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學校 09

2020-21 年度 模擬考試
中六級 通識教育 試卷二
評分參考

1.(a) 香港政府可如何推動年青一代到大灣區發展?
(8 分)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考生﹕

 根據現時中港的情況,能充分理解及恰當地運用有關知識及概念(例如:經
6-8
濟融合、福利、政府政策、文化交流等),深入及全面分析,清楚詳盡解釋

20-21 模擬考試/中六級/通識教育/試卷二/評分參考/頁 1
香港政府可如何推動年青一代到大灣區發展,可採用部分下列或其他恰當
的要點。例如:

 政策支持:推出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
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

 經濟援助:鼓勵更多香港企業和院校、機構到大灣區發展,例如為香港
企業提供稅務優惠,為香港院校提供學術研究經費,為年青初創企業提
供資助;

 社福待遇:考慮為大灣區工作、進修的年輕人提供不同津貼;

 宣傳:消除部分香港年青一代對大灣區發展計劃的偏見和誤解,推廣到
大灣區發展的機遇;

 交流活動:協助或聯繫不同學校、教育機構舉辦各式各樣的交流活動,
讓年青一代透過實地考察及親身體驗認識大灣區,以及建立人際網絡。

 討論結構嚴謹、深入,展示高水平的批判分析
 以相關知識及概念解釋香港政府可如何推動年青一代到大灣區發展,但部
分解釋有欠詳盡/或傾向某些角度 3-5
 討論結構嚴謹,但也有欠清晰/詳盡的地方
 簡單描述香港政府可如何推動年青一代到大灣區發展的例子,但沒有把兩
者聯繫起來;解釋不足或不完全正確/相關;運用膚淺的知識及概念,顯
1-2
示對該議題理解不足
 答案欠深度,結構鬆散/欠缺焦點,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 所答的與題目毫不相干

(b) 評估大灣區發展對香港人生活素質的影響。論證你的答案。 (12 分)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考生:

 表明立場,立場前後一致 10-12
 全面及合乎邏輯地評估大灣區的發展對香港居民生活素質的正面和負面
影響;根據大灣區現時的發展情況,能充分理解及恰當地運用有關知識
20-21 模擬考試/中六級/通識教育/試卷二/評分參考/頁 2
及概念(例如:生活素質、一國兩制、經濟效益、就業機會等等);並從
不同向度,提供全面及具批判性的論證,例如:

大灣區發展能改善/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質:

 增加港人就業機會:大灣區的發展,讓市民求職不再局限於香港地
區,而是擴大至大灣區;

 增加港人發展機會:香港人可憑傳統優勢,如國際視野、創意、管
理知識,在大灣區城市謀求發展機會,向上流動;

 豐富港人生活:香港人可以透過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等交通,更方便
往來大灣區內各城市,增加彼此認識和了解,促進社會和諧;

 紓緩港人住屋問題:香港樓價高企,但大灣區房地產發展蓬勃,樓
價較香港低,環境較香港宜居,物價較香港低,為港人提供另一選
擇;

 促進文化交流及創意產業的發展:增加兩地民間的文化溝通,有助
藝術承傳和發展,令本地文化變得豐富多元;

 促進跨境合作:加強中港兩地政府的協商,有助改善跨境環境問
題。

大灣區發展未能改善香港市民的生活素質:

 就業機會流失:更多企業北上發展,或會不重視本地發展,可能會
結束部分業務或關閉部分分店;

 打擊本港經濟發展:香港土地有限、人力資源成本高,面對大灣區
各城市更激烈的競爭,投資者或會考慮到大灣區發展;

 加劇中港矛盾:中港地區存在文化差異,社會發展步伐不同,過去
中港融合使港人不滿,基層市民沒有在融合的過程中受惠;

 人才流失:大灣區各城市生活指數較香港低,城市建規劃和發展漸
具規模,香港政府和大灣區各城市市政府都鼓勵港人北上發展,有
可能吸引香港不少專才北上創業;

 文化消失:傾向遷就內地市場,或會令本港的文化產業失去本地特
色;

20-21 模擬考試/中六級/通識教育/試卷二/評分參考/頁 3
 惡化環境問題:跨境合作增加,兩地人車往來頻繁,加劇本港的汽
車廢氣排放問題、泊位不足問題、堵車問題、擠迫問題等。

 答案結構嚴謹,表達清楚且深入
 討論結構嚴謹、深入,展示高水平的批判分析
 表明立場,立場前後一致 7-9
 以相關概念及知識,論證他們的立場;理解及適當地運用有關知識和概

 討論結構嚴謹,展示一些批判分析,但也有欠詳盡的地方
 表明立場,但可能不夠清晰 4-6
 嘗試就他們所知,論證其立場,但有欠清晰/一致性
 對相關的知識和概念只有片面認識,或只能作簡單的應用
 未能表明立場,並可能提出前後矛盾的理據
 嘗試就他們所知,解釋其立場,但解釋流於片面,運用錯誤概念 1-3
 解說運用不相關的例子/資料作闡述等
 討論欠深度,結構鬆散/欠缺焦點,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 所答的與題目毫不相干

2.(a) 解釋氣候變化對各國人民的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 (8
分)
20-21 模擬考試/中六級/通識教育/試卷二/評分參考/頁 4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考生:

 根據世界現時的情況,能充分理解及恰當運用有關知識及概念,清晰
及合乎邏輯地以多角度指出及解釋氣候變化對各國人民的生活造成的
負面影響:

 破壞居所:降雨量增加,引發山泥傾瀉及水災,摧毀公路及橋樑;
冰川急劇融化,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城市造成威脅;

 經濟困境:大量公司企業停工、學校停課、大面積道路封閉、航班
被取消,電力故障等影響; 6-8

 糧食危機:農作物失收,衍生糧食短缺、飢荒、營養不良和糧食分
配不均等問題;

 人類健康受損:更易患上呼吸系統和過敏症疾病,增加心血管疾病
和中風的機會。

 討論結構嚴謹、深入,展示高水平的批判分析
 能運用相關資料、知識及概念,指出及解釋氣候變化對各國人民的生
活造成的負面影響,但有部份解釋欠深入/或欠具體,未有就一些負面
影響作概念化歸類 3-5
 分析欠詳盡/傾向一般性/傾向某些角度
 討論深度不足,結構未夠嚴謹,表達不一定清楚
 嘗試簡單指出及解釋氣候變化對各國人民的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但
內容不足或不完全正確;極少運用資料/相關概念,顯示對這些負面影 1-2
響/世界現況的理解十分不足
 討論欠深入,結構鬆散,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 所答與題目毫不相干

20-21 模擬考試/中六級/通識教育/試卷二/評分參考/頁 5
(b)「國際協作無助紓緩全球的環境問題。」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12
分)

建議評改準則 分 數

考生:

 清楚表明立場,立場前後一致 10-12
 能根據世界現時的情況,清楚及合乎邏輯地論證他/她同意/不同意該
陳述;並從不同角度,提供全面及具批判性的論證
 充分理解及恰當運用有關知識及概念 (例如:全球議題、全球治理、
國際合作、國際性組織、可持續發展等);運用相關及合理的例子/就
對國際社會的觀察所得,清楚及詳細地解釋其論據;可採用部分下列
或其他恰當的要點的組合建立論據,例如:

同意論點:(國際協作無助紓緩全球的環境問題。)

 國際性政府組織簽訂的協議或條約 (例:氣候條約、保護瀕危絕種
野生動物),大多欠缺阻嚇力及約束力,令不少紓緩全球環境問題
的目標無法達成。
 國際協作雖有讓不同國家參與紓緩全球環境問題,但部分欠缺議
價能力的國家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例:氣候峰會、固體廢物如電子
垃圾及塑膠等棄置問題)。
 國際協作中不同國家均需考慮自身利益,就部分紓緩全球環境問
題的措施無法達成共識 (例:氣候峰會、綠色氣候基金)。
 國際性非政府組織缺乏制定政策及執法的能力,只能利用輿論、
抗議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向當權者施壓,但往往難以得到回應
(例:氣候問題、固體廢物如電子垃圾及塑膠等棄置問題)。

不同意論點:(國際協作有助紓緩全球的環境問題。)

 國際協作展示全球治理模式,提供合作平台,讓不同國家參與制
定紓緩全球環境問題的方向及目標 (例:氣候峰會、聯合國海洋公
約會議、保護臭氧層) 。
 國際協作有助國際間資源轉移,包括資金、資訊、知識、技術及
經驗的交流,有助發展中國家應對全球環境 問題對其造成的影
響,從而紓緩全球環境問題 (例:氣候峰會、酸雨國際合作計劃)

 國際性非政府組織與不同國家政府合作,協助政府制定政策,處
理各類環境問題,推動可持續發展 (例: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協助非
20-21 模擬考試/中六級/通識教育/試卷二/評分參考/頁 6
洲政府及民眾治理環境,消除荒漠化) 。
 跨國企業與不同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對國際性非政
府組織的研究及實踐工作作出支援 (例:跨國銀行與國際性非政府
組織合作,研究及應付氣候變化對全球森林及河流的影響) 。

 結構嚴謹,又深入討論,展示高水平的批判分析能力
 表明立場,立場前後一致
 根據他/她所知,論證他/她的立場,但論證同意/不同意該陳述的論點
範圍較不全面;可採用部分以上或其他恰當的要點建立論據 7-9
 展示對有關知識及概念的理解和恰當地運用的能力,但未能在討論中
充分利用概念/具體例子解釋其論據
 討論結構嚴謹,展示一些批判分析能力,但也有欠詳盡的地方
 表明立場,但可能不夠清晰
 嘗試就他/她所知,論證他/她的立場,但有欠清晰/一致性;傾向從某
些角度論證,但解釋欠深入也欠詳盡;嘗試運用部分以上或其他恰當 4-6
的要點建立論據,但解釋欠深入
 對相關的知識和概念只有片面認識,或只能作簡單的應用
 討論深度不足,結構未夠嚴謹,表達或有時未夠清楚
 未能明確表達立場,並可能提出前後矛盾的理據
 簡略描述在現今國際社會,國際協作的作用或不同的環境問題,但未
能將兩者互相聯繫起來;嘗試就他/她所知,指出其立場,但內容流於 1-3
片面,也可能對相關概念有所誤解;運用不相關的例子/資料作闡述等
 討論欠深度,結構鬆散/欠缺焦點,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 所答的與題目毫不相干

20-21 模擬考試/中六級/通識教育/試卷二/評分參考/頁 7
3.(a) 解釋網上健康資訊對香港市民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 (8 分)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考生:

 根據香港現時的情況,清楚及詳細地解釋網上健康資訊對香港市民健康
可能造成的影響;分析全面且深入
 能充分理解及恰當運用有關知識及概念,可採用部分下列或其他恰當的
要點,例如:

正面影響

 能提高市民對疾病的認識,懂得採取措施改善個人健康和預防疾病
 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識,提升公眾健康水平
6-8

負面影響

 錯誤診斷自己的健康狀況、延誤治療時機,而令病情惡化的風險
 因接觸太多網上健康資訊而對號入座,幻想自己有病,引發心理和
精神疾病
 病人以網上資訊質疑醫生的診斷,有損對醫生的信任,未有按照醫
生指示進行治療
 答案結構嚴謹,表達清楚且深入
 以相關知識及概念解釋網上健康資訊對香港市民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 3-5
但部份解釋有欠詳盡;傾向某些角度;
 討論結構嚴謹,但也有欠清晰/詳盡的地方
 嘗試簡單描述網上健康資訊及香港市民健康,但沒有將兩者連繫起來; 1-2
解釋不足/不完全正確/相關;運用膚淺的知識及概念,顯示對該議題
/香港的現況理解不足
 答案欠深度,結構鬆散/欠缺焦點,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 所答與題目毫不相干

20-21 模擬考試/中六級/通識教育/試卷二/評分參考/頁 8
(b) 「立法規管健康資訊是保障香港市民健康的最佳方法。」你是否同意這看法?解釋你
的答案。 (12 分)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考生:

 清楚表明立場,立場前後一致
 能根據香港現時的情況,清楚及合乎邏輯地論證他/她同意/不同意該陳
述;並從不同角度,提供全面及具批判性的論證
 充分理解及恰當運用有關知識及概念,並就立法規管健康資訊 (包括不
同媒體的健康資訊: 例如網絡平台、KOL、電視廣告、電台、報章、雜
誌、公共交通的宣傳海報等),作為保障香港市民健康的最佳方法,相對
於其他方法 (例如教育市民判斷真偽 、發放正確官方資訊、 政府贊助健
康推廣活動、專業團體提供資訊、企業社會責任、網絡媒體審查機制 等)
的利弊,提出合理及全面、考慮正反兩方面的論據;運用相關及合理的
例子/就對香港的觀察所得,清楚及詳細地解釋其論據;可採用部分下
列或其他恰當的要點建立論據,例如﹕

同意論點:(立法規管健康資訊是保障香港市民健康的最佳方法。)

10-12
 一般市民欠專業醫療知識,未能確定健康資訊的可信性
 網上健康資訊及廣告普遍性高,傳播速度快,對市民健康有很大
風險,後果嚴重
 對提出錯誤健康資訊的人/商家作出起訴,更有阻嚇作用
 更具效率和效用,能直接阻止錯誤健康資訊的出現
 更能提高市民對健康資訊的警覺性

不同意論點:(立法規管健康資訊不是保障香港市民健康的最佳方法。)

 網上健康資訊傳播速度快,難於監察及起訴
 未能提升市民的判斷力,不夠針對性
 可能剝奪個人分享保健知識、經驗的權利
 令市民/網絡媒體可能誤墮法網
 結構嚴謹,又深入討論,展示高水平的批判分析能力

 表明立場,立場前後一致 7-9
 根據他/她所知,論證他/她的立場,但評估支持和反對的論點範圍較不

20-21 模擬考試/中六級/通識教育/試卷二/評分參考/頁 9
全面;可採用部分以上或其他恰當的要點建立論據
 展示對有關知識及概念的理解和恰當地運用的能力,但未能在討論中充
分利用概念/具體例子解釋其論據
 討論結構嚴謹,展示一些批判分析能力,但也有欠詳盡的地方
 表明立場,但可能不夠清晰
 嘗試就他/她所知,論證他/她的立場,但有欠清晰/一致性;嘗試運用部
分以上或其他恰當的要點建立論據,但解釋欠深入 4-6
 對相關的知識和概念只有片面認識,或只能作簡單的應用
 討論深度不足,結構未夠嚴謹,表達或有時未夠清楚
 未能明確表達立場,並可能提出前後矛盾的理據
 嘗試就他/她所知,指出其立場,但內容流於片面,也可能對相關概念有 1-3
所誤解;運用不相關的例子/資料作闡述等
 討論欠深度,結構鬆散/欠缺焦點,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 所答的與題目毫不相干

20-21 模擬考試/中六級/通識教育/試卷二/評分參考/頁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