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文/ 戴华刚

清代广州外销画家研究

图1  林呱自画像

    18世纪30年代以降,
在最早对海外开放商贸的广州口岸出 有意思的论题。本文拟对这些画家的生平、身份和画艺水平作
现了一种纪实性绘画,其题材包括了中国人家庭生活、农业生 一详致的考察,
藉此钩沉民间画家——清代外销画创作者的状
产、手工业制作、商业贸易、街头职业、法律刑法、游艺娱乐、 况。
婚嫁殡葬等传统风俗画中常见的内容,品类繁多,通常都以画
一、外销画家社会地位——从名缀“呱”的考察开始
册的装帧形式成系列呈现,
构建出异彩纷呈的清代广州口岸城
市的社会、经济与风俗的全貌。这些绘画为当时来华西方人所     在 18-19 世纪西方人的游记中,不时闪现外销画行业状况
重,远销海外,成为特殊的艺术品种——外销画。那么,绘制 和画家创作活动的记载。如19 世纪的英国旅行者奥斯曼德・泰
这些外销画的画家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这其实是一个极 凡尼(Osmend Tiffany)就记述:
“住在新老中国街的画工是一

12 艺苑   Forum of Arts Forum of Arts    艺苑 13


在外人的记录中亦咸称某‘官’
(Quan,qua,quin)或某秀(Shaw,例如Cumshaw,
Kewshaw 等)
;乾隆以前行商尚多如此称呼,及后则概以‘官’
(qua)称之矣。
”(5)

由此可见,
乾隆时期及以后的广州行商一律被来华活动的西方人称为某某
“qua”

皆从行商的“官”这一名号而来,并非来华西方人对其特别称呼。由于广州行商
如潘启官(Puankhequa)
、沛官(Puiqua)
、浩官(Howqua)
、茂官(Mowqua)等
因捐金获得顶戴花翎,称号末尾皆以“官”自居;外销画家乃散商阶层,未曾获
得顶戴,社会身份低下,不敢于称号末尾带“官”字,为避讳而用“呱”字替代。
黄时鉴认为:
“当时的外销画家都有一个西文拼音的别号,这多半是为了便于洋
人称呼,好做生意。十三行行商往往捐有顶戴,他们的别号通常末带‘官’字。
他们多为福建人,这个‘官’字便有了福建方言‘qua’的读音,洋人称之也习
以为常。画师们未捐顶戴便在书写时以同音的‘呱’字取而代之。
”(6)
此说不失
为一种解释,但外销画家是否以福建方言自称却有待考证。
    这里必须指明的是:以中文
“呱”
字作为名号的后缀并非后人根据英文
“Qua”
的音译而成,而是当时外销画家本人自定并普遍使用的称号,正如上文黄时鉴所
言“以同音的‘呱’字取而代之”
。在香港艺术馆收藏的《林呱自画像》的背后 图4  老人像  庭呱

便题有“此相系啉呱五十二岁时自己照镜写的,咸丰四年写”
(广州方言,意即
此画为林呱 52 岁时照镜自画)的文字(7),而在临摹安格尔《大宫女》的油画作
品的正面左下方分别以中英文题有“林呱”和“Lamqua”两个签名,可以定为林
呱作品之一。前文提到的庭呱画册也分别标有“关廷呱”和“ 呱”两种中文签
名;广东省博物馆2007年入藏的一幅人物肖像油画的正面左中处题有“庭呱”的
中文名字,该画描绘了端坐于檀木靠背椅上的一名中年男子像,鬓发已然斑白而
脸上的神情相当威严,他手持书卷以示其中国文人身份,一名地方乡绅的形象跃
然于布面上。画家的绘制手法相当娴熟,不但对人物形体结构予以明暗塑造,体
积把握得很到位,将人物形象绘得十分庄重、神态活现,且对各种物象质感的表
现自如。此外,19世纪50年代活跃在广州与香港之间的外销画家Youqua(煜呱),
图2  临摹安格尔人体   林呱
其设在香港皇后大道的画室的铭牌上刻着中文“中环怡兴煜呱”,下面刻着
“Youqua Painter, old street,No.34”
“QUEENS ROAD NO.107”
、 英文字样。
(8)

可见,选用“呱”字作为名号后缀并非后人根据英文“qua”的音译,也非个别
图5  英国军人肖像   史贝霖
个为数众多的阶层” ,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在 1847年调查发现
(1)
外销画家的行为,而是当时的“行业的共识” 。但以“呱”字作为名号后缀无
(9)

广州通草纸外销画制造业“雇用画工达两至三千人” ,自哥
(2)
论是否外销画家的共识,
至少这种称谓较为适合这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画工们——
伦比亚来华的唐可・阿尔梅洛所记:
“仅在广州就有六千多名工 一方面迎合西方人对行商的称呼习惯,另一方面在和国人做生意时便于沟通。但
匠从事这种绘画作品的制作”
。 这些无真实姓名、仅以“呱”
(3)
为什么选择“呱”而不是其他同音字(10),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文献可资考证。
称的画家竟然绘制出题材繁多、数量巨大的出口艺术品,堪称     根据外销画家的名号,我们可以得知:这些广州外销画家名不见经传,多为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项奇迹。那么,数量如此巨大的外销画 民间职业画师身份,生活在城市市井的底层,在18 世纪 50年代至整个 19世纪这
工,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生平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段漫长的时期内,他们设画室于广州十三商行区域,为西方人临摹西方画稿或者
    19世纪来华西方人称呼这些外销画家时,
常在其名号后缀 绘制各种题材的画作,卖画为生,如同年画画工、乡村乐手、陶瓷工人般靠手艺
以英文
“qua”
,而外销画家则采纳这种称呼在画作中签署名款, 谋生,隶属于小商品经济环节中的手工艺行业,依赖艺术消费者的金钱支持,而
如 Puqua、Lamqua、Tingua 等,有时也署以中文姓名如“林呱” 最大的主顾就是来华西方人。
或“庭呱”
。关于外销画家名号的英文“qua”与中文“呱”字
二、外销画家的生平情况
的问题,就现有西方文献来看,比较容易解释的是英文“qua”

据 19 世纪 40 年代在广州十三行居住、经商多年的美国商人威     大量的外销画家如同普通的瓷画工、
年画工一样,
他们的名字都难从史籍中
廉・亨特解释:
“西方人常误以为‘官’这一名号是广州行商姓 钩沉。除墙纸画家姓名不详外,绘制茶叶、陶瓷生产过程图的画家名字也未见文
名的一部分,而实际上它是表示礼貌与尊敬的简称,相当于先 献记载,要对他们生平作全面的研究难度较大。18 世纪下半叶只有名为史贝霖
生或者阁下,书面意思就是‘掌权’或者‘控制’
。” 研究广 (4)
(Spolium)
的外销画家留下了踪影,
而直到19世纪中叶也不过极少数的外销画家
图3  庭呱画册封面 州十三行的现代学者梁嘉彬指出:
“至当时豪商富户有以金捐 为时人所知。面对这一情况,美国学者克莱斯曼为难地指出:
“从 1805至 1825年
图6  西方商人肖像   史贝霖
‘秀’者,缘明、清两代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十三行商人 这二十年间,广州外销画家在数量上似乎比19世纪中叶时要少得多。在1820年,

14 艺苑   Forum of Arts Forum of Arts    艺苑 15


在外人的记录中亦咸称某‘官’
(Quan,qua,quin)或某秀(Shaw,例如Cumshaw,
Kewshaw 等)
;乾隆以前行商尚多如此称呼,及后则概以‘官’
(qua)称之矣。
”(5)

由此可见,
乾隆时期及以后的广州行商一律被来华活动的西方人称为某某
“qua”

皆从行商的“官”这一名号而来,并非来华西方人对其特别称呼。由于广州行商
如潘启官(Puankhequa)
、沛官(Puiqua)
、浩官(Howqua)
、茂官(Mowqua)等
因捐金获得顶戴花翎,称号末尾皆以“官”自居;外销画家乃散商阶层,未曾获
得顶戴,社会身份低下,不敢于称号末尾带“官”字,为避讳而用“呱”字替代。
黄时鉴认为:
“当时的外销画家都有一个西文拼音的别号,这多半是为了便于洋
人称呼,好做生意。十三行行商往往捐有顶戴,他们的别号通常末带‘官’字。
他们多为福建人,这个‘官’字便有了福建方言‘qua’的读音,洋人称之也习
以为常。画师们未捐顶戴便在书写时以同音的‘呱’字取而代之。
”(6)
此说不失
为一种解释,但外销画家是否以福建方言自称却有待考证。
    这里必须指明的是:以中文
“呱”
字作为名号的后缀并非后人根据英文
“Qua”
的音译而成,而是当时外销画家本人自定并普遍使用的称号,正如上文黄时鉴所
言“以同音的‘呱’字取而代之”
。在香港艺术馆收藏的《林呱自画像》的背后 图4  老人像  庭呱

便题有“此相系啉呱五十二岁时自己照镜写的,咸丰四年写”
(广州方言,意即
此画为林呱 52 岁时照镜自画)的文字(7),而在临摹安格尔《大宫女》的油画作
品的正面左下方分别以中英文题有“林呱”和“Lamqua”两个签名,可以定为林
呱作品之一。前文提到的庭呱画册也分别标有“关廷呱”和“ 呱”两种中文签
名;广东省博物馆2007年入藏的一幅人物肖像油画的正面左中处题有“庭呱”的
中文名字,该画描绘了端坐于檀木靠背椅上的一名中年男子像,鬓发已然斑白而
脸上的神情相当威严,他手持书卷以示其中国文人身份,一名地方乡绅的形象跃
然于布面上。画家的绘制手法相当娴熟,不但对人物形体结构予以明暗塑造,体
积把握得很到位,将人物形象绘得十分庄重、神态活现,且对各种物象质感的表
现自如。此外,19世纪50年代活跃在广州与香港之间的外销画家Youqua(煜呱),
图2  临摹安格尔人体   林呱
其设在香港皇后大道的画室的铭牌上刻着中文“中环怡兴煜呱”,下面刻着
“Youqua Painter, old street,No.34”

“QUEENS ROAD NO.107” 英文字样。
(8)

可见,选用“呱”字作为名号后缀并非后人根据英文“qua”的音译,也非个别
图5  英国军人肖像   史贝霖
个为数众多的阶层” ,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在 1847年调查发现
(1)
外销画家的行为,而是当时的“行业的共识” 。但以“呱”字作为名号后缀无
(9)

广州通草纸外销画制造业“雇用画工达两至三千人” ,自哥
(2)
论是否外销画家的共识,
至少这种称谓较为适合这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画工们——
伦比亚来华的唐可・阿尔梅洛所记:
“仅在广州就有六千多名工 一方面迎合西方人对行商的称呼习惯,另一方面在和国人做生意时便于沟通。但
。 这些无真实姓名、仅以“呱”
匠从事这种绘画作品的制作” (3)
为什么选择“呱”而不是其他同音字(10),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文献可资考证。
称的画家竟然绘制出题材繁多、数量巨大的出口艺术品,堪称     根据外销画家的名号,我们可以得知:这些广州外销画家名不见经传,多为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项奇迹。那么,数量如此巨大的外销画 民间职业画师身份,生活在城市市井的底层,在18 世纪 50年代至整个 19世纪这
工,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生平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段漫长的时期内,他们设画室于广州十三商行区域,为西方人临摹西方画稿或者
    19世纪来华西方人称呼这些外销画家时,
常在其名号后缀 绘制各种题材的画作,卖画为生,如同年画画工、乡村乐手、陶瓷工人般靠手艺
以英文
“qua”
,而外销画家则采纳这种称呼在画作中签署名款, 谋生,隶属于小商品经济环节中的手工艺行业,依赖艺术消费者的金钱支持,而
如 Puqua、Lamqua、Tingua 等,有时也署以中文姓名如“林呱” 最大的主顾就是来华西方人。
或“庭呱”
。关于外销画家名号的英文“qua”与中文“呱”字
二、外销画家的生平情况
的问题,就现有西方文献来看,比较容易解释的是英文“qua”

据 19 世纪 40 年代在广州十三行居住、经商多年的美国商人威     大量的外销画家如同普通的瓷画工、
年画工一样,
他们的名字都难从史籍中
廉・亨特解释:
“西方人常误以为‘官’这一名号是广州行商姓 钩沉。除墙纸画家姓名不详外,绘制茶叶、陶瓷生产过程图的画家名字也未见文
名的一部分,而实际上它是表示礼貌与尊敬的简称,相当于先 献记载,要对他们生平作全面的研究难度较大。18 世纪下半叶只有名为史贝霖
生或者阁下,书面意思就是‘掌权’或者‘控制’
。” 研究广 (4)
(Spolium)
的外销画家留下了踪影,
而直到19世纪中叶也不过极少数的外销画家
图3  庭呱画册封面 州十三行的现代学者梁嘉彬指出:
“至当时豪商富户有以金捐 为时人所知。面对这一情况,美国学者克莱斯曼为难地指出:
“从 1805至 1825年
图6  西方商人肖像   史贝霖
‘秀’者,缘明、清两代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十三行商人 这二十年间,广州外销画家在数量上似乎比19世纪中叶时要少得多。在1820年,

14 艺苑   Forum of Arts Forum of Arts    艺苑 15


图7  画工作画  蒲呱 图8  唱龙舟  蒲呱 图 9  《中国服装》之卖花 图 10  《中国服装》之剃头匠

图15  孔雀  新呱 图16  花篮  新呱 图17  蝴蝶花卉  佚名

所知的外销画家仅有五名,他们分别是发呱、林呱、同呱、小 了广州外销画家蒲呱和金芬(Camfou)
。随团顾问乔治・斯当东 版。
《中国服装》画册刊有六十幅各行各业的彩色
同呱和福呱。
” (11)
的儿子托马斯・斯当东的手记补充了他们参观这些作坊时的见 点雕画,每幅图下皆署“P u Q u a ,   C a n t o n ,
    广州外销画史上较早的画家有18世纪中后期的史贝霖和蒲 闻,他写道:
“在众多的店铺中,我们参观了一间画室和一家泥 Delin”
,表示这套点雕画皆参考蒲呱的三百六十
呱。有据可证,史贝霖是中国早期油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最 人店。我们在画室观赏了几幅画着船的油画。这些油画或运用 行图而成。但由于文献材料的遗阙,蒲呱的生平
早的油画作品是绘于 1774 年 10 月的肖像,画的是一名英国船 英国手法,或运用中国手法绘制,我们还欣赏了几幅极美的玻 只能暂且存疑。
长 。此外,他另外两幅作品有清晰标记:
(12)
“1786 年 12月 1日, 璃画。
” 18世纪末英国人马森(Mason)曾大批订购外销风俗
(15)
    唯一在地方志文献上留下姓名与简历的画家
史贝霖绘于广州” ,而现存晚期作品是分别绘于1803和1804
(13)
画。他早年在印度马德拉斯服兵役,因身体健康受损,在医生 是关作霖,广东南海人。郑嵘编撰《续修南海县
年的两幅肖像画。上述多幅实物明证了 18 世纪 80 年代,已有 的劝告下到中国南部地区疗养。他选择了广州作为度假地,以 志》记:
为西方人绘制肖像的外销画家史贝霖,
活动年代大约在1774— 英国东印度公司商人费珠富(William Fitzhugh)
、多林文     关作霖,字苍松,南海司竹径乡人。少家贫,
1804 年三十多年时间内,这段期间“恰好是广州商馆繁衍的年 (James Drummond)的客人的身份,在广州居住了一段时间,期 思托业以谋生,又不欲执艺居人下,因附海舶遍
代” 。他不仅从事玻璃画,也参与油画的绘制,其题材囊括
(14)
间购买了蒲呱画室出品的三百六十行图册 ,
十年之后在朋友 (16)
游欧美各国,喜其油相传神,从而学习。学成而
人物肖像、乡村风景、港口风光和行商花园等。 的劝说下才将其交给出版商。
19世纪初在英国伦敦出版了一套 归,设肆羊城,为人写真,栩栩欲活,见者无不
    蒲呱是18世纪末已有声名的外销画家。
英国马嘎尔尼访华 有关 18 世纪末中国街头商贩的图册,题为《中国服装:六十幅 咤叹。时在嘉庆中叶。此技初入中国,西人亦惊
使团的随团画家威廉・亚历山大就不止一次地参观了用欧洲风 附有英、法文说明的版画》
(T h e   C o s t u m e   o f   C h i n a : 以为奇,得未曾有云。
(17)

格来创作半身雕塑像的中国作坊,并遇见蒲呱。据威廉・亚历 Illustrated by Sixty Engravings with Explanations in     这表明画人关作霖出身社会底层,


凭藉从海
山大日记所述,他于 1793 年 12 月 12 日到达广州地区后,接触 English and French)
,由伦敦出版商米勒(Miller)执行出 外修成的西画技巧,回国后在广州设肆为人作画

16 艺苑   Forum of Arts Forum of Arts    艺苑 17


图7  画工作画  蒲呱 图8  唱龙舟  蒲呱 图 9  《中国服装》之卖花 图 10  《中国服装》之剃头匠

图15  孔雀  新呱 图16  花篮  新呱 图17  蝴蝶花卉  佚名

所知的外销画家仅有五名,他们分别是发呱、林呱、同呱、小 了广州外销画家蒲呱和金芬(Camfou)
。随团顾问乔治・斯当东 版。
《中国服装》画册刊有六十幅各行各业的彩色
同呱和福呱。
” (11)
的儿子托马斯・斯当东的手记补充了他们参观这些作坊时的见 点雕画,每幅图下皆署“P u Q u a ,   C a n t o n ,
    广州外销画史上较早的画家有18世纪中后期的史贝霖和蒲 闻,他写道:
“在众多的店铺中,我们参观了一间画室和一家泥 Delin”
,表示这套点雕画皆参考蒲呱的三百六十
呱。有据可证,史贝霖是中国早期油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最 人店。我们在画室观赏了几幅画着船的油画。这些油画或运用 行图而成。但由于文献材料的遗阙,蒲呱的生平
早的油画作品是绘于 1774 年 10 月的肖像,画的是一名英国船 英国手法,或运用中国手法绘制,我们还欣赏了几幅极美的玻 只能暂且存疑。
长 。此外,他另外两幅作品有清晰标记:
(12)
“1786 年 12月 1日, ” 18世纪末英国人马森(Mason)曾大批订购外销风俗
璃画。 (15)
    唯一在地方志文献上留下姓名与简历的画家
史贝霖绘于广州” ,而现存晚期作品是分别绘于1803和1804
(13)
画。他早年在印度马德拉斯服兵役,因身体健康受损,在医生 是关作霖,广东南海人。郑嵘编撰《续修南海县
年的两幅肖像画。上述多幅实物明证了 18 世纪 80 年代,已有 的劝告下到中国南部地区疗养。他选择了广州作为度假地,以 志》记:
为西方人绘制肖像的外销画家史贝霖,
活动年代大约在1774— 英国东印度公司商人费珠富(William Fitzhugh)
、多林文     关作霖,字苍松,南海司竹径乡人。少家贫,
1804 年三十多年时间内,这段期间“恰好是广州商馆繁衍的年 (James Drummond)的客人的身份,在广州居住了一段时间,期 思托业以谋生,又不欲执艺居人下,因附海舶遍
代” 。他不仅从事玻璃画,也参与油画的绘制,其题材囊括
(14)
间购买了蒲呱画室出品的三百六十行图册 ,
十年之后在朋友 (16)
游欧美各国,喜其油相传神,从而学习。学成而
人物肖像、乡村风景、港口风光和行商花园等。 的劝说下才将其交给出版商。
19世纪初在英国伦敦出版了一套 归,设肆羊城,为人写真,栩栩欲活,见者无不
    蒲呱是18世纪末已有声名的外销画家。
英国马嘎尔尼访华 有关 18 世纪末中国街头商贩的图册,题为《中国服装:六十幅 咤叹。时在嘉庆中叶。此技初入中国,西人亦惊
使团的随团画家威廉・亚历山大就不止一次地参观了用欧洲风 附有英、法文说明的版画》
(T h e   C o s t u m e   o f   C h i n a : 以为奇,得未曾有云。
(17)

格来创作半身雕塑像的中国作坊,并遇见蒲呱。据威廉・亚历 Illustrated by Sixty Engravings with Explanations in     这表明画人关作霖出身社会底层,


凭藉从海
山大日记所述,他于 1793 年 12 月 12 日到达广州地区后,接触 English and French)
,由伦敦出版商米勒(Miller)执行出 外修成的西画技巧,回国后在广州设肆为人作画

16 艺苑   Forum of Arts Forum of Arts    艺苑 17


图23  渔妇肖像  钱纳利

    时至19世纪70年代,
广州外销画家有吴俊
和黄达生。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公藏一
套《制丝》水彩画册,在册子最后的扉页上钤
有篆书印章“吴俊画印”
。吴俊活跃于 19 世纪
80 年代,擅长水彩画。广州外销画家中还有活
跃在清末民初被学界所忽略的黄达生,专攻仕
女人物画,广州艺术博物院所藏仕女画像(布

图20  伍呱像  林呱 图21  茂呱像  林呱 图22  西方商人像  林呱


面油画)上面题有“黄达生”的名款,他也画
家庭生活风俗图,如《哺婴图》
(布面油画)

三、外销画家的画艺水平

    这些出身民间市井的广州外销画家,其文
化修养自然不能与同时代的“士人”相提并论,
实际上,并没有太多文献记载这些外销画家们
的情况,更勿论其文化修养。而且当时的西方
营生。 时间“咸丰四年”推算,他出生于 1804 年,活跃年代应该在 1820 — 1860 年, 人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林呱(Lamqua)身上,对
    有西方学者认为,史贝霖的中国名字是关作霖,他们是同一个人。而中国学者则认为史贝霖不仅是关作 即道光至咸丰年间。 其他外销画家关注甚少,因此想对外销画家作
霖,还另有别名为关乔昌,即 Lamqua。当然,也有中国学者认为史贝霖和关作霖并非同一人,如梁光泽就认     1847 年 5 月的《中国丛报》
(Ⅷ版)出现名为“关廷高”的外销画家,他 全面的了解颇具难度。那么,这些以“呱”称
为两者的活动年代跨度很大,把他们归为同一个人“尚为时过早”
。笔者曾查阅广东所藏关氏族谱,并无关作 是 Lamqua 的胞弟,被当时来华西方人称为“廷呱”
。香港艺术馆藏有庭呱画册 的外销画家的绘画技艺水准如何呢?
霖的记录。据开平关氏后人谓,关氏族谱在抗战及“文革”时期已付之一炬,现新编关氏族谱资料实来源于 (共九十九幅水彩画)
,画册封面上写着“关廷呱各欹画什锦”与“粤东省城第     外销画家早期学习西画技术的方式主要来
《续修南海县志》
,无从稽考。希望日后有更为珍贵的族谱史料得以发现。 拾伍间关联昌洋画铺”字样,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藏庭呱画册(共四 自于临摹西方铜版画和油画,缺乏西方画家直
    林呱是道光年间有迹可寻的广州外销画家。在 19 世纪来华的西方人如唐宁、泰凡尼、老尼克、德庇时、 十八幅水粉画)的封底上题着“关联昌德呱承瓣”中文字样,都证实确有庭呱 接指导。威廉・亚历山大就购买了外销画家复
舍尔、唐可・阿尔梅洛的游记中,都有“LamQua”名号的外销画家记载;同时期广州出版的英文报纸如 1835 这名外销画家。 制的英国画家亨利・宾巴利(Henry Bunbury)
年 12 月 8 日的《广州纪事报》
、1835 年 10 月与 1847 年 5 月的《中国丛报》也出现“Lamqua”名号的外销画     广州外销画家群中沿用林呱行号的是关晓村,活跃于 19 世纪 50 年代。现 与安杰列克・赫夫曼(Angelica Kauffmann,
家。
另外,
据传Lamqua的中文名字为关乔昌,
国内外学者皆从此称,
美国学者卡尔・克雷斯曼
(Carl  Crossman) 存英国皇家布莱顿博物馆两幅肖像画,描绘香港名流和兴与其小妾,画作背面 1741—1801年)的油画作品。对这个时期的外
与英国学者克雷格・克鲁拉斯(Craig Clunas)都主张 Guan QiaoChang(关乔昌)一说 。事实上,关乔
(18)
分别用中文写着“同治五年广东林呱关晓村先生画,此相系香港和兴第四妾” 销画,他抱着非常鲜明的态度:
“他们(指外销
昌此名不过是现代某些西方学者把英文拼写“Kwan Kiu Chin”根据广州音翻译成中文的结果,并非出于中 和“同治五年十月广东林呱关晓村先生写香港和兴像” 。他可能是关乔昌的
(19)
画家)只重临摹,使用颜色千篇一律,其作品
文文献,这一英文名号亦难从当时西文文献中寻觅。关于林呱的生卒情况,据林呱 52 岁时《自画像》的落款 儿子或侄子。 只是劳动成果,并没有天才的痕迹。建筑物的

18 艺苑   Forum of Arts Forum of Arts    艺苑 19


图23  渔妇肖像  钱纳利

    时至19世纪70年代,
广州外销画家有吴俊
和黄达生。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公藏一
套《制丝》水彩画册,在册子最后的扉页上钤
有篆书印章“吴俊画印”
。吴俊活跃于 19 世纪
80 年代,擅长水彩画。广州外销画家中还有活
跃在清末民初被学界所忽略的黄达生,专攻仕
女人物画,广州艺术博物院所藏仕女画像(布

图20  伍呱像  林呱 图21  茂呱像  林呱 图22  西方商人像  林呱


面油画)上面题有“黄达生”的名款,他也画
家庭生活风俗图,如《哺婴图》
(布面油画)

三、外销画家的画艺水平

    这些出身民间市井的广州外销画家,其文
化修养自然不能与同时代的“士人”相提并论,
实际上,并没有太多文献记载这些外销画家们
的情况,更勿论其文化修养。而且当时的西方
营生。 时间“咸丰四年”推算,他出生于 1804 年,活跃年代应该在 1820 — 1860 年, 人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林呱(Lamqua)身上,对
    有西方学者认为,史贝霖的中国名字是关作霖,他们是同一个人。而中国学者则认为史贝霖不仅是关作 即道光至咸丰年间。 其他外销画家关注甚少,因此想对外销画家作
霖,还另有别名为关乔昌,即 Lamqua。当然,也有中国学者认为史贝霖和关作霖并非同一人,如梁光泽就认     1847 年 5 月的《中国丛报》
(Ⅷ版)出现名为“关廷高”的外销画家,他 全面的了解颇具难度。那么,这些以“呱”称
为两者的活动年代跨度很大,把他们归为同一个人“尚为时过早”
。笔者曾查阅广东所藏关氏族谱,并无关作 是 Lamqua 的胞弟,被当时来华西方人称为“廷呱”
。香港艺术馆藏有庭呱画册 的外销画家的绘画技艺水准如何呢?
霖的记录。据开平关氏后人谓,关氏族谱在抗战及“文革”时期已付之一炬,现新编关氏族谱资料实来源于 (共九十九幅水彩画)
,画册封面上写着“关廷呱各欹画什锦”与“粤东省城第     外销画家早期学习西画技术的方式主要来
《续修南海县志》
,无从稽考。希望日后有更为珍贵的族谱史料得以发现。 拾伍间关联昌洋画铺”字样,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藏庭呱画册(共四 自于临摹西方铜版画和油画,缺乏西方画家直
    林呱是道光年间有迹可寻的广州外销画家。在 19 世纪来华的西方人如唐宁、泰凡尼、老尼克、德庇时、 十八幅水粉画)的封底上题着“关联昌德呱承瓣”中文字样,都证实确有庭呱 接指导。威廉・亚历山大就购买了外销画家复
舍尔、唐可・阿尔梅洛的游记中,都有“LamQua”名号的外销画家记载;同时期广州出版的英文报纸如 1835 这名外销画家。 制的英国画家亨利・宾巴利(Henry Bunbury)
年 12 月 8 日的《广州纪事报》
、1835 年 10 月与 1847 年 5 月的《中国丛报》也出现“Lamqua”名号的外销画     广州外销画家群中沿用林呱行号的是关晓村,活跃于 19 世纪 50 年代。现 与安杰列克・赫夫曼(Angelica Kauffmann,
家。
另外,
据传Lamqua的中文名字为关乔昌,
国内外学者皆从此称,
美国学者卡尔・克雷斯曼
(Carl  Crossman) 存英国皇家布莱顿博物馆两幅肖像画,描绘香港名流和兴与其小妾,画作背面 1741—1801年)的油画作品。对这个时期的外
与英国学者克雷格・克鲁拉斯(Craig Clunas)都主张 Guan QiaoChang(关乔昌)一说 。事实上,关乔
(18)
分别用中文写着“同治五年广东林呱关晓村先生画,此相系香港和兴第四妾” 销画,他抱着非常鲜明的态度:
“他们(指外销
昌此名不过是现代某些西方学者把英文拼写“Kwan Kiu Chin”根据广州音翻译成中文的结果,并非出于中 和“同治五年十月广东林呱关晓村先生写香港和兴像” 。他可能是关乔昌的
(19)
画家)只重临摹,使用颜色千篇一律,其作品
文文献,这一英文名号亦难从当时西文文献中寻觅。关于林呱的生卒情况,据林呱 52 岁时《自画像》的落款 儿子或侄子。 只是劳动成果,并没有天才的痕迹。建筑物的

18 艺苑   Forum of Arts Forum of Arts    艺苑 19


线条用界尺画成,
工序有如机械模式,
没有透视线与显示线,
临 一位优秀的画家。他以欧洲风格绘制肖像,他的画作颜色运用 位和画艺水平决定外销画的艺术水准,
更决定了外销画所承载 家。这些绘制西画的外销画家比留学美国的李铁夫、曾被认为
水的建筑物在水面上没有倒影。
”(20)
这个意见表达出了一位西 相当出色,捕捉逼真的能力无与伦比。
”(25)
他自称为“熟练的 的历史文化含量。 最早传入西画至中国的李叔同,都要提前半个多世纪,所以发
方专业画家眼中的广州外销画的艺术特征。 肖像画家”
。的确,林呱的多幅油画作品如《行商伍呱像》
、《西     对于外销画家与外销画的关系,
我们必须看到——外销画 掘他们对于研究中国早期西画史有着重大意义。
    随团成员约翰・巴洛(John Barrow)也持有类似的看法: 洋行商像》等,直追钱纳利的技艺水准,几可乱真,其风俗画 家是出自市井的民间职业画工,
关于他们的基本情况有以下几     3、外销画家的文化水准止于民间画工层次,他们的中、西
“至于那些常常带回欧洲的美丽的花鸟鱼虫画,
为广州画家的作 作如《广州应元街通衢》
、《江边古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林 个问题值得注意: 画技艺限制了外销画的艺术品位。了解外销画家的生平、社会
品。那里惯于仿制印刷或手绘图片,不是用于瓷器上,就是作 呱胞弟庭呱的西画水准亦有相当的造诣,
尤其擅长水彩画和线     1、
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外销画家最早出现的时期,
他们之间 地位及画艺等情况,
有助于界定外销画的艺术水准及文化价值。
为商品出售。
他们习得了比国内同行要高的品味。
…… 我们发 描画,注重线条的装饰趣味。这正如英国学者 J.Dyer ball所 的关系怎么样。这些都必须从史籍中细心挖掘,中文史料也许     4、
外销画家是居于社会底层的民众之一,
他们依赖艺术市
现他们确实是一丝不苟的复制家,不仅画出一朵花的花瓣、雄 言:
“在华南地区,
描绘中国人生活情景的英国画家钱纳利于19 记载缺失甚多,要加大对西文文献钩沉的力度,要从当时西方 场谋生,其绘画以市场趋势为导向。考察他们对于研究同类民
蕊、雌蕊的准确数目,也画出叶片的数目,在画中如数呈现。他 世纪上半期给广州和澳门的外销画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那 人关于中国的游记、著述和报道中追寻,亦要对各类外销画分 间职业画师有启迪之效,也对民俗人类学有一定指导意义。进
们模拟自然界艳丽色彩的本领也是无人能及的。
…… 欧洲彩色 些模仿西方肖像画的作品基本上采用了钱纳利画作的表达方式, 门别类加以整理研究。 一步挖掘清代广州外销画家情况的工作有待日后研究者的群策
印刷画送到广州,被他们复制得相当逼真。
”同时他也指出:
“所 其绘画风格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 (26)
当然,细观林呱、庭呱等     2、除了上述外销画家外,还能否发掘更多未知的外销画 群力。
有的缺陷和污点,不管是原本就有还是无意造成的,他们都照 一批钱纳利追随者的画作,
仍然可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
画不误。作为纯粹的模仿者,他们对这类模板的艺术感染力浑 差距,譬如在人物形体、明暗光影和透视法则等方面显得生硬
然不觉。同一个画匠,今天可以雇来摹绘美丽的欧洲画片,明 刻板,而且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法,仍未达到正宗西画
天也许就去画荒谬无比的中国画了。
”(21)
 
这些18世纪末来华的 艺术的标准要求。
注释:
英国使团成员的观点都表明了18世纪末的外销画家以临摹复制     19世纪来华西方人若游览广州城,
一定会去参观位于十三 (1)  Osmond Tiffany, The Canton Chinese, Boston& Combridge: (19)  Patrick Conner,  The China Trade:1600-1860, Brighton:
为能事,
缺乏西方画家专业的指导却绘制出与原作相当肖似的 行商馆区内的外销画室。
他们留下了大量关于林呱与英国来华      James Munroe and Company, 1849,p.83.       Royal Pavtrick,  Art Gallery & Museum, 1986. p.57.
图画,连西方人都惊叹不已、爱不释手,购买了大批外销画产 画家钱纳利之间的行业竞争的记载。
老尼克的游记便载述此两 (2)  S. W. Williams, The Middle Kingdom, NewYork: John Wiley, (20)  引自陈继春“威廉・亚历山大的中国之旅”// 陈继春 .濠江画
     1861, p.175.       人掇录[M]. 澳门:澳门基金会,1998:51.
品回国馈赠亲友。
新呱和煜呱是花鸟和植物水彩画的代表画家, 人既保持着亲密关系,
同时又一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他说,

(3)  参见[哥伦比亚]唐可・阿尔梅洛.穿过鸦片的硝烟[M].北京:图 (21)  John Barrow. Travels in China. London: printed by A.
活跃于1830—1870年间,他们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基础上,融 纳利骂林呱是个拙劣的二流画家、
所有的成就只是窃取他的某      书馆出版社,2006:238.       Strahan,1804,p.326—327.
入西画的写实技巧,创作出精美而具欣赏价值的植物画。 些模式和手法,而林呱则说他是钱纳利偏爱的弟子兼助手,他 (4)  英文版见William Hunter.The Fan-Kwae at Canton before (22)  Patrick Conner. George Chinnery 1774-1852.
    外销画家有着良好的国画功底,
早期很可能是广彩瓷器画 们的这些言论都只是出于商业竞争的目的。
老尼克赞成钱纳利      treaty days, 1825-1844. London,1882,p.34;中文版参见[美]       Woodbridge, Suffolk: England Antique Collectors’ Club,
     威廉・亨特 . 广州“番鬼”录[M]. 冯树铁,译 . 广州:广东人民       1993, p.89.
工。以成作于1730年的一套五十幅的瓷器烧造图(瑞典隆德大 的艺术才华远高于林呱,
但亦承认钱纳利的收费亦远高于林呱,
     出版社,1993:25 —26. (23)  在舍尔《中国和中国人》中、泰凡尼《中国广州》 、唐宁《番鬼
学藏)观之,传统青绿山水的画法痕迹十分明显,在此基础上 高昂价格使更多不识货的买家只光顾收费低廉的林呱画室,
于 (5)  参见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M].45.       在中国——1836-1837年》 中皆誉林呱为中国的“托马斯・劳伦
掺入西画的造型法则和赋色方式。直到 18 世纪 50 年代,外销 是两人积怨日深(27)。
这两人的争执表明广州本土外销画家与西 (6)  参见黄时鉴、 沙进编著.十九世纪中国市井风情——三百六十行       斯” 。托马斯・劳伦斯(1769 —1830)是英国著名肖像画家,擅
画家才逐渐熟练掌握西画技法,且一专多能,在玻璃画、油画、 方来华画家之间有一定的交往,且相当密切,外销画家必定曾      [M].导言,6.       长欧洲古典的华丽样式而在当时英国肖像画家中占有很高的地
(7)  参见《晚清中国外销画》的“林呱自画像”彩图,香港艺术馆、       位,据说钱纳利曾师从于他,为他优秀学生之一。
水彩画等画种方面几乎样样精通,所绘题材更囊括港口船舶、 向钱纳利学习过西画技术。
     香港市政局主办,1982年版。 (24)  Carl L.Crossman. 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 Trade.
地域风光、行商肖像、市井百态、农耕丝织、民间习俗、花鸟     从上述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外销画家积极学习西画技术并 (8)  图版见Carl.L Crossman. 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       1991, p.89.
鱼虫等。他们不拘于一家一法的束缚制约,能采众长、又因时 非通过传统方式心口相传,
而是凭借临摹复制西方版画和来华      Trade. Woodbridge,  Suffolk:England Antique Collectors’ (25)  Osmend Tiffany. The Canton Chinese.1849,  p.85.
而变,根据市场的趋势主动调整画法。 西方画家的作品来获取经验,其中有的远涉海外学艺,有的在      Club Ltd,  1991,p.201. (26)  J.Dyer ball.Things Chinese[M]. London: Kelly & Walsh,
(9)  参见江滢河.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893,  p.42.
    19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来华传授 广州画室内屈为学徒,
向西方画家讨教。
外销画家的画艺水平,
     131. (27)  参见[法]老尼克.开放的中华[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
英国水彩画技法,外销画工的绘画技术方得以提高,开始有能 不过是民间画匠的“手作”技艺,无论如何复制西方铜版画,他 (10) 参见江滢河.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6-47.
力制作接近西画水平的油画、水彩画。19世纪来华的西方艺术 们仍不能割舍早年修习的中国传统绘画技术,
这从19世纪下半      132. (28)  转引自Craig Clunas. Chinese Export Watercolours.1984, p.96.
家中对广州外销画家影响最深的就是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 叶的外销画家吴俊和黄达生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11) Carl L.Crossman. 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 Trade.
      Woodbridge, Suffolk:England Antique Collectors’
 Club Ltd, 参考文献:
(George Chinnery,1774—1852年)
。钱纳利就学于英国皇家
四、结   语      1991, p.54. [1] (清)郑 修,桂坫纂《续修南海县志》 [M]. 台湾:台湾成文出版
艺术学院,
师拜英国华丽样式画派名家托马斯・劳伦斯门下。
他 (12) 同注(4) ,p.35.      社据宣统二年刊本影印版, 1961.
于 1825 年登陆澳门,从此踏上了长达 27 年的澳门之旅,期间,     外销画家苦心学艺、绘制大量画作,主要与当时庞大的西 (13) 同注(4) ,p.36. [2] (清)梁廷楠《粤海关志》 [M]. 台湾: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1961.
他对广州作了一次短暂的拜访,
绘下了难以胜计的广州风情速 方市场密切相关——西方主顾大批纷沓而至的订单是外销画家 (14) 参见梁光泽.晚清岭南油画一——有关最早的架上油画家史贝 [3] 屈大均《广东新语》 (全二册) [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霖—关作霖—林呱的探讨[J]. 岭南文史,1995(1). [4] (美) W・C・亨特《广州番鬼录》 [M]. 冯树铁译,广州:广东人
写画作。
作为英国职业画家的钱纳利,
来华居住时间长达27年, 生活的基本保障。正如西人朗敦于 1843 年所称:
“中国美术正
(15) 引自陈继春“威廉・亚历山大的中国之旅”//陈继春.濠江画人      民出版社,1992.
长居澳门依靠作画、卖画营生,其身份为民间职业画师。难能 毫无疑问地远离受西方基督教启蒙国家的优秀艺术。
……在为      掇录[M]. 澳门:澳门基金会,1998:51. [5] W・C・亨特《旧中国杂记》 [M]. 沈正邦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
可贵的是,
钱纳利的来华为中国油画和水彩画的发展带来广泛 西方人绘制的画作中,外销画家竭力地运用光影,只为迎合雇 (16) Craig Clunas.Chinese Export Watercolour. 1984, p.33.      社,1992.
的影响,
在推广以外景写生的西画创作模式的同时也培养了诸 主们的想法。
”(28)
这表明外销画家的创作取向只为迎合西方雇 (17)《续修南海县志》 (宣统庚戍年本)卷二十一“列传” “关作霖” [6]  梁 光泽《晚清岭南油画(一)——有关最早架上油画家史贝霖、
     条,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1961.      关作霖、林呱的探讨》 [J].《岭南文史》1995(1) :53 —56.
如林呱、庭呱等一批颇有水平的广州外销画家 。林呱给当时
(22)
主的观念,
他们运用正面的、
侧面的透视法则绘制英国样式、

(18) Carl L. Crossman.1991,p.73 .& Craig Clunas. Art in China. [7] 梁 光泽《清代中叶的肖像油画家史贝霖—中国油画史溯源之一》 [J].
来华西方人的印象最深,被誉为中国的“托马斯・劳伦斯” (23)
国样式或荷兰样式的作品,
都是根据西方顾客的要求与审美口      NewYork: Oxford,  1997,p.198.     《岭南文史》1998(3):43 —46.
和“南中国的米莱或奥勒” ,他的绘画得到来华西方人的极
(24)
味而定,
并非画家自身文化理念和艺术创造的主动发挥,
固然,
力赞扬。泰凡尼就描述他为“广州画家王子,享誉全中国,是 这和外销画家为民间画工的社会身份有关。
外销画家的社会地

20 艺苑   Forum of Arts Forum of Arts    艺苑 21


线条用界尺画成,
工序有如机械模式,
没有透视线与显示线,
临 一位优秀的画家。他以欧洲风格绘制肖像,他的画作颜色运用 位和画艺水平决定外销画的艺术水准,
更决定了外销画所承载 家。这些绘制西画的外销画家比留学美国的李铁夫、曾被认为
水的建筑物在水面上没有倒影。
”(20)
这个意见表达出了一位西 相当出色,捕捉逼真的能力无与伦比。
”(25)
他自称为“熟练的 的历史文化含量。 最早传入西画至中国的李叔同,都要提前半个多世纪,所以发
方专业画家眼中的广州外销画的艺术特征。 肖像画家”
。的确,林呱的多幅油画作品如《行商伍呱像》
、《西     对于外销画家与外销画的关系,
我们必须看到——外销画 掘他们对于研究中国早期西画史有着重大意义。
    随团成员约翰・巴洛(John Barrow)也持有类似的看法: 洋行商像》等,直追钱纳利的技艺水准,几可乱真,其风俗画 家是出自市井的民间职业画工,
关于他们的基本情况有以下几     3、外销画家的文化水准止于民间画工层次,他们的中、西
“至于那些常常带回欧洲的美丽的花鸟鱼虫画,
为广州画家的作 作如《广州应元街通衢》
、《江边古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林 个问题值得注意: 画技艺限制了外销画的艺术品位。了解外销画家的生平、社会
品。那里惯于仿制印刷或手绘图片,不是用于瓷器上,就是作 呱胞弟庭呱的西画水准亦有相当的造诣,
尤其擅长水彩画和线     1、
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外销画家最早出现的时期,
他们之间 地位及画艺等情况,
有助于界定外销画的艺术水准及文化价值。
为商品出售。
他们习得了比国内同行要高的品味。
…… 我们发 描画,注重线条的装饰趣味。这正如英国学者 J.Dyer ball所 的关系怎么样。这些都必须从史籍中细心挖掘,中文史料也许     4、
外销画家是居于社会底层的民众之一,
他们依赖艺术市
现他们确实是一丝不苟的复制家,不仅画出一朵花的花瓣、雄 言:
“在华南地区,
描绘中国人生活情景的英国画家钱纳利于19 记载缺失甚多,要加大对西文文献钩沉的力度,要从当时西方 场谋生,其绘画以市场趋势为导向。考察他们对于研究同类民
蕊、雌蕊的准确数目,也画出叶片的数目,在画中如数呈现。他 世纪上半期给广州和澳门的外销画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那 人关于中国的游记、著述和报道中追寻,亦要对各类外销画分 间职业画师有启迪之效,也对民俗人类学有一定指导意义。进
们模拟自然界艳丽色彩的本领也是无人能及的。
…… 欧洲彩色 些模仿西方肖像画的作品基本上采用了钱纳利画作的表达方式, 门别类加以整理研究。 一步挖掘清代广州外销画家情况的工作有待日后研究者的群策
印刷画送到广州,被他们复制得相当逼真。
”同时他也指出:
“所 其绘画风格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 (26)
当然,细观林呱、庭呱等     2、除了上述外销画家外,还能否发掘更多未知的外销画 群力。
有的缺陷和污点,不管是原本就有还是无意造成的,他们都照 一批钱纳利追随者的画作,
仍然可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
画不误。作为纯粹的模仿者,他们对这类模板的艺术感染力浑 差距,譬如在人物形体、明暗光影和透视法则等方面显得生硬
然不觉。同一个画匠,今天可以雇来摹绘美丽的欧洲画片,明 刻板,而且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法,仍未达到正宗西画
天也许就去画荒谬无比的中国画了。
”(21)
 
这些18世纪末来华的 艺术的标准要求。
注释:
英国使团成员的观点都表明了18世纪末的外销画家以临摹复制     19世纪来华西方人若游览广州城,
一定会去参观位于十三 (1)  Osmond Tiffany, The Canton Chinese, Boston& Combridge: (19)  Patrick Conner,  The China Trade:1600-1860, Brighton:
为能事,
缺乏西方画家专业的指导却绘制出与原作相当肖似的 行商馆区内的外销画室。
他们留下了大量关于林呱与英国来华      James Munroe and Company, 1849,p.83.       Royal Pavtrick,  Art Gallery & Museum, 1986. p.57.
图画,连西方人都惊叹不已、爱不释手,购买了大批外销画产 画家钱纳利之间的行业竞争的记载。
老尼克的游记便载述此两 (2)  S. W. Williams, The Middle Kingdom, NewYork: John Wiley, (20)  引自陈继春“威廉・亚历山大的中国之旅”// 陈继春 .濠江画
     1861, p.175.       人掇录[M]. 澳门:澳门基金会,1998:51.
品回国馈赠亲友。
新呱和煜呱是花鸟和植物水彩画的代表画家, 人既保持着亲密关系,
同时又一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他说,

(3)  参见[哥伦比亚]唐可・阿尔梅洛.穿过鸦片的硝烟[M].北京:图 (21)  John Barrow. Travels in China. London: printed by A.
活跃于1830—1870年间,他们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基础上,融 纳利骂林呱是个拙劣的二流画家、
所有的成就只是窃取他的某      书馆出版社,2006:238.       Strahan,1804,p.326—327.
入西画的写实技巧,创作出精美而具欣赏价值的植物画。 些模式和手法,而林呱则说他是钱纳利偏爱的弟子兼助手,他 (4)  英文版见William Hunter.The Fan-Kwae at Canton before (22)  Patrick Conner. George Chinnery 1774-1852.
    外销画家有着良好的国画功底,
早期很可能是广彩瓷器画 们的这些言论都只是出于商业竞争的目的。
老尼克赞成钱纳利      treaty days, 1825-1844. London,1882,p.34;中文版参见[美]       Woodbridge, Suffolk: England Antique Collectors’ Club,
     威廉・亨特 . 广州“番鬼”录[M]. 冯树铁,译 . 广州:广东人民       1993, p.89.
工。以成作于1730年的一套五十幅的瓷器烧造图(瑞典隆德大 的艺术才华远高于林呱,
但亦承认钱纳利的收费亦远高于林呱,
     出版社,1993:25 —26. (23)  在舍尔《中国和中国人》中、泰凡尼《中国广州》 、唐宁《番鬼
学藏)观之,传统青绿山水的画法痕迹十分明显,在此基础上 高昂价格使更多不识货的买家只光顾收费低廉的林呱画室,
于 (5)  参见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M].45.       在中国——1836-1837年》 中皆誉林呱为中国的“托马斯・劳伦
掺入西画的造型法则和赋色方式。直到 18 世纪 50 年代,外销 是两人积怨日深(27)。
这两人的争执表明广州本土外销画家与西 (6)  参见黄时鉴、 沙进编著.十九世纪中国市井风情——三百六十行       斯” 。托马斯・劳伦斯(1769 —1830)是英国著名肖像画家,擅
画家才逐渐熟练掌握西画技法,且一专多能,在玻璃画、油画、 方来华画家之间有一定的交往,且相当密切,外销画家必定曾      [M].导言,6.       长欧洲古典的华丽样式而在当时英国肖像画家中占有很高的地
(7)  参见《晚清中国外销画》的“林呱自画像”彩图,香港艺术馆、       位,据说钱纳利曾师从于他,为他优秀学生之一。
水彩画等画种方面几乎样样精通,所绘题材更囊括港口船舶、 向钱纳利学习过西画技术。
     香港市政局主办,1982年版。 (24)  Carl L.Crossman. 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 Trade.
地域风光、行商肖像、市井百态、农耕丝织、民间习俗、花鸟     从上述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外销画家积极学习西画技术并 (8)  图版见Carl.L Crossman. 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       1991, p.89.
鱼虫等。他们不拘于一家一法的束缚制约,能采众长、又因时 非通过传统方式心口相传,
而是凭借临摹复制西方版画和来华      Trade. Woodbridge,  Suffolk:England Antique Collectors’ (25)  Osmend Tiffany. The Canton Chinese.1849,  p.85.
而变,根据市场的趋势主动调整画法。 西方画家的作品来获取经验,其中有的远涉海外学艺,有的在      Club Ltd,  1991,p.201. (26)  J.Dyer ball.Things Chinese[M]. London: Kelly & Walsh,
(9)  参见江滢河.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893,  p.42.
    19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来华传授 广州画室内屈为学徒,
向西方画家讨教。
外销画家的画艺水平,
     131. (27)  参见[法]老尼克.开放的中华[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
英国水彩画技法,外销画工的绘画技术方得以提高,开始有能 不过是民间画匠的“手作”技艺,无论如何复制西方铜版画,他 (10) 参见江滢河.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6-47.
力制作接近西画水平的油画、水彩画。19世纪来华的西方艺术 们仍不能割舍早年修习的中国传统绘画技术,
这从19世纪下半      132. (28)  转引自Craig Clunas. Chinese Export Watercolours.1984, p.96.
家中对广州外销画家影响最深的就是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 叶的外销画家吴俊和黄达生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11) Carl L.Crossman. 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 Trade.
      Woodbridge, Suffolk:England Antique Collectors’
 Club Ltd, 参考文献:
(George Chinnery,1774—1852年)
。钱纳利就学于英国皇家
四、结   语      1991, p.54. [1] (清)郑 修,桂坫纂《续修南海县志》 [M]. 台湾:台湾成文出版
艺术学院,
师拜英国华丽样式画派名家托马斯・劳伦斯门下。
他 (12) 同注(4) ,p.35.      社据宣统二年刊本影印版, 1961.
于 1825 年登陆澳门,从此踏上了长达 27 年的澳门之旅,期间,     外销画家苦心学艺、绘制大量画作,主要与当时庞大的西 (13) 同注(4) ,p.36. [2] (清)梁廷楠《粤海关志》 [M]. 台湾: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1961.
他对广州作了一次短暂的拜访,
绘下了难以胜计的广州风情速 方市场密切相关——西方主顾大批纷沓而至的订单是外销画家 (14) 参见梁光泽.晚清岭南油画一——有关最早的架上油画家史贝 [3] 屈大均《广东新语》 (全二册) [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霖—关作霖—林呱的探讨[J]. 岭南文史,1995(1). [4] (美) W・C・亨特《广州番鬼录》 [M]. 冯树铁译,广州:广东人
写画作。
作为英国职业画家的钱纳利,
来华居住时间长达27年, 生活的基本保障。正如西人朗敦于 1843 年所称:
“中国美术正
(15) 引自陈继春“威廉・亚历山大的中国之旅”//陈继春.濠江画人      民出版社,1992.
长居澳门依靠作画、卖画营生,其身份为民间职业画师。难能 毫无疑问地远离受西方基督教启蒙国家的优秀艺术。
……在为      掇录[M]. 澳门:澳门基金会,1998:51. [5] W・C・亨特《旧中国杂记》 [M]. 沈正邦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
可贵的是,
钱纳利的来华为中国油画和水彩画的发展带来广泛 西方人绘制的画作中,外销画家竭力地运用光影,只为迎合雇 (16) Craig Clunas.Chinese Export Watercolour. 1984, p.33.      社,1992.
的影响,
在推广以外景写生的西画创作模式的同时也培养了诸 主们的想法。
”(28)
这表明外销画家的创作取向只为迎合西方雇 (17)《续修南海县志》 (宣统庚戍年本)卷二十一“列传” “关作霖” [6]  梁 光泽《晚清岭南油画(一)——有关最早架上油画家史贝霖、
     条,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1961.      关作霖、林呱的探讨》 [J].《岭南文史》1995(1) :53 —56.
如林呱、庭呱等一批颇有水平的广州外销画家 。林呱给当时
(22)
主的观念,
他们运用正面的、
侧面的透视法则绘制英国样式、

(18) Carl L. Crossman.1991,p.73 .& Craig Clunas. Art in China. [7] 梁 光泽《清代中叶的肖像油画家史贝霖—中国油画史溯源之一》 [J].
来华西方人的印象最深,被誉为中国的“托马斯・劳伦斯” (23)
国样式或荷兰样式的作品,
都是根据西方顾客的要求与审美口      NewYork: Oxford,  1997,p.198.     《岭南文史》1998(3):43 —46.
和“南中国的米莱或奥勒” ,他的绘画得到来华西方人的极
(24)
味而定,
并非画家自身文化理念和艺术创造的主动发挥,
固然,
力赞扬。泰凡尼就描述他为“广州画家王子,享誉全中国,是 这和外销画家为民间画工的社会身份有关。
外销画家的社会地

20 艺苑   Forum of Arts Forum of Arts    艺苑 2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