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2021 至 2022 年度
第一學期評估
八年級 中國語文
卷一 閱讀能力
試題答題卷

姓名: ( ) 得 分: /100

班別: 第______組 家長簽署:

時限: 70 分鐘 評估日期:

考生須知:

(一) 本卷總分為 100 分。

(二) 全部題目均須作答。

(三) 必須使用黑色或深藍色圓珠筆作答,否則全卷扣 2 分。

(四) 各題答案必須填寫在答題卷指定橫線上或空格內,寫在閱讀能力考材上的文字不予評

分。

(五) 除題目指定外,回答選擇題,限選一個答案,並必須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否則該

題得 0 分。

(六) 錯別字每個扣 0.5 分(符合規範的簡體字不作錯別字),重錯字不另扣分;最多扣 5

分。若錯別字影響文句表達,該題得 0 分。

(七) 除了題目要求原文作答外,請用自己文字作答,否則得 0 分。

1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

甲部 閱讀理解 (55 分)
第一篇(30 分)
1 本文共有 7 個段落,按內容大意可分成四個部分。試指出各個部分分別由哪些段落組成,

並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大意。(7 分)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寫作者想看紅葉但總是未能成行,有一天卻在無意
一 第1段
中看到。

(3)寫作者
(1)第 段

(1 分)

(2 分)

(4)寫作者發現了山中的楓林,
(2)第 段 (1 分)
,令她感到

(1 分) (1 分)

所以不願離開。

(5)寫作者
四 第7段
(1 分)

2 根據本文第 2 和 3 段,回答以下問題。

(1) 作者和友人在鄉間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2 分)

A 岔路→山裏 A B C D

B 山裏→岔路    

C 路旁→山坡

D 山坡→樹下

2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

(2) 承上題,他們看到了甚麼景物?(2 分)

 農舍、稻田、竹林

 林木、山泉、山石

 車子、紅雲、楓葉

 野花、羊齒類植物、人家

A 只有、 A B C D

B 只有、    

C 只有、、

D 只有、、

(3) 承(1)
、(2)題,作者觀察景物的位置是否有轉移?(1 分)這是甚麼描寫手法?(2
分)運用這種手法有何好處?(2 分)

作者觀察景物的位置○
1 ○ 有轉移 / ○ 沒有轉移(1 分)
,可見這是運用了○
2

法(2 分)
,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是

(2 分)

3 試從文中找出字詞分別形容作者發現楓樹時和離開楓樹時的心情。
(每題 1 分,共 2 分)

(1) 發現楓樹時:

(2) 離開楓樹時:

4 「說紅葉也許並不能完全形容這些楓葉的顏色。」(第 5 段)在文章結構上起了甚麼作
用?(2 分)試加以說明。 (2 分)

作用 :

說明:

3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

5 作者為甚麼在離開楓林時帶走兩片楓葉?(4 分)

6 下列句子運用的是動態描寫,還是靜態描寫?(每題 2 分,共 4 分)

句子 靜態描寫 動態描寫

(1)路的右邊開始出現了一道奔騰跳躍在石頭上的山泉。  

(第 2 段)

(2)石壁縫中綻生着不知名的野花和密密麻麻的羊齒類植  

物。(第 3 段)

挑戰題:請填寫本文主旨。(5 分)

作者藉 (1 分)

描寫了 (1 分)
,以及

(1 分)
,抒發了

(2 分)

第二篇(25 分)

7 試寫出以下句子中帶‧字的意思。
(每題 1 分,共 6 分)

(1) 路人為逐擒之 逐:


(2) 莫知其孰是 莫:


(3) 乃俱送之 俱:


(4) 蓋以賊若善走 善:


(5) 必不被擒 擒:


(6) 故知不善走者賊也。 故:

4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
8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句子譯為白話文。
(3 分)
汝真賊也,何誣人乎?

9 試寫出以下句子中帶「之」字的詞性和意思。
(每題 2 分,共 4 分)
句子 詞性 意思

‧ 動詞 到
例:乃俱送之


路人為逐擒之

10 苻融斷案的依據是(必須用原文語句作答,多抄或少抄皆不得分)

。」
(2 分)

11 以下哪一個成語不能形容文中苻融的行為?(2 分)
A 秉公辦理 A B C D
B 樂善好施    
C 不偏不倚
D 明察秋毫

12 根據本文內容判斷以下各項。
(每題 2 分,共 4 分)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1)老婦人是在回家的路上遇劫的。   
(2)路人幫助遇劫的老婦人。   

13 苻融斷案的方法對你有何啟示?(2 分)

14 本文運用了哪一種借事說理方法?(2 分)
A 先說理後敘事 A B C D
B 先敘事後說理    
C 把道理寄寓在故事中
D 借助故事人物說明道理

5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

乙部 課文問答(20 分)
1 根據《濟南的冬天》回答以下問題。 (9 分)
(1)第 1 段,
「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響晴」一詞表達甚麼意思?( 2 分 )
A 天氣晴朗,心情舒暢。 A B C D
B 太陽火熱,地面騰響。    
C 颳風呼呼,響徹冬天。
D 日光刺眼,熱浪蒸騰。

(2)下面哪一項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暖如春的原因?(2 分)
A 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A B C D
B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點熱氣。    
C 古老的濟南,城內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
D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點口兒。

(3)作者通過對濟南景色的細緻描寫,抒發了甚麼感情?(3 分)

(4)文中提及北平、倫敦及熱帶的地方,有甚麼好處? (2 分)

2 根據《荷塘月色》回答以下問題。
(11 分)

(1)閱讀以下選段,回答問題。
選段甲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第 2 段)
選段乙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算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牠們的,我甚麼都沒有。
(第 6 段)

選段甲的「寂寞」有兩層意思,試加以說明。(4 分)

荷塘月色既然是寧靜,為甚麼作者還要在選段乙寫蟬聲與蛙聲來破壞寧靜?(4分)

6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

(2)以下句子是屬於對月光的直接描寫還是間接描寫?(每題 1 分,共 3 分)

直接描寫 間接描寫

1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 ○

2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 ○ ○

3 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 ○

丙部 文言及文化知識(15 分)
(每題 1 分,共 4 分)
1 判斷以下陳述。
正確 錯誤
(1) 八德指的是「孝、悌、仁、信、禮、義、廉、恥」。  
(2) 孝的四大層次指的是「孝養、孝順、孝敬、孝承」。  
(3) 在儒家的倫理範疇內,「從」與「悌」常並稱。  
(4) 「長幼有序」強調做事時以能力為依據,按次序進行。  

2 填上缺漏的詩句。
(每題 1 分,共 4 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2) 。

(3) ,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4) 。

3 以下句子出自《江革侍車》
,試寫出句中帶‧字的意思。
(每題 1 分,共 4 分)

(1) 革負母逃難。 負:

(2) 革輒涕泣求哀。 輒:

(3) 或乃指避兵之方。 方:

(4) 革轉客下邳。 客:
4 把下列句子譯成白話文。
(3 分)

7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

常采拾以為養。(《江革侍車》)

(江革)經常 (2 分)

來 (1 分)

丁部 詞語及語文運用 (10 分)

1 寫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本字。
(每題 1 分,共 2 分)

句子 本字
例: 甚矣,汝之不惠! 慧

(1) 由,誨女知之乎!

(2) 至於負者歌於塗。

2 判斷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把正確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在方格內。(每題 1 分,共 4
分)
A. 呼告 B.頂真 C. 反問 D. 對偶 E. 借喻 F.排比
句子 答案

(1)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2) 夜空中撒滿了鑽石,還有一個又圓又白的玉盤。

(3) 我已經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不能料理自己麼?

(4) 高朗的天空,燦爛的陽光,温柔的海風,都為這幅彩畫增添了美感。

3 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成語。(每題 1 分,共 4 分)

(1) 白白與黑黑跨越了年齡、身份、地位的鴻溝,成爲 。

(2) 他品德極壞,我已經和他 了。

(3) 這期壁報的版頭,設計本來很有創意,可惜 ,能看得懂並


會欣賞它的人不多。
(4) 這些流氓犯、盜竊犯、詐騙犯都是 ,應嚴厲打擊。

―試卷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