[
o J].Nuc
lea
r Eng
ine
eri
ng
件的情况 下,循 环 达 到 最 佳 效 率 时 的 工 况 为:
and 
Des
ign,2005,235(
16):1 
761-1 
772.
Δt=8 ℃ ,
pmax =20 MPa,tmax =650 ℃ ,
pmin =
7.8 MPa, 36 ℃ ,以及该工况下高温回
tmin=3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