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

英国文学中的 “ 花园 ” 隐喻与共同体想象

金 佳

内容提要 “花园 ” 意象为何在英国文学中历久弥新? 它的内涵、 外延有过怎样的演变?


“花园” 联想有时是繁花似锦的盛况, 有时又是百花凋零的景象, 二者之间的张力该怎样解读?
“花园” 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反思传统?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会发现: 上述花园传统不仅仅
是为了颂扬英格兰花园或是追忆逝去的乐园,而是包含了英国文人对民族花园的忧思和担当。透过
花团锦簇的表象,我们能看到批评与愿景相结合的文化策略,更能看到守护民族共同体的决心。
关键词 花园 愿景 批评 张力 共同体
DOI:10.16345/j.cnki.cn11-1562/i.2022.01.002
关于英国文学中的 “花园 ” 隐喻, 学界 学界普遍认为,莎士比亚最早将英格兰比喻成
已有一些探究。① 然而, 以下问题还有待于深 一个大花园,其实该隐喻一直可以追溯到公元
入思考: “花园” 意象为何在英国文学中历久 6 世纪, 当时吉尔达斯 ( Gildas the Wise) 已
弥新? 它的内涵、外延有过怎样的演变? “花 经将 “岛国花园 ” 喻为伊甸园。② 当然, 莎翁
园” 联想有时是繁花似锦的盛况, 有时又是 更是多次提及 “英格兰花园 ” 这一隐喻。③ 奈
百花凋零的景象, 二者之间的张力该怎样解 特 ( Charles Knight,1791 - 1873) 曾这样评价
读? “花园” 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反思传统? 古 莎士比亚: “他所描绘的景象有草地和丛林,
往今来,具体作品中的 “花园 ” 意象与 “英 有山谷和高地,有森林深处,有在温柔河岸边
格兰花园” 这一大隐喻究竟是何种关系? 其 静静漫步的情形。那是他故乡的风景在他笔下
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民族担当,什么样的共同 自然的流露……他将田野中各种各样的花编织
体想象? 成华美的花环,甚至最美妙、神秘的花匠艺术
也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④ 此处, 奈特描绘
一、“英格兰花园” 了莎士比亚是如何描绘英格兰这个大花园的。
隐喻的历史由来 应该说,他的 评 价 是 恰 如 其 分 的。 在 莎 翁 笔
下,英格兰常被比作一个大花园,这类例子不
在英国文学中,以花园来隐喻本土岛国和 胜枚举。 限 于 篇 幅, 我 们 仅 以 《理 查 二 世 》
民族形象的传统由来已久, 而且不断地更新。 ( Richard II,1595) 为例。

* 本文为杭州市哲社基地项目 “拜厄特 ‘四部曲’ 中的花园书写与共同体形塑” ( 项目编号: 2019JD23) 的阶段性成果。

32
英国文学中的 “花园” 隐喻与共同体想象

该剧中,莎翁借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 之,“想象” 的含义已经远超这些作家个人的


( John of Gaunt) 之口,如此称颂英国: 情感和审美范畴,而是意味着对社会、历史和
政治现实的回应,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实践。他
我们这个历代君主们的御座, 权杖之岛; 们所在的时代, 常被形容为 “黄金时代 ”, 意
这片庄严的大地,战神的驻地; 这是一个 味着此时英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进入了
新的伊甸园———地上的天堂……这个幸福 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 犹如 “黄金时代统治
的民族,小小的世界; 这枚镶嵌在银色海 者萨图恩的新统治和正义女神阿斯特莱亚重返
面的宝石,海水为墙,或为壕沟,以免天 人世 ”。⑨ 重 返 黄 金 时 代, 常 常 预 示 着 一 个 国
恩较次的国家对它觊觎垂涎,这神灵呵护 家 / 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伴随着整体性思
的土地; 这个世界,这片天地,这个英格 考,这在文学中则表现为重塑民族共同体的文
兰…… ⑤ ( 第二幕第一场) 化愿景。就英国文学而言,这一愿景恰恰表现
为花园想象, 或者说关于英格兰大花园的想
此处,莎士比亚将自己的故土比喻为 “新伊 象,而在文艺复兴时期,这花园的女主人就是
甸园” 和 “地 上 天 堂 ”, 其 实 就 是 一 片 花 园 伊丽 莎 白 一 世。 斯 宾 塞 ( Edmund Spenser,
景象。 1552 - 1599 ) 的 诗 作 《仙 后 》 ( The Faerie
类似 的 描 述 在 同 时 期 英 国 诗 人 坎 皮 恩 Queene,1590 - 1596) 就是一个明证: 诗中阿
( Thomas Campion,1567 - 1620) 的笔下也曾出 斯特莱亚 ( 正义女神) 的形象可谓浓彩重抹,
现,可 谓 相 映 成 趣: “有 一 座 花 园 在 她 脸 其实就是在赞颂伊丽莎白女王。在斯宾塞的另
上, / 盛开着百合和玫瑰; / 那地方是个美妙的 一诗作 《牧人日历 》 ( The Shepherd’s Calen-
天堂, / 还有各种鲜果累累 ……”⑥ 此处的英格 dar,1579) 里,直接出现了 “美丽的伊丽莎
兰不仅是一座花园,而且还拟人化了 ( “在她 白,所有牧羊人的女王 ” ( 34) ,⑩ 以及 “玫
脸上” ) ,这跟诗行中 “百合”、 “玫瑰 ” 和 瑰、水仙、 月桂、 樱草、 紫罗兰 ” ( 59 - 63)
“鲜果” 等日常形象合起来表明: 诗人憧憬的 点缀而成的王冠,让她成为黄金时代牧歌花园
并非海市辰楼,而是实实在在的美好世界。 中永不衰落的女王。
无独有偶,由玫瑰、百合、鲜果交织而成 也就是说, 在 16 世纪, 英国文学界的花
的人 间 天 堂 / 花 园 还 出 现 在 了 伯 顿 ( Robert 园书写已经蔚然成风,并对其后历代文学家产
Burton,1577 - 1640) 的作品里。 他在 《忧郁 生了巨 大 影 响。 从 马 韦 尔 ( Andrew Marvell,
的解剖》 ( Anatomy of Melancholy,1628) 中建 1621 - 1678 ) 到 华 兹 华 斯 ( William Words-
议人们在花园、溪边等一些充满愉悦风景的地 worth,1770 - 1850) 和柯勒律治 ( Samuel Tay-
方散步,借以治愈英格兰忧郁症。⑦ 同时, 他 lor Coleridge,1875 - 1912) , 从乔治 · 爱略特
还在书中描绘了一幅英格兰花园的理想蓝图, ( George Eliot,1819 - 1880 ) 、 罗 斯 金 ( John
“要把 泥 塘、 沼 泽、 湿 地、 大 片 森 林、 荒 野、 Ruskin,1819 - 1900) 和莫里斯 ( William Mor-
公地全部围起来”,⑧ 看起来会更像花园而不非 ris,1834 - 1896 ) 到 默 多 克 ( Iris Murdoch,
农田。显然,伯顿跟莎士比亚和坎皮恩一样, 1919 - 1999) 、 拜 厄 特 ( A. S. Byatt,1936 - )
是在从事以自然为园、 以国土为林的花园想 和阿克罗伊德 ( Peter Ackroyd,1949 - ) , 许许
象,也就是一种共同体想象。 多多文学家们都在作品中将英格兰比作花园 。
上述三位作家的花园 / 共同体想象并非个 先以马 韦 尔 为 例。 他 曾 直 接 以 《花 园 》
人兴趣的巧合,而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换言 ( The Garden,1681) 为题写就一诗, 其点睛
33
国外文学 2022 年第 1 期 ( 总第 165 期)

之笔是 “融于绿荫中的绿色思想” ( To a green 依然生机盎然,正准备为鸟儿们奉上鲜美的花


Thought in a green Shade) ,1 这分明是 “生态 果。”1
6
中部英格兰 ( 沃里克郡) 是爱略特的故
共同体” 思想的前奏。 马韦尔以 “绿 ” 为特 乡,她童年花园里的一草一木、一屋一人都构
质的花园文化观在华兹华斯的 《丁登寺杂咏 》 成了她日后小说中的一个个花园场景 。威廉斯
( Tintern Abbey, 1798 ) 中 可 以 听 到 回 声: ( Raymond Henry Williams,1921 - 1988) 对爱
“…… 我 依 然 / 是 草 地、 树 林 和 山 峰 的 / 爱 好 略特记忆中的乡土花园是这样评价的 :
者; 是我们从绿色的大地 / 看到的所有东西的
爱好者……”1 2
这些 “绿色思想 ” 后来在克莱 爱略特最广泛的乡村回忆……不是以炉边
尔 ( John Clare,1793 - 1864) 的 诗 中 得 以 延 之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是作为有意识
续,成为一种永恒的 “绿色的语言”, “被情 的历史阐释……她对草地和灌木篱墙的描
感赋予万物 ”。1 3
稍后的丁尼生 ( Alfred Tenny- 写带有观察和记忆的温暖; 这正是克莱尔
son,1809 - 1892) 同样以 “绿” 为媒,抒发对 的绿色语言。但是,那个坐在驿站马车车
“英格兰家园 ” 的 想 象: “…… 英 格 兰 家 园 厢之上的旅客 …… 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诗
———暮霭倾注 / 露珠晶莹的牧场和绿树, / 比睡 人。他已经在这些感觉之中嵌入了一整套
梦还柔和———井井有条的万物, / 胜地啊平安 社会预想…… 1
7

万古。”1 4
再 后 来 的 莫 里 斯 ( William Morris,
1834 - 1896) 更是花园书写的能手, 他的 《来 此处, 特 别 值 得 留 意 的 是 “绿 色 语 言 ” 和
自乌有乡的消息》 ( News From Nowhere,1890) “一整 套 社 会 预 想 ”。 威 廉 斯 可 谓 一 语 中 的,
中嵌入了大量阿卡狄亚式的花园描写 ,其中还 点出了花园记忆背后的社会担当和共同体想
包括多处 “英格兰花园 ” 的隐喻, 如 “举国 象。确实,在爱略特看来, “中部英格兰风景
上下 井 然 有 序, 整 洁 美 丽, 犹 如 一 个 大 花 最具有英国特性”。1
8
这座充满乡土记忆的英格
园”。1
5
莫里斯是一位马克思主义作家, 他在政 兰花园还寄托了爱略特对整个民族的热爱 。她
治经济理念上跟丁尼生、克莱尔、华兹华斯和 在 《萨奇的印象 》 ( Impressions of Theophrastus
马韦尔等人迥异,但是他们都把自己的家国情 Such,1894) 中说道: “我们民族的风景就是
怀寄托在了花园意象上, 这一点颇耐人寻味。 人民生活和语言的根基。”1 9
一言以蔽之, 对爱
也就是说,通过花园意象来承载家国情怀,就 略特这样的英国作家来说, “花园 ” 承载着民
是一种共同体想象。 族共同体的文化愿景。
跟莫里斯一样,乔治·爱略特也常常把她 用 “花园” 承载上述愿景的传统一直延
钟爱的故土风景比作美丽的花园。例如, 《织 续到了当今英国文坛。这方面最典型的要数阿
工 马 南 》 ( Silas Marner, 1861 ) 中 的 爱 碧 克罗 伊 德 和 拜 厄 特。 阿 克 罗 伊 德 在 其 名 著
( Eppie) 嫁给园丁后,拥有了一座美丽的大花 《英国音乐》 ( English Music,1992) 结尾处安
园。又如,《亚当·比德》 ( Adam Bede,1859) 排了一个花园意象———主人公蒂莫西跟小女孩
中的霍尔农场果蔬园和花园也呈现出一派生机 儿塞西莉亚在花园里埋葬了一只死去的小鸟,
勃勃 的 景 象。 在 《米 德 尔 马 契 》 ( Mid- 然后出现了如下一幕情景:“我们祷告以后,
dlemarch, A Study of Provincial Life, 1871 - 另一只鸟从我们前面的一棵树上飞了下来 ,栖
1872) 中, 花园景象覆盖了整个英格兰中部 息在我家花园的门上。没过多久,它也吟唱起
平原: “经过一片风景如画的中部平原, 满眼 来,歌声在整条小径上回荡。”2
0
对此, 殷企平
望去是一块块的草甸和牧场,充当树篱的灌木 曾经作过以下评论: “葬鸟的小姑娘跟蒂莫西
34
英国文学中的 “花园” 隐喻与共同体想象

的母亲 ( 她 在 蒂 莫 西 出 生 那 天 因 难 产 死 去, 现为对 “英格兰花园 ” 这片故土的关爱与守


生前擅长弹奏曼陀林 ) 同名, 而她俩又跟音 护。2
6
影响她的不仅有莎士比亚, 而且有华兹
乐主 保 圣 人 圣 塞 西 莉 亚 ( Saint Cecilia,? - 华斯、丁尼生、勃朗宁和莫里斯等许多作家的
230?) 同名。 从古代的圣塞西莉亚到蒂莫西 花园书写。例如, 在 《占有 》 的花园景象中,
的母亲,再从后者到小姑娘塞西莉亚,其间虽 直接出现了莎士比亚和莫里斯的身影 : 男女主
有死亡, 但是象征音乐精神的名字却代代相 人公罗兰和莫德在通往 “仙人洞 ” 的小道上
传,就如会唱歌的小鸟一样,先前的死了,却 发现,“这就是那片幸存至今的野花丛林, 莎
总有后来者接替。”2 1
我们不妨补上一句: 此处 士比亚曾经见过,莫里斯也提笔画过。两人原
“花园” 和音乐 / 小鸟的歌声合二为一, 可谓 本以为至多只会看到一两种花卉 ,可这里应有
民族 / 共同体象征的加强版。 阿克罗伊德不仅 尽有, 处 处 生 机 盎 然, 晶 莹 透 亮, 芳 香 四
善于在小说中巧用 “花园 ” 隐喻,2 而且还在 溢。”2
7
此外,还出现了丁尼生的身影, 而且又
专著 《阿 尔 比 恩: 英 格 兰 想 象 的 起 源 》 是跟 “花园 ” 紧密相连———女主人公莫德的
( Albion: The Origins of the English Imagination, 名 字 取 自 丁 尼 生 独 白 剧 《莫 德 》 ( Maud,
2002) 中单辟一章来探究 “花园 ” 隐喻, 并 1855) 中 的 诗 行: “到 花 园 里 来, 莫 德。”
强调在英国有一个自然形成的传统, 即 “花 ( Come into the garden,Maud.)
拜厄特的中篇 8
2

园文学 ” ( literature of gardens) 和 “文学花 小说 《婚姻天使》 ( Conjugal Angel,1992) 也


园” ( gardens of literature) “水乳交融, 相得 与丁尼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围绕后者的
益彰”。2 3
“阿尔比恩 ” ( Albion) 是古代不列 名诗 《悼念集 》 ( In Memoriam,1850) 而展
颠或英格兰的指称, 阿克罗伊德把它跟 “英 开,对丁尼生和挚友哈勒姆 ( A. H. Hallam)
格兰想象的起源 ” 相提并论, 意在强调英格 以及妹妹艾米莉生前的故事进行了重构 ,其中
兰民族的共同体想象源远流长。 饶有趣味的 不乏花园意象的运用 ( 详见本文下一小节中
是,书中许多关于阿尔比恩的描写就像是在描 关于 “紫杉树 ” 意象的讨论 ) 。 再如, 《尤金
绘一个大花园。 全书一开头, 就把阿尔比恩 / 尼亚蝴蝶》 的主人公亚当森常常会吟诵、 怀
英格兰 想 象 比 作 “溪 流 或 河 流 ”, 继 而 比 作 念布朗宁在 《海外乡愁 》 中描绘的英格兰春
“历久弥新、 不断更新的喷泉 ”,2 4
这显然是一 天的花园:
种花园意 象。 更 重 要 的 是, 此 处 的 “花 园 ”
是需要 “不断更新的 ”。 换言之, 共同体想象 四月已然来临,
也是要不断更新的。 清晨醒来忽然发现:
这种更新的努力在另一位当代作家拜厄特 榆树周围低矮的枝条和灌木丛中 ,
那里表现得尤为出色。她在 《花园里的贞女 》 小小的新叶呈现出一片青葱,
( The Virgin in the Garden,1978) 、 《占 有 》 听那苍头燕雀在果园里唱歌,
( Possession: A Romance,1990) 、 《尤金尼娅蝴 在英格兰啊,就在此刻! 2
9

蝶》 ( Morpho Eugenia,1992) 、 《孩子们的书 》


( The Children’s Book,2009) 等作品中多次将 此处的花园想象分明是一种文化想象 ,这正如
英格兰比喻成一个大花园,这些都可以看作她 阿克罗伊德所说, “英国文化想象中最强大的
继承发扬花园传统的努力。在一次访谈中,她 生命力来源于天地间的召唤,一方天地水土养
坦承 莎 士 比 亚 对 自 己 的 创 作 产 生 了 巨 大 影 育一方人”,英国作家和艺术家都被 “英国的
响,2
5
这不仅体现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上, 还体 风 土 ” 所 牵 引, 3
0
而拜厄特则是其中的佼
35
国外文学 2022 年第 1 期 ( 总第 165 期)

佼者。 gloss) 。3
4
与威廉斯形成呼应的是达比 ( Wendy
然而,拜厄特及其先辈们的 “花园 ” 里 Joy Darby) ,他在 《风景与认同 》 ( Landscape
并非总是百花盛开,而有时也会百花凋零; 并 and Identity,2000) 一 书 中 做 过 类 似 的 评 价:
非一味地其乐融融, 而常常伴随着忧思和焦 “田园风光让人赏心悦目, 然而审美愉悦的背
虑。为什么会这样呢? 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构 后是将劳作过程、劳动者,乃至整个村庄移出
成了本文下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视线,留下空旷如画的风景供权贵者观赏。”3
5

将英格兰花园中现实的一面加以屏蔽 ,达比将
二、花园传统的张力 这种做法称为 “美学清场 ” ( aesthetic clear-
ances) 。3
6

繁花似锦,这只是上述传统的一面,其实 然而,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英国花园文
它还有另一面, 即担忧和反思。 若只知其一, 学中的 “学术雕饰 ” 或 “美学清场 ” 并非主
不知其二,那就会忽略英国文学中花园传统的 流。事实上,早在文艺复兴前后,英国文学中
重要张力: 文化愿景与现实担当之间的张力, 的花园书写已经体现了文人们对花园现实疾苦
或者说共同体想象与社会批评之间的张力 。换 的关注。让我 们 再 以 莎 士 比 亚 为 例。 前 文 提
言之,花园意象不仅承载文化愿景,而且发挥 到,他曾称颂自己的故土英格兰为 “新的伊
批判社会弊端的作用。 甸 ” 或 是 “地 上 的 天 堂 ”, 但 是 如 比 斯 利
纵观学界相关评论,忽视上述张力的现象 ( Sydney Beisly ) 在 《莎 士 比 亚 的 花 园 》
时有发生。例如,胡家峦认为,文艺复兴文学 ( Shakespeare’s Garden,1864 ) 一 书 中 所 述,
作品中的园林意象主要体现了对英格兰民族花 莎翁不仅颂扬民族花园,而且对这座花园中的
园的称颂,而到了后面, “乐园意象主要用于 潜在危机保持着一份警醒,这些都缘于他拥有
追忆往昔而不是颂扬 ”。3
1
笔者以为, 英国文学 “最开阔和宽容的灵魂 ”。3
7
在莎翁的多部历史
中的花园传统不光是为了颂扬英格兰花园或是 剧中 与英格兰 葱郁的花园 ” ( fertile gar-
, “
追忆逝去的乐园,还应包含英国文人对民族花 den) 相对的是 “莠草丛生”、 “土地荒芜 ”3
8

园的忧思和担当。更具体地说, “花园” 承载 等景象。 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下 《理查二世 》,


着英国文化想象中的反思传统,融合了共同体 其中仆人甲提的一段话令人回味: “我们干嘛
愿景与社会批评、自我推敲与对外兼收并蓄等 要在花园的栅栏里维持什么法纪、 秩序和平
特点。 衡,创造什么国势稳定的模式? 你看看,我们
对于上述张力,威廉斯曾经有过不俗的见 这个国家,这个拿大海做围墙的花园,哪儿不
解。他在评价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作时 ,批评 是杂草丛生,憋死了最美丽的花朵?”39
此处的英
某些诗人 无 视 “乐 趣 与 损 失”、 “收 获 与 劳 格兰花园因 “园丁” ( 暗指理查二世 ) 疏于打
作”、 “过去或未来与现在 ” 之间的张力, 只 理而草枯花败,全然不是前文提到的兰开斯特
留下 “快乐的英格兰” ( Merry England) 等花 2
3
公爵眼里的英格兰天堂。莎翁一方面哀叹英格
园幻像。被批的诗人包括琼森 ( Ben Johnson, 兰花园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另一方面也
1572 - 1637) 和 卡 鲁 ( Thomas Carew,1595 - 寄托了他对 “花园 - 民族” 的期望, 二者的张
1640) 等, 威 廉 斯 认 为 他 们 只 看 到 英 格 兰 力不可不察。
“天堂花园” 中 “愉悦的风景 ”,3 英格兰犹如 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玄学派诗人们描绘
一片天佑之地,与劳作和忧思无关。威廉斯把 出了不少充满思辨性质的花园景象 。如拜厄特
此类 创 作 称 为 “学 术 雕 饰 ” ( academic 所说,他们在 “失落的花园里, 实现了思想、
36
英国文学中的 “花园” 隐喻与共同体想象

语言和万物的相互融合 ”。4 0
相对而言, 马韦尔 然,在焦虑和批判的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尊崇
是玄 学 派 诗 人 中 最 擅 长 运 用 “语 言 之 花 ” 风土、从开放的自然花园中找回昔日天堂的愿
( language-flower) 来从事思辨的。 令人遗憾的 景,其间的张力不容忽视。
是,在较长时间里, 不少学者都视他为 “归 前文提到,马韦尔的花园文化观对华兹华
隐诗人”,认为他试图通过沉思与想象来重塑 斯等后代文学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须在此强
一个和谐美好的乐园世界。4
1
然而, 这样的解 调的是,所有这些文学家对自然花园的倾心都
读忽略了诗人作品中关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张 与共同体愿景紧密相联,而且这愿景中保留了
力。好在威廉斯火眼金睛,曾提醒读者把目光 个体与他人、劳作与艺术、自然与社会之间的
投向 《花园》 中的诗行: “当我走过时, 被西 张力。在华兹华斯的 《序曲》 ( The Prelude or,
瓜羁绊, / 跌落在草丛中, 周围鲜花缠绕。”4
2
Growth of a Poet ’s Mind; An Autobiographical
威廉斯据此作出了这样的解读: “从天堂花园 Poem,1850) 第四卷中, 诗人 - 语者把视线扩
堕落的结果就是人类不再能轻而易举地享用自 展到了山谷花园中劳作的人们: “当时 / 人间
然天赐的食物, 而是需要用自己的汗水来换 的生活也让我产生 / 新奇感, 我爱那些人的劳
取。”4 3
同样,在 《阿普尔顿庄园 》 ( Upon Ap- 作,所指的 / 正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常常 / 惊奇
pleton House,1651) 中,马韦尔把内战前的英 地看到,这安宁的景象犹如 / 争春的花园, 数
国比作 “幸福的岛屿”、 “世 界 的 花 园 ” 和 日不见就现出 / 不同的姿色, 因为 ( 当然不必
“四海的乐园 ”。4 不过, 诗人没有沉迷于对往 / 谈论 某 个 花 园 的 变 化 ) , 在 这 / 狭 小 的 山 谷
昔岁月的追忆, 而是对民族的命运忧心忡忡: 中,人们互为邻舍 ……”4
7
这段诗文中流露出
“我们尝 了 什 么 不 幸 的 苹 果, 使 我 们 必 有 一 一种深切关怀,即对英格兰花园园丁———那些
死,制造了荒芜?”4 5
马韦尔的另一首诗歌 《割 辛勤耕耘的 普 通 农 民———的 深 切 关 怀。 爱 花
草人斥花园》 ( The Mower Against Gardens) 更 园,更爱园丁,这意味着有关共同体健康发展
加强烈地表达了现实关怀, 尤其是对 17 世纪 的深度思考: 没有劳作,哪来花园? 从中我们
英国社会权贵阶层圈地造园、将艺术凌驾于自 不难看到一缕忧思。
然之上的行为进行了谴责: 给华兹华斯带来忧思的是当时如火如荼的
工业革命,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工业化的诸多负
一切皆为人造,喷泉和洞穴, 面效应,其中之一就是后来卡莱尔所描述的机
美好的田野却被遗忘: 械效应: “目前受机器主宰的不光有人类外部
在那里慷慨的自然甘愿奉上一切 世界和物质世界,而且还有人类内部世界和精
原始而芬芳的纯洁: 神世界……不光我们的行动方式,而且连我们
牧神与精灵在把牧场耕耘, 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都受同一种习惯的调
靠的是他们的灵韵,而不是技艺。4
6
控。不光人的手变得机械了,而且连人的脑袋
和心灵都变得机械了。”4
8
也就是说, 华兹华斯
在英国造园过程中,人们为了过度追求感官上 比卡莱尔更早地对机械主义思潮做出了回应,
的愉悦,割裂了艺术与英格兰自然风土 ( gen- 更早地警觉到机械式发展模式会给人类共同体
ius loci) 之间的联系。马韦尔借花园割草人之 带来的危害。他之所以钟情于花园书写,是因
口,表达了对于社会转型的焦虑———通过圈地 为健康的花园是一种有机体,是与机械式发展
而建的花园是对自然的强行改造 ,象征浮华虚 社会相对立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上文所
荣的城市文明取代了纯朴天然的乡村美景 。当 说的辛勤园丁抱有崇高的敬意。
37
国外文学 2022 年第 1 期 ( 总第 165 期)

对华兹华斯及其同道来说,花园书写就是 理解华兹华斯等人的诗歌创作和社会政治理
批评武器,其矛头对准了上文所说的机械主义 想———透过花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信念,即
思潮。更具体地说,华兹华斯是要通过花园书 “人的感官直觉、 情感信念之间都是有机联系
写来提倡一种生机勃勃的共同体建构模式 ,一 在一起的”。5
4
此处所说的 “有机联系” 是花园
种信奉 “万物相生相联 ” 的有机文化观 ( or- 的精髓,也是共同体的精髓。
ganic philosophy) , 一种包括柯勒律治在内的 自华兹华斯以降, 这种花园 / 共同体精髓
许多浪漫主义诗人所抱持的诗学观。4 9
有意思 可谓延绵不断,持续至今。这一点在拜厄特的

的是 这种有机文化观 诗学观与德国社会学
/ 笔下可见一斑。前文其实已经提到拜厄特对华
家、哲学家滕尼斯 ( Ferdinand Tönnies,1855 - 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关注, 她对其后的丁尼
1936) 的共同体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后 生、罗斯金和莫里斯等人都有过相关评述 。鉴
者给 “共同体 ” 所下的经典定义正好在 “有 于这些评述都涉及本文所说花园传统的张力,
机” 和 “机械” 之间划出了一条分界线: “共 我们以下就沿着拜厄特的思路, 去寻找 “花
同体意味着人类真正的、持久的共同生活,而 园” 背后的忧思。
社会不过是一种暂时的、 表面的东西。 因此, 前文提到,丁尼生曾描绘过甜美有序的英
共同体本身必须被理解为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 格兰花园。须要补充的是,这种描绘恰好与现
体,而 社 会 则 是 一 种 机 械 的 聚 合 和 人 工 制 实中喧嚣失序的工业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品。”5
0
华兹华斯比滕尼斯早出生近一个世纪, 也隐藏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忧虑 。拜厄
这再次证明了学界流行的一个观点 ,即文学家 特曾充分肯定丁尼生的这种忧思 ,还特别针对
往往比哲学家、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更早地提出 艾略特 ( Thomas Stearns Eliot,1888 - 1965) 的
一些真知灼见,在共同体构想方面亦是如此。 攻击为丁尼生进行过辩护。拜厄特认同艾略特
还须一提的是,华兹华斯等人除了在诗行 的一个著名观点, 即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加
中描绘共同体蓝图,还身体力行,在自己的花 速,人类社会面临着 “感受力解体 ” ( dissoci-
园中践行有机文化观。根据拜厄特的记载,当 ation of sensibility) 5 的严峻局面,因而她借艾
时许多英国人热衷于 “把花园、 公园、 房子 略特的 “整体感受力” ( the associated sensibil-
改造一新,将树修剪成各种造型,每株植物身 ity) 一说来描绘她心中理想的文学花园。5 6

上都 能 见 到 雕 琢 的 痕 迹, 这 一 切 和 奥 斯 汀 过,艾略特却将丁尼生排除在这座花园之外,
( Jane Austen,1775 - 1817) 小说 《曼斯菲尔德 理由是后者善于思辨, 理性有余, 感性不足。
庄园》 ( Mansfield Park,1814) 中描述的场景 为此, 拜厄特以丁尼生 《悼念集 》 中的紫杉
别无二致”。5 1
针对这一风气, 华兹华斯和柯勒 树 ( yew trees) 意象为例,强调后者的创作也
律治坚决 “反对花园的 ‘提升和改造 ’, 坚持 体现了 “整体感受力”, 也将智性与感悟合而
要把花园留给自然”。5
2
他们对湖区平淡无奇的 为一了。5
7
也就是说, 丁尼生并没有用 “心灵
“鸽舍” ( Dove Cottage) 和村舍花园 ( cottage 的风景” ( landscape of the mind) 来取代 “外
garden) 情有独钟,力图构建错落有致、 更具 部世界的风景 ”, 而是借用民族传统的诗歌形
野性和魅力的花园,原因是后者更自然,更有 式 ( 歌谣、传奇、 田园诗等 ) 来对陷入 “进
机,更远离机械。 这样的花园 “如同诗人们 步话 语 ” 危 机 的 英 格 兰 花 园 进 行 “反 思 与
创作的完美的艺术品,浑然天成,与自然的宁 反叛”。5
8

静、简朴以及周边朴实无华的村舍与村民融为 拜厄特还在小说和文论集中多次提到另一
一体”。5
3
从这样的花园理念切入, 我们能加深 位维多利亚作家罗斯金。例如,她的短篇小说
38
英国文学中的 “花园” 隐喻与共同体想象

《潜伏的危机》 ( Precipice-encurled) 巧妙地将 莫里斯的花园书写跟前述几位作家的一


现代人物、艺术爱好者约书亚 ( Joshua) 与罗 样,有一个特殊的语境, 即 “针对工业革命
斯金联系在一起。约书亚的所思所想常常受到 的文化 批 评 语 境 ”。6
5
我 们 先 前 曾 提 到, 他 在
罗斯金的影响, 如后者对维多利亚这个 “黑 《乌有乡 》 中 嵌 入 了 多 处 “英 格 兰 花 园 ” 隐
色年代” ( Dark Ages) 的厌恶: “一切属于维 喻,其来龙去脉不可不察。在小说主人公格斯
多利亚这个时代的东西,包括服饰、举止、机 特造访如花似锦的乌有乡之前,他生活在一个
器、烟囱、 暴 风 云 和 岩 穴 都 是 黑 暗 和 丑 陋 病态的工业文明国度,这一点在小说第一章中
的。”5
9
这一段话正是罗斯金对机械文明批判的 十分明显。正如殷企平先生所言, “评论家们
翻版,而这种批判常常表现为 “花园焦虑 ”: 很少分析该书第一章, 但是它的寓意不容小
“在英格兰已经没有一个幽静山谷不被咆哮的 觑。”6 这一章以较大篇幅呈现了格斯特乘地铁
火焰充斥,没有一片土地不被煤灰侵犯———任 ———当时工业文明的标志———的情景: “地铁
何一个外国城市,只要有你们的足迹所至,那 车厢里 全 是 匆 匆 赶 路、 心 气 不 顺 的 人 群 ”,
些美丽的古老街道和洋溢着欢乐的花园就会被 “他感到闷热难受 ”, 后来我们又发现 “地铁
感染了白色麻风病一样的新旅馆和香水店所毁 车厢里又热又臭”。6
7
换言之, 小说中的花园景
灭。”6
0
在 《王后花园里的百合 》 ( Of Queen’s 象是用来跟机械文明相对照的。这种对照从一
Gardens) 中,罗斯金更是频繁地将英格兰比 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乌有乡 》 的卷首选择了
作花园,就其所面临的危机提出警告: “整个 卡尔姆斯科特宅第作为插图,而且小说中有多
国家就是一个花园……你们可以把它变成堆满 处影射这座美好的家园。更重要的是,格斯特
煤渣的矿场,但将会痛苦的不是你们,而是你 最终又回到了现实社会。也就是说,他的乌有
们的孩子。” 出于同样的焦虑, 他坚决反对历
1
6
乡之旅是为了最终回归现实,并且改造现实。
史学家弗劳德 ( J. A. Froude,1818 - 1894) 将 另 一 位 绕 不 过 去 的 “花 园 传 人 ” 是 乔
国家形象定义为 “世界贸易的百货商店和世 治 爱略特。前文提到, 她在多部小说中把钟
·
界大作坊”,并针锋相对地 “呼吁大家要把英 爱的故土风景比作美丽的花园。 我们还应看
格兰民族看成一个花园,这不仅有利于国内人 到,她在构想美丽花园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
民的凝聚力,也让飞散在异乡的英国人找到民 道德关怀和批判意识。 《亚当 · 比德 》和 《弗
2
6
族自豪感”。 所有这些出自 “花园焦虑 ” 的心 洛斯河 上 的 磨 坊 》 ( The Mill on the Floss,
声,构成了那个时期英格兰花园传统的独特 1860) 等小说都深刻地揭示了工业革命发展
张力。 带来的种种弊端,比如花园美景的流逝、产业
另一位 相 仿 的 “花 园 传 人 ” 是 莫 里 斯。 结构的变化、人性的异化等。面对崇尚进步话
前文已经论及他作品中的 “花园 ” 隐喻, 不 语 ( Narrative of Progress) 的工业社会, 爱略
过下面这一点还未被提及: 他的花园想象也包 特提出了 “渐进式改良 ” ( meliorism,gradual
含了对 “英 格 兰 花 园 ” 表 象 和 危 机 的 反 思。 progress) 的社会进步模式, 这与英格兰民族
如拜厄特在散文集 《孔雀与藤蔓 》 ( Peacock 热爱自然的花园传统和淳朴民风是相契合的。
and Vine,2016) 中所说, 莫里斯擅长 “推陈 当代作家格雷姆·斯威夫特( Graham Swift) 提
出新”, 他的花园书写亦是如此。 他的艺术作
3
6
出的 “卑微的进步模式 ” ( moderate progress / a
品中常带有来自北欧的花鸟元素 ,并在保留传 humble model of progress )
和拜厄特提出的 8
6

统形式的基础上,汇集了古希腊神话、中世纪 “螺旋式上升模式” ( spiral process) 6


9
都与爱略
传奇、北欧萨迦等多种叙事题材。6
4
特的文化策略交相呼应,都意在英格兰花园的
39
国外文学 2022 年第 1 期 ( 总第 165 期)

守护与改良。 “花园贞女 ” / “伊丽莎白女王 ” 之间形成了


行文至此, “花园” 线索还远未穷尽。 时 一种张力, 它 仿 佛 在 发 问: 昨 日 花 园 何 以 重
至今日,它还在持续着,演绎着,其主要代表 现? 战后英国多民族共同体能否建成 ? 该怎样
包括劳伦斯 ( D. H. Lawrence,1885 - 1930) 、 建成? 透过这张力,我们不难发现小说在呈现
伍尔夫 ( Virginia Woolf,1882 - 1941) 、默多克 “快乐英格兰 ” ( Merry England) 这一怀旧表
( Iris Murdoch,1919 - 1999) 、 莱莘 ( Doris Le- 象的同时,还暗示了政治、文化、环境等多重
ssing,1919 - 2013) 和阿克罗伊德等作家。 限 焦虑,以及对当代英国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状况
于篇幅,让我们只把目光投向拜厄特———当代 的反思。
英国 “花园 ” 传统的集大成者。 如本小节所
示,她对本文论及的诸多 “花园 ” 传人都有 结 语
深入研究。此外,她还通过自己的创作继往开
来,尤其是在演绎 “花园 ” 忧思方面颇有心 综上所述,花园想象即共同体想象。文学
得。花园意象不仅出现于前文曾涉及的 《占 家们想象 “英格兰大花园 ”, 就是对于民族共
有》 和 《尤金尼娅蝴蝶 》,而且出现于她的另 同体形象的积极思辨和开拓。花园主题生生不
外好几部小说中,以下仅举两例。 息,皆因花园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英国人
《孩子们的书》 堪称 “花园之书”。“英格 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审美情趣、情感依托和精
兰大花园” ( the Garden of England) 一词在书 神纽带,承载着关于文学、艺术、自然、社会
中多次出现,尤其是通过书中人物汤姆之口呈 观念交织融合的思想, 承载着对有机共同体 /
现为 “镜中花园”, 这一比拟发人深思, 不由
0
7
精神家园的渴望。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源远流
得让人想到作者自己当年的一段亲身经历 : 伊 长的 “阿尔比恩 ( Albion) 花园之歌 ”。7
2
这一
丽莎白二世登基时, 有一股席卷全国的 “英 传统既美不胜收,又忧思绵绵。透过花团锦簇
格兰大 花 园 ” 热 潮, 拜 厄 特 也 曾 为 之 振 奋, 的表象,我们能看到批评与愿景相结合的文化
但是她开始醒悟,意识到那股浪潮犹如镜中花 策略,更能看到守护民族共同体的决心 。盛宁
园,其 “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情绪 ” 虽然动 先生曾经为一本评论拜厄特的专著写序 ,其中
人,但 “脚踏实地做 事, 并 把 事 情 做 好, 却 说道: “文学文本世界不能仅仅看作是现实世
更有价值”。7
1
这样的反思是花园意象的精髓。 界的翻版,而是要上升到一个更高层面,将文
《花园里的贞女 》 是一部更具反思意味的 学世界看成对现实世界的质询,或是对一个更
小说。该书标题里的 “花园 ” 一词赫然醒目, 为理想的世界的构想。”这段话也适用于英国
加之与 “贞女 ” 並置, 便奠定了整个故事的 文学中的花园书写。
反讽基 调 ( 反 讽 就 是 一 种 张 力 ) 。 英 国 历 史
上,伊丽莎 白 一 世 素 有 “童 贞 女 王 ” 之 称,
但是拜厄特讲了另一个 “贞女 ” 的故事: 全 注释:
书围绕 1953 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加冕典礼 ① 国外研究,参见 A. Bartlett Giamatti,The Earthly Paradise
and the Renaissance Epic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而展开, 小说标题 “花园里的贞女 ” 则具体
Press,1966) ; Raymond Williams,The Country and the City
指涉加冕典礼时期上演的一出戏 ,其内容明里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 Ilva Beretta,
赞美伊丽莎白一世, 暗则颂扬伊丽莎白二世, “The World’s a Garden”: Garden Poetry of the English Re-
或者说暗示战后英国普遍存在着怀旧情绪 ,人 naissance ( Uppsala: Almqvist & Wilksell International,
们期盼新女王重启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 。两个 1993) 。国内相关研究,参见胡家峦: 《文艺复兴时期英

40
英国文学中的 “花园” 隐喻与共同体想象

国诗歌与园林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Lauriat,1894) ,p. 27.


② 转引自 Lynn Stanley,The Island Garden: England’s Lan- 0
2 Peter Ackroyd,English Music ( London: Hamish Hamilton,
guage of Nation from Gildas to Marvell ( Notre Dame: Univer- 1992) ,p. 400.
sity of Notre Dame Press,2012) ,1 页。 1
2 殷企平: 《英国文学中的音乐与共同体形塑》,载 《外国
③ 参 见 Marvin Spevack,The Harvard Concordance to Shake- 文学研究》2016 年第 5 期,65 页。
speare ( 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2 参见 Peter Ackroyd,“The Secret Garden”,in Albion: The
Press,1973) ,466 页。 Origins of the English Imagination ( London: Chatto & Win-
④ 转引自塞缪尔 · 斯迈尔斯: 《工作让你幸福》,关 明 孚 dus,2002) ,411-418 页。
译,现代出版社 2015 年版,219 页。笔者对译文稍作修 3
2 Peter Ackroyd,Albion: The Origins of the English Imagina-
改。 tion,p. 417
⑤ 文中有关莎士比亚作品的译文均参考威廉·莎士比亚: 4
2 Peter Ackroyd,Albion: The Origins of the English Imagina-
《莎士比亚全集》,增订本,第三卷,朱生豪等译,译林 tion,p. xix.
出版社 2016 年版,511 页。 5
2 “The Drexel Interview with A. S. Byatt”,https: ∥ www.
⑥ 托马斯·坎皮恩: 《樱桃熟了》,周定之译,载 《英国名 youtube. com / watch? v = TkcLdrUkKWc.
诗详注》,修订版,胡家峦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6
2 德国萨尔兰大学丝蒂瓦克博士指出,拜厄特创作的 “弗
社 2021 年版,74 -75 页。 雷德丽卡四部曲” 嵌入了大量英国民族的文化记忆。其
⑦ 参见罗伯特·伯顿: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冯环译, 中,莎士比亚的戏剧对女主人公弗雷德丽卡个人身份的
金城出版社 2018 年版,213 页. 塑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参见 Lena Steveker,Identity and
⑧ 罗伯特·伯顿: 《忧郁的解剖》,35 页。 Cultural Memory in the Fiction of A. S. Byatt: Knitting the
⑨ 胡家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园林传统》,38 页。 Net of Culture (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93-94 页。
胡家峦在书中指出,一个新制度或新王朝的繁盛被誉为 7
2 A. S. Byatt,Possession: A Romance ( New York: Random
进入黄金时代,此说法一直可以追溯到维吉尔的牧歌创 House,1990) ,p. 292.
作。 8
2 Alfred Tennyson,Maud,and Other Poems ( Boston: Ticknor
⑩ Edmund Spenser,The Shepherd’s Calendar and Other Po- and Fields,1855) ,p. 73.
ems,ed. Philip Henderson ( London: J. M. Dent & Sons 9
2 A. S. Byatt,“Morpho Eugenia”,in Angels and Insects ( New
Ltd.,1932) . ( 引文标注为诗行,下文不复说明。) York: Vintage,1994) ,p. 91.
1 安德鲁·马韦尔: 《花园》,载 《英国名诗详注》,修订 0
3 Peter Ackroyd,Albion: The Origins of the English Imagina-
版,138 页。 tion,pp. 448-449.
2
1 威 廉 · 华 兹 华 斯: 《丁 登 寺 杂 咏 》, 载 《英 国 名 诗 详 1
3 胡家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园林传统》,38- 39
注》,修订版,266 页。笔者对译文稍作修改。 页
3 《英国名诗详注》,修订版,266 页
1 2
3 Raymond Williams,The Country and the City,p. 259.
4
1 参 见 Alfred Tennyson,“The Palace of Art”,in Poems of 3 Raymond Williams,The Country and the City,pp. 31-33.
Tennyson (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13) ,78 页。 4
3 Raymond Williams,The Country and the City,p. 19.
译文参考殷企平: 《丁尼生的诗歌和共同体形塑》,载 5
3 Wendy Joy Darby,Landscape and Identity: Geographies of
《外国文学》2015 年第 5 期。 Nation and Class in England ( Oxford: Berg,2000) ,p. 29.
5
1 William Morris,News from Nowhere,ed. Krishan Kumar 6
3 Wendy Joy Darby,Landscape and Identity,p. 29.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sity Press,1995 ) ,pp. 75 - 7
3 西德尼·比斯利: 《莎士比亚的花园》,张娟译,商务印
76. 书馆 2017 年版,4 页 ( 序言) 。
6
1 乔治·爱略特: 《米德尔马契》,项星耀译,人民文学出 8
3 莎士 比 亚 在 《亨 利 六 世 》 ( 1590) 、 《亨 利 五 世 》
版社 1987 年版,102 页。 ( 1598) 、 《理查二世》 ( 1595) 、 《哈姆雷特》 ( 1599-
7
1 雷蒙·威廉斯: 《乡村与城市》,韩子满、刘戈等译,商 1602) 等多部历史剧中提到了杂草遍生、败落的花园等
务印书馆 2013 年版,248 页。笔者对译文稍作修改。 意象。
8
1 Henson Eithne, Landscape and Gender in the Novels of 9
3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全集》,546 页。
Brönte,Eliot,and Hardy ( Farham: Ashgate,2011) ,p. 80. 0
4 A. S. Byatt,Passions of the Mind: Selected Writings ( Lon-
9
1 George Eliot,Impressions of Theophrastus Such ( Estes and don: Vintage,1993) ,p. 3

41
国外文学 2022 年第 1 期 ( 总第 165 期)

1
4 参见姜士昌: 《英国田园诗歌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出 1992) ,p. 23.
版社 2016 年版,151 页。 0
6 约翰·罗斯金: 《芝麻与百合》,翟洪霞、余艳译,外语
2
4 Raymond Williams,The Country and the City,p. 31. 教学出版社 2010 年版,63 页。
3
4 Raymond Williams,The Country and the City,p. 31. 1
6 约翰·罗斯金: 《芝麻与百合》,133 页。
4 Andrew Marvell,Andrew Marvell: Selected Poetry,ed. Frank 2
6 约翰·罗斯金: 《芝麻与百合》,25 页。
Kermode ( New York: Signet Classics,1967) ,pp. 126-127. 3
6 A. S. Byatt,Peacock and Vine: Fortuny and Morris in Life
5
4 Andrew Marvell,Andrew Marvell: Selected Poetry,pp. 126- and at Work ( London: Chatto & Windus,2016) ,p. 6.
127. 4
6 参见 A. S. Byatt,Peacock and Vine,75-76 页。
6
4 Andrew Marvell,“The Mower against Gardens”,in Andrew 5
6 殷企平: 《 “文化辩护书”: 19 世纪英国文化批评》,上
Marvel,eds. Fran Kermode & Keith Walker ( Oxford & New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 年版,218 页。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p. 38. 6 殷企平: 《 “文化辩护书” 》,218 页。
7
4 威廉·华兹华斯: 《序曲或一位诗人心灵的成长》,丁宏 7
6 William Morris,News from Nowhere,pp. 3-4。
为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年版,88 页。 8
6 殷企平: 《推敲 “进步” 话语———新型小说在 19 世纪的
8
4 转引自 Raymond Williams,Culture and Society: 1780-1950 英国》,商务印书馆 2009 年版,477 页。
( London: Chatto & Windus,1959) ,73 页。 9
6 Tanya Harrod and Glenn Adamson,“Interview with A. S.
9
4 参见 M. H. Abrams,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Byatt”,The Journal of Modern Craft,4,No. 1 ( March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2001) ,p. 67.
Press,1971) ,169 页。 0
7 Byatt,The Children ’s Book ( London: Vintage Books,
0
5 Ferdinand Tönnies,Community and Civil Society,trans. Jose 2010) ,p. 364.
Harris and Margaret Hollis ( Cambridge: Cambridge UP, 1
7 Tanya Harrod and Glenn Adamson,“Interview with A. S.
2001) ,p. 19. Byatt”,p. 71.
1
5 A. S. Byatt,Unruly Times: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 in 2
7 阿克罗伊德在 《英国音乐》 中杜撰了一首 “阿尔比恩之
Their Time ( London: Vintage,1997) ,p. 264. 歌”,出现在主人公蒂姆 ( Timothy) 的梦境中。那是一
2
5 A. S. Byatt,Unruly Times,p. 264 首气势恢弘的多声部合唱,从英国第一位著名诗人凯德
3
5 A. S. Byatt,Unruly Times,p. 263 蒙 ( Caedom,公元 7 世纪盎格鲁 - 撒克 逊基督 教诗人)
4
5 A. S. Byatt,Unruly Times,p. 157. 到乔 叟 ( Geoffrey Chaucer) ,从 莎 士 比 亚 到 华 兹 华 斯,
5 T. S. Eliot,“The Metaphysical Poets”,in Norton Anthology 再从丁尼生到道森 ( Ernest Christopher Dowson) ,每一位
of Theory and Criticism,ed. Vincent B. Leitch ( New York: 诗人都肩负承前启后的神圣使命,使英格兰的想象得以
W. W. Norton,2001) ,p. 1103. 绵延千年。参见本文第一节以及拙文 《 “孤岛” 不孤
6
5 A. S. Byatt,Passions of the Mind,pp. 3-4. ——— 〈英国音乐〉 中的共同体情怀》,载 《外 国文学》
7
5 A. S. Byatt,Passions of the Mind,p. xiv. 2018 年第 4 期,16 页。
8
5 H. M. McLuhan,“Tennyson and Picturesque Poetry”,in 3
7 陈姝波: 《碎片人生: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知识女
Critical Essays on the Poetry of Tennyson,ed. John Killham 性生存状 态 的 文 学 构 想》,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2015
( New York: Barnes and Noble,1960) ,pp. 67-85. 年版。
9
5 A. S. Byatt, Sugar and Other Stories ( London: Vintage,

“Garden”Metaphor and Community Imagination in English Literature


JIN Jia

Abstract: Why has garden imagery remained perennially fresh in British literature? In what way
have its connotations and denotations evolved? The garden descriptions concerned are sometimes
associated with a flourishing scene of prosperity and sometimes with a desolate view of faded flowers,thus

42
英国文学中的 “花园” 隐喻与共同体想象

forming some sort of tension. How should this tension be approached and interpreted? What sort of
introspective tradition can be found behind those“gardens”? A probe into these questions will lead to the
discovery that the above-said garden tradition is not only meant for the glorification of the Garden of
England,nor merely for the recollections of a bygone paradise,but also meant to express British writers’
anxiety over their National Garden and to embody their eagerness to take on responsibilities for it. Through
the conglomeration of splendid and beautiful flowers we can see British writers ’ cultural strategies
integrating criticism with visions and,more importantly,their determination to safeguard their national
community.
Key words: garden,visions,criticism,tension,community

(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何 卫

4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