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中國語文

卷一

考生姓名
初中中國語文 考生編號
座位編號
中一下 閱讀訓練卷二

一小時十五分鐘完卷

考生須知:

右上方填寫考生姓名、考生編號及座位編號。

本試卷根據三篇文章設問,第一篇佔 28 分,
第二篇佔 25 分,第三篇佔 27 分,總分額為
80 分。

全部問題均須作答,必須根據各有關文章回 考生得分 第一篇


答問題。 第二篇
選擇題限選答案一個,多選或漏答者該題 0 第三篇
分。 總分

1
中一下‧閱讀訓練卷二

第一篇

1 「從今天起」這一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們認為不正當的事,不應當做
的事,從今天起,就決定不再去做。二是我們認為正當的事,應當做的事,從今
天起,便開始去做。

2 假如我們有一種不良的習慣,想要把它改了,而我們不下極大的決心,那
種不良的習慣,便時時刻刻會來引誘我們去做不正當的事,我們不去做,就要
覺得十二分的不舒服,十二分的難過。如果我們因為不良習慣的引誘和驅使,而
轉了一個念頭:「今天姑且做一次,明天不做了。」這「姑且做一次」的念頭,就
是惡習慣戰勝我們的好機會,也便是惡習慣的根。古人說:「去惡,如農夫之務
去草焉。」俗語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所以我們要革除一種惡習慣,
便須下極大的決心,從今天起,就不再做。那麼這種惡習慣就可以永久不再發生
了。

3 反過來說,我們想要做一件正當的事,也要從今天起,便開始去做,莫存
「今天過了還有明天」的心。為甚麼呢?因為因循怠惰,是一條綑住手腳的繩子
它能使我們的事業永遠不能成功。假如我們要做一件正當的事,而不立刻去做,
以為「將來做的時候多得很,今天不做,還有明天可做呢!」這樣一來,一次,
二次,三次,……就被因循怠惰的習慣所誤了。今天的事推到明天,明天又推到
後天,一天一天地推下去,我們還有做成功的時候嗎?所以我們應當做的事,
要從今天起,就開始去做。

4 古人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這句話中間
我們應當注意「昨日死」
、「今日生」六個字。壞的我,在昨天已經死了,從今天起
便不再做壞事;好的我,今天才生,從今天起,就要做好事。佛家說:「放下屠
刀,立地成佛。」假使想要成佛,而不能立刻放下屠刀,那成佛的希望,不過是
幻想罷了。

甘績瑞〈從今天起〉

1. 以下是一篇分析〈從今天起〉的文章,當中部分內容須由學生填寫、選擇。請
學生根據指示作答:

(1) 在填充部分,填寫正確的答案;
(2) 在選擇題中,每題選出一個最適合的答案,並於相應的方格內以 號
表示,多選者 0 分。

《初中中國語文》 2 ©2009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中一下‧閱讀訓練卷二

在〈從今天起〉一文開首便運用了____________(2 分)法,直接了當地

不做不當的事,做應做的事 
不做不想做的事,只做想做的事 
提出了論點: 都要「從今
只做應做的事,不做無謂的事 (
2
不做任何事,只做合宜的事 分),

天起」。

在第_______(2 分)段中作者首先正面地申述「從今天起」的第一層意思

去惡要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要做得徹底。在第 3 段,從另一面申

述第二層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也要從今天起去做。在最

後一段,作者引用了______________(2 分)和________________(2 分)

來重申論點及總結全文。

作者在文末表示要改過善遷,便要如「佛家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假使想要成佛,而不能立刻放下屠刀,那成佛的希望,不過是幻想罷了。」你贊

同作者這說法嗎?試說說你的想法。(字數不多於 8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4 分)

2. 請判斷以下的陳述,然後在相應的方格內以號表 部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正確 判斷
示;每題限選答案一個,多選者 0 分。(4 分)
80
   

《初中中國語文》 3 ©2009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   
中一下‧閱讀訓練卷二

(1) 根據本文內容:
「姑且做一次」是好習慣戰勝壞習慣的
好機會;而「因循怠惰」是會耽誤好習
慣的養成。

(2) 根據本文內容:
壞的我,在昨天已經死了;好的我,
要明天才生。

3. 在文章開首,作者從哪一方面展開議論?(2 分)
A 去惡行善的決心。

B 革除不良習慣的原因。

C 革除不良習慣的困難。

D 不良的習慣和應該做的事。

4. 文中引用古人:「去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這句話有甚麼作用?(2 分)

A 感念農夫之辛勞,表示飲水思源。

B 勉勵人為美化環境而努力。

C 勸勉人行事徹底,決心改過。

D 教人親近君子,遠離小人。

5. 除上題所引述的例子外,本文還有其他的理論論據,試寫出兩個例子。(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

《初中中國語文》 4 ©2009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中一下‧閱讀訓練卷二

1 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
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2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
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傳出來,彈
的正是他的曲子。

3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裏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
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
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
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4 貝多芬聽到這裏,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裏點着一支蠟燭。在微
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
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5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
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6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
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7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8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
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
來。

9 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
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
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
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
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10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
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佚名〈月光曲〉
6. 以下是一篇分析〈月光曲〉的文章,當中部分內容須由學生填寫、選擇。請學
生根據指示作答:

《初中中國語文》 5 ©2009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中一下‧閱讀訓練卷二

(1) 在填充部分,填寫正確的答案;
(2) 在選擇題中,每題選出一個最適合的答案,並於相應的方格內以 號
表示,多選者 0 分。

在〈月光曲〉一文中記述貝多芬一次旅行中偶然與____________(2 分)

及____________(2 分)相遇。他在茅屋外聽到兄妹的對話後,便走入茅屋,

然 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分 ) 。

富幽默感 
有耐性
從貝多芬這行為,可反映出他是一個  的人。
( 2 分)
有恆心

富同情心 
貝多芬彈奏完後,女孩竟能通過琴聲,認出了他。原本他只打算為女孩示範

女孩子的要求,為她再彈了一曲 
他認為女孩是自己的知音,想為她再彈一曲 
一曲子,但卻因為 皮鞋匠的反應感動了他,令他多彈一曲  (2 分)。
他想多留一會,便多彈一曲 

根據全文記敘的內容,你認為貝多芬是一位怎樣的音樂家?試寫出你對

他的看法。(字數不多於 8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4 分)

80
7. 文中哪段交代貝多芬為女孩彈琴的原因?(1 分)從它在篇章中佔的篇幅來
看,是詳寫還是略寫?(1 分)

《初中中國語文》 6 ©2009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中一下‧閱讀訓練卷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者對兄妹倆聽貝多芬彈奏第一首和第二首曲子有詳略不同的記敘,這樣的
安排與表達文章的主題有甚麼關係?(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請判斷以下的陳述,然後在相應的方格內以號表示;每題限選答案一個,
多選者 0 分。(4 分)
部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正確 判斷

(1) 根據本文內容:    
《月光曲》是貝多芬的作品;當晚的環
境和月色,引發了他的靈感,想再彈
一曲,抒發感情,從而創作出《月光
曲》一曲。
   
(2) 根據本文內容:
盲姑娘最後也彈不好該首曲子;貝多
芬將在萊茵河邊的小鎮開音樂會。

《初中中國語文》 7 ©2009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中一下‧閱讀訓練卷二

第三篇

1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
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
跡。

2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不柹,豈能為暴漲
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
乎?」眾服為確論。

3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
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
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4 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
理臆斷歟?

紀昀〈河中石獸〉

10. 以下是一篇分析〈河中石獸〉的文章,當中部分內容須由學生填寫、選擇。請
學生根據指示作答:

(1) 在填充部分,填寫正確的答案;
(2) 在選擇題中,每題選出一個最適合的答案,並於相應的方格內以 號
表示,多選者 0 分。
河的下游 
河的中游
在文中,僧人以為石獸沉在   這
河的上游 ( 1
埋於落下位置的沙中  分


是因為僧人不了解石頭的性質,以為石頭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河的下游 
講 學 家 則 認 為 石 獸 是 沉 在河的中游
  因他明白
河的上游 ( 1
埋於落下位置的沙中  分


《初中中國語文》 8 ©2009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中一下‧閱讀訓練卷二

物性,卻欠缺長期仔細觀察。他知道__________________(2 分),沙性鬆浮,

便根據物性而作出推論。但他卻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三

者在一起的會產生作用,使石獸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僧人都

為人可靠 
信 講 學 家 的 看 法 , 這 是 因 為 講 學 家有事實證明
  最後,
有理據 ( 2 分)。

用行動示範 

河的下游 
老 河 兵 提 出 石 獸 應 在河的中游
  他如此判斷是
河的上游 ( 1
埋於落下位置的沙中  分


了解物性和學問淵博 
經常在陸上活動和了解物性 
因為他 有較多機會觀察河流和學問淵博  (2 分)。
有較多機會觀察河流和了解物性 

最後,石獸果然在上游,作者藉此表達了他的甚麼想法?你贊同他的想

法嗎?。(字數不多於 8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4 分)

80

《初中中國語文》 9 ©2009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中一下‧閱讀訓練卷二

11. 根據以下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題目。

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
嚙吵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
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1) 石性和沙性是怎樣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洞穴要有多大,石才會入洞穴內?(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石以甚麼姿勢跌入洞穴?(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綜合(1)至(3)題,上述文字說明甚麼?從上文可看出說明語言的甚麼特點?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中國語文》 10 ©2009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中一下‧閱讀訓練卷二

參考評估重點
1. 分析作者的觀點
2. 找出中心句,理解段落大意
3. 議論的引題方法
4. 記人的方法——通過事件表現人物的特質
5. 記敘的方法——詳略得當
6. 說明對象的特徵
7. 說明的語言——準確、簡潔

參考答案

第一篇

1.
 破題(2 分)
 不做不當的事,作應作的事(2 分)
 2(2 分)
 從今天起(2 分)
 應當做的事(2 分)
 古語(2 分)
 佛家語(2 分)
 我贊同作者所說,要改過善遷,最重要的是有決心,由當下這一刻開始,假
如沒有這個決心,很容易受到因循怠惰的習慣所誤。(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
便可。)(4 分)

2.
(1) 部分正確(2 分)
(2) 部分正確(2 分)

3. A(2 分)

4. C(2 分)

5.「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
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任選兩個,每個 2 分,共 4 分)

第二篇

《初中中國語文》 11 ©2009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中一下‧閱讀訓練卷二

6.
 皮鞋匠(2 分)
 盲姑娘/皮鞋匠的妹妹(2 分)
 為窮兄妹/皮鞋匠兄妹彈奏一曲,成全妹妹的願望。(4 分)
 富同情心(2 分)
 他認為女孩是他的知音,想為她再彈一曲(2 分)
 貝多芬是一位才華洋溢,熱愛音樂及富同情心的音樂家。(學生自由作答,
言之成理便可。)(4 分)

7. 文中的第 3 段寫交代出貝多芬為女孩彈琴的原因。(1 分)從篇章中的篇幅


來看,這是屬於詳寫的部分。(1 分)

8. 貝多芬彈奏第一首曲子的記敘是略寫,(1 分)彈奏第二首曲子的記敘是詳
寫。前面一段的略寫,是為了襯托《月光曲》的精彩美妙,(1 分)亦是這篇
文章的主題。(1 分)

9.
(1) 正確(2 分)
(2) 無從判斷(2 分)

第三篇

10.
 河的下游(1 分)
 隨水而流(2 分)
 埋於落下位置的沙中(1 分)
 石性堅重(2 分)
 石、沙、水(3 分)
 逆流而上(2 分)
 有理據(2 分)
 河的上游(1 分)
 有較多機會觀察河流和了解物性(2 分)
 作者藉此表達他認為天下的事,人們往往只知其中、不知其二的看法。我贊同
作者的看法,因為我們很多時都只看事物的一部分便以為是事實,以偏蓋全。
(學生自由作答,答案言之成理便可。)(4 分)

11.

《初中中國語文》 12 ©2009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中一下‧閱讀訓練卷二

(1) 石性堅重、沙性鬆浮。(2 分)
(2) 至石之半。(1 分)
(3) 以倒擲的姿勢。(1 分)
(4) 這段文字寫了石獸反溯流逆上的原因及過程,語言簡潔。(3 分)

《初中中國語文》 13 ©2009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