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4

O卷 第2期 2OO
9年5月  委黛通泰 
Vo1
.40 No.
2 May,2o09  Bul
let
in 
of 
Ser
icul
ture  ・ 5 ・
 

RNA干扰技术和家蚕杆状病 毒表达 系统 


在 纤维素酶研究 中的应用前 景 

李兴华 ,杨华军 ,B.Ro
y ,
E.Y.
Par
k 
2,江丽军 ,王 丹 
,缪云根 

1.浙江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 浙江 杭州 31
o029;2.日本静 冈大学 农学部应用生化系,日本 静 冈 422
_852
9) 

摘 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
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纤维素酶是糖苷水解酶的一种 ,
能有 
效地将农作物秸杆等富含纤维素的物质水解为葡萄糖 ,
进而发酵产生生物 乙醇 ,
从而解决农业 、
再 生能源以及环境污染 
等问题 。随着生物化学 、
分子生物学以及基 因工程等多种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 ,
获得适合工业化的高活力 的纤维素酶指 
日可待 。RNA干扰是利用双链 RNA特异性地 降解相应序列 的 mRNA,
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相应基因 的表达 ,
是后基 因组 
时代 的一种强有力 的调控 目的基因表达 的实验工具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一种快速 、
高效表 达外源基 因的技术手 
段,
目前该 系统 的发展和应用已经非常成熟。本 文综述 了纤维素酶 的特性 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对纤维素酶 、
RNA干扰和 
家蚕杆状病毒 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
并对该两种实验技术手段在今 后纤维素酶研究 中的应用前景作 了预测和展望 。
 
关键词 :纤维素酶 ;RNA干扰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中 图分 类 号 :S
 884
.5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2
58-40
69【
20o9
]O2
删 5
_06
 

Appl
icat
i0n 
Pr0spect
s 0f
 RNA 
hlt
erf
erence 
and 
Sil
kw0rm  
Bacul
0vi
rus
 
Expres
si0n 
Syst
em 
in 
Cel
lul
ase 
Res
earch 

LI】

!ing—H岫  
,YANG 
Hua_J咖 l
,B.Royl
,EY 
Par
 
JI
ANG 
Li_j
unl
,Ⅵ NG 
Dan 
,MI
Ao 
Yll
Il
—gen 
’ 

co
  A 
n 舢Z
 J
sc 凡
ce,
  £
n,  e
  m  i
∞  DD29,
 
2.A  伽d 
B c
 em  D印  眦,
  Q
厂 gr
 fz
  ,
  啪|

}0  e
  蚴 Ⅱ  2一  9,砌 )
 

Abstract:The cel
lul
oses pmduced by pl
ant
s a
ure t
he most
 abundant
 and cheap r
enewabl
e resour
ces
 in 
山e wor
ld.
  Cel
lul
ases
 are one ki
nd of
 gl
yc0si
dases,
  whi
ch can tr
ansf
onn ce1
lul
0se mat
eri
als,
  such as
 

cr
0p st
raws,
 t0  ucoses
 ef

lec£
jyel
y,  whi
ch can be f
e瑚 ent
ed t
o bj
oal
c0hol
,  sl
0vi
ng t
he pr0bl
ems
 0f
 

收稿 日期 :2
009
—2—1
2  修 回 日期 :
2o0
9—03
—04 
基 金项 目 :浙 江省 科 技 计 划 重 点 项 目(
编号 :
20o8
C24
0l】
)和 国 家“
863”
项 目(
编 号:
2oo8
AA1
0Z1
32及 2o0
6AAl
oA11
 
9)。
 
作者简 介 :李兴华(1
983
一),
男,浙江桐 乡人 ,
博士研究 生,
主要 从事 家蚕蛋 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及 纤维素酶研 究。
 
女通 讯 作 者 :r
nja
oyg@z
ju.
edu
.cn
 

的兽药生产 GMP认证和兽药种类的许可 (
表1),
以  效,并不等同于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利用学术刊 
及正常的生产、 检验和储运程序等要素。其中某一要  物 中的部分结果 ,
混淆“
有效”与“可用 ”
两者 间的概 
素的缺乏,
或要素间的不吻合都属问题蚕药 。具有专  念,
也是部分不法商人惯用的手段 。 
利号并不足于合法生产和推广该蚕药 .也不足于证  总之 ,蚕桑技术专业人员应通过 向广大蚕农推 
明其有效性 ,更不能说明其在养蚕 中推广应用的合  荐合法蚕药和推广科学使用蚕药技术 ,不断提高蚕 
法性。此外 ,某种药物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病害有  农控制养蚕流行病的技术和提高蚕茧生产水平。
 
6・
  蚕 桑 通报 2oo9年 第 40卷 第 2期 

agri
cul
tur
e,renewabl
e r
esour
ces,envi
mnment
 and s0 on.W i
th t
he rapi
d devel
opment
s of
 bi
ochemi
stry,
 

m0l
ecul
ar bi
ology and gene engi
neeri
ng,
 it
 can be expect
ed soon t
hat
 we can get
 some ceUul
ase wi
th 

hi
gh 
act
iVi
ti
es 
fit
ti
ng f
0r 
indus
tri
ali
zat
ion.
  RNA 
int
erf
ere
nce
 (RNAi
) us
es ds
RNA t
o de
gra
de 
tar
get
 
mRNA 
and
 in
ter
rup
t t
he 
expr
ess
ion
 of
 ta
rge
t g
ene
 sp
eci
fi
cal
ly.
 n 
is 
a s
tr
ong
 ex
per
ime
nta
l t
ool
 tha
t 
regul
ates t
he expr
ess
i0n of
 tar
get
 gene i
n p0st
—genome t
imes.
  Si
lkw0彻 bacul
oVi
rus
 expr
essi
on Vect
or 


yst
em (
sil
kwo
nn 
BEVS)
 is
 a r
api
d and 
hig
h e
ff
_e
cti
ve t
echnol
ogy
 to
 expr
ess
 f0
rei
gn 
genes
, a
nd has
 
been deVel
oped and appl
ied Very mat
urel
y.  11
his paper
 int
r0duced t
he charact
eri
zat
ion 0f cel
lul
ase,
 


ummar
ized t
he resear
ch st
atus
 0f cel
lul
ase.RNAi
 and si
lkwo瑚 BEVS ar0und t
he wor
ld,and made a 

bI.
ecas
t and pI

0spect
 about
 thes
e t
echnol
0gi
es appl
ied i
n ceUul
ase r
eseaI
℃h i
n f
ut
l ure.
 

Kq,
、 Ords:Cel
lul
ase;RNA 
int
erf
erence;Si
lkwo瑚 bacul
ovi
ms 
expr
essi
on vect
or 
syst
em 

纤维素是一种多糖 ,
是葡萄糖 以 p一1
,4一糖苷键  境污 染 ,缓解 或解 决石 化能源 短 缺乃 至枯竭所 带来 
结合的聚合物。它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有机 自  世界 性能源 危机 ,
以及粮 食 资源 紧张 、能源开 发与人 
然资源及生物界最重要的碳源物质 ,在 自然界 中的  争粮 的突 出矛 盾 。
 
储量极 其丰富 。植 物通过 光合作用 ,
生产地球 上最 丰 
1 纤 维素 酶 的特 性 
富、最廉价的纤维素资源。有资料表明 , 全世界每年 
的植物干物质生成量高达 l 5o
0亿 t,
其中纤维素及半  自 l9O6年 Sei
ll
ier
e首 次 在 蜗 牛 的 消化 液 中发 
纤 维素 占总量 的 50%以上 ,这些 主要 以纤维 素和 半  现纤维素 酶 以来 .纤 维素 酶 的研 究就 受 到全世界 的 
纤维素形式存储的能源 ,相当于 7×1 09
 t煤或者大  普遍关注。纤维素酶 ( ce
1lu
1as
e)是指所有参与降解纤 
约 2/3的世界所 需能源【

J。我 国每 年仅作物 秸秆 的纤  维素最终被转化为葡萄糖的各种酶的总称 ,主要来 
维素产量就高达 2亿 t以上 ,其他人类活动产生的废  自于真菌和细菌。它不是单种酶 , 而是起协同作用的 
弃物 中也 含有 大 量 的纤维 素 ,
如 农业 废 物 (稻 草 、稻  一

类 多组分 酶 系 ,故 而 又被 称为 纤维 素酶 系 (
cel
lu—
 
壳、花生壳、 玉米芯、 棉籽壳、 甘蔗渣等 )、食品加工废  l
ase
 sy
stem)。根据 纤维素 酶 的不 同功能 ,
可分 为三大 
物(果皮 、
果 渣 等 )、木材废 物 (
木屑 、
树 皮 )以及 城 市  类:
(1)
葡 聚糖 内切 酶 (
endo
gluca
nas
e,EC 
3.2.1
.4,
 
废弃物 (
40% ~60%固体废物是垃圾和废纸) 等。然  来 自真菌简称 EG,
来 自细菌简称 Le
n),
以随机方式 
而,
这 些纤维 素资源并 没有得 到 充分有 效 的利用 ,
而  作用于纤维素内部 的非结晶区 ,
随机水解 p
—l,4糖 
是绝大多数被烧掉 ,
这样不仅浪费 自然资源 ,
还带来  苷键 ,
从纤维素链的内部将它裂开 ,产生大量带非还 
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石化燃料由短缺变枯竭 , 能  原性末端的纤维二糖 。它的作用对象为较长的无定 
源危机 已经 成为人类 面 临的共 同 问题 。 目前生 产 乙  型纤维素链 . 对末端的敏感性比中间键小 。分子量介 
醇等能源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粮食 。物价上涨和粮食  于 23~145
 KD之 间 ,
如 真菌 的异构酶 EG 
I为 54KD,
 
危机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因此 ,寻找新 的能量来  EG 
III约 为 49.
8 KD,而纤维粘 菌 EG有 两种菌 的内 
源 。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纤维素资源关 系到经济  切 酶分子 量只有 6
-3 KD;
(2)葡聚糖外切 酶(
cel
— 
的可持 续发 展乃至人类 的生存 问题 。
  l
obi
o}
Yy
dr0l
ase,
EC 
3.2.1
.9l,
来 自真茵 简称 cBH,
来 
纤维素与石化燃料不同,它的降解是 自然界十  自细茵简称 Ce
x),
作用于晶体纤维素 ,
能从纤维素分 
分重要的碳素循环过程 。在纤维素酶的催化条件下 ,
  子的非还原性末端依次裂解 p一1,4糖苷键 ,
逐个地 
纤维素可分解产生二糖或葡萄糖 。在好氧条件下 ,
纤  释放出纤维二糖分子。分子量介于 38~1
18 
KD之问,
 
维素最终被分解成二氧化碳 ;
在厌氧条件下 ,最终被  如木霉的 CBH有两种异构酶,
cBH 
1分子量约为 66
 
转化成二氧化碳和甲烷 。因此 ,
如果能充分有效地利  KD。
cBHⅡ约为 5
3KD;
(3)
p一葡萄糖苷酶 (
p一1
,4一
 
用生物转化技术将各种废弃物中的纤维素转化成简  g
luc
0si
das
e,BG,
Ec 
3.2.1.21)
,作用于纤维二糖和 
单糖 ,
再发酵产生乙醇等能源物质,
不仅可以变废为  短链 的纤维 寡糖 ,生 成葡 萄糖 。分 子量 约为 76 
KD团。
 
宝 。而且还可以避免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所带来的环  纤维素酶是高度复合的诱导酶 ,只有 当上述三种主 
李兴华 ,
等 :RNA干扰技术和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 系统在纤维素酶研究 中的应用前景  ・7 ・
 

要成分活性 比例恰当,
发挥高度协同作用时 ,
才能表  per
gil
lus
 ni
ger
)、血 红 栓 菌 (
1hmet
es 
san  nea)卧 孔 
现 出较高 的活 性 。
  属(
Por
ia)、
绳状青霉 (
Pen
ici
ll
ium 
funi
cul
osu
m)、
绿色 
纤维素酶在 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 ,昆虫、细  木霉 (
Tri
ch0
de瑚a
 vi
ri
de)
、里 氏木霉(
T.r
ees
ei)
等 。其 
菌、
放线菌、真菌、动物体内等都能产生 。不 同来源的  中。对纤维素作用较强的菌株多是木霉属( Tric
hode卜 
纤维素酶 。
其结构和功能相差很大。纤维素酶的多形  ma
)、曲霉属(
Asp
erg
ill
us)
、青霉属 (
Pen
ici
ll
ium)、Pe
l— 
式 、分子量差异 的主要原 因是多数真菌和少数细菌  l
ien
lal
ia属和枝顶孢霉属 ( Acrem0ni
um)
的菌株 ,
特别 
的纤维素酶都有糖基化。糖基与蛋 白质之间以共价  是绿色木霉( Tr
icho
de瑚a
 vi
ri
de)及其近缘的菌株 。  
键结合,
或呈可解离的络合状态。糖基化作用在一定  在 20世纪 7
O ̄8
0年代 ,
以得到过量纤维素酶生 
程度上保护酶免受蛋 白酶 的水解。纤维素酶 由于糖  产为主要 目的纤维素酶基 因克隆研究十分活跃 ,
在 
基化,使其所含碳水化合物的比率在不同酶之间有  国内外已有约 80个组分的基因被克隆圈,
但表达 、
分 
差异。尽管不同来源纤维素酶分子量差别很大 ,
但其  泌均很弱。近年来 ,随着生物技术 的发展 ,
人们 已经 
催化区的大小却基本一致 ,活性位点的三级结构都  从 4O多种细菌和数种真菌 中克隆得到纤维素酶的 
是保 守 的圈。
  基因,
其中大多数的核苷酸序列 已被测定。大多数克 
对纤维素酶的序列及结构研究表 明,其分子普  隆的纤维素酶基因能够在 E. c
oli中表达,
并可检测其 
遍具有类似的结构 ,即由纤维素结合结构域( ceuu—  EG和 CBH活力 。另外 ,
人们借助现代化分析技术 
los
e bind
ing
 do
mai
ns,
cBD)、催 化 结构 域 (c
ata
lyti
c  和方法 ,
如重组 DNA、
电镜 和 x射线扫描、作用位点 
domains,
CD)和 连接桥 (1i
nker)
三部 分组成 。CBD 比  修饰 和点诱变 、
局部蛋 白水解 、亲和色谱分离 、
在特 
Li
nke
r大 ,
但 比 cD小 ,可位于蛋 白的 N端或 c端 。   性和配体结合研究方面的人工基质的采用等 ,已经 
如木霉 的 CBHI的 CBD位 于 N端 ,
而 CBHI
I的 CBD  取得了较大进展 。迄今为止 ,
一级结构 已经被分析确 
位 于 C端 ;
CD分子 量 占整 个 蛋 白分 子 的 7O%,不 同  定的纤维素酶至少还有 2 0种罔。wo od等在大肠杆菌 
纤 维素 酶 的 CD序列 不 同 ;
Linker长 度 为 6—59个 氨  E.coli
 K0l1中表 达 了 欧 氏菌 (
Erwi
nia
 Chws
ant
ll
emi
 
基酸 。
介 于 cBD和 CD之 间 ,
存在 的 可能性 是 为 了维  P8602 
1)的葡 聚糖 内切 酶基 因 ,最终 得 到 的重 组纤 维 
持 cBD和 cD分子的构像 以及 cBD与底物结合时 ,
  素酶在每升培养基 中可产生高达 3 20oI
u嘲 。
从嗜酸耐 
CD易于作用底 物 。  热菌(
Aci
dot
he瑚 us
 ce
llul
0lyt
icus)中得 到 的一种热 稳 
纤维素酶属于诱导酶 ,
不 同的诱 导物 (
如槐糖 、
  定 性 的 葡 聚 糖 内切 酶 E1被 表 达 在 Amb
ido
pis
 
蔗糖、
纤维二糖 、
乳糖 、
半乳糖等 )
均可诱导纤维素酶  t
hali
ana的叶子 中,马铃薯以及烟草 中【 ,
  。另外 , 将 
表达 。但其诱导效果和诱导的菌种范围都不如纤维  构 建 的编码 木糖 同化作 用和 戊糖 磷 酸化 途径 的操 纵 
素 。纤维素 不溶 于水 ,
不 能穿 透细胞 壁进入 细胞 。因  子转人细 菌发酵单胞菌 ( zymo
monas
 mo
bil
is)中,
可 
此,
人们推测 ,
可能产酶微生物本身先产少量纤维素  以有 效地 将木 糖发 酵转化 成 乙醇 。
 
酶,
水解纤维素成可溶性二糖或多糖 ,
这些糖进入细  除此之外 ,定点突变以及基因重排 (
gen
e s
hu— 
胞,成为诱导物 ,
直接或 间接影响 DNA结合蛋 白,
促  ni
ng)技术也被应用到高 比活力纤维素酶的筛选 当 
使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 葡萄  中。例如 :
在里氏木霉(TI
 
ree
sei
)中,
需要产生至少 1
4 
糖)是纤维素酶基 因表达 的抑制子。如何解除葡萄糖  种酶协 同作用才能水解未经化学处理过的植物干物 
对纤维 素酶的抑 制 已经 成为一 个研究 热 点【

一。  质 。为 了降低纤维素酶 的复杂性 .将里 氏木霉 的 
cBH1
、嗜酸耐热菌 的葡 聚糖 内切酶 EI以及 曲霉 
2 纤 维 素酶 的研 究进 展 

Aspe
rgi
ll
us 
nig
er)
的 B一葡萄糖苷 酶以 9
O:9:
1(质量 
自然界 中广泛地存在着能 降解纤维素 的微生  比)混合形成一个三元复合物 , 此三元复合物在 l 20
 
物,它们种类繁多,
包括细菌、 真菌和放线菌等。细菌  小时内水解预处理过的纤维素 的能力与里氏木霉中 
类有红黄纤维弧菌 (
cel
lvi
bri
o 
ful
、r
us)
、普通纤维弧菌  纤维素酶体的水解能力相当。
为了提高此三元复合物 

c.、

ulg
ari
s)等;
放 线菌类有 链霉 属 (
Str
ept
omy
ces
)  水解纤维素的活力 ,
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对葡聚糖 内 
QMB81
4、高温 放线 菌 属 (
 emo
act
ino
myc
ete
)和  切酶 EI的活性位点进行修饰 ,结果与突变前 的三元 


1l
le
remo
mon
osp
ora
 cu
rva
ta等;真菌类有黑曲霉 (
As—
  复合物相比, 其水解纤维素的活性提高了 l2
 习 。
 
・ 


 ・  蚕 桑通报 20o9年 第 40卷 第 2期 

总之 ,
随着分子生物学 、
遗传工程 的迅猛发展 ,
  实较大程度地抑制了 HI
V的传播 :RNA技术可以 
国内外均在尝试应用基 因工程技术来改造和构建高  针对信号通路的多个基 因或者基 因族的共有序列来 
效纤维素降解菌 ,而且对特殊环境中的纤维素酶产  同时抑制多个基因的表达 。从而能更有效地抑制肿 
生菌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菌具有独特的酶学  瘤生长【
 : 
性质,扩大了纤维素酶的应用范围。此外 ,
一些特殊  在 国内。
RNAi
技术应用上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 
环境 中的原核纤维素酶产生菌能产生单一组分的纤  发展 。高福莲等人应用 RNAi技术分析 siRNA对 
维素酶 ,
除了便于分离纯化之外 ,
这些菌还是纤维索  SGC7
901
厂vcR细胞 md
r1基因沉默效果的影响因素 
酶基因克隆的理想供体菌。
  【
 ;翟颖等人应用 si
RNA使 Hec1基因表达下调 ,
通 
过实时定量 PCR检测 He
c1 mRNA表达抑制率 ,
研 
3 RNA 干 扰技 术 的研 究进 展 
究癌症高表达(He
c1)
基因表达沉默对 胃癌细胞 AGS  
RNA干扰(
RNA 
int
e r
enc
e。RNAi
)现象广泛存  分裂周期及 细胞凋 亡 的影 响  ;
李 继霞等人 利用 
在于真菌、植物和动物体 中,是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  RNA干扰效应 阻抑鼻咽癌细胞 b
cl2
xL基 因表达和 
形 成 的一 种 内源 基 因表 达 的调控机 制 .也 是一 种进  诱导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体外转录合成的 s i
RNA能 
化上保守的抵御转基因或外来病毒侵犯的重要防御  特异有效 地下调 bcl
2xL基 因的表 达 。不 同序 列特异 
保护机制 。RNAi
指的是 内源性或外源性与内源靶  性的 s
iRNA下调 bcl
2xL基 因表达 的能 力不 同 .
瞬时 
基因的转录产物 mRNA编码区某段序列存在同源互  转染 bc
l2x
L s
讯NA4能有效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并 
补 序歹Ⅱ的双链 RNA(
doubl
e~s
trande
d RNA。
dsRNA).
  诱导其凋亡 , si
RNA不仅为基 因组功能分析提供 了 
在细胞内特异地降解该 mRNA.从而致使特异性的  强有力 的工具 。而且为抗鼻咽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 
基 因有效封闭的过程 ,是一种序列特异性 的转录后  的思路 。  
基 因沉默 。该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 被  总之, RNAi已经在生命科学界成为了有力的工 

scie
nce
》杂志评为 2
O01年十大科技突破之一 ,
名列  具,极 大地促 进 了人类揭 示生命 奥秘 的进 程 ,
为人类 
2002年 十大科 学 之首 。 自 1998年美 国科 学 家 An—  解决许多世界性难题提供 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dr
ew 
z.Fi
re和 Cr
aig
 c.
Mel
l0首次发现该现象 以来 ,
 
4 家蚕 杆 状 病 毒表 达 系统 的研 究进 展 
对 RNAi的研究取得 了巨大进展。 它的应用不仅加快 
了功能基 因组学领域的研究步伐,也推动了基因治  昆 虫 杆 状 病毒 科 (
Bac
ulo
vir
ida
e)因包 埋 于 多 角 
疗等领域的研究。因此 ,
20o
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体中的病毒粒子呈棒状而得名 。基 因组 由超螺旋的 
奖分别授予 了该两位科学家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  双链 DNA组成 ,用作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的杆状病 
RNAi现象。目前 ,RNAi技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反向  毒 .目前仅限于核型多角体病毒属 的核型多角体病 
遗传学工具 , 不仅提供了高效 、 特异性 的抑制基因表  毒。
 
达 的手 段 ,
而且 正成 为基 因功能研 究 、
抗 病毒 感染研   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外源基因的表达载体的设 
究和基因治疗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方法。
  想最初是 由 Mi
ll
er于 1981年提出。1 983年 s
m汕 等 
国外学者对 此进行 了深入 的研究 。2oo3年 ,
  人首次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 AcMNP V)
 
K啪 a
th,R.
s.
等人用 RNAi的方法研究了线虫 16
757
  在 Sf
9细胞 中成 功 地 表 达人 B一干 扰 素 阎,1985年 
个基因(
占线虫全基 因组基因总数 的 8
6%)
的 RNAi
  Ma
eda等人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
BmNP
V)在细 
表型,
共鉴定出 1
722个基因缺陷表型 ,
其中2
/3为首  胞、
蚕体 中高水平地表达了 仅一干扰素 ,
从而确证杆 
次发现。这是第一次用 RNAi技术大规模高通量研究  状病毒表达系统 (Ba
cu1
ovi

1ls
 ex
pre
ssi
on 
vec
tor
 sy
s— 
全基因组基 因的功能  :冷泉港研究 中心的 La
ssu
s  t
em,
BEvS)
表达外源基因的可行性与高效陛。  
等人研究证明 RNAi
技术诱导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基  该系统是真核表达系统之一 ,采用一个或多个 
因表达沉默 ,
适于研究基 因和蛋白的功能 ;
Jac
que,
  杆状病毒启动子,其 中最常用的是多角体蛋白基 因 

.M.
等人针对人的一些表面具有 HI
V识别受体的淋  启动子和 P1
0蛋白基因启动子,将外源 目的基 因插 
巴细胞 ,
构建其表面受体基 因的 s
iRNA,
利用 RNAi
  入到启动子后 ,
获得重组病毒 ,
这种重组病毒在昆虫 
技术 。
抑制受体基 因的表达 ,
结果证 明 RNAi技术确  细胞或虫体内复制的同时。
使外源基因得到表达。整 
李兴华 ,
等:RNA干扰技术和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 系统在纤维素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9 ・
 

个系统由转移载体、
杆状病毒载体和宿主 (
培养细胞  现在纤维素酶的应用 已扩展到食品发酵 、
医药 、
 
或虫体)
组成 。
  纺织 、日用化工 、
造纸 、
工业洗涤、
烟草 、
石油开采、
废 
重组杆状病毒 的构建过程 大致可分为三步 进  水处理及饲料等各个领域 ,但把地球上最丰富的可 
行:
将 目的基因插入到含有 Ampr
、复制起始点 o
ri及  再生资源——纤维素 ,用生物转化技术变为新能源 
多克隆位点的转移载体 中 ,
在大肠杆菌 E.c
oli中扩  是人类 由来己久的愿望。随着地球石化能源的短缺 
增 。转移载体带有多角体蛋白启动子及用于同源重  和枯竭的 日趋严峻 ,把这种愿望变为现实显得更为 
组的杆状病毒多角体蛋 白基 因两端 的侧翼序列 ;
通  重要 。由于 目前纤维素酶 的研究还不能完全适应这 
过细胞内同源重组将 目的基因转移到杆状病毒基因  样的需求 ,所 以寻找新的适于再生能源需要 的高催 
组的多角体蛋 白基因部位 ,
取代多角体蛋 白基 因;
筛  化活性 ,
低成本 的纤维素酶 ,
必将成为这个领域的热 
选重组病毒并在昆虫培养细胞或虫体 内扩增 与表  点问题。虽然 目前得到的纤维素酶 ,不管是来 自细 
达。
  菌、真菌 、
植物还是动物的 ,
还不能使 乙醇代替汽油 
近年来 .随着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  在经济上成为现实 ,但是随着对纤维素酶研究的不 
深入。以及各种新表达载体的开发 ,
BEVS已是一个  断深入 .
以及生物化学 、
分子生物学 、
生物信息学 、
结 
较为成熟的真核表达系统 。至今 已有近千种外源基  构生物学 以及基 因工程等多种交叉学科 的快速发 
因在 BEvS系统得 到 表达 ,包 括病 毒基 因 、细菌 基  展 ,获得适合工业生产的高比活力 的纤维素酶将不 
因、真菌基因、无脊椎动物基 因和人类基 因的产物 。
  再是 可望 而不可 及 的了 。
 
并且 。
转移载体 、
重组病毒的构建与筛选技术也不断  目前 ,纤维素的生物降解 主要由微生物——细 
得 到 了改进 和发展 。
  菌和真菌完成。细菌主要产中性纤维素酶和碱性纤 
在 昆虫杆 状病毒 表达 系统 中 ,以家蚕 杆状 病 毒  维素酶 ,
这类酶制剂对天然纤维素的水解作用较弱 , 
表达系统更具优越性。利用家蚕表达外源重组蛋白  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原核生物 的基 因 
不仅具有廉价 、方便 、
高效 的优点 ,
而且 翻译后加工  一

般不含内含子 ,
可直接从基 因组 DNA中克隆到 目 
也与天然蛋 白相似。李慧等利用 Ba c—
to—
Bac在昆虫  的基因用于工程菌的构建。因此细菌纤维舅  酶基因 
细胞 表 达 系统 中表达 出人 FGF一9重组 蛋 白  :
段 宇  的克隆,既利于研究纤维素酶基 因的多样性 ,也利于 
等利用杆状病毒载体在家蚕幼虫中表达有生物学活  高效纤维素酶基 因工程菌的构建 。随着 中性纤维素 
性 的 可 溶 性 分 泌 型 重 组 人 胰 岛 素 样 生 长 因 子 一1
  酶和碱性纤维紊酶在棉织品水洗整理工艺及洗涤剂 

rhI
GF_1
)嘲。M0
toha
shi
等成功构建 了 BmNPV穿梭  工业 中的成 功应 用 .以及 耐 热性 纤维 素 酶在燃 料酒 
载体和大肠杆菌 DH1 0B转化株 , 从 而首次使 BmN—   精生产 中应用 。细菌纤维素酶制剂已显示出 良好的 
Pv穿梭载体系统成为可行陶: 缪云根等成功地构建  应用性能和巨大的经济价值。真菌的纤维素酶基因 
了含 蜘 蛛 丝 基 因 的重 组 杆 状 病 毒 r
Bac
mid/
BmNPv/
  虽然含有 内含子 ,但是其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细 
na
g,蜘蛛丝蛋 白在家蚕 BmN细胞和家蚕幼虫 中均  菌。通过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 ,真茵在纤维素酶的生 
得到表达 ,蠲:
岳万福等应用这种新型的 Ba c—t
o—Ba
c/  产和应用上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BmNPV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使得 Mn —SOD在家蚕幼  但是 ,
纤维素酶属于诱导酶 。产纤维素酶的细菌 
虫 内高效 表达 ,为生 产上 制取 超 氧 化物 歧 化酶  和真菌只有在没有简单碳源 (
如葡萄糖等 )存在 ,
而 

SOD)
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只有以纤维素类物质为唯一碳源 的条件下才能分泌 
纤维素酶 ,
而且 ,
酶分解底物所产生的终产物(葡萄 
5 前 景展 望 
糖)
达到一定浓度时 ,
又会反过来抑制细菌和真菌纤 
自然界中细菌、
真菌、
某些无脊椎动物 .
直至高  维素酶基因的表达。 
等植物中都有纤维素酶的存在 ,对其进行研究还具  为了简便 、
快捷 、
高效地生产和利用纤维素酶 .
 
有普遍 的生态意义。纤维素酶的特异性高,反应条件  RNA干扰技术和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成熟和完 
比较温和 ,可避免化学转化所导致的环境污染 等 ,
是  善无疑将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 。通过 RNAi
。将酶 
将纤维素物质转化成简单糖 的关键 。在再生能源利  发酵过程中葡萄糖达到一定浓度时抑制纤维素酶基 
用方 面具有很 广 阔的应 用前景 。
  因转录和表达的蛋白因子 的基 因沉默掉 。从而解除 
蚕 桑 通报 2o09年 第 40卷 第 2期 

葡萄糖对纤维素酶的抑制作用 ,延续该酶基因的转  [
1 
5】Ka
mat
lI
,R.
S.a
nd 
Fra
ser
’A.
G.S
yst
ema
tic
 fu
nct
io
na1
 a
J1a
ly—
 
录和表达 ;
通过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
快速、
高效  s
is 
0f 
tl
le
 Ca
eno
rha
bdi
ti
s e
leg
an8
 ge
nome
 us
 g 
RNAi忉.
 
Nat
ure,2O03,421(
692o)
:231—
.237.
 
地表达和纯化高活力纤维素酶,并将其各种酶系按 

1 
6]I
Jas
sus
,P.
,Ro
矗gu
ez,J
.aI

d hz
ebn
ik,Y.Co
Il
fi
nll
ing
 

定的比例制成酶制剂,
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s
pec击c  0f
 RNAi
 i
n mamma
han 
cel
ls【
J].Sci
 STKE,2o02,
 
总之, 纤维素酶的研究具有广泛而重要的意义 .
  2o02(
147
):PL13.
 
利用 RNA干拢技术和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来进  【
17】J
acque,J.
M.,
  qu e
s,k,S t
evens
on,M.M0dulat
ion
 0f
 
HIV一1 r
ep1i
cat
i0n
 by RNA .
mter
fer
enc
e册.Na
ture,2O02,
 
行纤维素酶的生产和应用具有 良好广阔的前景。
 
41
8(6896
):43
5—438.
 

1 
8]Ci
oca
,D. ,Ao l
【i
,Y.
,Ki
yos
awa
'K.RNA 
int
er
fer
enc
e i
8 a
 
参 考 文 献 

unct
i0na
l pat
llway wi
tll
 tI
ler
apeut
ie p0t
ent
ial
 in huma 

1】陈小坚.纤维素酶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应用进展【
J]
.湖北  mye
1oi
d 1
eukeI
Il
ia 
ceu 
liI
les叨.Cancer
 Gene
 111
er,2003,10 
民族学院学院( 医学版)
,20o6
,23
(4)
:48
 1 .
  (
2):l
2弘l
33.
 

2]谢 占玲,吴 润.纤维素酶 的研究 进展【 J
].草 业科 学,20
04,
  [
1 
9]高福莲,朱 晓燕 ,王峰等.s
iRNA对sGc79
0l厂
vcR细胞 
21(
4)
:72  6.
  mdr
1基 因沉 默效果 的影响 因素叨.肿瘤 防治研究,2
oo6,
 

3】Smn
' o  M. 1
.  Cat
a1y
tic
 MechaJ
li
8m 0
f e
nzy
n c  g
lyc
osy
l  33
(3)
:151
~l5
5. 
t瑚8fe
rs田.Chem Rev.
,1990,
9 0(
1 
2)
:1 
171
一l 
192.
  [
2o]翟颖,蔡劬,陈雪华等.He
c1基因表达沉默对 胃癌细胞凋 

4]
  k ens
, M.C. rI

}le
 t砌s cr
ipt
i0na
l 
acti
vat
0rⅪnR r
egul
ate
s  亡及分裂周期的影响 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医学版),
 
b0
tl
l 
xyl
ano1
)r
tie
 and endog
luca
Jl
ase g
ene e
xpr
ess
i0n
 in 
As—  2
0o6,2
6(8
):8
52~8
55.
 
pe
rgi
lus
 ni
gerU].App1 Envi
on Mic
robio
l,199
8,64:3615—  【
21】李继霞,周克元 ,
蔡康荣等.利用RNA干扰效应阻抑鼻 咽 
36l
9.  癌细胞bc
hc【
基 因表达和诱导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J
】.中华 

5]S
pir
ldo
n o
v,NA,Wi
lso
n'D.
B.ch啪 e
ter
ati
0n 
and
 cl
0ni
ng 
0f  耳鼻咽喉科杂志,2 o0
5,4O
(5)
:34
7~3
51.
 
Ce1
R a 
trans
cri
pti
ona
l re
gIl
lat
0r 
0f 
cel
u1as
e genes
 fmm 
l The卜  [
22]Sr

li
tl
l,G.
E.,Su
mme
rs,M.
D.a
nd 
Fra
se 

,M.Pr
0du
cti
0n 
of 
啪 m0
nas
p0r
a 
fus
ca叨.
J Bi
ol
 Ch
em,l
999
,27
 4.
131
27~1
313
2.  humar

 bel
ta i
nted.
emn 
in 
inse
ct 
ceUs
 iI
lfbct
ed wi
tll
 a bac— 


6] 肖春玲,徐常新.
微生物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学  u
lov
ims
 ex
pre
ssi
0n 
vec
t0I

刀.M0
I 
CeU
 Bi
o,1
983
,13
:183
. 
杂 志 ,2oo2,22(
2):33 ̄35.
  【
23】Maeda
,S.
,Kawai
,T.and 
0bi
nat
a,M.Pt
oduct
ion 
0f 
human 

7]敖维平,
杨正德.
饲料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叨.
  a—i
nte
d.er
0n i
n s
ilk—woⅡn us
 g a bacl
ll
ovi
rus
 expr
esi
0n 

贵州农业科学,2
Oo4
,32
(4】
:77
 ̄78.
  vect
0r【
J】.Nat
ure,l
985,3 
15:592.
 

8】Si
Il
no也  M.L  Cat
aly
tic
 mecha
nis
m 0f 
enz
ymatic
 yc
osy
  [
24]李慧,魏 刚,于永利.以BacI

Ii
d一杆状病毒一昆虫细胞系统 

nmsfer
s狮.Che
m  Re
v,199O,9
0(1
 2)
:11
7l~1192.
  表达人FGF.9叨.中国免疫学杂志,1 9
99,1
5(1
 o)
:44
O ̄4
43.
 

9]wo
0d,B.
E.,Be
all
,D.
S.a
nd 
Ingr
am,L0.Pmdu
cti
0n 
of 
re—  【
25]段字,汪承亚,张志芳等.利用杆状 病毒 载体在家蚕幼虫 
c0
mbi
naJ
1t ba
cter
ial
 endo ucanas
e as
 a c0—_
pmduct
 wi
tll
  中高效表达人胰 岛素 样生 长因子一1 的研究阴.中国生化 
et
lla
J10l
 dur
ing 
fe珊 ent
ati
on u8i
n只deI
ivat
ives
 0f
 Es
cher
ichi
a  药物杂志,2
oo1
,22
(6)
:27
4~27
7. 
c0d 
K0l1
.Bi
otechnol
 Bi
oeng,1997,55(
3):
547-555.
  [
26]M0
t0h
ashi
,T.
,Sl

imo
jima
'  ,Pa
rk E.
Y.,et
 a1
.Emc
ient
 

1 
0]Zi
e er
,M-
T.
,,
I1
loma
s,S
.R 
arI
d Da
l1
na'KJ
.Ac
cumu
lat
i0n
 0f
  1
arge_s
cal
e pr
0tei
n pr
oduct
ion 0
f I
arvae
 and pupae
 0f
 si
lk— 
a  nnos
tabl
e end0_
.1,
  .D  ucana
se 
in 
tll
e印 叩 l
ast
 0f
  wo珊 b
y Bo
mby
x mo
ri 
nucl
ear
 p0
lyhe
dro
sis
 vi
ms 
bac
mid
 
An
abi
d叩s
is 

lla
lia
na 
lea
ve .
M0l
 
Bre
ed'
2oo
o’6
(1)
:37
^.4
6.  sy
stem叨.M0 le
 Bio
chem Bi
ophys
 Re
s C0mmun,20o5,326 

1 
1】Dai
,Z.Y.
,H0 o
ker
,B.S.
,Ander
son,D.B.
,et a
1.Impr
0ved  (3
):564  69
. 
pl
ant
base
d pmduc
tio
n 0
f E1
 endo
gluc
aJ1
ase
 usin
g po
tat
o:
  [
27]Mia0,Y.
G,P ark,E.Y.
,Maenaka
,K.,et
 a1.Expr
ess
i0n
  o
f 
expr
essi
0n 
0p血ni
zat
i0n a
Jld t
iss
ue 
tar
get
ing【
J].M0l
 Br
eed,
  spi
der
 nagen  肌 s
iu【pmt
ein 
in 
Bonl
byx 
mor
i ceU 
line 
by 

2Ooo,6(
3):277—285.
  a novel
 Bac_t
0Ba
c,BmNPV bacul
ovi
rus
 expr
ess
ion s
yst
em 

1 
2]Ho
0ke
r,B.
S.
,Da
i,Z.
,An
der
son
,D.
B.,e
t a
1.Pmd
uct

on 
of  叨.Ap
pl 
Mic
mbi
ol 
Bio
tec
hno
1,2
006
,71
(2)
:192
一l9
9. 
mi
cmb
ial
 ce
uu1
ase
s i
n t
ran
sge
nic
 cr
op 
pla
nts
[A]
.II

:Hi
m—  [
28]Mi
a0,Y.
G.,Zha
0,A.
C.,Na
kag
aki
,M.
,et
 a1
.Si
lkwo
m, 
me
l,M.
E.,Ba
Jc
e 工0.
,sa
ddl
er’J
.M  ds
).G1
yco
syJ
 hy
dm一
  Bomby
x m0d 1
aⅣae
 expr
ess
ed t
lle s
pider
 si
lk pr
ote
in 

鹊es
 f0r
 bi
0mass
 conver
si0n  .W ashi
n 0n 
DC:Amer
ical
  t
ll
roug
Il
 a 
nov
el 
Bac
—t0
一Ba
c/BmNPV 
bac
ulo
vims
【J]
.J 
Appl
 
Chemi
cal
 s0ci
ety,20o1
,55 ̄90.
  Ent
omo
l0  2
oo6,13
o(5
):29
7 02.
 

1 
3】Hi
I砌e
l’M.
E.,Ru
th,M.
F.a
nd 
Wyma
n,C.
E.Ce
Uma
se 
f0r
  [
29]Yue
,W.F.
,Mi
ao,
Y.G.
,Nakag
aki
'M.
,et
 a1
.Cl
0ni
ng 
and 
ex- 

0mmo
di哆p
rodu
cts
 fmm 
l ceUu
l0s
ic o
mas
s田.Cu
rr 
0pi

l  pr
essi
on 0f
 ma
J1ganes
e s
uper
0xi
de di
smut
ase
 0f
 tl
le si
1k— 

Bi
0t
ech
nol
,19
99,1
O(4
):35
8~3
64.
  won  Bombyx mor
i by Ba
c-t
o—Bac
/BmNPV 
Bacl
ll
ovi
ms 


14】高凤琴 ,
张丽莉.RNA干扰 的研究进展【
J]
.陕西医学杂志,
  expr
ess
i0n
 sy
ste
m【J
】.App
l Mi
cmb
iol
 Bi
0te
chn
ol'2
0o6
,73
 
20o8,37(
6):738  39.
  (
1):181
 186.
 

You might also like