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如何阅读一本书》拆书版

作者:有书共读

阅读的艺术和目的,以及你所在的阅读层次?

让我们带着以下三个问题正式开始共读:
1、你的阅读水平是否还停留在六年级的水平?
2、我们还需要阅读吗?
3、大家正在以何种方式实现自我成长?

拆书要点

很多人的阅读水平还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水平,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大部分可以轻松阅读小说,
但是如果要阅读结构严谨的著作,他就觉得兴趣索然或者根本读不进去了。就此对照一下,你
还在六年级的水平吗?

据说:有太多的人60岁就死了,80岁才埋。有一种毁灭自己的方式叫做“不成长”!你在以何种方
式自我成长?

一、读书还重要吗?

作者本书第一章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放在当下更是值得我们深思,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
各类电台,取代了以往由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读书看起来不是那么必要了。顺之而来的另
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新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世界的了解?

然而为了”理解”(understand)一件事情,并不需要“知道”(know)和这件事情相关的所有
事情。太多的事情和太少的事情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

对照当下,作者还有一个震耳发聩的观点,不妨直接引用如下:
我们所提到的这些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虽然只是表象)。如
何将知识分子的态度和观点包装起来,是当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跃的事业之一—目的都
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和努力,很容易整理出“自己”的思绪。

结合当下,不用我来点名举例,大家也一定能够发现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状,不由惊叹本书作
者在几十年前就有这样的真知灼见。

有书受作者这个观点很多启发,我们不能代替大家把书读完,而只能引导和带动大家开始阅读,
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环境。真正获得知识和提升,一定是经过自己的
思考和淬炼。各位书友,请一定要结合有书的领读拆书包参与共读哦。

二、阅读的艺术
作者把阅读的艺术和棒球赛中的捕手接球作了一个浅显的类比。捕手的艺术就是能接住任何球
的技巧——快速球、曲线球、变化球、慢速球等,同样的,阅读的艺术也在尽可能掌握住每一
种讯息的技巧。

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就类似投手和捕手的关系,作者如果是一位知道如何“控球”的投手,能够
精准传递自己的思想,他传达的思想就更容易被读者所“接住”。

作为不同的读者来说,面对相同的图书,读得好坏的区别就在于谁读得更主动,以及是否掌握
更好的阅读技巧。

简要总结,阅读的艺术即在没有任何的外力,仅凭这头脑的运作,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
程。凭着自己的心智努力阅读,从只有粗浅了解到深入理解,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

三、阅读的目的

本书强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了获得资讯而读,或是为了求得理解
而读。这两种目的的阅读之间的界限通常是很模糊的,具体可以分成如下两种:

第一种是当我们自己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东西时,凭借我们的阅读技巧和聪明才智,就能
一下子融会贯通。这样的读物能增加我们获得的资讯,却不能提升我们的理解力。

第二种是当我们试着阅读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时,理解这样的读物的过程会提升我们的
理解力。

当然,阅读的目的还有消遣和娱乐,但只有增进理解力的阅读才能让我们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四、阅读就是学习

阅读分为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在别人通过语言或文字教导下学习,就是一种
被引导的学习。自我发现型的学习是经由调查、研究或在无人指导的状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
一种学习过程。

在上述两种学习方式中,思考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我们还必须运
用他的感觉和想象力。

五、阅读的层次

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一个人只要具备这个层次的阅读能力,
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获得这个层次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
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
题就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
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也可以称之为略读或预
读。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
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读者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
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就
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如果读者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
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
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
读。

理解四种层次的阅读可以让我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部分留待后续共
读进一步展开。

如何让一本书属于自己
让我们带着如下三个问题正式开始共读:
1、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2、我们该如何阅读一本有难度的书?
3、什么样的阅读速度是最合理的?

领读要点

一、基础阅读

一个人只要具备这个层次的阅读能力,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获得这
个层次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
步的阅读技巧。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基础阅读可以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阅读准备阶段——相当于学前教育或者幼稚园的学习经验。
第二阶段——认字——相当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典型的学习经验,掌握了最初级的学习能力。
第三阶段——词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这个阶段可以很轻易地阅读交通标志、图片说明或
者填写简单的表格等。
第四阶段——已经可以一定程度的自主阅读,但是还不清楚如何更进一步的阅读。

在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都需要一个老师在旁指点,即这个阶段的阅读大部分都是辅助型的,需
要老师帮忙回答问题,消除在这个阶段会出现的难题。

只有当一个孩子精通了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才能向更高层次的阅读迈进。

启发:了解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对我们来说可能意义不大,但如果你已经是孩子的爸爸和妈
妈,这四个阶段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具有重要意义。很多父母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但是没有明
白只有当孩子自己能阅读时,才能够开始自主学习,一旦孩子能够开展自主发现型阅读可能就
不需要那么多填鸭式的课外班了。

二、检视阅读
跨过了基础阅读的阶段,就可以进入检视阅读了。具体来说,检视阅读可以分为有系统的粗读
和略读以及粗浅的阅读两类。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当你不确定是否要阅读眼前的这本书,或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挖掘图书中需要的东西时,你
就可以采用检视阅读的方法。这种快速浏览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从糟糠中过滤出真正
有营养的米粒。

开展检视阅读的一些方法建议:
1、先看书名页,接下来看序言。要特别注意副标题,以及其他的说明和宗旨。这个过程中可以
在脑海中对这本书进行归类,以便和同类型的图书进行对比分析。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出发旅行之前,先看一下地图一
样。事实上,图书目录往往花费作者很多心血来确定,但是很多读书人并没有太在意。
3、如果图书中有索引,也可以检阅一下。
4、读一下出版者对图书的简介。这些简介提要往往作者精心总结的,可以帮助快速把握图书的
主旨。
5、可以重点挑一些和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这个过程就像把自己当作一个侦探,快速寻找到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粗浅的阅读并非是指走马观花漫不经心的阅读。

粗浅阅读最适合的场景是当第一次面对一本难啃的图书时,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得
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考。

这个技巧非常值得各位书友学习。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本有难度的好书就望而却步了,正确
的做法是读下去,只注意你能理解的地方,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如果你被
某个顽固的段落绑住了,你就打败了。

先把能理解的部分内容读完,回头再来看之前不理解的部分内容,很可能发现竟然能够理解了。
如果能反复采用这个方法几次,即使有难度的书可能也就被啃下来了。

阅读速度
理想的阅读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
来阅读是恰当的。
检视阅读是一种快速阅读,分析阅读通常速度要慢一点,但是局部内容也可以快速阅读。而一
本好书往往读起来会有点困难,我们就可以慢慢品味细心揣摩。

逗留和倒退
在阅读一行字的时候会在五六个地方“逗留”,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如果有,那一定要认真看完这部分内容。

上述习惯是在年轻或未受训练的阅读者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习惯浪费了很多阅读的时间,因
为我们的大脑跟眼睛不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者一个句子,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惊人
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
三、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好书就在你的身边,很多朋友也向你推荐过,但是一读起来就犯困。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状况?

如果有,那么不妨参照作者的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展开阅读: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带着这四个问题开展阅读,会让我们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这也是有书设定每天早晚读共读目
标和带着问题开展阅读的缘由。

四、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

参加有书共读的书友都知道,我们要在每周末提交一篇读书随笔,目的其实就在于让这本书当
你读完时成为你自己的。当然,作者不是这个要求,他的建议是在书上直接做笔记。

之所以这样做,在于做笔记能让我们保持清醒,此外促进我们的主动思考。而做笔记的方法有:
1、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画底线。
2、在画底线的地方再次画底线。
3、在空白处做标注。
4、在空白处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相关的页码。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

如何吃透一本书(1)
让我们带着如下两个问题正式开始共读:
1、为什么要对图书进行分类?
2、历史、科学以及哲学有什么区别?

领读要点

今日早读我们一起研读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这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图书分类的重要意义,并
学会运用这个阶段的四个规则,掌握了这些规则,即使再碰到又长又难的图书,我们也能够掌
握其整体架构和关键内容。
1

图书分类的重要意义
对图书进行分类是分析阅读第一阶段的第一个规则,作者为什么如此重视图书分类?
不妨直接引用作者的观点:“要跟随第一个阅读步骤,你一定要知道这个种类的书到底是在谈
些什么。书名不会告诉你,前言等等也不会说明,有时甚至整本书都说不清楚,只有当你自己
心中有一个分类的标准,你才能做明智的判断。”

简言之,一旦你对图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也就有了明确的参照系,可以大大加快对图书要义
的把握。再往前一步,你的阅读量更大,阅读图书可能就越轻松,因为过往的阅读会给新的图
书提供参照物。
2

如何进行图书分类
说了图书分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进行图书分类呢?

你可以先检视阅读一遍,通过书名、副标题、目录,序言、摘要以及索引快速判断图书应该所
属的类别。

在读完前言或索引之后,不要停下来,要看看书中的重点摘要部分。此外也要看看这本书的开
头跟结尾,以及主要的内容。有时候,从书名或前言等还是无法分辨出一本书的类型时,就很
必要从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来观察。只要注意内容的文字,同时将分类的基本条件放在心中,你
不必读太多就应该能区分出这是哪一类的书了。

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分析阅读最适用于理论性作品,作者也特别对这类图书进行了有趣的分析,历史、科学与宗教
的区别可以在此得到部分答案哦。

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被分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类别。
历史就是纪事,说明一些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事情。
科学则不会太在意过去的事,它所面对的可能是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事。
哲学比较像科学,不像历史,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而非发生在过去特定的事件上,不管是过
去、近代还是未来。
作者还说了一个有趣的比较,也能加深我们对这三者的比较:科学家是以实验为基础,或仰赖
精确的观察研究,而哲学家只是坐在摇椅上思考,当然这并不是说哲学家就是纯粹的思考者,
而科学家只是个观察者。

让我们乘胜追击,在掌握图书分类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如何透视一本书。

如何透视一本书

学会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的内容

通过叙述整本书的大意,你可以把握整本图书的结构和框架。
我们可以从书籍前言中发现作者对整体内容的总结,我们可以借助这部分内容把握书籍概要,
当然也不能完全依赖他在这部分中的论述。

通过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你可以学会驾驭复杂的内容,更能够进一步抓住其中一些重要的
部分。
但是这每个部分的本身通常是很复杂,各有各的内在结构需要你去透视。而且要列出各个部分
的纲要,就像是各个部分自成一个整体,各有各的整体性与复杂度。
作者拟定了纲要,以写出一本好书;而你则要拟定你的纲要,才能读得明白。

梳理出内容顺序与关系,提炼各部分纲要

在这里我们要掌握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这
是优秀写作的基本准则;如果全书主旨明确主线清晰,那我们就一定要找出来,并尽量列出各
部分的纲要和区隔。

所谓文章的清楚明白,就是跟纲要的区隔是否清楚有关,所谓文章的前后一贯;就是能把不同
的重点条理有序地排列出来。这两个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好的作品与坏的作品。

找出作者要问的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学会发现作者的意图,同样也有助于你的阅读。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如果主要的问题很复杂,
又分成很多部分,我们还要能说出次要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不只是有办法完全掌握住所有
相关的问题,还要能明智地将这些问题整合出顺序来。

如何吃透一本书(2)
让我们带着如下两个问题正式开始共读:
1、我们为何要找出与作者共通的词义?
2、为什么说怀疑是智慧的开始?
领读要点

今日早读中我们学习了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掌握了这部分技巧,能够让我们快速把握这本图
书的整体内容;晚读我们继续探讨学习阅读的第二阶段技巧,应用下文总结的四项利器,我们
可以进一步理解这本图书的详细内容。

找出与作者相通的关键词

为什么要找出与作者相通的关键词?
之所以要这样做,原因在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重要的词语(自己不理解的或专门用语)来与作
者取得共识(联系上下文或主题)。尤其是在文学类的作品,作者的用语受到当时社会、教育、
自己阅历等的影响,虽然是日常用语,却有可能内含深意,这也是为什么外国或古代的文学书
如此难读的原因。

是不是有点艰涩?那我们做个简单但不一定准确的对比。有些专业性高的岗位,入职要做一轮
培训,学习一些基本的概念,其重要的目的就在于掌握一些共同的词汇和语言。有了这些共同
的词汇和语言,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沟通,而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与作者沟通的过程。

如何找出与作者相通的关键词?

“与作者共通的关键词”,是说读者与作者对书中的词语所表达的词义应该有相同的理解,这
样才能正常、准确的沟通。作者通过对“单字”、“词义”、“关键字”以及“专业术语”这
四类词汇,来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识别作者的主旨
通过“找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发现作者的主旨,最重要的句子一般会在整个论述中阐述
作者判断的部分得到体现。找关键句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作者做肯定或否定的论断,以及
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
另一个找出关键句的线索是,找出组成关键句的文字来。词义组成了主旨,而主旨中往往又包
含了词义。

找出作者的论述
这个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作者的一连串文字。通过找作者的论述,我们可以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
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思考路线。一个论述总是一套或一连串的叙述,提供某个结论的根据
或理由。因此,在说明论点时,必须要用到一段文字,或至少一些相关的句子来阐述。

具体的实践技巧,我们尽量找出书中重要论述的段落,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明确的表达出来,
我们就要尝试去构架出来。我们可以从这一段或者那一段中挑选中句子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
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作为领读人,我做的很大部分工作就是遵循上述的方法哦。

找出解答
分析阅读最高阶,也就是第八项规则来了。已经过了七关,不要放弃这最后一关哦。

在形成共识、找到主旨、弄明白论述之后,我们可以开始思考作者写这本书想要解决哪些问题,
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在未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作者确认无法解决的。
这个过程会有点小痛苦,不过如果你的功力到了这个层次,就能够享受到莫名的阅读乐趣。读
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还记得这句名言么?如果读一本超越你当前能力的书籍,
通过和作者建立共识,识别其主和论述,进而弄明白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中你就进步了
很多。到了这个阶段,恭喜你,你已经有了自生长的力量了,如果把你一个人独自关到一座图
书馆,十年后再放出来或许就成为大学者了。

今晚的领读中加入了不少个人的观点,有可能违背了作者原意,因此再次提倡尽可能结合领读
阅读原著。你也可以在共读群或者有书圈发表你的不同观点哦。

好了,今天的晚读就到这里,朋友们晚安!

让我们带着如下两个问题正式开始共读:

1、修辞是什么及有什么用?
2、对书籍进行评论应有什么样的礼节?

如何公正评判一本书
领读要点

分析阅读的前两个阶段,我们可以了解作者想表达的基本要义和想说的详细内容,这个阶段简
单来说,读者只是作为作者的听众在聆听他的阐述;而进入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读者也要
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就是要开始和作者展开对话,同意或者否定作者的论述或观点。

阅读一本书,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读者才是最后一个说话的人,并且一个优秀的读者总会反
馈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主动的阅读不会满足于基本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必须能评论、提
出批评。想想豆瓣或者知乎上面针对一些图书的神评论,有时候感觉比原著还要精彩,写书评
的人功力已经和作者在一个层面上,这样的读者才可以对作者展开对话。

评价图书的基本礼节

这个基本的礼节是,如果我们的水平还不够,没有完全理解作者的意思,就不要妄加评论。评
论乃至批评都是建立在对书籍充分理解基础上。

受教的美德

受教是一种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主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就根本不能学到任何
东西。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这样的读者最后能对一本书提出回应,对于
作者所讨论的问题,会努力整理出自己的想法。
修辞的作用

站在作者的角度来看,修辞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说服对方。在写作时讲求文法与逻辑的技巧,会
使作品清晰,容易理解,也是在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相对的,站在读者或者听者的立场,修
辞的技巧是知道当别人想要说服我们时,我们该如何反应。

不要急于评论

这里的“对话”并不是随意的,你要非常明白文法、逻辑和修辞这三种艺术是如何协调与掌控
的,也就是这里要讲的分析阅读的第九个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
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之所以要大费周章地说明这些不过是普通常识的内容,有两个原因。一是,许多人以为所谓“评
论”就是一味地批评,觉得仅仅是“我不同意”而已。二是,虽然这些规则看起来很有道理,
但却很少有人在生活中真的实践,而一切缺少实践的理论就是无源之水。

当然,勇敢地说出“我不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评断,但这只能在我们尽过最大努力之后,因
为书而不是你自己的理由才能说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已经尽力,却仍无法理解,可能是这本书
真的不能理解,对于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好书来说,这样的假设是有利的——总好过一些人不
懂却一味地指责批评。

当我们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就像反对他
一样,你也要有同意他的心理准备。这就是分析阅读的第十个规则。

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无论如何,如果读者基
本的兴趣是书籍本身,而不是作者本身,对于自己有责任评论这件事就要认真对待,并且在这
一点上,读者要就真正的知识与他个人观点以及作者个人观点的不同之处,作出区分。
这是分析阅读的第十一个规则。

总结今天的早读,就是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完整了解一本书,不要急于批评;第二,
更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第三,要学会在争议当成一个受教的过程。一个优秀的读者,即
使面对一本书,也应该像现实生活中的绅士那样耐心倾听然后理性表达。

总结
总结今天的早读,就是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完整了解一本书,不要急于批评;第二,
更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第三,要学会在争议当成一个受教的过程。一个优秀的读者,即
使面对一本书,也应该像现实生活中的绅士那样耐心倾听然后理性表达。

从读者变成作者的秘密
让我们带着如下两个问题正式开始共读:

1、 怎样才能写出一本书?
2、 行之有效的辩论策略有哪些?

领读要点

假设我们读了一本好书,并且对这本书有了充分的了解,勇敢地说出:“我懂了!”。只有当
我们有了这样的底气,才有可能说接下来的话:作者,我不服,来战!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事情,我们面对的只是一本图书,却要和作者展开思想的交锋,以近乎辩论
的方式与作者展开讨论。

和作者展开辩论时我们一定要熟悉辩论的基本原则,在辩论中要显得又有礼貌又有智慧。事实
上,当我们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才能对他提出同意
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理想化的辩论必须满足以下三种条件:

第一, 控制情绪,不将多余的情绪带入到辩论中来;
第二, 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为假设而争吵的,我们一定要尽可能接受作者的假设前提;
第三, 化解派别之争带来的知识盲点,持着同理心来阅读和辩论,不偏不倚。

如何对作者提出批评

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批评式的阅读是可以实现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
不同意见:
1、你的知识不足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除非这些知识确实相关,否则就没有理由作这样的评论。而且,要支持你
的论点,你需要阐述出作者所缺乏的知识点。

2、你的知识错误
要想作这个评论,你必须要能说明事实,或是能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能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持你的
论点。

3、你是不合逻辑的
这就是说他的推论荒谬,一般来说,荒谬有两种形态,一是缺乏连贯,另一个是事件变化的前
后不一致。要批评这两种问题,读者一定要能列举精确的证据,即作者的论点中所欠缺的使人
信服的力量。

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这部分指的是作者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严格来说,我们不能把这一点作为
不同意作者论述的根据,因为人是有限的,作者的工作也是有限的、不完整的。
如果你参加过辩论比赛,就会发现上述四条准则,也就是辩论中常用的基本技巧。很有趣吧。

总结
今天的晚读之后,我们已经完整学习了分析阅读的全部内容,不妨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分析阅
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主要是找出一本书主要在谈些什么;
第二个阶段是弄明白这本书在详细讨论些什么;
第三个阶段,则是在充分了解作者意思的基础上和他展开对话,同意或者不同意,甚至对作者
提出批评。

当我们的阅读水平到了第三阶段,就可以从读者变成作者了,大多数都能做到这一点。向往达
到这个目标吗?这并不是要不可及的哦,那就继续修炼加油!

如何高效阅读不同的书籍(1)
1、 实用性的图书可以分为哪两类?
2、为什么人类来说,小说是必不可少的?

领读要点

一、如何阅读实用性的书
实用性的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但也正是因为如
此,理论性的原则会归纳出出色的行事规则。

1、实用性图书的分类

实用性图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旨在说明规则,例如烹饪书和驾驶指南;一种旨在阐述形成
规则的原理,例如许多伟大的经济、政治、巨著。

一种实用性的书是以规则为主的书,阐述这些规则通常是用命令句,而不是陈述句,那是一种
命令,它在建议如何去做某件事,而且一定会有收获。我们正在共读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
是这类实用书中的典型。这本书没法为我们解决那些问题,它可以给我们的只是指引,只有当
我们实际采纳这些指引开始行动才能解决我们阅读中面临的问题。

另一种实用性的图书,主要谈的是规则背后的原理。当然,其中的主旨看起来和一些纯理论性
图书相同,但它们实质是不同的,因为这类书要解决的还是行动的问题。

2、带着问题开展阅读
当我们在阅读任何一种实用书时,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二是他建议
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而我们对作品最终的评断,在于我们是否能接受他的理论以及他建
议的方法(即前两个问题的回答)。这刚好印证了实用书的关键特性,即一个人必须要被说服
才能采取特定的思想与行动。

二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想象文学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而非教育,它在传达一种经验而非知识。相对教育为主的读物,人
们更容易喜欢以娱乐为主的读物。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我们的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而想象文学则是在阐
述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因此一旦打动我们便是一种享受。

首先,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因为目的完全不同,对心智便有不同的诉求。主动的阅读方法适
用于任何一本书,但在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中,适用的方法却不大相同。阅读论说性作品,
读者应该像个积极主动的捕食者;而阅读想象文学作品,我们一定程度上是个被动的接受者。

其次,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因为目标完全不同,也注定这两种作品的写法必然不同。论说性
作品的逻辑目标则是完全清晰,毫无言外之意的解说,在字里行间不能有其他的含意,任何相
关与可以陈述的事都得尽可能说个一清二楚才行。想象文学则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
好让这些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作者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

想象文学还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多重含意的隐喻在字里行间所传达的讯息,有时比文字
本身还要丰富。整首诗或故事所说的东西,不是语言或文字所能描述的。因此,在想象文学中,
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那是逻辑的,不是诗的,二者完全不同。

最后,我们可以从想象文学中学习,从诗、故事,特别是戏剧中学习,但是那与我们从哲学或
科学的书中学习的方法不同。论说性的作品不会提供我们新奇的经验,它旨在教导我们基本的
原理,而想象文学则藉由创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经验,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因此我们不要
用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为了从这样的书中学习,我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思考。

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

(1)我们必须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应该能一眼看出在读的是哪一种作品。
(2)我们要能抓住整本书的大意。小说的整体大意也与作者面对的问题有关,而我们知道这个
问题就是想要传达一个具体的经验,所以一篇故事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之中。
(3)我们不仅要能将整本书简化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在前面谈过,诗与逻辑作品所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因此在找出共识、主旨与论述时,所使用
的规则也要有点变化。

阅读小说时候的诠释规则:

(1)小说的要素是事件、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语言、感觉及行动。这些都是作者所创造出来的
世界中的要素,这些要素就是作品中的共识。
(2)共识与主旨有关。
(3)想象文学中的活动,就是读者的参与感。

小说的阅读批评规则是什么?

在论说性作品中,这个规则是在我们还不了解一本书之前,不要评论一本书——不要说我们同
意或反对这个论点。所以在这里,类似的规则是,在我们衷心感激作者试着为我们创造的经验
之前,不要批评一本想象的作品。

三、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技巧

前文我们已经谈过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这同样也适用于更广义的各种想象文学——小说、
故事,无论是散文或诗的写法(包括史诗);戏剧,不论是悲剧、喜剧或不悲不喜;抒情诗,
无论长短或复杂程度。但这些一般规则运用在不同的想象文学作品时,就要作一些调整。

1、如何阅读故事书

第一个建议: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
其次,请回答第一个问题——这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除非我们能很快读完,否则我们没法看到整个故事的大要。如果我们不专心致志地读,我们也
会漏掉其中的细节。
为什么对人类而言,小说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共读开始时我们提出的问题哦。
答案是因为小说能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的许多需要,因为它触及潜意识的层面。

在批评小说时,我们要小心区别这两种作品的差异:一种是满足我们个人特殊潜意识需求的小
说——那会让我们说:“我喜欢这本书,虽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另一种则是满足大多数人潜意
识需求的小说。后一种往往会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类似历史上的明珠,世代相传,永不止息。
因为只要人活着一天,这样的小说就能满足他,给他一些他需要的东西——对正义的信念与领
悟,平息心中的焦虑。我们并不知道,也不能确定真实的世界是很美好的。但是在伟大的作品
中,世界多多少少是美好的。

2、如何阅读戏剧
戏剧本身也是是一篇小说或故事,因此我们也真的该像读一个故事一样阅读。但剧本不像小说
将背景描绘得清楚,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更主动一些,才能创造出角色生活与活动的世界的背
景。

然而,这其中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差异。我们在读剧本时,不是在读一个已经完全完成的作品。
完成的剧本只出现在舞台的表演上。要做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是想象看到演出的实景。因此,
一旦我们发现这个剧本谈的是什么,不论是整体或部分,一旦我们能回答有关阅读的所有问题
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导演这个剧本,让文字中的大千万物生动起来,我们的大脑便是我们的舞
台。

3、如何阅读抒情诗
阅读抒情诗的第一个规则是:不论我们觉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不光是现代抒情诗
难懂。许多好诗用词都很复杂,而且牵涉到他们当时的语言与思想。此外,许多表面看起来很
简单的诗,其实内在的架构都很复杂。但是任何一首诗都有个整体大意。除非我们一次读完,
否则无法理解大意是什么,也很难发现诗中隐藏的基本感觉与经验是什么。

阅读抒情诗的第二个规则是: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如果我们朗诵出来,比较不容易略过
那些不了解的字句,我们的耳朵会抗议我们的眼睛所忽略的地方。诗中的节奏或是有押韵的地
方,能帮助我们把该强调的地方突显出来,增加我们对这首诗的了解。

最后,对一本好书,我们要再三品味,一遍一遍地读,阅读任何伟大的抒情诗值得我们再三品
味。

早读的信息量稍大,我们学习了如何实用性的图书、故事、小说、戏剧以及抒情诗,学以致用
别忘了在以后的阅读中应用这些学到的方法哦。

如何高效阅读不同的书籍(2)
让我们带着如下问题正式开始共读:

科学和数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四 如何阅读历史书

1、什么是历史
首先,就事实而言的历史(history as fact)与就书写记录下来的历史(history as a written record
of the tacts)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历史,更倾向于后者。

其次,狭义的“历史”,指的是我们希望限制在针对过去某段时期、某个事件或一连串的事件,来
进行基本上属于叙事风格,多少比较正式的描述。这也是“历史”的传统词义。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有哲学性。”他的意思是诗更具一般性,更有普遍影响力。一首好诗
不只在当时当地是一首好诗,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好诗,这样的诗对所有人类来说都有
意义与力量。历史不像诗那样有普遍性。历史与事件有关,诗却不必如此,但是一本好的历史
书仍然是有普遍性的。

2、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

第一,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第二,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
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3、阅读历史时提出的问题

在阅读历史时,我们也要像阅读论说性作品一样,提出基本的问题。因为历史的特性,我们要
提出的问题有点不同,所期待的答案也稍微不同。

第一个问题“写的是什么”。每一本历史书都有一个特殊而且有限定范围的主题,如果我们要把历
史读好,我们就要弄清楚这本书在谈什么,没有谈到的又是什么。当然,如果我们要批评这本
书,我们一定要知道它没谈到的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怎么写的”。历史书在说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当然是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一
般的纲要架构因此决定下来了,用不着我们去搜寻。但是说故事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要知道
这位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故事的。

第三个问题“写的对不对、好不好”。一方面,我们可以批评这本历史书不够逼真。另一方面,我
们会认为,作者误用了资料。我们发现他竟然没有读过我们曾经读过的某本书时,会有点生气
的感觉,他对这件事所掌握的知识可能是错误的。在这种状况下,他写的就不是一本好的历史。

五、如何阅读科学作品

1、什么是科学作品
所谓科学作品,就是在某个研究领域中,经过实验或自然观察得来的结果,所写成的研究报告
或结论。叙述科学的问题总要尽量描述出正确的现象,找出不同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科学不是编年史,科学家跟历史学家刚好相反,他们要摆脱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他要说的是一
般的现象,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则。

2、阅读科学作品的两个难题
一个是有关论述的问题。科学基本上是归纳法,基本的论述也就是经由研究查证,建立出来的
一个通则——能是经由实验所创造出来的一个案例,也可能是长期观察所收集到的一连串案例。
归纳法是科学的特质。
还有另外一些论述是运用演绎法来推论的。这样的论述是借着其他已经证明过的理论,再推论
出来的。在讲求证据这一点上,科学与哲学其实差异不大。

3、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数学其实是一种语言,拥有自己的字汇、文法与句法(Syntax),初学者一定要学会这些东西。
学习新的书写语言,牵涉到基础阅读的问题。

我们所关心的是在科学作品中有相当多的数学问题,而这也是一个主要的阅读障碍,我们至少
能够读懂一些基础程度的数学。
六 如何阅读哲学书

1、哲学的两类问题

好奇,是哲学的起源。

哲学家提出一部分典型问题,是想要探索存在的特质与存在的领域。因为是问题,并不难说明
或理解,但要回答却难上加难。

哲学家会提的另一组问题不是存在,而是跟改变或形成有关。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会毫不迟
疑地指出某些事物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也会说所有这些事物都是会改变的。它们存在过,却又
消失了。当它们存在时,大多数都会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其中有许多包括了质与量
上的改变。

哲学家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从注意事物的存在到注意事物的改变,并试着将存在与改变的关
系建立起来。

我们所讨论的两种问题,区分出两种主要不同的哲学领域。第一组,关于存在与变化的问题,
与这个世界上存在与发生的事有关。这类问题在哲学领域中属于理论或思辨型的部分。第二组,
关于善与恶,好与坏的问题,和我们应该做或探寻的事有关,我们称这是隶属于哲学中实用的
部分,更正确来说该是规范(normative)的哲学。

2、哲学的五种论述风格

在西方传统中,伟大的哲学家们至少采用过五种论述的风格:

(1)哲学对话:第一种哲学的论说形式,这种风格是对话的,甚至口语的。首次出现在柏拉图
的《对话录》(Dialogues)中。

(2)哲学论文或散文。柏拉图的徒弟亚里士多德也曾尝试过对话体,但未曾有遗留,相反,他
的传世之作多为异常难懂的散文或论文。

(3)面对异议:中世纪发展的哲学风格,以圣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为极致,兼有前并
试述两者的风貌。

(4)哲学系统化:这是由两位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尔与斯宾诺莎所发展出来的。他们着迷于数
学如何组织出一个人对自然的知识,因此他们想用类似数学组织的方式,将哲学本身整理出来。

(5)格言形式:是由尼采在他的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中所


采用的,一些现代的法国哲学家也运用这样的方式。
3、阅读哲学图书的方法

首先,阅读任何哲学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要发现问题,或是找到书中要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
可能详细说明出来了,也可能隐藏在其中。

其次,我们可能需要阅读很多书,花上很多年时间,重复多次阅读之后,才能发现哲学作品的
中心思想原则。

此外,一旦找到作者的中心思想原则,就需要看作者怎样将这个概念在整本书中贯彻到底。

最后,我们要特别注意哲学家所做的归纳性结论。

完成今天的晚读,我们共同学习了如何阅读度不同类型的图书,掌握了这些技巧我们就不会被
各类大部头吓倒了。再提醒一下,别忘了结合领读阅读原著哦。

什么是阅读的最高层次?
让我们带着如下两个问题正式开始共读:

1、 主题阅读为什么必须用到检视阅读?
2、 理性沟通和宠物沟通之间的关系?
最后提醒一下,别忘了在本文最下方点击阅读原文签到打卡哦。

拆书要点

主题阅读也可称为比较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主
题阅读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所牵涉到的图书不只有两本书,二是要知道应该读哪些主题相关的
图书。
一、主题阅读中须用到检视阅读
正如我们前几天的共读,阅读的层次是逐渐累积的,较高层次的阅读也会包含较低层次的阅读,
主题阅读中也会用到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

检视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主题阅读的整体概念,也能帮我们把主题阅读的书单简化到一个
合理的程度。
二、主题阅读是可行的
由于主题阅读牵涉众多作者,时空不同,基本的风格和性格也可能不同,而主题阅读却要把他
们聚到同一个时空进行讨论,这看似是完全扭曲了事实的真相。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首先,关于词汇,否认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说明,就像否认一种语言可以翻译成另一
种语言。

其次,关于个性化,作者举了亚里士多德即使来到现代,只要有一个懂古希腊语和现代英语的
人做翻译,也能一起讨论我们共通关心的问题。通过这个事例说明,一本书经由读者翻译,与
主题范畴内的另一本书的作者“对话”也是可能的事情。
最后,关于风格的问题,就像说人与人之间无法做理性的沟通,而只能做宠物层次的沟通一样
不合理。只要相信翻译是可行的,人类一直在这么做,那么书与书之间就能彼此对话,因此主
题阅读是可行的。
三、主题工具书的作用
首先,在启动阅读时,当我们面对传统经典作品,主题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最初的苦难,
从感兴趣的主题启动阅读,即面对经典著作时可以先读进去。
同时,针对同一个主题,主题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作者与书籍中收集出来章节,从而
帮助我们对整个主题的理解。

最后,主题工具书可以帮我们对不同图书的章节进行关联,从而加深对主题内容的理解。
四、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步骤1:找到相关的章节
在主题阅读中,你以及你所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因此,第一个步
骤,就是通过检视阅读找出书中与你主题极为相关的章节。

步骤2:与作者们达成一致
而在主题阅读中,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自形形色色的作者,这时候,就是要由我们来建立起共
识,而不是跟着他们走。在主题阅读中,真正的困难在于要强迫作者使用我们的语言。简单来
说,主题阅读就是一种大量的翻译工作,我们并不是要将这个语种翻译成另外一个语种,而是
要将一种共通的词汇加诸在许多作者身上,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了这些词汇,绝大部分作者
都可以使用这部分词汇。

步骤3:厘清问题
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中立的主旨,来统领我们的问题。提出问题,并精准地回答问题,如此训
练有素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事实上,我们必须有“这些问题作者一个也回答不上来”的心理
准备,这时,我们可以从侧面入手,抽丝剥茧式地寻找答案。

步骤4:界定议题
当两个作者对同一个问题有相当的了解,但所做的回答却完全相反或矛盾时,这个问题就成为
一个真正值得参与的议题;而当许多议题围绕着一组关系密切的问题打转时,便出现了“争议”。
通常,大家的答案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各人对这个主题有不同的观点,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大家
认知的不同。

步骤5:分析讨论
我们可以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这样就可以凸显主题;比较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
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同时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晰地界定出来。

为了使得一切更加清晰,我们要依照特定的顺序来提问题,也要能够辨认为什么是这个顺序。
我们必须说明这些问题的不同答案,并说明原因,也一定要能够从我们检视过的图书中找出支
持我们把答案如此分类的依据。

早读的内容看起来有点艰涩,我们简要做个对比来作为总结吧。如果说分析阅读到了和作者对
话的层次,主题阅读则是站在学者的高度对某一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充分研究多个作者的著
作之后,可能在这个主题范围内比所有作者有更高的造诣。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原文只有8页,读起来会很轻松,不过让我们在共读的同时思考一个有点严肃的问题:我们为什
么要读书?

从有书的理念说起

我们相信有书是一种生活状态,如果一个人还保持规律性的阅读,说明他还有学习的动力,还
在有意识地提升自己,还有自我进化的可能。一个持续阅读的人,一定是不断向上提升的;一
个普遍阅读的社会,一定会持续变得更好。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发起了有书共读,希望带动更多人把愿望转变成具体的行动。

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你是否有列了一个长长的书单却一直没有行动?

怎样才是一个好的阅读者

一个好的阅读者对自我要求很高,他在阅读时很主动,碰到超出自己能力的内容也会努力不懈
去钻研;他敢于挑战超出自己能力的书籍,并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从不懂到懂。

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简要总结,好书可以理解为“能够增长我们阅读技巧的书”。

令人可惜的事实是,你所能接触的所有图书中,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与此相对应的“烂书”,它们
对你的阅读技巧毫无帮助。

评判好书的两条标准,一是能让我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二是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和自
己,也就是更加有智慧。

好书能给我们什么帮助?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
人善辩”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

有书公众号也曾经发布过一篇文章《读书来提高你的情商》,文中说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读书
的对情商的帮助,不在于读完一本《如何提高情商》的书,情商马上就嗖嗖嗖往上窜,而是在
于,那些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藏着很多故事、很多道理,也许你读完记不住,但有一天,面对
某件事情,你回想起某个你读过的故事,这个故事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你的选择,这就是帮助。”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有书公众号输入“情商”查看全文。

有太多说读书好处的名言警句,读书的好处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本书作者给了我们一个理
性分析的架构。我们每个人到了30岁左右,身体状况就达到了巅峰,随着时间的变化,身体的
状况只有越来越恶化,我们的头脑却可以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
常运用就会萎缩,而我们如果失去了内在的生命力量,我们的智力、品德与心灵就会停止生长。
当我们停止成长时,也就迈向了死亡。
总之,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帮助,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生
活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心智的活力和成长的力量。

有书希望做的正是带动更多人开始阅读,度过最初的难关,养成阅读的习惯,最后找到阅读的
乐趣。以后的共读活动中,有书将充分应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基本原理,引导大家一起
应用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当你初次见到它时可能会觉得说教,或者感觉有点
艰涩,甚至有点啰嗦,但每多见一面你就越能发现它的魅力,因此无论如何,请坚持读完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